丑闻笔记

HD中字

主演:朱迪·丹奇,凯特·布兰切特,汤姆·乔治森,迈克尔·马罗尼,比尔·奈伊,朱诺·坦普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丑闻笔记 剧照 NO.1丑闻笔记 剧照 NO.2丑闻笔记 剧照 NO.3丑闻笔记 剧照 NO.4丑闻笔记 剧照 NO.5丑闻笔记 剧照 NO.6丑闻笔记 剧照 NO.13丑闻笔记 剧照 NO.14丑闻笔记 剧照 NO.15丑闻笔记 剧照 NO.16丑闻笔记 剧照 NO.17丑闻笔记 剧照 NO.18丑闻笔记 剧照 NO.19丑闻笔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丑闻笔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希芭·哈特(凯特·布兰切特 饰)是学校里新来的美术老师,她年轻美丽,气质高雅。老教师芭芭拉(朱迪·丹奇 饰)悄悄地关注起希芭,并渐渐和希芭结成好友。希芭把芭芭拉当成密友,向她倾诉年迈丈夫的无趣,女儿的叛逆和儿子的低能。两个女人结为看起来温馨又和谐的忘年之交。  无意中芭芭 拉发现希芭与学生的不伦之恋,她逼迫希芭承认了奸情,并答应保守秘密。可是两个人的友谊却由此变质。保密人芭芭拉对希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希芭在秘密被泄露的威胁下一次次屈服。然而秘密总有被泄露的一天,保密人事无巨细的日记转瞬成了记满丑闻的笔记。阿珠与阿花指控偷食抢食搵饭食同一片蓝天单恋美食家日记面具1985维兰德 第二季内布拉斯加惊天十二小时(粤语)警视厅搜查一课9系第十二季杀人番茄再临豪斯医生 第三季搬山道人之落天荒还是夫妻鼠胆杀手征服甜心佐伊的超凡歌单 第二季情人看刀皇家飛鳳死无对证11度青春之《江湖再见》男人们的恋爱3失去的女孩大师2021中原一点红加布里埃尔·伊格莱西亚斯:蓬松哥主场秀高中新丁失魂2013青春喂了狗2:不一样的烟火赌城夜蒲团团转宝岛双雄他1953同行第二季未坐监 第二季池生动物拐个皇帝回现代连锁阴谋哗鬼无敌奖门人除暴安良非正常事件集相棒第9季将来的事白蛇后传之人间有爱偶得回响裸体追缉令77年航空港相思河畔

 长篇影评

 1 ) 你以为你是沃尔芙?

电影改编自一本小说,小说没来得及看,总结电影内容如下:
女老师西巴新到某中学,深受广大群众喜欢。包括历史学老师老处女芭芭拉和某小男生。西巴的老公大她二十岁,儿子是先天愚型儿,女儿是小叛逆。西巴敏感温和,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很好,但老公年纪很大了,她有点疲倦和孤独。小男生疯狂追求西巴,追是追上了,最后却分手,因为小男生厌倦了。芭芭拉是真正的主角,她比别人更喜欢西巴,也摸得准她的习惯,成功地建立了两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问题是,她不可能突破西巴的家庭,占有西巴的感情,老太太怒火中烧之下向校方告发西巴和学生的私情。起初西巴不知芭芭拉的真实意图,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之下向芭芭拉寻求精神安慰,当她发现真相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庭。
关于女人之间的感情,这部电影谈到了spiritual recognition。影片表达的方式合理,耐心铺垫,火光冲天,潮水退去,生命再次萌发,松与紧的衔接恰到好处,真实而富有节奏感。其实spiritual recognition不仅发生在同性之间,也可以在异性之间,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两个人发生了spiritual recognition,很难不弄出点事事非非,因为它的冲击力太强大了。能和世俗观念合拍,那就是美好而持久的关系,比如爱情和婚姻,如果和世俗观念恰好背离,那就是丑闻了。
芭芭拉是同性恋。她在感情方面屡战屡败不是因为其同性恋身份,而是因为太过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在理解力方面她是高手,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中控制西巴易如反掌。然而技术手段只能帮到一时,不能帮到一世。偏巧芭芭拉对感情对象的精神世界水平要求还颇高,非西巴这等秀外慧中的女子不要。最终两个人零距离面对时,以西巴如此高的天份总会识破千秋,她怎么会被芭芭拉全面操控了去呢?
婚外情是任何时候都时髦的话题。本片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扮演西巴夫妻的夫妻演得好。所谓师生恋在这部电影里只是婚外情的浇头。片子里精神力强到堪为对手的,是芭芭拉,西巴和她老公。小男生是药引,谈不上地位。
里头的台词:“你以为你是沃尔芙啊?”看得我笑出眼泪。这世上确实有一群文艺女青年,时时记得祖上有个叫沃尔芙的奇女子,三天两头拿她出来晒霉。做人做到沃尔芙这样,地下有知,大约没得安生。

 2 ) 狗血的艺术永远来源于生活

        晚上吃夜宵的时候听朋友讲起高中时的一个故事:

        主人公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男生和人到中年的女老师,他们之间的关系,不用猜也能知道七八分。这个女老师三十来岁,据说长得有点像钟丽缇,还有个孩子,当时才七岁。

        朋友的高中是在湘西的一个小县城上的,那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城市,人们相互熟悉,生活平淡、简单,发生点什么事情,不久就会满城风雨,更何况是在为数不多的县城高中,孩子们口口相传,八卦是人类的本性。

        之前高二的时候,就听到高一时同班的男生和这个女老师之间的绯闻故事(后来文理分班就和故事的男主人公不在一个班了),有人看到他和女老师上课暗递纸条,短信传情,甚至下了学还会一起吃夜宵,举止暧昧。一个是被枯燥学业压抑,生理、心理躁动的少年,一个是人近中年生活归于平淡,心思活络、情怀难抑的妇人,即便事情属实,那也是你侬我侬,干柴烈火,一触即燃,自然而然了。

        然而这种事如果不是我们亲眼目睹,多半也只会当成风言风语,作为课余的谈资,给乏味的生活增添些奇异的色彩。直到高三某天的一个下午——
        一同学匆忙的从办公楼跑到教学楼叫他们去看一场好戏。不用细说大家就知道是什么了。虽然之前就知道他们之间的事情,但是从来没有目睹过,而且如此劲爆。当然所有人都激动了。更加让人激动的是,他们办事的地方竟然是她男人的办公室!!!

        那个女老师是教历史的,不过是高中一个不起眼的普通老师,她的老公呢,不仅是这个同学的老师,还是学校的领导。在她老公的办公室里颠鸾倒凤,也只有深夜看有色小说才会遇到如此情节吧。

        他们学校办公楼和教学楼是分开的,但并不是离得很远,都是U型结构,中间是花园。为了不惊动这对男女,这些高三的学生就选择了在办公室的对面观看,由于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细节自然是看不清的。但是香艳场面还是让青葱的学生红了耳根,无论男女同学都是伸长了脖子直了眼睛。不知道他们相互看看彼此,年轻的心里会生出多少情愫。

        不消说,这件事很快就在学校里面传开了。过了两天,这个男生就被那位可怜的戴了绿帽的领导叫去办公室了,门外听到“啪啪”几声响亮的耳光。女老师听闻后,也从课堂急匆匆的跑去。三个人碰到了一起,那就如同炮弹的引信燃到了尽头,不用细说就知道那间屋子里有多少血雨腥风……

        作为领导,被戴了绿帽是什么感受?更何况是自己的学生给送的,这就是七尺大乳啊。可是他除了发发火,打几下耳光,也不能做什么出格的事了,还能拿一个学生有什么办法?只好忍着一肚子窝囊气。这事人家好歹也是你情我愿的,而且学生的家长不来学校闹个地覆天翻就已经要念弥陀了。

        这样的事情,在一个闭塞的小县城发生,就像在一滩平静的死水里投入颗石子一样,不知荡漾出多少波纹。所有的矛头当然指向了这个女老师,后来的后来,学校开展了教师整风大会(想想这样的大会,大家心里没有小九九,自然相安无事,倘若谁萌动了什么心思,男女之间的事,谁又能拦得住呢),她被开除了。学生没有什么事(估计旁的人还会另眼高看呢),女老师的老公受了这样的耻辱,很快就和她离婚了。可怜一位佳人,赔了工作,家也没了。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再后来,女老师和该同学去了同学的家,还见了家长,估计这个同学家里平日也是不怎么管他,学校棒打鸳鸯侣终究还是没有拆散他们,据说女老师还送这个男孩上大学什么的。至于那个委屈的男老师,不久也另觅新欢,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呢。

        不知道许多年后的现在,故事又会有什么新的结局?

 3 ) 酒都已醒,寂寞如何销夜永?

  --关于丑闻的笔记的笔记
我觉得这个影片讲的其实是人的寂寞,以及人如何面对寂寞。年轻的女教师的寂寞,是面对年迈的丈夫、弱智的儿子、淘气的学生,在家庭社会重重压力下寻求理解慰藉而不得的寂寞;年迈的女教师的寂寞,是一个人面对着漫长的生命岁月日久深长要寻一叶舟渡而没有的寂寞。前者本来拥有光鲜美好的生活,本来处在正常的生活轨道,只是偶然地被寂寞抓住了心灵,后者却是长年累月处在生活的阴暗处,敏感而焦灼地期待着来自外面的一点点光。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单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偷情是一种逃跑的方式,友谊也是一种逃跑的方式,家庭中的女人很寂寞,没有家庭的女人更加寂寞:在这个影片里的两个女人是同样的没有出路,仅仅是因为一个人的过失多于另一个,人们就把全部的愤怒倾泄到那个人头上,仿佛是她、是道德的恶,而不是人性的软弱造成了这一切。其实影片完全可以不那么写,不那么拍,如果那个老教师不是老教师而是年轻教师而且貌美,如果她就是个光明正大的、认同自己取向的同性恋,而不是这样遮遮掩掩,想在友谊的面具下占有一个人那么多的感情,故事肯定会是另外的结局。
看完这个影片后,我的第一个感觉是编剧的道德感太强了,所以才会轻易地将一个老太太的寂寞归结到一个扭曲了的心灵的自私,而写到这里我又觉得,很可能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安全的写法,用一种简单的善恶逻辑去解释人的动机,于是故事就可以在道德的保护下安全地从起点到达终点,而不必触及故事开始时的动机,不必惊醒人内心里的恐惧:那水滴石穿的寂寞啊,――岁月那么长,衰老在风中渐渐蚀骨的日子里,一个人要如何去抵挡?她只是想抓住一个人,一点感情,不曾想却把一个人拉出了她幸福的生活轨道;她原本也可以给予一个人幸福,只要那个人也愿意,她就能做到――只可惜,人家不愿意给她做伴。
一开始就是寂寞,到最后还是寂寞,她真的能够那么轻易地把她从心上拭去,仿佛拭去一粒尘埃?她真的可以全身而退,开始一段新生活如开始一个新的日记?寂寞如永夜,情怀纵如酒,酒终会醒,过往的伤害,使她学会了自我保护,学会了冷酷对待自己、对待别人的感情,知道没有一段感情不会成为过去,于是不求长久,于是有所保留,这个人其实才是故事里真正可怜的那一个,她已经无法真正去爱一个人了,--那年轻的女孩还是一派混沌天真,因为她年轻,还有力量去爱去相信,她也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而这个年迈衰老的心灵已经绝望,--只要一个人念念忘不了她的寂寞,她的自我,她就始终无法纯粹地去关心另一个人,无法摆脱对别人情感自私的占有,无法真正醉,无法真正睡,无法真正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因为,她已经绝望得无法走出自己。

 4 ) 一边背叛,一边从犯。

每人都有两面儿。
表现出来的和潜在着的。
不能简单的说哪个就好,只是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就是俗话所说的,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的出来,狗急了还跳墙呢不是。
但人要不冲动并且思想清醒的时候,谁也没有想过把安于现状推向火坑不是吗。

babara就是这么一个人。其实每个人都是。
喜欢sheba。帮助她不想她受到伤害。
喜欢sheba。嫉妒她永远不懂得寂寞。

从犯着。
知道sheba和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儿通奸,并没有急忙去揭发,而是温柔的包庇她,帮她出主意,劝告她,安慰她,恨不得抱着她跳出火坑。
自然sheba感激连连。视她作恩人。什么事都跟她说,却惟独没有听她的劝,和那个男孩儿决断。


终于败露。



barbara相依为命的小猫死了。很难过于是她去找sheba。
她其实要的并不多,只是想让sheba陪在身边,就这么陪着。
但你知道往往很容易的事情却很难处理好。往往都是这样。
sheba要去参加很溺爱的有点智障的儿子ben的play。全家人都在等sheba。barbara却咄咄逼人的瞪着sheba,提醒她“我这儿可刚有人死掉”。sheba也不甘示弱的提醒barbara“这是我亲生儿子的演出我必须去”。

于是,背叛的一出戏正在悄悄的酝酿……
话说人不能逼,尤其是不能顺着风的逼,要不真是后果惨不忍睹。

于是,背叛着。
暗恋sheba的教员刚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找barbara。想找barbara撮合他与sheba。
本来就愤怒,加上嫉妒,barbara终于没忍住。
暗示这个教员,sheba与一个十年级男生有不正当关系。
欲言又止。但往往大灾难就是从这么可有可无的一句话开始的。


也许是因为sheba没有在barbara需要人陪的时候留下陪她。
也许是因为barbara的寂寞永远不能被sheba理解。
也许是这个可怜的老女人忽然发现自己一辈子可能都不会了解到一些事了。
总之,我们在这个结局上,不能怪任何人。
我们可以理解任何人。


任何人都是在经历这么一个阶段。
“一边背叛,一边从犯。”
Barbara,庇护sheba的同时,却又想过摧毁她。
sheba,背着老公和自己的学生做爱,却又在最后关头需要老公的关怀。

而sheba的老公,顶着门外众头镁光灯的狙击,对马上就要离家的sheba说了一句“我没说我多了不起,可是我一直在这儿”差点害我声泪俱下。
我想他一定可以原谅sheba,把日子重新来过。
有的时候背叛是一种莽撞,就像barbara对sheba,sheba对老公的那样。
一时之为。
而有的时候从犯也是一种身不由己。一种打心眼儿里的热爱。像barbara对sheba,明知她做错,却还要替她一起扛。
“我以为我们不只是朋友。”barbara如是说。

以及到剧末,又出现在barbara身边的一个年轻女孩儿。
barbara热爱的,也许是别人身上折射的自己。

 5 ) 还是写给没有人。

     闲来无事,翻出了各种多年积攒没看的电影出来看。两天里看了6部,看完了,激动地到处问人,“有没有看过《丑闻笔记》?去看去看!”

    话说我已经很多年没干过这种推荐别人看电影的事儿了。一般都是别人推荐我,我还懒得看。本年度上一次这么沉痛的激动还是年初的《朗读者》。跟《朗读者》一样,《丑闻笔记》也是改编作品。如同《朗读者》曾让我震惊的关于尊严的讨论一样,《丑闻笔记》是凭借对孤独的探索触痛了我。

    原谅我用了这么多言之无物的形容词。我实在很不会在不复述剧情的情况下讲出我到底是哪一点被打动了。可是这次不同,不是40岁的女人被15岁的少男勾引又抛弃的难堪,不是老女人一点点试探一点点部署的爱的宰制,甚至不是其间无数次让我想起亦舒小说的那些尖刻有趣的台词。要怎么说呢,就像一个人的早晨,下了点雨,沏了杯茶。你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窗户边,手指头能碰到点温热,可是,终会冷的。楼下也有别人家的猫猫狗狗,小孩子老头儿在笑闹,跟你没关系。你只有一个人。

    就是这种孤独感,无法被救赎的,除了你不渴望的那个人,全世界都没办法替你体会的孤独感。因为孤独,出身名门,嫁给中产阶级老公的熟女被秘密的禁果吸引终至沉沦,凯特布兰切特坦白秘密的那段台词简直是天才写的。没有体验过孤独的女人,怎么会写出那样目眩神迷义无反顾的沉沦?也因为孤独,朱迪·丹奇扮演的老女人所有的眼泪都是为那只老猫流的。跟《朗读者》的经验不同的是这次我是先看了电影再去找小说来读的,非常愉快的是,我没有失望。小说特有的长处甚至更加助长了我关于这个故事的战栗,比如下面的句子——“象希芭这种人以为自己懂得寂寞的滋味,他们所了解的寂寞就是回想起一九七五年与某位男友分手后,忍受的那一整个月的煎熬,直到再交上另一位新的男友――但是对于长夜漫漫,点点滴滴,永无止境的无边孤寂,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不会懂得计划整个周末只能围绕在去自助洗衣店洗衣这件事的感觉――他们不会懂得久久没有人碰过,以至于公交车司机一个不经意碰到肩膀时,都会象触电一样,一股渴望的震撼直传到两腿之间的感受” ……“邪不胜正,我母亲常说,但是我倒认为这一点她错了。邪恶是存在的,只因为时机未到,才能保持相安无事” 。

    这句子你们熟悉么?于我而言,简直是《东邪西毒》附体到年轻时候的黄碧云身上然后又被亦舒抄袭了一水。

    在出门开会的前夕,在漫长的假期终于结束的早上。写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实在是再切题不过了。

 6 ) 说点题外的题外

关于角色

   我是在读完小说后不久看的电影,虽然之前已经知道电影版的主演是谁了,但是在看文字的时候却一点也联想不上凯特和朱迪。而在看完电影后,我也觉得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希芭和芭芭拉。凯特很美,但缺少了希芭那种爱幻想不切实际的特质和略带神经质单纯气息。凯特在电影里给我的感觉是理智克制的,没有书里傻乎乎的劲儿,更谈不上天真浪漫——我想这是希芭这个人物很重要的性格要素。不过我觉得这不能怪凯特没有演好,相反我觉得她尽了最大努力来诠释这一连她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的角色。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就道德来说它是我拍过得最困难的影片之一,这个故事让我震惊,在道德方面我是个非常保守的人,我必须思考希芭为什么这么做。”但我认为她不能算十分清楚。 我认为是由于凯特自身的阅历和性格使她不能充分认同角色,虽然她凭此片获提名,但我认为她没有演出真正的希芭,当然是就小说而言。
    另一位重要角色芭芭拉由朱迪饰演。不得不说导演是花了心思来塑造这一角色的,而朱迪的实力也不容质疑。但是就与原著相比,芭芭拉多了几分凶恶,少了几分自怜自艾。芭芭拉说到底还是一个孤独清高的老处女,而电影里的芭芭拉成了使人寒颤心理变态的怪老太。这点变动应该算是导演的改编,可以从结尾看出来。但是不得不说我还是觉得小说里的芭芭拉这个人物更有回味。

对待弱者,强者该有怎样的姿态

   这个感慨是在看小说的时候一直想到的问题。是应该假装和弱者一样的境地,貌似平等的为他们打抱不平?还是实实在在站在强者应该站到的位置,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显然,强者们永远都不会理解那些弱者身处的境地,他们只能想象着弱者的悲痛。比如那些出席慈善晚宴衣着华丽的名人在台下为了失学孩子而流泪,比如希芭说自己懂寂寞,试着抱怨自己看似光鲜实则不幸的另一面,比如明星最爱说的就是其实明星不好当。比如希芭向芭芭拉诉说着有孩子烦恼。弱者们也许最反感的就是这种貌似平易近人实则高高在上的姿态。

关于寂寞

   没有人比芭芭拉更理解寂寞的含义。小说里有一长段她关于孤独的描述十分精彩。
  “像希芭这种人认为自己懂得寂寞的滋味,她们所了解的寂寞就是回想起一九七五年与某位男友分手后,忍受的那一整个月的煎熬,直到再交上另一位新的男友。……但是对于长夜漫漫、点点滴滴、永无止境的无边孤寂,他们一无所知。他们不会懂得计划整個周末只能围绕去自助洗衣店洗衣这件事的感觉;……或是让图书馆的管理員的对着妳笑着說:“噢老天,你读书读得真快!”只因为你借了七本书回家,把它们从头读到尾,一周后就拿去还书了。……无论我坐在公园长椅上、地铁火车上,或教室椅子上,都会感觉腹中累积了一股像石头一样庞大的爱意,从未使用过而且漫无目的,直到我深信自己就要哭倒在地上,双手拍打着自己。”
   反感时下某些年轻人无病呻吟,不是一天到晚说没有人了解你就是自言自语式的玩颓废。我承认我跟不上时代了,也很刻薄。但是实在是受不了那些虚无缥缈的词语乱飞,那些使用它们的人有几个能真正解。

关于电影结尾的改动

   也许是对由文字改编的电影有偏见,我总是觉得原著的结尾更有力量,小说的最后希芭替代那只叫波波的老猫成了芭芭拉的宠物。而电影的结尾是希芭回归家庭,芭芭拉寻找下一个猎物。小说给人你思考和回味更多,电影的结尾悬疑感更强。小说看完,可以说是两个女人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的另类升华,而电影的结局则给人一个心理变态的老女人的连环作案寻找下一个目标的感觉(原谅我措辞不当)。。。甚至有种好莱坞式惊悚片的意味。好吧,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的,只不过不是我所期待看到的。


杂七杂八说了几点,也没什么条理,都是看片和看书过程一点小小的感悟,算不上影评和书评。权当自己抒发下感慨吧。

 短评

朱迪丹奇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女同性恋,一直用这种称为好友,掌握对方弱点以威胁的方式与年轻女性交往。其实是个渴望触摸,渴望感情的可怜人。她就是一个长大了的巨婴,会耍手段,会很自私的索取,不顾后果,不替对方考虑,不达目的不罢休。

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6/10。趁落井下石践踏恋人人格控制所爱《坏子小》似的欲望黑镜,讽刺的是精神恋爱还要用出卖肉体的方式达到终极占有。受社会意识形态打压的性取向一旦曝光成为被勒索的现实问题也是整片重点,但英国电影常见的老毛病旁白过多,而不是表演和画面上的细节剥开角色内心,况且视角单一会局限其它人物塑造。

1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资本主义实在太水深火热了,我们要去解救他们!

13分钟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力荐

Sheba你終究骨子裏還是那個叛逆的朋克少女。

17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可怕的老处女,以及朱迪-丹奇可怕的演技。

22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因为之前看过原著所以知道两人之间根本不是同性之爱,甚至连爱都不沾边,只是一个没有自己人生的可怜虫对另一个看似美好的人的生活的,窥视,侵占,掠夺,毁灭,虽然看起来荒诞,但女生的社交圈里,处处都有这种人

26分钟前
  • 我累特
  • 推荐

片中性格或许是被夸张表现的,但总也读得出自己。2个人身上都有些东西,是我们身上也互通的。一种压抑自己,却极度渴望。我恶意丑化那些还没得到或许再也得不到的人,其实是因为太吸引我了无时无刻,我知道那是美的。大胆自由生活,不想是否承受得住。应该不聪明。孤独寂寞的人在任何场所用误会取暖。

27分钟前
  • Mang*
  • 还行

居然很喜欢这种剧情设置 其实经常有点恍惚那时候Cate就像金发的李小冉。。妈呀。。一定是错觉。。

32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没恋爱,没结婚的老处女真可怕……7.9/10.

35分钟前
  • 浴神
  • 推荐

太压抑了。。。两个演员大赞!!

3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暴强的对手戏

39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推荐

凯特布兰切特有风情,朱蒂丹奇有演技结尾有点俗套

43分钟前
  • 胡子大王
  • 推荐

两位女戏精演技炸裂。

45分钟前
  • Hachiko
  • 力荐

丹奇奶奶演得太好啊不寒而栗!!!占有欲果然是人类最可怕的情绪——没错,扑倒布兰切特女王的小鬼,我要杀了你!!!

4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控制欲的爆发,Cate Blanchett和Judi Dench表演妙绝。

5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B】和菲洛梅娜一样都是剧作格局不大,从一个很巧妙的故事切入点去讲述,配乐上也有共通,当然风格是完全不同。丹奇奶奶这个角色和菲洛梅娜里的反差太大了吧我去,CB最后的发飙戏看得到日后蓝茉莉里的影子。

5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内心的黑暗更可怕,想想真实存在这样一个人真够惊悚的,有可能真实世界这样的人还挺多的。

58分钟前
  • 鬼 鬼 ™
  • 推荐

大半夜的看这个真是有点反胃,和《钢琴教师》一样又抹黑了老处女群体……不过看着两大女演员飙戏还是蛮紧张刺激的。朱迪丹奇要是皮肤再光滑一点我一定支持她掰弯凯特!

5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应该不错,我喜欢这样子的故事~~~

1小时前
  • 珍珠大爷
  • 推荐

少年不够美嘛。。

1小时前
  • 彌張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