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

正片

主演:陈强,黄玲,陈佩斯,张金玲,汪用桓,方舒,刘晓庆,刘钊,陈裕德,刘国权,马季,熊塞声,李健,汪粤,江水,董子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7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3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4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5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6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7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8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19瞧这一家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瞧这一家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曙光毛纺厂精织车间主任老胡(陈强饰),一向埋头苦干但思想僵化,觉得工作就得埋头苦干而搞技术革新是投机取巧。女儿嘉英(张金玲饰)是精织车间的挡车工,她正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汪用桓 饰)相恋。在车间党委书记老齐的启发下,郁林和嘉英等几个青年工人想把光电管装到织机上,利用“光电探纬设计方案”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和老胡发生了矛盾,连郁林为老胡理发都搞得不欢而散。而老胡的儿子嘉奇(陈佩斯饰)因为在文革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而有些好逸恶劳,但本性不乏闪光点,一次与朋友大阮、张岚(刘晓庆饰)在逛公园的过程中奋不顾身跳入水中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这些却给孩子的姑姑一一新华书店的营业员林小红(方舒饰)留下了好印象。另一方面老胡也在工作中有所触动希望去书店找一些技术资料进行学习,却被工作态度蛮横的张岚搞得争吵起来,林小红出面解决了问题。而胡嘉奇应张岚的邀请教大家舞蹈,不仅满口白字,譬如“如火如茶”“披荆斩辣”,而且动作夸张僵硬,只有小红作为手风琴手默默鼓励和支持他,这使得嘉奇对她产生了好感,并决心用学习使得自己进步。经过周折,光电探纬仪试验成功。“十一”前夕,郁林和嘉英喜结良缘。老胡请来张岚,嘉奇请来女友小红,张岚、小红一齐来到老胡家中,老胡、胡婶错把张岚当作未来的儿媳。大阮赶来接走张岚,这时,大家才知闹了个笑话。小红和嘉奇幸福地依偎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客串扮演摄影师的正是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本片于1980年 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刘晓庆),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王好为、张金玲、刘晓庆)。©豆瓣祈祷者别巡检3十八岁的瞬间各怀鬼胎1999人生一串第二季吉它武士风声大内密探之姻缘劫嫁给我吧真爱不说谎:波兰篇耶稣音乐侵入者2020爸爸的3次婚礼零号追杀佳媞的幸福冲击波2020囧途夺宝寻找黑母鸡母亲的伤痛恋文紧急突击队青春奇遇记奥卡菲娜是来自皇后区的诺拉 第三季歌、舞、伎:生田斗真山中森林青春方程式毒战绿巨人暴裂寻凶梨泰院Class红楼梦(上)勇探五人组 Kuttavum Shikshayum淡蓝之眸老广的味道 第九季血战到底美丽城警察西部狂野堤坝难以破解第二生命迷途知返2013剧场版 假面骑士创骑 合而为一脱缰之马跳芭蕾舞的男孩

 长篇影评

 1 ) 属于那个时代的电影

闲来无事在,无意中在youtube找到了这部老电影。
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正统电影。演员一定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台词是平时我们不用的语言,例如:女演员一定要眼里喷火的看着男演员,然后深情款款的说“不!你很热情……”、演员动作幅度都很大。
我是个八零后,从小就看惯了这样的电影竟然不觉得匠气了,还能感觉出些小亲切。
说回电影。
在电影第一次提到“四人帮”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彻底明白所有人那样人掉一地鸡皮疙瘩的笑声了。
在“粉碎了四人帮”的大环境下,电影充分的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人欢喜鼓舞的美好景象”!!!(汗)
着这么美好的环境下人们当然要笑,而且要大笑特笑。晓庆老师的笑声更是让人难忘。虽然我是被这样的电影“熏陶”长大的,可还是对电影里的笑点有些莫名其妙。这可能就是八零后永远体会不了父辈的那个年代。
虽然是正统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电影,可是还是有让人难忘的镜头(并且我也相信这些镜头是当年人们的真实写照):
1.那时候,小孩子掉到河里会有人奋不顾身的跳下去救人。(看看现在小月月事件……)
2.那时候,遇到服务态度不好的售货员周围的人会和苦主一起指责她。
3,.那时候,演员还只是演员,没有现在的高不可攀。书店买书的林小红(方舒饰)还配得起演员嘉奇(陈佩斯饰)。
4.那时候,徒弟上位还是要顾及一下师傅的感受的。
5.那时候,主任(陈强饰)护犊子不在自己女儿嘉英(张金玲饰)的机器上做实验,还能被单纯的理解为“主任的信任”。
PS:那时候,主任的闺女也要在生产线上干活?
6.那时候,还有人摘公园里的花。
7.那时候,买到质量不好的裤子还能给纺织厂写信。(这个真的很奇妙)
8.那时候,没买房子就能娶到媳妇!

 2 ) 电影里的1979

很多人(包括我)看了《瞧这一家子》,都会对四十年前的中国生发出一种向往:1979年看上去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人们心灵相通,待人真诚,充满希望,同时又满怀斗志。真的如此吗?我们作为年轻观众,其实并不知道。

我所知道的是,如果四十年后的年轻观众,如果在看了林林总总拍摄于这十年的电影,便得出结论说21世纪头二十年的年轻人忙着搞恋爱堕胎那一起子残酷青春,要么就是《小时代》似的纸醉金迷,住在大公寓里忧心情感生活,或者人人都热衷于宏大叙事,那肯定会陷入自相矛盾的漩涡,而与我们作为时代人所亲身经历的事实大相径庭。

电影是自打诞生之初便存在着这要的矛盾:要把镜头对准现实的世界,却要用光影的魔术制造超脱现实的幻觉。与其说电影能够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不如说电影传达的是时代的价值观、方法论,野心勃勃地要在大银幕把一种关于“理想”生活的概念变成现实。如果就真正只是直白的记录现实、反映现实,观众自己就有各自的一地鸡毛,干嘛还要在电影里找不自在?

于是我们看到,1979年,北京城的纺织厂“干部”老胡儿女双全,都受过教育(虽说作为高中毕业生的儿子老念白字,斗大的英文字母认不全几个),都有在公家的好工作(子女承父业),一家子衣服簇新漂亮,和一个单位的同事们住一栋舒服宽敞的大板楼,新女婿、新儿媳妇儿上门,从单位搞蔬菜副食供应,老头子下厨一顿忙活能端出了大虾排骨,摆出了瓜子糖果;出门就坐电车地铁,周末要么逛布店书店,要么骑着自行车游花团锦簇的公园,还能还能上剧院看文工团排演的话剧。我们现在也许觉得其中的部分标准稀松平常(其中的一些对我们也绝对是奢侈的),但在当时,怎能不代表着一种幸福生活的理想?恐怕当时的全国绝大多数的家庭生活,是够不上这个标准。

如果说电影所呈现的家庭生活多少有理想化色彩,片中人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是否也如此呢?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多多少少要承载“宣传片”的功能。带有宣教功能的电影,与其说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是“,不如说反映着政策取向的”应然“。年轻工人关于电子化、现代化生产的革新想法,战胜了老一辈工人的信任人力的固执己见,与其说现实本就是如此,不如说当时的决策者认为,搞“四化”、回复生产秩序,就应该如此。

但如果说电影是脱离现实的,倒也不尽然。《我们这一家》有如此鲜明的时代烙印,霓虹灯组成简单的“曙光布厂”、“郁美净”、“可口可乐”字样和图形,年轻人们啃得西瓜、吃的冰棍、穿的棉布衬衫和凉鞋,女孩子们烫的大波浪卷、翻翘刘海,都代表着当时的都市时尚理想,用今天的眼光看都是何等朴素,当时的电影人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想象未来的会有何等壮丽的大幅广告招牌,时尚世界又会变成一个何等复杂堂皇地可怕的王国。当时对于美好生活的构想,也和我们现在的大相径庭。年轻人和他们的家长不那么愁嫁娶,而是要野心勃勃干一番事业,贡献祖国建设。至少从当下的意识形态来看,也是存在不一致之处。

所以说,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无论是上层建筑还是经济基础,都多少是带着超前色彩的,但同时却也由受着时代制约,反映着时代的取向。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如一块棱镜,以有偏折的方式反应着社会现实,我们不能完全信任其展示,但由可以通过电影的展示,去研究时代的原像。而我们现在如果有对电影太过“魔幻”的不满和指责,恐怕也得回到这个“原像”上去,看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3 ) 瞧這一家子⌒緬懷[陳強]老爺子

【中国电影集团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陈强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26日21点38分在北京安贞医院逝世,享年94岁。】这是一则讣告后,我重拾起‘陈佩斯&陈强’父子的喜剧电影系列。腾讯网友们对‘陈强’老先生的缅怀之词自不必多说,我更是取巧找到了陈氏父子曾经联袂出演的系列电影,《瞧这一家子、父子老爷车》,其中‘瞧这一家子’更是让我这如今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新中国社会之人,憧憬起1979那个时光里的北京工人家庭生活来了。
假如不是2012的中国中低层人民依然活的如此艰难,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羡慕起20世界70、80年代的文諽生活的。尽管如今人们的思想渐渐懈放,过去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社会黑幕正一点点地被撕开。
‘瞧这一家子’里的北京城里,工人们生活和睦,衣食基本上无忧。有矛盾的只是导演刻意引导下,制造影片笑料的父子主人公罢了。电影里那时的人们,人人有工作。虽持愚忠的领袖思想,但至少人人生活有激情,在国家大原则下人人有创造,有理想。坏人想坏都没法坏到哪儿去,好人却可以天真无知的好下去。
陈强老先生在公园晨练的那一段,我想应该是如今我们这些后来人,对70/80年代人们的生活最直观最理想的想象了。试问,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除了城市里偶尔一瞥这样的‘共铲’生活。从边疆到农村,无数上山下乡的青年,无数的青淳年华就被泯灭在那个年代里,无不教人感到痛心。
历史的真相,是否要让80后知道呢!我想,还是用‘瞧这一家子’这样的影片来麻醉我们的过去吧。

幕后制作
导演口述:“一家子”笑着与过去诀别,搞喜剧因为压抑太久《瞧这一家子》是我的导演处女作,当时刚打倒“4人邦”不久心情特别开朗,因为“文諽”时简直压抑太久了,十年时间多数在干校劳动,盼来的“第二次懈放”感觉强烈得很。但是因为北影厂当时好久没有搞喜剧了,虽然留下可堪仿效的样品,但也留下不少教训。剧本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碰到的,编剧林力原来是北影厂电力车间的工人,我看到后觉得很有意思,可以好好做一下。当时要“下生活”,剧本里讲的是技术革新搞“光电探纬仪”,于是我们跟着工人师傅一块儿下工厂。
“父子兵”开创新风格,这部影片留给观众很深的印象与演员的出色表演密不可分。陈强当时已经是北影厂的老演员了,陈佩斯那时主要还是跑龙套的角色,扮演个“匪兵甲”“匪兵乙”之类的角色,还没有尝试过喜剧表演。由于剧情的要求正好需要这么一对父子,而且陈佩斯和陈强长得非常像,很有喜剧感,二人合作也十分默契。陈佩斯当时头发也是稀稀的,化装师给他加了些头发,毕竟“嘉奇”应该是个热爱文艺的帅小伙儿,他在拍摄现场非常用功,给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后来在《夕照街》(1983)中陈佩斯就名为“二子”,一直延续到后来的系列电影《二子开店》、《父与子》、《傻冒经理》等片。也算是开创了喜剧片中个性鲜明的一个分支,但是陈佩斯从这部片子开始就被封死在“喜剧”上没有向更宽的戏路发展。
方舒和刘晓庆斗戏,有意思的是戏中两个年轻的女孩,方舒当时刚刚毕业非常年轻,演朴素善良的“小红”非常合适。刘晓庆更是凭借泼辣又个性张扬的“张岚”一举获得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其实她在片中只有9个镜头,第一次演喜剧就给观众留下如此之深的印象。后来她在影片《潜网》中也有很精湛的表演。
以往不敢放开表现,剧本出来最初的名字是《爸爸,妈妈和我》,但是大家一商量觉得这个名字不是很合适,影片中还有姐姐、姐夫等很多人,要不就起个很口语化的名字《瞧这一家子》,还有一种语气在里面。因为以前十分古板的气氛驱散了,人际关系以及家长里短儿的事情也都可以搬到台面上,没有限制了也就敢于尝试了,尤其是其中一段交叉剪辑的镜头,一边陈佩斯扮演的“嘉奇”教书店工作人员跳舞,另一边跳舞跳得满头大汗的营业员们纷纷撤下,大口吃西瓜喝汽水,痛快淋漓。这样的表现形式充满十足的喜剧感,只有欢笑的愿望和开朗的心情才能够这么放得开地去表现,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去想的。

 4 ) 瞧这一家子

故事发生在1979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邓小平同志即将提出改革开放的新理论,中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废待兴。

电影的开头便是这一家子在老式照相馆合照留念的情景,女孩儿穿着时尚美丽的红裙子,留着当下最时髦的齐颈短发和弯刘海,男孩穿着褐色复古长袖衬衫,内搭是最经典的白背心,发型也是当下最流行的锅盖头,母亲穿着端庄大气的短褂子,父亲身着暗色衬衫,将扣子一直扣到了下巴底下,发际线彰显他的年纪。

那个年代看起来真美好啊!老胡清晨起床,看见窗台上悉心照料了许久的花开了,兴奋地喊老伴起来欣赏,快乐如此简单。不一会儿,女儿来到阳台,用镜子发射的光给住在楼对面的心上人信号,心上人举起大字报,告诉她我们一会儿八点走。虽然完全没有现在的电话或短信方便,但别有一番趣味,藏着青年人心底关于懵懂的爱情青涩的美好。好像每一天的天空都很蓝,上面零散地飘着几朵浮云,好像每一天都是晴天,黄昏的阳光总是肆意地洒在客厅里收音机上蒙着的花边白布上。那阳光极富质感,远看甚至感觉可以触摸得到,摸起来应该是绒绒暖暖的。餐桌上摆着一个土黄色搪瓷盔,里面盛着刚出锅冒着热气的鸡蛋糕,像果冻一样弹弹嫩嫩,四周是滑溜溜的油水,拿起铁勺狠狠地蒯它一勺,拌进香喷喷的米饭里,别提有多香了!

那时候,车马慢、信件慢,什么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是我理想中爱情的样子。当下的爱情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得快去得也快,本如春风拂杨柳一般曼妙的爱情变得不痛不痒,无足轻重。每天超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的内心孤独,想找个人陪伴,为了爱而爱,而不是因为爱而爱,那个人走了之后,只是自己又重回了孤独而已。

这一家子在一起真热闹啊!虽然只有四个人,但大家都有着同一股心气儿,平凡的生活中充满的是不刻意的温馨与暖意,此可谓之美好家庭。电影的每一帧都想是一幅油画,有些模糊,但正是这些模糊成就了它的朦胧美感与历史感,引人追忆。家里没有什么太值钱的物件,无非是一个大立钟,一台老式电视而已。没有各种电子产品供人们娱乐,人们去书店买纸质书来看,下班后骑着二八自行车去菜市场挑菜,回家后打开广播,边生活边听广播,吃完饭和家人们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散步,顺便买两穗路边的烤苞米,把粒剥下来放在手里慢慢品尝。

现在要洗衣做饭容易得多,一堆衣服用洗衣机不到一个小时就洗完了,顺便用烘干机用半小时烘干衣裳,前后不到两小时,衣服又洁净如新;不再需要去菜市场,直接手机买菜,甚至可以不用亲自做饭,动动手指,山珍海味都吃得到,再花五分钟囫囵吞枣式地填饱肚子,饭后也懒得出去散步,在家看看电视或玩玩手机,短暂的精神娱乐后就到睡觉时间了。这样的生活进行的很快,好像节省了好多时间,可是节省出来的时间做什么呢?继续研究科技的发展吗?继续研究怎么让生活更快吗?我又不是在追赶什么,我又没有什么很重要的事要争分夺秒地完成,我要那么快的生活干什么呢?我只想看看沿途的风景,为什么不走着去,偏要坐飞机呢?我不着急,我只想慢慢地在每件生活琐事中体会生活、感受世界。我不是大人物,并不日理万机,我为何仍要争分夺秒?有限的生命中我并不想做太多的事,也不想囫囵吞枣,我想细嚼慢咽,细细品尝枣子的风味。

年轻人们一门心思在新兴事物中,他们关注电子,关注自动化,关注新科技,老人们却总说做好眼前的事就好,那些新东西是领导阶层该想的,我们普通老百姓应该做好分内的事。但不得不说,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这种进步主要体现在年轻人的身上,他们有思想、有血性,不怕摔跤,天马行空、活蹦乱跳。也正是这些年轻人不安于现状的思想造就了我们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年轻是允许不断试错的,也唯有不断试错才能成功,成就一番事业。

并不是说现在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生活有什么不好,只是我有点向往从前一切都慢的生活。或许生活在从前的人们并不觉得当下的生活有多么美好,也想象不到今天的生活竟如此便利快捷,如果他们知道,那么也会很羡慕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吧。只可惜,生活不容许假设。

幻境再美终是梦,珍惜眼前始为真。

 5 ) 瞧这一家子~

这周陈强老师去世了,电影频道又放了他的<瞧这一家子>,我看了看上映日期1979年,那时我还没出生~ 作为一部准80年代的电影,准确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反映了那时的生活,感觉亲切贴近现实,这正是当代的很多电影电视所不具备的. 时间过的真快,很多里面演员或旅居海外,或早已成名,或已经避世,有些已经去世

 6 ) 好看的喜剧

  过去的电影,随便哪部,都能看到好几个名角。也对呀,拍片成本,在当时的中国,一点点都舍不得浪费,电影拍的少,但每一部都是讲究精益求精。当然,在现在看来比较粗糙,但根据当时的技术,导演认真,演员敬业。
  陈强,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老演员之一,但看到他的每部电影都跳不出黄世仁的感觉,太坏太坏了。陈佩斯,继承了他老爸的相貌和演技,也变成了我喜欢的演员。张金玲,很淳朴的演员,出自我们河北农村。方舒,小萝卜头。刘晓庆,在同代演员中演技出色。

 短评

从救错人、念错字、跳错舞到最后的认错媳妇,所有的笑点都由错位产生,此为呼应时代转变所产生的不适与荒诞。内核是转变-解放思想,反转错位。

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年代特征非常明显的喜剧电影。其实这部电影的第一主演是陈强,陈佩斯在本片只是初露头角,在片中重要性还比不上姐姐这一对(虽说演技完全无可挑剔)。刘晓庆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演这样的角色了。靠着老一辈的艺术家在那个年代的每部电影都足以成为经典。

11分钟前
  • mysticark
  • 推荐

刘晓庆那嗓门和笑声,给跪了

12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推荐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我们是干部,不能让人家倒过来叫成不干。5

17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剧本编织得好。较之于其他演员都用“正统”的方式演喜剧,刘晓庆夸张的表演显得太突兀。另外,1978年首都的市容市貌得领先全国多少年啊。

21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刘晓庆演艺生涯的转折点,陈强父子对中国第一代喜剧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22分钟前
  • 寂多蔓生
  • 力荐

演陈小二他妈的那个演员挺好的~~这么多年我一直怀疑她是不是陈小二的亲妈~~

27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刘晓庆不停地发出淫铃般的笑声。。。

31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

纪念陈强,央六重新放了这部电影。居然这么经典、认真、用心的一部喜剧片。好多细节今天看来还是很动人,也毫不过时。今天哪里还有这么认真的老表演家呢?

34分钟前
  • 一又
  • 推荐

公园误会儿童掉水救人、影院误看儿媳、修理厂误听诤言,到最后误认儿媳妇,这片子把错位情节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人人平等,格调多么昂扬多么向上,充满了生活气息。7.5

3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要好好学习!

38分钟前
  • houzi
  • 还行

还是挺不错的~虽然看得出表演的生硬,其实作为佩斯迈入喜剧的第一步已经很不错了。里面的人物矛盾冲突造得很多~

41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电影本身的质量就不讨论了。原本看的时候也就是带着一个考古的心情,想见见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看完以后果真就是一歌颂改革开放现代化的春晚小品,按现在的角度看,俨然就是当代朝鲜模范人民生活的写照。1979年出品的电影,跟《现代启示录》《铁皮鼓》《异形》是同一年。想想建国这几十年,对文化的摧残,对电影发展的耽误,对思想的禁锢,真是令人伤感。

45分钟前
  • lue
  • 还行

1979年的五零后们,在科学的春天中挥洒青春和热血吧!这样你们终会有资格被国企当作包袱甩掉,被网络道德帝称为变老了的坏人。#世间事大抵如此#

50分钟前
  • 科学的京兆眉妩
  • 推荐

那个时候农民和工人是真正的主人,邮递员、文工团、新华书店、纺织工人,人人平等。教育、医疗、住房都不花钱,每个人都一股国家主人翁的精神,人人上进,虚心好学乐观向上。领导不贪腐,真正为人民服务。那个时代真的曾经来过,真的。

51分钟前
  • 慎独
  • 力荐

老片是非常有魅力的!

55分钟前
  • 少年阿满的烦恼
  • 推荐

有时候,觉得拍得不错,有时候,又觉得某些情节设计很矫情和造作,刘晓庆阿姨的笑声有时真听得我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蛮多豆友还夸她演得好,好吧,我真没太多同感);看到好几个相似镜头转场,虽然技术上还不够娴熟,画面衔接不够自然,但有这想法也不错了;《致青春》里郑凯跳湖的喜剧桥段这片用过了!

5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首镜瞧这一家子,终镜再瞧这一家子!王好为导演用马季客串掌镜收尾两张醒目合家欢照片紧密扣题,都没能挡住并不在家庭阵容连女配都不是一号的刘晓庆抢戏凶猛!特别是老头买书被她爱答不理百般厌烦最后干脆胡乱拿了本怀孕知识去打发那场戏……虽然演员阵容中张金玲和方舒后来也都成为八零年代独挑大梁的当家花旦,可至少在本片她俩被刘晓庆超神经大跨度的外放演法给压制得严严实实。唯一能与之争锋的就是陈强的老胡:谁也没想到坏到骨缝里的“南霸天”能够领衔主旋律喜剧!三星半……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529021028/

6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那阵就觉得刘晓庆不太正常

1小时前
  • 哈哈哈哈哈
  • 还行

紧跟文革,生动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其中一段快速剪辑蒙太奇简直厉害,应该也是开先河。那时候的人,纯真质朴,干部以身作则抓生产,还学习先进的科技,与时俱进,响应改革开放的号召。刘晓庆演的尤为突出,还有方舒演的小红,梦中情人啊!剧情方面也是相扣,而不是现在夸张的段子喜剧。

1小时前
  • 梅花野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