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2010

已完结

主演:王千源,秦海璐,张申英,刘谦,罗二羊,国永振,周逵,田雨,张亚希,项燕,许江宁,张惠志,刘星禹,王早来,王玥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钢的琴2010 剧照 NO.1钢的琴2010 剧照 NO.2钢的琴2010 剧照 NO.3钢的琴2010 剧照 NO.4钢的琴2010 剧照 NO.5钢的琴2010 剧照 NO.6钢的琴2010 剧照 NO.13钢的琴2010 剧照 NO.14钢的琴2010 剧照 NO.15钢的琴2010 剧照 NO.16钢的琴2010 剧照 NO.17钢的琴2010 剧照 NO.18钢的琴2010 剧照 NO.19钢的琴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钢的琴2010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王千源 饰)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张申英 饰)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如今小菊光鲜回归,不仅要与桂林离婚,还要争夺独生女小元的抚养权。桂林慨叹自己失败的命运,于是一心要将女儿培养成钢琴家。为了得到女儿,他四处筹措买钢琴的钱,甚至和女友淑娴(秦海璐 饰)以及当年钢厂的好哥们夜入学校偷钢琴。  当所有的办法都失败后,桂林偶然翻到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叫上伙伴们在早已破败的厂房中开始了手工制造钢琴的征途……领袖1935苏荷区之王飞跃羚羊 飛躍羚羊莫斯趟过女人河的男人盖亚孤岛终结牛仔和僵尸雷德怒潮丹道宗师大厨倒霉蛋淘金记海蒂和爷爷飓风袭击美国 第二季X战警:黑凤凰大耳窿[粤语版]大奥第二季画皮之阴阳法王粤语版起立,老师好!梦想不负卿东游记老幺博斯第五季刀剑缭乱双重爱情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四季真相在耳中解码游戏杀出个黎明 第三季幽闭空间2004无尘之地衣橱里的她1名侦探柯南:银翼的魔术师狐狸的夏天2北极大冒险(国语版)白狼行动红蔷薇超级豪华Anne-Happy我又在市场待了一整天票据托收者我人生中最美的一周

 长篇影评

 1 ) 像贾樟柯一样文艺,但比贾樟柯更好玩

今天去国贸那儿连看了两场电影,先看的是《战略特情组》,然后又看了《钢的琴》。看完《钢的琴》之后,我在路上用手机发了一条微博:刚才看了《钢的琴》,在黑暗中流干了眼泪,原来我会嫉妒山西出了个贾樟柯,现在不嫉妒了,终于也有关于东北的好看的电影了。
《钢的琴》中那些东北特有的破败场景我实在是太熟悉了,我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所以片中的很多细节和气氛都让我情难自禁。

《钢的琴》作为一部文艺电影,它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看上去一点都不闷。我们都知道,很多深刻的电影都不好玩,很多好玩的电影则不深刻。而《钢的琴》却是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电影,它让我想起了黑泽明的某些市井电影,黑泽明的电影的艺术性自然毋庸多说,早已经被夸得天花乱坠了,但黑泽明的电影好玩的那一面更吸引我,他在电影中探讨的那些高深的主题都是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表现出来的。
当然我不会说《钢的琴》达到了黑泽明的那种高度,我只是觉得能拍出一部又深刻又好玩的电影真的挺难的,而《钢的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看《钢的琴》的时候,我想起了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这两部电影题材相似,只不过后者既是一部伪纪录片,同时也是一个房地产项目的软广告(虽然《二十四城记》是一个软广告,但我个人还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关于《二十四城记》,贾樟柯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越老的工人越在维护这个体制,绝不是他对这个体制没有反省,没有批判,而是他很难背叛他过去青春的选择。”
在《钢的琴》中我再次看到那样的画面,剧中人物家中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那些奖状让我想起张胖儿曾对我说她老爸任劳任怨地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几十年,退休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只得到了一堆奖状,还当个宝贝似的都珍藏在家里。
当时我对她说,那些奖状见证了你老爸的青春,只能说他们的骗术太强大了,用几张废纸就偷走了几代人的青春,偷走了几代人的一切。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部俄罗斯电影,名叫《小偷》,也是一部挺深刻、挺好玩的电影,其中的政治隐喻耐人寻味。

说回到《钢的琴》,它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在电影院里看过的文艺电影中最好看的一部,如果你是东北人,我强烈建议你看一看这部电影,你看的时候肯定会感觉既亲切又心酸。如果你不是东北人,我也建议你去看一下,我相信你一样会感同身受的。这就好像我虽然不是山西人,但我在看贾樟柯的《小武》和《站台》的时候同样会感同身受;这就好像在中国,即使是异性恋者,看了王小波在《似水柔情》结尾写的这段话可能同样也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不知道该到哪里去。他不想回家,但是不回家也没处可去。眼前是茫茫的黑夜。曾经笼罩住阿兰的绝望,也笼罩到了他的身上。”

 2 ) 爸,我长大了

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看了一次,又一次。 纯粹是出于一种私密的情感。 也许,这是共同经历过国企改革的阵痛 那一代工人,还有他们的孩子才能体会到的情感。 我出生在城市的工厂区,是一个地地道道工人家的孩子。 按时间来看,大概也就是影片中小元那个年纪。 我家周围的邻居也都是同一个厂的工人。 就像电影里的那些叔叔们 他们穿着工装,下班后常聚在一起喝啤酒。 有时候打麻将,也来我家给我带好吃的。 常揉着我的头,叫我,丫头王。 小时候特别喜欢往爸妈的厂里跑 我还记得那个厂房叫做“装配车间” 这四个字是我这辈子认识的第一组方块字。 妈妈是开行车的,我总是喜欢爬上行车,踮着脚往下看 看着很多庞大的机器在高高的厂房里被吊来吊去,兴奋的大喊 常躲在里面看小画书,吃零食 到了夏天,工厂里每天发冷饮 我就一只只的接着吃,直到吃的肚子痛 在厂区的花园里跟同学捉西瓜虫,采野果子 演射雕英雄和新白娘子的剧情,追来追去 都以为这样的日子是铁饭碗,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去一直到爸妈退休 我们厂开始改革,应该是我三年级的时候 发现马路上到处开始拉条幅,啸聚着大批工人 经常发生交通拥堵,从早到晚,吵的水泄不通。 先是妈妈不用去上班了,整条产线的机器都被卖了,行车也没有了。 她拿着128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整天坐在家里看电视。 爸没多久也被下岗了,到处出去找工作,可想而知是什么也找不到。 他整夜睡不着觉,抽着烟,点一盏昏黄的小台灯。 他开始学着发明各种东西,想自己做小生意。 我们家炸过油香,卖过咸菜 他手上常常是切咸菜切出的刀口,还一下一下的往盐水里浸着。 有时半夜起来,看见他还在灯下学着画糖稀画。 我也不睡,就端着小板凳坐在旁边看 画坏了的,我就拿来吃掉。 有一年暑假,爸买了一包酸梅粉,找了一个大的保温桶。 把酸梅汤用开水兑了,再加醋,加糖和一大块冰 说要带我出去买冷饮,五毛钱一杯。 我乐颠颠的跟着 烈日下,他用力蹬着三轮车 把我和一大桶的酸梅汤拉到一个摸彩票的地方。 那时候的人还都傻,每次摸彩票都人山人海的。 一辆夏利还是摆在最高处的台子上 刺激着贫穷的人们渴望暴富的幻想。 不知道是保温桶太寒酸还是为什么 总之一下午才卖了4杯,两块钱。 就是这两块钱,我爸也没留住 在我的满地打滚中,他给了我 让我拿去买了一张彩票 结果,什么也没中 他又骑了8站路,把那一桶酸梅汤拉回了家。 那时候真是小,只觉得挺好玩,一点不知道生活有多么艰辛。 但更多也是因为,生活再苦,爸妈都从来没有苦过我。 他们在面对未知生活的巨大茫然和焦虑中 依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我有一个物质丰富的童年。 很多孩子就根本没那么幸运。 有个女孩,比我小一岁,叫小琴,住在我家对面的楼。 她爸带她来我家玩,我们俩常为了一个娃娃打的不可开交。 小琴的爸妈下岗以后,他爸就开始不务正业。 在社会上跟一群痞子混在一起 整天靠偷东西,收保护费生活。 开始打老婆,天天打,最后把老婆打成了疯子。 老婆疯了以后,他就很少回家 有一次他忽然来我家,找我爸借钱。 我爸下厨做了两个菜跟他喝酒 最后好像是吵起来了,他摔了我家一个碗。 从那以后,爸就给门上装了个猫眼。 叮嘱我说,他不在家的时候,不要给任何人开门,包括熟人。 小琴稍微大一点就离开了家,不知所踪。 偶尔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还能看到她妈妈,那个疯女人在街上游荡。 她脏兮兮的,因为常在垃圾堆里捡东西吃 会对我傻笑,我也不敢靠近她。 完全看不出当年那个朴素清秀的样子。 后来,她开始和一个老乞丐在一起。 老乞丐大概有70岁以上,一只腿没了。 有时他们俩就那样坐在路边,互相喂东西给对方吃。 看着他们,似乎是很幸福的样子。 还有一对夫妻,姓方,住在我家楼上。 是有点文化的,当年在厂里是技术员。 下岗以后似乎也试了不少路子,始终没办法养活自己。 于是,妻子开始到处串门,跟大家推销一种类似私募基金的东西 就是游说你把一笔钱放在她那里,每个月她就会给你高额分红 他们夫妻一向给大家很好的印象。 于是,很多人都中招了,尤其是学校老师。 有给骗了几千的,有的是几万。 后来她所谓的分红渐渐赖着不给了,大家才报了警。 妻子一个人担起了全部的责任,被判了好多年 她把剩下的财产都悄悄转给丈夫,让他带好女儿,等她出来 这个案子在当时还上了电视,连我妈也接受了采访。 后来方先生就带着女儿搬走了。 据说,两年后他就娶了个新老婆。 方太太,那以后一直在牢里关着。 这样的人生,并不是传奇 在我生活周围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残酷已经变的司空见惯。 一年的工龄只值几百块钱。 工龄几十年的人,拿了两万块钱 就从此和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再无关系。 在国企改革前,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人,勤奋,善良 这一场浩劫,毫无预警的把他们扔向了社会,脱离了赖以为生的母体。 而这时的他们,正是上有老,下有小。 国企的改革,影响的绝不止是一代人,更多的是这些工人的孩子们。 这一段艰难的年少时光大概会是他们终生不会忘记的阴影。 在钢的琴里,小元和我一样幸运,有个伟大的爸爸。 可是其它的孩子们呢? 我有很多同学就此退学,被扔到理发店去学徒,商场卖鞋,餐馆打工。 过早的成家生子,成为这个社会另一颗可有可无的螺丝钉。 本来,他们也许有机会和我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电脑前面。 当然,我的生活也未必比他们好多少。 只是,如果当初这一切来的不是这么突然 会不会,他们的人生从此就会少一点遗憾呢。 我爸今年整60岁,而我,来到另一个城市也有4年。 他还独自一人,住在我们那个厂区的职工楼里。 当年的老工友们,也熬过了最艰苦的时光 现在,仍然聚在一起打麻将,喝啤酒。 有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还是会叫我,丫头王。 他和电影里小元的爸爸一样,会吹口琴,爱唱苏联歌。 家里也还留着小时候他用厂里的零件给我做的各种玩具。 我很想感谢张猛,把这个故事拍的这么真实,动人 也让我这个没心没肺的孩子 回首看去时,才知道他多么爱我,为我,他付出了什么。 今年过年回家时,我要把这盘碟带回家,陪他一起看完。 然后买瓶好酒,亲自做一桌菜给他吃。 对他说,爸,我长大了。

 3 ) 《钢的琴》:春梦了无痕

        在真正接触到影片的主题之前,我一直以为《钢的琴》是一部关于“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励志电影,一个普通工人为了满足女儿的音乐梦想,用工厂废料做了一架钢琴,这个一个多么《生活空间》的情感奇观故事啊,类似的题材还有农民造飞机、村民拍电视剧等等。但是电影演到最后,这架钢琴能否造出来,圆圆是否能够留在父亲身边,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他们暗淡生活中的一抹梦幻曙光,这架钢琴如一台时光机,引领他们重温往日的温暖和荣耀,这是这些被社会边缘化的人群已经忘却很久的感觉了。
        《钢的琴》是在辽宁鞍山拍的,我的整个青春期也是在一个类似的东北重工业城市度过的,因此我曾亲眼看着这些产业工人几乎是一夜之间褪去了身上的荣光而变成歧路亡羊,他们最大程度地承受了改革的阵痛,却不得不接受被时代抛弃的命运。《钢的琴》就是为他们拍的电影,与影片导演张猛的第一部作品《大耳朵有福》一样,这里弥漫着一种颓废的反励志主题,但这反而让我觉得熨帖。因为对于这些由社会主人翁沦为弱势群体的人来说,下岗再就业的成功事迹离他们很遥远,“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歌声听上去有点刺耳,只有触手可及的困窘磨砺着他们的精神和肉体……《钢的琴》没有《耳朵大有福》那么绝望,于是更像是一场有抑有扬的春梦,这样的精神抚慰更能体现出一种实际的人文关怀,其功能就相当于伴着苦哈哈的哥几个喝一顿大酒,遥望一下当年的意气风发和志得意满,然后回家睡个舒坦的囫囵觉,第二天起来各自继续面对糟烂的生活……只有这些真正在困境中挣扎求存的人才知道这片刻的超脱对自己有多么重要,知道了这些才能真正读懂当他们高唱《怀念战友》时脸上的忘我和陶醉,才会知道那两个面临拆毁的烟囱对于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电影就是在为我们再造和捕捉这些转瞬即逝的真实。
        《钢的琴》让我想起了一些优秀的东欧电影,如捷克的《柯利亚》、前南斯拉夫的《爸爸出差时》、《我与铁托》等,都是用一个温情的故事来折射社会巨变之下心理动荡,而且片中大量运用前苏联和俄罗斯各个时期的流行歌曲作为配乐和有源音乐,更是突出了这种语境。可贵的是影片在涉及到有关怀旧的惆怅和现实的无奈这些情绪处理时,避免了廉价的煽情,而是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来化解掉影片本应有的沉重和感伤,这一方面有利于观众始终以较为兴奋的状态接收信息,另方面也不至于让黑暗和消极内容影响到影片过审,面对目前的观众趣味和审查体制,《钢的琴》体现出一种通俗而不媚俗的智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两位主演,王千源和秦海璐,都表现出人物所应有的极精准的生活状态。【河北青年报】

 4 ) 很棒的国产片

影片有浓厚的苏俄怀旧风格,而且每一个转场都有音乐过度,镜头也很文艺。在国产电影里也算的上市良心之作。据说这是王千源称帝之作,确实电影本身很有味道,不是硬菜,值得细品,难得的片。
这是隶属小人物的故事,但却深谙大时代的变迁。本片以钢琴为媒介,将现实主义的压抑与浪漫主义的文艺,巧融一体,荒诞的黑色幽默中呼之欲出的是梦想的坚韧,而与之中电影所寄予的情怀不仅饱涵以友情的羁绊,更令人动容于那父爱的伟岸。
看完着实被感动到一把,虽然我一点也不熟悉那段历史的变故以及它带来的影响,但导演硬是能以一种朴实而有趣的方式吸引我一直认真看下去。在我看来,我看的下去的,能够触动我的就是我喜欢的好片。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王千源的电影,真的很棒的一个演员。

 5 ) 钢的琴-电影原声

看完电影,就琢磨下原声带。
  片中配乐极其精彩到位,动听的插曲不但充满了浓郁了异国风情,更给观众一种如看音乐电影般的错觉。片中不但充斥着大量东欧的歌曲,中国80年代初流行的如《张三的歌》、《心恋》、《跟往事干杯》等曲目更以点题加诙谐的方式出现在影片的各个段落,令观众看片的同时更过足了耳瘾。最令人意外的是就连《超级玛丽》这样的游戏歌曲也作为插曲出现在了影片中,并且该曲目还十分巧妙地起到了承上起下连接剧情的作用。
  导演张猛对影片中的配乐要求得十分严格,每一处配乐他都希望能做到完美,所以他能料想上映后反响应该不错。“不过为了他这股追求完美的劲儿,我们可是费尽心思去和别人谈版权,关于版权的合同我们都谈了几十个,就连《超级玛丽》我们都是专程去到日本与任天堂公司签订的使用版权。”
用45首经典歌曲的联唱塑造了影片怀旧浪漫的情怀。俄罗斯摇滚大鳄“柳拜”乐队、德国天团“17嬉皮士”,以及贝多芬、瓦格纳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

http://event51.wanmei.com/radio/201107/music_film/index.htm

 6 ) 不想被遗忘

谈到自己饰演的陈桂林,王千源说,他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人。那么大的个子,非要骑个小摩托车,到处乱跑。那看起来就很不合适,有一种错位的感觉,更准确说,是荒诞。由此发散开来,《钢的琴》就是讲述一群跟不上时代的人,不愿干的王抗美、怕丢人的二姐夫,他们都跟陈桂林一样,被时代所抛弃。光阴荏苒,它也出现在主人公的突然感慨里:这时间过得真快,那谁刚走的时候,厂子还没黄。不明的未来,那是结尾的画面,一边是造完钢琴的工人,一边是衣着光鲜的前妻,双方都在听,却好像僵在那儿,背后的对立意味不言而喻。

用张猛的话说,他依然在延续《耳朵大有福》的探索,关于大时代变革里的工人命运。拍《钢的琴》,就是高于生活的记录,不想他们被遗忘。同理,许多人的赞誉事先张扬,要的也就是电影不会埋没在拥挤的档期里,不被遗忘。这不是站队伍,不是好或者坏、吹或者黑的问题。回到《疯狂的石头》时代,无数人同样大喊不要捧杀,结果,宁浩后来并没被民众捧杀,他的《无人区》是直接被扼杀。

《钢的琴》有不少缺点,音乐太满、转场相似、后半段情绪不对。然而面对强大的怀旧情怀,辅以段子幽默和风趣对白,可以说,影片优点完全盖过了缺点。张猛使用了不少破坏性的构图,像开头的夫妻决裂,一边对话,人头各甩一边,很不和谐;中间胖头爬烟囱,画面就定在那里,没有跟上去的意思,相当意外。在很多时候,当人物已经出了画,镜头就停在那儿不动,深情地注视着背景物——也就是工厂。当烟囱被爆破、当工厂变成废墟,昔日理想与辉煌只能在歌声里重现。如果明白这一层,要理解《钢的琴》,理解电影的情感,其实真的很简单。

固然有人要说,这背景物怎么可能比人重要,那不是摆拍么。在我看来,在人物鲜活的前提下,《钢的琴》所出现的背景物充满了魔力。炸鱼的小河滩,落日余晖下的铁路桥。车队出发时的小城风光,破败昏暗的电影院,桌球室的混混少年。这些东西看上去,确实比人物更具有情感。毕竟要说回来,空镜头里都没有生命,凭什么在别人那里是大师相,在《钢的琴》就变成了多余的东西?非要较劲去说,我恰恰喜欢它的多余。多余的满溢的配乐,多余的歌舞和投下光来的舞台,看似多余的大狼狗和嗑瓜子的东北大妞,它们会带来一种鲜活的生动。

在更多人看来,他们会觉得这般高度风格化的作品,恐怕观众会接受不来。固然,奢望中国观众像苏联人民那样去支持塔可夫斯基,讨论《镜子》,这有点不现实。然而,《钢的琴》可以是另一面镜子,你可以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但是,你总该去照照镜子,看看以前的面孔,现在是什么模样了。或许有人千疮百孔,原地打转;或许有人富得流油,走得加快。在我的父辈身上,他们遭遇破产,无力应对变动,同样是跟不上时代的人。于是面对过去,我在想,我们是不是该放慢一下脚步,认真一回,思考思考。

面对种种不如意,《钢的琴》没有常见的怨天尤人和一把眼泪,它用难能可贵的幽默和不知所以的乐观去愉悦观众。也许,它拼命地唱啊跳,要的就不想被遗忘。【新京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1-07/19/content_254721.htm?div=-1

 短评

作为东北工业区长大,工人家庭中的一员,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流泪。砖墙、烟囱、下岗、厂房、硬碰硬、俄罗斯老歌、生锈的车间、失落的包工头、不卑不亢的父亲、埋在机床里的文艺梦,满含情怀,以及底层的、穷途末路似的智慧。一个阶级的倒掉,工厂之子的挽歌。比想象更荒诞的,是他们那个卑微的梦。

9分钟前
  • 坦克手贝吉塔
  • 力荐

我迟钝!中国原来也能拍出这么不俗的写实电影,难得的是剧本台词毫无废话,实在。王千源简直了,小人物也有大悲悯和情怀呀。真的是错过了支持票房,我有罪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钢的琴》确实算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国产电影,故事、情节、演员、导演、配乐,尤其是场景和色调讨我喜欢。但……节奏控制得并不算好,有些段落有些松散不够集中;笑点有,但总觉缺些什么。评分如此之高,我想……更多的是大家对于在这种大环境下出现一部表现不俗的国产电影的一份鼓励。★★★☆

12分钟前
  • Q。
  • 还行

作为工人家庭出生的孩子,我看的心酸死了。这爸完全就是我爸,从前他也特别喜欢在家里,一边做菜一边唱苏联歌,拿厂里的零件给我做各种小玩意。现在他老了,我不在身边。真想我爸,内牛满面的想我爸。

13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第一次带母亲去电影院看过的第一部电影。男主角终于做成了一架钢琴,但还是没有能留住女儿。人生里会有很多事,用力去做,即使没有抵达圆满的结果。就像是片中,工厂那两声巨大的爆破声,两根坍塌的大烟囱。

18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小時候我的琴譜丟了幾頁,問同學借來一本,我爸熬到很晚照抄了一份重新粘在琴譜里,每一個字都是照著印刷體寫的,而他平時寫字都那麼潦草。這片子還可以更好些的,我喜歡王千源。

19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喜欢《耳朵大有福》的该看看《钢的琴》,这导演还是那么喜欢和时代保持着审视的距离,却又那么懂得笑看被遗忘的底层人生,喜欢那种独特的幽默,喜欢那些沉稳而没完没了的镜头平移(包括一次下沉),喜欢动不动就有苏联人在唱,喜欢听话的大狼狗。没想象中那么库斯图里卡。

2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非常奇特的一部作者电影,而且丝毫不沉闷……导演一定非常喜欢库斯图里卡和黑泽明……

2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小人物大梦想,那个钢琴对于父亲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既然婚姻失败、事业无成、养儿无望,那我们就一起来造一架钢琴吧!王千源,我终于记住了你的名字,好好加油!

2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刚才看了《钢的琴》,在黑暗中流干了眼泪,原来我会嫉妒山西出了个贾樟柯,现在不嫉妒了,终于也有关于东北的好看的电影了。

31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拍电影这事还是得有点个人情怀,本片从导演技巧(平移镜头加前苏联配乐很“库斯图里卡”)到群戏表演,都将主创的才情发挥到了极致。作为一部记录时代变迁与小人物梦想的杰作,《钢的琴》必将是年度华语十佳之一,尽量去影院支持吧。也希望影院大佬们相信口碑的力量和国内观众的欣赏水平,保证排片。

34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不喜欢。笑点太低了。整片乱乱的,我明白他想拍成什么样,但是差远了。配音实在是难以忍受,效果很差,韩国女的还强奸嘴唇。人物虽然也有不少,但太浅了。本来想给三星,但是影院中一些观众哈哈大笑,然后无比厌烦,再加上无数人的热捧,以致让我难以对这个片子有好感。

38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较差

看了《钢的琴》,觉得中国电影还是有希望的;但是这样的片子要是进不了院线,那中国电影是真的没希望了。【电影资料馆】

40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力荐

焦点物:钢琴,视觉母题:工厂。当某些内地导演忙于抢占道德制高点,行使投机之实。我们要庆幸,张猛选择了他所熟悉的人和事,那座充满感情的工厂和城市。哪怕他站在破败的工厂废墟,也比自称站在喜马拉雅山顶的货色要高大,值得我们去尊敬。因为,这才是一个电影人和创作者的尊严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美国人只能造出钢铁侠,中国人却能造出钢的琴。今年看过的最佳国产片,中国式苏联片。张猛的前苏情怀很浓啊,音乐和画画渲染极富感染力,能利用道具设计画面和讲故事,台词从演员嘴里出来后处处流露着真性情的幽默,又不乏淡淡的忧愁。

4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前面还好,拍到后半部就有点泄劲了,叙事有点散、节奏有点乱,太多不必要的转折跌宕,反而没能形成有效的高潮,结尾欲振乏力,比较可惜。

50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也就我呗,二了吧唧,你干啥我跟着你干啥。”“你二吗?”“就你看我不二呗~”这是我听过最朴素最真实的爱的表达。

55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今年首次买票看电影献给《钢的琴》。这是一部有生命的电影,荒诞中存在着真实,疏离感中包含着不愿触及的过往。可能不太容易被普通观众接受,不知能收获多少票房。如果把拍摄根本不会走进院线也不用走进院线的xx献礼片等的资金用在扶植这些导演身上,国产文艺片的未来会好很多

60分钟前
  • 乔栀子
  • 还行

不明白怎么豆瓣评分会这么高!!!是我太庸俗吗?!?!

1小时前
  • 牧羊少年奇幻旅
  • 还行

迄今为止,今年国产影片最佳。平民的悲喜,咱们工人有力量,男人同样有力量。依然是张猛擅长的黑色幽默,还有他的苏联情结。顺带还回忆了一整个工厂时代,里面的情怀是只能亲身体会的。一个给赵本山写小品同时喜欢塔可夫斯基的张猛,献上最混搭的中国式幽默。非常统一的镜语,结尾略过度。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