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2010

已完结

主演:陈宝国,梁天,谢钢,周里京,石小满,张惠中,崔杰,马恩然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茶馆2010 剧照 NO.1茶馆2010 剧照 NO.2茶馆2010 剧照 NO.3茶馆2010 剧照 NO.4茶馆2010 剧照 NO.5茶馆2010 剧照 NO.6茶馆2010 剧照 NO.13茶馆2010 剧照 NO.14茶馆2010 剧照 NO.15茶馆2010 剧照 NO.16茶馆2010 剧照 NO.17茶馆2010 剧照 NO.18茶馆2010 剧照 NO.19茶馆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茶馆2010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世纪之交的老北京城,巍巍大清气数将尽,苟延残喘。各方势力相继抬头,救国救亡的队伍中各类投机分子时隐时没。老北京城的一个角落里,王利发(陈宝国 饰)经营的裕泰茶馆见证着时代每一个席位的变化,更收纳了汹涌大潮之下多姿百样的平凡众生相。没落势力的庞太监(张惠中 饰)、松二爷( 石小满 饰),紧抱时代大腿的宋恩子(梁天 饰)、吴翔子(刘惠 饰),以民族救亡为己任的秦二爷(谢刚 饰),生活在底层的社会渣滓刘麻子(崔杰 饰)。三教九流,世间百态,汹涌的历史洪流之中,一出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喜剧……  本片根据老舍的经典话剧名作改编。明星雇员2006不想长大疯狂作死夜难以忽视的真相青鬼展旦召辛普森一家第十二季华丽的外出道高一丈浪漫手牵手磐石湾鹤啸九天神的礼物-14天国语正常人第一季摸心第六感善地第二季临床犯罪学者火村英生的推理特别篇假面骑士极狐国语半艺人天书奇缘大国创新御准神偷Argon喊·山一个英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宝莲灯妙房东与俏房客兰陵王妃巴山夜雨百合与直觉遥远的街区町田君的世界我是外星人至尊威龙怪兽大奋战 戴葛洛对戈利亚斯终极三国2017圣餐娃娃的诅咒超能力女儿新倩女幽魂尼伯龙根的指环

 长篇影评

 1 ) 红茶馆?——三评电视剧《茶馆》

  先说几个故事吧。

  ——1956年,为配合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老舍写了个反映现代中国宪政史的话剧。北京人艺的一干人等,却只看中其中写戊戌维新失败时候裕泰大茶馆的第一幕第二场,老舍因而放弃了前稿,写出了现在的《茶馆》。

  ——曾担任焦菊隐院长秘书的张定华回忆,《茶馆》第一稿,老舍写了王掌柜为掩护学生中弹而死,当然这个设计后来被人艺的导演、演员和老舍本人合力推翻了。

  ——舒乙先生回忆,《茶馆》彩排的时候,周恩来说,能不能选择“五四”、大革命、抗战、解放战争这样四个时期来写,想了想,又说,这个我还没有想好,你们先不要跟老舍先生说。后来还是有人传话给老舍了,老舍一笑置之。

  ——《茶馆》上演后,遭到过来自剧评界的很多负面意见,最响亮的声音是《茶馆》没有“红线”。老舍1958年发表了《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说:“有人认为此剧的故事性不强,并且建议:用康顺子的遭遇和康大力的参加革命为主,去发展剧情……我感谢这种建议,可是不能采用。”

  ——1962年“广州会议”之后,《茶馆》复排上演,这次没有“红线”是万万不能了,人艺让于是之、童超、英若诚等帮老舍加“红线”,比如突显学生游行,突显常四爷的革命行为,老舍本人拒绝参与修改。

  以上种种,指向同一个结论:正因为拒绝“红线”,才有了后来被称为“东方舞台的奇迹”的《茶馆》。

  但是这个“十七年”话剧中唯一没有“红线”的奇迹之作,在被改编成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之后,被强行植入了一条明晃晃的红线。虽然这部改编剧集在去现代化上面花了很大的工夫,各路演艺精英演技卓越,加入的各种故事也大多顺情入理,但是最后十集,为加“红线”太下本儿,因而悬置了此前好不容易营造的悲剧气氛(姑且不论对《茶馆》原著喜剧元素的拆解)。《茶馆》爱好者们眼睁睁地看着一部怀旧的、悲情的、无望的《茶馆》,那调调昂扬了起来,亢奋了起来。

  这十集《茶馆》强调了两个人群,一个是以秦利民、王二拴、常喜贵为主力的中共北平地下党,他们甚至团结了松二秀、大傻杨帮助他们传递出了《北平城防兵力图》(如假包换的谍战故事啊)。另一个是以沈处长、庞海顺、庞四奶奶为代表的恶势力,勾心斗角争风吃醋无恶不作。首先是红蓝对抗善恶对垒,其次是为了铲除敌方势力,我方地下人员秘密开会、联络接头、将计就计、斗智斗勇,好不热闹。就这样,《茶馆》,在“十七年”里小心翼翼地回避了“红线”的《茶馆》,赫然呈现出“三红一创”年代特有的红色气息。“红线”就这样毫不费力地加上了,是耶非耶,成耶败耶,看过的人各凭良心吧。

 2 ) 《茶馆》的一点思考

老舍的京味文学

从清政府的没落,到中华民国,军阀混战,裕泰茶馆见证了时代变迁,人生百态,一个小小的茶馆,汇聚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民,见证了底层小人物的辛酸、无奈、挣扎和绝望,无论时代怎么变,百姓的穷苦生活始终没变。

王利发:茶馆掌柜,八面玲珑,油腔滑调,平衡着与各方势力的关系,尽量讨好每一个人,该低头时低头,该“行贿”时行贿,掌柜的身份迫使他不得不做一个圆滑的人,但骨子里却也是个善良正直的人,没做过坏事,头脑活泛,适应时代新变化不断改良茶馆,只是生不逢时,一生的心血都给了茶馆,最后叶落归根,吊s在茶馆,上天辜负了一个努力了一辈子的穷苦人,落得这样悲凉的下场。

常四爷:正直、仗义的北京爷们儿,是不同于松二爷的旗人,自力更生,有着一腔热血和爱国之心,但也只能眼看着民族危亡国家衰败,“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常四爷的这句巅峰台词,讽刺效果拉满,道出了底层百姓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绝望。

秦二爷:主张实业救国,以民族危亡为己任,但与常四爷的爱国相比,或许是站位不同,面对吃不上饭穷的要卖孩子的妇女,常四爷给他们买了两碗面填饱肚子,而秦二爷却不屑于此,认为开顶大的工厂才能从根上救得了穷人,并不能说谁才是对的,常四爷站在底层百姓的立场,深知一碗饱饭对他们而言或许比天还大,国家大事对于他们太遥远,今天吃饱明天就能不s,而秦二爷也并不是置身事外高谈阔论,社会分工本就不同,就好比底层螺丝工固然重要,少一个螺丝机器都无法运转,但平台和大方向也同样重要,从无到有、搭建框架、战略布局终归是需要有人来做。

松二爷:跟常四爷一样都是老北京旗人,但他软弱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逗鸟,宁愿饿s也不会动手打拼,s了的棺材还是常四爷买的。

庞太监: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一种特殊产物,从他的呼风唤雨到没落,告诉我们靠平台和靠山作威作福的人,当他失势的那天没有了平台和靠山,必定会s的很难看

刘麻子 唐铁嘴:社会的蛀虫,刘麻子买卖妇女儿童,毫无底线,唐铁嘴靠算卦混饭吃,钻空子干投机倒把的生意。

宋恩子 吴祥子: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以权谋私的官府走狗,压榨百姓,欺软怕硬,典型贪污腐败社会的产物。

大傻杨:走街串巷的乞丐,其实一点也不傻,反而活的很明白,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都能在他数来宝的台词里听到,也是一名正义人士,关键时刻帮了不少忙,像是游离于当下社会之外的一个人物,平平安安活到了最后。

看电视剧的时候整体觉得很压抑,有一种被黑暗吞噬却无力挣扎的感觉。把自己代入到王利发的角色,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茶馆生意惨淡,无论怎么改良,越改越凉,全家加上店里伙计,十几口人的支出、电费水费、改良的成本、房东的收租涨租、社会的动乱、烧杀抢夺、政府官员的压榨、给宋恩子吴祥子上供,这样看不到头的日子,在想如果是我,任意拿出一两条,我都觉得是迈不过去的坎,或许这茶馆我早就不开了,转念一想,逃避并没有用,茶馆倒闭这些事就不存在了吗,平民百姓就能安安稳稳过一生了吗,什么都不会变,穷苦的被剥削压榨的生活不会变,变的只是没有了营生,全家人等着饿s,那个年代是没有选择的,忍气吞声的把茶馆开下去,是为了生活,为了父亲留下的基业不至于毁在自己的手上,咬着牙也必须坚持,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真切的感受到了那个屈辱的社会,最底层小人物声嘶力竭深入骨髓的绝望和彷徨,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如果动物光吃不胖,那他肚子里一定有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却不能致富,那社会一定有吸血鬼。”茶馆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但无论怎么变,百姓的穷苦生活没有变,官字两个口,先喂饱上面那个口,才能喂下面那个口,穷与富极端的差距,政府官员抽洋烟住洋房,百姓连吃一碗热汤面都是奢望。小刘麻子 小唐铁嘴 小宋恩子 小吴祥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败类子承父业并且发扬光大,投机倒把的生意越干越大,无恶不作的坏人在社会上稳稳立足呼风唤雨,善良勤劳靠自己双手打拼的好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苦,会享福的人享一辈子福,百姓没有话语权,只有被支配的命运,像秦二爷一样也曾尝试过努力过,想改变穷人的命运改变社会现状,但底层小人物终究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最后都是在现实面前妥协。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

 3 ) 咱能不拍这么长吗——一评电视剧《茶馆》

  1940年代,老舍说:“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说过这话之后,怹写了《四世同堂》,大赤包、冠晓荷、蓝东阳、李空山……一个比一个无耻,群魔乱舞,但是小说本身悲情洋溢。

  《四世同堂》之后,新中国了,老舍就没什么写“最悲的悲剧”的机会了,直到1956年“百花年代”。这一年,怹写了《茶馆》。庞太监、马五爷、大小唐铁嘴、大小刘麻子、大小二德子、大小吴祥子、大小宋恩子……再一次群魔乱舞,比《四世同堂》闹得欢势。人艺排演的时候,焦菊隐导演砍掉了尾巴上的沈处长,把戏结在王掌柜自杀上,让《茶馆》显得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了。王掌柜最后走出观众视线时候,有个大大的静场,压抑之至,然后,缓缓地,从茶馆大门透出越来越强的光亮,伴随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

  其实,老舍想写的是那个“充满了无耻的笑声”的悲剧,是形喜实悲,而不是形悲实喜。焦菊隐导演虽然厉害,但是把老舍的本意搞拧了。当然,这是时代原因,不可强求,焦先生也不是圣人。

  现在离老舍写《茶馆》、焦先生排《茶馆》,五十多年过去了,整整一部《茶馆》的时间跨度。所以有好事者整了这三十九集的新《茶馆》。

  《茶馆》不好拍。《茶馆》是世纪初话剧引入中国以来本土化做得最好的一部话剧,糅合了相当强大的戏曲和曲艺的元素,却浑然天成。因此,甚至出现了很多《茶馆》控,他们能一字不落地背诵《茶馆》台词,这里积淀了诸多非时间能够冲刷的对已经风流云散的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但是,恭喜叶广芩编剧,不愧江湖高手,至少到目前为止的二十多集,编得丝丝入扣,对原著保持了充分的尊敬,加上豪华的演员阵容的支持,新《茶馆》在北京化、时代感方面,成为同类剧集(尤其是近年来老舍作品改编剧集)中的佼佼者。

  但是,我们还是要用更严苛的标准衡量一下,问一问,“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做到了吗?

  回答是,悲则悲矣,无耻的笑声,大打折扣了。相比人艺舞台剧《茶馆》的各种夸张造型,相比老舍原著的各种夸张台词,电视剧《茶馆》大大地收敛了,它温情而又缠绵。首先,人物的形象,温润有余了——王利发没有了商人的市侩气和小心眼儿,常四爷一股知识分子派头,刘麻子不再大鸣大放地冒坏水儿了,连庞太监为找丢了的“小少爷”也“父爱”满满了。其次,因为故事被人为地抻长,很多在舞台剧里有强烈表现力的片断如七宝楼台被拆得七零八落,没有什么冲击力了。比如《茶馆》第二幕,老裕泰老店新开,倒霉的事情一桩接着一桩,王掌柜一个人疲于应付,这些事情必须搁一块堆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能让人笑到欲罢不能、惊到欲哭无泪。像现在这样,打散了揉进电视剧的十好几集戏中,气就完全泄了,一个个琐碎的过场而已。

  其实呢,两个小时的话剧,兑成三十多小时的电视剧,像现在这样,故事合情合理,演技入木三分,确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只是,这么好的编剧和演员,如果能再多照顾一下原著的精神内核该多好,咱能不拍这么长吗?

 4 ) 好人无好报 祸害遗万年

不知是冥冥之中我就有自虐的倾向还是一个偶然,最近无论是看的电视剧《茶馆》,还是郎教授写的《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无奈》都让我心理堵得慌,或许,无论是什么由头,这当今的世道也无外乎就是这一套,不堵也难。

从古到今都是有钱有权的才能说的上话,没钱没地位的就只能干受欺侮,即便是你有钱,但如果你还有良知,你没有被这黑暗的暗涌所冲垮,那你的下场依然是两手空空。古有强取豪夺,如今也会是变着法儿的把你强取豪夺了,本质是相同的,只是看表面工作做的怎么样了。

本分老实的小老百姓,即使是一辈子点头哈腰的过日子,也不免要遭到政府的,外强的、流氓的、狗腿子的、汉奸等等的压迫和欺凌,各种苛捐杂税,各种无赖索要,让顺民们一忍再忍,不忍又能怎么办呢?一家老小要活命不是?等到年岁大了,哈不动腰了,那群丧尽天良的相关恶棍们终于等不及一天天来榨取钱财了,干脆来个一次性搞定,直接连屋子也给侵占掉,让年过七八旬的老爹爹上大马路上自生自灭去!假如有会恶报,那该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我是不相信现世报一说的。那两个在街面上当差的王八蛋不照样把缺德的本领统统传授给了自己的子嗣吗?那两个鸡鸣狗盗的混子生出来的小混子不是越发把穷苦的老百姓欺负的无以容身吗?报应不会来,反而会传宗接代呢。

是啊,一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一直都有老百姓就是牺牲品,那些个有钱有势的大爷们从来都是安安稳稳的做着缺德事,一辈子荣华富贵。

人都是有尊严的,谁也不愿意窝窝囊囊的死去,那山东喝农药自杀的菜农,还有那一辈子吃苦受罪的老掌柜,有谁甘心这样结果自己的生命呢!他们只是心寒了,生无可恋了,世道是不明所以的世道,未来是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活着只是受尽屈辱受尽坎坷,活着,还有意义吗?

当我看到剧终之前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往白发苍苍的老掌柜身上狠命踢上一脚的时候,当我看到老丫头的老婆扑过去要扇他耳光的时候,当我看到小刘麻子光明正大想要侵吞老裕泰的时候,我只想祈祷最后的结局是老掌柜一把火烧掉这六十多年的心血!苟且而活,已无意义了,不是么?

还好,作者成全了我这唯一的小心愿,让我在堵了39集的电视剧里平静了下来,当我看到老掌柜点燃火柴开始焚烧那些纸钱的时候,接下来那一幕,是他年轻时的模样,我知道,老掌柜他不愿做出这一步,这是他爸爸给他留下的祖业,是他半生的心血,是六十多年的老字号,然而,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让它留下,因为留下的它,已然不会是它原本的模样了,到那个时候,亲眼见着自己双手铸造的生命之物被人蹂躏和践踏,那定是比死还难受的!

老掌柜安息不下,因为他的下一辈,还有下下一辈,他的世世辈辈都跟他一样,过着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

 5 ) 死也要死在茶馆 如果王掌柜也一起离开那么结局会不会没那么悲

什么叫做经典 茶馆可谓是

一间大茶馆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

每个角色都性格鲜明 不忘改良很会处世却一直被衙役压迫的王掌柜 致力于实业救国却被军阀没收财产的秦二爷 一辈子热血痛恨洋人说了一句大清要完被抓进牢狱的八旗子弟常四爷这三个相对较好的人也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到最后是自己撒纸钱送自己一程令人唏嘘不已 最后王掌柜是放弃了和家人离开的机会 既然生再不能拥有茶馆 那死也要死在茶馆

上一辈子是神棍、人贩子、腐败的官兵的下一代也都更加变本加厉不仅继承了父辈恶心的嘴脸还更加恶劣

只有和大力走才有天明 而王掌柜是等不到了.....

看完很神伤 对于过去无力改变但我们不能忘却

庆幸自己生在了这个时代

 6 ) 南辕北辙之改编的茶馆

          今天晚上,老妈依旧继续欣赏着央视八套的电视连续剧《茶馆》,是大结局,看完之后的老妈,显然有些意兴阑珊。

     之前几天,连续看过,但终究没有耐心再看下去了。

     没有耐心的原因是,我不喜欢这个改编版。

     老舍的原著,我读过,很熟悉,因此改编的版本,哪些情节是添加的,哪些情节是立体重塑的,我能很分辨清楚。

     整体上来说,改编的茶馆,情节是蛮丰富,人物也还蛮鲜明的。但其中最不能让我容忍的,便是强化了王掌柜的儿子二栓子的“革命事迹”,因为我觉得这与老舍的创作初衷是南辕北辙的。

     老舍自己出身于北京市井,对于周围生活着的“小市民”是存在着很深的感情的。但这种感情,又不同于鲁迅那种“怒其不争”,充满批判性的,而是一种“我佛慈悲”式的同情与怜悯。鲁迅直眉冷对,希望自己用笔来“指出一条道”,然而老舍则是意在描摹,希望其他人来给他笔下活生生的人物“指出一条道”。

     所以,老舍笔下的很多人物,都是在活着,是作为一种生命本体本能的在活着。

      昔日,看武侠小说,或者帝王小说,常常会有这样的一个词语“逐鹿”,意即竞争天下的意思,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鹿,性情温顺,善良,对于人往往没有很强的畏惧心,还一身是宝,往往被人们随意宰割,这不就是人民的象征吗,不就是天下的象征吗?

     作为被统治阶级的小市民,很多时候是不会关心国家大事的,什么国耻什么政治他们一概都不想知道,更不愿意明白。就像先前老舍在《四世同堂》里说得那样,日本鬼子占领了北平,祁老太爷根本不会关心,他只关心“粮店有没有关门?粮价有没有涨?”

     所以类似于,二栓子成为革命党这种改编,实在是不太靠谱的,也实在是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了,当然在央视八套放的电视剧,你不能指望它脱离这个时代的主流色彩。

     也许有人会说,老舍在原著里面不是有隐隐约约写康顺子是革命党吗?

       看看茶馆的创作时间,就知道了。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那一系列对于知识分子的改造什么的(其实我最讨厌这个词了,我觉得是思想统一束缚还差不多),老舍还会不明白吗?连丝毫不懂政治的张爱玲最初写《半生缘》的时候,还要写有的角色奔延安了呢,何况老舍呢?再说,老舍在解放后根本没有写出什么值得称赞的小说,只有一部话剧《茶馆》倒还值得研究研究,反正解放后的文艺创作,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也就不说什么了。

 短评

老爸老妈为了它已经放弃晚上遛弯了。。。

8分钟前
  • 卡米拉盖盖
  • 力荐

鏡頭掌控得很難看 陳寶國硬是演不出老北京的味道...(他明明是吧....)

11分钟前
  • mikaholic
  • 还行

好剧 呵呵 共和国以后的现今北京口音跟剧里打手二德子说话一个动静儿。

12分钟前
  • Sebas
  • 力荐

关于颂扬某些无中生有的东西让我去掉了最后一星 但是陈宝国的演技已然很不错

15分钟前
  • 卓小灼
  • 推荐

面对雷死人的雷阵雨,恶心死人的新红楼……这是近两年无论是表演,导演,配乐,造型,对白,剧本,最着调,最成功,最优秀,最能叫一部电视剧的电视剧了!

20分钟前
  • chuck
  • 力荐

唐山腔的庞太监忒有喜感了

24分钟前
  • 闲人
  • 推荐

叹息着讽刺,嘲笑着哀嚎。

29分钟前
  • 墙上的寻人启事
  • 力荐

每天的g点~必须看!

33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力荐

庞公公那是清朝rap。

34分钟前
  • yeoman
  • 推荐

怎样的中国人

38分钟前
  • AJ
  • 力荐

5星+ ~~~这才是剧本,是小说,是演戏,李少红那是梦游!

39分钟前
  • Patty
  • 力荐

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电视剧了,导演很认真,剧本演员都很棒,陈宝国在这片里反而显得有点拿

40分钟前
  • 捏墨
  • 推荐

2010年的经典

42分钟前
  • yuer木
  • 力荐

45分钟前
  • 幸福超市总经理
  • 力荐

看的非常入迷,继续关注中,人物塑造的都很饱满,演员演的没话说。看得出确实下不少功夫啊,把话剧改成电视剧,不容易,得到大家的肯定,更是不易,感谢奉献这部好剧的各位。

50分钟前
  • 誰|ぼくちゃん
  • 力荐

看了心酸,好人没好报,宋恩子哪俩坏人倒是啥好事儿都摊上了,盼着俩城管死得凄惨呢,结果后代都出来横行霸道了。。感觉宋恩子俩人的做派在影射现代社会,官儿没一个办实事儿的,都瞅着自己的腰包呢。结局也够让人难受的,不该死的都死了。

54分钟前
  • 焚烧记忆
  • 力荐

中国这么多经典。用心拍我们就不用担心文化输出会困难

58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人生从来都不残酷,它只是直接了点。

60分钟前
  • 莫子這名不能改
  • 推荐

看了几集,剧情过渡很自然,演员的表演太入戏了。

1小时前
  • 听歌特的Soler
  • 力荐

王利发每到新的时期都有所期待,然而清末、北洋、民国三个时期恶人们只是换个面孔称呼又卷土重来。百姓只想活着,可是世道却赶绝百姓,如果说这剧有所影射,那也说明这世道并未改变……

1小时前
  • WS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