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

已完结

主演:潘长江,莫岐,韩善续,李丁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八旗子弟 剧照 NO.1八旗子弟 剧照 NO.2八旗子弟 剧照 NO.3八旗子弟 剧照 NO.4八旗子弟 剧照 NO.5八旗子弟 剧照 NO.6八旗子弟 剧照 NO.13八旗子弟 剧照 NO.14八旗子弟 剧照 NO.15八旗子弟 剧照 NO.16八旗子弟 剧照 NO.17八旗子弟 剧照 NO.18八旗子弟 剧照 NO.19八旗子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八旗子弟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徐淦生电影剧本《白家雀》改编  清末,古都北京有个叫桂山破落大户以房产抵押得到一只羽毛全白的"白家雀",并由此引发出一连串曲折动人的故事。大妞、二妞姐妹因“白家雀之死”被骗进王爷府,结果大妞被王爷奸污后含恨而死;二妞不畏强暴,奋力反抗。最后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她逃出王爷府,奔向心目中向往的没有罪恶、充满善良自由的地方。  全剧提示了清朝末年政府欺软怕强、软弱无能、欺压百姓的腐败景象,展示了一批爱国志士和普通百姓奋起反抗,为自由抗争的精神。  客串:李金斗、姜昆、大山等底片上的女人红月武装机甲大宋提刑官仅为你作狄仁杰之九龙玄棺恋爱Flops烈火之前生死密电潜水艇之难八路军月老教我谈恋爱墓王之王:寒铁斗库尔班大叔和他的子孙们外国佬秦娘美反防御偷龙换凤阴差阳错的女演员们霹雳雷电花木兰2009时光与他,恰是正好跟随旋律杰西警探犯罪档案之小镇疑云飞天舞2000我的爸爸是个花花公子龟甲秘事之拨云见日山海经之山河图忧郁的物怪庵家园2009英语3条友饮醉走废柴同盟 粤语僵尸岛屠杀来处是归途天网1974毛骨悚然撞鬼经暗芝居 第四季公子哥少年打虎英雄穆卢干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中的历史:《八旗子弟》中的端王和肃王

电影《八旗子弟》的开始,乌世保在端王载漪家的堂会上有段鼓词,背后其实浓缩了很多历史故事,特抄录如下,然后说说这部电影背后的历史。

八月初八寿香烧
八仙过海献蟠桃
八珍八宝
瑞彩千条
一门五福真荣耀
堂开吉庆多欢笑
八方开寿域
八王齐来到
八旗子弟把八角鼓儿敲
祝王爷
八功八德威震八方
八方乐逍遥
老王爷 福绵长
创立了虎神营
保国保家乡
似虎如神哪从天降
太平年
洋鬼子一见胆战心慌
年太平
神驱鬼 虎吃羊
羊吃尽 鬼驱光
洋鬼子全都驱逐尽
太平年
看你们逞强,不逞强!
年太平

一、端王载漪
慈禧的侄子兼外甥女婿,在义和团兴盛并开始“扶清灭洋”之时,与刚毅等一帮王公贵族,力劝慈禧利用义和团攻打洋人,当然,作为慈禧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他主要也是处于几种目的:

1、慈禧在光绪被废之后,本来想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隽为大阿哥,以便取代光绪,但是因为遭到各国公使和封疆大吏的反对而未能搞定,端王当然是对洋人怀恨在心了,后来端王建立“虎神营”(清朝京师的一支精锐军队,后来也吸纳了一些义和团),名字起的的就很有讲究,“神驱鬼 虎吃羊(洋)”,明摆着就是要和洋鬼子干。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一直是游移不定左右骑墙,有次,端王载漪竟然带着一帮义和团的人冲进中南海要杀光绪,这让慈禧很是恼火,想想当年的大内侍卫是干吗吃的。

2、端王载漪作为满清的正统皇族,到清末的时候势力已经相当削弱,主要是因为国力削弱的问题,他们完全没有先祖的那般风光,祖宗的江山看来在他们手里不保,当然,最让他们郁闷的当然就是洋鬼子了。后边我们说肃王,是另外一个力图想复兴满清荣耀的一个王爷,在《八旗子弟》里也有清晰的描述。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慈禧西逃西安。在这关于当时的细节多说两句。

1、实际上当时攻打北京使馆区东郊民巷的多数是清军,不是什么义和团。从这点上看,当年美国用导弹打中国在南斯拉夫的使馆的确不是开先例,而是当年中国人早就开过先例,其实在那时已经有了关于使馆保护的万国公法,但是在慈禧那,不算什么。

2、再还有一个大事就是“东南互保”,慈禧的北京向洋人宣战,但是南方的封疆大吏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他们并未在南方与洋人开战,而是达成了协议,保护洋人。假设用现在愤青的思维,那这些个人是大大的汉奸。不过换一种思维,东南敢不奉诏而自保,说明了中国在当时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地方已经有独立的倾向,辛亥以后,中国迅速军阀割据也是在这会萌芽的。

端王因为在义和团运动中是力主灭洋的头领,后来在八国联军的压力之下,被慈禧发配边陲,最后客死新疆。

二、肃王
肃王是谁,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很多人知道日本间谍川岛芳子,肃王就是川岛芳子的父亲。《八旗子弟》中,正是肃王要让聂小轩给日本朋友画侮辱过人的鼻烟壶。这个日本朋友也有其历史原型,就是川岛浪速,也就是肃王的女儿川岛芳子的义父。在《我心目中那些民国间的人和事》一文中,对肃王有精确的描述:

肃王是另一回事,清廉风雅,号称晚清最贤。当崇文门税务监督时(堂堂亲王怎麽会做这种小差事,不理解),一年下来上缴64万两,而以前最多时也不过一年17万两。一时口碑犹在张之洞,袁世凯之上。但这位肃王却颇同情维新之类的事。当年汪精卫的恐怖主义活动被大清公安机关一举破获后,按惯例交法部(也就是以前的刑部)按大清律发落,那自然是按谋逆处理。当时的主事章宗祥(这名字挺眼熟吧,)觉得人才难得,连夜报告肃王(当时是民政部尚书,已经不管税收了),肃王生生把汪大刺客压在民政部,很有点刑事转民事,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意思。也是判了个终身监禁了事。有这麽一个例子在这,走这个门路似乎也可以考虑。
  
关于这个肃王还可以多说几句,民国以后,这位王爷避于青岛,时刻不忘复国(本来还以为他同情民国呢,原来不是),就是总惦记着搞满蒙独立。想在东三省搞事,自然离不开日本人。
  
刚好他有个日本朋友川岛浪速,还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是认识的。八国联军在北京各占一方,治安最差的当然是俄国,无恶不作。最好的据说是日本,大概是要给西方立个榜样看看。川岛浪速当时是负责北京的治安,纪律甚是严明,有一次一个鬼子兵损毁了一把凳子,立马抓过来训一顿,召主人来勒令照价赔偿。八国联军退兵后,北京创办警备学堂,请川岛为学堂监督。因为按辛丑条约,当时京津之间不准中国驻兵,一旦有事,洋人岂不是长驱直入。 也不知哪位高人出了个主意,北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警察。不算军队又可以配备枪支,有事可以先当军队使一阵子。这是京津警察的滥觞,警察都是新式训练, 培训上岗(跟铺快大不一样了)。民初时候京津治安是有名的好,估计现在的广州深圳是没法比。上面说过了,肃王是民政部(就是以前的巡警部)尚书。肃王和川岛就是那时订交。
  
辛亥年间,国内叫一个乱,日本的势力也跟着分好几派,有誓死支持革命党的像宫崎滔天。有坚决挺袁的,像有贺长雄一类。还有支持逊清宗社党的,就是川岛一类。相互之间也是死看不顺眼。当时日本的政策是支持民国政府。于是川岛被日本政府骂一顿,两次的满蒙独立运动被张作霖的把兄弟吴大舌头(吴俊升)给灭下去,川岛的好几个同事被毙掉(也有说只是给逮起来的),估计他也郁闷得不行。据说肃王和川岛签过一个协议,日本支持满清东北复国,作为回报几乎一切军事行政归日本人管理。卖国之彻底仅次于国父之一并割让。当然也有人说那是川岛拿来打算让肃王签的,肃王签没签待考。其实不管再怎末修改也好不到哪去。肃王有个女儿过继给川岛,取名芳子。

这位居官清廉,能诗工画,人称晚清最贤,千方百计卖国不成的亲王,1922年最后死于旅顺。没看见满洲国建立,不知算他走运还是不走运。临死前上溥仪遗奏道“臣。。遁之旅顺,偷延视息。潜抱坚贞之志,恨无开济之才;每伺再造之机,终乏一成之寄,瞻望觚棱,瞬逾十载,憔悴就死,臣罪当诛,伏愿我皇上蓄德养晦,祈天永年,重光郅治,比隆康武。微臣虽在泉壤,蒙袂含欣。。。有子十人,率皆驽下,不堪负荷。。敢情纳还爵土,即日停袭。伏枕呜咽,不知所云。” 回想溥仪一生,读此“伏愿我皇上蓄德养晦,祈天永年”八字,唉。 这遗奏是爽良代笔(其实不是爽字,是爽中两个X都换成百字。不认识)。
  
肃王本人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他辛亥出都所作。“幽燕非故国,长啸返辽东;回马看烽火,中原落照红。”
  
这诗写得确实不错。立朝三百年,几世生于斯长于斯,今日方知原非故国,十世江山易手,几万里河岳变色,成此二十字。苍凉浸于豪迈。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不过如此。

《八旗子弟》中乌世保的的角色,也是同一种,像《末代皇帝》和《活着》一样,都是历史中的人,从人的角度写历史,只不过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市井小民,一个是清末没落的八旗子弟。

 2 )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八旗子弟》在知乎的“中国有哪些优秀的禁片?”里排在很前边。

刷完知乎第二天,油管就给我推送了这部电影。1988年的片子,导演是李翰祥。

海报的封面是年轻的陈道明和一个裸女的背影。上面写着:“香艳,悲恨交织的中国当代情色电影震撼作品”。

我被骗了。

陈道明那个时候还很年轻,饰演八旗子弟乌世保。当街得罪了旗奴徐焕章。后来徐焕章小人得志公报私仇,乌世保被下大狱。妻子为救他出来,变卖家财。因被徐焕章设计,受尽凌辱,在中元节夜跳河。

乌世保在狱中拜师古月轩名家聂小轩,学画鼻烟壶儿。二人出狱之后,聂小轩为了拒绝为九爷绘制八国联军图样的烟壶,让马车碾了自己的右手。

“八月初八寿香烧

八仙过海献蟠桃

八珍八宝

瑞彩千条

一门五福真荣耀

堂开吉庆多欢笑

八方开寿域

八王齐来到

八旗子弟把八角鼓儿敲

祝王爷

八功八德威震八方

八方乐逍遥

老王爷 福绵长

创立了虎神营

保国保家乡

似虎如神哪!从天降

太平年

洋鬼子一见 胆战心慌

年太平

神驱鬼 虎吃羊

羊吃尽 鬼去光

洋鬼子全都驱逐尽

太平年

看你们逞强 不逞强

年太平”

在影片的结尾,聂小轩和乌世保乘着马车逃离了北京城。但是正如聂小轩所说,这年头哪儿没有徐焕章这种人呢?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3 ) 一片冰心在玉壶

80年代的“匠人”都好“较真儿”,当年王扶林老先生翻拍《红楼梦》前后3年,从演员的甄选到服装、礼俗诸等细节的拿捏,甚至相应角色的形体训练、文化培养都可谓是精益求精。“慢工出细活”,87版红楼经久不衰。同时代的电影《八旗子弟》,是香港导演李翰祥并不十分为人熟知的“小众之作”,改编自近代作家邓友梅的中篇《烟壶》。李导诨称“李黑”,长于宫闱和历史戏,《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都是他响当当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李导也曾执镜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由林青霞和张艾嘉领衔。能够对煌煌巨著恰如其分地掌控,大概是每个有情怀的导演最期待企及的远方。而能够移居香港游走宝岛,李导能以一个“槛外人”的视角给予我们更多意会之外微妙的思考。

《八旗子弟》是一部浓缩但不失生动的民俗志、非遗史。以没落八旗子弟乌世保的生平见闻为切入,实则讲述的是鼻烟壶的传承。鼻烟本是舶来品,于万历九年由利玛窦朝觐而引入,发展至康乾年间为极盛。《红楼梦》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便有这样的桥段:晴雯偶感风寒不愈,宝玉命麝月取鼻烟以起“走气通窍”之效。而鼻烟壶则为中国内画之肇始,改西洋珐琅材质为中国漆彩,方寸之间浓缩了琢磨、镶嵌、雕漆、烧瓷、篆刻、绘画等一系列工艺。

图片转自网络

全剧自始至终都有鲜活的“京味儿”扑面而来,乌世保提着鸟笼老茶馆听戏、看街头卖艺抖空竹杂耍、玩票儿八角鼓去端王府唱“八仙祝寿”,不堪受辱的乌大奶奶中元节投身放满河灯的什刹海,八月十五聂府供奉的兔爷儿,还有死牢里莫名喜感的“二大奶奶”柳腔……这不是如今人来人往匆匆忙忙的北京,这是可以逗蛐蛐、遛画眉、听小曲、饮温酒、撮鼻烟的北京。

片末儿聂氏一家为民族尊严也为规避乱世决意隐居,临别乌世保赠予至交寿明出师以来的第一个内画壶。壶身一面画以萝卜缀饰,另一面则刻有唐代王昌龄的七绝《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电影截图

守拙抱朴之心是匠人最坚贞的操守,也该是每一个追逐诗和远方的文青最虔诚的赤子情怀。那是一个小心翼翼避免玷染的角落,在你落寞孤寂的失眠之夜,还能环抱起来自我取暖。

 4 ) 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们小时候读书那会儿,有一阵号称“争鸣小说”的书还是很出尽风头,比如“三寸金莲”,比如“神鞭”等等,在我看来,那些书,应该也就是苏童“妻妾成群”的前身,至于说那些书好看不好看呢,文学价值高不高,当时太小,看了也没怎么当会真,就觉得很腐败的,我对这些书的印象其实多半是不太好的,比如神鞭,讲的就是一个人头上的辫子可以杀洋鬼子,打洋枪。虽然不要和野史太过计较,不过当时受得教育就是革命就是要剪辫子,怎么还能觉得这样的腐朽的旧社会的东西能打败洋鬼子呢?打败洋鬼子的正途应该是搞好科学,可不是搞些邪魔歪道。
争鸣之所以变成争鸣,我是想,改革开放之后,小说的自由度也变高了,这些小说其实大概也表达一部分文人的写作意图:小说并不一定要符合政治要求,小说要追求好看,小说不一定要表情达意。
现在我也说不清小说要怎么样写,我觉得无所谓要怎么样写,我只管看我喜欢看的,当然现在的我也不会想革命一定是要剪辫子,事实上革命这话太复杂了,但对于那样的争鸣小说倒觉得用现代的形容词来看,不过就是“YY”小说,当然YY小说总有人来看,而且一般写得都不太难看,但是里面的道理,我是觉得都没啥可讲的,没啥好想的,如果有人觉得看这个能提高什么民族自豪感,或者掌握了历史,掌握了什么知识,那我可真觉得是白扯了。
应该说,下《八旗子弟》的时候,再一看是根据邓友梅的〈烟壶〉改编的我也就归之于争鸣小说这一类了。之所以下载,还真是就是冲着“李翰祥”的名头去的。
但是看完了,还真的觉得很感动,又把邓友梅的小说翻出来看了一遍,比较了一下。
我觉得改编得很好。

邓友梅的小说,也是走得传奇的路线,要是说开头,我就不是太喜欢。
"近年来由于大工业化的卷烟生产,使吸纸烟者遍及世界各个地区、各个阶层,把闻鼻烟这一古老的生活享受硬是给挤兑没了。这是件叫人不服而又无可奈何的事!从卫生的角度看,鼻烟比烟卷、雪茄可实在优越得多。闻鼻烟只不过嗅其芬芳之气,借以醒脑提神,驱秽避疫。并不点火冒烟,将毒雾深入肺腑熏染内脏。其次闻鼻烟时谁爱闻谁抹在自己鼻孔下边,自得其乐。不爱闻的人哪怕近在咫尺也呛不着熏不着,如果打喷嚏时再用手帕捂紧鼻口,那就毫无污染环境的弊端。"
这主要是因为总觉得提倡戒烟是对的,但是把这种旧事儿,旧习气,还拿出来宣扬,说比现在的事情好,就不对我的味儿了.想到一个人闻鼻烟的样子,我觉得怎么也潇洒不起来,一看就是闲人的习惯.民俗小说就有这么些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太过于还原了原生态的社会,而没有对之进行批判改革。
还好,电影里没这段,电影里,其实削弱了鼻烟和烟壶本身,仅仅只是把这做烟壶做为一门手艺,而这做烟壶也不是有什么绝技,而是一门小手艺人的功夫。
故事的主角,乌世保是没落的八旗子弟,影片里有一段是乌世保有一天不知所踪,没有和师父师妹讲,却是回去希望能保有自己原藉,结果郁闷而归,柳娘就讥笑他,还想当大爷?看不起小手艺人?原书里有乌世保想去保有自己原藉的一段,却没柳娘讥笑他的这一段,在这里,这么一改,就是从思想意识上,这两个人都被重新塑造了。
在原书里,乌世保多少有点儿随大流的样子,就算做了什么事情,也不是他本来有气节,而是在那个时期,刚好碰上了这么点事。不过说到这里,也要说影片在拍的时候,是很注意了一些旗人的细节,比如当时的北京城肯定不是柏油马路,所以但凡有马一过,就尘土飞扬,那个乌世保打徐焕章的时候,用了条白手帕拿出来抽对方的脸,都让现代人看了算是叫开了眼。
不过在电影里,乌世保还是有他特有的斗争精神,只是这斗争精神可能也来源于他对于徐焕章这样的小人的轻蔑和对自己的身份的优越.以为还是按着祖宗规矩办事的时候,以为他这八旗子弟的旗主总是能压着旗奴的。
中国的故事,或者有这样的特点,那就是,中国人不管在有没有外人来的时候,总是离不了些小人。小人一旦得势,和权贵们巴结起来,就是被狗吃了良心也不够形容这些人的,但这些人还真的总是有的。
八国联军进来前有,八国联军进来后也有。
徐焕章的恶,在电影里原书更放大地深了,乌大奶奶的死与他也就拖不了关系,而故事的最后,他也没有死,似乎也就预示着这样的人,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有人刺杀他,却没有杀死他,只杀死了他身边的兵卫,于是徐焕章一步步向前,脚下却踩着的是血印子,旁白说了,这样的人,他的脚印洗不掉也抹不去,只能等着遗臭万年。
八国联军之后,纷乱的北京城里,有什么改变吗?茶馆子还开着,有的人,还能拎着鸟笼子溜达,同样没有战争场面,同样是部大悲歌,同样在说,中国这样的国家里,有些人有志气,有些人却是小人。
中国的下层人民也只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反抗着洋人和当朝者,比如当九王带着一只羊进了茶馆(洋与羊同音),这茶馆的人就给他了点刁难,羊要了二倍的价钱,结果这当权者可不管这些,赶来了一群羊,最后九王虽然说造价赔偿,可这中国下层人民的反抗是如此无力.
聂小轩拿了个烫手的活,要在烟壶上画着八国联军进军,一茶馆的人说,这不行,怎么能干这样的对不起祖宗的事.可是当徐焕章抖起狠来,下层人民也无话可说,聂小轩的手后来绞进了车轱辘里,下层人民的反抗是多么无奈和软弱呀.
而在这时,柳娘做为与乌大奶奶完全不同的女性代表站了出来,说,爹,你要听我的!
乌大奶奶是个可怜的人,她不是不善良不是不贤慧,但是正是这样的善良和贤慧就衬得她是这样无知无能,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握着两个红蜡烛的柳娘却相反,听了她的话,他们一行三人离开了京城,当然天下之大,也许注定无处可逃,只是她的积极面对的态度却仍然成了片子里的亮点.
在临行前,乌世保的话可谓是点题之语,"咱没落了,可咱不能给祖宗丢脸"
是的,八旗子弟是没落了,但是说到这气节,总是有人有的,这传下去的,不是什么手艺国粹的问题,这气节才是大事.
故事的最后,乌世保送给了弦师寿明一个烟壶,里面有着一首著名的诗,"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世上多少要说的话要说的事,只能寄情山水,寄情文字,等待人品味呀.

 5 ) 想不起来名字,您看内容吧

李宗义家的公子,每回在李翰祥的电影里都能大放异彩:僧格林沁,安德海,九爷……李岩,记住了他的名字,人家还不是影视界的,京剧武生跨行,真厉害。 陈道明年轻时演戏没后来老到,总感觉过于四平八稳,表情起伏不大,感情表达力度有些欠缺。这片里有点被众配角抢戏。他现在多棒啊,可见演员这行当是要历练的。 老北京的景貌,大爱。晚清的国情通过小老百姓的遭遇和小小烟壶的来去体现出来,看着感慨万分,这国家吃枣药丸

 6 ) “文人出走”的落点

首先,最值得看的还是布景吧!80年代拍电影,还真的是一件需要实在的事。从场景到语言,都是一股老北京的味道,配角的演技也选的很好,丝毫不会出戏。老北京城在早上的凄冷感,和晚上的沉郁气息一下子就出来了……现在看来,李翰祥比较聪明的一点就是,发挥电影艺术上的元素来把一个老故事讲活了。

至于内容,是典型的,小人得志后与恶官勾结欺压文人的故事。(电影里,八旗子弟虽不是真正的“士”阶级,但又有知识分子的文化审美和精神;而制壶专家聂小轩的艺术精神更是如此)这一类的题材,国外大多会拍成悲剧,国内一度会拍成惩恶扬善的喜剧,但我还是最喜欢结尾的“文人出走“情节。毕竟在当时,那些游离的落魄文化精神也是一种时代特质了。

或许是觉得,最契合那个时代特有的众多文人的悲情。故事是个老故事了,却给那个社会的流离精神留了一个定点,待到后人欲追忆之时,尚有个返途。

 短评

岳华和咸湿李编剧,骨子里透出老北京的味道,但那段仆欺主母的戏码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3分钟前
  • 烈焰红唇龙
  • 推荐

根据作家邓友梅回忆说,原本《烟壶》的故事是要交给北影厂拍摄,但项目一直没有进展,恰好当时岳华跟着李翰祥一起来北京看雍和宫的鼻烟壶展览,偶然看到了邓友梅的小说,当即劝说李翰祥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因此岳华也参与了编剧工作。全片都带着李翰祥导演的个人趣味——他对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古董文玩有着一种迷恋,《烟壶》的故事或许也是他在以邓友梅的小说为骨架,借电影抒发自己对成长记忆中的老北京生活的追忆与怀旧。

6分钟前
  • 搬砖侠
  • 较差

推荐每个人看的片子,李翰祥88年的电影真是用心在拍,从落魄八旗子弟的生活场景出发,除了清清楚楚讲述了内画壶名家的发家史,还展示了清末社会民俗的方方面面,天桥、澡堂、节日习俗、礼仪、民谣等等,非常有意思,现在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片子了。

11分钟前
  • Yumi
  • 力荐

从巴黎寻踪到老北京,现实与历史交错,最可贵的是电影里的旧时人情与技艺。李翰祥对世俗有种热爱,这点很明显。

13分钟前
  • 淹然
  • 推荐

继续天桥曲艺大串联,段子挺多比如囚犯集体合唱小曲、怎么盗库银。九爷是李岩演的,他还在一代妖后里演过安德海23333 话说刘一达写《玩家》绝对看过这个,不过刘非要弄个大的贵的(元青花),和老李“玩意儿里存精神”高下立判。不过老李还是对旗人有不少浪漫想象,就算九爷也是砸了人家店还双倍赔钱,总体来说情节还是偏向“奴才最坏了,主子坏能坏到哪去”。

15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还行

京味儿真浓,九爷、聂小轩、小扑虎、寿爷,一个个性格鲜明。李殿馨有几个镜头恍如广末凉子

18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邓友梅 李翰祥怎能不是精品

23分钟前
  • 思郁
  • 力荐

勉强及格。曲艺执导赵俊良,唱的好听,北京曲艺团和评剧团都出了人,星星点点的缀在其中,把清末的韵味带出来了。九爷跟徐焕章这俩角色写的灵活,俩人都是睚眦必报的主儿,只不过一个里通外国狐假虎威,另一个就体面的多,整治完茶馆也没忘了赔钱(其实茶馆那位也是个青皮)。聂小轩跟乌世保相比之下就口拙舌笨了,多亏那位寿爷居间勾连,不然这戏得多难看,也许这就是种讷于言敏于行的匠人素质吧。李翰祥仍然加了些段子戏,小扑虎大闹男澡堂什么的,多多少少破坏了叙事连贯。剧本来自邓友梅,80年代的这些京津清末戏里,主基调是乱世人的不屈不挠,形式上有份说书人的视角,开场先来段李翰祥、岳华、邓友梅的法国游历纪实

24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饰演九爷的是京剧老生演员李岩,李宗义之子,给他配音的应该是任宝贤。他的管家李贵的扮演者是人艺的演员张瞳,编辑部故事里的刘书友。85年的陈道明果然很嫩,可惜那段八角鼓不是他本人唱的。开头岳华还露了个脸儿

27分钟前
  • minox
  • 推荐

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半部这个片子,正好有陈老师当街臊家奴一段,陈老师演的确实精彩,一上来的倒人不倒架的摆谱,带有表演意味的耍威风,几句话之后路人劝差不多得了,他赶紧就坡下驴,收了话头。这一段很有看头。这种电影特别有电影味道,有机会去看看全片~

30分钟前
  • hallelujah
  • 推荐

因有裸露镜头被定为禁片。李瀚祥太考究了,紫禁城、德胜门、什刹海、宫墙、胡同、天桥、茶馆、澡堂子,古月轩、鼻烟壶,唱诵鼓词神虎营,还有北京方言,就这地道的京腔京味,现在都已经很难见得到了。文本反应了那个时代八旗子弟的奢靡生活和底层百姓的艰难求存,有意思的是,面对国破山河,底层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也同样奴性十足,满清王侯个个是窃国求荣,一套鼻烟壶沦为上层权贵攀比和巴结的工具,逼杀手艺人,上面视底层如同草芥。你且看这世道,嘿嘿,哪轮到屁民呢,如今仿佛还在现世呢。镜头语言还有点邵氏时期的风格,总体反应了一段人物被时代裹挟的往事,但人性的挖掘力道还是仅点到为止。这里面人物角色各个鲜明,九爷的霸道蛮横,乌世宝的木讷,柳娘的泼辣烈性,最厉害的是徐焕章这样的真小人狗腿子,真是入木三分。7.8

3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尽管偶有细节有违史考,但李翰祥运作功力可大大抵之,当前华语电影恐难雕琢影像时间如昔!此片应考。

34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来到内地的李翰祥也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京味儿浓,架势足,故事虽松散但让人看着舒坦,有苦有乐,结局让人唏嘘。道明叔不留胡子嫩的要命,呆萌呆萌的乌世保。

41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挺有寓意的,一个小小的鼻烟壶看清末的一个的小缩影,人物很有特点和代表性,表现的很直白。这样的国家不亡真的说不过去,那种奴的百姓表现真的好直白,家国情怀表现的好直白

46分钟前
  • 穆槿
  • 推荐

那时拍电影讲故事虽然笨,但温厚精细有心。

47分钟前
  • 贤督
  • 力荐

开头还有五分钟的花絮,讲李翰祥,岳华和原著作者邓友梅游欧洲的经过以及拍摄的前因后果,随后直接转入正片让人猝不及防。主线剧情大概是八旗子弟乌世保误打误撞间成为鼻烟壶的工艺继承人,而师父聂小轩则在保全自身手艺和不为卖国贼效力间苦苦挣扎,期间也夹杂了一些鼻烟壶的制作工艺介绍。作为戏曲杂艺爱好者,李翰祥拍了不少街头卖艺人的段落(唱段京味十足),可算是过了一把瘾。他在大陆的几部前作中压抑的段子属性也集中爆发:乌世保在狱中遇见了私藏库银的库兵,库兵夸口自己裸身能藏四锭银子,说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因为多喝了两碗豆汁不小心崩出一锭才露了馅,这整段都是李翰祥风月片式的小段奇谈拍法,而小扑虎闯入男澡堂,九爷带羊入茶馆被算两份茶钱后带羊群报复的市井段子,接在乌世保出狱得知太太自杀的戏后,情绪上也显得奇怪。

49分钟前
  • Mr.Graceless
  • 还行

纨绔子弟变成手艺人,看来无论哪个时代向下的出口都敞开着呢。那会儿道明已经是小腊肉了,但看着跟鲜肉似的。

52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还行

小人得志,整你都是偷偷整,世家子弟,整了你,还赔偿你损失。人就是弹簧,压得太久了,反弹越厉害,更要命的是,他觉得那所有都是理所应当。

53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还行

1.那时候不会闻鼻烟的人大概就就会像今天不会跳的士高一样,要被人当成老憨的。2.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十两一锭的银子,我能塞他四锭。3.好人不长命,祸害几千年。蓦然发现李翰祥是评书爱好者。

55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