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大富翁

更新至第01集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2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3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4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5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6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3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4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5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6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7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8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19迪拜大富翁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黄渤用真诚,导了一出荒岛寓言体的好戏

在进影院看黄渤的《一出好戏》之前,说实话期待值并不高,结果却收获了一个能打70分的意外之喜。

对黄渤来说,这部导演处女作,几乎用上了全力。它是喜剧,却不同于大部分院线喜剧般止步于爆笑的喜剧效果。它在乌托邦里体察人性,并且将靶子对准了反思。

虽然在几个段落上,它还存在着不足,但这依旧是部可以一看的作品。

《一出好戏》主要设置了三个极端情境。

也就是在这三个极端情境中,不断地“逼”两个主角,马进(黄渤)和他的远方表弟小兴(张艺兴),做出抉择。

第一个,是天灾。马进欠下债务,却在公司团建途中意外中了彩票的头奖六千万,然而就在他狂喜之时,由于陨石坠海,一场突如其来的滔天巨浪把船卷走。苏醒过来的众人发现自己身处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

众人以为整个世界都已毁灭而陷入混乱,也正因此,之前的阶层观念不再。“人民币”的价值衡量,在众人心中随即被清零,大家进入到求生的本能阶段。导游小王当过军人,更有求生经验,于是接管了一切。

在剧本中,第一阶段,象征着人类诞生是依靠生存技能的优势而区别于其他动物,接着便是产生初级权力体制后的原始社会。人的生存欲望被唤起,开始就地取材、制作工具。强权之下的吃喝与劳作循环,不断逼迫着众人抛却自我的身份,来面对被隔绝的现实。这时,马进为了六千万,不顾性命拉着小兴逃出岛屿,结果无功而返。

为了不剧透,暂且不全面地展开说后面两个。但可以一谈的是,它们涉及到了荒岛式寓言的更深层面,拉扯出了资本积累体系、阶级矛盾及其背后的人性。

《一出好戏》是标准的三幕剧架构,但在剧本的内部却埋下了诸多细节,使得这个架构脱离出了套路。

当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那曲《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第三幕开头响起,一场接一场的残忍闹剧最终上演,更将前两幕埋下的上述问题的探讨逐步升级,甚至差点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比如,这个社会对于“成功”、对于“上流人士”的定义,就是由资本积累的多少来决定的。那位由于和伟饰演的张总,靠着龌蹉的手段上位,甚至不存一丝怜悯、随意地践踏他人的自尊,却都能获得在第二阶段的控制权。这份成功,凌驾于他人的恐惧之上。

又比如,这个社会对于“疯子”的定义,就是由他人来决定的。你无论是真疯,还是假傻,三人成虎,只要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就可以把你逼向被孤立的绝路。甚至都不用逼迫,当第二个“疯子”出世,自然就被归为了“异端”的行列之中。

让人在悚然中发笑,在笑声中惊恐,是这部喜剧企图达到的效果。

看《一出好戏》的时候,其实非常容易联想到的,是近年来常常被改编成电影的话剧——《驴得水》、《你好疯子》;亦或是《健忘村》、《荒岛惊魂》等拥有强烈“舞台剧感”的电影。

几位主演在片中的表演相当舞台腔——情绪外露的人物形象、夸张过火的表演、含有机巧的对白。这类感觉还源于那两个带有强烈寓意的场景:山洞、倒置的大船。

话剧化,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创作方向,但它又不止步于此。

如果我们跳脱出《一出好戏》中对人类进化史这条线索的书写,这部作品与暑期档的另一部电影《动物世界》拥有相似的剧作设计。

它们都选择把一群人困在一个场域中,与外界的隔绝,接着,价值观被重新标码,人的动物性与阶级分化渐渐显露出来,每个人的性格与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还有不弱的群戏。

当我对王宝强、张艺兴等人近年来的表演感到失望之时,没想到他们竟然在《一出好戏》中表现尚可。

张艺兴的表现,对他自己来说可以算是个突破,对观众来说则多少会有些意料之外。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一出好戏》里最多的“好戏”,黄渤都给了张艺兴。甚至于,比起黄渤的马进,张艺兴的黑化才是整个片子令人最为触动的地方。他从最初一个天真的、在自己眼中是“二货小跟班”的底层人物形象,逐步变成为了一己私欲甚至不惜牺牲绝大多数遇难者生命的狠角。前后的反差之大,只要处理得好便会出彩。

于和伟的表演,则是整场戏里不抢戏,却又能够给人惊喜的存在。上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他,还是在《我不是潘金莲》。张总是电影整个第二幕的核心人物,他的精明和算计都藏在皮肉之下,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建立起了一套社会运行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重新完成了他在第一幕中“落败资本家”的资本积累。

必不可少,说说黄渤的表演。他在这部戏中几乎把个人表演的看家本领都发挥了出来,而这些更是集中体现在那场姗姗对他的求婚告白戏里。他从被绑架时的迷惑不解,到得知真相后的狂喜瞬间而逝、怅然若失、内心复杂的矛盾斗争,不同的情感间相释放,再到最后的和盘托出却遭受巨创。一场戏,戏剧矛盾就在他的表情与肢体语言的变换里,推向了全片的高光时刻。

讽刺的是,对比隔壁那部可以上“315打假晚会”、挂羊头卖狗肉的《爱情公墓》,《一出好戏》正好讲了个真与假的问题——假作真时真亦假,当假不再,真实亦将覆灭。

首日上映的结果,令人啼笑皆非。前者3亿,后者1.5亿,差了整整一倍。对黄渤导演而言,第一部作品就有可能迈入“十亿俱乐部”,虽然是件值得庆贺之事。但还是由衷希望,如今我们的市场,“劣币驱赶良币”的事,能少那么一件。

在这个“演员跨界导戏大概率是圈钱”的时代里,黄渤至少用他的真诚,导了一出好戏。

 2 ) 这电影是烂片吗?客观的说,没有那么烂,也没有那么好,主观的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烂片

玩豆瓣也好多年了,从来没参与过任何讨论,但是这次我参与了,而且非常积极。嬉笑怒骂也好,讽刺揶揄也好,表达了一些东西,但我还是想正经写点东西。

如果豆瓣评分6.4,我根本不会评价这部电影,看完了也就看完了,当时骂两句街也就算了,或者分数7.4也可以,热门评价中肯客观不吹的没边,我也不会评价,我的动机很简单,我感觉受到了愚弄和欺骗,我希望能少一些被骗之后出来骂街的人。

热评清一色的吹,说没有操作,你信吗?

我其实是郭达斯坦森的粉丝,本来打开APP想买巨齿鲨的票,但是看到了黄渤的电影,出于对黄渤的信任,于是我放弃了郭达,买了黄渤。去豆瓣看了看评分和评价,感觉不错,就兴致勃勃去观影了。

这电影是烂片吗?客观的说,没有那么烂,也没有那么好,主观的说,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烂片。

别急。

这部电影讲什么的呢,你很难用一句话来总结,当然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可是当你试图在网上找寻答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部电影竟然有这么多标签:喜剧、荒诞喜剧、黑色幽默、人性探讨、寓言、社会演化、乌托邦、反靠乌托邦、魔幻现实主义、惊悚恐怖....未完待续。

有些人明白这些词的含义,有些人明白一部分,还有些人不明觉厉,但这些词大致是形容一部电影的类型、主题、或者拍摄手法及技巧的。他们堆砌了如此多的标签,无非是想说,来看吧,这部电影真不错。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问题,一部电影的好坏与他的影片类型,主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技巧有关系吗?其实是没有的,比如,有一部电影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拍摄,表现了反靠乌托邦的主题,仅仅从这些标签中,并不能得出这就是一部合格的电影的结论。一部电影的主题是倡导世界和平还是反应小人物的琐碎生活,与这部电影是否优秀是没什么关系的。主题本身是没有高低之分的,一部表现底层人物的困苦与挣扎的电影可以高大上,一部探讨人性本质的电影也可能是个烂片。

所以,不要用这些词混淆视听,评价电影也应该回归电影本身。

电影是否合格的关键到底是什么,我觉得最起码要包括:自洽的逻辑,合乎电影本身逻辑的戏剧冲突,合格的演技、完整的故事等。达到这些标准,至少可以得到6分,达不到不及格。电影的评价是主观的,但主观不代表不需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这个标准,一出好戏显然很勉强。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影,一些基本的逻辑要遵循,比如一部科幻片,里面可以有外星人,有异形,有神灵都可以,但是如果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以前是个无业游民,对航天一窍不通,你就会觉得很出戏,这样的人是怎么当上宇航员的呢?这就是逻辑问题。当你脑海中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你就很难投入电影为你渲染的独立世界中。

说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关于演技我就不讨论了,以下包含剧透。

一、人物设定与剧情冲突

1.一个上市公司,老总和副总带领一个三十多人的团队团建,那么这三十人一定是公司核心层,这三十人可以说是公司的根本,不排除滥竽充数之辈,但大部分应该是行业内的人才,我们看看这里面有谁:意图靠买彩票中奖还债的屌丝男主角,会一点修车技术的男主角的弟弟,除了好看没啥特点的女主角,保安甲,一个质朴的大妈,风骚大胸妹子,几个毫无存在感的女职工,以及其他毫无存在感的甲乙丙丁,这样的一群人站在你面前,你很难相信他们是一帮上市公司的核心层。这里面甚至没有一个人具备上市公司高管气质。他们更像是一群来自社会各个角落临时凑起来的陌生人。

其实我可以理解导演的这个设定,是想体现现实社会赋予的阶级差异与到了岛上剥离掉社会属性后的阶级反差,但是脸谱化的角色设定和单薄的人物关系,让这一设定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一个上市公司的三十多人核心团队,没有任何无线电设备和导航系统就敢出海。以至于上岛之后,无法进行任何求救措施。

3.王宝强很快当上了头领,因为他会上树摘果子,会捕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特性,随后他开始变得野蛮和专制,并且开始坐享其成,其他人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臣服,但是,他既没有无可替代的技能(参LOST男主),也没有压倒性的武力,而其他人就这么臣服了,甚至于当王宝强殴打男主角的时候,一个个无动于衷,一个试图反抗的人都没有,甚至于连一丝义愤填膺的情绪都没有。

这个情节让人极度不解和憋闷。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是我,我服吗?我不服,我至少要打一架试一试,因为王宝强这个角色没有立得住,哪怕是把王宝强换成演鲁智深(或者其他硬汉型)的演员,我可能就不会这么出戏,设身处地的想,我便能对其他角色的惶恐和无奈感同身受。

4.王宝强是个海陆两栖的司机,退伍军人,那么他至少是有丰富出海经验的,应该经常能听到游轮的汽笛声。可以说他应该是了解海洋的,至少是了解附近海域的。但是在上岛之后,他的技能完全退化,甚至于听不出游轮汽笛的轰鸣声,误以为是怪兽。这帮人来自于一个沿海城市,竟然分辨不出远处轮船的汽笛声。

5.以王宝强为首的一帮人抛弃人类的道德与尊严,选择了退化与蛮夷,并开始坐享其成,老板不服,决定单干,王宝强是气急败坏的,他有过殴打男主角的前科,此时他应该武力镇压老板,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才对,但他没有,他选择民主的方式,让大家投票,愿意走的举手,于是老板就这么轻松自在的拉起了一帮队伍开始单干。

而不久后当宝强知道老板为首的一帮人发现了翻船的时候,气势汹汹带着小弟们赶了过来,见到如此多的生存资源和安逸的生存环境,竟然没有选择武力抢夺,而是听老板扯了一会扑克牌,然后气呼呼的走了。

既然王宝强代表了野蛮的原始社会形态,他可以毫不留情对手下大打出手,以维护权威,但为何直面权利争夺时,他又如此疲软和“文明”?

这几处足以说明电影的逻辑无法自洽,主题游移,角色反应无常,性格飘忽,让人不断产生分裂感。

6.当老板带了一批人走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王宝强这边开始挨饿了,果子也没了,鱼也没了 ,一帮人境地越来越凄惨,这里电影并没有交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让人疑惑。而这群人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团结,在饥饿面前,无一人私自投靠大船。

7.男主角与老板的决裂非常突兀,因为之前老板忽悠他说可以带领他们离开小岛,所以当时分家的时候,男主角站在了老板一边,当他知道老板其实并没有离开小岛的打算之后,反应很激烈,这可以理解,可是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要离开大船,这么做的意义何在呢?离开大船就有办法离开小岛了吗?还是他并不认同大船的制度?或者只是为了推动情节,以便男主后面的回归?

不出意料,这两人后面几乎饿死,竟然还回大船借渔网,还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完全不能理解角色的动机。

8.还有其他一些生硬和不合逻辑的地方,不一一列举。

二、感情线

女主角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异于常人的勇气,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办公室职员形象。在最初王宝强称霸的时候,她直接就屈服在了王宝强毫无来由的淫威之下,这种屈服之彻底,连老板准备单干的时候,她都没有动摇,当男主角带着一筐鱼回来找她的时候,她也没有动摇。

这个毫无闪光点的角色,让男主角爱的死心塌地,为什么男主角会爱上女主角?电影有交代,男主角曾在人事部看大过女主角的证件照,于是就爱上了。这种爱让我完全不能体会到它的美,我觉得很肤浅,很没有说服力。

一开始女主对男主是无感的,甚至是反感的,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女主竟然组织了一场主动表白的大戏,开了个小型Party。这种变化处理的非常简略,让人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女主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三、人物的升华

一部电影,人物通过设定的戏剧冲突最后角色一定是有升华的,然而这部电影却另辟蹊径,三十多人在岛上生存了144天,最后老板依然是老板,职员依然是职员,司机还是那个司机,loser还是那个loser,盲从到透明的群众依然是那群群众。主角唯一的变化就是逆袭了个女神,从这个角度讲,这电影应该是爱情片,因为整场戏剧冲突最后的结果只是促成了男女主角的相爱。

囿于篇幅,问题无法一一列出,最后:

关于这部电影,热评里吹嘘最多的就是关于社会演化的内容,而这种常识性的历史知识,被这帮影评人反复吹嘘,竟仿佛成了极其深刻的人间真理,成了一个新鲜事物,似乎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人类社会是如此演化的,而这种演化是多么深刻和深奥。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还有一些主观附加的各种延伸解读,更是让人哭笑不得,如果一部电影所有不合理和突兀的地方,都要靠细节解读才能自圆其说,那电影本身的作用是什么呢?电影大纲吗?

细节解读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即使抛开那些解读不看,你依然会觉得这部电影是完整的,是统一的,是自洽的,这一点可以参见电影禁闭岛,即使你不看解读,你依然能体会到这部电影的魅力,看了解读只是让你更好的理解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手法,让你了解到在镜头之外,电影更深层次的东西。

本电影,镜头之外除了被脑补出的镜头,其实是空洞无物的。既没有对人性更深的探讨,也不会让你更好的理解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拍的就已经很浅显,很浮于表面了。

至于说,这电影其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幻想出来的,这个观点看似新颖,其实更让人哭笑不得,如果岛上的事情全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幻想,那这部电影对人性的探讨,对社会演化的表现,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彻底沦为一部故弄玄虚不知所谓的悬疑片,那称之为烂片就当之无愧了。

很多人喜欢用魔幻现实主义来解释这部电影不合理的地方,烦请您百度一下这个词,看看是什么意思。

提到魔幻现实主义,推荐王宝强的另外一部电影《hello树先生》。

写这么多,只是想尽量客观反映电影的真实观后感,给没有去看的人多一个参考,或许有人看了我写的东西,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非要去看一看也说不定,所以啊,那些狂吹的人,某种意义上,咱们也算是殊途同归。

 3 ) 《一出好戏》真是上演了一出影射和讽刺的好戏

黄渤作为如今国内最火的演员,没有颜值但却饱含实力,演而优则导上演了《一出好戏》。

处女作电影,对于导演来说很重要,定性了导演对电影的气质,比如诺兰的《跟踪》,昆汀的《落水狗》,李安的《推手》等等。

导演往后对自己执导的电影类型可以选择,但是导演对电影的感觉是无形中形成的,黄渤或许受到了宁浩、管虎的影响,他执导的《一出好戏》呈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这也体现了黄渤对一剧之本的看重。

黄渤打造《一出好戏》用了6年时间,时间的淬炼让影片沉淀了不少,刚看预告片的时候觉得电影要烂,这是大聪看到为数不多如此不用心的预告片。

《一出好戏》在前面开场就定调荒诞,所以没必要去深究,为何他们开着一艘弱不禁风的黄鸭车去深海,更不必理会舒淇干嘛长翅膀。

影片也可以叫做《一出寓言》,确切的归类是伊索寓言范畴,影片的人物群像,鱼,蜥蜴,北极熊,天气,这些都在侧面服务于影片所要阐述深刻的哲理,那就是人在推倒重来的境遇下,做出了人类历史演化的众生相。

影片一开始的巨浪,如同《圣经旧约.创世纪》的大洪水,黄鸭车就是他们和人类文明世界的桥梁,巨浪一拍,桥梁就此断裂。

人们被淹没之后,沉入海底看到各种动物,也暗示着在那一刻起,他们回归动物性,去除人的属性。

他们到了荒岛后,影片不断出现蜥蜴的画面,蜥蜴象征着冷血、伪装。

“冷血和伪装”贯穿着整部电影,影片中大家为了生存,必须学会冷血,重新建立新关系,比如影片前半段导游王和张总的冷血治理方式。

想要在新建立的关系结构中巩固自己的地位,还得学会伪装,比如影片后半段黄渤和张艺兴对船的解释。

影片做了一个很好的设定,很多人会拿去和《大逃杀》,《欢迎来到冬莫村》,《饥饿游戏》作类比,这些影片都是把部分人框定在一个特定的世界,让其重新建立新的人类价值体系。

不过大聪看到更多的是美剧《迷失》的影子,比如黄渤中奖以后马上厄运降临,就像是《迷失》中胖子发现自己中彩票然后连连倒霉。

比如《迷失》一开始碰到北极熊,《一出好戏》在海里也碰到了北极熊。

比如《迷失》中时不时会出现低沉的声音,《一出好戏》则是游轮的鸣笛。

虽然两部作品侧重点不一样,也不能完全做对比,但《一出好戏》确实在很多地方让大聪感受到了《迷失》,这样的联想对比让人觉得《一出好戏》更有趣。

类似于《一出好戏》这样的大命题类型电影,国内操作其实并不多,黄渤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而且还是处女作,实在不可多得。

《一出好戏》一开始的基调就很高级,影片并不是把一群人放到孤岛上,然后“勇闯夺命岛”,也不是“荒野逃生”,而是让人看到讽刺和影射。

影片用了几个大段落演变了大家的结构关系网,这个关系网的结构效仿了人类发展史,也算是玩得聪明。

王宝强称王时,他们住在山洞,荒蛮时代,人没有尊严可说,能活着就是万幸,王宝强做过动物饲养员,也暗示着他把这群现代人当动物看管。

王宝强没有野心,他要的就是大家像动物一样顺从他,所以他的看管工具是棍子。

到了张总的资本时代,人们回归人的属性,除了吃和活着,还讲究人类活动,包括住宿条件,交易合作等等。所以张总看管人们的工具是扑克牌,扑克牌作为岛上交易货币流通。

张总游戏规则的建立,就像是人类资本建立的缩影和镜子,大船倒立的设计,暗示着张总的规则看起来有模有样,但实则暗藏隐患,本末倒置。

之后王宝强和张总团伙发生械斗,代表着荒蛮和资本的对冲,这按人类发展史来看一点也不奇怪,一战二战的爆发,就是人类发展失衡的结果。

黄渤这个时候也看准了他们打架的时机,用《权力的游戏》小指头的台说:“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

于是黄渤开始建立信仰体系,在岛上大家的信仰就是“希望”,“希望”能让所有人围绕着他。

影片中黄渤在一盏大灯前慷慨激昂的演说,就是把自己象征为希望之主。

这放在宗教里,黄渤就是摩西,摩西是《出埃及记》中上帝派去解救以色列人的先知。

影片中黄渤在濒临绝望之时,天上为黄渤掉下一次鱼,就像《出埃及记》上帝给摩西的指示,让他作为信仰之主,解救岛上的人们。

当然,黄渤毕竟不是真的摩西,黄渤建立起自己乌托邦世界之后,终于能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呼风唤雨。

但这个围海造世的体系终究是脆弱的,一艘旅游观光船让黄渤重新认识到,自己只是在岛上上演“一出好戏”,戏很好,但终究会演完,现实世界里的他依然只是小人物。

当黄渤看到大船时,心中出现了天使与恶魔,要么解救大家离开小岛,要么继续在自编自导的戏里醉生梦死。

这个时候现实中的恶魔艺兴推波助澜,让黄渤选择了后者,但他的心灵却备受煎熬。

然后舒淇天使出现对他表白,让黄渤彻底醒悟自己的”一出好戏“终归有落幕的一天,12天来一次的大船,才是黄渤当初答应大家的希望,他自己只是希望的推手,而不是希望本身。

好了,《一出好戏》表扬了这么多,缺点也该说道说道。

很多人说黄渤命题做得太大,作为处女作很难去把握。

其实电影命题大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影片要注入多少个命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出好戏》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一会要挖掘人性,一会要隐喻人类发展史,还要塑造主角的爱情线,这么多要说的东西交杂在一起,需要非常大的导控能力,一般多命题的作品,做成剧集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一出好戏》能出剧集,那可能会更惊艳。

最多人吐槽的就是黄渤的爱情线,黄渤和舒淇表演很自然,在互相表达爱意或者尴尬时都不觉得油腻,但放在整条故事线上看,这条爱情线多余得可以去掉。

甚至,影片结尾的着重点居然还落在了爱情,瞬间让《一出好戏》减分不少,之前的大命题也有种灰飞烟灭的感觉。

还有那个观光景区彩蛋,为了彩蛋而彩蛋,可以说毫无营养了。

再来就是影片的音乐+快速剪辑的画面太多了,导致本来影片时间就有限,还得要消耗影片时长放一些过场画面,实在让人觉得可惜。

不过,这些都是挑刺,都是可以在原谅的范畴内,黄渤是真的有在尽力,影片中都能看到他的努力,这比同期上映的《爱情公寓》好太多。

很多人说我们这一届观众不行,《爱情公寓》上映第一天就开始霸屏,并连创记录。但大聪想说观众依然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一出好戏》和《爱情公寓》上映第二天了,《一出好戏》排片率第一,《爱情公寓》则出现了滑铁卢,所以在此大聪敢预言,《一出好戏》票房绝对可以超过同期上映的电影。

这一届观众和国产电影,大聪依然看好,《一出好戏》毕竟是黄渤的第一部作品,不光及格甚至已经做到很优质,实属不易,再接再厉吧渤哥!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4 ) 演员黄渤,从此可被称为导演黄渤

2015年,“70亿影帝”黄渤,在自己事业巅峰突然淡出公众视线,一蛰伏就是三年,导了一部电影,片名叫做《一出好戏》。这部处女座的处女作,果真是一出好戏,演员黄渤,从此可被称为导演黄渤。

有人开玩笑地把剧情概括为:干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其实是一个残酷冰冷的生存故事,弱肉强食,不进则退,黄渤迂回讲来,竟透出淡淡的幽默与温暖。

这个娱乐圈人缘最好、最会讲话,志玲姐姐唯一表白想嫁的男人,曾经被圈内人嫌弃为“社会二流子青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多年,如今终于大屏幕上头一次赤裸了自己的心思。黄渤的成功学是,做人要讲良心,人活一辈子有得有失,最重要的是无愧于心。

自述 黄渤 编辑 石鸣

想拍这个故事,最初是因为看了《2012》这部电影。

这个片子是一个大视效片,天崩地裂的,视效很炫。世界末日,所有人都上了诺亚方舟,各色人等,不同阶层,不同性别,就呆在诺亚方舟这样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里。

看完以后,走出电影院,我有一个最大的疑虑:他们可能会待在海上漂一段时间,那么,在这个诺亚方舟里边会发生什么事?

我觉得这个“之后”的事情很有意思,可能比“之前”的事更好玩一些。

我们这个戏里,用了一个大黄鸭,其实是一个旅游用的水陆两栖的观光巴士。这个是怎么来的呢?当时是给朋友帮忙,想一个水陆两栖巴士的宣传片的创意。

我突然就想到一帮人坐着这个巴士出海,如果遇到风暴了会怎么样?这一船人,比如说有20个男的,10个女的,他们掉到了一个岛上,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一想象,就觉得这个故事还蛮开阔的。因为故事的开口特别多。

可以是荒岛片,马上就能想到美剧《迷失》那种。也可以是爱情片,那个时候的爱情,真的就是海枯石烂、天荒地老的爱情了。还可以是罪案悬疑片,人孤零零地在岛上,面临生死,面临抉择,像经典的《太平洋大逃杀》,也是在这种场景下发生的。

这是一个极端环境。其实等于是把所有人浓缩到了一个试管里头,观众都是旁观者,看这个试管里面的小实验。

整个过程中,要不要死人?小岛是孤立的,要不要设置外来者介入?故事走向要有多残酷?或者要有多好玩?

剧本也是在这里费的劲比较多,走了很多弯路。

但是我不想妥协。又不是说就得过日子,找个人凑合凑合。没有,这个就是一个初恋。

从一开始起念,到最后拍完,前前后后一共八年。

最早,一边在剧组里边拍戏,一边就会找人聊这个故事。怎么往下通,一直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想。

2015年,拍完《寻龙诀》之后,就认认真真地停下来,投入到这一件事里面来了。

从《寻龙诀》到现在,因为要做这个戏,一直没有接新戏。好多人说黄渤退休了(笑)。

其实我没那么想当导演。这个故事一开始,其实希望能够找到别的导演来拍,结果一直没有合适的。

我入行这么多年,觉得自己也能做,但能做到什么程度,说实话我不知道。

因为我知道当导演会耗费的时间成本。

拿出两三年的时间,投入到一件事情里面来,中间要推掉绝大部分的戏,其实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事情。犹豫也犹豫在这。

后来决定去做,是因为正好前一个阶段的创作碰到了一些困惑。

作为一个演员,表演就是你的工作。但仅仅是你的工作的话,我觉得就有点没意思了。那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你能演好?还是去挣一点劳务费?

其实一开始选择这个职业的初衷,就是觉得它的创造性吸引你。干这事,你满足观众的第一个前提,是先满足你自己。

所以后来决定要自己导演。心里清楚,这不会是一个特别舒舒服服就能拍完的戏,但还是挺好玩的,就开始这么做了。

开拍之后,困难果然如期而至,一点儿也没给你省下。

最早想,这个戏大概三五千万就拍完了。就一个岛,又没有什么豪华的阵容。

结果,现实给了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为了找影片中的这个岛,我们几乎找遍了全世界。

后来终于找到了屋久岛,位于日本最南端,被称作“日本的最后一块秘境”。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就是照着那个岛画的。而且几乎没有电影去那取过景。

我去了以后一看,觉得这简直就是老天爷的赏赐。我要的全都有,溪水、瀑布、山洞、悬崖、怪石嶙峋,黄色的海滩,黑色的海滩。林子里边像《指环王》一样,石头、树干全都是青苔,绿得像仙境。早晨和傍晚林子里有雾,特别美。

我觉得太棒了。竟然没有一个剧组来拍过,难道是被我开发到了一片处女地吗?

尽管要开楼梯、开滑道,做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还是玩命地去了。

去了以后才发现,电影工业都发展这么多年了,怎么可能你会是那个最聪明的人呢?别人不来都是有原因的。

一个原因是保护。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特别严格。甚至有的时候进到林子里边,青苔都不可以踩,机器要提在手上,不可以放到地上,连三脚架都不可以,轨道也不行。

另一个原因是天气。去了以后,我们听说了那个岛的宣传语:我们这里一年有四百场雨。

我去勘景的那几天,正好碰到老天爷开眼,一场雨都没有下。

正式开拍后,基本上每天的标准动作就是望天。

演员跟着一起吃了不少苦,一周七天裤衩一直是湿的,都没干过。

早上起来说等晴天,等到中午一看坏了,今天是晴不了了,转去树林吧,拍另外一场戏。一转过去,太阳就出来了。

就跟谈恋爱一样。女朋友不可能只给你笑脸,也会发脾气,也会任性。我们这次找的这个,脾气可不小。

制片各方面压力都很大。我没法做到像好多大艺术家一样,为等一个晴天空半个月在那儿。后来实在不行,那就雨拍吧。结果好像反而能出来另外一种力量。

其实有时候是老天爷在教你,什么叫做顺势而为。

我觉得自导自演,其实是挺不科学的一个事儿。因为一会儿要理性,一会儿要感性,一会儿要主观,一会儿要客观。这个跳进跳出,是挺痛苦的一件事。

我原来想的,找宝强过来帮帮忙。他自导自演的新戏刚弄完,有些事能帮一下。

结果现场躺在椅子上睡觉最多的就是他。每天看天,那个云那个雨下得一塌糊涂,他在旁边一边玩手机一边说,“渤哥,雨停不了了,收吧。”

充分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张艺兴我一直都没当面夸过他,但是确实让我挺满意的。

有场戏要生吃鱼,谁平时会拿一个有头有尾、肚子里边全都是内脏的鱼咬呢?

他各种心理建设,不想吃,结果到现场还是吃了。后来我还以为他的心魔从此就克服了,结果说从那到现在再没碰过一口鱼。

他的荧屏初吻也在这个片子里了。一开始本来没这个戏,是一个即兴。戏演到这儿了,就来了这么一个。

第一个亲完了,不偏不正的,没意思了,索性深吻一个。没想到,太(为他)不值了,好不容易录个荧屏初吻,结果到最后还是跟我(吻)。

舒淇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演员。

其实她身体状态不是太好,容易过敏,一开始接这个戏还是有些犹豫。但是后来还是成功把她给“骗”来了。

你问我俩之前合作好像没有演过情侣?

怎么可能呢?自己不创造这个机会,怎么可能有呢?

结果来了之后,一候场就候八天。所以我们其实是一个拍戏拍得挺奢侈的剧组。

我俩在山洞里跳舞的那场对手戏,是最难熬的一天。

真是浇得透透的,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她那天过敏特别厉害,身上是可以写字的,随便拿指甲盖划一下,过一会儿就鼓起来。

喊停以后,她就自己在旁边发抖,因为大家都太忙,在忙别的。我说给姗姗(注:舒淇在片中饰演的角色名叫姗姗)把伞,她说没事,反正都已经湿了。这么大的明星,在泥泞里面哆哆嗦嗦的,特别可怜。

这样对人好吗?我觉得真不好,特别不好意思。但是那个戏,真就得那么拍。

不过,当时被折磨的时候,也没觉得被折磨。这就是因为你喜欢这个事。

演员这个行当,喜欢才能干得下来。你要不喜欢,硬干这事,我觉得没有比这更苦的活儿了。

又熬又累,风吹雨淋的,而且心理压力还大,演不好所有人都盯着你,一条过不了,所有人唉声叹气的。

我还好,演技这个关过得比较早。剩下的那些“过不了”,基本上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些要求。自己给导演提,再来一个,再换一个样儿。

我并不是天生精力旺盛的那种人。还是因为自己喜欢。

有的时候工作把你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填满的时候,会让人烦躁和沮丧。我解脱的办法,就是稍微把头扭一下,看看周围其他的东西。

拍《一出好戏》的时候,有一次拍夜戏拍了一整晚,到早上才收工。我们在海边往回走,正好是海上日出。那个光洒在海面上,和刚退潮的湿漉漉的沙滩上,特别好看,我就掏出手机拍照。

本来累了一天一夜没睡觉,结果突然美好的来了这一下。

就是十分钟给自己一个小宽慰。扛过这一段,生活还是美好的。

一个导演,从一个戏开拍,到最后结尾,大概要做几万个决定。

天天面临“要、不要”,“是、不是”,“好、不好”,这就是他的日常工作。

我以前是有“选择困难症”。很早以前我去过一次选秀节目当评委,幸好不是什么大的选秀。后来我再也不去了,就是我不太喜欢决定别人的命运生死。

有的时候你看那孩子期盼的眼神,这东西又不是数学题,有明确对错,你让我去选谁去谁留,这实在太痛苦了。

但是这次导戏倒还好。很多东西都必须要马上决定,没有那么多空间给你纠结。

其实有的时候,你的纠结不是在单场的戏上面,而是在于对最终表现力量的大小的拿捏。

我可以拍成一个纯喜剧片,就是咱们说的爆笑喜剧,对我来说比较轻松一点。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我去演就好了,没有必要自己去导。

这部片子我希望大家看了会笑,但是笑得没有那么简单。不是纯解压,是深度理疗。

也没有到深奥的层次。我自己本身文化水平就不高,哪能深奥得起来呢?其实也就是一些有限的尝试跟探讨。

我认为一个电影除了文艺属性之外,一定有它的娱乐属性。你可以有表达,但并不一定每部片子都要皱着眉头说话。

我对这部电影没有过高的期待,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有点儿意思就够了。

我其实比较喜欢现实主义的东西。但是纯现实主义题材,现实中受到很多规则的束缚。

话说回来,我们生活中有一系列的规则,我们在这些规则里边完成我们的人生。

那么,打破这些规则之后,或者彻底抛弃这些规则,我们自己重新制定新的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现?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好人,但是真的放在一个极端环境下,你还是不是这样的温文尔雅?你会不会在一些事情上歇斯底里?我觉得把这些东西掀开蛮好玩的。

人性到底本善还本恶?

我觉得人性本无善恶。这个老早之前我就和朋友聊过,聊来聊去,我觉得真的是这样的。

歇斯底里的极端情绪我自己有没有?

这个跟性格本身有关系。

包括这次拍戏,我本来以为我会爆发。很遗憾,结果没有。首先一个是,我不太习惯那种情况下的交流。

这种交流有的时候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很多导演现场一着急,骂人,突然会迅速解决很多事情。但我不认为这是唯一的一个解决方法。

这种方式,你做完了以后,你自己也是不愉悦的,所以说不太会。

这可能跟自己早年间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到处跑社会,石头的小尖尖早就已经被打掉了。

这次导戏,很多人都说我是他们见过的脾气最好的导演。说希望我下部戏的时候“好好发一发火”。

我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找机会得发一下,当演员的时候再发吧。

其实一直到前两年,我都觉得自己是青年演员。记者采访我,我还说“我们这些青年演员如何如何”,结果对方记者猛然抬了一下头,我才知道原来说错了。

慢慢你就发现,比你早一波的演员,有好多都已经不太活跃了。已经到了你们应该挑大梁的时候了。

包括这次我拍这个电影。听起来也许有点酸。就是你已经不是青年一代拼拼冲冲闯闯,或者你坐享一下市场的渔利就可以了。

其实你已经从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东西。

所以你去做创作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稍微有点责任。在前人的路上,哪怕往旁边再拓宽一厘米、一毫米,再往前进一丝丝。

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5 ) 简明人类发展简史:如何解读这套乌托邦寓言?

一个“国家”的诞生

黄渤的《一出好戏》的故事内容,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戈尔丁的名作《蝇王》,但本片跟后者其实是相反的,包括角色设定、故事的发展脉络,人性的主题等等,用一句时髦形容词,《一出好戏》是“反向蝇王”。但这部电影最终所要表达的内核,好像跟后者是一样一样一样滴。

这并不是什么贬义意味,而是不同观点,两部作品都由于在故事内部一些符号化和颇具象征意义的设定被称为“寓言式的作品”,如果说《蝇王》是现实主义寓言,《一出好戏》更像是乌托邦式的寓言。

(如下内容有剧透)


设定:与世隔绝的绝对与相对

与世隔绝的荒岛,以此为背景的电影不多但种类驳杂,很少有重样的。在这种环境下,一个人的故事叫做《荒岛求生》,一男一女的故事叫做《青春珊瑚岛》或者各种爱情动作片,诸如一女多男这样性别比例不平衡的故事,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安纳塔汉岛》。而诸如本片这样一群男女来到孤岛上,最终发展出来的结果,只能是“吃鸡”了。(没错,就连《蝇王》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吃鸡”)

《青春珊瑚岛》

PS:其他电影不再科普,只说两部比较稀有的,《蝇王》《安纳塔汉岛》讲了什么故事,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章末尾,了解一下大致故事,就不在这里说了,免得破坏文章整体性。

以往所有的“与世隔绝”都是相对的,但凡设定这样的场景,最终结果大家还是被人发现了。只有被外部文明发现,我们才会以当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独立的小世界中的角色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正因如此,这些作品中的角色,一方面在让角色生存的目标下逐渐剥离了文明的属性,另一方面并没有让他们真正的剥离开昔日的社会身份,这样鲜明的对比让人性被反映的淋漓尽致,所以也就出现了《安纳塔汉岛》这样的真实事件。

《安纳塔汉岛》

PS,而《蝇王》这样的故事更加可怕之处,就是让一群“纯真无邪”的孩子代替大人在这个孤岛式的场景中上演弱肉强食,将“人性本恶”的观点发挥到淋漓尽致。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出好戏》也是一样。但特殊之处在于“与世隔绝”究竟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世界是否真的毁灭了?),在电影大部分时间并没有给出答案,“陨石大礼”,成为事件的导火索,也让《一出好戏》呈现出乌托邦寓言的根源,不信我们来看。

★角色初始设定:

一家公司的团建,彼此之间互相熟悉,本身就有等级和圈子之分。这与《大逃杀》《安纳塔汉岛》这样的故事设定很相似,来到孤岛上之初,他们彼此了之前的社会关系

★环境初始设定:

世界毁灭与否,成为角色动机根源,也让这部寓言式的作品有了故事推进之力。(说实话,之前个人并不看好这部电影,原因之一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找不到明显的故事推进动力,很容易变成温吞水。但没想到该片用了一个悬疑片常用的环境设定因素,用一张外部世界的彩票引发了悬念和剧情冲突,这个设定,是该片最大的亮点之一。

★角色二次设定:

假如没有这场陨石大礼,一行人来到孤岛上,最初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想应该跟《蝇王》差不多,大家彼此之间还是维持了原先的社会关系,保持了“文明和秩序”的状态,最起码能维持一段时间,因为大家都在等待救援或者走出来,不会擅自打破原本文明关系,否则未来真要获救,彼此间就没得混了。

《一出好戏》中一行人上来没多久之后就打破了这种关系,因为“世界不存在了”,之前的社会关系清零,从而直接进入了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环境中,也就是最开始王宝强“管猴子”那一幕的荒诞。

但有意思地方在于,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关系清零,但圈子关系还在。这也为后来阶段性的故事模式埋下了伏笔。

PS,这片讽刺了一种叫做“砖家”的生物,要不是那位在一旁添油加醋的起哄,估计他们还不这么快放弃希望。


彩票中90天的寓意

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一张彩票成为主人公马进坚持“走出去”的唯一动力。

因为在环境的初始设定中,世界毁灭与否最起码在起初看来,是不确定的,很容易诞生两个派别:相信世界毁灭/不相信世界毁灭,马进就是后者,直到他发现那具白熊尸体。以前还怀疑世界是否存在的派别,基本上也丧失了最后的希望。至此,这座岛,已经成为了绝对意义上的“与世隔绝”。

而这起事件之后的彩票,其存在的意义,更像一个倒计时的功能。

我们这里还是以《蝇王》举例,起初孩子们维持了昔日的文明关系,但时间一长,这样与世隔绝的环境会消磨人的耐心,身上的文明属性越来越少,最终会丧失了文明的底线,演变成弱肉强食的世界。

我们再来看这张彩票的期限,90天。为什么是90天?因为这数字在人类心理学上,是分水岭般的存在。

具体什么机制我也说不好,因为涉及到潜意识层面。举个例子,一个人培养新的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巩固至少需要21天,而一旦坚持90天,这项新习惯就几乎成为你本能般的存在了,反之亦然。

这就是就算马进已经完全接受了“外面世界不存在”的思维之后,彩票还存在的意义。

那90天的倒计时,意思就是“距离丧失底线究竟有多久”。假如在《蝇王》中,90天大概是这帮孩子从文明过渡到荒蛮的一个分水岭。但在《一出好戏》中,有意思的来了,这是主角马进丧失希望/重新做人的分水岭,也是孤岛上这群“地球上最后的人群”,从原始社会,进入到文明时代的分水岭

PS,《靠自己成功》

黄渤夹彩票的那本书很有名的,《靠自己成功》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亲自选编并翻译的奥里森•马登(1850-1924)代表作的选集。

用林语堂的序来形容:对于时代青年所经验到的烦闷、消极等等滋味,译者未曾错过。自读马氏的原书后,精神为之大振,人生观念为之一变,烦闷、消极、悲观、颓唐的妖雾阴霾,已经驱除尽净。所面对着的,是光天化日下的世界和人世了。谨将此书介绍给同病的青年,希望他们从中,获得同样的兴奋与影响。

PPS,白熊的尸体是从哪来的?

是一个功能性的道具,他们再怎么漂流,也不可能飘到“南极”哈哈哈哈哈。经过网友提醒,这家伙是来自电影开场的一个海洋世界游乐场,电影开场有个镜头表现。


简明人类社会发展史

《一出好戏》中三幕演变,跟《蝇王》正好是相反的:

人家一开始,在岛上建立的是文明秩序,人人有分工,人人都能发言,人人都有肉吃。但与世隔绝的时间一长,一切都被打破,对权力和食物的渴求,让这群孩子开始分崩离析,进而弱肉强食,最终兽性的杰克成为这座岛的主人。

63版《蝇王》

★岛的世界观:

“岛”的设定是有特殊意味的,因为任何涉及到孤岛求生的作品,岛上都有着“混吃等死”一切条件:几乎取之不尽的食物和淡水。

这比《海洋深处》《少年派》被困在一艘船上,让人性在缺少生存条件的面前的表现更具代表性,最起码在岛上大家都能活下去,考验到人性的,是长期的与世隔绝,剥离文明和秩序束缚之后的表现,或许会演变成荒蛮,特权甚至奴隶世界。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为了达到这样的“乌托邦”效果,导演黄渤一开始就设定了“世界上最后一撮人”的假象,阻隔了外界的所有文明和人们的希望。让所有人从文明时代顿时进入到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

面对大自然怎样活下去?参考前不久公映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电气文明之下全球断电,人类到了野外连基本的生存技能都能没有。猎不到食物,找不到水源。

在《一出好戏》,有王宝强这样一个角色,以前当过兵有野外生存技能,还在动物园养过猴子,他懂得野外求生,所以在生存的面前,他成为了第一个首领。

这是最基础的生存本能所需,在他的指挥下,形成了一种原始的社会制度,出门劳作,上缴食物,最后分配,还有体罚制度,此时看不到任何文明迹象,反而产生了高高在上的“王”,这帮人跟猴子没什么区别,给他一个香蕉,他就听你的。


2.资本社会:

当人们逐渐掌握了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可以填饱肚子的时候,往往会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于和伟发现了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工具,当我们解决了最基础的生存问题,物质需求成为第二阶段的动力,于和伟也成了第二阶段的首领,“王”的味道淡化,不再高高在上,却成为贵族一般的特权阶级。

在这里生存环境大大提高,有生产工具,也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扑克),甚至到了后期,还有“通货膨胀”,特权阶级于和伟还出现了“超发货币”的现象,这是资本社会的典型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阶段。所以王宝强那边的人不断跑了过来。


3.空想社会:

有了一定的生存和物质需求,追求更高一阶的生活,自然是精神生活了。

所以这里,黄渤和张艺兴,用修好的电力系统和手机中大家亲人的视频,成为所有人精神生活的动力,他也成了最后一个阶段的首领。

在这里,“文明”的回归代表了大众理性的回归,有了情感上的索求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从“按劳分配”变成了“按需分配”,就连黄渤的“领袖特权”也变得很模糊了,这里似乎人人平等大家欢声笑语,这里仿佛变成了伊甸园

这就是《一出好戏》的乌托邦之处,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人类发展简史,也可以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PS,至于人类文明是否会发展成最后一个阶段,那就不知道了,反正最后大家都用废弃的船员服,改成了自己的衣服穿,故意将横条纹竖过来,将海员服“变成”病号服,消失的真相,换来的是欢声笑天下和谐。不说了,再说我这文章发不出去了。


★乌托邦中的真理

当然电影为了营造这种乌托邦环境,而牺牲了现实意义,比如人性欲望、特权阶级等等,但也无可厚非,本片终究是一部商业电影,荒诞、讽刺是主流,一些现实问题被回避了,而且目前来说,电影已经很长了,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了。

但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就是最终发现游艇之后黄渤和张艺兴表现的态度,就是告诉我们一个在任何环境下都受用的真理:

在既定结构被打破危及到统治者地位的时候,第一个被开刀的,永远最天真无辜的普通人。而真相,才是统治者最害怕的武器。


结局:人性之恶与救赎之光

这部电影最终的结局,倒是让人想起了几千前儒家内部的著名“撕逼”事件:荀子对“孟子”性善论的批判。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在《孟子•尽心上》也言:“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就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的一种先天性的本能,我们天生大大的善良,这是著名的“性善论”

荀子不这么认为,这位提倡“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而且荀子处处瞅孟子不顺眼,《荀子•性恶》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抨击孟子性善说的一篇檄文,文中三引“孟子曰”,展开批驳,不但系统阐发自己的性恶说,还被孟子黑的一无是处。(不过荀子老师引用的“孟子曰”在后世孟子文献中是找不到的)。

从现在的角度,虽然孟子名声更大,但荀子老师凭“性恶论”却可以骄傲几千年,因为越来越多的观点支持性恶论。

被口腹之欲,生存本能和最早的性冲动,操控的我们,其实才是真正的自己,是最靠近潜意识冰山底部所在,简言之就是兽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我们的成长,为了融入社会,才慢慢构筑起了自我和超我的防线,变成了善良守法、知书达理,成为理性。不过,一旦秩序的窗户纸被捅破,那人类又将面对如何的命运呢?

最起码,《蝇王》是持消极态度的,一帮孩子们,是从文明到兽性的过程。但是,别看《一出好戏》的故事脉络跟前者正好相反,一帮成年人,是从兽性到文明的过程,但两部作品的观点却是一致的。

《蝇王》

还是因为《一出好戏》的特殊性,一个陨石毁灭地球的契机,从而创造出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环境,就像于和伟所言“我们是人类文明的最后火种”。尽管是在为自己的地位而蛊惑人心,但他说的没错,在一个无需规则的荒岛上,电影最初的生活环境,他们已经剥离了文明的外衣,王宝强管猴子,隐喻了人类的兽性。

随后电影出现了搁浅的船,出现了电力,出现了家人的视频,甚至还能看电影从事娱乐活动。他们丧失文明,被一点点的找了回来,电影的观点也很明确,整部电影,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式表达,文明是人类兽性的遮羞布。

只不过本片通过娱乐化的手段,表现的乌托邦且很含蓄罢了。

马进这个角色,好比《蝇王》中的主角拉尔夫,拉尔夫是社会理性的象征,从他的视角和道德观出发,演绎了社会坍塌的全过程。

拉尔夫一开始在岛上制定了一堆象征文明的规矩,但时间一长,岛上的杰克厌倦了这些束缚,并且发现文明的规则无法给所有人的生存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于是杰克一伙选择了放弃人性,重拾兽性,杀了很多理性派的孩子,并追杀拉尔夫。这是典型的性恶论。

马进也是一样,他在后期建立了理性的社会制度,但其内心同样也有阴影和黑暗,因为他这样做得动机,是为了私欲,把小兴玩得团团转,而他发现大船之后,他选择隐瞒真相。

而电影性恶主题中隐含的赎救主题,也就是马进最后烧船的举动。在这里,马进和小兴这个角色的对比,再次将性恶论的主题烘托,小兴代表了人类在趋于理性的大部分时间内,面对欲望的诱惑,隐藏最深处的人性之恶;而马进则是代表人类的邪恶在被直面和认清之后,具有促使人向至善攀升转化的可能性。

所以这部电影尽管类型和故事模式跟《蝇王》不同,但主题是一致的,电影更希望人能直面人性恶的一面,这样才能能够认识人自身的不完美。

在《一出好戏》的首映礼上,管虎说黄渤在2010年就开始筹备这出戏了(原话自己在准备《杀生》的时候,黄渤就跟自己讨论过这出戏的内容),8年之后,电影出炉,为这部电影能有如此深度的主题和内核表达而感慨,这么长的筹备期不是白费的。

然而该片也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就是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在电影除了上述主题表达,还看到了荒诞的讽刺,对一些事物的抨击,王迅的墙头草、满嘴跑火车的专家、指桑骂槐等等。可以理解,第一次拍电影,总想把自己所想的都表达出来,所以让电影显得很“满”,信息量极大,这是新导演的通病,熟练之后,会更好的。


彩蛋1:《蝇王》讲了什么故事

有小说,拍过两版电影,没读过小说或者看过电影的朋友,仅需了解故事大纲就足够了(关键这书还是儿童文学):

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 起初孩子们身上还带着文明社会的习惯和印痕,还能够按照文明社会的理性和秩序来运转他们那个“小社会”。但好景不长,有序很快转为无序。搭建住棚和看守火堆这些文明社会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很快让孩子们觉得限制了个人自由。 孩子们分为两帮,分别以理性派拉尔夫和兽性派杰克为首。在随之而来的斗争较量中,拉尔夫和猪崽子一方被杰克和罗杰一方打得大败。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 故事的结局处,英国皇家海军经过解救了他们,荒岛呈现出这样一幅悲伤凄惨的景象:“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故事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治理的民主派而告终。


彩蛋2:《安纳塔汉岛》发生了什么事

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电影找不到,但貌似真实故事更加震撼:

故事发生在二战北马里亚纳群岛中安纳塔汉岛,和子夫妇在岛上从事栽培椰子树工作,加上一位领导,当时岛上仅有三人。后来美军空袭,丈夫正一参军一去不回,比嘉和子与老公的上级相依为命,结为夫妻。随后大量沉船坠机幸存人员游到该岛,最终形成了32个男子和一个女性一同日子在孤岛的局势,并且他们一直坚信战争没有结束,外面的世界不安全,这里食物充足,自顾自的待在这里也不想走。 事件的导火索是有人从坠落在岛上的B29轰炸机中,找到了手枪和子弹,随后枪变成了权力的标志。有枪的人就可以占有和子,接下来的几年里有人被枪杀,就算枪被扔到海里,杀戮事件仍有发生,后来男子抉择杀死纷争的本源——和子。和子知道后逃入深山,一个月后向美军呼救,脱离了该岛。 回国后岛上发作的残杀事情逐步为人所知。和子变成了言论的焦点,被媒体称作“安纳塔汉岛女王”,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她怂恿男人杀人,也有人说她是权力的牺牲品等等。但真实一面,却是反映了这样环境下的特权阶级和人性之恶。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6 ) 温情版的社会残酷物语,问题是哪种人能C位出道

周三去看了《一出好戏》的首映,9点开始,11点多结束,看到了匆匆赶来的黄渤、舒淇、王宝强、于和伟和王迅。

路演的衣服也精心设计过,是他们在电影做的衣服。

处女座,心思重,做事善筹谋,为电影的宣传几个月前就开始了。

6月爆款《创造101》,黄渤不仅和姜文去了决赛,前期排位赛的时候,也成了众位小姐姐的心灵导师

前两天《幻乐之城》上演的时候,也再卖力的宣传自己的影片

开始我觉得略有用力,但是看完电影才知道,emmmm,处女座黄渤,是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都放在这部戏里了。

而戏里,对权力的来源,合法性的拆解,通俗易懂,直白露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也能拍出legal high 这样荒诞的揭露人性的片子的希望。


电影开始10分钟,混搭了陨石撞地球的科幻元素,屌丝苦恋女神的爱情元素,以及要团建出游,这种公路片元素,还有车上发现自己中了6000万彩票这种屌丝逆袭元素。

眼见着要刹不住车,却因为一场海啸,把一切元素收敛到孤岛求生这个很典型的戏剧场景里来。一场好戏就在这个极端逼仄的空间里,慢慢展开。而前面的各种元素,成了荒岛求生的底色。

男猪脚——黄渤演的马进,是一个卢瑟,在公司里无足轻重,暗恋舒淇演的姗姗。👇

公司老板,于和伟演的张总,是一个公司即将IPO的中型老板,市里有一层商业办公楼,有即将上市价值3个亿的公司,还有可爱的妻女,典型的人生赢家。

团建导游,王宝强演的小王,是一个退伍士兵,靠当导游养家糊口,是个社会小人物,边导游边讹钱,信仰原始的丛林法则。

三种人生,代表了三种世界观。也因为各自的层次不同,展示了不同的重新建立秩序的威力。黄渤把三种人放在孤岛上,看起来是个荒岛求生的电影,实际是在说自己对社会运行的理解。


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一点很奇妙。社会秩序的建立,就更奇妙了。

在人类还在大自然中的时候,要生存下去,首先需要的是原始的能力——更强的体魄,更矫健的身姿,更敏锐的感官能力,最后才能生存下去,让自己的DNA得以传播。

一队现代人被冲到孤岛上去的时候,就进入了社会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原始社会起点一定是生存,于是,很快的,王宝强代表的自然健壮派就脱颖而出。

他依靠寻找食物的能力,获得了大家的追随 —— 因为跟着我,有鱼吃。

而随着他的权威建立,他连名字都改了,不叫小王了,而直接改叫“王”

影片中有个很有趣的桥段,张总的一个朋友,x总,要求原来公司的保安给自己倒点水。公司保安转念一想,立即不干了,将原来现代社会处于食物链上层的x总,暴打一顿,铐在了地上。

因为在孤岛环境里,膘肥体胖的x总的生存能力是比不过精壮的保安小哥的,更何况小哥还有手铐这种武器。

至此,第一轮排位赛结束,体力值爆表的导游小王赢得了比赛。


人是社会的动物,再次强调这一点。

人的社会性,不光提现在有组织上,否则狼群也能进化成人。人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只有人对“比较优势”有的利用和理解。所以不精壮的男子可以不去打猎,而可以去种地,不擅长采摘的女子可以去织布,让大家穿暖。

大家可以简单的想一想,在传统模式下,胜出者只有唯一一个,所谓武无第二,种群留下来的都是精壮的男子,最后只能进化成最凶猛但没脑子的霸王龙。

而比较优势模式下,不仅能榨取了当下人类最多的价值,并且人类种群的多样性得以保证,而由多样性带来的可能性,则代表了未来。

所以,比较优势 比 丛林法则 先进和文明。

于是,体能弱鸡的张总,振臂一呼,要求文明。张总,利用马进对其的信任,再加上发现了一艘废弃游轮的机会和物质杠杆,开始建立了以交换为基础的新社会秩序。

新的社会秩序显然比旧的秩序效率更高,人类幸福指数也更高。新社会秩序下,如果以物换物,估计社会会进化成老子梦想的小国寡民的境地。

而张总是谁,他是准·上市公司老板,立即用扑克牌作为岛上的一般等价物,开始制定规则。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一定会加速流通,继而甙类来物质更高效的生产。而那个规则制定者,则就会暗搓搓的从中攫取劳动之外的利益。

所以发币权是现代社会最大的权力。国家不允许私人印钞票。目前建立起来的全球以美元为一般等价物的体系,也基本上代表了全球的秩序。

当然了,资本主义的发币人,会以自己冒了风险把大家带上船来合理化自己超额利益的来源。这个“冒风险“和辛苦劳作之间如何换算利益分配,问题至今无解,否则就不会有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了。


张总是高明的。但是如同所有资本家都带着原罪一样,张总也有原罪。

他欺骗了有猪脚光环的马进,通过承诺要跟他一起找回家的路,获得了第一批支持者,后来却不履行自己的诺言,扔给了马进一个初创团队赢得的两张10点扑克牌。

在张总看来,给co-founder 分红,就是对他的最大的尊重了。“有就不错了,多少看我的心情”,

这很像是当代互联网的写照。很多员工喜滋滋的拿着公司发的所谓的期权,但是最后期权是否被兑现,如何被兑现,兑现后能有多少,其实200%取决于老板。另外,一旦有兑现机会,一般都是老板优先。

——🙂。

于是马进带着对张总的愤怒,开始了屌丝逆袭夺权的过程。他的最大筹码是 —— 精神,信仰 和 造神。


屌丝逆袭也要第一桶金。马进的第一桶金来自上天下的鱼雨。有了鱼,就能换扑克牌,马进在经济上算是富人了,但是离权力顶端,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影片里,马进问张总,为什么自己卖鱼收到了三张“2”,张总露出蜜汁微笑,说因为扑克牌是自己发的。瞬间揭露了真相。好在马进没有因为发现社会运行的真相后发疯,开始继续寻找解法。

他通过交换,获得了大量的岛上居民现在不需要,但是岛上未来不会再有的东西 —— 手机。而各人的手机里,存有大量的影视资料。

马进逆袭的第一步,就是开影院,给岛上居民放手机里的图片,视频。同时,还开展了私人收费看片服务,给岛上居民看他们之前亲人的录音、留言和视频。

掌握了信息,就占领了岛上居民的精神世界。最后连张总都不得不屈服,为了看手机里女儿的录像,把真实世界里的房子、公司转让给了张艺兴演的小兴。

马进在给大家带来精神食粮的时候,不忘疯狂的升华自己,在一场狂欢会之后,他和小兴,大背光灯照着自己,站在高处,向大家灌输自己的理想——寻找新大陆,一如神灵诞生。

至此,他成了岛上居民的准佛祖,是岛上人民的精神支柱,还成了女神心中的大英雄,忙的女神向他求婚。

一旦占领了社会的精神世界,即使没有金钱,也更屹立不倒。

不信的话,想想马云之于阿里,想想任正非之于华为。对外都宣称自己是精神领袖,而不是绝对控股CEO

至此,黄渤想表达的黑暗部分完结了。


影片其实可以到此结束。

但是最后20分钟,还是安排了张艺兴黑化,和黄渤用爱发电解救了岛上所有人回到现实世界的戏码。一则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二则也是为了给大众一个更安稳温情的交代。

影片结尾,利用张总对女儿的思念,强迫张总签下资产转让协议的张艺兴疯了,张总还在食物链上游,还有人性救赎加成,从一个油腻大款,变成了谦谦君子,霸道总裁。

而黄渤,因为拯救了全公司,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回到现实社会,虽然还是屌丝,女神也没有放弃他。

这个结尾,让整部影片变成了成人童话。

这个童话不是鸡肋,让人看到了小绵羊张艺兴也能演出到位黑化感的演技(冲这个大家也得去看看),以及黄渤的善良。

黄渤对自己的电影,还是舍不得丢弃光明,对人性中的真善美充满信任。正如黄渤一直被赞美的超高情商,滴水不漏,事事圆满。哪怕在这个童话里,黄渤抛弃了自己在岛上已经站上金字塔顶尖的现实。

电影里有一幕,王宝强扮演的小王最后认可了黄渤,放弃了自己的王位,躺在了岛上的一粒大石头上,晒太阳,说:真轻松啊。

而黄渤放弃一切,回到现实,或许也是对所有名利的态度吧。真善美对于见过世面的黄渤来说,可能才是最珍贵的东西吧。

 短评

就很费劲大张旗鼓地拍了一个新概念作文,又硬塞进来许多商业诉求,真不如直接做个话剧……

7分钟前
  • 拐了
  • 较差

1.完成度确实不错,但也只到不错而已。2.从《迷失》化用了不少灵感,彩票、怪声、不想离开小岛,这一切都让人想到那部神剧中几个主角和几个设定的糅合与变形。3.关于人性实验,这种题材本身就是天然人性实验场,不然荒岛求生讲什么?有些部分很闪光,比如黄渤开了大灯,蛊惑人心的戏码,高喊的虚无理想主义能把封闭环境中的人群煽动到何等地步。但很快这样的野心就识时务地自我熄灭了。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刚想走向残酷的真实拷问,就戛然而止地返回关于爱情、关于钱财等等这些其实无关痛痒的伪拷问上了。

8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一部荒诞奇特的寓言讽刺剧,认真、努力,作为演员黄渤的导演处女作值得肯定。除了导演想表达的意念过多外,剧作的弱点在于对主要人物(特别是黄自己扮演的主角)的设定及刻画单薄了些。要知道只有丰满、结实、有内容的人物形象,才是叙事艺术作品成功的核心。

1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我只能说我不能接受那么简单一个寓言故事竟然拍了两个半小时

16分钟前
  • 满江红
  • 还行

没想到黄渤居然拍了一出魔幻现实主义,故事相当好,但黄渤并没有被故事支配,十分自如的展现了自己的影像想法,作为处女作非常成熟。虽然片子也有些这样那样的遗憾,但该有的荒诞,该有的黑暗都成功地表达了出来,即便不带“演员跨界执导”的滤镜,这也是一年中排的上号的国产佳片。

19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困在孤岛上几百天都不死人,这是在拍童话剧吧?作为黄渤的导演处女作还算可以,作为类型片就太可怕了,过犹不及得想喊救命。黄渤演技slay~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作为导演,黄渤尚有些稚嫩,尤其是在整体把握上,还是欠些火候。但是,长片导演处女作,去选择这样一个话题,还是挺让人惊喜的。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脚底踩着天花板却当作陆地,身上披着病号服以为是水手,真与假上下颠倒,疯与魔一衣之隔。两幅扑克牌玩转价值,一段小视频操弄人心,在饥寒的时刻回归原始,在蛮荒的社会呼唤文明。披上熊皮就敢称王,夺取破船就可豪饮,天降锦鱼破了彩票梦,礼花巡船断了贪婪心。冷血蜥蜴看冷血人,假装热血演出好戏。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简明人类发展史,乌托邦寓言,反向《蝇王》。黄渤导演处女作野心很大,荒诞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意义,三个阶段代表了生存→物质→精神的进阶,内核表达:文明是人类兽性的遮羞布。而最终的和谐告诉我们,真相才是统治者们最害怕的东西。电影更希望人能直面人性之恶,这样才能认识自身的不完美。新导演总是想表达很多内容,还有政治经济学在里面,导致片子有些过满篇幅过长,但这样的片子在华语片中是很少见的,实验色彩很重的商业片

33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王宝强太太太太太太太聒噪了,分分钟想上去堵住他的嘴!

38分钟前
  • 阿怪
  • 还行

比《动物世界》更“动物世界”,是个《蝇王》似的乌托邦寓言,开局有些“空中楼阁”之上的不切实际和笨拙,直到中后段重构规则、秩序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后,才逐渐明朗起来,是个辛苦活。彩蛋是完全多余的。挺佩服黄渤处女作敢拍一个这样的题材,有野心是真的。

4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如同《动物庄园》说的不是动物,《一出好戏》演得也不全是戏,配合《乌合之众》更有滋味。黄渤显然知道荒诞比真实更有力量。电影前面有可删减空间,后面渐入佳境,算是有灵气的一部片子

44分钟前
  • 千树
  • 推荐

多人版《荒岛求生》,孤岛版《欢迎来到东莫村》…TB船车也太高级了,都想作死体验一把了,哈哈哈!故事其实挺通俗易懂、当荒岛生存冒险片看也不赖。可解读内容多,黄渤导演野心很大,也很努力想拍好,虽然想讲的东西略多,片子再短一点或许更好。看《瓣嘴》黄渤自造差评,看完正片后超出了预期。片尾两彩蛋,字幕最后的徐峥彩蛋加分。

4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如果对位近来的喜剧,想到的是《生存家族》,极端情境下,人际关系重新洗牌。它在生存的基础上,做的是关于权力的社会寓言,顺便安插了《杀生》的议题。最直接的象征物是那个倒置的轮船,180度的旋转镜头和蜥蜴主观镜头的想法不错。影片若是能再暗黑些,会更好。张艺兴撑得起场子,黄渤押宝押对了。这也是近年来用王宝强用得最好的一次。

54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黄渤是有追求的导演,之前真没敢报期望。中国式反乌托邦,以为会是麻花式的喜剧,会在老本行上偷懒,但远远挖掘了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对于处女作来说实属不易。体制内无法呈现的阴暗面,以巧妙的抉择呈现,效果惊艳。美术、音乐以及表演掌控自如,恭喜黄渤!

58分钟前
  • kulilin
  • 推荐

并没有真正的群戏群像啊,只看到了群……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还行

就像中学生初学写作文,黄渤琢磨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和有料的想法,最终他把这些意思都写出来了,但是欠缺周正和圆润,不过阅卷者能看出这是一篇想往好了写的作文,再说字迹也算工整。【华纳永润】

1小时前
  • 私享史
  • 还行

这就是把蝇王拍了一遍吧(还没那么写实残酷)黄渤真的很努力,这戏估计拍的没少受罪,其他人也是,张艺兴我甚至都看出一点点演技来了,但是这个不上不下的感觉,真是既没有被娱乐也说不上被教育,只能三星半

1小时前
  • 黄青蕉
  • 还行

黄渤这一次真的拼了,用一群人荒岛求生的故事外壳好好地搞了一出人性实验,黑色,荒诞,疯狂,从生存的法则,部落的建立,文明的诞生,货币的诞生讲到政权的形成以及乌托邦社会的破灭,而在其中穿插着一个男人犹如摩西一般的成长历程,整个剧本的野心极大,不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言之有物,连张艺兴都会演戏了!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荒诞中揭示人性,导演处女作应该说太用心了,简直就是想费力而不只是想讨好(巧)观众;场景和特效都非常认真,荒岛,破船的造型……电影就是高度文明的人再退回到猴子原始时代的现代寓言,这也足见一个酝酿多年的演而优则导的处女作的良苦『野心』,如果多一些这样的的导演,那么我们的国产電影好看了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