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冬

HD国语

主演:周冬雨,刘昊然,屈楚萧,魏如光,刘白沙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燃冬 剧照 NO.1燃冬 剧照 NO.2燃冬 剧照 NO.3燃冬 剧照 NO.4燃冬 剧照 NO.5燃冬 剧照 NO.6燃冬 剧照 NO.13燃冬 剧照 NO.14燃冬 剧照 NO.15燃冬 剧照 NO.16燃冬 剧照 NO.17燃冬 剧照 NO.18燃冬 剧照 NO.19燃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燃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延吉是中国北方边境的一个小镇,从上海来参加婚礼的浩丰(刘昊然 饰)感到有些迷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娜娜(周冬雨 饰),一个让他着迷的年轻导游。她把他介绍给一个厨师朋友韩萧(屈楚萧 饰),他们三个人很快就因为韩萧的一顿饭而结下了友谊。这次热烈的接触使他们面对自己的过去和秘密,他们沉睡的欲望慢慢解开,就像长白山的风景和雪林一样。漫威616爱的魔法海滩游侠姐妹我黄金光辉的人生好汉两个半 第七季临床医生双面劫匪(国语版)解禁男女美丽人生神秘的亨利·皮克公理2019男孩别哭鲁豫有约一日行第十二季恶魔降临的夜晚大明嫔妃之离间重装上阵总裁夫人惹不起春风吹到诺敏河天涯沦落两心知秘果2017美杜莎2021硝烟散尽水浒传2011情色小说家布罗肯伍德疑案第三季狄仁杰之龙隐迷窟南海潮热血警探(原声版)铁路劳工威风凛凛同门往事一千灵异夜之转世邪灵指挥官我变成野兽的夜晚2 无名的关系狄仁杰之浴火麒麟最游记RELOAD BLAST异乡故事可怕的朋友空中浩劫第十四季绝狼:龙之血皇家大贼我的伦勃朗灰天鹅绒上的四只苍蝇

 长篇影评

 1 ) 燃冬:失意年轻人的碰杯之旅

如果说看《燃冬》需要什么提示的话,我想,一定是“不要带着预设进入电影院”。虽然海报上所呈现出的是三个年轻人抱在一起的画面,但实际上,片中所要说的绝不仅仅是爱情。

看惯了类型片,我们似乎很难进入这种留白较多的电影之中。但其实,导演在片中埋藏了许多伏笔与想说的话。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静下心去看一部电影是不容易的,而《燃冬》所展现的正是一种缓慢而忧伤的气质。

三个舔舐伤口的小兽

开头,周冬雨所饰演的导演娜娜在大巴车上开心的说着工作上的说辞,但转了个镜头,她坐了下来,凝滞般的望着热闹的游客,仿佛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

而另一边,刘昊然所饰演的浩丰在朋友的婚礼现场,孤独的吞咽着冰块。

他们的寂寞与眼前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仿佛是生活的局外人。

性格测试里将人分成I人和E人,或许每个社恐的I人都可以在电影里找到自己平日中的生活状态,那便是戴着面具,假装融入周围,实际内心上是抗拒的。

精神治疗中心的人给浩丰打来了电话,浩丰说“打错了”,显然,这是浩丰在逞强,即使精神状态已经濒临崩溃边缘,但他无法承认这一切已经失控。

情欲戏出现的比我想象中快。在娜娜与浩丰之间,讨论爱情似乎是不贴切的,他们更像是被关在世界这只巨大笼子里的两只弱小的兽。浩丰是心理受创的小镇做题家,而娜娜则是腿上有伤疤的前滑冰运动员。他们在彼此探试的过程里,意识到了对方和自己一样,是骨子里非常孤独的人。

这就是都市年轻人生活的常态了,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千疮百孔。

屈楚萧饰演的韩萧看起来是洒脱,外向,无忧无虑的,但其实,在他和旁人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他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钱。从这个原因来说,在身世含糊的娜娜面前,韩萧是略有自卑的,这或许正是他迟迟没有正式表白的原因。

人生本就是一场没有目的地的漫游

延吉,东北,雪,长白山,这一切让我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在边境之中,三个年轻人似乎也在冰天雪地里释放了一些自己的天性。

在无尽的白里其实藏着隐秘的黑暗。

娜娜和韩萧的生活本来看起来是顺畅的,而失控的浩丰,这个外来者的闯入则逼迫他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浩丰看起来抑郁,落落寡欢,和周围格格不入,但他没有带面具,他的情绪写在脸上。相反,在舞池中纵情狂欢的娜娜和韩萧是将心事藏在心里的。

在冰场上,娜娜看见了一个穿裙子滑着花滑的女人,这魔幻的一幕正是日夜缠绕着娜娜的心魔,她无法忘记过去的荣耀,无法承受伤病带来的梦想遗失,她是迷茫的,导游的身份更像是一个线索与掩饰,即使日复一日的陪着别人旅行,可她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目的地。

在影片的中段与后段,三个年轻人在延吉的大街小巷玩闹着,最后共赴长白山,想看一看天池,这让我想起另一部电影中想要看一看大象的人们。后来,电话中传来他人的警告,说山上起雾了,天池看不到了,那一刻,浩丰崩溃了。

对于浩丰而言,其实旅程一共有两段,一段是他从上海到延吉参加朋友婚礼,手机丢了之后被迫开启的冰雪之旅,第二段则是他内心的旅程。

他和娜娜的肢体接触更像是借着娜娜的身体去寻找出路。在影片的末尾,浩丰隔着浴帘抚摸娜娜的身体,那沸腾起来的对生的渴望便可以证明他在这段旅程中找到了他想要的。

冰块、迷宫、熊女及盗贼

这个片子的隐喻其实挺明显的,而且导演偏爱声音前置的设定。浩丰最开始的嚼冰块可能在部分人看来是刻意的,但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种强调,强调他在寻找活着的感觉,哪怕是冰块带来的寒意和痛觉。

还蛮喜欢的两场戏是他们走迷宫和看动物。迷宫是用冰做成的,冰是可以融化的,然而,在电影里,坚冰就是墙壁,堵塞着每个人的前行之路,他们找不到同伴,也找不到自我。

我觉得这部片给我最深刻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同类的惺惺相惜感,三个看起来一无所有且带着隐秘伤痕的年轻人,仍旧可以以清澈的心互相坦白,这在现代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熊女”的故事我也蛮喜欢的。说是长白山有一虎,一熊,它们渴望幻化成人,老虎没几天就走了出来,没有成功,熊则在洞穴里住了很久,出来变成了一个女人。在影片临近结尾的地方,三个人看到了一只巨大的棕熊,棕熊走到了娜娜的面前,闻了闻她的伤口,然后离开了。

每个人都有伤口,在变成人类的那刻便有了隐秘的痛。

片中还反复出现的是一个超市盗贼,我们不知道盗贼的身世,也不知道他到底因何事而缺钱,但他就像一个威胁,一直悬在电影的故事之上。最后,这个人在轨道上被逮捕了,故事也如大石落了地。

看的时候会想起许多的文艺现场,在那些活动里,我也见过许多面带忧伤的年轻人。可能有很多人问,年纪轻轻的,有什么坎过不去,可就是因为年轻,迷茫和孤独变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

我觉得导演很好的把握住了这种时代氛围。

片中没有大肆渲染的去写三个主角的身世多么可怜,遭遇的情况多么的让人难受,相反,对于他们过去生活的提示都是十分细节化的。这种留白有点类似于浩丰在书店翻到的山水画,也像是片中不断出现的皑皑白雪。

有时候,你想看看生活的真相,但一眼望去,全是雪地,天地仿佛一片空白,然而,最终,你必须做出抉择与改变。在结尾,三个年轻人都做出了对生活的改变之举,我想,这便是导演的温柔与善意所在了吧。

 2 ) 燃冬× 春晚√

我曾一度以为七夕档的影院大门就不是给我这种单纯想看电影的人开的,因为这个档期往往充满了制作粗糙、商业企图明显、功能性大于实际内容的电影,直到今天看到《燃冬》。

坦言之这是今年观影体验最惊喜的一部电影,它的戏外宣传充满了“三角恋、不伦关系、暧昧情愫”等元素,但是当你强忍困意坚持到影片最后一分钟时,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鼓励白领与996和解,鼓励退役运动员适时备战东奥时刻准备着,鼓励肄业迷途少年背起新华字典重返课堂的主旋律励志电影。

白茫茫的长白山雪景怎么看怎么红,陈哲艺导演飘洋过海不远万里选择大陆小鲜肉“讲好中国故事”,这种赤子之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已经把陈导掩藏在冰雪下真正“燃烧”的谜底揭了,接下来就来谈谈剧作上的荒谬吧。

首先是影片的第一主角周冬雨饰演的景区导游,她因为年轻时滑冰受伤而不得不离开体队到延吉当导游,困厄于崇山峻岭中,周旋在顾客与景区商家间。在遇到了失意青年刘昊然后,带着他和自己在当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朋友屈楚萧一同进行了延吉市内一日游和长白山一日游后,重新穿上了冰鞋并与多年不联系的家庭和解,并表示“过年回家包饺砸!”

刘昊然则是一名曾经相信努力就能上岸,但是一次又一次上岸后却依然身处于不同的苦海之中,因此患上了心理疾病,独自来到延吉散心的失意焦虑文艺男。他在感受完延吉的民风淳朴(手机被盗)后被动踏上了“治愈之旅”,最终在又搭进去了一块名表后成功“治郁”,揣着周冬雨给的一百块钱现金坐火车回家。

屈楚萧十几岁辍学跟着大姨来到延吉开餐厅,生活单调乏味看不到未来,他在为周刘二人当了两天司机和恋爱bgm后意识到单相思只能为人做嫁衣,是没有前途的,必须用知识改变命运,于是装上《新华字典》骑上心爱的小摩托cos《延边少年》离开大山。

是的,三个人三段弧光,才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当你以为在七夕档上映一部三角恋题材片已经很玄幻时,陈导骄傲的交出答卷,这可没有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东西哦,最终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该沉淀的沉淀,妥妥的《青年大学习》。

虚假的青年大学习会在暑假停更,真正的青年大学习会拍成电影上映。

古人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如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新的挑战不断降临,情侣居然还有心思谈恋爱,有精力琢磨那些小九九?“爱情电影都是腐蚀年轻人意志的糖衣炮弹!”陈导一定在心里如是想,挂羊头卖狗肉把情侣都骗进电影院接受思想教育才是正道的光!

所以在这个大条件之下本片其它的不和谐之处就说得通了,比如当观众以为要看到一部萧瑟的雪景图中暗流涌动的情愫时却发现陈导宛如郭敬明借尸还魂一般,拍摄了一堆不仅无比直球而且相当油腻做作的感情戏,仿佛随时都可以无缝衔接“发烂发臭”(关键他们真的从头喝到尾)。

这其实也是陈导故意为之,这已经不是什么恋爱的酸臭味了,直接就是纯恶臭,这其实是在惊醒当代新青年所谓“智者不入爱河”,告诫大家不要变成片中角色愚蠢的样子。

片中两次在场景中出现大型文字立牌,一次是中朝边界的“禁止跨境”,你以为这是隐喻三人关系的边界感?

显然不是,这就是字面意思,最终三个主角都朝着背离延吉的方向开始了新生活就是最好的佐证!当然此处还是要提醒大家,现实中不要相信周冬雨这样的拉着游客光买东西偷拿回扣的黑导游,她给你拉到国界线只可能准备是给你卖了,《燃冬》变《孤注一掷》。

另一次是三人坐在路边吃泡面时身后的“我爱你”灯牌,你以为这是在替不善表达与袒露内心的主角喊出内心所向?

显然不是,这是在替主角表达他们对于各自职业的热爱,最终三人进入三个领域,在三个阶级三种岗位上发光发热,就是最好的作证!包括影片中段有一场周冬雨站在雕塑下,屈刘二人围绕雕塑漫步的戏,这也是在暗合这层主题,虽然大家身份不同,但是觉悟与信念一致!

其实刘昊然这角色本身放在国产主流影视中是个没那么常见的角色,他的这趟旅程也很像一个低配版的《东京教父》,但是本片对他的刻画却是最矫情最残缺的。

他的情感脉络发展一方面由于对他的前史铺垫不足,前后对比不明显导致情欲释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银幕效果,另一方面你由于演员本身性张力严重不足且业务能力不出众,也无法像屈楚萧一样用个人魅力为角色和表达加分。

和周冬雨的床戏还经历了中途寸止,就让这角色在这段本应体现他释放本性,挣脱束缚,认清生活的旅途中依然非常软绵绵。

书店偷书本身还算是有那么一点点浪漫含量的戏,但是在再遭寸止,再遭同场戏演员状态碾压,以及准备偷的书居然是《草房子》后让这个角色彻底失活。后续安排的学抽烟,想跳崖就是雪上加霜了,属于是现在拍18岁的人的自由解放都不这么拍了。

喜欢嚼冰块这个设定本身也算有点意思,有点“打碎了牙往肚里咽”的意思,可是这同样是一个对演员状态和气质要求非常高的细节,如果演员不搭调最后尴尬效果不输《地球最后的夜晚》里啃苹果。

在夜店里刘昊然一人留在卡座上,把含了一会儿的冰块捏在指尖,仰头望着,让融化的冰水滴在自己的镜片上。带有一些模拟观看自己跳崖时的意味,他盯着冰水滴落不眨眼也是情感被打磨地木讷的表现。

但是不得不说刘昊然整场戏的演出相当失败,他举起冰块时我以为是哭不出来要把水滴到眼睛上蒙混过关,最后失声痛哭让人以为是大冬天捏着冰块太久被冻哭了。

影片关于“小镇青年离开小镇”这个主题几乎所有的情节与影像的构思都承担在了刘昊然这个角色身上,因此当他的人物线与表演失败后整部电影已经垮了一半。

最可怕的是本来就生硬点题的熊女传说故事还是在他进行了上面一系列操作后说出的,显得更加尴尬和非主流了。当然比“老刘讲故事”更可怕的是最后三人登山时还出现了一头真熊,然后这头模型被羽化过度到轮廓已经有点虚的熊出现后在周冬雨的脚边嗅了嗅后离开了。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小学写记叙文时的自己,因为在课堂上学的“首尾呼应”的八股而每篇文章必在结尾长吁短叹地“扣题”。

当然如果没有这头CG熊周冬雨这角色就更可笑了,她在整个旅途中其实是名副其实的混子,零成长零学习,影片最后十分钟陈导才想起来把女主角的弧光给忘写了,于是真.机械降神后迅速走流程结尾“常回家看看”,欢欢喜喜过大年。

更可笑的是本片戏外还安排了一个和《地球》同款的宣发,所谓电影进行到32分16秒时要跟自己的伴侣说一声“撒浪嘿呦”,结果最后刘昊然在周冬雨心里地位连熊都不如,比《地球》的0点接吻雷上加雷。

本片的情色戏是其上映前场外观众脑补最多的,结果第一场是全裸刘昊然和秋衣周冬雨做的,上次看到这操作还是在《背光抓走的人》里的黄渤。

第二场是离别前刘昊然隔着浴帘跟正在洗澡的周冬雨缠绵的,2023年了还能看到一个中年男性隔着浴帘对背后影影绰绰的曼妙身姿欲罢不能,这比隔壁《念念相忘》还在效仿《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还退步。

最后刘昊然还要摘下那块已经坏了的手表为了显示他们真做了,为了扣合刘昊然这角色所谓的弧光则是把尴尬和生硬带上了新高度。(而且那浴帘多脏啊……)

电影的片尾曲也不能让人满意,应该选用《满江红》、《复活那个石家庄人》、《读书郎》才对,各代表一个红色新青年,各符合一层表达。

不过我肯定是理解陈导的良苦用心的,现在婚恋比例下降,代际矛盾尖锐,过年见家长,两代人同堂吃年夜饭看春晚的情景相比过去已经大大减少了。

于是陈导把春晚搬进了七夕档的电影院,躲得过初一躲不过七夕,给情侣们一些包饺砸合家欢震撼!

 3 ) 三人关系:疏离与破冰

#北京首映,个人观影感受,有剧透#

备受期待的“三人行”,这片子主要品人物关系,是陈哲艺导演很擅长的细腻捕捉(据说拍之前都没剧本)。

三人关系的起始点挺孤立,每个人都在各自日常的困局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每个人的困局又没那么极端,周冬雨的角色是想回到往昔,刘昊然的角色是已经在逃避,而屈楚萧的角色是无处可去。直到后半截三人出游,醉后刘用嘴含着冰块给周,周又含在嘴里给屈,才终于连成了一个圈儿。

对刘昊然这个抑郁症患者的展现是很精确的,他是最疏离的,他一直在拒绝(拒绝也很被动很无力)进入任何与任何人的交流,除了和周、屈之外,和陌生人几乎毫无互动,唯一一次他试图建立关系——付款买东西,也以手机莫名丢失而失败;他的第一次哭泣是在和周一夜情之后,众所周知性行为是生命力的唤回,是求生欲的外化,是复活的仪式,然后他才能在人群中哭出来;但之后他还是有求死欲,被屈送回酒店(他俩倒没发生啥),他睡过去了,释放了所有的疲惫和紧绷,这是复活的第二步,最终,他在和周隔着浴帘拥抱后,才完全找到想要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欲望,这从背后的拥抱更有意味。

周冬雨这个角色创伤比较简单,甚至有点老套,滑冰运动员因伤陨落,但最后的和解不来源于男人,而来源于自然(那只熊对她脚踝悲悯的嗅闻),这一点才是精髓所在,也是我最喜欢和佩服这位男导演的点。周在三人关系中的摇摆,体现在母性和妻性之间,她都没找到能立住脚的锚点,因为她本来就不在此处此时。

而屈,实在是无处发力,虽然也是漂泊在此地,但已融入地很好,对周的长久暧昧是一种想要彻底扎根在此的期望,却无法被满足,他全程存在感都比较弱,面对刘这个外来者的“入侵”都没有敌意,忍不住令人怀疑他有些“习得性无助”了。最终他骑上摩托飞速离开,但我们看不到目的地,都知道他真的无处可去。

这片子不是经典的《祖与占》,虽然少不了三人打赌、奔跑这种致敬桥段;也不是像《你的鸟儿会唱歌》(个人认为是近几年来表达最好的三人关系)那种极端暧昧,不过这种纯粹对人物关系的细致探讨在大银幕上实属罕见了。

迷茫不到撕裂的程度,痛苦又不够钻心,也许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现状?

好像总是缺点什么,所以无精打采,所以疲乏不堪,也不是不想要刺激,但没做过、也不敢做什么真正出格的事。就在日常里耗着,干耗。

一些夜店的片段个人觉得导演可以拍得更好,氛围不如《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那么戳人。

 4 ) 八月二十八通化参加婚礼

被公司前辈邀请来通化参加婚礼,几十公里外就是朝鲜,八月底山林还很葱郁,清晨细雨薄雾的场景,看上去和湖南也差不多。

合影环节新郎拉着我的手,担心我舟车劳顿,小声对我说,要不今晚就别回去了吧。我无言地笑一笑。周围都是带着他大学最珍贵回忆的朋友们,我想我不好打扰。

在这倒是比其他城市受欢迎,小软件一堆人say hi,如果不见一个,下午可能会在酒店无聊地死掉。临近电影开场二十分钟前,一位说话礼貌的留英博士赴约,身材壮实,拿着一杯苦瓜味柠檬茶,说也想给我带一杯的,我笑着摇摇头客气地拒绝,他边看边嚼冰块,我想问问冰块是不是也是苦瓜味的,让我尝尝吧,如果不介意的话。

早些年,和大哥们约会,被拉着手看电影会很害羞,他们把手伸进我的内裤里时,感受冰凉的手,热乎了还会伸到我鼻子前让我闻闻味道,后来带一些小弟弟看电影我开始主动了起来,但我把手伸进他们的内裤时,却总觉得他们的下体形状丑陋,手感不好,电影结束便匆匆散场。

北方是值得鄙视的吧,对于渴望强烈的年轻人来说,那么凄凉,那么绝望的地方,给予一个南佬精神上的支持就已经够疯狂了,这还一下来三个。但我几个月前坐雪地车冲上冰封的天池,看着远处倾斜的天际线,心情确实也变好不少,只要别和我说什么自然主义来治疗城市的忧郁症,那我就愿意站在自然主义一边,不然会让我恶心。

刘昊然当然是三人最贴合的,比起屈楚萧,又要文艺,又要痞酷,又要嘴炮,又要穷苦,还要包容友爱散发圣母光辉,这太可怕了,看着他的脸我感受到的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我想刘昊然沉默和尴尬地笑就足够完整。

之前和前辈散步,他喜欢挽着我,他说他不知道什么是爱,我心想,这有什么好在意的,更没有什么好愁苦的,选择对我吐露心肠,在问出这个问题时就肯定知道答案呀,我只要说,你一定会幸福的呀,然后笑一笑,我接下来吃饭玩手机便可免责。

很多时候和他人对话都处于接不上话的状态,没有很紧张但也兴奋不起来,我不想看着对方,也不想让对方太投入,参加婚礼挺开心也没啥忧郁,见面的网友没有使我厌烦,告别和再见不感到心慌沮丧,再具体一点确实像翻个身睡了一觉。

 5 ) 陈哲艺的下坡路

2013年金马庆功宴,围炉吃火锅的李安对年方29的陈哲艺说:你起步这么高,接下来蛮难的。

这番过来人的提示,让人惊觉到二人之间的相像,同样是十年一觉电影梦,从小背叛家庭的期待学电影、海外留学、早早结婚,妻子在公司上班养家糊口,老公就在家里蜗居写剧本。最后,在金马奖正名,得偿所愿,苦尽甘来。

陈哲艺是新加坡人,但前有戛纳认证,后成金马嫡系,前途不可限量。到56届金马奖,他再次以《热带雨》入围各大奖项的时候,其成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台湾电影人,包括昔日大名鼎鼎的“太超过世代”,也就是钮承泽、魏德胜、杨雅喆、陈怀恩、苏照彬、林书宇这批人。

仅以前两部作品而论,上述诸人当中,似乎只有杨德昌的昔日弟子魏德胜能在声名上与之并论,但从《海角七号》到《赛德克·巴莱》的成功更像是建立在某种民族性思潮的风涌上,而非作者电影的艺术考量之上。

再向前追溯历史,能够赶得上,乃至全面胜过陈哲艺同步业绩的,也就只有马来西亚裔的蔡明亮,他的第二部《爱情万岁》问鼎金狮奖,是陈哲艺目前看似遥不可及且仍需努力追赶的艺术距离。

遗憾的是,这一距离正在最近十年的检验中被逐渐放大。

回想十年前,陈哲艺一飞冲天,先是从他“最崇拜的新浪潮奶奶”阿涅斯·瓦尔达手中接过金摄影机奖;回身再战金马,又成为当届的最大黑马。

要知道那一年正逢金马50,群雄毕集的大年,入围最佳剧情片的都是一等一的杰作: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蔡明亮的《郊游》、贾樟柯的《天注定》以及杜琪峰的《毒战》。

陈哲艺是看着这些导演的作品长大的,并不会因此而膨胀,他知悉这次成功更多的是运气使然,也明白如此登顶会让他的职业生涯戴上某种“紧箍咒”,当然他也相信自己的热情、天赋和能力。

因此,《爸妈不在家》在陈哲艺的职业生涯或金马奖的历史上,与其说是一种“圆满的表彰”,不如说是一种“缺憾的创造”。

即牺牲了公允的艺术评价,赌一把未来作者的自我超越,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一选择没有什么毛病。关键在于陈哲艺能不能拿出后续连贯的超越性作品,以证明当年的押注是对的。

检验这一押注的,是陈哲艺的创作时间线,也就是最近十年相继拍出来的《爸妈不在家》《热带雨》和《燃冬》(这里暂不讨论未曾正式上映的《漂流人生》)之间的相继性和优劣关系。

随着《燃冬》在豆瓣开分,陈哲艺目前三部作品的评分是8.0、7.5和6.2,基本上是持续地走低,除去某些额外的话题性影响之外,说这是下坡路并无过分。

对陈哲艺来说,这种“下行”他自己并非没有预料,他一早就认为自己的第二部长片会无比艰难,因为这既不会再有“处女作”的光环,也会被放在更严格的审视之下。为求稳妥而不失台面,这部电影做了整整六年。

但拿时间换质量并未阻止陈哲艺的下行,除了上述因素外,更关键的问题在于《热带雨》并没有实现任何意义上的突破,这非常悖谬于普通导演第二部长片强于第一部的传统。

而这种对比从根本上又取决于两个具体参数:(1)技术、调度和叙述上的纯熟度;(2)美学上的自觉以及自我风格的烙印。

就第一点来说,从《爸妈不在家》到《热带雨》基本还在原地踏步,具体原因或许是陈哲艺在第一部长片中已经完成了这一工作,而常见的处女作技艺短板,他已经通过之前十年的短片填补完成。

这就是为何《爸妈不在家》从一开始就获得某种相对一致的肯定,它果真就如李安说的那样:我可以挑出几个毛病,不怎么伤及大局的毛病,但它各种限度的经营跟布局和发展都非常地健全。

这确实算是厚积薄发的产物了,《爸妈不在家》的灵感来源广泛,既吸收了台湾新电影的某种精华,也注入了英国学院派调度上的严谨,影片隐含性地纳入了复杂的时代格局,同时在表面织就华人家庭的日常伦理。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他身上都有着清晰的台湾电影脉络,其锐利、成熟和克制,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优秀且富有潜力的继承人。

但你很难说,《爸妈不在家》是陈哲艺的真实水平还是超常发挥,从技术层面看他确实是一位人才,从最初开始,他就奠基了自己基于手持的调度思路。

通过将不同叙述人物赋予不同的调度(如大人只用手持的左右摇动,而小孩和女佣则使用手持跟镜头),他将这种技术同步观念化了。从灵活游移的横向手持到依赖门框的(心理)空间纵深,细心的观众也不难发现他从杨德昌那里抄了多少作业,这些策略技巧都能落实到细节,做的可谓不赖。

考虑到陈哲艺本科期间主攻的是灯光设计和场面调度(尤其是分镜),这些技术活对他来说都不是问题,如果复盘他过往的短片,也足以看出他拿到这些方面的单项A+都是比较轻松的。

《回家过年》(2011)

但美学上的自觉和自我风格,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这也是艺术家或者作者导演的正本清源之物。

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王家卫无一不是以自己的“诗性”著称,而艺术感就是画面能够直观之物,有没有一目了然。

当然这里面也不乏特例,比如李安就有点“大象无形”,达内兄弟等人则是在手持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绝对的视觉伦理体系。

在这方面,即使复盘那部口碑最好的《爸妈不在家》,你也会觉得差口气,这部影片除了可以追溯的台湾新电影痕迹之外,导演自我创造的诗性极为寡淡,它只有灵巧和完整,但缺乏艺术直觉。

因此抛开具体的剧情环境脉络不谈,《爸妈不在家》可能是任何一个超水平发挥的华人导演拍出来的。

如果这种灵巧和完整能够用在类型上,那么我们完全不会否认其潜力。但问题是,陈哲艺自《爸妈不在家》开始被贴上“作者导演”的名号,那么一位作者导演倘若没有自己的艺术自觉和艺术风格,就不会有什么“作者性”,谈论他的作品便如谈论一位水准不俗的唱跳偶像的“作品”。

技术上是A+,艺术上是B-乃至是C,这就是陈哲艺的真实状况。

《爸妈不在家》的成功或许是因为影片的问题意识掩盖了艺术上的不明确,这些问题意识,在于陈哲艺调配了自身成长的、时代的以及新加坡上世纪末生存格局的切实变化,这种精神自传的导入,有助于影片的共情,也证明了陈哲艺是一位高度“方法派”(即便这个词更多用来形容演员)的导演,他依赖经验的真实和细化。

到第二部《热带雨》,陈哲艺的技术绝对谈不上退步,但也没有继续进步的空间,除非他打破调度模式,接入不同的创作脉络和轨迹(这里可以参照娄烨的技术性变化)。

在这方面,他是一位“唯美派”,而非一位“现实派”,这种精致的调度很快就撞上了天花板,同时也会让他离个人风格越来越远。

如果说《爸妈不在家》的美学问题能被个体、文化经验导致的共情所掩盖,那么《热带雨》很明显出现了感官上的分叉。围绕这段禁忌的师生恋情,一旦将故事导向道德维度,那么感知上的差异就会导致观众审视其美学问题。

但美学并不等同于技巧,不等同于场面调度(虽然后者也确实是前者的一部分),陈哲艺并没有什么个人的风格,大家感受到的仅仅只有一种源于视觉和情绪的优美感,要么来自光影,要么来自人物活动,要么来自场景。

但《热带雨》能带给观众震撼吗?当然能,但这种震撼只是议题性的,而非审美上的。

最典型的就是杨雁雁扮演的林淑玲去打催产针,这是一种身体、性别、伦理上的痛苦,而进一步的震撼就是将一箩筐的灾难都降落到这位生不出孩子的女性身上。

因为欠缺诗性和风格,美学与议题无从统合,《热带雨》就成为了议题先行的知音体,而无法成为一种新现实主义。

《风烛泪》(1952)

林淑玲在日常中突然的哭泣,很容易想起德西卡《风烛泪》中女仆的哭泣,但它们全然不在一种美学脉络当中。差别在于,陈哲艺塑造的“声光情境”并非后者所谓的“纯声光情境”,没有做到将其纯粹化、现实化、极端化。

陈哲艺的情境,始终包裹着一层精致的糖衣,你可以说这是心思细腻、内心柔软,向往那种大团圆的道德自洽——他是传统中的孝子,心绪上的暖男。

这类性格单纯、情感细腻的导演,通常会有一种幻觉,就是将可植入的、可量化的意象/符号当成了美学本身。

将自己的雨视为安哲罗普洛斯式的雾,这种误解让他耽于填充各种能够对应雨的符号:多汁的榴莲、红色的鼻血、医院的催产针、湿漉漉的国旗。

同时,他也会将“抄作业”视为某种美学的延伸,将胡金铨武侠片、杨德昌的铜管乐队以及蔡明亮的小康(或者特吕弗的安托万)成长史都抄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就这种先天不足,专注自怜的“作者导演”来说,陈哲艺与同样80后且获得过金马奖剧情片的张大磊有某种共性。

概括一下,就是技术出众,但没有艺术感,也欠缺类型天赋,骨子里是过于强烈的文艺青年;他们都是读过专业留过学的学院派,但从未跳出过学生作业的境界,这让其作品的风格不过是将行活往精细里做。

因为年少成名,登顶重要奖项,他们被赋予作者之名,但没什么作者性,他们已经很难接受一种工匠精神,这一点他们不如踏踏实实的李睿珺。

同时,他们将目光和未来押注在各大影展,但从现实来看又有点不够变通,这一点则不如头脑灵活的魏书钧。

艺术感从何而来,有人说是土壤。新加坡作为现代城市国家和弹丸之地,似乎并不具备生产阿彼察邦、拉夫·迪亚兹、曼多萨这类风格派作者的可能性。

拉夫·迪亚兹

但这也很难自圆其说,新加坡既然拥有何子彦这样贯通南洋历史的一流艺术家,又谈何产生不了风格化的艺术家?

如果说,《热带雨》的下坡验证了陈哲艺目前的上限以及他本质上的“体虚”,那么从《热带雨》到《燃冬》的下行,是否更进一步指明了未来的走向?

《热带雨》的不足仅仅是暴露了陈哲艺美学系统和作者性的贫乏,他的符号植入最终充当了一种议题填充性的权宜之计,但尚还有新加坡地域的陌生感以及他实际生活经验的些许支撑。

但《燃冬》的问题就显然不再是粉黛遮瑕乃至妆太浓的问题,而是现实被全然架空、经验维度被全然抛弃,脸不再是一张脸,而是一张拿来反复油漆的面具。

陈哲艺之前吃了时间成本的亏,决意速战速决,他的方式是挑一个城市,写一封给90后的情书。

但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拍摄地是用小红书刷出来的,这番“与时俱进”,证明他的电影和小红书具备某种默契——小红书主打精致,而且是当代最重要的攻略利器,如果将陈哲艺做电影的精致化比较一下,最近接他方向思路的就是小红书的博主们。

陈哲艺做电影过程是满满攻略,已经是先行的小红书思维。这并非贬义,毕竟这也是精益求精,但问题是一旦思路被限定,艺术自律的可能性就魂飞魄散。

陈哲艺的技术,在不断的攻略中也会为观众所熟知,细心的观众在看到《燃冬》的时候,已然八九不离十能猜出他下个分镜的画面,证明这种A+技艺也不过是当代行活的细密化,并且会贬值。

《燃冬》和《热带雨》一样在标题植入了相应的意像,但是更加饱和激烈,证明它的堆砌物要比《热带雨》多出至少一倍。

从延吉到长白山的距离,比环绕新加坡一圈的距离更长,陈哲艺塞入了过多的符号,成为了一种强制性的情绪导航机制,会让观众“感觉”这是对的,然而一旦从这种迷惑效果中醒来,就会发现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情感过渡都完全莫名其妙。

《燃冬》最接近的文本,是张律的《漫长的告白》,这也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三人行故事。

不可置否的是《燃冬》仍然从《祖与占》《法外之徒》和《梦想家》这些经典中抄了作业,但和这些存在主义的作品相比,《燃冬》显然是一个堪称空虚的架空式作品,它甚至称不上“虚无”,毕竟虚无也是艺术的某种存在或呈递手段,需要强烈的反讽和幽默,陈哲艺却无一具备。

《燃冬》只能是空虚,一如《漫长的告白》中柳川的空虚,这种空虚最后成为冰刀鞋这种刻意隐藏的玫瑰花蕾。

《漫长的告白》(2021)

但影片本身的最形象写照,则是身为主角的刘昊然,他是一位非常秀气但又极度空虚的演员,但他最无法演绎的,却是虚无。

屈楚萧多少能够驾驭这种虚无,周冬雨介于尚可尚不可之间,刘昊然则是全然无能,这导致人物角色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度的割裂。

空空哲艺,虚虚昊然

他们在书店、夜店的游戏中重复着某种相对幼稚的举动——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对照一下那些作业的原本《祖与占》《法外之徒》和《梦想家》中设计了怎样的举动。

《燃冬》的继续下行,是陈哲艺下坡路的第二阶段,它证明的是陈哲艺如何在放弃经验问题的基础上建立时尚空中楼阁的——如果说之前还与艺术有点关系,如今也面临着告别艺术的危险。

《燃冬》在本质上是用暧昧湮没一切的伪艺术片,它的骨子里是精致宣传片的短平快,即便抖音用户并不买他的帐。

这番持续的下坡,或许会让陈哲艺进入一个难解的困境——是继续做先天不足的作者导演,还是突破壁障重塑自我,这必须由他在危急关头做出关键的选择。

【虹膜】

 6 ) 内部雨林,外部冰雪

电影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故事电影,一种是状态电影。故事电影就是利用光影声的媒介讲述一个或好或坏或严谨或疏漏或感人或无聊的故事,大部分电影都可以归属到这一类;而状态电影重在描摹与呈现某种状态,人的状态、时代的状态或环境的状态等等,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状态。“状态”和“氛围”又不一样,氛围总是指向外部的,状态是归于人的内心世界的。这类电影不追求严丝合缝的、刺激娱乐的剧情转合,甚至也不追求明确的叙述逻辑线,人的状态才是一切表达的核心。《燃冬》就是比较典型的状态电影,这并不是说它的故事不完整或逻辑模糊,而是重点在于状态,故事本身成为陪衬——在这个故事中,连爱情也只是某种陪衬。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终于不再是烂俗的“雪原+犯罪”搭配了),当然其中不乏符号性很强的意象和比较含蓄的情节暗示,但整体来说并没有太多奇情与刺激,娜娜、浩丰、韩萧三个主角的状态才是推动电影走向的核心动力,任何外部环境要素都要让位于这种动力。这种状态电影不好拍,稍不留意就会变得空洞矫情,捕捉状态与呈现状态依赖的是创作者的感受力和观察力,要抓什么状态,要流露什么情绪,都是需要艺术拿捏的。就好比说不是随便拿台摄像机上街跟拍年轻人就是新浪潮一样,没有这么简单的事,好坏高低还是能分出来的,所呈现出的“状态”是打动人还是苍白空洞也是遮掩不住的。

《燃冬》给人一种“导演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观感,空虚无助沉闷不知未来的状态如大雾一样弥漫全片,人物的及时行乐与抑郁苦闷是内在涌动的两股交错的力,扭动在一起往前推进,该精准的地方很精准,该细腻的地方也很细腻,该含蓄暧昧的地方也基本到位,这是这部电影的长处——也是导演陈哲艺一贯擅长的表达。而如果说瑕疵,就是依然不够自信,总忍不住要凭借一些符号当作秤砣来坠住这张缥缈浮动的网,雪山、动物、神话包括逃犯的那条暗线,作为符号都有些刻意,尤其是那头熊亲吻娜娜脚踝伤疤的处理,并不高明。安置符号并不是问题,只是符号若浮出水面立在面前,必然会损伤寓意的成分,倒不如任由状态情绪之网轻灵拂动,不必总是用符号的秤砣往下坠、往回拉扯,仿佛必须落于某种指向的实处才会让观众有迹可循。

于是电影呈现出一种倾向,就是“状态”向“故事”靠拢,这种靠拢的本质是向“安全感”与“工整”的靠拢,这并不构成一种割裂,不如说是一种试探。这种“试探”也是导演陈哲艺从热带转向冰雪之域的试探,总是要试探的。《爸妈不在家》《热带雨》中一切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以和人物情绪形成内在的、细如毛发的呼应,这是导演得心应手的手法,如鱼在水,而这类鱼到了冰天雪地,则要重新开发与进化出一整套全新的生理机制以求生存。

虽然从热带进入寒地,但电影依然有种闷热的南国气韵,“燃冬”并不是熊熊之火燃烧,而是闷热愁苦,就像三位主演的情欲状态那样,并不是激烈的、外放的,没有那种恣肆之感,甚至也没有以情欲对抗空虚的绝望感(这种表达在同类电影中太常见了),而是偏向于沉郁和不自在,是忧伤的、不确定的。电影里饱满的音乐、三人不断行为的转场、比较丰富的台词、充满动能的狂欢,让这部电影并不“冷”,娜娜、浩丰、韩萧三人的内心都尚存了一片热带雨林,透过冰冷坚硬的机体向外蒸腾雾气。所以我并不觉得陈哲艺“水土不服”,他把水土挪移了空间、更换了意蕴,紧紧抓住状态与情绪,所擅长的东西依然可以不失力量。

这部电影暗含了“拯救”的主题,在“拯救”的光芒之下,爱情大概只是路径或手段——娜娜、浩丰、韩萧三个人并不是依靠爱情获得拯救的,拯救他们的当然也可以称为“爱”,但比男女之情要更为宽广、深邃和温厚。所以韩萧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耐人寻味,默默承受娜娜的择选,情绪不断波动,但并没有被嫉妒与占有欲所控制,他一直在向外给予爱,并无意间超越了男女的性别界限,这是很美好的品质,也是很美好的状态。这三个人是互为拯救的,到电影结束三个人在不同意义上都获得了拯救,与自己和解、与家庭和解,虽说有点俗套,但和解并不代表痛苦的离场,痛苦还会依然存在,就好比说娜娜如今若是一个有所成就的滑冰明星,所谓完成梦想了,依然会有新的痛苦与迷惘,只是那是另一种样态了,可那张虚空苦闷之网并不会消失。电影的结束不是结束。

电影开场,工人们在冰河上切割整齐的冰块,很显然,就是为了搭建冰迷宫——三人后来徜徉其中的那座冰宫景观——如此构成了一个隐秘的、细部的情节链条。这个场景也成为本片的某种象征,迷宫总有出口,冰寒的迷宫中,三人漫无目的地奔跑和寻找总会撞见那个出口。

 短评

还是熟悉的陈哲艺的细腻笔触,他太擅长描摹这些偶然发生、难以定义的情感,这次的叙事比前作更加流畅明朗,三个个性迥异的年轻人间暗流涌动的情和欲也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共鸣,分寸拿捏刚刚好,弥补了华语青春爱情片的一块空白。周冬雨的率性洒脱、刘昊然的优秀独立、屈楚萧的大大咧咧都在三人的一次旅途中渐渐袒露出了另一面,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陈哲艺式的意象、符号也都还有,比如逃犯、天池、熊。有意思的是,《燃冬》宛如另一种“延边少年”,少年最终还是骑着摩托冲了出去,看似无忧无虑的他们终将在忧伤中长大。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性也不给乱,药也没法嗑,死也很难寻,室内抽烟跟书店当小偷就算超出格了。不是你妈妈也一样,而是你他妈也一样,下次只能来我们云南吃菌了。

7分钟前
  • 噗效愚
  • 还行

三个人都看起来又脏又臭,好像在廉价出租屋里乱搞的嗑💊青年,一点儿文艺质感都没有,除了倒胃口就是倒胃口,别yx了我说,悄无声息的抬走吧

9分钟前
  • 闲豆浆
  • 很差

刘昊然把屈楚萧带回酒店房间结果什么都没干是我最失望的。

11分钟前
  • komori
  • 还行

想起了在天门山跳崖的四位青年,“死是需要勇气的”。作为异国导演,竟然敏锐又细致入微捕捉到这里的年轻人共有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情绪。甚至正是由于导演的多元身份,通过微妙的审视视角,传达了许多超越语言、文化的共通表达和比喻。中国有俗话“拖后腿”,西方神话有阿克琉斯之踵,它们是娜娜脚上的伤疤,直到熊亲吻她的腿,破碎的梦在鲜族当地传说中获得抚慰。跟《热带雨》比少了些匠气多了轻盈,明明一整部都在探讨“行与路”,无论是对白还是画面,均出现了无数交通工具和脚步,符号内部逻辑链非常完整,在情节上能妥帖得不动声色。可这些漫长的行走、畅游却在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边境小城发生,他们丈量脚下,哪儿也去不了,哪儿也回不去、不愿回去,如同三个人身在发光冰雕迷宫里,前不见通路,后不见归途,是有关当代青年和当下最深刻隐喻。

16分钟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76th Cannes# 不知道是不是审查原因很多东西都非常隐晦 不懂想要表达什么所以一切都流于表面 像是看了两个小时的延边旅游宣传片 刘昊然演得好木… 台词功底一塌糊涂 反而屈楚萧是三人里最好的 这个角色很适合他

18分钟前
  • turnupthesun
  • 还行

烂俗爱情为主线的延吉宣传片

19分钟前
  • 由虎七宿
  • 很差

不论贫穷富有疾病健康 年轻人除了smoke drink fuck再没有别的可做了 全中国不论上过学的没上过学的好学生差学生看完都受到了奇耻大辱 除了无病呻吟再没有别的可拍了吗?怪不得都不想活了

21分钟前
  • 在少女们身旁
  • 较差

《燃冬》跟国内的那些青春片很不一样,看似是三个年轻人之间的情欲故事,表面上是他们在互相拉扯,其实是三个迷失的年轻人在努力寻找自我,跟自己和解。导演压缩了故事的戏剧时间,把三个年轻人放在延吉那样一个环境里,给每个人都设计了人物前史,又把前史做成了悬念,让他们都充满神秘感。导演完全靠声音(配乐)重塑了一些戏份的节奏和情绪,能够很精准地呈现出人物的情绪状态。这种三个年轻人之间情欲流动的故事,碍于国内的审查,没法让刘昊然和屈楚萧的角色发展出某些可能性。如果能让他俩之间渐生出某些情愫,我会毫不犹豫地献上五颗星。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为什么嚼冰块流泪啊……是不是买了瑞幸 被骗了他心里不舒服又舍不得9.9,含泪炫没

26分钟前
  • Frh ces
  • 很差

看一位导演的功力如何,非常显性的一部分便是演员表演的延展空间。周冬雨、屈楚萧、刘昊然在舒适圈和外化的边界找到了未曾有过的可能性,陈哲艺绝对功不可没。尽管影片在部分表达上仍可再商榷,但陈哲艺在叙事上细腻、灵动的视听语汇,是他最宝贵的天赋。情欲戏暧而不秽,熠熠生光。屈楚萧的银幕魅力令人大受震撼。

31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他俩谈恋爱屈楚萧一直花钱…

34分钟前
  • 脑叶切除草
  • 还行

戛纳第三部 很一般…真的很一般…用力过猛 太做作了

38分钟前
  • 胡诌
  • 还行

认真的吗?这可是北电小孩们一直以来最爱拍的那种玩意儿,刘昊然咀嚼着冰块突然开启一阵暴哭的戏码,或是屈楚萧躺在床塌上眼角挤出一滴并不急于滑过脸颊的泪滴,空泛漂浮的人物状态凌驾于一切,表演太过廉价了,这错不在演员,而在导演。同样是周冬雨,就看看曾国祥是怎么用的吧。

41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很差

三个病友在延边聚了几天发现彼此毒性太大赶紧各回各家。陈哲艺想拍又不敢拍的一些东西真让我捉急,以致于最后一脸问号:啊?就这儿?导演你拍“热带雨”的sao劲儿呢?

4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B+. 并非想象中的狗血三角恋,而是三个受伤的人依偎疗伤的过程。燃冬燃烧的不止摇摇欲坠的爱火,更是冰封之下逐渐解冻的生之欲与知觉。比起确凿的起承转合,陈哲艺更感兴趣的是冰缝漏光前后的明暗两秒、拥抱分离时候的冷暖交替。用一连串的符号编排,去捕捉植根于情景、涌现于当下的情绪,即便并非总是奏效,却也不乏闪光的瞬间。演员们松弛又充满张力的状态真是迷人,让人无数次想要撕开屏幕加入他们。唯一让我困惑的问题:上海哪有刘昊然这样的金融男?请立刻介绍给我。2023.5.21 Debussy

47分钟前
  • 双晚
  • 推荐

被深深打动,进化的陈哲艺,《蓝色大门》的变奏,松弛而真挚。怎么能在平凡的陈设与景物中制造出如此丰富的浪漫?幻梦一场,在快乐发生的同时便意识到它们很快即将消逝,于是悲伤也如影随形。几乎没有华语电影会书写这样的故事,一段限时爱情、亲密关系中不可言说的陌生感、和青春里不堪重负与随心所欲的两面。电影里有一只熊,凶猛又可爱。以及他们吃的是回锅肉吗?我真的饿了。

49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浴室情欲戏挺美的。好几个周冬雨的特写镜头都不错。卖点可能是刘昊然的屁股吧。没想到最sexual的屈楚萧捂最严实。

53分钟前
  • 列张
  • 推荐

要是刘昊然和屈楚萧有吻戏就好了(-错乱-)

56分钟前
  • 瀚海云涛
  • 还行

看!那边是朝鲜。。。阿里郎都响起来了,忍不住发出了笑声。真是一部比一部差。空洞的观光猎奇片。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