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红

HD中字

主演:王冠丽,孙庆军,王杰,滕建东,刘军,李建民,张琪,施立红,高鸣逊,杨蕾,赵丹红,王文涛,赵如意,曹镱苧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棠红 剧照 NO.1海棠红 剧照 NO.2海棠红 剧照 NO.3海棠红 剧照 NO.4海棠红 剧照 NO.5海棠红 剧照 NO.6海棠红 剧照 NO.13海棠红 剧照 NO.14海棠红 剧照 NO.15海棠红 剧照 NO.16海棠红 剧照 NO.17海棠红 剧照 NO.18海棠红 剧照 NO.19海棠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什么我每天都在夸鬓边|拉片分析

更新中,无脑1星真的太多,那我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部片子足够好。记好了,偏见这种东西,是在你自己身上的。

一、开头与结尾的巧妙呼应。

大结局点映已经一个周了,我依然每天都能悟出点新的东西。

今天是因为这么一段歌词。

虽然这首《折子戏》是纪念张国荣的,但不妨碍它突然给我了灵感。

《折子戏》歌词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部剧的开头和结局是有奇妙的呼应与对比关系的。

一开始我并没有细想,但是重看结尾的时候“临了临了”这句台词过于熟悉,果然剧一开头也是有过的。于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两句“临了临了”特别对称,对称到我不能相信这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您说这事儿巧不巧???

这神奇的八分钟,足够张艺谋的又一次奥运会开幕式。让我们来看看开头和结尾都发生了什么。

开头,这句临了临了之前

人物:姜荣寿、姜登宝、梨园众人,除纽爷外几乎都看商细蕊不顺眼。

情节:他们在等商细蕊,但是商细蕊并未到场,且是主动不去。

台词:对商细蕊的议论指责。

结尾,这句临了临了之后

人物:程凤台、范湘儿、老葛,对商细蕊都是欣赏的态度。而小说里最后原本还有程美心,剧中结尾却没有任何镜头,可能也是为了保持结尾元素的积极性。

情节:他们也在等商细蕊,商细蕊并未到场,但他在赶过去的路上。

台词:回忆不算,这之后只有两三句不重要的台词。(你甚至可以理解为结局都是吉祥话。)

对比一下可知,开头和结尾相似又相反。

这两段都是在等商细蕊,开头人物和结尾人物的立场却不同。

开头台词侧面交代商细蕊“如今算是在北平扎下根了”,语气有种他新来到北平的意思。

结尾对应的暗示,商细蕊即将离开北平。

还有一点很微妙,商细蕊人未到,却给姜荣寿送去了拐杖。而结局,程凤台拄着拐杖在等人。

我们再来看几个镜头对比:

“临了临了”,这还没完。来,继续品。

倒数第二集,老弦儿,一个开头的八分钟里也出现了的神奇龙套却挺重要的角色,他也说了“临了临了”。这句话的含义,我不必多说。但还有这么一个作用——

他出场不多。台词也不多,但都挺重要的,上一次还间接给二爷提供了留仙洞修建的线索。这么一句台词,是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这其中定然有强调的意图在,就是要让你记住这句“临了临了”。

第48集,老弦儿在狱中说完这句就过世了。

黄晓明杀青的时候也念叨着临了临了,跟他一样青岛人,我保证这话在青岛不多见,所以大概率他是在片场被洗脑了。

写到这里,我只能说:鬓边不是海棠红,不愧是你👏👏👏

全体起立,鼓掌三分钟!!!!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回到一开始带给我灵感的歌词,似乎也是对这部剧的结尾的一种解释。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几分之一,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美丽,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

是的,正是这种残缺不全的美,让我们纠结着讨论了如此多天;正是程凤台最后坚定等待着的身影,让这段故事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中。它是美好的,是充满悬念的。每天我都能琢磨出点新细节,我似乎能想到这是多少人日日夜夜推敲演绎得来的。谢谢你们!太妙了!太妙了!太妙了!

好故事都是上天发的,一点儿没错。

能把这故事呈现出如此水平的,这是祖师爷下凡了。

 2 ) 于正 你的抄袭病没有下限

好久不上,近来洗白的风向又变了:大家都知道这是牡丹亭,标注出来很好笑。别人知道你就可以不标注了?!但凡引用原句就应该标注,既然用了汤显祖的原句,作词里就应该有汤显祖的名字,这是基本原则,和别人知不知道无关。

当然咯,于正粉就不一样了,不仅自诩文化水平高,心也很大,觉得自己知道就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喜欢于正就全世界都不能批评。就冲着这么多洗白,别说一星了,半星都不冤。

……………………………………………………………………

突然有人来认真洗白了呢,我也不想说你们是水军,脏话我删了,请你们来洗白也客气点,有点常识,也对先人剧作家有点基本的尊重,做粉丝前先做个正常人,否则只会让人误会于正的粉丝果然都是NC ………………………………………………………………………

作为一个平时看戏的人看到这个题材终于还是忍不住看了两集,但是看到片头曲词作者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吐了。片头曲一共才9句半,前六句都是原封不动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惊梦一折的唱词,剩下三句半是新写的词,就这样字幕里的片头曲作词赫然只有一个名字:“于正”,汤显祖在哪里?被于正吃了吗?

人怎么可以不要脸皮到这种地步?抄袭已经深入骨髓无所谓了吗?

还有让人不舒服的是男主的配唱显然是专业京剧演员,而且分别有旦角演员和老生演员为他配不同的唱段,然而演职人员表里只是含糊地列出一大串戏曲配唱演员,可能是我 ky 了,可能也没什么强制要求要写清楚谁配唱了哪段,但是没感觉到制作方对传统戏曲有什么足够尊重的态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这几句都是牡丹亭原词
作词:于正

 3 ) 抵制同妻不洁渣人设?我真替国耽掬泪

我在知乎上逛关于鬓边的帖子时,看到有一位网友评论说,收钱闭眼吹的再多,看看豆瓣评分就知道事实真相了。

我一看,这爆脾气一上来,就杀过来了。

剧没上映呢就被猛踩,很多人说这部剧的雷点太多,于是拒看。

我为鬓边委屈,更为国耽掬泪。

咱今天过来,主要是给大家伙儿排排雷。次要的,是想把恶心我很久的国耽恶臭风拉出来挂一挂。

这这篇影评分两次,一次是我作为纯剧党的初看剧体验,另一次是看了原著以后。

看网上有很多人把这部和那部神作对比的,认为鬓边是蹭热度,是同人文,余妈又作怪,我起初也是这么认为的。

有黄晓明这个油腻男?不看!

死丫头导的耽改剧?不看!

碰瓷霸王别姬?不看!

原作抄袭?坚决抵制不看!

但人总是有好奇心的,当我揣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好奇心,抱着被辣眼睛的忐忑心态看了一集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刷完了八集。

有一句名言,人就是在不断的真香打脸中获得成长的。

嗯,我真香了。

作为哥哥老粉,我认可鬓边,也认可商细蕊,我看到尹正的一举手一投足,的的确确会有代入,可是我并不会比较,因为我认为这不是模仿抄袭,而是艺术延续。

程蝶衣是程蝶衣,商细蕊是商细蕊,不是谁的替代品,也不是谁的仿制品,他们都是独立的角色,有不可复制的灵魂,唯一相同的便是那股子痴劲儿。

痴戏,痴情,痴到世人皆叹其疯癫,道一声“不疯魔不成活”

这股劲儿可不是东施效颦就能学出七八分的肤浅玩意儿,它他妈的是活的,是灵的!

我是真的在尹正身上看到了,我也真的被感动到了。我感动的点,脱离了演员的演技,脱离了剧情框架,而是忍不住深深感叹,国粹京剧这玩意儿真他妈的美啊。

你可以说这部剧真烂,真恶俗,但我认为它成功了,至少它用不再晦涩难懂的艺术表现手法,让更广泛的观众群体get到了国粹的美好。

虽然余妈美学,油腻霸总,一贯让人百般嘲讽,霸王别姬也永远不可替代,但鬓边没必要被拉踩,也没必要被拔高,它就是它。

我的确看到了商业片儿讨好观众的部分,它不是一部纯粹曲高和寡弘扬国粹的文艺片儿,它不清高。

但是,它同样也不媚俗,该精致的地方都做到了位,戏服精美,扮相精致,举手投足一个名角儿该有的味儿,它都有。

扮旦像的人,实则却有一颗生角儿的心,女娇娥的男儿郎魂,在乱世中活出真我。我看到了这一点,就觉得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些,都可以撇一边不看,单说说一点,这类角色,需要前期准备的工作量很大,前人已然封神,后人怕演砸了,怕被喝倒彩,敢接这烫手山芋的人,不多,从这一点,我已经很佩服尹正了。

就凭这点,啥余妈,啥霸总,我都统统视而不见,吹就完了。

分割——————

昨天看完第十二集,补完了原著小说,麻溜的回来补点发言。

我看到很多姐妹抵触这部剧的原因,竟然不是因为余妈和小明或者是因为碰瓷霸王别姬,而是同妻????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嘿,真把我整乐了。

啥叫同妻,是gay为了隐瞒自己取向,把女性当成工具人娶回家,然后在外面乱搞。

首先,原作里,二爷并不是gay,而是个大写的直男,他用现代眼光来看,还是个彻彻底底的渣男,吃喝嫖赌样样来,小白脸,靠老婆嫁妆发家,也是冲着老婆的嫁妆才娶了二奶奶。

和小舅子包了同一个舞女,和小舅子舞女三个人一起盖大被,玩儿的可花了,你说他渣我举双手同意,你说他把老婆同妻了,我真没法儿同意。

其次,二奶奶在剧里是个封建老派的女人,关外来的,旧社会皇族体系一员,裹小脚,认为女人的职责就是为男人持家管内。她自己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还不准察察儿出去念书。

她也不觉得男人三妻四妾,出去花天酒地有错,只要是男人还知道回家来,心不野就成。

她是真的讨厌二爷在外面玩儿女人,或者玩儿男人吗?

不是的,她在书中两次生气,一次是误以为二爷叫外头的舞女怀了孕,另一次是二爷玩戏子。

她厌恶的不是二爷这种行为,而是这两人的身份,舞女、戏子,都是她看不起瞧不上的,她觉得脏,仅此而已。

佐证,当二奶奶发现二爷真的用了真心以后,她先是想把自己原先看不上眼的二爷的旧相好找来,想做出让步把旧相好迎娶进门。

后来不如愿,又以为二爷好男色,给他找了个年轻貌美的小男孩近身陪侍。

在那个时代,玩戏子是富人的消遣方式,性别定义压根儿从一开始就不清晰,或者说在二奶奶那一波人眼中,戏子非男也非女,不过是玩物罢了。

玩儿可以,玩物丧志可不行,这也是二奶奶后来开始插手管真正的原因。(其实也没怎么管,她太老派了,放不下大太太的架子,端的太高,可悲赛过可怜)

其实商细蕊和陈凤台的感情,放在如今这个时代,那可真是一团乱麻,理也理不清,可在那时真的很合理。

你就说商细蕊,他压根从来没想过,他要独占二爷,对二奶奶这个官配大老婆,大写的情敌,他只有欣赏和褒奖。

对二爷有家室怕老婆这件事情呢,不仅不吃味儿还也相当认同,原因是他觉得二爷有情有义不忘本。

二爷呢,也从来没想过要抛妻弃子和商细蕊在一起,他两者兼顾。

您瞧,听起来是真拧巴,听起来是没一个好人了,都纯粹有病,可这不是现代戏啊我的宝贝儿们呐!你定的道德标准到底是在约束谁你告诉我?

三妻四妾很正常的男尊时代,陈凤台只有一个老婆,再外面玩的再嗨,对老婆没有感情还是当老娘一样孝顺和恭敬,老婆说一不二。

和商细蕊在一起做了两年的纯知己,他并不是gay,而是把商细蕊当成了灵魂伴侣,后来关系升级,也没有变成gay。

二奶奶给他找漂亮小男孩,他说姑娘小伙子,他都不要。

我也不是给小凤儿洗地,按照书中贴近时代背景的价值观描写,陈凤台的确是个有很多小毛病的人,还是个靠大老婆发家,靠戏子包养的小白脸。

即便是剧中他被塑造成了一个光伟正的正面主角,他的小问题还是没办法被完全遮盖。

可他变成罪人,变成一些路人口中的屑,我是真的无法理解。

角色在戏中,观众也应该在戏中,不是吗?

您说因为什么不洁,同妻就气哼哼不看了,还要抵制这种渣人设,那我觉得您损失大了,当然了,您的正义心爆棚,不看是您的自由,但别作践。

它远比你想象中的有分量,有内涵。

太较真的观众是真的难伺候,还没看呢,就开始磨刀,逮谁捅谁。

还原历史样貌还被要求讲道德标准,嘿,您大拿。

剧也是戏,不认可就甭看,看道德经呗,那个三观正。

看完第十六集一路小跑过来了,熬夜更新。

正剧里抠糖吃真的很快乐哈哈,看到了这张图,我更快乐了。(小小声说一句:我可以)

话说言归正传,我主要是想和大家谈一谈洁不洁这个问题的,也算是点题,其实打从一开始,我就有计划要说的。

但,话到嘴边呼之欲出了后来又给硬憋回去了。

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我是个懒人,不愿和人做过多的口舌争辩,第二,我不想给我爱着的作品招黑。

(其实主要还是怂。咳,势单力薄势单力薄……)

可又不吐不快,如鲠在喉,咋办呢?所以折中了一下转战评论区,是交流,也是我对“双洁”情节的看法,以及这种国耽圈扭曲审美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一些浅薄见解。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并没有。

怂归怂,能在正文里说的,我还要偷偷刚一下的。以下才是正儿八经的更新内容。

我为什么一再说“双洁”是国耽圈恶臭歪风?前段时间我在看二哈作者另外一篇文的时候,在交流区看到了某位书粉的评论。

她说,吓死我了,幸好是双洁。

我当时就像是吃了一只苍蝇似的,对那本书接下来的发展没了半点兴趣。但后来我还是看了,然后就更加百感交集了。

那本书的设定是,一位是叛国将军兼奴隶,一位他的情人兼师弟。内容是敌国投诚把将军送了回来表示诚意,自然,这位举国皆知的叛徒,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他受尽酷刑,放逐战俘勾栏院里两年(大概),不杀他自然是为了让他生不如死,求死不得。

然后高潮来了,那位书粉还真说着了,受君的两年勾栏生活,还真他喵的守身如玉谁都没让碰。

理由是作者的一个设定,说是受君的脖子上有个符咒,中间有很多的解释,但简而言之,别人不能强迫他。

妙的是,攻君身上也有一个。

这他娘的,是真双洁了。

我没有说这本小说不好,它什么都很好,我也没说这个设定有问题,它怎么着也是符合逻辑的(虽然后来这个符咒再也没派上过用场)

我们回头理一下时间线,这部小说是19年底完结的,而这位作者的爆红小说我想大概没看的人,也会有所耳闻,也被剧化了,正待播,更名为《皓衣行》

这本小说,我也普及一下,主角有两世,世世纠缠这么个故事。后来二世死了,一世复活,受君和一世在一起了,说的比较潦草,就是这么个结局。

就因为这个设定,让这部作品的风评其实并不大好,理由想也不用多说。我看到过好几次,有人说这位作者太放飞,作品天雷,看到作者名就不想看作品。

我也为作者掬一把泪,因为作品有问题被骂那活该,可因为设定风评被害,也是够冤的。可能也是痛定思痛,后来那一部才会出现这样生硬的转折。

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推断,我不是作者本人,但我也是个靠文字吃饭的,正如我评论下面说到的那样,兹要是靠赏饭吃的,那就得随大流,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故感同身受。

还是那句话,不抵制过双洁,剧情发展就需要双洁,那就洁,没什么不好,特别好。

可也不要过分要求双洁,剧情不需要双洁,洁它做什么?三四十岁人了,你要他处男守身,洁个屁!借用评论区一位姐妹的话,说出来给鬼听会都不相信。

我们回归鬓边来讲,原作中商细蕊和程凤台没有一个是洁的,可在那个封建王朝刚刚覆灭,新中国还未崛起的尴尬过渡期,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辫子绞了,可思想远没有解放。女人是没有话语权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得受着。低等人是没有人权的,戏子要签卖身契买断终身,被层层剥削。

商细蕊的师姐为什么不孕?做戏子的时候喝凉药坏了身子。小说写的委婉,那可不就是避孕药喝多了的副作用吗?

这是一种时代印记,是真实存在的旧社会乱象,它是不对,是有问题,可它不是作者对小说虚构的设定。

正因为纪实,即便是脱离BL设定,鬓边依旧是一本优秀无可挑剔的时代小说,所以它改成正剧依旧可以亮眼。

作者遵从实际情况客观描写现实,却被说成是三观不正,你告诉我,怎么才叫正?你让它怎么洁?它又怎么洁的起来?

为了洁而舍本逐末,取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不是歪风又是什么?

非得都套上设定千篇一律写爱情至上的戏本子,您才能叫一声好吗?

真的,好好晃晃脑子里的水,清醒清醒吧。您那套,不过是变了花样的裹脚布,臭长,不可细品。

我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您若还是不为所动,愣是要它洁,那我也只能和善的回您一句,洁个杰宝,边上玩儿蛋去。

内个,还有小可爱在等更新,我是真滴没想到哈哈。

所以我就水一点更新并正式回应下,嗯……你看到了吧!更新是不可能更新的辣,这辈子都不可能更新辣哈哈哈!

为啥捏?因为我不能再废柴了,要开始工作啦!有看过我豆瓣动态(是叫这个吧?)的应该知道我是自由撰稿人,so……不工作就恰不了饭,恰不了饭就不能愉快的间断性废柴(毕竟写影评是赚不到钱滴)

不过我有写过一个he鬓边大结局,如果大家想看的话,我倒是厚着脸皮可以贴上来……四舍五入姑且也能算是更新吧……(才没有人想看呢喂!)

就酱,评论我都看啦,把我从最下面顶到了排行二,大家的热情我也都接受到啦!关注就别了,我只是一个懒散的熬夜冠军鹅已。

 4 ) 鬓边剧评最后一篇——鬓边的一点趣味细节复盘

一直拖拖拉拉没有写第三篇评论,主要是鬓边大结局后豆瓣和微博都有好多粉丝开始写小作文了,比起之前热闹不少,豆瓣评分也一路攀升,鬓边讨论组里也是各种细节分析讨论,我觉得自己似乎也没必要写第三篇了,可是好几个豆友又一直再催,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今天大略写写,谈不上剧评,就是剧中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细节,可能是剧本设计也可能是演员设计发挥,和前两篇一样,我主要还是围绕本剧对程商两人的感情塑造,其他的剧情配角就暂不表啦。

1、堂会上的握手

这部剧是民国剧,其中我一直觉得做的比较不错的就是保留了民国时期整体风气还是比较守旧保守的地方(除了二奶奶有点魔改)如今大部分民国剧都乱拍,人和人举止谈吐搞得好似现代人一样。剧中商细蕊,他连大字不识几个,更没上过洋学堂或者像程凤台一样留过洋,一辈子唱古戏,做派是比较老式的。所以堂会上程凤台伸出手要握手,商老板先是看了一眼二爷的手,然后有点腼腆的有样学样的伸出手,而且与其说是握手不如说是二爷捏了一下他的手。我觉得这段处理的特别好,这个细节表示商老板其实是不习惯西式礼仪的,第一次他们在后台见面两人全程作揖,没有肢体接触。但是或许是出于对程的好感,他犹豫了一下也学着西式握手礼,同时脸上的表情似乎又有点和有好感的人直接肢体接触的羞涩。观众一下子就能感觉出两人是有别样情愫的。

2、商老板为二爷戴红梅

小说里,其实有写道,商老板在二爷第一次来看戏就注意到他了。剧里并没有用镜头展现这一段,但是剧里把两人第二次相逢做了修改,首先就是第三方的堂会变成了范涟借程凤台的名义办的堂会,如此一来,商老板就是主动赴约就是制造了第二次见面的机会(同志们这说明啥,说明像商老板这样的北平当家花旦,色艺俱佳,遇到有好感也是主动出击啊,爱情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哈哈)然后程凤台牌局中途出来,牌打的臭多半也是惦记着外面的商老板,两人有了原著里经典的一段别红梅的情节。不过小说里,是程凤台主动挨上去摘了商的红梅戴在自己衣服上,颇有一股调戏的味道。剧版改成了,程凤台夸了商老板的红梅,商亲手替程凤台戴上,如此一来“调戏”就变成了“调情”,也直接暗示了剧版的程商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相互的,互有好感,一来一往,不是什么单方面追另一方。

3、打麻将

这里我个人觉得特别逗,和原著一样,两人戴好红梅回去,商老板坐在了二爷旁边看他打牌,程凤台让他帮着摸牌,摸到的这个牌和原著也是一模一样的“四萬”,不过电视剧可视化了胡牌的镜头,推牌后可以看见牌面是“三四五条,八筒对子,二三四筒,四五六萬”我记得当时有条弹幕飘过“屁胡你也胡?!”当时我就笑喷了,您还别说,真真是个屁胡!但就这样程凤台还高兴的不得了,还送了商老板一个戒指。不管是不是剧组特意设计的,总之可以从这个细节看出程凤台对商细蕊陪他打牌那是一个高兴,而且为了让商老板高兴(因为商不太敢摸牌)显得商老板给他好运气,也没有特意做牌,不管牌面大小能赢就好。

4、包厢换衣服

第5集程凤台去后台看商老板,碰上宝爷找茬,所以顺理成章的把商细蕊带到包厢化妆。小说里有提到过一笔,说旦角是不应该在外人面前,特别是男性跟前换衣服的,小说里好像是十九还是沅兰一开始为了勾搭程凤台,故意在他面前脱戏服换衣服,这是不合规矩的。剧里其实商老板大部分时间也是包的严严实实。不过就在这集,两人也不是很熟,他也已经上了妆,戴着旦角的妆。小来拿戏服来后,商细蕊起身解腰带脱外衣时,作为观众还真的有一丝窥探隐私的不好意思,毕竟里面穿的亵衣其实就是内衣了,反倒是程凤台厚颜无耻的一直盯着看啊看,毫不避讳,一副挪不开眼的样子。虽然商细蕊也是背过身的,不过已经让人觉得两个人从这开始就有点打破禁忌,十分亲密了。

4、蓝宝石戒指第一次出现

小说里,程凤台从程美心那里骗到了商老板非常心仪的蓝宝石戒指送给他,这枚戒指在原作里对两人是很有意义的,两人最后分别前最后一次握手,程凤台也摸到了商细蕊手上还戴着这枚戒指。剧版还原了这一幕,商老板在小凤仙首演上戴的就是一枚大蓝宝石戒指,而且是戴在无名指上。而小说里商老板第一次戴着这枚戒指上台表演其实是在战宛城那场,当时可快把二奶奶和底下的座儿闪瞎了。然后有意思的是翻看剧版,果然在战宛城那一场,商老板左手就已经戴了蓝宝石戒指了,只是镜头一闪而过没有给任何特写。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剧版里程商两人买了俞青的头面后,程还吐槽过商细蕊说他喜欢手上戴好多个戒指上台,完了商老板还回嘴说我就喜欢,气派!但在最后一集里,商细蕊的手上只有一颗戒指,这枚戒指的缘故我就当是剧版给我们的留白吧。

5、长衫扣子的性暗示

小说里,程凤台特别喜欢商细蕊解开一颗长衫的扣子,露出一段脖子,或一点锁骨,他觉得百看不厌,特别性感,好几次两人在一起时,他都要解开商细蕊的领口欣赏半天,还觉得同样款式的旗袍也没有商细蕊解开一颗两颗领口的长衫好看。两人在范涟家里瞎搞那次,商细蕊还故意捂着脖子不给他看。剧版两人是知己情定义,虽说没有明着来的情节。不过两人第一次醉酒卧谈,喝多了的商细蕊,脱戏服那里也解了里面长衫的扣子,领子大敞,露出大段脖子,一脸醉意朦胧,后面躺在炕上,导演还给了不少特写,特别还原小说里陈凤台的视角和感受(也给了大家好多剪片素材),中式长衫本身就比较保守,解开领口似乎也代表一种私密性的暴露和情感的解放。

有意思的是,后面程凤台在撮合古大犁时,给她打扮,特地给她也解了领扣。我记得采访里小明说这一段是他设计的,我就问小明你是不是熟读了原著?深蔼对于程凤台来说他觉得最性感最勾人的样子应该是怎样的,完了依样画葫芦让大侄女也这么打扮对不对?!

6、凤乙照片

这一条我之前在lofter也提过,程凤台送别曾爱玉那里,从皮夹里掏出了一张商细蕊抱着凤乙的照片。他是没想到会遇到曾的,所以这照片真真是自己带在身边的。离家出门几个月,身边带的不是老婆孩子的照片却是商细蕊抱孩子的照片,这意思简直是要砸我们脑门上了。而且商细蕊来到上海一开始的借口便是要给程凤台送照片,可见他自己恐怕是不知道程随身带着自己的照片。不过这似乎不是剧版随意发挥,更像是有意铺垫,原因就是程凤台被赶出家那集,商老板看错怀表那句“二爷偷藏我照片呢”尽管当下被程凤台吐槽瞎,但似乎恰恰提醒了程凤台,应该偷藏一张商细蕊的照片。另外原著里两人的合影就是被程凤台的藏在皮夹里,这里也算是一种对应了。

以上是我很喜欢的几个剧版细节,有些对原作做了修改有些做了补充有些做了留白,还有些是暗合了原著的情节。虽说鬓边在细节上并不是十分完美,要挑毛病也是挑的出很多,但我总是宁可认为是因外部原因不忍心苛责它。无论如何能拍到现在这个程度,真的要特别感谢辛勤付出的主创,导演和两位主演。特别不容易,希望鬓边的早日上星,评分再创新高,因为它真的值得。

 5 ) 关于喜老板这个角色,和相关的越看越精彩的镜头

鬓边电视剧里人物百态,但除去侵略者之外,对其他所有的角色都恨不起来。

剧中,梨园行的人们再怎么勾心斗角,都有个度,不会想着把别人往死里整。真的能狠下心对梨园子弟下杀手的,是离开了水云楼,也就是不再属于这个行业的六月红和腊月红。(腊月红在刺杀商细蕊的前一瞬改变主意,只将他打伤了;后来去姜府杀了刚从外边回家的姜登宝;六月红为了保护丈夫将腊月红一枪毙命。[42])

回到这次的主题上,四喜儿,这个角色其实是很重要的一条线,人物的设定和演员的诠释也很耐看。

概括来说,喜儿的一生跟这师徒三代三人都有极其密切和特殊的关系:宁九郎,商细蕊,周香芸

商细蕊和周香芸的师徒关系不必多说,宁九郎和商细蕊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师徒名份,但九郎的确教过、提点过商,齐王也在一旁暗示过九郎是的确动过收蕊哥为徒的念头,而宁九郎对商细蕊不仅有长辈的关怀之情,还有一份对商天赋和能力的敬佩之情,宁九郎也可以说是商细蕊最敬重的人,所以他们的关系亦师亦友。

四喜儿和周香芸

小周子随着四喜儿的出现而出现,也正是被他带去原小狄金盆洗手的宴会,小周子才会被范四爷发现[21]。

喜儿这个人,爱戏,也懂戏,分得清好坏,也有自知之明。他最大的毛病就是嫉妒心重,嘴上尖酸刻薄。

就算没有借余青说出这番话,观众也能通过后面的剧情感受出来

懂戏让他十分明白小周子有天赋、唱功了得,有自知之明让他感受得到小周子比他厉害,却因为嫉妒而将其雪藏。但还是前面说的那样,梨园行里的人再坏都不会想要伤人性命。在古大犁假扮王太太把小周子打晕带走时,他怀疑到“王太太”是土匪,也担心小周子的安危[22]:

小周子被打晕的时候,喜儿的眼神一直随着他走,透露出的是真正的担忧

继续看着小周子被带走的背影:

担心“王太太”是土匪,但看了看手里的钱

下面这一句明显表明喜儿并不是在担心土匪找自己的麻烦:

是想要钱+担心的心理,说这话像是为了自己良心上过得去

至于他需要钱的原因,后面交代很清楚,他的病需要不断地买药来压治。注意,这里说的是需要钱,而不是他贪财只认钱,这也是为什么潜龙记结束,他去水云楼后台捉人时,他宁愿不要商细蕊开出的10倍赎金,也不愿看到小周子上台、也要去膈应商细蕊[24]。

这一幕的表演太精彩,单独拎出来说说:

喜儿的反应,先是让人觉得他一定对高额赎金心动了,先捂嘴一笑,开心到模糊,接着马上冲过去把小周子拉过来摸脸擦灰,看着他转过脸来对着商老板笑着,想象着他马上就会应下这个交易,

笑着冲过去抓出来小周子,所有人都摸不清头脑也来不及作反应

马上就要应下的既视感

然后他身子稍稍往前,

表情有了细微的变化

马上一个“我呸!”把之前整个氛围都扭转过来了。

跟之前的神情完全不一样了

短短十几秒里,复杂迅速的动作,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态转换,这剧本这演技真的啧啧。

(补充一点:他看到了小周子的扮相也听了戏,作为梨园同行,他是等新戏唱完了才去后台闹的事。)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真的打死小周子,毕竟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如果四喜儿真的想要小周子的命,小周子后来就甭想被活着带出来了。

[22]

四喜儿嫉恨得牙痒痒,把小周子丢在那里不给看大夫,不让吃喝,让听天由命,但真要打杀人,他下不了手。

[24]

所以说,四喜儿这个人虽然又凶又刁,但绝不是心狠手辣之人。

小周子离开云喜班之后,对四喜儿的反应是这样的:

第一件,侵略者去云喜班的新戏上闹事,隔天一早,从十九提到云喜班之后,小周子就一直看着她[35]

听到具体事情的时候,小周子闪了几下眼,担心的表现(动图截不清楚,感兴趣的话去看视频)

全程一声没吭,但一脸担忧很明显,

周围人的表情与他形成了对比

第二件事,四喜儿疯了之后,被带到水云楼门口,小周子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43]

第一次逃避

第一次想走被大家拦住了,他被推着往前走了一点,看了四喜儿一会儿,最后还是跑了。

第二次逃避

小周子会有这样的反应,首先是因为他和商细蕊是同类善良的人,干不出落井下石这种事;二,小周子顾念旧情,四喜儿对小周子来说,是唱戏的领路人,毕竟仅仅靠自己的话,小周子也不可能会唱那么多戏;三,被四喜儿打骂欺压过是无法改变的伤害,尽管小周子不会还以欺辱,他也肯定没办法像商细蕊一样坦然面对这个人(尤其有商细蕊对他的好做对比之后)。

四喜儿和宁九郎

前面说到喜儿这个人是有自知之明的,恰好也是表现在姜荣寿暗讽他“没有自知之明”的这场戏里,因为他答应参加魁首的票选的原因是因为想在大会上见到宁九郎。姜会长开始想捧他参与梨园魁首的竞选,说了一大堆,他都是没有应下的。

喜儿很认真地表明自己知道现在争不了这个魁首

为了说服他,姜荣寿说陈纫香在上海,姜登宝不成器等等,但喜儿听完只是叹了口气,一边叹气一边转身拿茶水,其实就是委婉地表达他不太乐意去干这个事儿。

“唉”字没在字幕里打出来,听得很清楚

于是姜老开始放大招,说宁九郎会来,喜儿马上站了起来,眼里都在放光:

仔细品这神情,开心的成分比较多

他应了之后,不等姜老爷子把话说完,马上转身就走,说回去做新衣裳,

头也不回地出了门

这个“没等对方把话说完就走了”的场景在剧中有一处和商细蕊有关的对应:在老福晋的寿宴堂会上,商细蕊等侯玉魁搭戏等了好一会儿,侯玉魁嘴上还没应下的时候,就说要抽烟,商细蕊听到之后转身就走,周围的人还以为商老板生了气不愿意演了,其实是赶着去化妆[19](其实这里还有个伏笔,候老板上戏之前要抽饱大烟这个习惯,在第2集的时候,钮爷就当着商老板的面提过一嘴,所以候老板说抽烟,在商细蕊看来就是答应的信号)。这种迫切想在敬爱的人面前表现一番的心理是类似的,商细蕊是要用戏去表现,喜儿是想在票选大会上见到九郎时穿一身好衣服去表现。

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四喜儿只是妒嫉宁九郎,不服气才想去斗魁争个高低。但从后面剧情的一些细节里,尤其是他把商细蕊错认成宁九郎说的那番话和举动来看,他对宁九郎是有真感情的。

在魁首唱票大会上,四喜儿只得了一张票[29],还是他自己投的。之前的剧情各个方面都表明,一个人是可以买多张票投,而且云喜班还有那么多人,那四喜儿怎么可能只得一票?

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像九郎给蕊哥投票、蕊哥给九郎买票一样,四喜儿除了给自己投的那一票之外,其他的票都投给了九郎?

重点倒不在他有没有给九郎投票上,重点是他都有心思花钱做新衣服在票选大会穿,怎么没心思给自己多买几张票?也就是说,他有自知之明,知道反正也赢不了,没必要花钱在买票上;而他仍然穿着新衣裳去现场守着唱票,这份心思是在想见宁九郎还是票选,一目了然。

他问宁九郎怎么还不来,姜荣寿不搭理他,他就转回头皱着眉头自个儿琢磨

大会上的妆容也好精致

以及关于犯疯病后的”幻觉“,也有一处对应,同样和老福晋的堂会有关[20]:她在宴席上发作,把商细蕊错认成珍妃。她对珍妃和皇上的愧,熬成疯病,直到临走前还在念叨他们[24]。四喜儿在疯妄里把商细蕊认作宁九郎,又何尝不是他心里的愧疚和煎熬

结合刘汉云的回忆片段,虽然刘汉云出言冒犯过宁九郎,但在刘汉云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宁九郎却愿意挺身而出,冒险救人一命[25]。宁九郎有这样以德报怨的“前科”,一方面说明善良是九郎本性里的固有色彩,也解释了为什么九郎会格外欣赏商细蕊这样和他一样天赋好、刻苦又善良的人,以及商细蕊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格外看中是同类人的周香芸。另一方面大概能猜测到:以四喜儿这样的性格,膈应过宁九郎不意外;宁九郎被膈应后还帮过四喜儿的大忙也不意外。

不同的人提到的相关信息:

以十九为代表的梨园晚辈之间的传闻

和宁九郎一起进宫献戏的同行商菊贞给的信息

有意思的是,这里特别提了一下“九郎因为四喜儿做的事情,而认识了齐王爷。”

认识齐王爷,对宁九郎来说,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件事

九郎给商细蕊送匾额时说的话里,也特别提到了齐王爷[29]

宁九郎和齐王爷的情谊,当事人心知肚明。而在民间的传言里,话不会好听,大概就跟范湘儿故意怼商细蕊的时候说的东西差不多:

[11]

在从皇宫里出来后去了齐王府这个事件上,外界的说法很不客气:“”。

尽管九郎说得很委婉:“害怕他们毁了我赖以生存的世界,把我推向未知的民间”,但从他后面的话“多亏齐王爷收留”、“要不早就活不下去”可以看出,宁九郎迫不得已离开了皇宫,在离开皇宫到去齐王府之间的那段时间里,绝对吃了很大的苦头。

至于伤嗓子这件事,要么是和四喜儿有间接的关系;要么四喜儿恰好在宁九郎嗓子不好的时候做了一些事情,让所有人包括宁九郎在内都以为是四喜儿使的坏;要么彻头彻尾都和他无关,只是被外界传言成了那个样子。内中隐情和误解已不可考,反正传言不可尽信,毕竟,就连商细蕊和曹司令之间已经化解的摩擦,传到外面也成了他们两人有深仇大恨的谣言。

综上所述,得出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先有四喜儿做了一些事情,以至于宁九郎认识了齐王爷——后来geming者入宫,将宁九郎等人赶出了宫——齐王爷收留了宁九郎;宁九郎在什么时间点帮了四喜儿的大忙的,不知道;

第二种可能,先有geming者入宫,将宁九郎等人赶出了宫——后来四喜儿做了一些事情,以至于宁九郎认识了齐王爷,才被齐王爷收留;同样,宁九郎在什么时间点成为四喜儿的恩人的,不知道。

不论是哪一种可能,只要其中有误会,就只有与当事人面对面澄清,才能消弭误解;不论宁九郎对四喜儿有没有误会,喜儿都想要见到九郎。

所以四喜儿很有可能和刘汉云一样,想找一个机会和宁九郎当面说清楚、道歉或者致谢,才能了却心中意难平。(四喜儿和刘汉云还真有一个交集:刘汉云把小周子从云喜班救出来的同时,带走了水云楼的腊月红。)

只有四喜儿单方面想要见到宁九郎,全剧从头到尾宁九郎都没有提到过四喜儿

再回头四喜儿在水云楼前那一幕(每看一次心里都好难受):

众人把他围住的时候,他一直在往后躲,

注意脚离墙的位置

尤其大家把周子往前推的时候,他猛地往旁边一躲,

对小周子心里有愧,下意识以为小周子真的会打他

直到十九提到宁九郎之后,四喜儿才从完全失常的状态回过神,

商细蕊给喜儿披了衣服,问他怎么让自己变成这样,

若有所思的眼神是在回忆

他完全把商细蕊当作了九郎的替身,此时商细蕊在他的意识里眼里就是九郎,

四喜儿看“宁九郎”的神情和其他时候完全不一样

“他们说,是我害了你?”

说完马上做了一个戏里的动作,竖直身体、抬起手臂,很明显是类似于开腔前的铺垫动作,但话像是在嘴里没声,接着整个身体却瞬间垮下来,就像是有千言万语想说,但已经无力解释

这一起一落很明显

预想中的解释全吞进了肚,只剩一句:

“我怎么会害你啊?”

接下来先是表达了对旁人不理解的不屑,在看向旁人的时候,他的眼神突然又变得凶狠了些,直到重新看向“宁九郎”,才又转回柔和:

“他们哪儿知道,我是多么敬爱你呀。”

“九郎,我的恩公哪!”

“九郎”用的是说话的腔调,“我的恩公哪”用的是戏腔。巧的是,齐王爷和九郎道别的时候[36],门外的齐王,先叫了一声“九郎”,然后双手抱拳,再用戏腔颤抖着喊了一句“我走了”。四喜儿对宁九郎,有几分是像刘汉云一样的恩,有几分是像齐王一样的情

最后他站起身,伸手想要触碰一下商细蕊的脸,快碰到的时候,他注意到了自己布满创伤的手,周围的人一直囔囔着“别碰”。于是他停住了动作。

他再注视了商细蕊一瞬,留下一句“罢了”便落寞而去。

他看的是“九郎”,说的话也是对着“九郎”说的

这一段和商细蕊的戏,也是将喜儿和九郎之间的故事对应尽了:

商细蕊给他披上衣服——九郎对他施恩;

“他们说我害了你”——两人之间有误会,多是来自旁人;

想去触碰商细蕊——他想去接触宁九郎;

手上的创伤——四喜儿自己的境遇;

“别碰”——外界的阻止、鄙夷和不理解;

而除了商细蕊给他披上衣服(九郎对他施恩)那仅有的一次触碰之外,全程两人都再没有真正地接触过。

我对你想说的千言万语,罢了;

我与你之间解释不清的误会,罢了;

我这辈子都不能也不配触碰到你,罢了;

我这一生如此,罢了。

四喜儿和商细蕊

四喜儿追逐了大半生却不能再见的宁九郎,曾经教过商细蕊一段时间戏,后来不仅复出梨园和商细蕊一起唱了堂会,还在魁首唱票时大张旗鼓地送了匾额,四喜儿对商细蕊的眼红嫉恨不必多说。可能也正是因为当他每次想到宁九郎就会想到商细蕊,也是在弥留之际把商细蕊当作宁九郎的一个原因。

人人都说商细蕊是个“戏疯子”,但剧里又何止商细蕊一个人对戏有偏执的感情?商细蕊对戏的喜爱是非常外放、坦荡的,渗透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喜儿对戏的喜爱是压抑的,甚至到了崩溃之后才被彻底释放出来。一个就像是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个人,他从不需要隐藏对学习的热爱和努力;另一个就像是对学习暗自较劲又始终强差人意,加上不受欢迎的性格,使他更加压抑自己。

商细蕊发疯、悟戏,都不避着旁人,唯一躲着大家偷偷去戏楼、痴痴坐在路边唱牡丹亭的时候,是因为间歇性耳聋,让他自觉失去了对戏台的掌控力,完美和瑕疵之间的落差就已经使得他难以接受;而四喜儿作为一个曾红遍民间的角,随着年纪渐长,渐渐被后辈盖过风头之后,他的每一天都是商细蕊耳朵失灵的那几天;好不容易上了一场卖座的新戏[35],又因侵略者的干扰导致亏本。那种强烈的落差感,如果没有积极的引导,就会促使性格愈发不自信、愈发极端、愈发不愿对他人袒露自己的想法,却终于在疯了之后,可以在众人面前当个真正的“戏疯子”,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戏。

所以四喜儿在疯之前,除了戏台上,镜头里都没有出现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戏态”,

[42]

商细蕊在台下,也可以很自然的拿起旦角的姿态,

[22]

从剧里几个名角对旦角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

姜荣寿贬低的不是四喜儿的能力,而是“旦角”这个身份

侯玉魁看低旦角的语气很明显

商菊贞认为生转旦是“玩坏了嗓子”,处理方式是“追着打”

当时京城四大名角:宁九郎,姜荣寿,侯玉魁,商菊贞,其中三人都对旦角有这么大的偏见,姜荣寿还本身就是旦角,就更不用说其他人对旦角的成见了。

p.s.关于姜荣寿是不是旦角,剧中没有明确说明,但姜家的绝技“ 仙人步法”,指的是京剧旦角的“魂步”,而且姜登宝在背后说陈纫香时有一番这样的话:

意思就是:“如果是我这个亲儿子跟你学的唱旦,就比他外甥强”

结合这张合照来看,侯玉魁先说的他自己和商菊贞,再说的“宁九郎和姜荣寿”,按理来说是两生两旦。

从左到右推测:侯玉魁,姜荣寿,商菊贞,宁九郎

推测右一为宁九郎,是因为九郎救刘汉云那场戏配着长枪,也是类似于这样的武旦。(非专业,如有错误请各位指正)。

也能想象出来,当时宁九郎是多努力、顶住多大的压力,才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上面部分说的宁九郎;下面部分说的商细蕊自己,也是说给周香芸听的(镜头切在周香芸身上)

且商细蕊一视同仁,不论角色身份,只论戏好,

所以说商细蕊的“大家”风范,不仅仅是戏唱得好就算的

而四喜儿是捧旦角了,字里行间却贬损起生角来,

对假醉的商细蕊说的

(写到这里我不禁有个猜想,四喜儿所说的宁九郎给他的“恩情”,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因为宁九郎让旦角的身份抬高,间接使得喜儿的身份和地位与之前不一样了。)

商细蕊在经历了陈纫香舞台自刎,宁九郎落发为僧,自己被戏迷摔下台、后又被枪伤,梨园子弟被同胞杀害,目睹同行落魄街头这些事情之后,紧接着的剧情,就是商细蕊向观众介绍未来能继续撑起水云楼的周香芸、十九他们,以及开始着手把自己的拿手戏用相机记录下来[43],对自己的行当,他有传承的心。

而同为旦角的四喜儿,他不被曾经以生角为尊的旧世界所欢迎,也不愿意接受新世界的发展(阻止优秀后辈出头)。种种方面结合起来看,也就注定了四喜儿与宁九郎、商细蕊、周香芸,必然会走向殊途,因为他们是完全两种类型的人:对待优秀、非常有潜能的人,宁九郎和商细蕊的处理方式是欣赏,尊敬,提携,承上启下;而四喜儿的处理方式是嫉妒,打击,埋藏,到此为止。

在四喜儿疯了之后,商细蕊对他的态度,不仅因为商细蕊本身的善良,还有推己及人的同理心,

这段话不仅是感概,也是说给水云楼众人听的

其实没有人比商细蕊更能感受到犯疯病的痛苦。剧中四喜儿钻水缸[42]跟之前商细蕊钻木箱[7]是一处对应:

崩溃边缘的商细蕊,往木箱子里看,木箱子里只剩为数不多的资产,可木箱子外,他什么都有;他对着木箱说“什么都没了”的时候,水云楼众人弟子都围绕在他身边,有小来、十九、荣兰拉着他;他把自己关在箱子里的时候,大家仍一步不离地守着他,有大圣去买回他最爱的大肘子;镜头之外,有刚结交的知己程凤台,有一直挂念着他的宁九郎,有前后打点的钮爷,有正在回北平路上的杜洛城;甚至还有在记忆里给他信念支撑、“让他光着屁股彻底臊了一回就不再怯场”、“教导他再苦也要熬过去”的商菊贞。

崩溃边缘的四喜儿,看向水缸里,水中的倒影,是日渐凋零一无所有的他自己,水缸之外,也只有他自己;他靠近那口水缸的时候,什么话都没说,却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商细蕊和四喜儿,就像是太阳照下来的两面,一面迎着光,一面投在阴影里。

整部看下来,四喜儿的疯,比起病毒入脑的生理因素,更像是重重压力之下的精神崩溃:从红角的高台上越走越低,难以东山再起;时局所困,买不到药,钱财散尽;病毒感染加重,容貌将毁。在他看到手上和脖子上开始出现疮斑,突然意识到事事都无可挽回时,别说是内心本就不开朗的喜儿,换做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也会构成致命的打击。

[42]

由这个水中倒影还联想到,目前用于检验是否有自我意识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照镜子。换言之,当一个人或某个生物能从镜子等反射物体上认出自己,就说明他们具有自我意识。

这个在水面上模糊的倒影,以及四喜儿随即钻进水缸等这一系列的举动,就像是在映射其“审视自我——内心挣扎——崩溃——打碎镜面——妄图自毁——直到彻底放弃自我”这样的心理历程

一个自觉被生活抛弃、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的人,就是这样的反应。

所以说,四喜儿这个人物的性格是导致其悲剧的一部分。设想一下,如果他不那么善妒,愿意认真栽培小周子,小周子也很可能成为云喜班的接班人;如果不是因为得罪了很多人,也不至于到了最后流落街头的时候,云喜班里的人全都弃他而去,同行中也只有商细蕊愿意给他最后一点尊重和体面。这个人物由于种种原因,悲情又复杂;可世事、人心都难料,谁又说得清这些“如果”呢?

相关的一些细节

喜儿每次出场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鲜艳的衣服(民国时期的服饰已趋向多元化,可供选择的空间较大,与众不同的着装风格也凸出了人物的特点)和特意设计的浮夸姿态,都让他成为一个视觉上的亮点,出场次数虽然不频繁,但相关的细节非常丰富。事无巨细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无论是剧情的逻辑和衔接,人物的关联和线索,造型、服饰、布景的设置和引导等等,能说出来的每一处都有细节表现。前面通过喜儿和宁九郎、商细蕊、周香芸的关系大致梳理了一下其故事的细节,还有一些和他相关的细节再多补充一点。

随着时间推移和剧情走向,四喜儿的服饰变化:

刚刚出场的时候,手上带满了宝石戒指,脖子上挂有一块玉坠[21],后一集“王太太”去要小周子的时候,穿的也是同一套,

去后台闹事要回周香芸的时候也是这套[24],

这里有个有趣的地方是截图时发现的,这里看到脖子上是链子,是因为说“我呸”的时候动作太大,玉坠被甩到了后面(论一块玉坠的演技),

“卖身契”的台词和脖子上的链子,又何尝不是一处相互暗示呢

被怂恿去梨园魁首比赛的时候,也是玉坠+大戒指,就不重复放图了,

魁首唱票[29],首饰仍是玉坠+大戒指,外面穿的是新做的褂子,

去姜家借钱[41]的时候。之前35集的时候唱新戏唱亏了;药涨价,家底逐渐被掏空,玉坠和戒指应该都拿去换钱了,再没有东西可当了,不得不来姜家寻求帮助,

疯了之后就更让人唏嘘,

刚疯的时候,身上还穿着和去姜府一样的棉背心

给姜登宝唱戏的那天清晨就只剩棉袍和里衣了

最后到了水云楼门口,连棉袍和鞋子也都没有了,跟周围其他人身上的衣服对比,让人心酸

这三个场景里,反而是最后这个只剩一件单薄白衫的氛围最清朗,仿佛是说,在四喜儿最后的时候,还能跟他挂念了一辈子的“宁九郎”说上几句话,从此心愿已了;也像是在说,这个人这辈子受了那么多的苦,终于也可以走向另外一条路。

画面语言

在鬓边的视觉美感之下,还有很多画面的细节映射和推动着剧情发展。几个跟喜儿有关的镜头举例:

剧中出现了两次喜儿从姜府的客堂离开的场景,第一次是应下了宁九郎也会在的魁首票选的时候,小计谋得逞的姜荣寿坐在堂屋的正中间,饶有兴趣地叫住四喜儿,而喜儿头也不回,昂首挺胸兴冲冲地快步走了,

第二次是去姜府借钱,那时姜荣寿被逼担任所谓”同好会“的会长,身陷舆论风波;四喜儿的家产已经掏空,盘尼西林越来越难买到。姜老愁眉苦脸,歪坐在椅子上,叫四喜儿去账房支钱,就没再说话;四喜儿微微低着头缩着身子慢慢离开,去另一个房间之前还回头看了姜老爷子一眼,

动图太快,放个截图,

两个镜头里的四喜儿,一个是满心欢喜的掀开门帘,一个是被帘幕掩饰着满怀的辛酸和不安。

人物群像

在有些场景中,摄影机位和视角基本相同,但哪怕观众们对剧情一无所知,也能从其中人物的位置和姿势上,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和他们的内心状态:

例如下面这张图,这时是魁首唱票刚刚开始,所有人都呈现出翘首以待的状态。而在这所有人的热闹之中,也有一些微妙的区别:右边角落里的范涟和杜洛城和后面大部分观众一样,都是站着的(焦急期盼);端端正正坐在中间位置的喜儿,端庄地鼓掌(不仅是来看票的,更期待见到宁九郎);与喜儿并排的姜荣寿端着茶杯(与姜老喜欢端着架子的人物设定相符),姜登宝微微斜着头(默认是在观察他爹,他爹不鼓掌他也不鼓掌),

票选大会刚刚开始

下面这个场景与上图的机位和视角相同。而又因为恰好是一场风波过后,要传达的内容就更有意思:画面正中央的这一桌,正中间的原小狄背对着镜头,因为他和俞青搭戏,被自己老婆在大庭广众下了面子,这种情况他当然没有心思、也不好意思转过身去看戏台上俞青和商细蕊的戏;原小狄的夫人跟原小狄相邻坐着,却相隔得比别人远,身体语言也在表明她和原小狄之间有隔阂,一肚子气的她自然也不会往台上看;维稳王一般存在的钮爷把整个身子都正面转向舞台,以示对表演的重视和尊重,但免不了在这场风波的余震中若有所思(从13集钮爷在齐王府的那段也能看出来,钮爷心里不踏实的表现就是分神);程凤台和范涟坐在离主桌不远的地方,范涟喜笑颜开,一只手撑着脸(听到商细蕊唱戏他就高兴),程凤台面带微笑,仍和往常一样气定神闲;四喜儿坐在左边角落的那一桌,他是怂恿俞青和原小狄搭戏的始作俑者,刚被商细蕊当众怼了几句,原本也没有看戏的心情,一脸不开心(33分35秒处),

21集,33分35秒

但商细蕊和俞青一开腔,虽然满脸不高兴,他还是被戏吸引了,稍微侧头,眼睛看向舞台(33分37秒处。再次划重点,喜儿对戏是有真感情),

33分37秒

(截图尽力了可还是太不清楚,大家可以去视频里看看)短短几秒之内,而且虽然有些演员已经在焦点之外,可他们的演绎也没有半点含糊。

我们在观影观剧的时候不要忘记,观众看到的东西以及相关联的思考,都是创作者特意给观众提供的、给观众看到的、引导观众思考的。而且观众能看到、能想到的东西,总是会比镜头里精心设计的要少,越优秀的作品越是如此。能想象得到,这种有众多演员同时出现的镜头,需要所有参与者的认真对待,才能保证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给观众。镜头外的工作人员对剧情的把控,镜头内每个演员的投入,后期剪辑的节奏,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滥竽充数都绝对做不出这样的优质作品。

关于群像镜头,剧里出现了太多次,可以说的东西也太多了。其中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元素——画面构图。这很容易理解——每一个人的位置和动作,既要符合人物设定,又要保证画面的美感,否则人越多越乱。比如下面这个场景,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因惊叹而词穷而只剩一句“牛啤",觉得它就像是幅油画名作,

人物之间的关系、亲密度也一目了然(买菜回来的那位小兄弟手里的菜篮子也没落下)

西方的群像画里很多类似的构图和动态,苦于自己没有具体的概念,说不出所以然。写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去网上搜了搜,真给找到一张有类似画面感的,

《大卫与阿比盖尔的相遇》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大家上下对比感觉一下,反正要说鬓边的美术设计没有个几十吨的美学功底我都不信。

最后想赞叹的是,现在的大部分说喜欢鬓边的朋友们,不仅仅是在安利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在表达自我对影视审美的诉求;剧耐看,每看一次都会发现上一次没有注意的细节、伏笔和对应。在想写这篇剧评的最初,和写它的期间看到的东西就已经不一样了,林林总总的各个角度,都能看出剧组面面俱到的用心。它就像一个大型乐队的合奏,每个参与者都相互配合,用各自擅长的技能,发挥最大的努力,没有配角,没有独奏,合作将一个顶好的作品呈现了出来。

在这部剧里,看得到对演员专业的尊重,也看得到对观众智商和审美的尊重。演员们的演绎,高手过招,越细看越觉得过瘾;不论把哪一条人物线、哪一些相关剧情拿出来探索,都有无数值得、也禁得起深挖的东西;那些无须每件事都说得一清二楚的细节,既使剧情显得精致,有留白的美感,也是在培养观众认真去品一部好戏。里面好的东西太多,多到目不暇接,讨论不完。好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审视,别说是一本剧作教科书,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它,它一定是一部里程碑式作品的存在。

姜老爷子的扮演者在采访中说了一句特别精彩的话,他说,“这部剧给传统文化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觉得,这部戏也值得所有影视艺术爱好者给它深深地鞠上一躬。

2020年5月7日

 6 ) 尹正演技好但是不适合商细蕊?对不起,我们说的是同一个尹正和同一个商细蕊吗?

尹正说:“商细蕊就是一个用一只手死死的抓着沙子的人,抓得越紧,沙子散的越快。但是程凤台就是教会他用双手捧着沙子的人。” 这是我这么多天以来听到的对商细蕊最好的理解。 可不就是么,他那样冲动、极端,只是想死死抓住指尖流沙,抓住在那个破碎年代里无法停止的离别。 可是他这样的冲动惹来了各种麻烦与流言,这样的极端又推走了所有爱他的人。所以在面对师姐的离开时他便发了疯。 程凤台教会他用双手捧着沙子,所以面对程凤台说要走时,他选择埋下话间的哽咽,笑着理解那个被他捧在掌心里的人。 虽然,等到程凤台真的的出事,真的要永远离开之时,他还是彻底疯狂了。 因为他发现,即便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心尖上的沙,它还是要被这个年代的狂风吹散一地,从他的双手间流逝。 你看,他努力地学会了二爷教给他的东西,他长大了,不再用顽固尖锐地刺伤身边的人了。 但他还是无法抗衡离别。 太可悲了。 我看到这句话就明白,尹正是真的从心底里懂得,并进入蕊哥儿的内心,用蕊蕊的心,而不是旁观者的眼光在理解他。他懂他的强势掩饰下的软肋与恐惧,明白他的成长。 所以他的商细蕊,没有一点“尹正”的影子,就好像不是用旁观者的方式去演出来的,而是用蕊哥儿的心去从头到尾重新活了一遍。 尹正的商细蕊给我一种很“脱离”的感觉,我第一次遇到演员和角色这样“脱离”的情况。 在其他的电视剧里,我或许会看到某一个演员,他某一幕的眼神、动作、细节,表演的特别到位。我会感慨:“啊!这也演得太好了吧!神仙演戏啊!” 我往往觉得“恰到好处”就是一个演员演技好的最大表现:那个情绪多一分就过度了,少一分就不够了。 可尹正的蕊哥却是那种,感觉从灵魂里完完全全的改变。 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种感觉,很奇妙,商细蕊和尹正完全就像是两个不同的人。不存在演得“恰到好处”,感觉即便情绪过了一点、再过一点,那便是蕊哥儿笑得更开心了,哭得更凶了,疯的更严重了,而不会让人觉得“演过了”。因为那就是蕊哥儿本人啊!他不管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都觉得这就是蕊哥儿的情绪、动作。 感觉好像蕊哥儿是借着尹正还魂了。这就是商细蕊,每一个样子都是商细蕊的样子。每一幕里他清冷的气质、抬头间纯粹又明亮的眼睛,真的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每当他站在那里,抬起他亮晶的眸子,咧开嘴角,尾音上扬,我没有看到尹正在演戏,只看到了一个真实存在着的蕊哥儿,对着程凤台脆生生地喊:“诶,二爷!”

我真的太喜欢这亮晶晶的眼睛了(截屏,未精修)
调色,剧中图与这张相差不大(图源见水印)
剧中截图
剧中截图

认真看了前排的很多评论,很多图,都是从第一集或者干脆就是预告里面拿出来的,还有很恶意的截图。那种正在说话的吃饭的“丑图”你随便指一部我十分钟之内给你截十张。

我之前对尹正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剪梅”,后来看了鬓边之后也去看了其它剧。无论是《麻雀》《原生之罪》,还是很早的《他来了请闭眼》,都没有像演商细蕊这样。

所以,和一些老戏骨相比,他演技或许还需要磨炼。但是他真的适合商细蕊,非常非常适合。

所以我更宁愿相信,他演商细蕊是一种缘份,也是一种注定。一直觉得网上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不仅感谢尹正老师选择了商细蕊,也感谢商细蕊选择了尹正老师。

在我眼中,或许这部剧有瑕疵,或许你认为戏曲部分不考究,我不知道你是否比牟元笛和尹俊老师更专业,但是我不甚了解,不敢反驳你,或许你们是对的。但我确实不理解,为什么这样“灵魂附体”一般的演出,会让你们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前排长评那位“尹正演技好是好,但是不适合商细蕊”的朋友,还有“尹正商细蕊演砸了”的那位朋友。请问我们说的是同一个尹正同一个商细蕊吗?

 7 ) 何谓耽改剧的天花板—论鬓边剧内暗线剧中剧

看完鬓边电视剧后之后一直想写点东西,今天决定提笔叨叨。主要想聊聊自己的感悟(也免得被正鹅说成只会啊啊啊啊的文盲)

都说鬓边是耽改的天花板,大家主要都是集中赞美鬓边服化道精致,制作优良,主演演技精湛。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做为一部耽改剧,一部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得不改变故事叙述方式的电视剧,整个主创却用另一种方式还原了原本的故事。也就是说,这部电视剧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是一部明暗两条线交织的故事,明线是光明正大的知己情,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这也是大部分耽改剧的改编方式。但鬓边妙就妙在它还铺了一条暗线,这条暗线里,两位主角之间的爱情并未被抹杀,甚至可以说是爱意灼灼,热烈而深切!

所以我打算以三篇文章来聊一聊鬓边的暗线,分别是—处处暗示的剧中剧;商细蕊在整部剧中的情感变化;以及鬓边的细节复盘。

今天先聊处处呼应的剧中剧,所有文字手机打的难免有错,也欢迎大家来一起讨论。

鬓边是一部戏曲题材的电视剧,而这部剧的一大特色便是剧里所有的戏曲都和情节或呼应或暗示,均非随手拈来。例如商老板想骂金瘸子,唱的就是《打严嵩》;骂师姐,唱的是《救风尘》;用《潜龙记》来暗示刘汉云;用《战金山》来表达和程凤台的抗日之意。这些都是挺明显的。

那么哪些戏又暗示程商两人关系的呢?我又仔细看了下剧里剧目,觉得非常值得好好玩味。

首先第一出,两人汇宾楼初见,商老板唱的是《百花亭》百花亭讲的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约好了在百花亭见面却未能赴约,因其临幸了另一位妃子。剧版鬓边故事开篇,第一场戏是杨贵妃,一方面要引出程凤台母亲的背景典故,另一方程凤台赴约汇宾楼本意并不是为了看戏而是与商会会长谈判,赴的是郑会长的约,谁知阴差阳错惊艳于台上的戏,郑会长的邀约谈判反而是一场空。也算是和剧中遥相呼应。

第二出戏,商老板主动来参加范涟办的堂会,并因此与程凤台二次见面。堂会上,程凤台一进门,商老板唱的是聊斋的《虞小翠》,这出戏讲的是什么?讲的是狐妖小翠为报答恩情,嫁与元丰,使他先死后又复生,治好了原先的病症,随后自己默默离开。而剧中,程凤台此前在汇宾楼第一次出手救了商细蕊,这出戏似乎暗示了商郎将来有报恩之心。而此后程凤台更多次出手相救。

第三出,未唱但提及的戏,梅龙镇。程凤台牌局中途出来,和商细蕊聊天,提及商老板衣服上的红梅好看,俏皮。应了戏中正德对凤姐说的风流就在海棠花,随后商郎将花亲手别于程凤台衣襟。两人借这支花暗示了对彼此好感有加。

第四出,金部长义演,程商第三次见面。商老板唱的并非是此前勾选的二进宫,而是《人面桃花》,讲的是书生崔护与杜宜春相爱,次年再访未见到人留下著名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宜春见到诗后思念而死,之后崔护伤心大哭感动于天使宜春复生,随后两人结为连理。是一出为爱可死而复生的戏。

第五出,两人的定情曲长生殿。长生殿本质是讲唐明皇与杨玉环至死不渝的爱情的。先是剧中借程凤台之口就说了商郎的贵妃并非赐死,而是因爱而自我牺牲,为自己的爱人献出生命。另外长生殿后面便是皇帝思念死去的贵妃,最终与贵妃的魂魄相逢,终成眷属。

第六出,未唱,但是很重要,就是香山之夜,商细蕊告诉程凤台有一出老戏叫范张鸡黍,戏中两人虽然不是爱情但因彼此承诺,最后也是人鬼重逢生死难隔的一个故事。

第七出,昆曲《玉簪记》。这一出非常有意思,比起之前几出隐晦的多。打擂结束后程凤台去了络子岭,商细蕊孤单一人遂决定和陈纫香一起去南京游玩解闷。游船时商唱起了昆曲玉簪记的琴挑一折,唱词为“长清短清,那管人离,云心水心,有甚闲愁闷……”这出戏讲的是什么呢,讲的书生借住庵中试探尼姑陈妙常,陈遂用唱词表示自己是清心寡欲之人,然则其实内心早就有爱慕之意,情欲涌动。是标准的口是心非!而商细蕊在唱这一段前,和香香喝酒,香香问他除了戏还爱什么,当时商细蕊在霎那间一丝迟疑后回答说“我除了唱戏没什么爱的”。配上琴挑这折,大家就细品吧。

第八出,《牡丹亭》商老板热爱昆曲,多次吟唱昆曲,除了上面说的玉簪记还唱过断桥和牡丹亭。两次断桥就不综述了,一次是唱九郎和刘汉云的,一次唱的是曾爱玉和自己的。重点讲一下牡丹亭,本剧开篇主题曲便点了牡丹亭,到剧末,商老板在大街上和程凤台说想唱戏,唱的不是最擅长的京剧,而是昆曲牡丹亭,这一段网上大家也分析过,“俺的睡情谁见,则索要因循腼腆”——我内心的情感谁又能明白呢?而我只能按照规矩,羞涩腼腆,守规蹈矩。可以说是商郎借唱词直抒告白之意了。

最后一出,本剧原创剧目之一,《凤仙传》不用说了,小凤仙自幼被乳母贩卖,流落风尘,跟着艺人学会了唱弹琴棋,长大后色艺俱佳,与打扮成普通商人的蔡锷相知相爱,后小凤仙协助蔡锷逃离北京,蔡锷曾与她承诺将来会接她走,谁想知次年便病故,天人永隔,之后小凤仙便隐姓埋名的生活。凤仙传这出戏代指的就是程商二人。

全剧虽则表面上反复强调知己情兄弟情,但却同时用这些戏曲这条暗线告诉你程商两人之间的真实感情。而这些剧无一不表达生死难以阻隔相爱之人,即便阴阳两隔,化作鬼魂也会相逢,终有一日,有情人能成眷属。

本剧的主题曲引用了牡丹亭,剧中也曾借原老板之口夸赞商老板的牡丹亭登峰造极,莫出其右。

商郎可以为程凤台而赴死,程凤台也能因商郎哭魂喊灵而复生,不正应了牡丹亭那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短评

继国产偶像剧产出中老年版滞后,耽美剧也开始弄中老年版了。尹正耗尽了在夏洛特烦恼里面的好感,黄教主依旧不忍直视。

5分钟前
  • Jamin
  • 较差

前面一水的一星,搞得我以为自己审美有问题😂在耶啵的推荐下来看的。说实话,有点超出想象。本来以为是快销网剧,看出一种正剧的感觉。黄晓明有点帅啊!尹正也不是我想的阴柔感觉。服化道非常ok了。不过初涉社会之后看到要求直接让一半利来抗战和为一根丝而退衣服的人设总是感觉脱离。。。

7分钟前
  • 麦克小气候
  • 推荐

感觉剧的质感挺好的,喜欢尹正的扮相,黄晓明也不是很油。

11分钟前
  • 咕叽
  • 推荐

个人觉得没有评论里说的那么不堪,小明的控油演技我可以get到,有匪气也有飒气,尹正的人设也特别有意思,上妆是四平八稳的端庄角儿,脱掉戏服就是劲儿劲儿的北平青年,故事节奏也刚刚好,还是抱有期待的(Ps:打一星的都去看看第六集程凤台雪中独白那场戏吧,希望可以消除一些偏见)(从开分6.9分到北京卫视+安徽卫视黄金档双上星,白玉兰奖四提,说一句鬓边是耽改剧之光不过分吧)

13分钟前
  • 一池椰子树
  • 推荐

相比戏痴,我更喜欢程凤台这个人物,更接近大多数普通人。家世背景不错,但不靠着父辈留下的东西过活,而是靠自己双手做事养家救国。跟妻子吵吵闹闹,但心里有她,知冷知热,特别照顾对方的感受。而面对商细蕊,他也像看到一个有趣的人一般,刚开始好奇,慢慢了解,也会吵架也会和好,有细腻的情绪变化。我感觉黄晓明演得很自然,有专注于这个人物本身,抱儿子,哄老婆,顾亲朋好友,得人生知己,是一个可靠的人。从《中国合伙人》到《烈火英雄》《琅琊榜2》,到如今的#鬓边不是海棠红#,黄晓明近几年作品的质量很稳定。

17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预感评分会回升能不能公允点啊,于妈除了找团队找演员真的啥也没参合,这戏真不错。服化和戏曲指导也及格。戏院里稍微做了功课。戏曲民国题材在现在真是难得,只要于妈不抽风,7分还是有的。

21分钟前
  • 桐yin
  • 推荐

老年耽改剧?小明,为什么这么想不开......

24分钟前
  • 复泛一舟
  • 较差

忘掉之前的教主!!!忘掉之前的教主!!!忘掉之前的教主!!!记住眼前这个叫程二爷!!!程凤台!嬉笑打骂,贵气自成!!!对外恩威并施,精致boy,对内宠妻宠妹狂魔!!!二爷太香啦!!!尹正小哥哥也超赞啊!!!小表情小动作一点都不让人跳戏!抽丝啦!!!!五星预定!!!会火!!!!

25分钟前
  • 问我爱你有几分
  • 力荐

画面有质感,演员有演技有台词功底,期待后续剧情。听说是be结合时代背景想象我已经有点胃疼了……预测这部剧会提供很多教主被揍剪辑素材(

30分钟前
  • SKY
  • 推荐

这能磕的下去???

32分钟前
  • 白麦苗
  • 很差

尹正!尹正!尹正!尹正的演技我真的能吹一辈子!打一星的麻烦看看剧再来评价行不行?

37分钟前
  • Au Revoir
  • 力荐

演技服化道暂且不论,那种"碰瓷/抄袭《霸王别姬》"的一星让我很郁闷,不是所有和戏曲相关的都是在碰瓷它,喜欢原著的人要为剧情喊冤了,程蝶衣在神位上,不代表世人只能顶礼膜拜,世界上再也没有程蝶衣了,但你不能不允许出现一个商细蕊。

41分钟前
  • 戈多(别等了)
  • 推荐

这么还原小说还不是五星。各位做个人

46分钟前
  • 海边的曼彻斯特
  • 力荐

还有谁不知道原耽圈的人不会自称原耽女孩吗?给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刷一星的这种做法我只在魔道粉丝那见过,,,,,粉丝们都知道,自己喜欢作者们会因为卖版权赚钱,还能提高作者知名度,给电视剧刷一星这种事对作者有什么好处,况且这部剧拍的还不错,色调服装都是我喜欢的,装作原耽圈的来刷一星大可不必

49分钟前
  • 飘雨
  • 推荐

让人想睡,那叫风骚,让人想爱,那才叫风情。

51分钟前
  • 冴木
  • 还行

为什么都在吐槽黄晓明…你们真的有看剧吗?我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这部黄晓明演的很好啊,风评不好但是他认真起来演技至少在同期演员里不差的吧…玩梗归玩梗,恶意差评就太过了

56分钟前
  • 熙玛拉雅丶
  • 推荐

看到这个分数,果断5🌟。确实有点私心,想让它分数再高些。我总觉得大家对国产电视的评价过于苛刻了,对比美剧、韩剧,给我同样观感、吸引我看下去的国产剧分数却低得多。甚至一些很狗血剧情的国外剧,都有8点多以上的评分。可是国产剧却很少,我没看过小说,一口气看了10几集,喜欢里面的人物,台词,服化道,背景音乐都很用心,不懂京剧,但第一次觉得国粹真有魅力,各种细节好评。尹正胖乎乎的,很可爱。黄这次演得挺好的,情绪把握得到位,get到了他的帅。一点都不油腻,不明白为啥老有人说油腻,人明明很帅,难道年纪大了就油腻?胖了就油腻?看到这个词,我就很反感。如果你是因为小说被改了打低分,就更不应该了,你要抨击的是制度,不应是演员。

60分钟前
  • 幼儿园干饭No.1
  • 力荐

冲着那么多打一星的黑子,怎么也要打个五星中和一下,更何况看了前几集,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说主演颜值,剧本身服化道很有年代感,整体质感很好,是xxj欣赏不来的。

1小时前
  • 力荐

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于正拍了部这么“正经”的剧,从画面,台词,到演员表演和剧情节奏都走的制作精良的正剧风。有家国情怀但不生硬,老北京城的戏曲氛围做的也不错,黄晓明尤其惊喜,演技好台词稳,相比商细蕊,程凤台这个角色的人设没那么鲜明也比较单一,但他用扎实的基本功赋予了角色充分的层次感,没有让其沦为一个无趣的好人形象。

1小时前
  • 掉线
  • 推荐

别骂了。。。跟霸王别姬没有半点关系。。。

1小时前
  • 本尼迪克特甜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