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地

HD中字

主演:春夏,金士杰,张亦驰,左右,张峰,王胤俊,李素云,任和雅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里地 剧照 NO.1七里地 剧照 NO.2七里地 剧照 NO.3七里地 剧照 NO.4七里地 剧照 NO.5七里地 剧照 NO.6七里地 剧照 NO.13七里地 剧照 NO.14七里地 剧照 NO.15七里地 剧照 NO.16七里地 剧照 NO.17七里地 剧照 NO.18七里地 剧照 NO.19七里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七里地|不说不知道是福,说了不如隔壁那只猪。

文/李子衿

七里地,是由许鞍华执导,金士杰,春夏,张亦驰主演的支付宝新春五福短片。短短10分钟的片子,讲述了七里路,三代人,来来回回一走七十载的故事。

1

1947年春节前,东北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一家三口,跋涉千里,来到他们的新家。

林间的小屋,连门都合不紧,而母亲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少年掏出福字,黏在墙上,欢快地叫道:娘,我们有新家了

2

1983年春节前,一辆破马车,载着父亲儿子和行李,同样是茫茫的大地。

一路上,父亲为儿子考上大学满心喜悦,一遍又一遍的让儿子给他念入取通知书:

新爱的曹东升,鉴于你优秀成就和出色表现,我校决定录取你,并给予你全额奖学金。

当然要离开的后半段,父亲是不愿意听的:请你务必于1983年2月16日,中午12时……

儿子抱怨:这啥报道时间啊,连在家过个年都不行。

父亲骂道:人老外又不过年。

虽如此,父亲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出去了,就别老想着回来,用功读书,为曹家争气。

临别时,父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福”,塞进孩子手里。

3

2019年,大洋彼岸,爷爷写下了一个“福”字,让孙女带回家中。

华裔少女,他的对象,还有同行的长辈,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半路上大雪封路,最后只能选择徒步前行。

女孩气喘吁吁地说: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到?这条路太难走了。

同行长辈说:你爷爷当年走才叫难呢!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

突然女孩反应过来,爷爷写的福还在车里呢!为了赶路,女孩回到家中,拿起笔,重新写了一张“福”!

4

三代人,都是同样的七里路,我想,如果没有“福”字,估计我很难想到这个主题是啥?

相比前两天的《啥是佩奇》,我更喜欢那一部短片。短短的一个故事,却能立马让人想到亲情,想到回家。

而往年的“福”在网友心中,更多是一种全民“扫福”的趣味性活动。

虽然在这部片子加了亲情的部分,但不管走路,马车,汽车,在这茫茫的大地上,都没有跟观众共鸣的东西。整片仿佛是在诉说一个与观众无关的东西,甚至连“福”不应该是倒着贴的吗?这个细节都没有处理好。

当然网友的观点也是出入很大!

有人觉得“很感动,情感真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而有人觉得“很空洞,强行嵌套,可惜了这阵容。”

你觉得呢?

 2 ) 《七里地》和《啥是佩奇》:科长的问题

许鞍华继续用她擅长构建的日常影像完成了《七里地》,她坚持自己的同时也毁掉了这部贺岁短片。《七里地》以“福”字简单串联起三代人的感情,因为片长短、信息多(也即不断需要“动作”),加上三条时间线交叉发展,情感没能酝酿起来,最后只能借助口号(“但福,一直是我们心里不变的信仰”)和歌曲(陈粒的《四海》)升华,最终给观众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

这证明了文艺片与广告(或者说带有明显商业意图的短片)之间存在的巨大隔阂。在文艺片中,许鞍华可以得心应手地用日常影像反映真实生活的情状,剧情片的长度给予她足够多时间进行细节的建构。但在不足十分钟的商业短片里,她不再能如此了,《七里地》如同贾樟柯的电影那样最终只能通过视觉或文字符号来触发观众情动:这就不再是观众借由影像观看,而不是经由文本被迫接受教义。

《啥是佩奇》与《七里地》出于相似的商业目的:一者是借贺岁为电影做宣传,号召大家进电影院看电影;一者是接受阿里巴巴公司的委托,以贺岁名义拍摄一部“支付宝”宣传短片(里面有公司的价值观);不同的是,《啥是佩奇》直接用广告的套路来拍,它不藏不掖,直白地给你讲一个故事,让你感动;相反,许鞍华的内心似乎仍有艺术家的崇高使命,仍然想拍摄艺术为上的作品,但受制于现实,她不得不在最后露出商业宣传的狐狸尾巴。

这种心态在贾樟柯近年的电影也有反映。一方面,科长想拍摄艺术电影,但同时也不想为此放弃国内市场,结果这种矛盾反映在了电影中,让人觉得奇怪:表面的姿态十分崇高,为艺术而献身,实际上无处不透露着博取高票房的心机和野心。两者没有办法妥协吗?我想也不是,这无非让观众觉得导演不真诚罢了。如果想探索电影艺术,请继续;如果想转而走商业路线,也请明示,不必戴着一副假面具做不相符的事情。我们且看看科长为苹果公司拍的贺岁短片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3 ) 沒感覺到「福」就看見大寫的「尬」!

開篇就不是方言我還以為是啥小成本電視劇,完全沒有帶入感,一口普通話一聲聲「娘」叫著⋯而且這個是娘還是奶奶啊?完全出戲⋯

之後金士傑趕著車出現,努力學著大陸腔卻還是一種「高於地氣」的感覺,這哪是闖關東的農民,這是細皮嫩肉的老華僑啊!

家鄉的紙非得疊那麼小帶過來?非得有褶皺?真太做作了⋯⋯此時春夏穿著個30塊錢的白毛衣出現⋯這個姑娘怎麼說呢我覺得她真的和「洋」毫無關聯,完全沒有在海外長大而和這土地產生的出離感⋯站在金老華僑旁邊就是一個涉外小保姆而且打工不為了上學,一身厭學的氣質⋯⋯⋯

後面我真的看不下去了就

 4 ) 七里回家路,浓浓三代情

七里地,连接着家和外面的世界。三代人,同样怀着对温暖的家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的期盼。半个多世纪,从1940年代到2019年,家门口的七里地见证了一家人的奋斗历程。这时候,我理解了每个人刚刚到家就迫不及待贴上红红的福字的心情,也理解了—一家的幸福也代表着国家的幸福,牵动着千家万户。

 5 ) 欢迎回家。回家真好。

许鞍华导演的短片,短片虽短,几句台词却入耳入心。 福到了,家就到了。家里有了你就是有了福。中国人的幸福,永远不离一个家字,高兴的时候要回家,难过的时候要回家,除夕新年,多少人奔走在回家的路上。七里地,从爷爷到孙辈,三代的传承。新春将至,炎黄儿女一定要回家,须手写一个福,贴在了大门上。贴上了福字,家就圆满。 欢迎回家。回家真好。

 6 ) 我们这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七里地》故事背后的故事

“ 如果你爷爷能看到这个故事,该多好。” 点映场放完,妈妈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

妈妈其实不认识金士杰老师,一直在问哪里请来的演员,这么像我爷爷。我的爷爷叫曹瑞昌,到影片上映时,他已经去世一周年了。这一年,爷爷奶奶相继离开。今年春节,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不回东北老家过年。总觉得故乡这个词,好像就这样真的离自己远去了。可是又总觉得,有些割舍不断的,要把他写下来。

爷爷去世的葬礼上,我是全家哭的最少的。可之后这一年的梦里,我总是时不时会梦到一些老家的过去,一条弯曲的小路,一场下个不停的大雪。后来我回想,或许真正的感动并不是哭了出来,而是在心里埋下了什么吧。即使当时并不曾察觉。

这不是一个靠煽情来催人泪下的故事,也不是一个靠创意来精彩反转的故事。在成熟的编剧技巧面前,它显得稚嫩又笨拙。因为它不过是我自己家的一段真实记录。没想到的是,竟然真的会有幸被许鞍华导演选中,并从筹备到上映,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奇迹般的呈现了出来。

试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一个有些年头的故事,这注定是一件费力且不讨巧的事。爷爷给我讲过无数闯关东路上的传奇,而我只选择了家门前的那条七里长的小路。那条路上,并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也没有什么富有戏剧化的转折。不过是我们一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在雪里,走在路上。

我把爷爷和爸爸的故事,尽可能真实的去还原我记忆里听来的样子。爷爷为了生存来到这片土地,爸爸带着爷爷闯关东的勇气,去四海闯荡。奶奶说,爷爷腿脚不好以后,没事就喜欢坐在电话前,每次铃声响起,好能早点接到。可他又总是若无其事淡淡的说,“在外面好好努力,没事别老想家,别总打电话耽误工作。”

感谢金老的精彩演出,把一个东北老头的倔强与深情,呈现的淋漓尽致。而结尾他那句”福到了,家就到了“,则是爸爸看完整个故事,替爷爷补上的。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思念着再也见不到的人。

而我自己的故事,则把他的孙子改成了孙女。我想用一个女孩来完成传承的使命。她从国外第一次回来东北的老家,拍摄一支有关自己家,也有关中国小镇新年的纪录片。踏上了这条听爷爷和爸爸讲了千百遍的小路,踏上了自己的寻根之旅。虽然也许最初,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寻找的是什么。

但随着路上发生的种种,她在不断地感受着这一切。感受着自己血脉中,与这片土地的深情。就像我每次下了飞机,坐上那趟去往小镇的大巴,看着沿路苍茫荒凉的大地,浑身就会起满鸡皮疙瘩,甚至莫名其妙的就会掉下泪水。也许这就是中国人内心深处,人与土地特别的情感吧。

而当春夏替爷爷贴上福字的时候,完成了爷爷的使命,也完成了一种传承。七里地走过,她寻找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我也悄悄的希望,她能替我,给爷爷有个交待吧。那些爷爷对我的嘱咐与期盼,那些我总以为还有时间却终究只能剩下的遗憾,都希望在电影这个平行时空里,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吧。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在影片的呈现中做了许多删减。但这段故事,依旧是我心中的一个寄托。

感谢许鞍华导演和支付宝客户,帮我了却了这桩心愿。甚至还请来了我每次回老家路上,单曲循环《历历万乡》的作者陈粒,特意为此创作的主题曲。感谢黄老师和佛海佛瑞的整个团队,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感谢每一个来看我故事的观众。原谅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讲述者,并没有如你们期待的那样精彩;也不是一个好的广告人,在客户的作品里夹杂了太多自己的感情。虽然写的时候就知道不是什么爆款,但能有些朋友看到,哪怕都是批评,也还是很知足和感恩了。

老家有个说法,老人去世,家里三年不能贴对子,贴福字。看着空荡荡的屋子,光秃秃的门口,心里不是滋味。如果有机会,我多想亲手替爷爷贴上福字。

惜福。

唯一的一封家书

家,是我们永远的福地。

 短评

这是一篇许大奶奶也写不好的命题作文……

6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还行

我认为比陈可辛那部好,可能就好在那份冰天雪地里的滋滋作响,温情有着落。人生在世都愿福能长聚,“一口田不点”,沧桑几代人。短短九分钟,却代入感十足,历史的纵深和家庭的温暖,寥寥几笔,不事雕琢。片尾曲换成刘欢的《家园》,还能提高一个档次。小广告片能拍成这样,挺好。

10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弹幕有人说“跟佩奇没法比” 哈哈

1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和《啥是佩奇》完全相反,内容平庸+植入生硬,既没有打动人也没有传达好品牌信息。

14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要是我爷爷在美国住着豪宅,我还住在车都开不进的山坳坳里,完了还得接待有钱堂姐来过农家乐,那我这个年绝对不会过得开心的……

17分钟前
  • 王大根
  • 很差

很温馨的片子,有种央视纪录片的感觉。有你的地方,就有“福”。家人健康,世界和平,感谢主办方的美好祝愿。还是有个疑问,找一个傻白甜记者和高富帅外国人来为支付宝站台是什么鬼?

18分钟前
  • 做一头学问猫
  • 力荐

说实话,这片还真没有佩奇社会。佩奇里的老爷子表演起码有点力度,这片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20分钟前
  • Explode
  • 较差

许鞍华太认真了,大过年的,把扫五福的开心活动拍的这么煽情,有点想哭。

22分钟前
  • 十年一觉
  • 推荐

读录取通知书那段真戳到了

23分钟前
  • 留下来
  • 推荐

这么豪华的卡司,出来的内容还不及隔壁那只猪。★★

27分钟前
  • Q。
  • 较差

金士杰是哪的口音啊?分分钟出戏。差不多百事可乐年货广告的水平。

32分钟前
  • tiiiiin
  • 还行

导演麻烦给大噶伙整个真正的东北银。别演员一开口,观众就出戏。金士杰演技再好,不是搁这里用的。

37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三代人,几十年,一条回家的路。在来来往往的过程中,这七里地见证了家庭从贫穷到富有,而温暖始终不变。而将贴福字和扫福字两个行为结合在一起也很巧妙,其实过年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啊。

4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同样是广告宣传片,人家许鞍华拍的比“佩奇”更见濡湿、克制、家常、有烟火气。

45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本来想给两星,一听是陈粒,再扣一星吧

48分钟前
  • Luke
  • 很差

1983年,全国出国留学总人数2633人,英语首次成为中考科目。请问:这位北大荒的娃,是从哪里学到一口流利的英文,并挤掉众多权贵子弟的名额,顺利拿到国外大学全额奖学金?

53分钟前
  • rivert
  • 很差

典型的乙方向甲方妥协的商业广告片,甚至都能想象得到,甲方一定重点标记“五福”的字样要求。虽然打着温情的牌,但你还是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故事里情感与呈现上的巨大割裂。与其这样,将商业关键词从头到尾的融入故事里,倒不如讲一个温馨的故事,最后收尾的时候画龙点睛,这岂非更好。所以,从这点来看,同样是带着商业属性的短片,《啥是佩奇》就比这个短片高明不少。2.8

5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比佩奇好1点点吧,广告的部分完全是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不过Fortune/福/支付宝是中国人的信仰这种广告词我是还蛮信的 : )

5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强行嵌套

5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较差

金士杰赶马车那,声音太出戏了。压嗓子装糙,尴尬,别扭。主题想要宏大,片子也往大了去拍,结果跨度大,细节空,情感支撑也弱。记得有老师说过,以大写大是蠢办法;反方向往往能有大作用。想要大,往小了拍,这是许鞍华的长处啊。光凭这一点,它就输给了那只粉色风筒猪。9102了,少让高层审片吧金主们。

58分钟前
  • 徐某某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