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尔

HD

主演:大卫·科伦斯韦,米娅·高斯,艾玛·詹金斯·普罗,阿利斯泰尔·休厄尔,马修·桑德兰,坦蒂·莱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珀尔 剧照 NO.1珀尔 剧照 NO.2珀尔 剧照 NO.3珀尔 剧照 NO.4珀尔 剧照 NO.5珀尔 剧照 NO.6珀尔 剧照 NO.13珀尔 剧照 NO.14珀尔 剧照 NO.15珀尔 剧照 NO.16珀尔 剧照 NO.17珀尔 剧照 NO.18珀尔 剧照 NO.19珀尔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重述诡异与欲望与癫狂

相较于以“色情电影片场的杀人魔”为噱头而实际观感难符其名的《X》,《欲珠》在任何方面都收敛了些许,于是观众自然而然会以为这部《X》的前传,会是一部狗尾续貂,甚至换汤不换药的平庸之作。

但《欲珠》确乎带来了比《X》更佳的观感(甚至我怀疑两部作品是否真的出自同一位导演),在相同迷影情怀的铺垫之下,一个乡村少女带着成名欲望揭露内心;疯狂的篇章与米娅高斯的大秀演技让这个“前传”显得魅力非凡。

时代的退行

从《X》的七十年代回退到《欲珠》所发生的1918年,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回退,整个故事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全然改变了风貌。

如果说《X》像是《德州电锯杀人狂》,《致命弯道》般“荒郊野岭的杀人狂”这一类的影片的话,《欲珠》毫无疑问更像是某些古早的好莱坞影片。

从某些角度来看,《欲珠》同《绿野仙踪》这类故事共享一些相似点

高饱和度带来的靓丽色彩,少女心怀梦想,想要离开乡镇闯出一片自己的天空。甚至,就像很多童话故事里主角会有一个动物小帮手一样,本片的珍珠也有一个善解人意的鳄鱼朋友希达。

而《X》中的迷影情怀,也很好地保留到了这部《欲珠》当中,1918年的默片时代,通过一帧胶片传递爱意的方式很符合电影人心中“浪漫”的定义,只可惜那一帧胶卷,就和珍珠的梦一样,一吹就消失了。

米娅高斯的诡异3分钟

虽然影片中的时代倒退了半个世纪,但片中的故事却更加吸引人了,或许是因为本片几乎将全部目光都集中在了“珍珠”这个角色之上,而米娅高斯也不负众望,在大量特写与长镜头中,将珍珠这个复杂,可怕,又可悲的形象诡异地展现出来。

米娅高斯这人长得就很符合恐怖片的气质,当年在《女性瘾者》与《救命解药》里惊艳地初见后,这么多年来,她似乎就少有出演什么正常的角色。

《欲珠》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片尾她瞪视双眼,竭力微笑的三分钟片尾了

不同于《小丑回魂2》里老太太的静态微笑

也不同于《发条橙》开头那沉静的凝视

珍珠的笑是动态的,变化的,从欣喜一路过渡为狰狞,而她的双眼为了能不闭合而变得通红,流出眼泪,仅这一幕便展现出珍珠这样一个复杂,缱绻而变态的形象。

扭曲碎裂的珍珠

珍珠是一个恶贯满盈的杀人狂不假,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拥有复杂情感而且可怜可悲的女孩。

母亲的严苛管教限制了珍珠的正常人际交往,而日复一日照料失能的父亲亦让她有一种被囚禁的感受,这般不正常的家庭之下,她被压抑的情感与欲望都歧斜成长,她对米兹的那段长达几分钟的个人自述中,对外界更美好世界的向往同只能住在农场的现实互相拧结,爱与欲望最终扭曲成了癫狂的模样。

影片的时代正好也是大流感盛行之时,大家戴上的口罩也在物理层面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剧了珍珠的孤立。

影片最终,霍华德从战场归家,看到了家中腐烂的晚宴与腐烂的娘家人,从《X》中我们知道,霍华德虽然知道珍珠噬杀成性,但一直留了下来,陪伴着珍珠。

之前珍珠和米兹提到霍华德时说霍华德虽然出身优渥,但并不贪图钱财,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或许他对珍珠的爱让他无法离开珍珠,只能接受一切并尽力保护好她。

《欲珠》看似是《X》的一次重述,却将华丽的噱头掷开后迎来了新生,欲望与梦想的混杂变为了血腥而癫狂的交响,少女心思单纯却手法狠毒的杀戮,让故事在血浆与暴力之外获得了诡谲的恐怖质感。

我本以为《X》中衰老珍珠对过去的缅怀是一种类似《日落大道》或《舞台春秋》那般对旧日荣光的追悼,谁能想到,这般对明星,对舞台的记忆,也只是珍珠的一个求而不得的梦呢。

 2 ) 说说我看pearl和x后的感受

说说我看pearl和x后的感受 刚开始搜pearl时看标签是恐怖片还觉得很奇怪,是刷dy时被剪辑安利到的,剪辑看下去就感觉是个小清新电影,女主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 然后开始看电影,只感觉处处是伏笔啊象征啊这些!!!!!!! 最开始那个稻草人,女主在看完电影后回家路上遇到的那个稻草人,坐它身上的那些举动,简直是在暗示后期女主会出轨以及她掐稻草人脖子时感觉就是在暗示她会以类似方式杀死自己的情人 女主亲戚给女主家送的那个乳猪,感觉就像是在暗示女主以及和女主有关的所有人。 现在回忆着,个人觉得有好几种象征意义: ①是女主的人生就像这乳猪一样逐渐生蛆 ②是女主一家人的分崩离析 ③女主就像这乳猪一样被抛弃在那样偏僻的农庄里腐烂发臭 感觉女主杀小动物那段跟x里的女主成了对照组一样的存在 女主跟她妈妈争吵那段,演得实在是太好了,非常歇斯底里,很真实的片段,是压抑生活下的情绪爆发,是内心积压的痛苦,被生活折磨的郁气,实在是太久没有释放压力,爆发出来的时候才会如此剧烈 女主妈妈在她们争吵前的某个夜里被女主发现在哭泣,似乎也是在为后面忍耐不住的争吵做铺垫 她们争吵时女主妈妈被推搡到壁炉那裙子被火燃起来时,真的把我惊艳到了,我个人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的片段,除了女主妈妈自燃这里,就是后面女主跟她闺蜜剖析自己内心那段了 女主妈妈被烧的片段我反复看了两次,其他的则是一遍过。跟朋友聊起我喜欢这段时,她们都说我像个变态,但我真的很喜欢啊真的很美,是压抑黑暗的画面里的一点亮色,真的很惹眼啊啊啊 后面妈妈被烧成焦炭人时我刚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觉得太夸张了,后来暂停后仔细思考了下,这么高温大面积的烧伤,能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吧,是让我第一次正视火焰的威力 女主穿好漂亮的红裙子准备参加舞团选拔时,她帮她爸爸换上了正装,那时的她看起来真的很美 后面女主落选,审判员说只要金发女生时我就知道是她闺蜜入选,还感觉这个就像内定一样,女主不过是个陪跑的,她落选后的崩溃大哭听起来疯狂又悲哀 女主闺蜜陪女主回家,在女主难受时表示她能将自己当成女主丈夫霍华德倾诉自己内心的真正自我时我就知道女主闺蜜活不了了。 我暂停了这里,在心里推演了一下,莫名觉得女主把她闺蜜当倾诉对象时一定会把她出轨杀人的事情说出来的吧 女主果然不负我所望 她闺蜜听着女主的内心独白,脸上的笑由安慰中带着得意洋洋变成了勉强的假笑,很明显是被女主给吓到了 后面她道别,我看着她僵硬着走出去,就知道她肯定活不了了,看到她出门后听见女主喊她然后停下来,就肯定她要被女主追杀了 女主果然在旁边捡了个斧头就开始追杀她闺蜜,她闺密就在那跑啊跑 她闺蜜被女主追上分尸时,那干脆利落的斧头,看得我叹为观止,仔细观察了下断口处,感觉好真实啊!让我忍不住怀疑演员是否还活着XD虽然我知道这是肯定的事情 女主对她丈夫回来的期望真的是浓烈,后面的出轨也是因为等的太痛苦了吧。当她丈夫在片尾真的回来时,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迟来的希望还算希望吗?迟来的希望已经没用了 女主看着她丈夫,脸上是像人偶的笑容,眼睛逐渐通红流泪,这里演的真的好好,让我真正理解了强颜欢笑是什么样子的 她丈夫发现了老丈人的尸体,我当时就在想,她丈夫只会有两种结局,要么被女主灭口要么成为女主的共犯,第二部成功解答了我的猜想,女主丈夫果然成了她的共犯

这是我第一次看如此血腥的电影,看完pearl后感觉还行,连续看完了x后才有种恶心感,但还算好。

好看,这部电影。里面有些我喜欢的片段可能会二刷,比如女主开头对梦想的咏叹,中间女主妈妈的自燃,后面女主对她闺蜜的诉说,就这三点,我很喜欢

朋友说我变态,但我肯定我真的不是很变态……当时跟朋友说时她家长在旁边听着,听完后跟我说别看这种电影,容易心理变态不正常,我说我已经看完了,还看完了两部XD

个人感觉其实还好

 3 ) 疯狂源自于嫉妒

上映时没看后来补的。有的人问为何她如此疯狂杀人,其实就是嫉妒导致。而且也有精神病。《Pearl》里的女主人公看似疯狂,但其实是对于因为嫉妒而向所有周围人发飙的人的一种隐喻。

最近对于北大校友全嘻嘻的网暴让我又想起了去年的《Pearl》这部电影。当时看完就觉得Pearl代表的就是目前的极端 -女性主义者。我加了极端,所以不是说所有。她们的极端在于根本已经是因为自身生活不幸福、出身不好,从而对其他女性嫉妒到了疯狂的地步,对谁都乱喷,失去了理智、丧心病狂。全嘻嘻就算有一些问题,也不值得这么多女性对她围攻、网暴、用恶毒的语言去对待她。她不是一个罪人啊,也没有做什么伤害到你们的事情,这么强的恨从哪里来?

where this hate comes from? seriously ladies? why you hate a stranger so much?

《Pearl》片中,有一个金发的有钱小姐,叫Mitsy。她其实挺单纯善良的,对在农场工作、出身贫寒的Pearl很关心、友好,而且去面试电影还叫Pearl一起去。结果,Mitsy被选上了,而Pearl却没有。但Mitsy看到Pearl很伤心就好心送她回家,还坐下来听Pearl阐述心声。而接下来的事你们可以预想到:Pearl直接把Mitsy残忍地杀害了。而且完全没有一点犹豫。像是农夫与蛇的故事。

当时她拿着榔头追着走向Mitsy的样子,以及不断砸Mitsy,而导致血溅到她脸上的样子,像极了目前不断用恶毒言语骂全嘻嘻的女性。而这些女性居然有脸说她们是女性主义者?

她们的话,与Pearl的大斧头一样,毫不留情。而全嘻嘻原本只是希望为女性读者提供一个采访,给大家听一下各种不同的声音,本意也是好的。她该被这样对待吗?

在一个完全没有牵扯到男人,也没有人是受害者的情况下,就一个采访,居然可以如此攻击一个女博主。。。It's really horrified. 我看到的对全嘻嘻的网暴一点不亚于《Pearl》恐怖片给人带来的感受,就是毛骨悚然

Pearl代表了很多原生家庭和遭遇不幸的女性,无法达成她们内心向往的生活,觉得自己被环境所禁锢,但没有选择去努力改善,反而选择了血腥屠杀来发泄愤怒。即使网暴不见血,但其实也是键盘后的人的一种宣泄。而如今女性对女性的攻击更多是因为嫉妒。特别体现在单身、生活不幸或出生不好的女性对已婚已育女性的攻击。明明后者中很多是自由、自愿选择结婚和生孩子的,是真的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也认为适合养育孩子,却被前者说成是对婚姻、对父权的妥协。生了多个孩子或生了男孩就更被攻击了。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嫉妒的表现。

改名字的事也一样,美国冠夫姓的人是大多数,你觉得人家都是向婚姻妥协吗?这只是人家的习惯而已,而且也都是自愿的。人家根本没多想,就觉得这样别人一起称呼一家人方便,比如卡戴珊一家,辛普森一家, 奥巴马一家。你觉得奥巴马的夫人有被逼着改姓吗?当然没有,但是总统夫人如果没有改姓,平时露面被称呼时就很不方便,也会引发不必要的讨论,所以人家觉得就是一个名字而已,方便就好,你爱叫啥都无所谓。

嫉妒体现在这些网暴者往往会抓住对方的婚姻、家庭、背景不放,控诉全嘻嘻的北大背景,还有针对她的婚姻和生孩子这些。而忘记了原本她们究竟是要批评她什么。

采访的问题问的不好?不专业?不代表女性主义?也许这些都可以说得通,但最终看到的却都是对她本人和她家庭、背景的攻击,这就是赤裸裸的嫉妒的表现。

至于原生家庭,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问的。因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自身经历确实影响了她的选择。何况那位日本女作家自己也说了她母亲不幸的婚姻让她对婚姻没兴趣。这不就是她选择单身的原因吗?如果她有幸福的家庭,父母婚姻幸福,她可能就不会是你们崇拜的单身主义者了呢。所以请不要忽略或刻意避开对原生家庭的调查。就跟你去看病,别人也会问你家人的病史一样。基因、家庭影响和自身经历的影响就是决定了我们人生中大部分的选择。所以即使换成专业记者,我相信也会问这个日本作家父母的婚姻是否有影响到她这个问题。这个是很合理的。

这件事也让我看到“原生家庭影响你的选择和人生”在国内依然不被很多人接受,即使日本作家承认她母亲的不幸婚姻让她对结婚不感兴趣,但网友还是忽视这点,一直骂全嘻嘻问题问的不好,在刻意掩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她们认为原生家庭不重要,是个人选择。但其实父母的婚姻对子女的影响是很大的,基因对个性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美国的电影目前也都非常强调基因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杀人者、精神病人的家庭和童年都是不幸的。而家庭幸福的人的后代几乎很少会出现杀人者、精神病人。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决定都是有迹可循的,所以不要刻意去避讳不谈。不谈只会害了更多女性。

有多少女性博主本来是希望可以提供女性发声机会,却最终在红了之后被女性网暴而消失?太多了吧。当然,我理解已婚生活幸福的女性在单身不幸女性眼中永远都是没资格谈女性主义。所以我也劝生活本来很幸福(不管已婚未婚,只要自己开心)的人,不要去刻意地表达对不幸的人的共情,因为你的共情,她们不一定心领,不然就会像《Pearl》里的Mitsy一样,即使什么也没做错,还是因为被嫉妒而遭到不幸。

幸福的就继续自己幸福吧。结婚和生孩子,特别是生男孩让一些人弄得像犯罪一样抬不起头,这是毫无必要的。这是个人选择。

不幸的,你有两条路,努力提高自己,改善现状;拿起斧头,冲所有让你嫉妒的、造成你不幸的人发飙。你觉得这两条路,哪个会让你走上幸福之路?

《Pearl》还是很推荐的看的。

 4 ) 命运啊,你可真是个小碧池

每个人都听过“成功是少数,失败是多数”、“一将功成万骨枯”之类的警世通言,但又被“山上的风景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之类的醒世名言所动摇。举棋不定、反复煎熬成为大多数人的矛盾状态,顺其自然成为少数人选择解脱的方式,而极少数的另一些人却选择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在这些敢于断绝后路的人里面,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功成名就,实现自我,剩下的则是一败涂地、一蹶不振甚至家破人亡。

本片的女主很显然就是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类人。父亲残疾失去劳动力导致生活的重担将母亲压在崩溃边缘,直接导致了她偏执、神经质、控制欲极强的性格,女主从她那感受不到任何爱,只有厌恶。于是她用自己的聪明争取到一个条件优厚的丈夫,本以为得到了爱,丈夫却依然追求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开心,留下女主一人独自面对一成不变的枯燥现实。这也逐渐催生出她杀死一切挡路者的潜意识人格。而当面对梦想时,父亲的拖累、母亲的反对最终让她将这人格释放,弑父杀母。她具备成功所需要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但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长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失败。

毁灭了所有,抛弃了人性都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么她也没有必要再捡起这对她毫无作用的人性了,那就将杀伐进行到底吧。

这就是她的故事。对她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但对电视前的观众——我而言,却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我们到底是“成功率”里的分母还是分子?这是一个薛定谔的猫一样的问题,无法回答。我相信宿命,但也对命运的不可知性非常着迷。无论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是顺其自然或是激流涌进,其结果都是未可知的,选择刺激也许最后会归于平淡,选择平淡也许最后也能迸发惊喜,即便在后人的眼里,我们的命运都是注定好的,但对我们自己而言,命运这个小碧池也是很有趣的,不是吗?

 5 ) 拼死维系诡异微笑的,不止珀尔一个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以万圣节为终点的十月,素来恐怖片扎堆。而在群魔乱舞中舞得最好,也最能舞入人心的,大概要数两部女性向的恐怖片《珀尔》与《野蛮人》。

这两部电影,时代和际遇不一,但之于女性更为强烈的牢笼感,先行贯通了。

《珀尔》的同名女主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场,地缘位置把她的日常交际,限定于管束异常严厉的母亲和无法自主行动的父亲。

《珀尔》

作为一部把时间推回1918年的前传电影,此时的母亲,与正传《X》里的老年珀尔一样,都是能够带来恐怖阴霾的存在。

母亲与农场,是珀尔从人际到空间的牢笼,拖累了她对大千世界的自由向往。再加上他们一家来自德国,在一战行将结束之时,还要在战胜国苦心隐藏,避免被更多人疏远乃至唾骂。

《珀尔》

长期处于低位的境遇,明示了女性,尤其是她们这些已婚女性在服侍男性,维系所谓大局后方的艰辛劳作里,只能领用杯水车薪的安全感,遑论对梦想的追求,对自我的成全。

此间渴望当上歌舞明星的珀尔,向往《富丽秀》的排面,但没读懂故事当中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凉,而那恰恰也是《X》最深刻的惊悚所在。

《珀尔》

一百年后,《野蛮人》的女主苔丝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现代女性。看似站在了珀尔的反面,能够摆脱不当的男友,追求想要的工作,决定自己的生活,但是她的背景,依然少不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社会里的局促不安。

她与一名不认识的男性租客,因为系统错误,同时预订了荒僻地带的同一所房子,在深夜不得不共处一室后,她习惯性的戒备行为,以及随后在坦诚交谈中说到的话题,都能看到女性安全感的严重匮缺,以及她们要为这额外的警惕付出更多精力乃至代价。

《野蛮人》

更强烈的对照,是他们所在房子的地下室里,藏匿着一个可怕的男人,他多年来囚禁并强暴女性,并继续与所生下的女孩杂交,多年以来,死的死了,活下来的,成了堪称「野蛮人」的怪物。恐怖的地下室,成了更恐怖的譬喻。

可以看到,跨越这么长的岁月,女性深陷社会积习的牢笼,境况在本质上没有多少改变,往往是要求很多,回馈很少,被以不平等与不平衡的态势,挤占身心的安全空间。

《野蛮人》

在这个事实基础上,这些恐怖片最突出也最有意味的表层观感,反倒是女性担当了故事最外在的可怕存在。

野蛮人的形体,已经与变异怪物无异,蓬头垢面,尖牙利爪,行动力超绝,语言沟通能力为零。她在地下室来去自如,所施行的暴力举动与效仿「始祖」的囚禁行为,构成了故事前中期最大的惊骇。

这个时候,她与刻板的传统男性威权形象有所重叠,高大,有力,凶暴,具有压倒性的控制欲。

《野蛮人》

珀尔则是完全相反,哪怕已为人妇,但是身形与心智还是偏于一种早慧少女的式样。她本是鱼肉,但在长期压抑与否定之中,反弹出扭曲的人格,继而加重了自身嗜血的倾向。

如果说野蛮人是在无意识中贯彻非理智的暴力,那么珀尔则是有意识地放大屠戮的快感。她在首杀后尝到了怀疑、否认与隐瞒被强行终止后的欣慰,进而贪婪地任由这些过火手段,消杀不绝于耳的嗡嗡嘤嘤。她成了连环杀手,如同门廊那只爬满蛆的烤乳猪,腐坏了,却依然可以是自我眼中的餐桌佳肴。

《珀尔》

在实在的疯狂本体面前,苔丝也在经历转变,先是处处谨慎得畏手畏脚,接着是见证队友死亡时的惊慌失措,再到被劫持后敏慧的作势配合与寻机逃脱,然后是不惜犯险也要屡屡伸出援手的「过分」英勇,最终蜕变成杀伐果断得出人意表的英雄。

一整个蜕变转动下来,多少改写了许多同类故事让年轻女性败在胆怯,甚至败在「圣母心」的套路。

这反套路也制造了一位别于珀尔的「杀手」。她们以不同的立足点和生发点,印证不同抉择导向了既有差别又有共性的悲哀。

《野蛮人》

当中,又有解放自我的议题。提及「解放」,就关乎欲望。这两部电影,都在男性欲望的大背景里,非常直白地指涉了女性欲望。

相对男性珍稀的安全,固然是第一需索。苔丝作为正统的那类恐怖片正面人物,一直要到真正掌控生杀大权时才得到相对安全。至于野蛮人和珀尔,表面安全的生存环境,起源或现状都是高度危险的。

那么,对安全的需索和对不安全的挣脱,借助人物跌宕起伏的心境,就成为叙述的强劲推力。

《珀尔》

其他欲望的表现同样如此,而且各有姿彩。珀尔作为备受压抑并且思想独断的一位,最有代表性,电影的另一个译名《欲珠》,抓到了精髓。

繁重的农活与单调的生活,把她的明星梦衬托得格外自由和灿烂,而遥不可及的明星梦,又把她的受限反衬得无限悲哀。区别于许多恐怖片,《珀尔》色彩与光感的明丽,把她身处的环境勾出一种仿佛好莱坞歌舞片的美好,比对《X》同一场所的阴森萧瑟,更有反差的惊悚余地。

明星梦意味着与当下凡俗生活的切割,通向梦幻的名望、财富、美貌,以及这些所带来的正视、尊重、爱慕,甚至是兼具实体与象征意义的性,那才是她打破枷锁最便捷的明证。

《珀尔》

从瘫痪的裸身父亲,到无生命的稻草人,再到充满生命力与诱惑力的健硕帅气放映员,抹上爱恋幻觉的性发泄终于让她抵达对人生的另一种观照,也让她不惜病态死守彼此关系的绝对纯正。

她必须在不断坍缩的人生里抓住这唯一一根稻草,并且不允许它有一点杂色。欲望开化了她,也奴役了她。还不需要《X》里最可怕的衰老唱响悲歌,《珀尔》里的纠结和扭曲已经提前把脆弱与无能极速放大,展现出身不由己的崩溃、麻木对自我的腐蚀。

同期《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的《皮囊》,或者更早的《金宵大厦》的《美魔女》,也是这样的逻辑。与漂亮、时尚毫不沾边的女性,或逐渐老去的美女,终于获得变美或永葆青春的进阶机会时,选择忽略真相与爱,只顾自我催眠,投奔有毒的「商品世界」,在女性集体物化的圈子里,完成从人到魔的变化。

《皮囊》

那么,早已成魔的野蛮人,就更是凶悍。她作为被长期腐蚀的牺牲品,成长于根本没有爱的环境,却从反复放映哺乳教程的电视中「感染」了所谓母爱,对于照顾「宝宝」产生极其强烈的绝对欲望。讽刺的是,她圈养猎物喂奶的行为模式,照搬了自身囚徒的成长背景,毕竟那是她唯一熟悉的交际。

这些女性在字面意义上,都确切地被妖魔化了。但是看到后面,她们都会让人产生深深的叹息。

珀尔她们本是悲哀世态的产物,或者说牺牲品,而野蛮人则呈现出天下母亲的本能形态,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孩子的安全。最终她被自己「深爱」的「孩子」苔丝在恐慌中终结生命,让人无法尽兴地为女性的站立鼓掌叫好。

《野蛮人》

毕竟,这些血淋淋的教训里,往往结满男性观念、凝视与暴力所培育的恶果。而更可悲的是,是吃下这些恶果的女性,也把不同的反噬作用套在其他女性身上。

被传统不公标准深深毒害的女性,珀尔母亲就是典型。被改造后的她,也试图改造自己的女儿,毫不在乎是否由外至内熄灭了为人的本真乃至快乐。本质上,还是在为固有的男权代言,而病弱的丈夫成为绝佳的反讽呼应。

珀尔试图偏离母亲的轨迹,但在应对丈夫的不在场和情人的不信任时,她唯一的选择成了僭越男性实权的反杀。《皮囊》与《珀尔》都熬出了女性过火抉择后的精神鸦片,透显践踏男性、睥睨同性后依然无法维系平衡的深层悲哀,一如今年《孤儿怨:首杀》等女性恐怖片反复推演出来的困顿。

《孤儿怨:首杀》

说到底,两性方方面面的不平等,造就女性角色的逆袭,普遍可以具有强势反差的叙述张力和情绪表达。

放在恐怖片里,女性欲望的长期打压与曲线满足,乃至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变动,在《野蛮人》《珀尔》这些质量较好的作品中,往往能有更形象与更具象的成像。

《野蛮人》

反过来,这些表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故事的恐怖因素,但是通过还原出更广大群体堪称集体回忆和即时感受的不安与憋屈,可以冲撞更有感染能量与反思力度的层面。

这也让观众可以忽略一些粗暴处理,而尽情拥抱它们别出心裁编排的心思,以及反复揭开疮疤的勇气。

回想《珀尔》片末,仿佛接到指令拼死维系诡异微笑的珀尔,就太现实了。

《珀尔》

 6 ) 台词。女主独白。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想要什么并不重要,充分利用你所有的才重要,人生很少能按你的期待发展,你得做好面对这些的准备,如果你想过得幸福的话。

霍华德,我真恨你把我丢在这里,有时我希望你死了。抱歉,承认这一点让我感觉很糟糕,但这是事实。我对其他男人感到好奇,我敢说你不想听说有陌生人来满足你的妻子,我发誓只有那一次,那是个错误,他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明白了,我希望一切能够回到以前的样子,但我想不出要怎么回去,我所做的事无法挽回。 噢,霍华德,我才发现这些听起来是什么样,说真的,有段时间我受宠若惊能有你这样英俊的人青睐我,你真是个好人,我知道的,我一直注意留心你的心思,我绝不希望你感到嫉妒,这是种可怕的感觉,像溃烂,会在你的内心扭曲翻腾,我太了解那种痛楚了,我能感觉到,每次看到别人顺风顺水都是,因为事实上我不是个好人。 我从不打量其他男人的原因从来不是不想伤害你,而是我明白我有多幸运能够得到你的关注,我也许是个可怜的农场姑娘,但我并不笨。你来到我家农场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你像其他农工一样努力,但你不一样,你是有背景的,来自美好、安逸的地方,你随时想回都可以回去,我真渴望能那样,我的一辈子都想离开这个农场,而你就是我离开的机会。所以,我决定永远不能让你看到我真实的一面。这一招非常好用,后来你终于把我带回去,回了老家见了你的家人,就像我希望的一样,仿佛是画里走出来的生活,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而你却不想要。你只想留在这里,在我们的农场,而这真的让我好愤怒。你怎么可以这样?我确信你知道我讨厌这,你一定是的。你怎么可以如此自私而残忍,而我如此努力让你感到幸福?我甚至怀上你的孩子。我从来都不想做一名母亲,我憎恶有东西在我体内生长的感觉,那感觉像病症,拉扯着、吮吸着我,像谷仓里粘人的牲口,我怎么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生命让我害怕,严酷、惨淡又让人耗尽精力。当胎儿死去时我大松一口气,把我困在这里的负担又少了一点,但战争开始了,你也离开了我。你为什么离开我,霍华德?我讨厌这样的感觉,如此可悲,你们那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我猜你不会有,你看起来时刻都很完美,上帝一定对你非常慷慨,他从未回应过我的祈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我到底有什么毛病?求求你告诉我,没准我能有所好转。我不想沦落成我妈妈,我想要在大银幕上跳舞,像电影里的漂亮姑娘,我真的好想像她们一样,完美无瑕、被许许多多的人爱着,能够补偿我受折磨的那些时间,有时我在半夜醒过来,那种恐惧席卷着我,如果命该如此呢?如果我只属于这里怎么办?我是个失败者,我不漂亮,本性也不快乐或随和,我不聪明,也不风趣,也不自信。我正是妈妈口中的样子,懦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了什么?为什么我的家庭不能像你一样?我真讨厌不能做你,只能做自己的感觉。我真害怕当你回家之后,你会看透我然后害怕我,就像其他人一样。我知道我做过什么,那些坏事,糟糕的、令人发指的事情。我现在很后悔,但我喜欢那种感觉,我不希望这样,但我确实喜欢。起初只是比我更小的动物,没什么灵性的动物,没法反抗伤到我的动物。感觉很好,杀戮比你想象得要简单。直到最近对妈妈还有电影院的那个男孩,他们感觉不一样,他们有着更大的意义。我伤害他们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受折磨是什么感觉,但可怜的爹地命不该这样。我真后悔自己做的事,妈妈本意是好的,她一生过得很苦,她只想要个有安全感的家,我能明白,我以为我恨她,但我也是在寻求安全感罢了。天啊……我真是搞了一团糟,我不知道我还能承受多少,我得打理好这一切,所有事情。我得在你下次见到我前处理好。也许我能让这个农场,成为你想要的我们的家,一切终于能发生改变。我能原谅,我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只要你能留在我身边。你愿意吗?求求你。我不能再独自一人了,这太难了。我们可以爱着对方,我愿意为你这样,如果你是认真发誓“直至死亡将我们分离”,那就够了,这个农场只有你和我。我只希望有人爱我,最近我真的过得很难。

 短评

在隔离酒店住21天就让我快疯了,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更乘以千倍,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创造了「X」……Mia Goth的演技可真是对其他90后女演员形成了降维打击

8分钟前
  • AS9462
  • 力荐

A24你看着办吧,Mia这表演不去拿个奖你觉得说得过去吗?长达近6分钟的长镜头独白(其实加起来有10分钟吧)以及最后看到Howard回来的“The End”那段表情的情绪推进太到位了,好棒。所以没被选上那些人简直眼瞎(现实/电影都是)。

10分钟前
  • 梵顿Kirin
  • 推荐

珍珠姐见人杀人见鬼杀鬼,上头后谁说都不好使。这部和X相比起来比较像文艺惊悚片,Mia Goth十分钟的独白足见演技,如果能多挖掘一下她杀欲的来源就好了。

15分钟前
  • Ciciaego
  • 还行

迪士尼公主/绿野仙踪/希区柯克 x系列这个按城市背景设定的玩转类型片拍法 结合不同时代的美术真的绝妙 哥特妹妹太牛逼了 是我们这个时代冉冉升起的female anti-hero! Female rage &female empowerment经典三部曲!

19分钟前
  • D
  • 还行

果然还是精神病更吓人

20分钟前
  • 有寂
  • 还行

没看过第一部,光看第二部故事过于单薄。本来以为是坏种里奶奶那种天生杀手传,结果也是环境逼迫那套。感受到强烈的自恋气息,果然主演也深度参与了制作,不过自恋得倒是不让人反感。总体来说略无聊,是短片的话可能更好。收获大概是看到了胶片时代的A片……

23分钟前
  • Dead-Blue
  • 还行

非常合我的口味,透露出古怪而真实的心理写照。 犯罪简直就像做上帝,不爽就杀。

26分钟前
  • Lia
  • 力荐

7.2/10 米娅那段独白和假笑可以直接封神了

27分钟前
  • 电锯觉罗炫
  • 推荐

绕了一大圈告诉观众Howard对Pearl是真爱,但那到底是爱还是迫于恐怖的臣服呢?不是X镜像前史,而是以Pearl之名给Mia再度定制大放异彩的银幕形象,尤其是片尾一反血浆砍杀片高潮节奏令人屏息的长段独白更是字面意义双关的slay。然而相比前作,一切都一眼到头,没有新的刺激。承接色情影史命题和胶片时代的技术美学致敬镶嵌在血腥即景的田园风情画上,童话般绚烂色彩铺陈的天真口吻和回应当下的战争和疫病肆虐绝望年代剖开与世无争的核心家庭隔离生活底下压抑和奴役的潜流——如同光鲜浓艳的丰腴乳猪爬满虫豸,无论母女间的隐秘战争还是管控下集体焦灼的病态蔓延,高压何曾中止?放映随着一派祥和的礼赞乐章收束仿佛宗教图式圣母垂泪的扭曲笑容,那传统叙事里夸赞的乡下姑娘守贞等待丈夫还乡标准道德画卷,其实是地狱之门的洞开。

31分钟前
  • 嵇澹
  • 还行

想润又润不去的人肯定会很爱这片子

34分钟前
  • 全声波频道D
  • 推荐

女主太他吗强悍了........片尾超长独白和最后3分钟撑着笑的特写,omg!近三年看过不少恐影佳作,Pearl是唯一我觉得未来多年之后依然能活跃在恐影榜的黑马杀人魔。草!我觉得最渗人的是Mitzy视角,并且每次她快要发飙之前我就感觉自己像小动物预知到危险,赶紧去把房间灯调亮orz,屏住呼吸,全神贯注感受她的变化。还有我太喜欢这种面孔了!(比如说Shelley Duvall和Sissy Spacek...)哎,这就是战争和瘟疫及衍生的次生灾害之下普通人的生活现状,每个人都在经历失去和变故,唯一不变的是历史永远会循环往复,而该改变的是,个人与阶层与环境之间无法相容、越来越深的隔阂。无创造,无改变,无人性,无信任,便无爱。

39分钟前
  • 迷蟲朋克
  • 力荐

和《X》一起为迷娅高斯量身定做的片子(米娅本人也是编剧之一),大量长镜头情绪宣泄,虽然完全没有很多人说的那么恐怖,但确实将一种病态解构做的淋漓尽致。PS哪有这么hot的放映员啊喂

40分钟前
  • Superbia
  • 推荐

《X》描述的是杀戮和欲望本身,《珀尔》则是杀戮和欲望的根源:瘟疫、战争、压抑的破灭的理想和败落的生活,既绝望又癫狂。米娅.高斯贡献了不亚于华金版小丑的顶级表演。

45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力荐

好纯粹的疯批电影😅 影院发了女主的人头大扇,看完后想了想还是没带走😅 (以及看完了很想吃玉米是怎么回事

48分钟前
  • 脆皮仙人球
  • 推荐

转:恐怖电影有一个好处,不仅各式各样的角色都能在恐怖电影世界观里成为主角和关键人物,这本身就是一种平等的。更棒的是,当你在恐怖电影中看到这类角色,想起自己不好的曾经,糟糕的过去,这本身就是一种修复,恐怖电影会治愈伤口。

52分钟前
  • 生于1984年滴人
  • 力荐

三星半。跟《X》完全不一样,更像是一部严肃的、带有心里惊悚气质的人物肖像片,基本上所有符合“类型满足”的血浆元素全都被剪进了预告片里,所以观影前校正期待方向是很必要的。其实就最终呈现结果来看,真正的主导者应该是身兼制片人、编剧和主演的Mia Goth而非导演Ti West,结合她本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大概她也投射了很多自己的影子在这个敏感而受到压迫,却又没有得到真正释放的角色身上吧

57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剧情不吓人,但疯姑娘你吓到我了。美式隔离都能把人逼疯?我不信...

5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Pearl的心理状态跟其他人不太一样,这很明显,深层原因可能来自家庭和整个大环境。影片对于这个家庭的着墨大部分都是透过一些小细节:母亲的过去、父亲的疾病、缺席的丈夫与性...把Pearl最后的长段独白,放回到她与母亲饭桌上的决裂,可以发现她的母亲对她其实也有着某种不正常的嫉妒和比较。从她藏在衣柜深处几条艳丽的裙子可以知道,她也曾有过鲜活的生命力,像Pearl一样。她大概也由衷地厌恶那个寄生在她身上的东西,她让她的身体染上了腐败的气息。Pearl问为什么那么讨厌她,母亲没有回答,因为真实的答案会让人害怕以至Pearl在畸形的家庭环境下长成了畸形的性格,学会压抑欲望、过度偏执地追求爱和安全感及同理心丧失。

59分钟前
  • 梁布里奇克斯
  • 还行

Mia Goth will be a big star!!

60分钟前
  • 电子伏特加奶茶
  • 力荐

既call me by your name 之后最强的怼脸无台词长镜头! 又名«妈妈再爱我一次之舞出我人生»

1小时前
  • gi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