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前篇

HD中字

主演:佐藤浩市,绫野刚,荣仓奈奈,永山瑛太,三浦友和,永濑正敏,吉冈秀隆,仲村亨,椎名桔平,泷藤贤一,奥田瑛二,夏川结衣,绪形直人,洼田正孝,坂口健太郎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2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3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4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5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6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3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4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5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6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7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8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19昭和64年前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昭和64年前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9年,正值日本的昭和64年,不过这一年份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天皇的去世,短暂的昭和64年匆匆落下帷幕。而就在这有限的七天内,某地发生一起幼女绑架案。绑匪索取两千万日元巨额赎金,并与受害者家属和办案人员展开巧妙周旋。虽然受害者的父亲(永濑正敏 饰)按照约定缴纳赎金,但 绑匪还是残忍地将女孩杀害。由于日本上下正处在新旧时代交替的关键时刻,代号为“64”的案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即使十多年后,这桩悬而未决的案件依然是许多办案人员难以忘怀的心结。当年作为办案人员的三上义信(佐藤浩市 饰)而今正在群马县警署担任宣传官,终日周旋于上级和媒体中间。“64”的最后时效越来越近,人们仿佛又重新记起了这桩谜一般的案件……  本片根据横山秀夫的同名推理小说改编。迷失海湾 第三季冬奥华彩法外情真 第三季食鬼师卧虎藏龙家庭电影友情以上国语幻想之爱神雕侠侣动画版古希腊的瑰宝火烧红莲寺之江湖奇侠特工任务雪山飞狐1991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一季少狼 第三季盲点第一季边境第二季无声的证言第二十一季危情三日红粉联盟阿修罗未来少年柯南国语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银河铁道之父黑荆棘钢铁年代禁地之青衣玉罗大渡河恐怖实验神秘之怒妖倾天下城南旧事偷破天际线家有圆圆?!我家的圆圆你知道吗?通往机场的路小亲亲我们是认真的疯狂的行为艺术爱的真谛绿光零下的激情惑星大战争女孩们灰色:幻影扳机观星者鬼侠1962

 长篇影评

 1 ) 以父之名

236分钟的片长 犹疑再三还是买了 之后一直在和Lynn讨论我们会以何种方式在电影院里睡着

当然 没睡啦 而且越看越清醒好吗😂

悬案题材 我看到的是三个父亲 一个是受害人的父亲 一个是警察 还有一个是罪犯 身份不同却同为人父 女儿就是他们全部的理由 会翻烂黄页去辨识那个只听过一次的声音 会千里迢迢去停尸房确认那是不是自己失联的女儿 会明知是陷阱也不容有万一发生在女儿身上而犯险 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帖子 叫「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什么样的感觉 电影里的父亲们已经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以上我个人觉得电影最动人的部分 除去悬案线 其他的支线可谓纷繁复杂 看得我有点脑子不够用 比如媒体对警局真相的索取 比如警局内部各部门之间力量的抗衡 比如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重度脸盲症患者 我费尽了脑细胞也没把人物拎得门儿清😂😂😂

比较想吐槽的是剧中的媒体 一言不合就摔文件投诉罢工找领导 发言基本靠吼 不满起身就走 而描述媒体与警局对抗的这段着实冗长乏味 没睡着的原因在于他们真的好吵 追索真相当然是好事 只是方法有点让人反感

听说是有日剧版本的 而且评价普遍比电影版高 倒是可以选择去补习一下 其实电影看起来也挺电视剧的😁😁😁

PS:电影分前后篇 中间过度的时候 跳出来一段字幕「中场休息 但只有十秒钟」戳中笑点

PPS:后篇开始的时候 居然还有前情回顾 就听到邻座的小伙伴说 早知道有回顾我就去上厕所了 哈哈

PPPS:听到片尾曲的感动难以言说 看着字幕都想掉眼泪 出电影院时回望「上海影城」 感觉人来人往 时间凝固

2016-07-03

 2 ) 这要是中国片子不会超过4分

没看过原著,单说电影本身

1,太多的篇幅给了叽叽歪歪的记者和疲于应付的宣传部,却完全没有交代背景,就像菜市场的泼妇吵架。满脑子都是问题却得不到解答:

在三木来之前新闻都是实名还是匿名?是只因为交通肇事案匿名吗?但记者们的反应不像啊...

如果使用实名,如何保护像三木所说的保护受害人类似被强奸者?

如果一直是使用匿名,宣传部和记者协会每天都要这样吵架么?

怎么喊了句“我要相信记者们”之类的话就突然对全剧除了吵架几乎没有有效沟通的记者完全信任以至于不计后果的相信了呢?这应该是热血高校的画风不是这种文艺片的套路啊!

2,女儿丢了?!难道是又一起绑架案?哦原来是离家出走...但夫妻俩一会着急一会不着急,仿佛他俩是薛定谔,女儿是薛定谔的女儿。只截取的细节比如家暴,但女儿为什么如此恨三木完全没有提,全靠脑补

3,我想知道谁把“悬疑”的标签加上的,悬疑要素超过脑筋急转弯了么?最后抓捕犯人不带摄影录音,冒着分分钟被翻供的风险玩追捕

文艺的不对劲,悬疑的不到点...真的是日本片+钢琴曲+慢节奏分分能让文青高潮啊

 3 ) 「大于一」的漠然,「小于一」的伤楚

文| 淹然

「昭和64年」,不是电影原名。濑濑敬久导演的这部电影,分为上下篇,浩浩汤汤四小时,但片名只是一个看似素淡的数字——「64」。

1989年,也就是昭和64年,随着裕仁天皇离世,昭和年代的最后一年,只逗留了七天。而在这匆匆七天内,群马县发生了一起幼女绑架案,结局以罪犯漏网、幼女惨死收尾。举国迎接崭新的平成年代降临之际,这起代号「64」的案件,自然很快湮没于大众视线之外。

这就是片名的一语双关,但电影的主要篇幅,并未囿于这七天。影片讲的是,「64案」如何在此后漫长的十四年,让一些人永远留在了昭和64年,止步不前。

「大于一」的图谋

《64》是日本推理作家横山秀夫的小说,也是电影改编的来源。相比濑濑敬久,横山秀夫倒更似此片的「第一作者」,因为原作足够优秀,留给濑濑敬久的发挥空间不大。

全片覆着一片灰冷色调,契合故事沉重的步伐,此外无甚别致的风格。导演最大的考验,是如何合理删减小说情节。从结果看,上下篇叙事节奏得当,导演还在下篇后半段塞入了一段原创情节,强化主题。

说回横山秀夫。他没有东野圭吾、京极夏彦、宫部美雪那么闪闪发光,却领受了「一笔入魂」的最高褒赞。横山秀夫写社会派推理,这一脉的前辈——比如松本清张、森村诚一都是中国读者熟稔的,他们笔下更关心的,是为何杀人,而不是如何杀人。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下,人心怎样地一点点委顿,甚至崩坏。

俄国作家布罗茨基有一个说法,「一个人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人;一个人也许是小于『一』的。」「小」与「大」,也是横山秀夫一直在处理的问题。国家、制度、组织,是「大于一」的,轰然碾压而来。在这些庞然大物面前,庶民、个体是「小于一」的,微如纤尘。

《昭和64年》里,自然还有横山秀夫常常写的警界内幕。十四年前的「64案」,因为录音设备突然故障,错失了唯一能记录绑匪声音的机会,但瞒藏这一污点却成了历任刑事部长不变的目标。十四年后的今天,「64案」逼近最后时效,东京长官欲下访群马县,督促警方全力侦办,但这只是门面功夫,实质是要趁此撤换刑事部长。

「即便『64案』完结了,刑事部也不会得到祝福」,这是男主角三上发出的一句慨叹,出现在电视剧版《昭和64年》中,但被电影版舍弃了。这正是最可怖之处,警方各路人马以「64案为」猎场,瞄准的却只是自身利益。至于真相与凶手,为了组织的运转,是可以被悬置起来的。

「小于一」的境遇

那么,《昭和64年》里,那些「小于一」的存在,又是怎样的境遇?

雨宫,「64案」被害幼女的父亲,永远活在了昭和64年。这个角色,类似横山秀夫处女作《罗宾计划》里的刑警沟吕木,后者因为眼睁睁看着三亿元事件的最大嫌犯无罪释放,人生的指针就此停摆在了十五年前。

这是横山秀夫最爱描写的境况,时间无法减淡伤痛,但记忆却没能坚固不催。雨宫说,「我对女儿的记忆渐渐模糊,只留下一颗没有着落的心。」

失职的警方,不曾向雨宫递出应有的道歉。雨宫就靠自己的笨力气,为女儿讨公道,就像《砂器》里跑断腿的老警察,有着日本人那种典型的执著与坚毅,令人敬服。

三上,原刑警,却被发配到了宣传部,成了与记者打交道的新闻官。这是一个不怎么常见的警察形象,虽然内心深处沸腾着一颗警魂,但而今身为文官的他,被刑事部看低,也被长官嫌弃。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告诉人们何为警察,不是为组织忠心耿耿卖命,也不是破案就足够了。

触发三上成长的,是一桩交通事故。肇事者是公安委员的千金,上级勒令三上向记者隐瞒肇事者的身份。三上慢慢发觉,宣传部与记者之间,不应是持续的斗争,而是彼此信任,因此,他最终违逆命令,公布了肇事者讯息。但不止于此,他还向记者们讲述了一个老人的故事,这个老人就是事故中的死者。

记者们其实并不对这个老人感兴趣,一如昭和64年时的前辈们,眼里只有「大」新闻,比如天皇病逝,比如肇事者的官家背景。但三上终于看见了,看见了每一桩案件背后,都关乎一个人的生命与尊严。

与此同时,当年参与过「64案」,如今遭遇女儿失踪的三上,开始懂得以另一种眼光审视雨宫,不是警察与受害者家属的关系,而是站在父亲的立场上,去对待另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雨宫。基于这层蜕变,三上成了「64案」后,雨宫开始信任的第一个警察。

如你所见,三上是父亲,雨宫也是父亲,电影里还有另两个父亲。一个是「64案」搜查班成员幸田,为声张正义却遭组织打压,不惜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另一个是「64案」真凶,让他最痛苦的,不是被逮捕,而是在女儿面前被逮捕。这段情节,正是编导的原创,强调了罪犯身份之外的父亲属性。

电影「昭和64年」的推理成分并不重,甚至在推理情节的布排上,尚不如电视剧版来得悬念迭起。这是社会派推理一直遭人诟病之处,但比较本格派,社会派推理的长处,是为人物赋予了更真实的血肉。

回头看「64」这个数字,它的背后,是破碎的家庭,失意的父亲,卑微的警察,腐败的官僚,堆叠着「小于一」的伤楚,「大于一」的漠然。这已经不是用一个推理标签,可以涵盖的了。

原载「北京青年报」

 4 ) 昭和64年 前篇

2017-7-19 19:13
《昭和64年(前篇、后篇)》(2016)。
女儿惨遭绑架撕票,父亲历经14年,凭借仅存的绑匪声音记忆,一一拨打电话簿的住宅电话,成功锁定凶手并实施报复。
前后篇时长4个小时的刑侦悬案,强大卡司的精彩表演掩盖掉影片节奏、铺垫和一些细节交代上的欠缺,酣畅淋漓之后是精疲力尽的满足。

根据横山秀夫巅峰之作改编。艰难曲折的悬疑过程,震撼催泪的结局和真相,改变所有人生轨迹的漫长14年。相对于高分的剧版,更喜欢电影版阵容,佐藤浩市、绫野刚、瑛太、三浦友和老中青三代同场飙戏,胶片的色调和质感,非常值得一看的2016年佳作。

 5 ) 从里面无法打开的窗户只能从外面打开

如果将前篇与后篇视作同一部电影的两部分的话 ,这是一部超长的电影。但实际上,观众会很容易发现,前篇与后篇之间在主题、表现、情绪等方方面面都有错位。这当然可以解释为导演能力方面的问题,但我觉得这似乎体现了导演有着大于原著的野心。

后篇的复仇计划设计非常精巧,而最后的结局也让观众前面挤压的情绪得到了舒缓,可以说是一个符合普通人善恶因果报应逻辑的结局,换言之,就是既在意料之中又稍微超出预期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

前篇却似乎是另一个故事。被绑架女孩的死亡只是一个引子,甚至可以视作一种隐喻。铺天盖地的昭和天皇驾崩的新闻报道掩盖了一桩幼女被绑架后杀害的惨案,这会让观众感到既沉重又荒诞。“昭和”这个年号在日本史上最具有的特殊含义——在20世纪前四十几年,也就是昭和天皇在位的前期天皇制成为了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核心意识形态。这个含义在电影开场不久就通过两个新闻的差别待遇提示给了观众。

接下来电影快进到14年后,也就是步入平成时代以后,当初负责办案的三上警官早已离开一线,成为了警局的宣传官。这个宣传官的职责,直白地说就是与记者协会打交道,一方面利用记者为警局发布信息,另一方面对记者所掌握的案件信息进行管控。记者协会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而警局则只想让记者成为自己的喉舌,自然,两方就经常地处于博弈状态中。这时令三上焦头烂额的是一个孕妇驾车撞倒老人的案子,记者一方要求透露孕妇姓名、住址,而警察一方拒绝透露(桌面上的理由是孕妇已有八个月身孕,应该得到保护,桌面下的交易其实是三上的上司想要的讨好孕妇的父亲——一个与警界关系密切的建筑行业资本家)。一边是上司的频频施压,一边是记者的穷追猛打,眼看警局和记者协会就要彻底闹掰。火上浇油的是,这时三上的上司通知他,马上就要有东京警察总部的上级来视察昭和64年的案子,而这需要新闻媒体的“发声”。处于愤怒之中的记者们马上拒绝了这个要求,而受害小女孩的父亲雨宫也拒绝了东京警察总部官员到家中拜访这种政治作秀。

四处碰壁的三上,在与部下的一次争论中获得了一个“觉悟”——从里面无法打开的窗户只能从外面打开。他向记者公布了孕妇的姓名、住址,讲述了被撞的老人的生平及其已经死亡的事实。他将这些事实交给记者处理,对仍不买帐的记者说,如果你们只是想闹,那么换一个宣传官你们仍然只能回到零起点,什么进展都不会有,只能一直闹下去。你们应该抓住“实名报道”这个机会。

三上的“觉悟”来自于一个“发现”,那就是,记者是人,受害者是人,自己也是人。最初和记者的拉锯,是将自身作为组织的一个棋子与其他组织的棋子对峙。三上再次到雨宫家时泣不成声的忏悔则是这一“发现”的直接表达。

三上从外面打开窗户的行动直接推动了后篇故事的进展,此不赘述。打开窗户这一行动以及行动的契机,都非常引人深思。值得细心体会的还有,在僵化、扭曲甚至邪恶的组织系统中,个体是否只有一同僵化、扭曲甚至邪恶,或者彻底的对抗这两极的可能性?正如三上所言,记者们如果只是将警察宣传官骂死了就算完事的话,那么下一轮的搏斗又将回到零,不能积攒起任何的成果。这或许就是这部电影在当下非常能打动我的地方。

本片还有其他直击要害的批判和非常巧妙的隐喻,在这篇影评中就先不提了。

 6 ) 日本电影《昭和64年》: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与悲怆

过去的十多年里,日本电影在当今的华语市场绝对算不上主流,与韩流在中国大行其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除了日本动画片能在国内电影院找到身影外,真人版日语片几乎是找不到的,豆瓣等网站上关于日语片的影评也是寥寥无几的,这或许印证了日本电影衰退的事实。除了宫崎骏的几部耳熟能详的动画片外,新生代观众是说不出高仓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松岛菜菜子、反町隆史、小田切让这些名字的,对黑泽明的《七武士》、山田洋次的《黄昏清兵卫》、北野武的《座头市》《极恶非道》、岩井俊二的《情书》也估计并不感冒。而我从大学开始对日本电影始终怀有好感,不知是不是当年追日剧中毒太深了,呵呵。但2016年以来,日本影坛似乎有复苏的迹象,好片不断,比如《请叫我英雄》、《你的名字》(新海诚执导的动画片),还有接下来重点介绍的《昭和64年》都是叫好又叫座的电影

电影《昭和64年》是根据日本小说家横山秀夫于2012年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史诗级警察小说厚达640页(本人没看过原著),2015年还被拍成了5集电视剧,大受追捧。我对此片的讯息来自2016年6月份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报道,据说电影节最热门的影片就是电影。电影版卡司阵容非常强大,几乎汇集了日本一线演员,在日本分为前后(上下)两篇上映,时长共计240分钟。

一、扎实的剧本,为影片精彩剧情奠定基础

翔子

日本昭和64年的1月5日,开小型酱瓜加工厂的老板雨宫(永濑正敏饰)的女儿7岁翔子被绑架了,绑匪要求2000万日元巨额赎金,但狡猾的绑匪一次又一次要求临时转换交易地点,急切的雨宫在刑警们的协助下拖着藏着巨款的大箱子一路狂奔,故事就此揪心展开。

警察在车内

一声声刺耳的电话铃声,雨宫越来越焦虑的表情和急切的语调,跟踪在雨宫后面但又无力感存在着的刑警们,再配上影片整体画面的冷色调处理,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部风格压抑灰冷,看起来不轻松的电影。果然,1月7日失踪小女孩的尸体在一辆废弃的汽车后备箱里被找到了。巨款没了,孩子也没了,更让人意外的是当天日本天皇也驾崩了,年号由昭和改为平成。当我还停留在雨宫和妻子声嘶力竭喊着女儿名字的画面时,镜头已经切换到平成14年的12月4日。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过了14年。不像传统的侦探片,通过蛛丝马迹一路追踪嫌疑犯,或者等待嫌疑犯再次犯案,或者与嫌疑犯斗智斗勇,让人看得过瘾。影片情节接踵而来的是坐上新闻官的三上(佐藤浩市饰)与记者协会就交通事故肇事者真实身份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峙,而主导影片主线的绑架案反倒被刻意边缘化了。

与记者对峙

过去的14年似乎成了一段空白记忆,此案依然没有破,甚至可以说毫无进展,成了日本有名的悬案,并被命名为昭和64案。再过一年,本案就过了时效期,东京警察厅最高长官为此特意要来本县视察,专门要求安排拜访慰问雨宫一家,并就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向外界传达破案的决心以及提振警察内部调查人员的士气。持续短短一周的昭和64年绑架案在天皇驾崩铺天盖地的新闻 报道中被淹没了,再经过14年的时间冲洗,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县警内部的部分领导甚至刻意回避此案,但为了应付东京警察厅长的视察,还是派已经从刑警调到新闻宣传室的三上去联系许久未见的雨宫,当谈及警察厅长想到雨宫家拜访事宜时,但被雨宫一口拒绝。

这时本篇第一主角三上开始正式步入剧情主线轨道,三上是14年前本案的主要负责人,影片的开篇布局节奏相当快,迅速地介绍了案情的整个经过。但进入此处后,节奏缓慢许多,观影时急需耐心,导演旁顾左右而言它的叙事方式,让电影前篇部分出现多条线索,比如三上与记者协会的严重冲突,警察官员的腐败与苟且,当年的专案组成员纷纷离职特别是负责录音的刑警日吉把自己关在家里14年足不出户,对幸田记录的封存,二渡与三上之间的模糊关系,三上与女儿的多次冲突。

与记者冲突

看似杂乱的多条线索,其实都是为影片绑架案主线服务的,也为后篇做足了铺垫,这非常考验导演的驾驭能力,也是显示了导演想要完成宏大巨作的野心。影片后篇部分,情节跌宕起伏,节奏明显加快,因为前戏铺垫十足,后戏高潮不断,真想如抽丝剥茧般水落石出。从口碑上看,后篇不及前篇,据说电影版结尾对原作进行了大幅改动造成争议。但对于没有看过小说原作的我来说,剧情依然是精彩到位,引人入胜的。

二、演技与人物刻画是影片最大亮点

《昭和64年》的演员阵容集结了老中青三代中的实力派,可谓群星云集。警方有佐藤浩市、三浦友和、仲村亨、吉冈秀隆、柄本佑、泷藤贤一、椎名桔平、绫野刚、荣仓奈奈,记者有瑛太、坂口健太郎等,随便拉出一个都是能独当一部电影的人。各路人马,互相飚戏,特别是几个主角演技炉火纯青,而且演得非常用心。下面重点介绍扮演三上的佐藤浩市、受害人父亲雨宫的扮演者永濑正敏和三上妻子的扮演者夏川结衣。

群星云集

佐藤浩市的出现就给人一脸的正义和沧桑,三上这个角色由他来扮演再合适不过了。三上在几个部门之间游离对抗领导和组织时出出碰壁受制,与记者冲突时受到种种误解与奚落(日本记者太牛逼了,公务员在记者面前简直就是孙子!),明明自己很有工作能力但在冰冷的体制下处处被压抑,再加上有心理疾病的女儿莫名地离家出走,痛苦一词始终贴在三上那张沧桑的脸上。这需要内心多么的强大啊,那种被工作和生活包围的痛苦、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和所追求的正义感,我觉得佐藤浩市拿捏的非常到位。印象最深的是面对雨宫时的痛哭流泪致歉和拳打电视机这两幕,那种压抑的情绪被慢慢释放出来,深深为之动容。

雨宫

受害人父亲雨宫的扮演者永濑正敏,也是一位屡屡获奖的老戏骨,从影片一开始寻找女儿一路奔波的镜头感来看,他非常抢镜。14年之后形象大变,家庭发生了大变故,女儿和妻子都离开了他,给人以慎言、沉默、痛苦之感,但依然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他对生活并没有失去信心甚至还存留善心。印象最深的一刻在于开车送凶手小女儿回家那一段,情绪的压抑和宽容的伟大,让父亲的形象无比高大起来。

三上妻子

三上妻子的扮演者夏川结衣,是影片为数不多的女性,扮演着温婉贤淑的好妻子形象(当然以前也曾是警察),每当三上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总能在妻子身上找到温暖和信任,能把丈夫的皮鞋擦到锃亮的都是好妻子,虽然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的出现都会让人给男人戏十足的影片增添一丝柔性的色彩。影片最后一起看篝火,似乎寓意着这对中年伴侣找到了生活的希望,最后座机电话铃声想起我猜是他们的女儿打来的吧。

三、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

在日本人的价值观里,对与错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但对一件事、一份工作却往往有着自虐式的执着,日本人欣赏执着、赞美执着。本影片中同样有一个关于“执着”的催泪点。由于录音机故障问题,在收集凶手特征的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被害者翔子的父亲雨宫成人通过电话唯一听过绑架犯声音的人。凶手的声音是唯一的线索,面对警方的束手无策,雨宫拿起全县黄页,按住户(座机)一个个拨通电话,对方声音不符就在黄页上划掉,如果对方是女声就直接挂掉,换个时间再拨打,直到对方是男声来接听为止。全县有五十多万住户,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按键的手指磨出了茧,电话数字键已经磨得看不出数字,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通过14年的努力终于认出了凶手的声音,雨宫跪地痛哭的那一幕,天地为止动容。

拨打电话

主人公三上无论是做刑警还是新闻官,虽然处处被排斥,历经各种不易,但依然像一个单打独斗的孤单英雄一样,冒着前途不保的牺牲精神,与体制抗争,绝不妥协,直到通过越权抓到凶手为止。

日吉

再如,当年负责录音的刑警日吉因为录音机器故障,错失追查凶手关键线索时,自责得把自己关在家里14年足不出户,与世隔绝,把自己摧残得人鬼不分。还有同事幸田,也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不愿面对过去,痛恨自己的刑警身份,辞掉刑警工作,常年干着一些并不体面的工作。

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正义与执着,必将穿透人性的阴霾与悲怆。

更多经典电影解析和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青柠檬电影

 短评

基本都是铺垫内容,几个关键人物刻画较电视剧而言更加饱满,但整体氛围略显平静,尚未进入电视剧版中的那种窒息效果,静待后篇大爆发!

3分钟前
  • xxhhcc
  • 推荐

看前半部分不明所以,只是非常压抑。记者和警视厅发言人之间矛盾剑拔弩张,但是发言人也无可奈何。

7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案件本身非常了不得,引人入胜环环相扣,但是,能不能不要加进去那么多要表达的意思啊,什么都要讲意味着这四个小时相当地缺乏重点,其实很多问题只要点到即止,过分深入就令电影有点散。

9分钟前
  • sanyo
  • 推荐

短命的昭和64年,却造就几个男人一生的痛苦不甘。主配角大咖云集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男主角佐藤浩市撑起了这个周旋在记者、警察体制、受害者、前同事、妻女之间,心怀正义的警察形象。剧情以14年前的绑架疑案为背景,却让记者与警察宣传部门的抗争情节喧宾夺主。由此看来,悬疑罪案其实是铺垫,核心实为男主人性的挣扎。三星半

13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3.5

16分钟前
  • 夏目吾冬
  • 还行

前篇吵的头疼

21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上篇是真好,全然不是垫时间,每场戏都又详实又有英气。佐藤浩市第二次去雨宫家那场哭戏,厉害得要命,大概可以是全年男演员最佳了。它巧妙的把各方面的权力摆在一起,激化为矛盾,佐藤浩市的几个视角处理的真好,到了与记者对抗实名一场戏时直接将文戏扑倒最高潮。处理几处不同时间的回忆的调色也很好

22分钟前
  • Morning
  • 力荐

警察政治、人性幽微和命案沉重,社会科的横山秀夫

27分钟前
  • boks
  • 推荐

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凄凉和辛酸,但是没什么比在黑暗中找寻久违的光明更打动人的了,佐藤浩市的表演再次征服了我!

3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好老派,节奏好慢,宣传官和媒体的小打小闹好无趣好不解…

35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警视厅宣传科与记者协会的和解。昭和64年短短的七天因为天皇驾崩,雨宫家孩子被绑匪撕票的案件没有引起关注也没有侦破。警视厅的腐败和权利的更迭,让这个案子成为了砝码。当年因为这个案件,有人十四年都活在自责中,有人很快辞职转行,有人心怀怨恨,窗子就从外面敲开吧,只要还有良知就不算晚。

37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2016SIFF。杰出的电影作品如同迎胸一击。COLDCASE、警察与记者的冲突、官场黑暗与体制腐败、职场与家庭的不调和……然而最令人敬佩的还是普通人的坚持与执着,对于一种理想的信任,这恐怕是唯一的光芒和抵抗现实黑暗的唯一希望。

42分钟前
  • 451½°F™
  • 力荐

siff2016上海影城千人厅98%上座率,前后两篇连场看4小时直至深夜散场,好奇妙的体验。虽然剧情舞台广支线繁杂,也因为有日剧版的情节基础,看电影版总算压力不大;前篇的重点是警视厅与记者的冲突,发挥尚可;但对比日剧版的弊端,瑛太表现远不及日剧版的永山绚斗的暴走气场,荣仓奈奈亦如此。

47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推荐

一个公关总监的逆袭

52分钟前
  • 迷迭香
  • 推荐

没看过原作 比较沉闷

55分钟前
  • 黒崎真澄
  • 还行

官官相卫,集团斗争,模仿案的前期铺垫:警务部、刑警部、总局、记者,相关势力和新案件相关人士出场。自我救赎后,记者联盟与警宣部第一回合结束。屋子里面开不了窗,就要从外面开。热血,正气

57分钟前
  • kylegun
  • 推荐

前篇真的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别说什么铺垫不铺垫的一部电影挣两部的钱排得死烂还有理了。

59分钟前
  • 林二湖
  • 还行

铺陈太多,氛围压抑,剧情推进太缓,群戏也不够精彩。

60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佐藤浩市越来越像他家老爷子了

1小时前
  • shawnj
  • 还行

媒体部分术语太多有点没听懂,下篇的时候再说;画面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所以总之佐藤浩市的角色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人?;这么多会演的人里77确实显得太单薄,但是坂口健太郎,这个人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1小时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