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完结

主演:古姆廖思卡斯瓦克洛瓦斯,爵克·哈迪,鲁斯·帕萨雷拉,史蒂夫·布西密,杰拉丁·卓别林,埃茜·戴维斯,理查德·麦登,蒂莫西·斯波,布莱恩·科兰斯顿,荷丽黛·格兰杰,西瑟·巴比特·科努德森,本尼迪克特·王,利亚姆·坎宁安,朱莉娅·戴维斯,鲁迪·达马林加姆,诺玛·杜梅温尼,杰克·莱诺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2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3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4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5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6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3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4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5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6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7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8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19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第五梦《Real Life》: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第五梦的女主角Sarah以一个未来世界的女同警察的身份出现,她工作失意、因为一次大屠杀中,她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同事,只有她侥幸活下来,于是她每天都在绞尽脑汁追踪凶手;另一方面她有着接近完美的生活——女伴是成熟性感的VR科技公司高层,还非常爱她,她们生活富足,她还有一辆会飞的自动驾驶汽车!于是这两重现实的矛盾就对她形成了痛苦的折磨——她怎么能够一边享受这样的美好生活,一边她的战友们寒冤未雪,一年多了她还是不能为他们报仇雪恨。

看着她日渐消沉,女伴Katie为了让她放松一下,给她带来了一个假期——通过公司测试用的VR设备,可以制造一种接近真实体验的虚拟现实环境,也就如假期般实现了一次对原有人生的逃离——因为这种VR的逻辑是在用户自身的梦境基础上编制剧情,而不是营造一个统一的虚拟现实,因此它便具备了度身定制、真假难分的特征,因而格外真实。进入VR梦境的Sarah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她成了一个黑人男性George,作为George的Sarah发现这个世界的自己是一家VR技术公司的老板,但不久前刚刚历经丧偶之痛,妻子在一次绑架中被谋杀,而那个妻子竟是Katie的模样。几次在两个世界来回穿越之后,Katie出现了怀疑,仿佛Katie的世界不是真的,George的世界才是真实的,因为Katie的世界太美好了,好到不真实(实际上也并不美好,她在那里失去战友,历经痛苦),而George的世界里他正经历丧妻的痛苦折磨,仿佛这种痛苦的生活才是更符合她期待的生活(如二十年前《黑客帝国》中墨菲斯对尼奥所说的“欢迎来到真实的荒漠”)。

《黑客帝国》红色药丸还是黑色药丸?

虽然在几次来回穿越中,Katie已经开始发现George的世界不对劲,在那里他总是头脑混乱、记忆碎片化且模糊不清,而且会出现和Katie世界相似的场景。但在最后关头,她还是被Paula——那个VR世界的朋友所说服,毁掉了VR设备,永久性的关闭了穿越通道,留在了VR世界。

但是等等,这真的是真相吗?其中有一场戏中,当Sarah来到和她第一次穿越到George世界的场景时,是George世界在线、Sarah世界在后,而且Sarah被犯罪分子击中后就马上穿越到了George世界——这里两人都是没有携带VR设备就实现穿越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已经如硬件般构架于Sarah/George的头脑中了。

也就是说,物理上来说,对Sarah/George而言,这两重真实(Reality)都是真实的。她的选择与其说是一种追求真实的选择,而毋宁说是一种追求道德上的自我赎罪的选择,如Katie说,We are all sinners(我们都是罪人)。生活就是赎罪,如果可以选择一种生活,更好地赎罪,灵魂便更容易得到解脱吧。

第五梦从结构和故事主题上和《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非常类似,真实还是拟像问题如鲍德里亚所分析的,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二十年后《黑客帝国》及其类似的故事今天看来仍旧如此切中要害。

P.s 据说好莱坞人人都想演菲利普迪克的作品,所以本剧的不管主角配角都是大牌/老戏骨。整部剧的风格与黑镜类似,但故事的主题上走得比黑镜更远。

Sarah神经连接关闭

 2 ) E02の不存在的真相

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准备了好久的旅行发现风景没有那么绚美,绚美也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一个胡子拉碴的宅男调了调对比度;就好像你最爱吃的小龙虾也不过是肮脏的腐食动物,就好像其实你最喜欢的红木家具其实也不过一堆木质纤维。 男主和他的朋友需要钱,旅客需要看起来「足以改变信仰」的现象,没有人需要的是真相本身。 男主是一个在表相背后工作的人。 他了解宇宙旅行全部的真相,同时他又不需要真相——他的女友更爱大都市的生活,而不是他。 老太太追寻的不是真相而是她孩提时代的梦想。是不是地球对她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蓝色和绿色的卡罗莱纳,麋鹿河瀑布,爷爷奶奶放在她童年的回忆,还有淡淡的叮——嗒 叮——嗒的少女梦 。

她那样执着,当讲到故乡眼里有着光。如果对比男主和她,就会发现原来他从没有这样努力地为自己,做自己。自己想要什么,也从来不是清楚的。他是活在真相里的糊涂人,她却是难得的耳聋身残的聪明人。

就连机器人也要的不是真相,他忠心耿耿,帮助隐瞒,所希望的不过是老太太能死而无憾罢了。

没有人在乎真相。

他们两个人的感情也很有意思。

巨大的年龄差距是表象,容貌是浮云。开朗和稳重、活泼和踏实、奋力一搏和朝九晚五的互补让他们彼此吸引。

有时他有些恍惚:难道是爱上她了吗? 至于最后的死亡,我相信男主走出飞船之前没有想过去死,他只是想通过陪伴一个执着的人这样的行为,告诉自己:他也是有所坚持的。

他也找到了真正值得爱的人。 所以真相到底有什么所谓呢,最后到底是两人竭氧而死,还是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他从来没错爱过别人,他们在夏天的时候骑车去水潭里裸泳,她的手紧紧地扣在他腰上,他们两人以后会搬往里伽二号星,有一个活泼爽朗的孙女,她还是她活了279岁还是342岁,他们之间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真的,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在其他人眼里他们已经死在了孤独寒冷的星球,但是在他们心里,萝拉和比尔,他们回到了故乡。

 3 ) 对电子梦的些许思考

新剧《电子梦:菲利普·狄克世界》或许会成为科幻迷的又一剂春药,如同《黑镜》一般,每一集都为一个独立的故事,这些故事均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科幻小说。整个剧的片头似乎暗示了这部剧的风格走向:迷幻,赛博朋克,暗黑,颓废……这些元素的组合已经让人十分期待了。 第一集 《The Hood Maker》 面具制造者 故事内容其实非常简单,有一群变种人,他们拥有着特殊的能力:读心术,被成为Teep,读心者,而政府则利用读心者的能力来了解和控制人们的思想,这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在执法的过程中,读心者可分辨哪些人有危害哪些人安全,其中有一个头戴面具的人,读心者发现并不能读出他的思想,由此得知有人在制造面具来阻碍读心者读取人们的思想。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事实上读心者的地位非常低下,在特殊妓院里,读心者为上层官员提供特殊服务,她们将嫖客脑海内淫荡的幻想说出了,嫖客享受着这种扭曲的快感,而这种特殊服务让读心者精神饱受摧残。最后读心者组织起来进行反抗,烧毁了面具。而女主角这时才发现他深爱的搭档已经进化有了反读心的能力,最终在她搭档的眼中看见了禅意。一个开放性的结局。 对于科幻的迷恋往往并非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故事,而是迷恋于科幻引发的思考。“读心”这个概念几乎所有人都渴望得到,或许因为好奇,或许因为窥探欲,但最初或许只是想真正能与他人精神交流。我们时常会感觉到语言的单薄无力,语言作为运输精神的载体,其运载量又是何等的小,如果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块大陆,我们的想法是大陆上的子民,语言不过是一叶扁舟,能通过扁舟去往另一块大陆的子民屈指可数,这便是语言的悲剧性,这也造就了人类的孤独感。《PK》中PK说他们星球没有谎言,所有人都能看到对方的想法,那样交流起来效率极高。但真的所有思想都毫无遮拦的公开在人类社会真是一件好事吗?其实回归我们的成长就可以发现,我们很小就有保护自己隐私的行为 ,从小学时候的日记,初中时候的空间,到后来手机的短信、朋友圈、微博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不愿轻易分享的私密部分,可是往往会出现各种身份的人来渴望了解你的想法,然后进入你最私密的空间,他们是父母,老师,恋人甚至普通人,思想的每次被窥探都让我们非常不爽,甚至会因此和别人发生争执。假想一下我们的父母,恋人,朋友都是读心者,自己却是正常人,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我们将无法动任何邪念,无法做出任何欺骗,却得猜测他们是否同等的坦诚,不,连猜测的过程也会被赤裸裸的展示在他们脑海中。这种不对等的读心着实让人恐慌,如果说裸体被窥探是一种蒙羞一种耻辱,那思想上的裸体则是一种绝望。可是反过来,如此在意隐私的我们,何尝又不想去探索窥视别人的想法呢?我们去关注暗恋对象的社交网络,打听同事的八卦,翻开情侣的手机,人类就是如此矛盾,我们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那再次假想,全民拥有读心能力的社会又是怎么的景象,小到片刻的走神,大到反人类的念头都一览无余,我们初次见面却已知根知底,我不再能表现的一表人才,也不再使用善意的谎言,不再有误解的同时有了更多的直击心底的不堪。《完美陌生人》的结局让所有人都维持了心底的秘密,继续隐瞒的生活,但这样真的不好吗?读心源于我们想了解对方,但完全了解,我们的关系真的就美好了吗?所以中国人常说人要过得糊涂,往往糊涂仙才是最清晰的人,糊涂不过是不点破罢了,是装糊涂,装糊涂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在隐私保护与窥探的过程中,让我后怕的是科技的介入,不难看出相比十年以前,现在的环境要了解一个人远容易得多,人也越来越轻易的将自己的思想片段的分享在社交网络上,我们的生活,爱好,装扮,想法就这些轻易的展现,可随着我们结交的人群日益混杂,我们开始屏蔽,分组可见,朋友圈三天可见,但我们是否又越来越有安全感,对此我是悲观的。科技越发展人越需要的交流的出口,人类都是要寻求认同寻求同类的,在寻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将自己脑中的一些内容放到网络的深渊里等待回音,可怕的是这片深渊有记忆有分析能力,我们的种种都成为了数据。或许现在的我们依然还能保护自己的思想,可想想在十几年前我们的日记最多也不过十几人能够翻阅,大多数也只会被父母看到;到了今天我们的朋友圈,微博,随时随地都在被熟人陌生人关注着,可能你五年前的一句话一餐饭,今天依然被人查看着。那十年后呢?目前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读取人的脑电波片段了,也有人声称很快人类的意识可以转化为数据下载,不禁脑补,若这些数据又能视觉化,我们的记忆就像放电影一般被人观看者,我们光鲜的阴暗的都公之于众,恩爱与偷腥交织出现,正直与犯罪同时上演。如果人的意识能被读取和下载,会不会一种类型瑞士银行的机构,来保管人类最不愿公开的想法呢?可同时如果读取想法成为普世的考核用于招聘,考试,甚至政治上,《1984》中老大哥的集权主义又是否会出现呢?各种围绕思想读取的交易也会随之产生吧,毕竟现在人肉所搜的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交易思想信息的初级版。某些公众人物,一旦发生什么事,聊天记录的截图,语音,社交平台说过的话都会在私下里被翻出来。这在信件交流的年代是无法想象的。随着思想的被交易,思想的被篡改有一天也如同ps一般的简单,那么太多的子虚乌有会把我们一一击垮,那时的我们有会建立起什么样的自我保护机制呢?对思维进行分组可见,或者多层的思想建筑,反篡改的思想机制。科技的发展便是人类好奇心与自我保护的映射,只是天平会朝向何方,我想还是好奇心吧 剧中最后涉及到禅,这些也是菲利普·狄克小说中的特色,常常在科幻中涉及到禅,易经等东方哲学的内容。这仿佛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与宗教的关系,扯远一些,我想更像一种科技与神秘内容的关系。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解释神秘的过程,从日心说到地心说,从神到物种起源,人类的基因,磁场,电波过去不被理解的称之为神秘的现象都能被科技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且还将进一步解释更多的神秘,但这解释的过程是否也需要一个度,也就是科技与神秘是否需要一个平衡,人类是否需要对神秘的敬畏,我想这些答案应该是要肯定的。未来数年星座可能就只是你出生时气候,湿度,分子对你人格影响的关系;宿命论便是根据你出生时的大数据分析你的性格及你的生命轨迹;死后的世界或许也能被解释成一个观众席,生者在继续演出,死者在屏幕外观看;或许压根不再有死亡;通灵也不过是人脑发达后感知周围的分子运转并分析事物的发展规律。宗教或许是最后被揭开的神秘,当所有神秘都被科技合理的解释,我们还将敬畏何物?那经不起考验的人性又要被什么来控制?道德?法律?道德法律不过是多弱者的镣铐,但可怕的人往往是强者。 对于科技有着无限的悲观,其根源可能是对人的悲观吧,我还是喜欢有神秘的,有敬畏的世界,其实现在还挺好,天平还只微微的倾斜了一点,希望就此打住。

 4 ) E01の不知何去何从的不只是他们的爱情

读心者与常人之间,仿若黑人和白人,穷人和富人,同性恋和异性恋。 甚至黑人,穷人,同性恋者还并不天赋异禀,愤怒的大多数就给他们扣上了低贱,卑微,肮脏的帽子。 如果还有读心者这样天赋异禀的人,「大多数」就会感觉更深刻地被冒犯。

他们一边站在道德制高点宣称没有人可以偷走他们的思想。

一边去读心者的妓院让她们解读自己龌龊的思想供自己嫖乐。 也就是一边宣称思想隐私一边令别人看到自己的思想供他践踏。 这好像因为大象尖牙就把所有大象的尖牙掰掉供人取乐,还感觉自己是维护了世界和平。

人性就好像一张面具,脸谱化的冷漠,深藏的仇视和鄙夷,最深处的恐惧,还有用以遮掩这些的愚蠢。

当面具揭掉之后呢?

从Honor可以得知,游行者有人是天生愤怒,有人只是因为男朋友而来。

但是的确人人都踩了读心者一脚:凭什么你会读心?bitch! 平庸之恶。 这是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判断权利放弃的恶”。 有枪就一定会杀人吗?是男性就会去强奸吗?如果天生读心的本领是对思想的冒犯,那生而为人食万物是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原罪? 读心者当然不那么无辜。

如果你有枪,那你应当被证明具有使用这种杀伤力极大的武器的判断力和理智。

但是读心生而有之。这种能力被偶然轻易地赋予,没有选择,没有理智,犹如闹事中怀抱珍宝的孩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为政府卖命的女主,挖掘别人最深层、最隐秘的思想。那些不应该被任何人知道的、没有妨碍到别人的最深处的隐秘和羞耻,都在她面前暴露无遗。

人类大脑的遮羞布,被读心者一把扯了下来。

但这不应该成为人们鄙弃读心者的理由。因为不应该有人有原罪。

当一个种族因为天赋背负上原罪,像Mary这样的女人沦落为妓,男人只能做最底层的工作,每天生活在谩骂和歧视中,暴乱其实是必然的。 政府在其中更是没起什么好作用。 作为普通人政府,他们口蜜腹剑;一边在心里歧视读心者,一边假装为他们争取权利来以求读心者的依附。

但是他们也没想办法改善维护读心者和普通人的关系,反而用读心者来制服反对读心者的游行。 就好像,用暴力来抵抗以暴制暴。 政府要的是无限的控制和安稳,至于谁被歧视,使用的手段会不会使矛盾被激化,政府不考虑。他们也找出了对读心人免疫的人留了一手来对付读心人警探。而政府对面具人和面具制造者的追击,其实是因为面具人更倾向于做出过激的行为,而面具制造人没有经过政府的同意就给了他们这种权利。 其实面具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为每天戴面具显然不现实,所以这种面具的出现象征性更大:它代表着防备,歧视,鄙恨。它甚至深化和具象了人们的恐惧和愤怒:没有面具就算游行也会被读心者解读想法,而有了面具读心人就没有了优势,这种落差很容易让人感到为所欲为。 人性何劣。

什么时候异于常人的少数人不用担心被迫害而蠡动,大多数的常人不因少数的不一样而加害,我们才能说,我们稍微遏制住了人性的阴暗。 其实进化是如此的多种多样,什么时候我们见到别人,就像在X教授的学校见到同学一样“哎你会火啊,我能产生风暴!” 又或者我们能对天赋异禀者心平气和,能对不一样说好,能不理解但是尊重。 那人类才是真的进化了。 可惜那一天真的很远。

By the way少狼主是真的帅。

 5 ) E03の因为我爱你

如果今天早上打开冰箱,发现昨天做的红豆粥坏掉了,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它倒进马桶。 如果这份工作不称心如意,深思熟虑之后也能决定换掉。 如果我的爱人不再爱我,尽管痛彻心扉,我也能放手。 但是如果有机会,有这样一个,完全改变痛苦的生活轨迹,改变这把扔掉的茶叶包再泡一遍般滋味的生活,甚至让一个令我又爱又恨的人完全消失的机会呢? 如果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呢? 这么多年,埋藏在Ed心底的阴霾无法散去。他的孩子是痛苦而恐惧的、有暴力和自残倾向的,不知何时,Sam也许就因为过失杀人入狱,给Ed和妻子带来更多的痛苦。没有哪一列车能带走Ed的悲哀。也没有哪一张车票能带他逃离。他不再真心地微笑,他逃避快乐,因为觉得,他不配。

梅肯高地给了Ed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 他可以像这里的其他人一样把自己的过去、令自己痛苦的人像倒馊了的红豆粥一样倒掉。让Sam这个患有神经疾病的儿子,从活到现在,倒退回七八岁夭折,甚至是从来没存在过。 真的能这样做吗? 可以一天天地过自己最开心的日子,可以把痛苦的记忆从脑子里切掉,可以吗? Ed犹豫过——他去了三次梅肯高地,并不是没想过重新开始。但是—— 书读完了换一本新的;去年去西藏今年可以去新疆;人不爱了大不了换一个——但是不管你以后在不在我的生活里,谁也没有办法抹掉你存在过的事实。 因为——因为我真的很爱你啊! 我把房间装修成你肯定会喜欢的样子;我想你也会喜欢我喜欢的唱片;天气晴好的时候我带你去放风筝;你在厨房帮妈妈把面粉和鸡蛋搅拌均匀。你不可能不存在。你是一日二十四时,一月三旬,一年四季。你是我对这世界全部的爱恋。

我不是车站的调度,你不是乘车人。不是我换一列火车就能这辈子也遇不到你。因为如果遇不到你,我也就不是我。 痛苦从不曾掩盖快乐。当你行将失去一个人,举目四顾,拥有他时的那些恐慌和不喜早就云散。留在记忆里的永远是他可爱的一面。 显然我们选择的依据不是有没有痛苦,而是爱没爱过。所以我们才成为我们。 梅肯高地不是精神高地。它是一个精神病院。未婚夫妻不停重复他们最开心的一天;服务员表现得热爱生活和工作;其他人和他们一样,远离真相,不承认痛苦,但是其实,正是痛苦造就了我们。

E03之后,我发现三个故事都在讲真相。 第一个故事讲面具和真相。 第二个故事讲表象和真相。 第三个故事讲结局和真相。 Ed第三次从梅肯高地回家,见到了儿子,却没见到一直会等他的妻子。 我想在修改后的结局里,妻子可能被精神失常的儿子杀死。 但是这不是一个妻子还是孩子活下去的选择,这也不是一个和谁度过余生的选择。事实上,Ed回家前并不知道结局是怎样的。 他选择的不是结局。 他当然知道也许Sam会闯下更多的祸,但是他选择了接受和承受——生命是一个酸柠檬,Ed没办法把它酿成酸甜可口的柠檬汁,但他还是一口一口地吃下它—— 因为他爱他啊。

 6 ) 一旦醒了 就要永遠保持清醒 about 10

起先是無處不在的推銷廣告 針對個人特點精準推送 惱人不已 強制關閉

接著是 高度自動化的流水線 仍要象徵性的 放三個工人 以對付工會 拒絕先進科技的結果是 遲到 以至於被領導根據心情而安排工作

大選節目 一人候選 仍要拉攏選民 kill all others 主持人沒有在意 只關注教育問題 誰在意 誰關注 誰就是 other

看透不說透 的人 明哲保身安分守己 關注的人 越來越在意 越來越變成 other

抗爭的結果是什麼 被當成實例 釣取下一位 other

繼續我們的娛樂 繼續承受任何法令 我們是大多數 少數的others 沒有那個勇氣暴露 我們都知道了 九片稜角的回憶 所以自此之後 再沒有過運動

但我們如何保持清醒

討論區有 你看昨晚的新聞聯播了麼

沒有 感覺那與我無關 太遙遠 並且感覺那是單方面有選擇的播送 卻又不得不去接受 沒有力量 沒感到 憲法 賦予的力量

一旦醒了 就要永遠保持清醒

this other

are you other

 短评

因为版权问题,花了大半年补完这部剧。可以说每一集都是很优秀的单剧了。科幻迷不容错过。

7分钟前
  • 灾星下的男人
  • 力荐

autofac,safe and sound,kill all others,The Commuter,Real Life 一集一星

10分钟前
  • 资深低阶路人
  • 力荐

一集一句话: 1.溺死在名为记忆的河 2.最熟悉的陌生人 3. 失乐园 4.第三者 5. 梦醒一刻,心死之时 6. 好男人一炮难求 7. 异型 8.黑客帝国 9.Siri和墙 10.?

15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改编的很平庸,全靠原著在撑。卡司这么强大结果故事这么无聊。杰拉丁已经衰老至此,心痛。第一集最有科幻片气质,第八集勉强可以有在讲故事,第六集嘿嘿,如果外星人占领了你老公的身体,但是对你无敌好,那么老公体内到底是谁有什么重要的,《异形之把老公变废为宝》,绝赞!

19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非常奇幻,非常绚丽,非常震撼,颓废的反乌托邦,赛博朋克美学,高概念情节,还有迷人的末世感

21分钟前
  • 姚知不是雪
  • 推荐

第一集The Hood Maker看完了,相当不错!

26分钟前
  • 陈灼
  • 力荐

略低于预期,毕竟科幻片也要讲讲逻辑吧。

27分钟前
  • 陈甚如
  • 推荐

故弄玄虚的电影有个共同的特点,看看过的人写的影评和挖出来的资料,比自己看电影更觉得电影好看。呵呵。

28分钟前
  • Lucky+Rich
  • 较差

非要比较,不好意思,比黑镜好。

31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力荐

感觉第一集世界观立不起来,在我看来只能算点子科幻,不如黑镜对现实的思考深刻

33分钟前
  • ekekee、
  • 还行

前期惊艳有Commuter,后期有Autofac,除此之外有些还不错的单集败于过分不相信观众智商要去画蛇添足一番(就是不想留开放结局的Real Life或是结尾冗余的Safe and Sound) 或是放飞得如同喝醉(Crazy Diamond),总的来说,就是诗选结构使人心累【

3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下半季 8(Autofac)、9(Safe and Sound)两个故事相当赞,上半季5、6。其他有些没啥意思或比较晦涩。第7个故事 Kill All Others,搜狐视频真敢播么口可口可?

37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看原作的时候其实就不太喜欢。谁说这剧和《黑镜》很像来着?这不侮辱《黑镜》吗?这剧怎么说呢?也算不上烂。就是老套得让人有点沮丧,尤其在你期待值很高的时候。

4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相当精彩啊!剧本,人设,还有那种赛博朋克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

43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片头真是赛博朋克完美的想象与视觉呈现!最后PKD的机械头像转身时,一如他为我们奉献的电子梦境,现实与虚拟交织缠绕。期待新的PKD短篇集中文版。完结来评,部分集改编十分得体,如E05,有些试图创新,无奈画虎不成反类犬,如E04。但那么多熟脸共同协力翻拍PKD,本身已是莫大的幸事。

47分钟前
  • 春芜满地鹿忘去
  • 推荐

剧情注重推进铺垫但结尾比较平淡,导致很多集头重脚轻. 但胜在作者设定比较独特,有很多光怪陆离的东西. (喜好排序: 6>5,7,9>4,8,2≫1,3,10)PKD的特点就是自我和环境间的怀疑和不确定性,e4显然不够pkd,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sf剧本是合格的。

48分钟前
  • 𝐚𝐫𝐨
  • 推荐

看过新版的星际迷航再来看电子梦简直如沐春风春风春风春风

52分钟前
  • Zooey
  • 力荐

E01读心人读不了感情E02地球梦梦不到地球E03忘忧城忘不了烦忧E04疯钻石疯了的一集E05庄生晓梦迷蝴蝶

57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A+」好玩,冰冷蒸汽风加变种人设定,第一集超酷的,想继续追「更」E02结尾反转还是挺令人欣喜的,环境议题在哪一个科幻小说里都不为过时,前六集最爱「更」E03我要这真实的人生,而不是没有可能性的理想化「更」猪人?「更」结局也太惨了「更」对人性的绝望,果然没什么是啪啪啪不能解决的

1小时前
  • 波吃曼
  • 力荐

原来是黑镜类似的每集一个寓言故事。

1小时前
  • g1823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