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时光派

已完结

主演:窦文涛,蒋方舟,马家辉,陈晓卿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2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3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4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5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6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7圆桌时光派 剧照 NO.18

 长篇影评

 1 ) “老”是时间的终点

《圆桌时光派》宣传图

写在前面:

我是《圆桌派》的忠实粉丝,三季,我看了很多遍,很喜欢这种有主题但是不拘束的谈话类节目。我也喜欢看《奇葩说》,我个人觉得《奇葩说》是在输出观点,表达“我和你们不一样,我要捍卫自己的不一样”,为了节目流量,综艺范儿更强一些,而《圆桌派》是在讨论社会心理现象,将一个大家都熟知的现象拿出来,言谈之中将其细细剖析,但却并不强硬灌输什么独特的主张。当然,《奇葩说》和《圆桌派》都很好,节目定位不同,即使受众有交叉,也没甚互相比较的必要。

最近我看了《圆桌派》的番外——《圆桌时光派》。两集都在谈论“时间”,很有感触。

什么是“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好早以前,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女生只要到了25岁,就会立刻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做到无代价熬夜,脸上胶原蛋白持续流失,鱼尾纹越来越明显,每天都担心自己会秃头,抵抗力也越来越低,时常觉得自己要生病,生理和心理都会觉得很疲累,对30岁的到来充满惶恐,甚至开始怕死,各种压力导致情绪也会不稳定。男生,应该也一样。

很不幸,我今年25岁。

前两年,我压根就看不起这种论调,怎么会二十多岁的人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从去年开始,我信了。

当我摔了一跤好久才能爬起来、因为工作太忙而免疫力低下全身长疹子的时候,当我腰椎间盘突出时不时疼一下的时候,当我迷信地买了一大堆战痘产品、生发产品的时候,当我吃什么只敢选微辣(我是个特别爱吃辣的人)、慢慢不喜欢喝任何饮料只想喝白开水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在变老。

说实话,一个25岁的人说自己在变老,不免让人觉得矫情。

我们能接受一个年轻人说“你看,时间好快,我的脸上竟然有了皱纹”。而当一个年轻人说“天哪,我觉得自己好老”的时候,我们却觉得他在为赋新词强说愁地无病呻吟。只有“老”的各种具体特征真真切切出现在眼前,我们才能承认,承认老。

为什么呢?

老,大概让人敬畏。

想到“老”,我们的大脑里会立刻出现白发、拐杖、颤颤巍巍的背影、褶皱干枯的皮肤等等。在我们心里,大概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资格被称为“老”,年轻人不配“老”。

而出现这种认知,大概也因为“老”虽然让人行动变得迟缓,出入医院的次数变得多了起来,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逐渐衰弱,但却让人拥有了丰富的阅历、深刻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经验加持的判断力,“老”代表成熟和通透,是时间作用于人的结果,也寄托着那些迷茫的年轻人对岁月的祈祷,老年人夸夸而谈都会让人觉得全是优雅全是风度。“老”是时间的终点,年轻人没有经历如此长久的岁月,没有看过如此多的风景便说自己老了,总会让人觉得是对“老”的轻贱,言语之间全是戏谑。

总之,对待“老”我们太严肃,太较真,“谈死色变”的人甚至觉得“老”是一种恐怖的信仰。

那么,“老”究竟是什么呢?

马家辉老师说,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过了18岁就是老,因为18岁时,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细胞都已成熟,达到巅峰状态,以后基本上都是往下走。如此,我们每个成年人都“老了”,不必在“老”面前排资论辈。

当然,这是从生理层面讲。而在人的固有概念体系中,“老”必须是一种累加概念,累加必须是时间的累加,28岁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比82岁的人老,“老”是相对度量单位。就像我说25岁的自己老了,但从不会说25岁的我比52岁的人老。

面对时间,我们都被动,都无可奈何,只能沿着时间设计好的轨迹从一秒、一分钟、一小时,到一天、一个月、一年慢慢地走,走至时间的终点。我们要变得放松一些,如果有个比你年轻几岁的人说“天哪,我老了老了”,请你不要去轻视,去责怪,“老”从来都不是一种庄重,那太虚伪,死亡才是庄重;如果一个年长的人经常说“我很累”“我的人生算是到了尽头”“我真的老了”,请你也不要不耐烦,“老”也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没有太多人在面对老时能真的从容不迫、坦坦荡荡。

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老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节目里,蒋方舟说当她开始欣赏小男孩、小女孩的好时,她意识到自己老了,与异性交谈时,已经处于无性别意识的状态了,开始就事论事。

陈晓卿老师说,当他的儿子去美国读书时,老的感觉一下子出来了,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

窦文涛说,责任让人变老。

很多时候,“老”更像是无力感牵拉出来的一个想象的东西,当我们不得不向从前不想妥协的事情低头,当我们沉溺在各种各样的悲伤中不能自拔,在旧记忆里默默叹息,无法再果断相信我们原本相信的信条,无法再坚定原本十分坚定的信念,总会迟疑,是自己老了吗?是真的老了吗?此时,我们才是真正的年轻着。

那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老了呢。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难清晰地认知到自己老了,而是经常认知到自己成熟了。

《圆桌时光派》截图

我们在冲动的时候也不会脱口而出中伤他人的话,不再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种种看法,哪怕这看法并不怎么客观,面对家人朋友只在有好事发生的时候撒娇,然后将所有的不如意都咽下,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时间让我们从以自我为中心变得拥有了一些同理心。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一些。然后,从一个人吃饭、购物、跑步的心酸,到一个人看电影、吃火锅、旅行的坦然,我们越来越能接受生活馈赠的孤独与沉默。

在摸爬滚打里,我们学会包容,包容每个人都有不完美,对别人要求的降低就是对自己的救赎,从追求完美到享受瑕疵,明白了缺点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最佳方式。甚至开始规划人生了,三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四十岁达到怎样的目标,虽然行动力为0.1,但当时当刻理解了自己最想拥有什么。也学会将偏见放到一边,去欣赏讨厌的人身上的美好,过去扎根心中的执念,都变得软绵,我们知道世界很大,达到每个人都相似地平凡,但也心安理得地沉浸在自我小小的天地中。我们觉得自己更成熟了。

当然,我们也变得有些世故,有些虚伪,会被利益左右,会偶尔出卖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再想成为一名“好人”,也不认为周围的谁是“好人”,我们还会庆幸,庆幸时间会把侮辱和尴尬带走,我们习惯了逃避,终于有一天学会回到现实中承担该承担的责任,从前觉得难如登天的问题如今也能轻松解决,从对所有新鲜流行的事情好奇并探索变得会了选择,坚持只感兴趣的东西并保持“清高”,少了盲目,多了自主,这也是成熟。

我们日复一日维持着生活的平淡无奇,又在这深不见底的平淡无奇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光芒,能够感谢美好,也能适应别扭,在各种曲折与泥泞中自恰,欲望降低了,没什么非必不可,大概是这个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成熟了,同时心有戚戚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开始真正意识到:

我是不是真的老了呢。

你会怎么面对“老”?

《圆桌时光派》截图

作为一名25岁、在别人眼里正年轻的青年,我在这里发问同为年轻人的你们,难免被吐槽神经病,我自己问出这个问题,也觉得十分好笑。

可是,就当不是在问现在如何面对“老”,总有一天,我们也都会面对“老”这个事情。

你又该怎么面对呢。

在我看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就好了。

害怕衰老,就想办法阻止衰老,去运动,去吃得健康;不怕衰老,就坦然并舒适地迎接余下岁月中的每一个黎明,送走每一次傍晚,晚上入睡也做上一个甜甜的梦。

我从不相信正能量完全无误。正能量会逼迫人,逼迫人变得都一样,因为正能量的既定标准大都差不多:上进、坚持、善良、为他人考虑、做自己的主人等等。那听起来就让人足够累了。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差别在于角度与态度。

你可以在安稳中细水长流,也能在挑战与刺激中一生只记得某个当晚。

在无法反驳时间的时候,想展现什么就展现什么最为理想。年轻和老本来更多的是心态想象,人都难免一死,这是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当有一天,你即将合上双眼,永远睡去,往事像电影一帧一帧在眼前浮现,你想看到什么,现在你就多去留藏什么。

我还说不出什么伟大的道理,表达一百次也都是肤浅。

花花的宇宙,你的心是否饱满呢。

你在面对时间,面对从今以后逐渐衰老,是否有所期待也会有所遗憾呢。

欢迎关注公众号:亦亦大王的假时光

微信号:pondofyi

 2 ) 接受自己

开篇两集就直指两个抓住人心的话题,害怕“变老”、“着急”,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焦虑”的一种体现,这种焦虑是因为我们在不断推着自己往前变好,这样反过来想,就是我们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储备更多人生智慧。

节目里面说的那些想法和例子,我们生活中好多人都有过,既然很多人都有,那就是正常的,你可以去接受这些,大胆的包容到自己的心里,这样焦虑就转化成动力。

“老”“着急”“焦虑”“时间”等等这些,当我们意识到它们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时,我们会很吃惊,慌乱,但是接下来就会接受它们,让它们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一部分,而不是被我们厌恶和讨厌的外在,否则,我们会在原地一动不动。

 3 ) 新年flag,嫁人就嫁窦文涛

曾经还写过一篇《 24岁+的我们,应该听听这几位老男人吹牛皮》//movie.douban.com/review/8765903/

农历新年到来前,《圆桌时光派》归来。窦陈马蒋,四人探寻初老与着急,略现实又忧伤的两个话题。听他们叨逼叨了一个多小时,获知一惊天大秘密,原来鹿晗都不属于小鲜肉这一代了。Word妈,太可怕。时光苍绿,我们都在老去;流年似水,可惜我还没找到爱矣,又怎么能老去。

我们曾常常歌颂年少的单纯、青春的活力,鲜有直言老去这件事有多恐怖。但近段时间谈老去、怀念过往似乎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圆桌时光派》里,马家辉说,他第一次觉得老了,就是当某一天发现妻子成为大妈、女儿成为小大妈时;陈晓卿说,第一次感觉老了,是感觉可以跃过一条河,可却一跤摔在地上;窦文涛说,主持凤凰选美直播,心率过快以至于必须带药物主持……

色眯眯的文涛倒是一如既往地瘦

或许是我们的一种戏谑,对每个人生阶段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的无力戏谑,所以我们自我吐槽与自嘲,不过苦中作乐。也或许是我们的一种逃避,对现实生活境遇的所必须面对的浮躁的一种逃避,所以我们不断回忆过去,也间接反映了时代的悲凉底色吧。

蹉跎的岁月,伪装的老城,小时候,渴望长大了拥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长大以后才发现,别说买面朝小河的江景房,就是攒够首付的钱,都要奋斗很多很多年。曾经都是家里呵护的独生子女,现在出门都被人喊成大哥大姐甚至老师傅。没办法,每天工作忙得也没时间锻炼保养,只能看着自己的皮肤越来越暗沉、发际线一点点后移、肚腩一天天变大。成年人的世界,竟都是争相忙着变老。

年轻时的小马哥也是小鲜肉一枚啊

方舟见陈老师的第一句话,是陈老师老了。陈老师解释,整个一年都在忙着带团队,忙着纪录片,像他这样级别的人,绝大部分事情也要亲力亲为,拍片的大半年时间在北京仅仅待了19天。的确老了,是累的,被时光裹挟的。小马哥2018年生了一场病,病愈后如此感慨:你感觉自己老了,你不是老,你是恐惧老,恐惧你能力不足够,你有焦虑。

这种变老的压力,明星主持人都无法逃遁,又何况荧屏之外的普通的我们。绝大多数务工者、创业者,同样也是过着加班熬夜、不能按时吃饭、没有时间陪家人、工作环境艰辛等等的生活。没办法,这是现实,除了埋头前行,吐槽一下现实浮躁之外,该努力还是得努力,内心的奴性始终驱使着我们要干活、要干活,不干活就是被淘汰的命运。与其说是工作压力太大让我们的发际线退后了,让我们的肚腩大了,让我们精神紧绷了,还不如说,是生活让我们无法退后。或许,间接反映了时代的悲凉底色吧。

陈老师年轻时也是颜值担当啊

当然,生活不易,但也要活出暖意。同意窦文涛在节目中的观点:5岁的小孩子,度过一年,在他整个生命里,是五分之一比例;40岁,你再过一年,是四十分之一,所以咵一下就过去了。所以实际上不是绝对的时间,是相对的时间。把时间公式分子的分母看小,时间自然长了。长出来的这部分时间,用来做更多对自己有兴趣的事。

1、去几个自己曾经想去但又未曾抵达的地方;2、手头的工作不论大小,当机立断;3、向挚友倾诉内心的酸甜苦辣;4、用笔记录下想要留下的东西;5、对年少时喜欢过的有缘人表白吧;6、身体真是革命的本钱啊,得好好管理着;7、坚持理想与顺其自然安必须结合起来;8、既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更要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主观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小,最后连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观地来摆布了。

隔壁桌的大眼妹

以上。希望我们都能怀着奔向远方的心意,好好生活着。

 4 ) 只谈生活,不评嘉宾好吗

我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的? 前几天看朋友圈,一个中学时喜欢的女同学发了一组旅游的照片,很多年没见了,相貌仿佛没变,但已经不是记忆中少女的气质了,喜欢的女同学都老了,我是不是也老了。 老去的感觉不止这一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时不时提醒你,你老了。现在上网,网上都是00后的天下,二十出头都觉得自己年纪偏大。大学时,跑步5分钟每公里的配速觉得是养生跑,跑多久都不累,现在跑步,远不如前了。 有时候觉得需要给自己做一下心理建设,马上25了,迈过这个坎,30而立就在眼前,无论成家,还是立业,我都还没做好准备。 梁文道说,老了就是清楚的知道了自己身体上每个器官的位置。我还不清楚器官的具体位置,生理上我离老还很远。我的心理建设是不是该换个方向,经常提醒自己我还年轻, 摘录的台词: 他没有办法再去游戏当中逃避自己了,现实太现实,以至于他必须回到现实当中去承担责任。 人年轻的时候,你觉得可以逃进很多东西,你可以逃进叛逆,逃进审美,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虚无,但是,在承担责任那一刻,你发现在现实当中不仅自己很无力,在现实当中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所有的美食,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 我们好像认定看电视的、看综艺的、娱乐的、看电影的消费者全是年轻人,社会在不顾一切的去讨好年轻人。 30多岁的女的是不会夸20多岁女的漂亮的,但是40多岁去、50多岁女的就会夸,因为本质上他们已经不是一个物种了。 以戒为师。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5 ) 让我登录了豆瓣的节目

我对这个节目的感觉就是:能给我对人生的思考带来新的东西,为数不多的有深度的谈话节目,希望能一直这么聊下去。

人生有很多很多姿态,不断提醒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看好别人的。

文字的力量总是让我充满敬畏跟犹豫,刚好是找工作之际,是继续往内容方向发展还是说换个方向,我也看不清。

 6 ) 番外也能上9分,这个国产综艺也是没谁了

你老了吗?

你焦虑吗?

在现在这样滚滚向前的时代下,无论你多么年轻,都会觉得自己老了。

无论你拥有了什么,还是会无比的焦虑。

一档节目,近来聊了聊这件事。

圆桌时光派

在这个众人皆忙,娱乐至上的时代,有一档节目,可谓文艺清流,所有人都埋头向前赶路的时候,它拉拢几个好友,围坐于一张圆桌,点一炷香,沏一壶茶,围绕一个话题边喝边聊,提醒人们:抬头看看

这个节目,就是《圆桌派》。

很少有综艺如此,连出3季,在豆瓣上均分9.0+,水准之高,令人佩服。

沿袭于《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变为每期4人,改为圆桌,嘉宾各自独立,畅所欲言,没有一定要观念对立,窦文涛也不再是明确的协调者,可以更自洽地融入聊天。

因为多了一人的加入,观点、立场变得更为多元。

《时光派》,是这档节目的番外,只出两集,每集45分钟,再次9.1分。

对于苦等其第四季的忠实观众而言,这两期番外节目,简直就是2019年的开年惊喜。

这场惊喜,讨论了两个无比现实又扎心的问题:「初老」「着急」

除了主持人窦文涛之外,这期的嘉宾,《舌尖》系列、《风味人间》的导演陈晓卿,香港作家马家辉,以及“青年”作家蒋方舟。

「初老」

你从何时感觉自己老了?

听说公司新入职的同事刚满20岁的时候。

当听到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开始不再招收1990年前出生的员工时候。

发现自己开始熬不动夜,加不了班,蹦不动迪,喝不进酒的时候。

小朋友看到自己,开始喊叔叔或阿姨的时候。

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越来越像爸妈的时候。

羡慕别人发量的时候。

惊讶地发现,我们距离2046年要比1990年更短的时候……

种种蛛丝马迹,无不提醒着自己,不再年轻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80后、90后,在“叹老”这么多年后,终于不可避免地真情实感觉得自己“老了”。

可是,到底什么是年轻,什么是老呢。

面对三个早已步入中年临近老年的“老男人”,蒋方舟对于初老这个话题要更有发言权。

为什么当今社会人人叹老,60后,70后的人觉得诧异。

在原来的时代,三十而立,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40岁的时候到职业生涯的巅峰,开始收获人生的果实。

而现在一切都快,淘汰速度也变得飞快,到30岁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的收入曲线和职业曲线的顶端。

所以越临近30岁,被淘汰感越发严重,似乎自己即将被社会抛弃,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那么,什么是老了呢?

马家辉引用了南美洲的一个小说家小说里面一个人物的感慨:老了就是你越来越清楚自己身体的每个器官在哪里。

因为当你年轻力壮的时候,你根本不关心每个器官在哪里,可是当你老了,身体机能下降,胃疼、心慌、肝痛……你就掌握它们的位置。

陈晓卿第一次怀疑自己老了的时候,也是身体和大脑已经没法撮合在一起,好好配合的时候。

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最高峰的时候,他可以随意在赛场上玩,但当他状态下降的时候,他也想去防守,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蒋方舟感悟,变老的体现是,开始喜欢年轻小男孩的时候,开始欣赏他们的好。

反而更年轻的时候,中意的对象,往往是年纪大一点点的。

如今觉得,年轻人拥有自己不再拥有的年轻。

所以,当下“小鲜肉”、“小狼狗”、“妈妈粉”这样的词汇或群体大火,也侧面地反应出,最具消费能力的那一代人,在逐步老去,却无比怀念年轻吧。

羡慕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精力,尤其是对于精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食物的口味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年轻时,更贪恋撸串、火锅那些过瘾的,暴力的,更为刺激的食物。

甚至有时候会吃到撑,吃自助餐,能够扶墙进,扶墙出。

但是这些,在“变老”以后,很少这样了。

当然,变老,不只是因为时间推着你向前,有时责任也会让一个人“变老”。

前几日,网上走红一位云南满头白发的80后基层干部——李忠凯。

长年从事扶贫工作,乡镇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移民搬迁工作,头发都苦白了以至于照片和他的实际年龄差距很大。

当你开始玩游戏有“自责感”的时候,你再也没办法心安理得地在游戏中逃避自己的时候,或许也是老了。

人在年轻的时候,可以逃进艺术、逃进游戏、逃进叛逆、逃进虚无。

但是,在你不得不承担责任那一刻,会发现不仅自己很无力,而且还有比你更无力的人需要去依赖你。

就那一刻,你没有资格年轻了。

马家辉认为,很多年轻人,没有搞懂老和成熟——能力的差别。

人到30,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手上有资源、权力,别人要仰望你,依靠你,你可以感觉自己老,也可以感觉自己成熟了。

如果你感觉自己老了,你是恐惧老。

恐惧自己的能力不足,感到焦虑。

如果你有自信,那么不会感觉到老。

「着急」

你越来越着急吗?

岁月如江河奔流而逝,面对着追不上的时间,焦虑成了当下社会的通病。

出租车司机着急还不变绿灯。

排队时一整个队伍的人都在急。

领导着急,要提给甲方的方案你什么时候弄出来。

没时间做饭甚至是没时间出门吃饭,大家都点外卖,且恨不得马上吃到。

工程师着急着修改bug。

作家着急地通宵赶稿。

父母着急你怎么还不结婚。

你也在着急,急自己什么时候能发财。

“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刚刚进入和“老”对抗的战场,我们对富兰克林的这句名言,信奉如命,中毒极深。

提起时间,我们就不自觉地要把它换算成金钱价值,做任何事,都要考虑:这时间花得值不值?

在“时间=金钱”这个换算关系中,我们变得急不可待。

视频越来越短,15秒的短视频甚为流行。

看电视剧,看综艺,再无耐心,不是一心二用便要用倍数播放。

“30分钟读完一本书”,“5分钟看完一部电影”这样的剪辑节目,霸占播放榜单。

窦文涛也坦言,现在在算自己的时间,像个守财奴一样。

朋友约自己出去,心里还要算算,预期这次见面,能够得到什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

达到一定程度,或许才会赴约。

对着急,最显而易见的体现,就是排队安检和开车上路。

排队时,前面的人稍有耽搁,后面的人便开始极度不耐烦。

而马路上,超速、加塞儿,十字路口红灯变绿,前排车辆启动慢了点,便长鸣不止。

前段时间,重庆公交车坠江,就是因为一个乘客,发现公交车坐过站之后,着急要下车,跟司机起争执,最后大打出手,导致全车人都赔上了性命。这大概算是我们对别人着急最惨痛的代价了。

似乎是资源有限,我们每个人长期处于一种竞争关系。

车道是有限的,挣钱机会是有限的,工作机会是有限的,“韭菜”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都变得非常着急。

还有一些着急,是滚滚向前的时代,那些发展中惊惊啧啧的噪音,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便影响了你。

打开朋友圈,看到“这个人”过得怎么那么好,“那个人”领先你那么多,自然而然变得焦虑。

好多焦虑,都是被迫和好人人距离变得很近而产生的。

相反,作为农耕民族的后代,我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越来越低。

打游戏,要立即分出胜负,即时得到奖赏。

红包发出来,几分钟不抢就没了。

我们在纷杂的世界中,着急获取有助于自己成长的知识、资讯。

反而却被利用,我们对自己的时间分配的精打细算,催生了一种注意力经济

手机中各种App,无不用无比暴力的手段,抓取着我们的眼球。

然而,讽刺的是,我们越着急获得信息,获得智慧,我们浪费的时间就越多。

断章取义的文章标题,强行对比的错误逻辑,兜售的二手知识,无不是利用我们的感官欲望,在压榨我们身上的“注意力经济”。

窦文涛:这就是新时代的鸦片战争。

新时代的年轻人,担心自己落伍,担心跟不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对信息的渴求,无比旺盛,甚至晚上熬夜,病态地关注着世界的动态。

行业新闻、娱乐八卦、搞笑段子,充斥着我们超负荷运转的大脑。

这是你遇到的问题,也是时代的问题,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

世界在努力地讨好年轻人,但是时间又推着我们远离年轻。

如何面对自己的「初老」,如何安顿好自己的「着急」,无疑,是每个中年,青年,甚至是少年,重要的课题。

正如马家辉的观点:

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 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
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 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哪一刻,你突然觉得自己老了?

又因为,你变得格外着急?

< END >

 短评

做一个人畜无害的空巢老人

2分钟前
  • Daniela
  • 力荐

必须五星!精神世界的汲养地!窦妈依然水平在线!超喜欢看这些大老爷们唠嗑,有思想深度和涵养的男人真是迷死个人呐!方舟的存在也恰到好处,不高调不谄媚不做作仅真诚的输出观点,同时又能随时接住其他中年男人的话,这很难得好吗?

5分钟前
  • sarah稻穗
  • 力荐

不是老,是成熟

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挺喜欢这两期《圆桌时光派》,分别聊了“初老”和“着急”两个当下的年轻人最困扰的话题,嘉宾也好,马家辉、窦文涛和陈晓卿都很健谈,而且聊得内容也不空泛。但个人反倒是觉得这两集最出彩的是蒋方舟,毕竟是相对年轻人的话题,蒋方舟总能用准确直接的大白话提炼要点而且一针见血,全程只想拍大腿啊!以及,第四季何时才能回归啊!!!

11分钟前
  • 搬砖侠
  • 力荐

还没看够就结束了。这集最喜欢的还是马家辉的观点:“我不懂这个无所谓,我甚至自豪我不懂。因为倒过来说,我所懂的你也是远远不懂的。重点就在于你有没有其他的,属于自己的东西,假如你有,你可以说我知道我不懂,可是没有关系,我不需要。可是万一你又不懂其他的东西,新一代的语言文化一上来,你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新的东西,也没有累积的时候,当然要焦虑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是苍老,我觉得这也是能力的问题。”

16分钟前
  • 壹零貳二
  • 力荐

老是两集两集挤牙膏啊……改日播吧!

1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这回请的人不是很适合,谈得不够深,而且跑题严重。除了窦文涛和马家辉之外,我觉得如果请梁文道、许子东、马未都、俞飞鸿他们的话应该会更有意思。蒋方舟的问题在于她的视角一直在年轻人和前辈之间摇摆,关注的点主要还是自己,缺乏抽身而出看问题的高度。

20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发现心算能力消失,发现看过的书撂爪就忘,骤然觉得老了。好在有Excel,好在记不住的未必值得记。

25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觉得安慰的是,你的痛苦并不是个例。同时悲哀的是,别人走过你的来路,他也没能开出良方。总有一些人能够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更多的我们只能同时在精神和肉体上受到折磨,然后继续浑浑噩噩失去活力。

27分钟前
  • 𝓜𝓪𝓷𝓰𝓸𝓲𝓵𝓪
  • 力荐

我可能真的老了。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时,我才刚上小学,转眼间《告台湾同胞书》都已经发表40周年了,台湾在那头,大陆还是在这头。岁月真的不饶人,可是我们也不要饶过岁月。

30分钟前
  • 蔡黄米苏
  • 力荐

我成了陈晓卿老师的迷妹,又渊博又幽默,慢悠悠的来一句神来之语太可爱了。

34分钟前
  • 阿凡思蜜达
  • 力荐

80后初老,60后濒死……开着弹幕看,一到蒋方舟说话就有人骂,还嘲笑人家的长相,天啊国人的戾气怎么这么重啊!尤其是对年轻女性…

37分钟前
  • 小风一吹
  • 推荐

晓卿老师让人如沐春风。

39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欣赏不来蒋小姐

43分钟前
  • she's
  • 推荐

2019年第一阵惊喜:又有圆桌可以看了,虽然才两集!2019年第一阵惊吓:怎么一上来就聊这么沉重这么丧的话题?让我们初老的90后怎么办!

46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力荐

看完锵锵行天下马上接着看这个,这个石家庄人越活越通透了。另外这么多年从不喜欢家辉老师到渴望任何事听听他的角度。我很荣幸地说我也老了。晓卿老师也不必赘言,一句“用年轻人的语言这是在冒犯人家”直接解开了我的困惑。

49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无聊的时候,翻翻他们的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细想,他们的聊天看似随意,其实极富技术性。

50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每一句都想拍大腿and点头不停

55分钟前
  • Swear
  • 推荐

这个时代越来越迎合年轻人,衰老的年龄越来越年轻,现在崇拜的偶像,已经都比我小了

60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和蒋方舟心有戚戚焉,也是从二十七开始担心变老,现在的状态是看年轻男子时的目光总是透着慈祥,并且能以正确心态欣赏好看的女孩子。

1小时前
  • 超cute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