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剧班

已完结

主演:陈佩斯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金牌喜剧班 剧照 NO.1金牌喜剧班 剧照 NO.2金牌喜剧班 剧照 NO.3金牌喜剧班 剧照 NO.4金牌喜剧班 剧照 NO.5

 长篇影评

 1 ) 喜剧到底该乐还是该哭

先说这个综艺我的个人观感,目前第一期来看,可以给7.5分。后期会持续关注。

中国喜剧被太多人上了价值,什么喜剧的内核时悲剧,什么喜剧就要输入价值观,什么喜剧就要煽情,这一切的原罪,估计央视少不了担个大责任。很多喜剧演员都是为了上央视节目给拍的节目,你不哭,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优秀小品。但结果就是,除了老一辈,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形式。大家压力那么大,看个喜剧我不就为了乐一下,你来煽情感觉就是我被你狠狠扇一下嘴巴,被训斥说,你怎么还不哭,谁让你笑了。不知道是不是央视的年轻编导多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上新了这档喜剧节目。说实话,一开始我不是很期待。

首先央视的氛围在,主持人就算想来个逗趣的口活也得端着,于是就会变成说的话不痛不痒,就算杨帆已经是够尽力,也会让人觉得主持人稍微有点多余的感觉。这是一个喜剧类的节目,我感觉主持人也是这个节目的一环,也是很重要的,希望后期能放开点,多给主持人写点有趣的串场词。

说回节目

第一个节目真是有点尴尬,不知道是不是剪辑问题。对了,说到剪辑,这个节目的剪辑真是能不能不要在节目进行到一半总是切导师切选手,你说一个小品少了一段镜头,谁都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本来时间就短,故事就浓缩 ,还少一段,看的人就更懵。说回这个节目,到了结束我也不知道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剧本很乱。好像是在说演员是个傻楞,班长特别势利,大家都是奉承着班长,应该就是这两个人的矛盾为主的一个喜剧结构,可是直到结束了,班长出场的莫名其妙,演员互动的莫名其妙。这里面应该有剪掉很多,不过就算这里面不剪辑,这个故事也很老套,班长的塑造也很单薄,整出喜剧看起来就是为了给演员表演才艺做准备的。有点二人转的意味。

第二个是个相声节目,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捧哏好像一直不在状态。这个节目基本是流畅的,虽然梗都是老梗,但是演员如果演得好,其实都是成立的,关键就是演员总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时而走神时而惊恐,可能真有些紧张吧。那个劲确实绷得有点太紧,看得人觉得累了。其他基本就没什么特别差的毛病。是个可以成立的节目。

第三个节目是小品,起初看演员不认识,看介绍是麻花的,还是比较期待的。看完说实话,这就是典型为了晚会写的本子。而且我相信沈腾马丽可以拿着这个去参加春晚的。剧本写得太刻意太正。完全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展开。就这个剧本的感觉,两个配角演员的表演真是有点不在状态,可能跟本身写给他们的内容也不多,但是两个主演也是演的蛮尴尬的,让人不相信他们表演的角色。台上的人感觉就是为了完成念剧本而存在,而且这个剧本就像是AI写的,套路还缺少灵魂。开心麻花这几年春晚的作品都太模式化,奇特的开头,中间抖几个小机灵,最后煽个情。而且人物都没什么性格,好像是为了方便谁演都可以,只要哪个演员有空就可以。这放在成熟的演员可能撑得住,如果是不成熟的,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性格,而且生硬。其实这个剧本完全可以不用煽情,你按你麻花搞怪,从头搞怪到结束,其实也成立。或许这就是编剧的取舍。

第四个节目还是小品,相声演员的小品节目。理由是搭档没来,只能自己演了一个小品,最后还选了相声的郭老师。这个操作就骚了。不过有一说一,演员的表演在这个剧本中是成立的,而且还挺自然,他真的不是小品演员吗。那他接下来要是相声不怎么样,难道要改成专职做小品?说回这个剧本,其实也还蛮不错,起承转合都符合,而且结尾也没刻意煽情,一笔带过。就是感觉人物可以再挖一下。

说回这个节目,我还是蛮期待下一期。最起码,没有通篇的刻意煽情,没有太多业务外的东西。而且导师很出彩,特别是陈佩斯老师,是真心实意给选手意见,特别真诚在点评,观众也能从他点评中看到作品的不足。很期待陈佩斯老师调教出来的选手。郭老师作为串场的导师也是气氛担当,这是他一贯的水平,蛮有意思。英达老师就是温暖人心的人设,专门负责夸。哈哈哈,估计后期要给英达跟郭老师来个互怼的戏码,再组个cp。

这个综艺可以看的。反正我会接着看。

 2 ) 很好看,很搞笑

没有那么多废话,搞笑的全放出来了,不搞笑的都只放片段。评委没有那么多恭维话,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选手没有大牌明星,但是都有两把刷子。希望每年都能出一季。比春晚好看多了。自从老赵离开春晚,基本就没有完整看过春晚了。今年连看春晚小品都不想看了,感觉春晚小品不搞笑或者弱智。而且都还要有教育意义。这样鬼看呀。以前春晚小品,搞笑为前提。如果有教育意义最好,没有也行。

 3 ) 说下第二期观看感受

都是个人主观感受,不客观,喜好不同可能欣赏角度也不同,所以,我喜欢不代表你们也喜欢。

第二期第一个节目,我要跟陈老师举反棋了,我觉得这个节目比较一般,而且很多该设计好的都没设计好。开头那个换脸的,本来可以深挖或者稍微再设计一下,两人的对白真有点欠打磨,而且吴彦祖也不像,倒有点像陈冠希。然后就这样略略带过了,我觉得如果没把握不如就不要这个环节,直接用笑料带过。接着就是我觉得这个节目一个比较失分的点,梗太老旧,模仿都是一些模仿烂的。杨坤、刘德华、周华健,还是那些歌还是那个唱法,还是那个动作。梗可以用,但你要用得新,老梗也可以焕发新生命,而且你这样叫换声吗,根本不搭边,别说后面一连串不像到极点的串词,就是一个热闹,当然后面走的是串词的幽默,也就热闹有于精彩不足。最后也是郭老师说那样,底就真就马马虎虎就过去了。不是应该再捞一下吗。

第二个节目,这是抖音短剧集锦吗。唉。如果真要这么演,我一定会编他说媳妇我爱你。然后女的说那你再给我演个蜡笔小新。就这样结束最好。

我太喜欢第三个节目,可能我就喜欢星爷的无厘头。这个节目,真是把星爷的无厘头发挥到极点,拍成大电影都可以。比现在模仿星爷的电影都好笑。无论是表演,节奏,台本,都是一流的。真正让人发笑。连歌都编得那么流畅。这才叫创新,这才是原创,新颖能让人喜欢的喜剧。不过,老师不喜欢也是正常,他们觉得太闹。可能他们还是比较喜欢传统型的。我觉得陈老师点评就跟我意见相左。首先,他们的文本是用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那个完全颠覆改过的。不是吴承恩版的。所以,真是可能有的人喜欢就特别喜欢,有的人就觉得奇奇怪怪。不过我还是同意,这个节目排得偏无厘头,人物偏单薄,不能算一个有思想的剧。这又上升到,喜剧到底是要一段让人发笑的表演,还是一段让人深思的表演。

第四个节目,我无从评论。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表现的一般般。可能跟演员表演有关。但是如果上一个节目陈老师觉得人物没灵魂,这个节目也没什么灵魂,也是为了表演而表演。我觉得演员用劲过紧,让人不能放松。

第五个节目,李丁跟董建春,我以前就很喜欢,今天看了,我才发现他们的相声有点漫才的意味。其实这个节目很创新,我觉得蛮好的。不过这个节目有点就是太乱了。这个节目估计拉长成小剧场,是个不错的底活。这次我完全同意陈老师的说法。

 4 ) 喜剧浮世绘

理论派的陈佩斯自始至终都在语重心长地讲着大实话,对于好的作品不吝赞美之辞,对于坏的作品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情商最高的郭德纲则充当第一现场的主持人,包袱信手拈来,圆场小菜一碟,同时根据自身丰富的舞台经验,在适当的时候抛出零星适当的差评。相比之下,代表影视剧方向的英达稍显圆滑,点评中偶有对私交的顾忌,但他对于低劣包袱的不屑鄙薄也尽然写在脸上。

浮世绘之一是为资本让步。正如陈佩斯所言,喜剧的舞台是多样化的。我们夹道欢迎像谈元、曹阳阳、曹扬、王冰冰、李静宇这种积极进取的跨界喜剧演员。像汪东城这种台词拉胯、演技浮夸、只会黄教主式耍帅的人,竟然靠一个让人尴尬到能用脚抠出三室一厅、表演水平比大学社团还低的《大东脱口秀》成功进班?更凭借一个没血没肉也没皮的小品《情人劫》通过了班级小考?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太平洋连锁洗手间》算是汪东城那三场所谓的表演中矮个子里拔高个的,但这种最简单的生理上的痛苦换谁演,谁会演不好?陈佩斯婉转地用“没有偶像包袱”表扬汪东城这种皮动肉不动的表情管理。英达组的班级小考中,汪东城+韩云云对决天赐+李颖的刻意设置,就是活生生的比烂与赤裸裸的资本运作。他竟然能无视自己在这群学员中有目共睹、几近扎眼的违和感,简直让人佩服!

浮世绘之二是为粉丝让步。尽管张聿的长相360度无差别地像极了我的一个老同学,但他+霍星辰在班级大考中被何欢+蒋诗萌淘汰实属意外之中,且不令人惋惜。正如张聿所言,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和粉丝,两轮就淘汰不合适(会掉粉)。即使陈佩斯事前极力反对那段化装相声《煮酒论英雄》,但张聿二人冲着在场都是年轻观众,仍端上了这场粉丝向表演。

浮世绘之三是为段子让步。开心麻花从出品的电影例如《李茂扮太子》、《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到《金牌喜剧班》舞台上的作品,都存在着和十二生笑编剧工作室编写的很多小品剧本同样的问题,没有太多逻辑性可言,为了甩包袱而甩包袱,为了煽情而可以反转,讲的不是一个合理的故事,纯粹是段子集合。但现场观众却笑得前俯后仰。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学员在第二现场被某些劣质小品感动到热泪盈眶,而当这些看似好笑或感人的小品被三位导师尤其是陈佩斯和郭德纲批得体无完肤时,他们不以为然甚至义愤填膺,让我一脑子小问号。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喜剧创作的困境,好的喜剧人们不喜欢看,坏的喜剧人们捧上天。郭德纲说过,观众是衣食父母。现场效果很重要,但不意味着一味讨好观众才是喜剧之本。

浮世绘之四是世界的参差。李丁的创作能力(见《佳偶天成》)和许健的表演能力(见《哪吒闹海》)是令人大开眼界的,但许健凭借一己之力把由头到尾始终是门外汉的李圆圆捧到了毕业大戏,我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李圆圆的喜剧表演能力之不足,使得节目组为保险起见,在毕业大戏中给她安排了两句话的戏份。捧技高万筹的唐朝风韵李静宇或者国家一级演员王冰冰不香么?

这档综艺节目给人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三位导师拿着台上新鲜滚热辣的作品,现场剖析什么样的情节叫合理、什么样的故事算完整、什么样的底不为人所诟病。有人看喜剧就为了瞬时的好笑,有人看喜剧则是为了看编排的门道。各取所需。

 5 ) 从一期节目看浮躁社会

先说评分,三位评委,陈佩斯我给5分,英达3分,郭德纲1分;节目整体3分。

很少看这类节目,但对陈、英、郭三位的作品看过无数次,也是冲着陈佩斯看这节目的。

很多人说陈佩斯的点评最真诚、最严格。

这话对,但不全对。其实三个人都很真诚,只是水平不一样。陈佩斯挑出来的那些毛病,郭德纲未必看得出来,甚至他本人就有那些毛病。郭德纲在相声上确有造诣,但对其他喜剧形式的表演,他或许不及格(看看他演的电影和陈佩斯、范伟甚至于谦演的影视作品,就知道差距了)。至于英达,最有名作品《我爱我家》,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演员(文兴宇和宋丹丹两位大神)和剧本(梁左这位大神),他作为导演的作用倒在其次。不然的话,《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同样是他导的,但缺了文兴宇和宋丹丹,现在还有谁看?而《我爱我家》仍然百看不厌,属于教科书级别的情景喜剧。所以英达至少在表演(而非导演)上和郭德纲不是一个档次,和陈佩斯就差得更远。

陈佩斯的点评,是真正从作品出发、从演员出发,是按照精品的标准来提要求的。有人说他要求太严了,现在都是流量为王、吸金为王,谁还管作品本身?

这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要是这样,大家干脆都学李佳琦和薇娅直播带货算了,何必演喜剧(没有任何贬低直播带货的意思)?现在有几个喜剧演员吸金能力比得上李佳琦和薇娅?郭德纲也不行。

所以,评价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作品,都不能只看流量和吸金能力,必须回到行业和作品本身。

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是让人有回味的,而不是当时热闹一下完事。就像流行歌曲和经典老歌的区别,前者可以流行,但不能流传。

流行和流传,原本是合二为一的。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特征是赢家通吃,可以让人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不在乎能否长久流传。这就是“流量为王”的根本逻辑。

这个逻辑,不仅体现在演艺界,可以说无处不在。

当年,史玉柱的脑白金大卖特卖,靠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轰炸: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买脑白金呢?史玉柱靠的就是信息技术(铺天盖地投放广告)一夜暴富,反正中国人多市场大,有百分之一的人买一次脑白金,就足以让他成为富豪。从个人财富讲,史玉柱当然算有钱人;但要论产品本身,脑白金根本拿不出手,不要说比不了可口可乐,连娃哈哈也比不了。

说回节目本身。是选择一夜成名,还是慢工出细活,这就是那些参赛演员和陈佩斯的差距。甚至也是郭德纲和陈佩斯的差距,郭德纲名气大、吸金能力强,他的代表作是什么?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姜昆等人都有代表作,郭德纲有吗?抛开传闻中姜昆和郭德纲的不和(并无确凿证据表明姜昆打压郭德纲)不论,单论作品本身,郭德纲确实比不上姜昆。

想走流量为王、一夜成名的道路,是演员的个人权利,旁人无权干涉。但陈佩斯从专业角度点评,同样完全正确,丝毫不存在什么“太严格”的问题。

史玉柱那套抖机灵的战术,只能像割韭菜一样靠国内市场成就其个人财富(脑白金有多少回头客?说白了就是一人上一次当)。但要走出国门,去国际上竞争,脑白金根本拿不出手。所以才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我们最欠缺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见过很多资质非常优秀的学生(高考成绩640分以上)想走捷径、挖空心思钻营、把学校的制度漏洞用到极致,而不是踏踏实实坐下来读书。但速成的、追热点的科研成果,即便能为个人带来一时名利,终究无法在学术上有大的突破,也就无法对学术有所贡献。大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也很难独善其身。但是,即便99%的人都去走捷径(这是个人权利),作为教师也应该替社会发掘、培养和守护那1%甘坐冷板凳的人。

所以我非常理解陈佩斯的点评,也非常理解他面对大环境的无奈和失落。

 6 ) 陈佩斯20多年后再登央视,点评切中要害,字字玑珠,值得回味

文章首发在公主号:寸草小园,我是作者晓草。

在中央三台的《金牌喜剧班》中,晓草见到了久违的陈佩斯。这是他时隔20余年后回归央视舞台的首秀,确实令人期待。

图1 陈佩斯《金牌喜剧班》海报

《金牌喜剧班》是一档喜剧传承类综艺,恐怕只有央视这样级别的媒体才能一下请到三位国内顶尖的喜剧人代表陈佩斯、郭德纲和英达。

图2 三位国内顶尖的喜剧人代表陈佩斯、郭德纲和英达

三位导师的点评各具特色,郭德纲老师点评学员时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声演出实践经验,同时还不忘抖包袱、时不时调侃学员一把;英达老师主要运用多年的拍戏经验从舞台表演方面点评学员,而三位导师中晓草印象最深的还是陈佩斯老师,因为他的点评将喜剧研究上升到理论层次,切中要害、字字玑珠。

01 陈佩斯的点评语重心长、良药苦口

第一期第1个出场的许可嘉的小品《保安队的春天》塑造了一个格斗业务能力过硬,在比赛中还打败了领导的保安形象,但是他很木讷实在,不仅不懂得恭维领导,还无意中把领导的钱包踢飞了。

图3许可嘉参赛作品小品《保安队的春天》

晓草感觉整体故事有些没交代清楚,逻辑不够通顺。

例如,在男主人公将领导的钱包踢飞这个情节上,晓草看了三遍才似乎明白是说许可嘉饰演的保安之前和领导进行格斗比赛时,领导的钱包掉出来了,许可嘉以为是暗器就给踢飞了。现在,为了向领导解释再现当时情境时,又一次把领导的钱包踢飞了。

图4 许可嘉饰演的保安踢飞领导的钱包

同事见状对他说:“兄弟,等以后找到新工作给哥来个信儿。”这话根据剧情应该指的是同事认为男主人公已经得罪了领导,这份工作保不住了,需要去找新工作。可是许可嘉给出的回应让我有些匪夷所思——他高兴地跳着秧歌步说:我找着新工作啦。

陈佩斯老师的点评从喜剧创作的角度指出:喜剧的点设置前后不连接,显得有些随意,不是结结实实从性格、事件中生成的,强调包袱的东西多了一点,其实强调心理过程和人物真实感受再多一点,可能会更好看。

图5 陈佩斯点评许可嘉的表演

这句点评应该是道出了目前很多喜剧作品的一个通病,或者说普遍现象,那就是创作者往往是先有了包袱,然后再为这些包袱创作一个故事。这样就会产生让观众连故事都看不太明白,人物性格不鲜明,人物心理发展断裂的情况。

正如节目的宗旨所说:“力求将喜剧文化高质量传承下去”,陈佩斯老师的点评可谓是语重心长、良药苦口。

02 陈佩斯老师注重情感过程和演员交流

再来看第一期的第3个小品是由开心麻花的演员李海银和高海宝演出的《忘不了》,讲述了一位送餐的快递员(高海宝饰)在送餐时被客户家中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奶奶(李海银饰)误认作是自己的丈夫,老奶奶的家人为了勾起她的记忆请求快递员有偿地配合老奶奶聊聊天。

图6 开心麻花的演员李海银和高海宝演出《忘不了》

快递员本来是冲着能挣的一部手机才答应聊天的,可是随着谈话的深入,快递员了解到老奶奶的丈夫赴前线打仗牺牲的往事,他深受感动,最终没有收老奶奶家人给的物质奖励,怀着崇敬的心情离开了老奶奶家。在结尾处,他还背上老奶奶丈夫生前的行军包,装扮成从战场凯旋归来的样子,让老奶奶喜极而泣。

晓草看这个小品第一遍时感动得想哭,为了写这篇文章又看了一遍,仍然是很感动的。但是,晓草注意到一些网友对这种“感动中国”风格的喜剧小品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觉得煽情得很刻意。

图7 李海银和高海宝演出《忘不了》

郭德纲和英达老师都对这个节目表示赞赏,只有陈佩斯老师毫不留情地点出了作品的问题:表演一直在结果当中,一点过程都不给。这个作品是靠人与人之间相互猜进去的一个过程,可是一点点的过程都没有。海宝的表演基本就在两个结果之间,瞬间就过去了。这个作品特别吃演员交流的功夫,在台上谁都不理谁,各演各的。

图8 陈佩斯点评开心麻花的演员李海银和高海宝演出的《忘不了》

小品在快递员即兴编造了老奶奶的丈夫写的信后,直接就转入老奶奶朗读真正由她丈夫写的信。信中说到:丈夫即将赴前线,如果回不来,就让老奶奶找个好人家改嫁。

在老奶奶的读完这封信后,快递员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从最开始敷衍完成任务以获得物质报酬,转变到深受感动,没有拿老奶奶家人给他的手机和蓝牙耳机,就离开了。

我猜想陈佩斯老师所说的“交代过程”是希望老奶奶的老公赴前线牺牲这件事是通过老奶奶和快递员一来二去的对话逐渐表露出来的,这样快递员态度的转变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而不像现在这样,由老奶奶一人读信,全程没有和快递员的交流,而读完信后快递员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快递员内心情感变化的过程没有机会展现,并且老奶奶和快递员也没有交流。

图9 李海银饰演的老奶奶朗读丈夫的信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朗诵加配乐的形式晓草看了是很感动,但也不得不承认表现手法比较套路,让人有刻意煽情的感觉。如果放在央视春晚或八一建军节的晚会上,是非常合适的,可是如果用来参加喜剧比赛,不会让观众和评委眼前一亮,是属于求稳不求新的一类作品。

陈佩斯老师最终选择落榜,英达老师选择推荐,只有郭德纲老师选择录取了他们。

图10 李海银和高海宝被郭德纲录取

03 陈佩斯老师关注人物性格和行动

第一期最后出场的天津相声演员盛伟,跨界演出了一个小品《天津大哥》。

图11 天津相声演员盛伟演出小品《天津大哥》

盛伟用天津方言饰演一位热心但有些健忘的出租车司机,原本定在后天送一位老板和几位模特去塘沽的展销会,老板突然改到了当天下午,这位司机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结果,他忘记了今天原本还答应他的二伯去赶集。为了能同时完成这两趟车,这位天津出租司机可谓煞费苦心,左右周旋,从而产生了喜剧效果。

图12 盛伟饰演的出租车司机左右周旋

最终,盛伟以三个录取成为全场最佳成绩学员,不过,盛伟最终选择郭德纲老师而没有选择陈佩斯,和晓草的预想不一样,也许盛伟还是想回归老本行相声吧。

陈佩斯老师点评依然注重人物塑造:多从行动出发,他是一个有性格的人,由性格生出的事件。而且这个性格已经带有了一定残次的成分,就是这种残次恰恰是我们要掌握的最根本的东西,要从这儿出发去寻找行为,由此再有其他人对这个行为产生矛盾和冲突。

图13 陈佩斯点评盛伟演出的小品《天津大哥》

这就点出了我们创作喜剧并不是以包袱为中心开始创作的,而是以塑造一个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为出发点开始的。喜剧也是戏剧的一种,人物、情节、对白这些仍然是重要元素。

喜欢在dou音、kuai手平台刷小视频的网友,可能已经习惯了开端便是高潮、高潮立马结局的快节奏,但是这样的小视频不是喜剧小品,因为它没有完整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

喜剧有很多种,讽刺、幽默、出洋相都会让人发笑,但是,有一些笑是值得回味的,有一些笑只是短暂的快感,过后什么也留不下。

陈佩斯老师这次重出江湖,在采访中说:“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能更多关注一些喜剧的方法论,在方法之前还要研究喜剧的本质,研究戏剧的本质。从这些东西出发,然后再去思考怎么创作。……老是用包袱来评价一个作品,我觉得这是本末倒置。”。

这是晓草看第1期《金牌喜剧班》的一些感受,后面还会继续和朋友们分享,敬请期待。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公主号寸草小园,我会经常与大家分享精彩的内容。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短评

也没特别好,全靠同行衬托,作品质量比《欢乐喜剧人》高太多了,可惜剪辑和赛制太迷,热度始终上不去,没怎么破圈。陈佩斯的点评很有干货,让人敬佩;郭德纲就是来调节气氛的;英达不知道来干嘛,有点没找准定位。

8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没有张大大 就是好看!

13分钟前
  • 趁熱_拿鐵
  • 推荐

整体水平还可以,比隔壁那些个喜剧综艺好一些。三位导师,感觉英达差点意思;陈佩斯还是有东西的。学员里,盛伟,海银、海宝,何欢、蒋诗萌,陈嘉男,韩云云不错;可惜许建只是来助演的。期待第二季。把英达换成赵本山吧😂😂😂

18分钟前
  • 書衣偵探華斯比
  • 推荐

看了第一集。三星给神一样的导师,二星扣谜一样的作品。学员当然要站队学员,毕竟你自己又能贡献什么好作品呢?还是不要搞坏同级关系。郭德纲和稀泥没啥毛病,有人唱黑脸就要有人唱白脸鼓励人是传统艺能,只要选择的时候中肯就好了。

22分钟前
  • 黏巴粘儿
  • 还行

这不赤裸裸的打欢乐喜剧人第七季的脸吗,不但把脸打肿了,把脑袋都打没了

25分钟前
  • 炜君子
  • 力荐

只有第一集是高开的

30分钟前
  • 斑点
  • 较差

四星给陈佩斯老师。这个主持人能换一个吗?

34分钟前
  • 有几年久。
  • 推荐

煽情不刻意就让观众可以接受

38分钟前
  • 愁容骑士
  • 推荐

奔着导师看的,说实话,选手很一般。

41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较差

最有看头的是导师对表演的分析,干货很多,尤其是陈佩斯老师。

42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回归单纯的喜剧,没有烦人的煽情和教做人,就足够了。

43分钟前
  • 啊哈小阿飞
  • 推荐

陈老师真诚,起码第一期来看,和陈老师观感大致相同

46分钟前
  • 鸵鸟进化录
  • 还行

很难想像,导演怎么找的这么三位,还看啥选手啊,导师对话就能播一天一宿

48分钟前
  • Cyniciiiiiii
  • 力荐

没想到啊没想到,几千年才出一个的陈佩斯竟然也投靠央视了,而且还在认真点评

5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比省台的喜剧综艺品质要高很多啊。没有那么多喜头悲尾的不快乐了。听陈佩斯的点评是一种享受。

54分钟前
  • 鹿鸣
  • 推荐

竟然挺好看。。陈佩斯一开口就不一样啊,可是为啥没人选他。。。

56分钟前
  • 凌晨四岁打你
  • 推荐

陈佩斯老先生的点评很到位啊

57分钟前
  • 院长大人
  • 推荐

可以叫金牌龙套班了 贾玲的龙套 大潘佳佳的龙套 宋晓峰的龙套 开心麻花的龙套 贾冰的龙套 东北一家人的龙套 全是龙套 选手的质量真挺一般的

60分钟前
  • liuxin800711
  • 推荐

光是看陈佩斯老师的点评就够我们学习了,那些学员为什么一直在说他严格的问题?

1小时前
  • 捕快
  • 推荐

陈佩斯好,郭德纲坏,英达稳,演员别的不会光知道煽情了,应该出台一个规定,喜剧禁止煽情

1小时前
  • 雅俗共赏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