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已完结

主演:贾小军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4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5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7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8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19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如果跨越时空在中国山川河流之间遨游一次,  我们能看到什么?  跟随《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脚步,  她逆流时间而上到达35亿年前的中国区域,看植物从海洋细胞开始爬上陆地,从匍匐在地到站立起来,进化出种子,绽放开花朵,打造一个郁郁葱葱的植物天堂;  她去到森林之中,看一棵茶苗经历百年长成参天茶树,看一棵竹子在地下攻城略地长出一片竹林,看林中野果被人摘下成为盘中之餐,看秘境野草被涂在伤口之上被人珍惜;  她去到广阔平原间,看一株大豆被人发掘出她的种子,看一种杂草演化扩张到处处稻田,看遍地花朵被人捧起装点成家;  她去到城市之中,看一片叶子被蚕咀嚼织出华丽篇章,看园林之中植物带人重返自然;  她去到高山之巅,荒漠深处,沉入水底……  看到人类一直被植物环绕,  植物的身影无所不在。  中国以三万多种植物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三,《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选取其中21科28种植物,汇聚200多位主创三年制作,走遍国内27省和世界7个国家,描绘中国植物的模样。  她们从中国而来,  到影响世界而去。反攻美国赤裸秃鹰18/40~两个人的梦想与恋爱~漫威未来复仇者 第一季乱世亲兄弟大师第一季孔雀公主某科学的超电磁炮OVA:御坂学姐现在是焦点人物延安锄奸摇滚三国星战迷友勉强度日欲罢不能第一季挣扎吧,亚当君野生厨房 第二季漫长的告别2019泡菜奶酪微笑钓神重启地球佣兵特战队江湖巨无霸:黑帮与黄金我的死神女友第一头牛粉红豹2声之形粤语骨之谷幸存者:柬埔寨之第二次机会第三十一季今世迷情奇迹男孩刚刚好的爱情璀璨的婚礼有人在吗?赌鬼传奇之开心赌鬼超时空大玩家玉米田的小孩7意外杀手神丐真田丸同桌的妳

 长篇影评

 1 ) 竹子(禾本科 竹亚科)

一共一千五百多种,最主要的是毛竹

攀爬在别的树上

毛竹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南的山地地区(不会低温太久,斜坡防止雨水积存)竹林地下世界:根茎将竹子联系在一起,根茎相连,进行营养传输,使竹子繁殖扩张变得便利,地表上每根竹子是它的分支,储存光合作用的能量与大地的养分,秋天用根茎的储备培育竹笋,冬季休眠,春天竹笋萌动,在地底已有竹节,雨水来临,挣脱土地,每一节都向上生长,笋壳防寒保暖,但还是受降温影响

根茎
正在长高的竹笋

只有一半左右的竹笋能长成竹子,长高期间,最快一天长高两米,50天后,就能长到20米高,长成竹子后,身高不再改变。换叶

澜沧江畔

除了身高,竹子还有维管束,富含纤维使竹子富有韧性,维管束周围的组织部分使竹子强壮,维管束由内到外逐渐变密,使外侧更具韧性,即将抽枝展叶的竹子富含纤维,柔韧适中。随年龄增长,竹子不断优化维管束强度,中空力学结构、竹节、横梁赋予抗弯能力与强度。

维管束
维管束周围组织

长出叶片,冬天的雪是竹子不能承受之重

度过寒冬,叶片在风雪侵蚀下逐渐老化,在第二年春季进行换叶,叶片中蝗科昆虫20多种,最常见是竹蝗(羽化-交配-雄竹蝗死去-雌竹蝗产卵)

竹蝗
竹蝗羽化
竹蝗交配

死亡:竹子开花,开花时间复杂,等待多年后,开花前,同一根根茎相连所有竹子变黄,将叶芽转化成花芽,大约9小时内,柱头授粉(风 昆虫),若在这段时间内,花粉不能与柱头相遇,则无法繁衍后代,秋季种子脱落,共生菌(竹荪)将竹子分解,毛竹种子半个月内长成小苗,小苗有萌发成竹笋的能力,中国开花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竹子的花
竹子的种子
竹荪分解竹子

秦岭 熊猫花16小时吃40公斤竹子,演化出第六根伪拇指更方便抓竹子,有发达的咀嚼肌与厚重的头骨,所以脸变圆。

乐器尺八—普化尺八

尺八

秦汉开始成为审美对象,唐宋出现在诗歌中,被人种植在家门前,(终年常绿:清廉,竹竿有韧性:刚正不阿,空心:虚怀若谷,竹节:坚贞有节)苏州博物馆的竹子真好看

竹子广泛分布

 2 ) 桑树(桑科 桑属)

一亿多年前,桑树诞生于雅鲁藏布江,那里有最古老的桑树:桑树王。

桑树王
桑树王

桑芽

桑芽
小桑树

生长:根吸收土壤中的含氮物质,输送到叶片之中,在阳光与水分的参与下,快速合成蛋白质,老化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并输送回根部储存。

根吸收土壤中的含氮物质

桑树为什么可以生产大量的蛋白质?在桑叶中有2000多种蛋白质,过去一亿年之间,桑树的基因进化速度是同类植物的3倍,且桑树拥有长寿基因,所以它的生存能力强。

蚕视力微弱,嗅觉灵敏,由点到面,逐渐吞噬桑叶(蚕食),桑树通过防御性蛋白得到化学信号,分辨攻击者种类,第一道防御武器:乳汁中蛋白酶让蚕消化不良,甚至丧命,第二道:信息传输通道被打开,蛋白酶迅速合成信号,将信息传递给盟友,产生浓郁的气味,引来蚕的捕食者,马蜂(协同进化)

人饲养的蚕,从出生起,就在啃食桑叶,20-30天,体重可以增加一万倍,家蚕体色白色,蚕丝中97%是蛋白质,18种氨基酸与人类皮肤相似,高密度的蚕使蚕失去抗病能力,结茧化蛹

刚孵化的蚕
蚕结茧

缫丝厂,将蚕丝变成丝绸,公元前115年,安息的密特里达提二世与汉武帝达成协议,丝绸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商贸交易,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派两名僧人来中国西部地区,窃取蚕种

地桑,树矮,能结出好的桑叶,寿命20年,西汉时期,桑树传到全中国

黑桑,树木高大,生长缓慢,家蚕吐出的丝很粗糙,中国白桑最早被引入韩国 日本 中东,公元12世纪,传到欧美 非洲,纺织技术一起传入意大利,1608年,詹姆斯一世要求种植一万株红桑,发展丝绸产业,但家蚕不喜欢红桑,白桑适应意大利环境,美第奇家族从丝绸产业中获利,他们对文学家、艺术家赞助,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黑桑

桑树的繁殖:雄花满束绽放,上百万粒花粉,雌花柱头上的绒毛全部张开,增加风中捕捉花粉的机会,微风吹过,小碗状的花苞瞬间张开,将花粉弹射出去,花粉可以飘200米,甚至更远,桑树具有强大的弹射装置,弹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00m以上,(这场拍得真美)花粉落在雌花柱头上,雌花柱头的绒毛将花粉牢牢锁住,沿着花柱送入子房,两周的时间,不断膨胀的子房将雌花变成果实桑椹,在阳光作用下,花青素刺激果实从青白变成绛红,最后红的发紫,桑果中有丰富的氨基酸 蛋白质 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力,春天果实脱落,每一枚桑果由上百个小核果组成,每个小核果中都包括一粒种子

雄花
花粉弹射(强烈建议看原片)
雌花

10月,桑树中黄敏素发出信号,树木中营养 色素分解,树叶变黄,冬天掉落,关闭营养传输通道,自然寿命几千年,人类干预下寿命几十年

由于色素分解变黄的桑树

 3 ) 本草(药用植物)

银杏,春天到来时开枝散叶

银杏球花顶端的小囊中有花粉,花粉活力只有几天,依靠风媒传粉,可以传到方圆二十里,花粉落在雌树生长出来的胚珠上,胚珠两段有粘稠的小水滴,可抓住风中的花粉将其带入胚珠内

银杏的根:银杏的根部周围会不断生长出一些新的枝干,当年老的枝干已经苍老,另一边还是生机勃勃,银杏形成一个团体树瘤(木质组织):悬挂凸起的瘤状物向下生长,触碰到地面长出根

树瘤

银杏叶体内有有毒物质170多种,将它分离成药物,第四次冰川世纪使世界上许多的银杏灭绝,中国的崇山峻岭使这一片银杏保留了下来

银杏果:食用,在咳喘时能有效改善病痛

香格里拉海拔4000多米的喜马拉雅横断山冰缘地带:塔黄生活在流石滩,开花之前叶子为红色装成营养不良,积累时间10年~45年,一生一次开花机会,在夏初数十天内长出两米的花序,花序在裹着层层叠叠的苞片,底下莲座样叶片,叶子没有叶绿素,他与迟眼蕈蚊(昆虫)合作,塔黄花朵散发特殊气味引导昆虫来临,在塔黄上蕈蚊完成交配雌蕈蚊钻进苞片,将卵产在子房内,在找产卵地的过程中,身体沾上花粉传给柱头,帮助塔黄完成传粉,贡献一部分种子给蕈蚊的幼虫,幼虫成熟时塔黄的种子也成熟,叶片枯萎,蕈蚊幼虫钻出并钻入石缝,塔黄一共能产生7000-16000粒种子,约三分之一与蕈蚊分享,另外的随风飘散,塔黄可以治病

塔黄一生只开一次花

丹霞山(丹霞地貌)

石斛/铁皮石斛,悬崖峭壁上采摘,没有土壤,缺乏水分营养,石斛有强大的根系,根没有根毛,一部分根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根上附着真菌,真菌为石斛固定空气中的氮,分解动植物残体,提供营养,石斛光合作用给真菌提供能量,石斛果实成熟后,荚片裂开,有几十万粒小种子,可以随风飘扬,缺陷:种子没有胚乳,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萌发,只有极少数可在共生菌的帮助下发芽,夏天阳光直射温度高,石斛产生大量多糖物质(次生代谢物可提高免疫力),增加体液粘稠度,锁住水分,从而保护茎杆,采摘下来放一年都还不会死,茎可入药,植物遭遇逆境(环境变化 动物啃食 微生物侵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是所有本草植物的秘密

马达加斯加

疟疾(温暖的气候 不卫生的环境 不卫生的水),青蒿素从黄花蒿中提取(讲的太少 太浅了)

中国三万种植物中,已知的本草一万多种,贡献了超过30万种天然化合物

 4 ) 简单的记录

看完第一集打算继续往下看。

第一集大致介绍了中国植物资源以及分布的概况,认识了青藏高原的水母雪兔子—厚厚的苞片能够保护花器官,同时也为昆虫提供了栖息地,西双版纳的海芋—昆虫为了防御植物毒素在海芋上咬了一个又一个大洞,绞杀榕—一种寄生性植物,生长气生根,能从寄主植物上获得营养和水分,一旦根落到地上能够独立生长,一般只寄生在健康状况不太好的植物上,能够推动雨林的新陈代谢,望天树-雨林中最高的树种,阳光的宠儿,沙漠中的梭梭树—从出生起就不长叶子,根系发达,看着一部分的时候真的为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珙桐—第四季冰川的孑遗植物,由于长着白色的苞片,又被叫做鸽子树。纪录片中提到,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北纬30度是荒漠地区,在中国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北纬30度是植物天堂。这集的最后讲到植物和人类的相互影响,人类驯化了植物,同时植物也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出第二集的内容。

第2集 水稻 野生稻有长长的芒刺以及落粒的特征,人工驯化后的水稻不再具有这些特征,方便人工收获。人类对稗草的驱逐,导致稗草与水稻具有相似的外形,难以在苗期清除稗草。水稻自花授粉的性状不利于物种的多样化,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为杂交水稻的栽培提供了条件。目前,水稻田中出现杂草稻,对于水稻来说,这是拓展多样性的尝试,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难解的谜题。

第3集 水果 这一集完全就是果树栽培学课程配套视频教材啊,很多内容老师讲过,之前全凭想象没见过画面,脑子里只有PPT,看了视频以后加深了印象,真的太美了。为啥就没有专门讲蔬菜的一集呢? 这一集讲了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苹果和光核桃的故事。柑橘类水果起源于三大祖先:橘子、柚子和香橼,许多柑橘类水果是这三者相互杂交的后代,比如橘子和柚子杂交得到橙子,柚子和香橼杂交得到雷檬,橙子再和香橼杂交得到柠檬等等。从细胞融合实验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柑橘水果之间具有很高的亲和力。脐橙是一种没有种子的水果,依靠嫁接得到繁殖。猕猴桃起源于中国,100多年前引种到新西兰开始人工栽培,早起的猕猴桃比较软,海沃德猕猴桃硬度适宜,耐储存,得到广泛销售。我国目前广泛栽种的苹果是日本品种红富士,但品种的单一对物种是不利的,在我国新疆地区有大片的野苹果林,能够提供丰富的苹果种质资源。其中最大的苹果树被叫做“苹果王”。由于检疫措施不到位,野苹果林在与内地枝条的嫁接过程中感染了小吉丁虫,这是一种噬咬树心的害虫,为了保护苹果种质资源,苹果专家陈学森等人每年都会去新疆的野苹果林调研。现代桃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光核桃,这种桃的果核表面光滑,因此得名。我国有种质资源库保存专门植物资源,防止物种的损失。

第四集茶叶

首先介绍了茶树的起源与生物学特性,茶树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野生茶树是高大的乔木,茶树根系繁茂,生长在斜坡上,完全花,异花授粉,果实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成熟,因此出现花朵和果实同时在树上的现象。最著名的茶树昆虫是茶小绿叶蝉,体表呈现隐匿的绿色,体长3-5mm,茶树被茶小绿叶蝉侵害以后会在空中释放信息素,引诱天敌猎蛛捕食茶小绿叶蝉。此外,茶叶分泌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因等生物活性物质以抵御真菌和细菌的侵害。茶叶的全基因组已经被测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然后介绍了茶叶驯化与制作。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被称为吃茶的民族,沿袭着一种吃茶的习惯。云南凤庆县的香竹箐生长着一棵被称为锦绣茶祖的大茶树,是人为矮化茶树的代表。从热带到温带的传播过程中,茶树逐渐由乔木变为灌木,灌木型的茶树更适合人工栽培和采摘。茶叶的制作需要经过“杀青”这一步骤,杀青能够灭火茶叶中的酶,去除酶以后,茶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得以保留,进一步减少茶叶中的水分能够延长茶叶的储藏期。 最后介绍了茶叶对世界的影响。茶叶初到英国是贵族阶层的宠儿,在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工人阶级开始增加对茶叶的需求。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将中国的茶种引入到印度的大吉岭,该地区适合茶树的栽培,后来成为世界三大红茶产地之一。日本茶道是最高的待客之道,茶超越了饮品的概念,草庵,露地,一期一会,强调精神世界的追求。1753年被植物学家林奈命名为 Thea sinensis 意为中国茶树。

第五集 竹子 竹林不是许多竹子构成的,是一棵竹子长成的。竹子不耐冻,只能分布在南方地区。竹子的维管束由内向外逐渐增加以加强抗风能力。大熊猫曾经是肉食动物,肠胃无法很好地吸收竹子中的营养物质,只能以量取胜,一天要吃相当于成年人20天的饭量。竹子制作成的乐器——尺八,唐代从我国传到日本。竹子滋养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作为记载、许愿的载体等。竹子开花也就意味着死亡,竹林的死亡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但是竹子开花的规律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目前仍在研究。

第6集 桑树 桑树具有高超的蛋白质合成能力,自然条件下的野桑树树形高大,寿命可达千年,人工驯化下的桑树逐渐矮化,便于栽培和采摘桑叶。野生蚕呈现暗褐色的外表,而家蚕外表纯白。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经营纺织厂积攒财富。桑果雄花具有强大的弹射能力,可将花粉弹射到尽可能远的地方。

第七集 大豆 野生大豆匍匐生长,豆荚成熟时会爆裂以弹射种子,这些性状不适宜人工栽培,在人类的驯化下,大豆逐渐形成直立生长,豆荚不爆裂的特性。豆腐由鉴真和尚传到日本。美国的一个小镇每年有大豆节,美国的牲畜主要靠大豆喂养,美国机械化生产大豆。大豆的根瘤菌具有固氮的作用,能够起到肥田的作用,大豆与玉米轮作。大豆自花授粉不利于新品种的培育,人工异花授粉成功率很低,借助蜜蜂授粉,寻找大豆雄性不育的品种。

第八集 本草

介绍了银杏,塔黄,铁皮石斛和黄花蒿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银杏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扇形叶片的植物,雌雄异株的特点导致其授粉比较困难。塔黄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植物,与蕈蚊共生,厚厚的苞片为昆虫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目前还无法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在中国古代被誉为仙草,生长丹霞地貌的峭壁上,它的根高度特化没有根毛,生长在地表的根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根还与真菌共生,它的种子很小能够在高空飞散。在逆境下,石斛的茎上积累了多糖类物质,帮助它保持水分。黄花蒿是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的来源,马达加斯加的人民通过种植黄花蒿获得了高于水稻的经济收入。

第九集介绍了四种园林植物:荷花/兰花/梅花/菊花。荷花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物之一,历史悠久。荷花有着特殊的生理构造,不容易沾染灰尘,因此被人们视作高洁的象征。荷花同时也是佛教的重要象征物,意味着洁净的世界。世界上兰花的品种很丰富,中国的兰花因其低调内敛,香味淡雅而独具特色,宋人将兰花引入室内,作为君子的象征。兰花根系发达,小小的花盆难以容纳,因此需要采用分株和去除枯根的方式扩大兰花根系的生长范围,使兰花能够在室内花盆中生长。梅子作为调味品,能够满足人类的温饱需求。梅花的普及与我国历史上的“靖康之变”有关,南宋文人借凌冬开放的梅花表达一种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另外,梅花坚强的生命力,使得“劈梅”这样一种独特的嫁接工艺成为可能。现代园林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工创造的“枯荣相对”的艺术之美,即衰老的枯桩上抽出茁壮的枝条,开出灿烂的花朵。世界上菊花的品种有2-3万种之多,菊花品种之巨得益于它易于杂交的性质,养菊人每年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通过杂交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品种。菊花从中国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园林艺术中一种重要的植物。原产于中国的许多植物都成了园林植物,进入世界各地的花园,因此中国也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公园是对自然的模仿,是植物的第二故乡,也为人类提供了寻求美感和栖居自然的极佳处所。

第十集的主题是花卉:绿绒蒿/大树杜鹃/大花黄牡丹/月季/蜀葵。绿绒蒿是一种生长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草本植物,品种丰富,色彩绚烂,给无数的登山者带去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有科学家专门研究绿绒蒿的人工栽培方法,这一集的绿绒蒿是在太美以至于我迫不及待换了头像。杜鹃在我的认识中是一种矮小的灌木,没想到杜鹃也可以开放在高大的树上。蜀葵在中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在古代就由中国传播到欧洲,比月季等植物还早两三个世纪。片中模拟了蜜蜂视角下花朵的样子,核心部分的颜色比较深,用以吸引蜜蜂。人工栽培的花卉拥有更大的花冠,更丰富靓丽的色彩,人类帮助花卉免于自然界的生存压力,同时将花卉改造成符合人类审美的样貌。

 5 ) 第二集水稻

镜头一开始是一个层层剥开树林深处的镜头,一个身影在寻找,寻什么?寻根,水稻从何而来?野生稻,看着像一种普通野草的野生稻,它的后代却养活了几十亿的人类。

野生稻被驯化为水稻,又如何成人类的口粮,除了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相得益彰,西南山区的人们用智慧为水稻开辟了新家园,中国工程史上的又一大壮举诞生了——梯田。山有高,水有多高,梯田有多高!

水稻被人类驯化后的一生被完整记录着,育苗,种子的发芽,移苗分栽(插秧),薅秧。

薅秧时与秧苗真假难辨的稗草,记录片里给出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叶耳(禾本科植物特有结构),但以本人小时候劳作时大人教的经验是看叶片,水稻叶片中间最大的叶脉是绿色的,而稗草是白色的。不过水稻的叶耳也非常明显。秧苗时期的稗草没有被尽力除干净,他的果实就会在收稻谷时掺进稻谷里,煮饭淘米时再捡就非常麻烦了。小时候去邻居家吃饭看看谁家米饭里的稗子多不多就知道这家人懒不懒。

薅秧是时节性的活路,等秧苗长大些再薅秧或还没薅完,水稻叶片边缘锯齿变硬,会在手臂上拉好多道口子,又痛又痒。

接着就是水稻扬花授粉受精,这时候满田稻花香,满田蜜蜂飞舞。完成受精,水稻就进入灌浆期,老家农人把这一时期叫“一柱香”。这时候的水稻果实里是香甜的浓浆,也是鸟儿的最爱,农人会通过假人、放鞭炮等方式对鸟儿进行驱逐。在水稻扬花授粉期,纪录片里提到了一个意外,杂交水稻的先驱——雄性不育系,意外的意外,水稻意外的雄性不育,被人意外的发现。于是杂交水稻打开了水稻栽培的新篇章。

随着谷子成熟,稻谷坚实起来,稻穗慢慢低头,农人把这一时期叫“压平”。水稻完全成熟,整个田坝都是金灿灿的。接下来就是水稻的采收,割稻、打谷子、背谷子、堆稻草。稻谷被运回家要及时的晒干,遇到连日阴雨稻谷被焐出芽就糟糕了。晒干的稻谷去壳就可以煮一锅香喷碰的米饭,小时候每年吃的新米饭至今记忆犹新。

 6 ) 给喜爱的片子提点意见

难得看到的好片子,内容翔实,摄影极佳。长知识的同时也欣赏到自然之美,尤其是好几种植物源自常人难以抵达的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峡谷,观看此片随植物到那些地方旅行真是莫大的享受。拍摄者艰苦跋涉在高山密林、湿地荒漠,经历险困让人心生敬佩和感激,不过当他们在荒野与绿绒蒿、塔黄、雪兔子绽放如天国的景象相遇时,身心疲惫痛胀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先要感谢制作者把我们带到那样绝美丰富的植物世界。

不喜欢的地方:脚本频繁使用拟人化的口吻讲述植物的枯荣演变,虽然可以理解作者对植物的深厚情感,但这种不甚正式的表述方式与解说员饱含深情、故意拖长的声音结合在一起,听上去太过通俗甜腻,毕竟观众主体不是烂漫幼龄的小朋友(转念想,若专给小朋友科普,这种不真实的抒情腔更要不得)。也许这是国内自然类纪录片的共通腔调,一脉相承于三四十年前《动物世界》旁白的沉醉忘情。以至于当科学家、探险者出现在片子里,听到他们正常说话时会觉得如饮清泉。

另一个感觉是后面几集编排不够精当,如园林花卉篇,内容零乱和重复而且占比太大。心里有疑问,如果大树杜鹃这样的冷门植物被选录,为什么没提到漆树?产出生漆的漆树在艺术与技术史上的地位被完全忽略,也许是个缺憾。

还有,对于介绍传统花卉培植技艺中的“劈梅”一节,很难认同。人工截取老梅梅桩,在上面嫁接幼枝,以取得老梅新芳的观感,对这种人工制造的畸零之美不能接受。不觉得这类传统技艺会给世界园艺带去健康美好的影响。

 短评

镜头语言逐步靠拢国际化,但是配乐搞的跟言情剧的生离死别是怎么回事。故事可以讲得更好,用历史古今真正的融合表述而非无数遍强调“中国”、“中国的”来凸显华夏诞生的植物所具有的影响力。看到西湖荷花真亲切。比如莲这一集,不如学学《主厨的餐桌》韩国寺院老太太做饭的讲法?

8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推荐

可以入选年度国产纪录片榜单了。

13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看评论才知道是《大国崛起》导演李成才的作品,同样的国际化视角,同样大气的拍摄,视觉体验不错。讲故事的能力不同分集有些参差,觉得可以一看。

14分钟前
  • 殊聿
  • 推荐

以经济作物为主角,跟《改变世界的花园》(邱园在经济植物应用传播方面的历史作用)算是同系列。

1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每集最后可以加入幕后拍摄花絮,依然改不了蜻蜓点水抒情泛滥的毛病,又不是来听散文,多点干货好伐,雪兔子一生开花一次,稗草拟态水稻,稻米腌渍延长鱼肉保质期,杂草稻野生稻,脐橙没有种子,猕猴桃雌雄异株,茶小绿叶蝉,茶道草庵,六世纪查士丁尼派僧人窃取蚕种,桑树传入意大利确切时间不可考,1435年白桑被大富翁弗朗切斯科·彭维奇尼引入意大利佩夏替代黑桑,因黑桑植株高大难以修剪又生长缓慢且饲养出的家蚕吐的丝质地粗糙,缫丝机雏形亦源自中国,1765大豆引入美国,塔黄,青蒿素治疟疾,梅妻鹤子林逋,劈梅,

16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微摄很牛

18分钟前
  • 筱晗
  • 力荐

1.植物天堂,2.水稻,3.水果:柑橘、猕猴桃、苹果、桃,4.茶树,5.竹子,6.桑树,7.大豆,8.本草:银杏、塔黄、石斛、黄花蒿,9.园林:荷花、兰花、梅花、菊花,10.花卉:大树杜鹃、绿绒蒿、大花黄牡丹、月季、菊花、蜀葵。前几集好一点,后几集越来越看不下去。水稻、茶树较好,大豆最差

20分钟前
  • 寒塘鹤影
  • 还行

第一集是一些植物的群像,简单介绍了桫椤、水杉、九翅豆蔻、水母雪兔子、苞叶雪莲、海芋、锥叶榕、玉蕊、梭梭、珙桐等植物,顺带看了看祖国风光。

23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推荐

干货满满,很多知识点连我这种作物学博士也是头一次学到,觉得很值。最让我感叹的还是祖先对植物的驯化,植物与人类竟然存在一种妥协与合作关系,为此改变了野生种与生俱来的性状与习性,与人类达成一种奇妙的平衡,各取所需,各自繁衍,就这样延续千百年,真是一项壮举。

25分钟前
  • 夜风轨迹
  • 力荐

艾玛,每一帧都护眼,每一帧都想截屏,太美好了,这套是看《环球人物》访谈发现的,爱奇艺VIP到期倒计时五天,我必须看完!

29分钟前
  • 草原上的咩咩羊
  • 力荐

令人敬畏的美丽生命。第一集有梭梭树噢!

34分钟前
  • Niqa
  • 力荐

终于把这部两年前标注“在看”的纪录片,改成了“看过”。为此特意把之前看过的几集,重温了一遍。因为每集主题不同,有些一集是一种植物,有些是多种植物,导致在叙事结构上差异很大,有些节奏很慢,有些又紧赶慢赶的。为了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台词解说努力营造拟人化,以及配乐的烘托,有些地方让人动容,比如竹子开花。不过从科普的角度,还是学习到不少新知识,站在植物的角度理解这个世界和生命的力量。

38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一直以来,中国的优秀纪录片题材,都以人文、社会、美食为主,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客观条件,特别出彩的作品不多,让我们只能看BBC的作品眼馋,这部作品刚看了两集,远不能说完美,但看得出来,在拍摄手法、故事表述、逻辑结构等方面是下了工夫的,尤其是拍摄条件明显上了几个档次。四星给本子本身,一星算是鼓励,希望这类作品多多益善,让中国的纪录片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领域。

42分钟前
  • 老徐
  • 力荐

大气内涵的题材;海量丰富的知识;上天入地的拍摄;新颖脱俗的风格,文艺抒情的词藻;内敛平实的剪辑;悠扬诗意的音乐。2019年中国纪录片应该被记住的一部好作品。

47分钟前
  • Kinglake_Lee
  • 力荐

用心选题,良心拍摄1.植物天堂:植物演化,地域分布2.水稻3.水果:柑橘类,杨桃(狗枣),猕猴桃,苹果,桃子,4.茶树5.竹子6.桑树7.大豆8.本草:银杏,塔黄,石斛,黄花蒿9.园林:荷花,兰花,梅花(劈梅),菊花,10.花卉:大叔杜鹃,绿绒蒿,月季,蜀葵

49分钟前
  • 曲低和寡
  • 力荐

素材有点少,为了撑够片长,有几集一直处在跑题的边缘,感觉马上就舌尖上的植物了。不过总体还是很不错的,如果可以淡化“影响”,专注植物本身也挺好的,还可以一直拍下去。

50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刚看完前两集,从好奇心到更了解

52分钟前
  • Boring_张
  • 推荐

拍的很好,拍的也很多。只是文案和结构是真的。。其实我们不缺摄影导演不缺技术,不缺科学家,缺的是可以贯通古今和植物学的文人。

53分钟前
  • awang
  • 还行

镜头已经国际化了,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总体已经很棒了。

58分钟前
  • Prayer(黑化版
  • 推荐

舌尖上的植物?

1小时前
  • 细雪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