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之味1962

HD

主演:笠智众,岩下志麻,冈田茉莉子,佐田启二,三上真一郎,吉田辉雄,岸田今日子,杉村春子,中村伸郎,北龙二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2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3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4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5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6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3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4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5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6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7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8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19秋刀鱼之味196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秋刀鱼之味196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妻子去世多年,寡言的山平(笠智众)已习惯被待嫁的女儿道子(岩下志麻)贴心照料的生活。道子表面看来也乐意将老父亲照料,从没流露嫁人的渴望。  山平老年乐事是与中学时代的几个老友饮酒叙谈,席间友人每谈及道子的婚事、表示要同她介绍对象,山平总会含糊其辞地拒绝,但怕面对什么,他也并不能想清。不过每次饮酒他都会适可而止,以避免酒醉给道子带来太多麻烦。  这日中学同窗聚会,山平得知老师当年漂亮的女儿为将他照顾至今未嫁,后送醉酒的老师归家,见漂亮人儿今已衰老憔悴,他心里一惊,想到道子。其后,他示意道子考虑婚姻大事,道子却理解为父亲在赶她出门悲伤不已,他好言相劝她方含泪点头。道子答应一刻,他又心生无限酸楚。外婆(2017)之后2仙墓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极秘搜查八步沙野蛮岛泡菜2014孤立神奇泰国无所不有嘻哈英熊狼溪三毛从军记我们这十年红线第一季当海风吹过我的坟墓写给往昔的未来妻不择食国语黑色的房间宵夜江湖第2季无敌巾帼上空女孩暗色险境叶问外传:张天志粤语版结界师小鸟凯瑟琳后宫安以轩版女王之花求婚大作战军营史努比星猫历险记之唐诗篇准备去死伦勃朗之我控诉金匾背后牛×最后机会大学第四季女友礼拜五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奇趣外星客弹球游戏Rewrite第二季狗果定理灵语夜合花说谎游戏

 长篇影评

 1 ) 秋刀鱼之味

小津安二郎特别喜欢通过狭长的空间以固定镜头来拍摄自己的故事,外面的胡同、家里的走廊,好像那是一条条天然的管道,被神灵像放大镜一般利用,站立在一旁来窥探和记录世间百态,《秋刀鱼之味》更是这样。它讲述最普通的家常里短,这部阐释人间孤独的电影充满善良伤怀的自嘲。
尽管是在朴实温暖的基调下铺陈的故事 看完却令人倍感孤单 已经好多年没有这种凸出的感觉了 中景画面里人物面对镜头时表情大都很生硬 受限于时代吧

 2 ) 生活之味

小津的最后一部影片,尽管我更喜欢他的黑白作品,但小津的叙事功底自然并不会因色彩的纷扰而淡化。
一贯的悠悠然的节奏,充满敬意的仰角镜头,熟识的演员面孔,平淡无奇的故事情节,把这一切平凡的素材泡成一壶好茶,也许只有小津。
生活之味?秋刀鱼之味?还是自己慢慢品味吧。

 3 ) 人生の味

一天之内看了三部电影,这部看得就不怎么专心。在电脑上放放停停,甚至当中还出去吃了顿晚饭。亚洲人的电影就总是离不开吃,酒桌饭盆儿,看到老爷子们推杯换盏,当中还酒瘾复发去倒了啤酒边喝边看。 然后看到最后五分钟,爸爸嫁掉了女儿,一个人辞别众人来到小酒馆,脸上露出无以言表的苍凉神情,突然间就被击中了泪腺,喉头堵塞说不出的感情不由分说一股脑涌了上来... ... 至此好像之前所有的家常琐碎,沉闷而悠长的镜头全都因为最后的五分钟而拥有了不可思议的质感和必要。小津这闷片王,他那著名的低机位拍摄法,即不是习惯了榻榻米跪姿的视角,也不是普通的视平线位置。如果说是导演特地用来赋予个人标记性的画面的话,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只是并不知这样做有什么叙事或美学上的必要,如果硬要说的话,我只能说这个位置根本就是家养宠物眼里看到的世界,低微谦逊,怔怔凝视,与己无关。 明明是三人同处同一画面的镜头,可死守着固定摄影机不放,几乎不存在场面调度,也很少正反打。基本原则就是:谁说话就正面拍谁的脸,声画几乎全对位,画外音都少之又少,初看时赫然觉得是在看配了音的静态图画,台词又都是琐碎之极的人情往来,但日语的节奏切分利落滚圆,倒也使得片子流畅纷呈地继续下去了。 就这么死板板地你一言我一语,演员的表演如果不是过于平淡简那直近乎空白,除了冈田茉莉子演的儿媳妇略略显出了些八点档女配角的泼辣精明,笠智众演得老父亲最后一段实在令人动容,单飘老爷的昏沉也有趣。怕是将其他角色换成竖在店家门口的塑料迎宾小姐,对电影也是无妨无碍吧? 就是这么个电影,看到最后几乎落泪。老爷子替女儿愁嫁的心情历历在目,从未见过如此平淡节制而又如此真实细腻的描写的。但这心情怕是也只有同为亚洲民族的人才能体会... ...想自己年初结婚时,我那爸爸却是一言未发,他也习惯了和电影中的老人最后一个镜头那般沉默寡言地颓坐着,好像说什么也说不出,不该说... ... 我这作女儿的竟然不知道他是何心情... ... PS: 片中小酒馆反复播放的日本军歌在我们听来其实是极为刺耳的,老人曾代表军国主义日本出征,战后则过上了普通市民的一般生活。偶遇旧时同袍,谈及,如果日本战胜又如何的话题。小津对这话题未加过多渲染,但不难看出一般大众对战后生活的迷惘。影片最后老人独去酒馆,老板娘播放的仍然是这首军歌,身边两位酒客略带调侃地复述了天皇的投降宣言,互相会心一笑。大概是对过去迷梦已荒凉如此的感述。

 4 ) 嫁女儿,军乐,以及庶民的人生秋意

片名为“秋刀鱼之味”,影片中却没有一个镜头凸显“秋刀鱼”的存在,已经有人解释过了,这是一种比拟,人生入秋后的感受正与舌尖品味秋刀鱼的滋味高度一致,有点苦涩,甚至有点儿腥,再就是形容不出了,只能道一句“天凉好个秋”。

电影中的细节处处闪现着这种人生秋意,高中同学聚会,当年记忆力尤佳,喜欢说教的老师单飘简直老得教人心疼。每一句话都是听别人重复之后才似乎听清楚,唯独劝酒时显出异常的贪杯,酒入喉间就道一声“真是高兴啊”,人生的凄苦与寂寥俨然已经收摄其中。他连海鳗也没有尝过,上好的威士忌竟然等不及回家就喝光了,不需要他自己把而今的落魄与潦倒体现在衣着上或抱怨上,那种心疼已经萦绕在观众心间,化为学生们凑份子装在信封里的两万日元。单飘当年美丽的女儿如今年老色衰,甚至冷漠麻木也完全无需责备,反而令人同情,没有在适婚的年龄嫁人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却更为无奈何悲哀,单飘无论如何也逃不了最终落为一人的命运,嫁女儿后会寂寞,不嫁女儿也是一样,即便是娶了年轻妻子的堀井,一直强说着自己“现在真的很好”,但也需要一直服用维他命(或许只是用维他命的药物装着别的药物呢?)电影中一句玩笑足以说明一切:

昨晚是堀井的守灵夜。

今天是不宜出殡的日子,明天举行葬礼。

小津向我们展现的是老板娘听闻此面容的变化,虽然一直仍在问“真的吗?”,但她愈加严肃的表情已经使这句问话的含义产生了变化,从求证真伪到一下子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人生入了秋,冬天就在眼前,无力回天,对年轻妻子的贪恋不过在证明自己已经衰老。

还有小津电影中最常出现的嫁女儿镜头,嫁女儿好像是大师的某种情结,表面上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和不舍,但倘若细究,正值青春,天真美丽的女儿还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乃至最珍贵的东西。

女儿出嫁当夜,平山叹了口气,说:“生女儿真是没意思啊。花了这么多心血养这么大,就这么没了。”

这何尝不是人对自己青春年华的感叹,花这么多心血经营自己的人生,一眨眼的工夫,最美好的时光就这么没了。

庶民是无法解释也无法抵抗这种命运轨迹的必然的。

很多评家都认为战争是小津电影的隐语,这也一度引发爱国主义热情高涨的青年对小津电影的抵触甚至驱逐。然而,在我看来,电影中战争的成分无意彰显对侵略战争本质的认识不清,而也在展现日本庶民的悲哀。

《秋刀鱼之味》中两度奏起日本的军乐,整个酒吧的暮年食客一下子产生共鸣,时间仿佛拨回到战争期间。电影临近尾声的那次奏乐,两个暮年人重复着传达战败指令的广播片段,而之前那一次,原为平山下属一等兵的板本喝了点酒,一直在问“舰长,为什么我们战败了?”

这句话与其说是侵略者对战争的毫无悔意,不如说是他们对战争的无知。作为庶民,正如他们不知道战败的原因一样,很有可能他们也并不知晓为何要去打仗。他们的极端政府用一套宏大的谎言诳骗了他们,而法令和条例又不容分说地将他们送上战场,将他们变成鬼子和杀人犯。

庶民没有得到过完全的解释,他们弄不懂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也弄不懂这一切是如何结束的,即便到如今,他们竟然多还是可怜的无知者。

正是因为无知,正是因为在大历史中沦为浮草,他们竟还是想回到没有宣布战败的时刻,于是我们看到,军乐奏起,一种不无悲戚的欢快气氛笼罩全场,板本和平山比划着军礼,跟着节拍扭动身体。因为,那也曾是他们个人最好的年华,全部赔进了这场面目可憎的战争。

影片据此构成了多重况味,战争阴影,庶民的无奈,还有个人面对命运的无助和寂寥,所谓人生之秋,大概正是如此吧?

 5 ) 难耐孤独,最终孤独

    我最爱的两部小津电影,一部是《东京物语》,道尽人生无奈的,另一部是悠闲慢吞的《秋刀鱼之味》。今天的年轻人或许会觉得很无聊。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那个老头的慢吞吞的动作——慢慢的拿起酒杯,仰脖喝掉,慢慢的放下;慢慢的走路,慢慢的鞠躬,老头的表情是慢慢的。思考或许也是缓慢的。时间也一样。但是不知不觉间事情就起了变化,时间在缓慢的前进中失去了。人就变得孤单起来。
    在最后一个镜头中,老头慢慢的起来,坐下。昏暗的房间里剩一盏烛光,慢慢的燃烧着。我忘不了老头的眼神。因为我总在不自觉的联想自己的父亲。父亲老了。就像影片一样。
    我写这个BLOG的时候是在慢慢的回忆,可是我的手却慢不下来。于是这种回忆始终是有问题的。但这不妨碍我记得我看影片时想起父亲。一再的想起父亲。父亲起初和我一起慢慢的走着,似乎还有别的什么人。我想那一定是我妈妈,还有姐姐。走着走着,就只剩下他一个了。他还得走着。尽管他很多事都放不下。
    然后有种说不出来的心痛。

 6 ) 秋日的怅惘,人生的况味

在世界电影的版图上,日本电影始终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始终有着一群坚定的粉丝。虽然多年来日本电影一直没能摆脱日渐式微的趋势,然而却显得异常顽强执拗。这种执拗既是导致它绵软的原因,但又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或许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能像日本这样如此牢固地扎根在本土文化之中。 如果要问哪个日本导演可以代表日本的文化,答案一定十分多元化,所谓见仁见智。我觉得这个问题也许应该这么来看,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表现的领域,比如黑泽明代表了武士文化,沟口健二代表了歌舞伎文化,今村昌平代表了农民文化,而小津安二郎则代表了平民文化,这些大导演都不能涵盖日本文化的全部,却各有特色与魅力。不过,若要说谁的风格最接近日本传统美学或者说最具日本风味,那么这个名字就只能是「小津安二郎」。 以如今大多数在好莱坞大片洗礼下成长起来的观众看来,小津的电影似乎颇为无聊,节奏缓慢且毫无起伏。然而在欣赏者眼中,这种淡而有味的风格正是与日本的传统美学一脉相承的。

 短评

“想起秋刀鱼之味,残落的樱花有如布碎,清酒带着黄莲的苦味。”小津迟暮,又逢母丧,不胜秋凉。“他的色彩总是窗明几净,构图总是工整对称;他的摄影机端然不动,安静面对生命的流转,很少人的世界会象他那样平和。他是看破红尘,哀矜勿喜,面对天地的损毁报以沉默。”——罗维明《小津境界》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我有一位故友,点秋刀鱼时总要交待一句“千万不要去内脏”,他说原因是,带着内脏烤后的秋刀鱼腹,肉里带着迷人的苦味儿。

13分钟前
  • 仲曰
  • 推荐

就是因為爸爸太萌了女兒才不想嫁呀!

14分钟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推荐

小津终曲,一改五零末入彩后的几次父亲形象性格变奏(佐分利信的严与中村雁治郎的浪),把老搭档笠智众找回重归小津模板为父正轨,只是由岩下志麻演女儿以她的独立顽强个性略显错搭,导致父/女这条线的感染力被板楼公寓里哥/嫂小夫妻抢了上风头……片中有场戏需要特别说明:同学会老师醉酒被送家,平山眼见其未嫁女如今已显老色衰,于是下定决心抓紧将道子嫁出。此为该支线的叙事主意。但它还有一条浅埋辅意,这位落魄老师当年教的是中文;如今他家面店招牌燕来轩以及店内装饰也都在走华风,可很明显在惨淡经营口碑不佳,才有了老战友重逢之后临时起意,弃面而入吧。那吧走西风卖洋酒挂洋名,唤做Tory保守派,还插播军歌,餐食品相与环境气氛甚至老板娘的长相皆与街底招牌暗淡的燕来轩形成强烈反差……此处所释放信息叫做:远中亲西、美日同盟。

19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小津计划最后一部,今日达成。竟然片头不再是熟悉的粗麻布衬底,片中竟然正面讨论了战争。但是仍然是熟悉又熟悉的故事,熟悉又熟悉的人物和演员。全片彻底没有任何运动镜头。剧本写得好似作为背景音乐的那首回旋曲,真是好剧本!非要挑一点的话,这部电影没有原节子啊!(不过真的是没有合适的角色啊)

2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岩下志麻的红裙子,冈田茉莉子的红线衣。贫民区,团地,海军进行曲。

2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女儿出嫁的当晚,平山孤零零一个人去酒吧喝酒,老板娘见他穿得正式,问他道:“今天从哪里回来呢?是葬礼吗?”平山想了想,点头:“嗯,也可以这么说。”

25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资料馆#这部小津里的女性角色终于变得全然“反叛”了起来,细读起来发现是一个极好的女性主义研究文本。一头一尾看似不经意地调侃男性娶了一个和自己女儿一样大的续弦,实则和全片聚焦的女性命运形成了对比,即女性年轻不出嫁就会变成“老姑婆”。另,本片极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女权对应的是父权,正如波伏瓦所提到的,在女性命运中,女性始终承担着作为他者的内在性:维系家庭生活。对于女儿出嫁一事,所有人听到的第一反应都是父亲会孤独、会不方便,父亲是所有人思维出发的第一中心,而女儿(乃至儿子)不过是父亲的所有物。看完其实有点伤感,但又讲不出缘由,就好像秋刀鱼之味其实也并没有秋刀鱼一样吧。

27分钟前
  • 雪球
  • 推荐

嫁,无法照顾父亲,孝道有失;不嫁,牺牲个体幸福。嫁与不嫁由此成为哈姆雷特式困境,引发的象征意涵,涉及新旧秩序之争。战后的《晚春》第一次触及此议题,惟《晚春》较平和,二元结构凸显,但并未起冲突,而是互渗,各得其所。传统日本风物美轮美奂,现代西式文明真挚动人。是以近乎佛家无常之境顺应世事变化。《秋刀鱼之味》为小津反复拍摄嫁女议题的最后一击,临终遗书,心态却完全失衡。本可以现代化处理的人伦孝道却与封建帝制旧秩序捆绑一起,且以极端迂回曲折的叙事结构,来强化嫁女儿的不得已、现代消费主义的不堪。结尾处笠智众回想帝国荣耀,内心悲戚莫名。人去楼空,其脸部表情扭曲,痛苦,这实乃面对帝国沉沦、旧秩序垮塌、大势已去后的崩溃情绪的终极释放。回看《东京物语》结尾,母亲终究病故,笠智众颓然一句“结束了”,意涵不言而喻。

31分钟前
  • LOOK
  • 还行

1. 剪辑和表演/台词都非常“硬”,带有时代和地域印记的不流畅;2. 平稳和细节的缓慢推进非常令人感动,对人物的关怀就是对文化的关怀;3. 在平缓微妙情节挪动中,视觉细节的另一个功用在于增加趣味性、可视度;4. 观察、观察、更深入地观觉和体察,远离大道理,终可深入人心。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看到最后总是伤感和悲凉。传统的日本文化将女性置于服从与服务的地位,而女儿终究是要嫁给另外一户人家为别人服务的,这也就成了小津电影里最大的矛盾。小津的审美真的高到一定境界,平和端正的摄影,优美的空镜头太有意境了。还有就是目前看到的小津作品都出现了火车。

38分钟前
  • 帕拉
  • 力荐

#重看#冷峻的青灰色办公环境,温暖的米黄色家庭氛围,长长的望向走廊户外的凝视,霓虹林立的酒吧街道,碧空万里的朗朗天地,那些苦那些愁,那些盈盈浅笑那些蹙眉辗转,都融进生活的涓涓细流;如沐春风,如臻化境,人生就是孤独。

4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日本女人真美,一颦一笑都美,和服也美,日本男人有福。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小津的电影由内至外都维持着这样和简朴清淡、他的色彩总是窗明几净,构图总是工整对称;他的摄影机端然不动,安静面对生命的流转,很少人的世界会象他那样平和。他是看破红尘,哀矜勿喜,面对天地的损毁报以沉默。”

4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1.小津遗作,永远的嫁女主题,父女视角轮转,契如[晚春]变奏。2.岩下志麻和冈田茉莉子好美。3.以景框中的红/橘色物件引导目光,精妙而不刻意地营造纵深感。4.榻榻米高度下隔门斜侧方拍数人饮谈的构图复现频次最高。5.茶壶,2~3空镜转场:酒吧,街巷,走廊。6.到头来,人终究是孤单一人啊。(8.5/10)

4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重温。小津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场景大概就是几个老家伙凑在一桌喝酒闲聊唏嘘感慨的戏了吧。这几个老家伙都哪找来的,演的还真是有滋有味。雷同的情景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同一导演的作品里,却令人百看不厌。

49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养儿女,可是儿女终究都是要离开的,最后留下寂寞的一个人。女儿的那种口是心非的感觉,小津真是有够了解女人了。嫁女确像是葬礼。表达了一种日本人的孤独,人生的孤独,和战败后日本国的无奈与孤独。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独角戏,寂寂寞寞,偶尔有几个人对你有些许温存,最后,也不过就如此了。

50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小津电影一向给出整体琐碎,细处干脆的生活印象。虽取名秋刀鱼之味,也是与吃有关,但终究只谈及海鳗、汉堡猪扒之类,大部分都是男人们在喝酒议事:来回也就一件事即道子的出嫁。所有人的表情基本都不表露内心,全部都在努力认真地生活和老去。太久不看旧温情片的缘故,片毕印象最深的,竟是那两次群骗

52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没有冲突的故事,原来真的可以拍出来

56分钟前
  • 鱼青卿
  • 还行

影院看小津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戏更像戏,竟然笑了。还记得重复出现的一排男人在小酒馆喝酒扯淡的侧影。对铺满的配乐和战后日本(小津的政治)这两点产生了兴趣。 基本观感没变:坚持以家庭为单位来讲日本社会,剩女养老夫妻关系,背后都是孤独,婚礼即葬礼。镜头语言feels so staged。

1小时前
  • 57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