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国萨满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8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盲国萨满 剧照 NO.1盲国萨满 剧照 NO.2盲国萨满 剧照 NO.3盲国萨满 剧照 NO.4盲国萨满 剧照 NO.5盲国萨满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存在之谜

其实刚看开头的时候,听到解说和画面,我是比较失望的,觉得有点落入俗套。预想中,这应该会是一部黑白的实验纪录片,我对导演将会用怎样的视觉方式来从人类学角度呈现萨满更感兴趣,我期待它超越之前看过的普通纪录片和实验纪录片,但其实不是。

就像导演在书中写的,之所以选择影像,是因为他在用文字叙述萨满仪式场景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他发现自己无法用文字还原那个仪式的所有,萨满巫师和病人、病人家属,所有这些在场人的状况。他后来也没能想到如何用文字解决这个难题,于是想到让画面自己呈现,更直接,在叙述上也省去了麻烦。

虽说形式上来说,这部片子没那么吸引我,但是抱着对萨满的好奇,我很快就被吸引住了。这种吸引,与其说是被萨满吸引,更不如是被那个谜一般的存在吸引。就像观片过程中,谢旺问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说我感兴趣的是那些萨满大师,他们是否真的感知到了什么?

从他人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招魂还是送魂,这都是导演看到的或者叙述的结果,导演呈现的是那一系列仪式,仪式本身是外在的,可被观望到的东西。可我好奇的是感知,是内在的,只有萨满大师自己真正知道的。

其实抛开来说,这个问题的背后好奇的是神是否存在,那个东西是否存在。自然我是相信这些东西的存在的,但相信与是否真的存在似乎又隔了一层,特别是当我看到萨满在进行一系列仪式时的反应,突然癫狂般蹦跳,喝血,咬羊的舌头,我在想这是他能感知到的行为吗?还是就是他设计好的一系列行为呢?试图通过行为本身,去达到感知的层次?也或许他什么也没有感知到,但是他相信自己感知到了,就像我希望相信那个东西存在一样。

萨满仪式让我想起行为艺术,萨满是一种宗教行为,但在我看来,跟行为艺术一样,都是归属于行为,都是希冀通过行为本身抵达到其他人抵达不到的地方,而且这种抵达难以解释。我记得我在做行为艺术的时候,有时最后会进入一种状态,那个状态不是我做出选择而是自然发生的。那是连自己也感到意外的东西。

萨满也让我想到小时候在老家经历过的。老家农村也有巫婆之类的人,他们招魂、叫魂。我生病时,我妈妈会找村里的巫婆来给我做仪式,用碗装满米,白布包着装满米的碗,在屋子里做动作,围着我上下挥舞,一边嘴里念念有词,最后打开白布,捻起几粒米洒在我身上,仪式差不多就算结束了。还有一种叫魂的方法是早上刚刚醒来时,身边最亲的人给病人招魂,亲人端着一碗饭菜,绕着自己家的屋子走三圈,边走边喊病人的名字,“***,回来吧!”最后把碗拿到病人身前让病人吃一口就算结束了,其实我也做过这样的事,被我妈要求给我爸爸招魂。那时我还很小,总觉得很可怕。

还有一种简单的仪式是插筷子,这种是担心撞到魂生病了,仪式过程比较简单:在碗里装水,不用装满,拿三根筷子拢在一起,竖直在水里上下动,嘴里念词,直到筷子立起来,念到的那个死去的人名字就是碰到了活人的人。在我们那,死去的人的魂魄要是触碰到活人,活人就会生病,但做完这个仪式后病就好了。当然这也就是针对头痛啊这种小病小痛,真有大病还是要看医生的。

但我一直对这些行为充满好奇。大概就是因为这背后的谜吧。它永远不会有答案,就像我没有死过,永远也不知道死之后会怎样。如果死亡是科学就能充分解答的,总觉得有点小儿科。人被造出来就是蛮有趣的,跨越几千年几万年,每一代人都在解谜,寻找答案,但都找不到。

 2 ) 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说

就个人来看,这部纪录片是极其包容地记录一个民族的生活状态的,对于任何本民族的现象解释也不会脱离实情而从现代的角度进行任何评价,个人觉得这种纯粹记录的形式无可厚非,本身马嘉人的生活和祭祀并不是说很无聊,颇有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但同行的人的新的角度让我有些思考。BTW我看到字幕说导演叫“米歇尔”,印象就是那种Michelle的感觉,看到原名叫Micheale还有些惊讶,这位朋友指出有可能是德语发音米歇勒之类的于是这样翻译。(这位朋友并没有学习过任何德语)

他提起了17年的法国片《the square》,指出放映《盲国萨满》的屏幕就是the square,是供人消遣的文化娱乐平台,其本身的文化性质发生了改变。通俗一点就是这部片子完全就是为了中产们保有阶级优越感的东西,对于萨满文化的不评价实际上有着拥护一个亚文化从而可以自称“文化多样”的目的。同时朋友断定导演是个左派白人。

不是说我吹捧这种看法,只是说当我们在观看这样一类人类学影片的时候,不能先假定立场完全中立,不然很可能会落入到一个可能是有意可能是无意构筑的文化评价壁垒里面。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

这大概是我今天从这部影片里学到最多的东西。

 3 ) 人们总是需要权威的第三方提供答案。可是,生老病老,过程而已,哪有答案。

见过带着头枕去看纪录片的人吗?要不是之前看过不少很闷的纪录片,这个四小时的纪录片是看不下的,说是纪录片更像是人类学文献资料,呈现了尼泊尔西北部马嘉人群落中,萨满教在当地的各种宗教治疗、丧葬仪式中的活动,以及萨满教的传承与成长。片子结束后的交流中有人问到产生萨满教的根源是什么。这有什么难理解的呢?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等等痛苦,是人就得经历,面对痛苦和未知的现象,人们也总是需要一个自认为权威的第三方来给他们解答。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在变,解答的体系也在变。就像以前的神话,现在变成了教科书里的数据。可是这个世间总是有人需要严谨的教科书追求实相,有人需要神话和梦做为依托。我尊重不同人的需要。毕竟,再荒诞的梦也许就是他人当下唯一的精神支柱呀。认可萨满教认为人和大自然失衡了便会有灾难的初心,不认可他们随意杀生去讨好所谓女巫的行为。所以,能称之为文明的宗教或者说能够长久流传下去的宗教,至少是建立在不伤害自他的基础上吧。以上。

 4 ) 23/11/19 深圳蒲公英放映室

人之所以生病或遭厄运是因为无意识的得罪了鬼神,萨满的存在就是帮村民和鬼神调解,调解最关键一环是血祭,杀鸡、杀羊。传说中有九个女巫是九姐妹,必须血祭,才能化解病情或厄运

*辅助神 *九个竹筒,往竹筒里放玉米粒等,用牛屎封口

Case 1:女人消化不良。女人蹲坐在筛子上,筛子上有谷粒

萨满杀鸡,萨满拿着被砍头的鸡给女人让她喝鸡血,后指碟子里的苍蝇就是丢掉的魂,女人要把苍蝇吃了才能魂归正处

Case 2:婴儿的魂不见了。因为他受到了嫉妒之神的陷害,应是之前夭折的宝宝所设。

把一只鸡倒挂在家门口,唱歌敲鼓,地上一盆清水,一些谷粒。

这个婴儿的父亲也是一名萨满,但因有规定,萨满不可为家人作法,只好另请其他萨满。

萨满唱了许久,鸡终于受不住倒挂开始挣扎,萨满判定婴儿的魂找到了。

把鸡放开后,萨满指着水盆里的飞蛾,说飞蛾就是婴儿丢失的魂,婴儿须把飞蛾吃掉。

Case 3:一个男人摔伤卧床。萨满们判断是被鬼吓到所以摔了。

作法期间,男人的直系男性亲属呆在一起,要被同一张渔网给网住,貌似是把摔伤男人的魂招出来后,魂会伤害他家其他的男性

萨满们用九根竹条制作九节连梯,还有准备一葫芦,以捕捉、抵御吓人致摔的妖鬼。

萨满从病人的衣服剪下3个小布球,放在鼓面上,边唱边打鼓,由布球的最终落点来判断病人病情的走势。

-为新萨满制鼓

新萨满选一棵橡树,在有泉水的地方,泉神帮助选生命树

老萨满、助手们把橡树砍掉,骑在树干上把树抬走

在九个地方削出两块树干做鼓边(每到一处削一些),其中一块为备用

老萨满用火烤树干,使其具有弹性

在地上挖个坑,若干树枝插在坑里围成一个圆

把火烤过的树干围着坑里的树枝圈,初步形成一个圆形,铁匠打钉,把初形的鼓埋在地上,接点地气,以后就是要和地下的打交道嘞

选取一张野羊皮做鼓面。鼓是单面鼓,不是双面,鼓面后是一根竖条作把手

-新萨满有两次再生仪式,一次在白天一次在晚上

影片记录了一个新萨满女孩的白天再生仪式。女孩要穿上15kg的萨满装束,头上白色头布,围上一两圈雏鸡毛。项链,背后挂动物死尸。

把制鼓的生命树挖了搬到一平地,搬运的人是另一村的将来可以娶女孩的男人和老萨满们、萨满助手

新萨满女孩的师傅要咬破一只鸡的喉咙,女孩儿咬一只公羊的舌头,骑另一只羊。

杀羊,女孩被师傅蒙眼,嘴咬住还在搏动的羊心。

老萨满们把女孩抬高到树干上的半道平台,女孩需要静坐承受孤独,其他萨满和村民都去吃饭。

饭后,老萨满们要和能娶女孩的男人们象征性的讨价还价

先是,给xx卢比让女孩儿下树,然后 给xx钱让女孩取下遮眼布。

在取下遮眼布时,师傅会用一种叶子在女孩眼布上盖一盖,之后用针戳眼布、叶子,寓意帮女孩开眼,从此能看到鬼、魂…

第二天一早老萨满们要在女孩儿家用早餐

观影后,嘉宾观众Q&A. 嘉宾是陈韵,当年影片在中国巡演时导演的翻译,参与该电影台湾书籍的出版工作(由于觉得在大陆不会有销路,就在台湾出版了)

-关于拍摄

导演刚开始只是想去做研究,没想过拍纪录片。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

包括导演一共三人拍摄,另一摄影师,另一录音师。导演分三次每次三个月入村拍摄。当时村子不通电也不通路。第一次拍摄没有带灯进村,夜晚作法的场景基本上拍了等于没拍。女录音师从加州理工弄到了太阳能电池,村子处于喜马拉雅地区,日照充足。导演踌躇很久,决定第二次拍摄带灯进村。据说第一次开灯拍摄整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因为没见过灯。

导演在村子里播放过一次影片,村民们最感兴趣的不是萨满作法,而是他们生活的日常。也是,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

盲国在其神话中是指平民

导演认为这村子是他知道的最和谐平等无政府社会

Q:影片最后结尾一位萨满根据乌鸦的叫声,来预测未来,导演问萨满,乌鸦觉得我们的拍摄对村子会有什么影响? 萨满回乌鸦电影觉得会对村子有好处。 想知道现在这个村子怎么样了?

A:村子在十几年前通了电也通了路,萨满文化依然存在,但肯定影响不如从前,许多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

有些地方可能出错欢迎指正,由于我上半场太困睡着了错过了一半…电影分Part 1,Part 2

其实萨满们唱的歌调都是一样的,只是词不同而已

玩笑话儿~ 萨满们普遍消瘦,除了可能粮食不足以外,我觉着是因为抖动太多,作法感觉起码50%的时间在抖,比如辅助神(猪鸡)附身。我觉着要成为合格的萨满除了要会抖,也要有想象力会演,被附身、抓到魂、鬼怪现身.....

 5 ) 日常断裂之处,方见历史。

1

看完这部4小时的巨著,我想,我们把这个后现代的理论倒过来:在历史之外,才能够见到人类的日常。1978年之后的一年半拍摄时间, 欧匹茨先生发现土著居民对日常感兴趣,其实我们也应该对日常感兴趣,不理解日常,你也就没有办法理解仪式。

如果你不理解今天的中国日常,你怎么样理解中学生的成年礼呢?不理解画面背景上的梯田与农耕,你怎么能够理解他们的生产方式呢?不理解他们数以千计养羊的畜牧业,你怎么能理解那奉献给鬼神和萨满的祭祀羊呢?不理解他们捕鱼的网,你怎么能理解做法时用网把病人家族给笼起来,防止鬼神袭击呢?那你一定也不可能了解他们的红白喜事。

打猎、捕鱼、农耕、田园牧歌、家庭活动、以货易货、丧葬仪式、集体劳作,只不过是他们仪式的前文本。

看看150分钟。递给自己的妻子以饭食,她的鼻子左边带着一个装饰,脖子上带着大串珠。说他们饭吃的是玉米粥,肉汤和干辣椒。辣椒揉碎放到粥里。玉米粥呈现出很稠的糊糊的样子,而且放在铜锅里盘子里。

接下来是耕田,他们用两头牛,那种犁和中国非常接近,可能要稍微简单一些。用根棍子在后面抽打着。这里说萨满其实比普通人还要辛苦,他们既要自己耕田,同时还要做法事。这是一种同情的理解。这里种的是土豆,女人总是负责撒种。这里最低的海拔也有2700米。他们还要种玉米,黑麦,荞麦,小米,大豆,芥菜,生长期约为6个月。冬小麦和冬黑麦需要10个月。(这里的风吹青草的景色简直是太棒了)

篝火跳绳仪式是庆祝未来的小萨满。大师非要说小孩将来会很出色并且长寿。他们要向生命的方向跳5圈,向死亡的方向跳4圈。在请铁匠打链条的过程中,他们说那个上面的贝壳是从孟加拉进口的,非常贵重。上面有9个。这是尼泊尔人的数理。

盛大的仪式经常在4月或10月举行,这个时候气候比较适宜,而迁徙的人们也回来了。这是一个极为艰苦的仪式。除了几小时不间断的跳大神以外,所有的师傅都陪着她。她要奋力把羊的舌头咬下来,然后砍去羊头吮吸着,再交给她的师傅,由她的师傅爬上生命之树,一起做着法事,跳着舞蹈。等到第2天她就要亲自爬上生命之树,独自挑战女巫,这一直要坚持着。所有的行为都跟原初的神话有关。

我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原来满清占据的故宫,里面每天跳的大神,都是萨满仪式。我在故宫一百里看到,每天早上最北端的神武门打开,有个老妇人都要去坤宁宫做法,每天杀两只活猪祭献给神。还要跳大神,就和盲国一样。这种猪肉是不放任何佐料的,被称为祚肉,赏赐给大臣吃名为一种殊荣,但是却难以入口。但是连皇帝也要吃。

灶台就在东北角。三口大锅除了煮猪肉的两只锅以外,还有一个锅是蒸切糕用的。可以想象这个地方一定味道刺鼻。满族人入关以后,把坤宁宫的用途和格局彻底改变了,把皇后的寝宫变成了一个又脏又臭的祭祀场所。就像这片子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原始记忆。

而东南角是个插神杆(索罗杆子)的石座子。阎崇年说,当时只要是所有满族家庭都有这么一个东西。上面还有一个大锡斗,喂乌鸦。你想想这个片子你就懂了,那就是萨满曾经上去过的神树,片子里树上还放了这么一个东西,让萨满可以在上面跳舞,其实就是这个斗的原型。索罗杆子就是神杆,中国学者说什么都有,有的说是祭长矛,祭棒槌,挖人参的那个,还有说是祭天祭神。 看了这个片子你就懂了。

《后汉书.东夷列传》马韩人也跳大神:常以五月田竟祭鬼神,昼夜酒会,群聚歌舞,舞辄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十月农功毕,亦复如之。诸国邑各以一人主祭天神,号为"天君"。又立苏涂,建大木以悬铃鼓,事鬼神。

这些记载都是2000年以前的事儿了。

2

看4个小时的电影无疑也是一种体力考验。就像萨满一直在颤抖一样。第2部当中有一名萨满因为长时间的抖动而变得神经质起来,他无法停止颤抖。这告诉我们这个职业的危险。

只有大师在女萨满巫师临行前告诉了她,中草药的秘方。这么多天的盛大仪式,也让她累坏了。想到自己,我觉得能坚持下来真不容易。

第2次看了,我能够记住所有人的脸。还有在这个高山的城镇中,他们与男人女人的关系,与主顾的关系。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分肉最能体现人际关系。 据《清会典事例》载,坤宁宫朝祭之神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有穆哩罕神、画象神、蒙古神。此外在各祭祀祷辞中呼唤的神还有22个称谓。

万字炕的西炕就是装神的,北炕睡老者,南炕睡年轻人。东北有三怪,窗户纸糊在窗户外,18岁姑娘叼着大烟袋,生个孩子房梁吊起来。

 6 ) 一些感受

张文江老师说到:“‘绝地天通’和‘哲学的突破’后,带来人类社会的大变化。而在有些未进入成熟思想构造的地方,比如喜马拉雅的山地,蒙古东北亚的某处,萨满作为一种特殊的中介装置仍在有效运转着⋯”。某些不能被对象化客体化的遗存(survival),恰使我们确认和见证人类生活的关键时刻。在每件事都不及打开即被打发的当下,意欲认真生活的每一个人,或许都要奋力找寻一些新维度,去爱去抵抗。”

强撑着看完4个小时,即使告诉自己不要带着科学的眼镜去看这些,但不免还是对于诸多随即概率事件却被加以神秘化而嗤之以鼻,倒是成为萨满的体力和杀动物喝生血的魄力把我吓到了。

哑狗、鼓圈和野羊皮,地府、无毛鸡、白灰水和杜松叶,诸多的象征物可见萨满教的讲究和精细。

咖啡、电影和卷发,网络、医院和酒吧,我其实不太清楚一种鬼神文化对现世有何指导意义,然而有趣的是,在我观影时会对那些随即概率事件的细节斤斤计较,在观影后却觉得无需在意这些细节,反而对萨满教这样一整个完整的体系心生敬意。是啊,先进或者落后,又有什么关系,难道要站在鄙视链的一端俯视那些人吗,那是他们认真生活的痕迹,就像未来人“俯视”我们一样。

 短评

7.24 那段萨满经常唱的主旋律已经在我脑海里烙印了……放映交流会后,我问老爷子:影片的拍摄剪辑上有2个特点,一是运用大量长镜头,镜头看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就转过去,有时甚至还包括了调焦的过程,而这些都被完整呈现了出来,没有被剪辑掉;二是单一机位来回晃,这样可能造成同一时间两处发生的精彩细节来不及被同时捕捉到,例如新任女萨满在树上战栗、男萨满们在树下转圈跳舞这一场,上下的画面难以单靠1个机位捕捉完整。这是有意为之吗?老爷子说: 是的。剪辑会破坏真实性。我特意保留长镜头,也不想用超过一个机位去拍摄,就来回拍下来。

6分钟前
  • 微光
  • 还行

非常震撼的开头,萨满给一个红头巾女子招魂,就是为了驱除九女巫。一切都笼罩着神话的神秘感。

7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村们民,上工啦! /SHVFS

12分钟前
  • 泡個大爪
  • 推荐

平衡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17分钟前
  • zen
  • 力荐

正因为知道人与神灵 人与身体 人与动物永远无法达成均衡 萨满们才愈甘愿代复一代地治疗下去 重要的不仅是鼓 唱诵和酒精 更有气氛 节奏 互动和社会生活的频率 宗教生活在盲国(神话中黑暗的第四纪)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 仪式中事物和行为都带有一种和日常的亲切感 我愿意这样想:行动不全来自信仰 而是一种天然的表演欲 我愿意相信戏剧是人类首发的艺术形式 剧场等于生活场 @南艺

18分钟前
  • 小伙锅
  • 力荐

不是标准意义的纪录片,更像是田野调查的影像资料,了解到导演的人类学教授身份之后才明白整部电影的节奏有点拖的原因。不过细节真的非常详实,而且故事性也很强,虽然我很惭愧地睡过去很久,还是被片头和萨满唱的歌词中的史诗感震到,导演说从去那里实地生活,到拍摄结束,前后经历7年,马嘉村是一个高度自治的多信仰地区,以及有些萨满自身也会对职业产生怀疑,以我对人类学的有限了解,并不太能够总结出太多有效结论,但是片中旁白和人物语言中的文学性、历史性,和整个马嘉村的社会结构、萨满文化还是给我留下了很鲜明的印象。电影摄于近40年前,当地现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外部世界也是,但是影像中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会只增不减。

23分钟前
  • 豆友2048460
  • 推荐

第一次看这种田野调查式纪录片,三个多小时里对马嘉人的萨满体系、仪式、传承做了非常清晰地呈现。相对内容而言,更直观地感受到「记录」本身的力量。

28分钟前
  • 最后一代等秋叶
  • 推荐

一部名族志,导演说他在那里生活了两年,第一年没有拿出摄影机,就只是生活,成为了那个环境的一部分后才开始拿起摄影机。他说他们不是为了判断他们的生存方式到底是否科学,主要在记录这一切。这里的人民是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这是与他自身最为契合的一点。他们都知道公路和电最后都会让这一切消失,所以从拍摄电影的八十年代到现在,他都是在记录。去年有了马路了,消逝的按钮打开了。

31分钟前
  • 长江动物园
  • 力荐

三小时坐得尾椎痛 其实还是怪我德语不够好 若是字字句句都能听懂 我可能会当场被钉在座位上动弹不得 诗,神话,宗教,信仰,音乐,仪式,还有烟酒,迷狂,巫术,知识,在文明源头还不可分,能在眼前真正看到,实在震撼。半夜神伤许久,想起曾经要去做民族音乐学家。

34分钟前
  • 犬火
  • 力荐

当新的萨满诞生在一颗高于喜马拉雅山的生命之树上,生灵又开始带着生存二字寻找着自己的意义。

39分钟前
  • 振鹭于飞
  • 力荐

223min的萨满教影像志。他们是那片高原人的灵媒,沟通、召唤、祈求、祭奠,自然一直在他们身边。

44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85/100 @东湖杉美术馆 前半段作为人类学民族志影像的学术参考价值也许重于作为纪录片电影的价值,非常大段的仪式展示和旁白讲解,获取这些极为丰富的素材与导演作为学者投入的大量时间精力分不开,对于大部分不了解萨满这个行业的观众来说非常猎奇,况且还有杀动物血祭、喝羊血入教、挖坟等令人不适的画面展示,仿佛这是一个充满女巫和法师的奇幻世界,唯物如我都觉得这个村庄一定亲眼所见超自然现象才会从事如此多的宗教仪式性活动,这个“盲国”完全独立于现代社会之外,是个绝佳的人类学研究范本。电影的后半段才有一些电影化的编排,从室内走向室外,展现更宏观社会空间的习俗与生活状态,讲述“a shaman is born”——萨满如何传承这项重大工作,以及外界对萨满职业的多种看法。其实还想看到例如现代文明与之冲突的内容。

45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村里治病的萨满如今成了城里的乐队,可惜治不了病了,也不会告诉你的答案,只有声音和节奏永久留在空气间

48分钟前
  • 千与
  • 推荐

三个半小时的纪录片,用诗歌与研究的方式,将萨满的历史与医者信徒与病人的生活,用客观的视角全部记录下来!整个剧组在尼泊尔花三年拍的纪录片, William S. Burroughs给英文版配音,诗人杨炼看过后很是欣赏,自主地将影片翻译成中文并配音!整部片绝对是一部科学研究纪录片!

49分钟前
  • Bye
  • 力荐

2019.6.29觀於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大陸首映,導演前來。所看的第一部人類學影像民族志,而非之前那些具備人類學價值的紀錄片,本片與一般紀錄片最大不同,就是有學術目標而非漫無目的拍攝,4個小時的時長背後是七年人類學家的田野工作。另外對他們重視「九」這一點我很關注,女巫九姐妹和九大輔助神有個關聯?大羊駝輔助神出鏡率極高,其為何物?這些問題本片未能給出答案。

50分钟前
  • 伍德斯托克
  • 力荐

影像论文,非常好睡。

53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私问教授所有的歌唱和献祭都是dedicated to Rama Puran Zan?-Yes, that's why mythology is so important. 旁白知识性很强,需要买碟再记

56分钟前
  • 林吾达
  • 力荐

山顶小庙是通往阴间的入口,人间萨满是连接生死的使徒。游牧迁徙,最懂得轮回的规律;宰牲歃血,最笃信契约的力量。听译乌鸦的预卜,圈入渔网的庇护,倒挂公鸡为婴儿招魂,掘开坟茔送亡人上路。萨满重生,端坐在生命树的高台感受寂寞,人们相信她能抵御女巫恶鬼。从此天道险恶或是地府灾祸,便不惧怕。

5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献给玛雅·德伦

58分钟前
  • 犯怵中的嫌疑喵
  • 还行

从此与人类学纪录片绝缘 人类学纪录片属于人类学 不属于纪录片探讨范围 人类学家可以很好地规避伦理问题 也不用考虑故事思维 因为人类学纪录片是人类学研究产物 用于课堂播放

1小时前
  • Autodidac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