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菩萨岭1966

HD中字版

主演:仲代达矢,新珠三千代,加山雄三,内藤洋子,中丸忠雄,佐藤庆,西村晃,中谷一郎,田中邦卫,三船敏郎,香川良介,藤原釜足,天本英世,小川安三,川口敦子,大木正司,长谷川弘,头师孝雄,田中浩,高松锦之助,佐佐木孝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6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2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3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4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5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6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3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4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5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6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7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8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19大菩萨岭196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菩萨岭196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幕末时期,时局动荡,暗流涌动。甲州武士机龙之助(仲代達矢 饰)剑术绝伦,却拥有一颗邪恶阴暗之心。在一次剑术比赛前夕,对手宇津木文之丞(中谷一郎 饰)的妻子阿滨(新珠三千代 饰)恳求他败给丈夫,甚至不惜委身于他。然而在次日的对决中,龙之助仍然以绝对优势杀死文之丞。在此之后 ,他和被休的阿滨离开甲州,浪迹江湖。两年后,他以杀手身份加入新选组,替幕府斩杀反抗义士。在此期间,文之丞弟弟兵马(加山雄三 饰)也来至江户,并拜入剑豪岛田虎之助(三船敏郎 饰)的门下,等待为兄长报仇的良机。宿命的相逢无可避免……  本片根据中里介山同名原著中“甲源一刀流の巻 - 03 壬生と島原の巻”部分改编。该小说在报纸上连载23年,被称作“世界上最长的历史小说”。整容的诱惑花村我女朋友的男朋友2练爱INGOne Room 第二季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欢乐亲子营爱的复仇La caída航班蛇患(原声版)轻松自由陌路狂刀回首欧战胜利日丈母娘来了恋爱吧,食梦君!我的冤家是条狗快枪手灰质那一夜:母亲是杀人犯国宝银行:小可入狱贝茨旅馆第五季亲爱的·客栈第三季给小酒馆女子喝高杯酒最后的权利系列2恶魔城 第三季期待幸福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性奴养成记少年同盟第一季普通男女罪恶之家1999努努老大的小偷小摸家长指导在劫难逃好想吃拉面地球回音阿松 第二季不安感第三季热血少年摩亚男孩第三季妙警贼探第三季决对争锋西尔玛我们是这样长大的

 长篇影评

 1 ) FIFF12丨DAY5《大菩萨岭》:一曲独属武士的哀歌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大菩萨岭》,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各路武士们厮杀到底的评价了!

法罗岛帝国皇后:

冈本喜八的武士片有点像小林正树,厮杀戏激烈迅速毫不拖泥带水,结局戛然而止,似完非完。

蝠蝠:

在如今看来,与其说《大菩萨岭》是武士片登峰造极的代表之一,倒不如看成是只属于那个时代那帮电影人的和歌,赞歌,挽歌。

无糖吐槽:

震撼的武士电影,飘雪、飚血、带着一步一寸的规矩和邪魅的角色。遗孤和鬼魂困扰,人物好像最终带着宿命的闭环,却又将杀人变成如此癫狂的舞蹈。

野凡:

在人物关系、剧情延展上演示了一次精彩的闭环处理。埋设多处细节使人物愈加立体形象。最后一段如疯似魔般的杀戮,已可成为日本暴力美学的一个符号。

蹦擦擦:

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审美的问题,感觉更多的是在讨论“宿命”和“轮回”而非剑术剑道。加上对历史的不了解,没什么代入感。阿滨这个角色承接了三个转折,亦是邪恶入魔的因因果果。真的没人说男主长得像余文乐吗?

sparrow:

场面、摄影、调度都是绝赞。荒野激斗、雪夜暗杀几幕,其间的肃杀狰狞的气息隔着屏幕溢将出来。仲代达矢演绎了一个反传统的幕末武士形象,赤脚、草帽、黑衣、神情、步伐间的悲愤、仇杀、屠谋如重返幕府时光。

supremacyacron:

感觉对剑道探讨的不是很深入,倒是感觉用较长的时间去描绘一个宿命轮回的故事。杀死朝圣者的男主又在结尾遇到了朝圣者的孙女,而整体的恩怨情仇看上去并不是很成体系,反之有些溃散。追杀光影那段是唯一的亮点。

曲有误:

龙之助出场的姿态就有一股压迫和侵略性,岭上的一剑是悟道的开始也是他“邪剑”的因,阿滨这个女性角色集悲剧与诱惑于一体,她是龙之助盛衰的经历者也引导了他对剑道极致力量的进一步追求,而另一个女性阿松是他“邪剑”的果,或许不用迎来宿命的决斗,就已经被他走火入魔的内心吞噬,仲代达矢的出色表演和导演炉火纯青的视听掌控无疑使本片更上一层楼。

Pincent:

《星球大战:黑武士龙之助》,借原力暗面砍断人手毫不含糊,剪辑、摄影精致得可以看作一部现代好莱坞的大师级主流动作片了。在一个“日本武士阶层像一块重木一样将要沉下去”的时代,一个人遇到了他的宿命,这种宿命又常常与黑色电影里的那种女性角色们分不开。自我的心魔才是最需要打败的敌人,反类型高潮戛然而止的结尾,道出对立两方都常常未能如愿的世道,也给了传统武士片一刀反击。

子夜无人:

阿滨和龙之助的关系最令人玩味,因为她无意识地搅乱,一个男人的剑端散发出爱意的报复,另一个男人触发到邪恶的疯狂。女人身上悄然出没、无因无果的诱惑,伴随着“邪剑”的黑暗成长。父亲、师长、仇家,所有人都要扼杀他的进化,正因为每多一个人劝阻、多一次干扰,他才不断被恶魔的声音唤醒,直到他最终成为恶魔。没有邪恶的剑,只有邪恶的心;没有武士残破的理想,只有疯子杀到最后。厮杀声吞灭所有胜负恩仇,只留下个体毁灭的悲歌。

Bob_Chow:

以一个看似非道德却难以遭受批判(老人自己的愿望)的杀戮展开,事件的结构如同精密的仪器层层嵌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剧情并未成为影像的负担,反而是层层剥开,在触及设定最久的目标(复仇)之前戛然而止,死亡成为注定,无需影像去赘述,正如文学笔触一般,通过他物不断逼近死亡,却从不真正抵达。仲代达矢的面孔中微妙的情绪波动值得把玩,眉眼间不经意的挑动却道尽万千。最后心魔爆发时刻的狂斩大抵只有小林正树《切腹》的结尾能与之匹敌,甚至本片更胜一筹。剑是手段是载体,灵魂不在此,不在龙之助,而是后幕府时期近江户地带的风貌史。如今故事发生之地已经归东京都所管辖,而影片后提到的寺庙则位于东京塔旁,已被高档酒店包围。

盆满钵满赵+:

这结束的我猝不及防,我明明还在期待这复仇和枪的出现,居然就突然结束了,无视所谓伏笔突然结局,发疯地大杀四方,莫名觉得有点爽。 默默想了一下,现在如果这部翻拍,大概没有人会用这样笨拙的打斗,也不可能拍出这样沉重的乱战。 导演真光影大师,发疯伊始的光影,黑白画面下的飘雪都让人爱的不行。 看这部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心情复杂,阿松一出场就很惊艳,那个年代的日本的女性也如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女星一样风华绝代,期待着她会发生一段凄美的爱情或者与主角的对峙,最后却沦为发疯的工具人;而她的妻子,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爱上自己的仇人,直到死去才意识到,原来真的和她说的一样,那个时候的她只是无处可去,找不其他出路而已,而最后的求死也是对苦难生活的逃避吧,真悲剧。

#FIFF12#DAY5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武松何以成佛,李逵何以称圣

以寻常道德眼光来看,这是一部极其冷酷残忍的电影。

龙之助好似魔鬼一般,走向毁灭他人最终毁灭自己之路。

回想刚登场的龙之助,便是令人玩味的。一个朝圣的老人向神灵祈求自己早死,这样能让自己孙女获得自由与属于她自己的幸福。龙之助仿佛听到了他的呼唤,走上前来,斩杀了老者。

很难判定他是听到了老者的呼唤还是恰巧路过,不论哪一种,老者的愿望实现了,龙之助超度了他。可我们习惯考虑主角,于是纠结龙之助为什么会如此毫无道理且残忍杀死老者盖过了老者被解脱这一结果。之后的龙之助,表现的冷静又克制,他用女人的贞操换取武士的荣誉,但他能做的最大让步是与弱者平局,如果不是被偷袭的话。

一切都有既定的规则,而他是这个规则内的王者与制裁者。谁要是违背规则,谁就要受到惩罚。于是有了海报那一幕经典的斩杀段落。

结局大乱斗让我想起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水浒传》中有两个人出家了,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行者武松。鲁智深的灵性似乎大家很好理解,我一直奇怪的是,为何作者给武松安排的结局是出家呢?武松是个极度偏执的人,点水涌泉,睚眦必报,他更像是个天主教徒。从打虎一节就能看出,李逵杀虎是复仇,解氏兄弟杀虎是谋生,武松杀虎是求生。“求生”贯穿武松的一生,他没有过分的欲望,可他面对迫害不像林冲忍无可忍再出手,而是人若犯我,我必加倍奉还。这样一个偏执狂,丢了胳膊以后成了主持,这其中的心理过程最令人玩味。

不疯魔,不成佛,似乎人要达到一种极端的状况,再从中解脱出来,才能完成一次成佛的修炼。

龙之助再现了武松疯魔后成佛前的状态,将斩人发挥成极度的艺术,当然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成佛,因为谁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活下来。


在入魔之前,他是个李逵纯粹般纯粹的人。

李逵在《水浒传》中争议很大,原因在于他救刑场时,刀切菜似的砍了无辜老百姓。天杀星李逵,正如我们忽略龙之助解脱老者的结果一样,如果把这些被李逵斩杀的人换作鲁迅笔下的看客,就会明了一些这个天杀星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龙之助也是,他的残忍无情引起很多正常人(拥有基本道德的人)的不适。但是回顾来看,他实现了老者的愿望;他让文之丞在比武中死去,免于受到生活中的羞辱;他解脱了阿滨,一个靠嘴上欺骗自己爱龙之助的女人,最终认清自己的内心与罪孽(尽管这样的罪孽在女权主义者里完全不当做回事);他让老者的孙女遇到了自己的幸福;同样的,文之丞的弟弟兵马,并没有绝对把握杀死龙之助,万人斩中的龙之助也对他是种解脱,因为相比复仇,追求老者孙女的愿望更为迫切。(否则他就不会在师父虎之助叮嘱他不要找任何人的时候,还苦苦搜寻老者孙女的下落了。)龙之助解脱了众人,积压了自己心中的罪孽,步入到疯魔的状态。


艺术与道德之间的论争是永恒的,龙之助本身就代表了这个论争,他是符合旧道德(武士阶层)也是反叛人情味儿(拒绝维护人际关系)的家伙。但是他究竟超越了善恶这个层面吗?面对虎之助出剑的迟疑,表明他的克制与清醒,在这个前提下,混乱过后的龙之助,最终会达到一个无需善恶裁定的境界。

 3 ) 没看到复仇,一点也不遗憾

从故事一开始的爷爷和孙女上山乞灵,龙之助手起刀落干掉爷爷,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冷酷武士形象直接立住了。接下来是与对手文之承比武桥段,气氛极度紧张,加上运镜调度,看的我都不敢呼吸,甚至看了两遍。

整部电影配乐也相当赞,当给到人物特写或渲染紧张气氛时恰到好处,不拖沓。并且对于电影来说吸引我的一直是故事,但我完全被这部的配乐剪辑和动作设计吸引住了,以至于剧情什么样我几乎不太在意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戏还有两场,一是雪中的岛田老师大战杂鱼。在黑白色调下大雪纷飞,武士砍人,血染在雪上都是黑的,拍出了属于剑戟片独有的残酷和冷漠。另一场戏是最后结尾时龙之助在各种影子和回声下砍竹帘,这个冷酷无情的武士终于疯了,最后在开启无双模式中电影结束,估计是也凉了。不管导演最后放弃兵木这条复仇线的计划挺大胆的,直接把龙之助的形象拔高,所以我感觉没啥遗憾,仲代达矢演的也太棒了。

 4 ) 我把自己驯服了

  真正的艺术能使我们感到紧张不安。通过把艺术作品消减为作品的内容,然后对内容予以阐释,人们就驯服了艺术作品。阐释使艺术变得可以控制,变得顺从。---苏珊桑塔克

  《大菩萨岭》是华丽的短章,而不是雄浑的最终完成品,他有太多的毛刺可挑,他有太多的火气需要淬炼,但他是那一抬手的剑,他是那一抬头的惨嚎,他令世界为之铭记和震撼的正是那种“未完成”。

  电影中以同一意象的三次重复令我想到的却是禅宗的“见山还是山”。

  三生万物言其生生不息,而龙之助的未来可谓不归如寄。但无论多么惨烈的人生对他而且是对自己不断地阅读:迷惑的东西渐渐澄清,犹豫的东西渐渐坚定,所有的猜测将不复存在,所有的迟疑会化作一步步地坚定踩踏。而电影的主题及思想我觉得差不多就是龙之助起初坚持的最后还是如此,那么要探究电影究竟讲了什么,要坚持什么,只要回到电影的开始就行了,后面繁花复叶只不过从各个侧面进行补充和勾勒,我们要知道的其实一开始已经展开了。这也是我觉得用禅宗而不是道家的力量去讨论这个电影三段结构的目的。

  那么讲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对命运的交代,对龙之助的父亲,儿子乃至他自身的生死交代,都可以回归到在命运之潮面前,这个令众人颤抖的武士究竟是如何面对和坚持的,不需要多加思索,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就电影本身而言,最不由自主颤抖的恰恰就是龙之助本人,他何止不是英雄,他那种不确定的人生与其说是他咎由自取,不如说一旦在命运的选择里开始思索,那么“不确定”几乎是百分百的宿命,你的意志力和内涵越丰富,越强,不确定的迸射就会更加狼奔豕突。小乘讲自证,大乘讲普渡,那么如果龙之助的命运果真有大乘佛义的话,那么自然要问:他度了谁?他以刀为筏是否真的度了很多人以达彼岸。常人眼里的修罗恶魔竟然是否真有这样的果业,惟其疑惑,电影的魅力由此展开。

  那么,我们就开始这种追逐吧。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位叫孔丘的老人曾经浩叹:觚不觚,觚哉。在乱世交错的时候,最容易产生的悲剧就在于坚持与这个时代的碰撞,结局几乎都是以坚持的粉碎告终。谁会在乎觚是不是还是原来的觚,连太阳都不是原来的太阳了。

  龙之助所有的悲剧都在于他坚信他没有错,他不能“识时务而顺流而下”,他只相信自己的武艺,他只相信胜利者才有权利决定别人还有自己的命运,而他坚持自己的胜利只是来自自己的武艺,而且在对方拿刀的时候,他不会拿枪。武士之对于武士,哪怕取对方之姓名,不会偷袭,不会以众凌寡,不会攻其不备,龙之助都做到了,但他却受到了所有的不公待遇,但好笑的是每次都是他浑身是血的披戴而出,身后堆积如山的尸体得以掩盖他们的卑鄙和瑟缩,说到底,龙之助不是活下来了么,那么难道还有被杀者才是错的道理吗?随着被杀的人越来越多,龙之助从不耐烦解释到渴望对方希望自己解释,当然,回答就是一刀,大不了再送你一刀。
  但开始的那一刀呢?
  这个电影所有的基石可以说是在大菩萨岭上老者所受的一刀开始的,这一刀是正大光明堂堂皇皇的吗?
  以老者的职业而言是朝圣的信徒,以老者的外形而言是羸弱的迟暮,以武士之雄伟昂扬一刀而取之性命,这是武士道之义吗?
  《笑面人》里讲绝对的恶人可以随手拿起一块石头砸人,所谓无因之恶。而龙之助杀朝圣老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天他要活体试剑,无论妇孺老幼,估计撞见什么宰什么,在这一刀之前,龙之助对自己的刀法还是有所怀疑的,这一刀之后,取人性命不是替己超生,他在这一刻变成了生命的主宰。而朝圣者求之于往生,那么这一刻刀落之时不过就是超生往度,所谓入魔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龙之助似乎听到召唤,他已经变成了命运的刀,至此之后,神佛挡之也是一刀两断,何况之后幺魔小丑纷纷登场了。

  大菩萨岭全篇之关键我总觉得是在杀朝圣老者一幕,但思来想去只得到上面这么一篇自己也许也觉得“煞费苦心”的解说……这也许是我最耿耿于怀之事,之后,之后杀的一切人我几乎都和龙之助一起,见一个,杀一个。

  然后接下来就是比武,但这场比武之前亦有龙之助和阿滨的一场“比武”。说到女性为了保住丈夫性命献出自己的肉体这种设定,很容易令人想起山田洋次的《隐剑鬼爪》,而那个得意洋洋的老头则一副“有情大可暂交颈”的做派,大谈如何白腻细滑,永濑君类似敌后武工队的突刺感觉不是杀了一个人,而是碾碎了一只苍蝇。而这只苍蝇在本片里就是仲代达矢。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阿滨和龙之助的肉帛之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流水,捣米,屋外人的抓耳挠腮,理应充满着屈辱的草草了事电源通过这些镜头却暗示实在是一种男女间欢畅淋漓的交合,当仲代达矢再次神色木然地出现在星空之下,他就像结果朝圣老人一样再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刀究竟有多么厉害。而作为被凌辱的阿滨回到丈夫身边之后马上得到了休书,那种失望和屈辱在丈夫出征的一刻是否会转变为:这种没有力量没有良心的家伙,希望那雄壮的刀结果了你才好啊。这种想法即便是臆测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的,这一切的基点就在于阿滨并不是像《隐剑鬼爪》那个妻子只是充满了对夫君的爱。
  御岳神社剑斗比武场之战并不是奥林匹克比赛,获胜的一方取得也不仅仅是一块金牌(当然奥林匹克冠军现在也不是),对于丈夫获胜非但有保全他性命的想法,还有只有获胜,自己在这个门派里非但衣着光鲜而且前途似锦,所以一旦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分享不到胜利的成果,阿滨得知龙之助胜利之后的那种决断犹如一个临危不乱的商人,她在所有本钱都蚀光后迅速投入下一个经营,“我为了你的胜利而落到如此地步,你必须负责”,这一刻决定和龙之助亡命天涯的阿滨不见得就甘愿和他在破酒馆里缝衣服,凭她对武士的见识,如此一把雄壮的刀不免令她的眼睛变得湿润泥泞,任谁都不会错把这种类似高潮的浑浊误以为是对脑袋刚刚开了瓢的老工友什么悲戚之情。
  但问题是龙之助明白这一切吗?
  还是那个米房,我感觉阿滨那个晚上给他的燃烧有种开了窍的诱惑,也就是说他非常清楚这个女人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在这炽热的火中,他的刀真正成型了,而他也离不开这种煅烧,其实他在阿滨哭诉的时候有个奇怪的微笑,我的理解就是:不要什么理由啊,我知道你这个女人离不开我了,我,也是的。有胆量的话就跟着来吧。
  而阿滨其实是另一种形态的龙之助,从某种角度,她是更渴望胜利、征服、掠夺的龙之助,与其说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无奈跟随,不如说在米房那一刻交合开始,这个女人就如共生的一个器官,紧紧地咬住了这个男人,两个人无论如何都会相逢的,他们相逢了,就是这样。

  接下来,那个觚出现了。
  
  “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磨练自己,拼杀疆场,建立丰功伟业,将来成为城主。但是不知不觉头发已成灰白,而光阴飞逝,双亲与好友,都逐一去世……”当久藏默默地看着炉火边幽幽地说着这一切的勘兵卫,几乎就是在那一刻不需要什么报酬,不需要什么承诺,他的生命就此属于这个人,直到最后。而之所以在完全陷入龙之助用铁和血铸就的人生前重提这番出自《七武士》旧话的目的在于:
  龙之助有多少次只是想用自己的才华建立丰功伟业,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这样的土壤了,从开始到最后,这土壤里只能长出恶之花,虽然同样可以散发住妖媚的芬芳。那香味令龙之助疯狂,令所有进入他世界的人疯狂。

  当父亲要求故意落败时,当阿滨要求用女人的贞操交换时,龙之助意识到武士的尊严果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他在比赛中不过是尽己所能的前提下,(事实上对手的卑劣可以说是有目共睹),所有的人群并不为他武士的力量喝彩,而是报之于谩骂甚至是屠杀,(当然这也彰显了屠杀其实不过是土鸡瓦狗们的恐惧)。当年宫本武藏在击杀佐佐木小次郎尚且要借舟远遁,可见在比武之后应付野狗般的一群浪人是连两把刀都穷于对付的,但龙之助却在得到阿滨的警告后轻蔑地继续走入薄雾之中(如果他抱头鼠窜也就摆脱这个女人了):既然这些家伙想投胎,我替他们买船票吧。

  日本刀剑片的武打设计其实令我满意的不多,譬如赫赫有名的《座头寺》系列虽然传出过真刀劈死人的消息,但看上去就是乱砍一气,就是仗着力气大乱挥罢了,别说看不到高手风范,简直连流氓风范都欠奉(倒是北野武的版本进步很多)。但《大菩萨岭》不同,无论是面技(打击头部),笼子技(斩手部),胴技(挥断服部)和突技(刺喉部),龙之助几乎享受着锋利的刀刃和自己擦身而过:再近一点,再近一点,再近一点……而他双手开合之处,刚刚吆五喝六的暗杀小分队变成了尸体小分队。但自此一役之后,由那个老者的鲜血和阿滨肉体唤醒的龙之助彻底爆发了,他不停地走向我们的视线深处。他这一生都再也放不下那把滴血的刀了。

  之后我先把他的命运说完再说这个电影的其他部分,其实值得说的似乎也只有那个神偷了,那个少女之爱在我眼里就如路边的雏菊,就算绽放了又如何呢?


  步入武场一段,我觉得虎之助并不是轻视,而是一种狡猾的试探。高手对决,龙之助的目光足以令久经沙场的虎之助意识到这个对手的可怕,简单说在他的心目中,对于木兵马与其说让他锻炼,不如说拿他试刀,即便真的被这个无名的武士一刀两断,虎之助也许就像和宫本五脏几乎纠缠了半世的那个家族一样:如此邪魔,群起而攻之,何须讲什么江湖道义。而龙之助显然在获胜之后有此觉悟,他的招牌微笑显示他对这个所谓正派武林第一高手瞥了一下嘴边:不外如是,不过如此。接下来的剑道高手小岛几乎是一剑而为之命夺,更令龙之助兴起萧瑟之感,以人为磨砥,这些金光灿灿的高手是何等的败絮其中。而再其后刺杀清川一中虎之助的大开杀戒与其说让龙之助恐惧,不如说彻底释放心结,不管是否属于替天行道,仗义杀人,武林中最正直的刀还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对异己砍瓜切菜,什么该不该杀,什么为何而杀,在人头和内脏翻滚之际,又有谁会探究原由。而对阿滨的一刀更是把龙之助身上的网罗砍得干干净净。

  可以说到这一刻为止,电影是非常流畅的,但也是从这个龙之助本该魔道大成之际,电影却出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也终于让这部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一举被《切腹》取而代之。(严格的讲切腹的思索我并没有结束,不过,不过再说吧)

  那么我认为电影到这里该如何发展呢?

  芹泽鸭这个家伙几乎在所有的新党作品里都是具有一种漫画般的喜剧色彩,且不说由于浪客剑心意外名声大噪的斋藤一,也不说史上也许最妖娆的美少年剑客冲田(多少男人渴望他的红唇啊,靠,真他妈的恶心),那个在《修罗之刻》里兴高采烈地在月圆之夜冲向死亡的土方,芹泽鸭每次的出现不是像把待割的芹菜就像一只难看的烧鸭。问题在于我非常不能理解龙之助为什么选择和芹泽鸭在一边呢?
  当然这个其实也许不算问题,历史上就是这样啊,你不知道吗,教科书上就是这样写的,还是日本人不断修改教科书之后还是这样啊。我当然是在开玩笑,但这个玩笑的意思是龙之助这么大砍大杀之后积发出的魔焰如果只是用来杀几个人未免太小看那时候武士的志向。所以当我以为我会迎来一个志志郎(浪客剑心中的绷带男),却发觉魔王变成了一捆芹菜或者说一只烤鸭的同伙,而且突然维特了起来,所谓你好忧愁。酒光烛影之间,他竟然全然不顾不断逼近的刀,前尘往事起来。
  难道这个是琼瑶片吗?
  可以说最后冲入的新选组杀手看见了龙之助就像铁屑看见了吸铁石,红烧肉看见了在下,飞蛾扑火般把自己的脖子献给了他的刀锋,其实我觉得根本不用动刀,大家退回一起拍掌:一二三,倒。龙之助恐怕就倒栽葱嘴啃泥了吧?偏偏这些家伙似乎觉得龙之助杀人的账目盘点在即,数字严重亏空之际,慷慨的把自己的小命变成了对方的战利品。虽然砍得那么迅猛,但为什么而战呢?
  虎之助呢?是不是小林出的片酬在前次都用光了啊,三船,你给我回来,我就不信你能躲过我家仲代达矢的狂刀。
  这个和《切腹》可以说形成鲜明反差,从几乎所有前面积蓄的压力在津云猛的勃起完全释放了出来,所有的家臣在颤抖,所有的兵器在凌乱,你几乎想不到有什么刀,有什么枪可以冻结这沸腾如富士山岩浆的血液的,嗯,除非是火枪。当津云怒目圆睁地毙命时,我想再也找不出再配他的死法了,一个时代一个阶层和他一起死亡了。那是何等雄伟的蘑菇云。而反观龙之助,我想一个老太太,一个带红袖章的老太太就足够了:嗯,大胡子,知道砍坏这么多拉门要多少钱吗?
  最后的定格我总觉得有些死不瞑目的味道,他的追求呢,他终于明悟的武士道呢,他终于解开的心结呢,他为这一切流淌的鲜血呢?双城记里面说:ALL THINGS ARE ANSWERED FOR。大意是所有的一切都要被偿还的。问题是真的ANSWERED的了吗,我看不见,我只看见龙之助扭曲的不是尊严,而是诧异。
  不过我现在想,这是不是就是想最终表明的,就像我开头说的,龙之助的求证之路抵挡不过最肮脏卑贱的钩心斗角。虚空啊,这才是没有报偿的虚空。
  
  我觉得龙之助登上了巅峰,却发觉只是道公园的围墙,还被人撤走了楼梯,等公园大妈来罚款吧。

  龙之助的狂癫征服了仲代达矢,征服了编导摄影茶水美工,所有的人都如梦呓般的斫杀,那不是结束,而是脱力,也许是前面的大菩萨岭迅速下降的势头太重了,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漩涡,对此我深表同情。但既然覆灭了的东西只能说是悲怆,和伟大自然是无缘了。


  而龙之助带有凌虐意味的激荡情欲之所以没有形成应有的戏剧张力,还是对阿滨这个人物刻画的过于简单,事实上,面对邪气魅惑的仲代达矢,阿滨更有种引领的摧毁力,我不同意最后龙之助给她的那刀是度她往生,我觉得那是对那种雌性魅力绝望的挣扎,如果龙之助真正能够和阿滨交合而共生,他们都可以成为魔而不是被魔吞噬,这就是我觉得“晤够喉”的地方。


  仲代达矢的表演特色,即不对称、简洁、老练、自然、深藏不露、不落俗套和宁静。这还只是《大菩萨岭》里的仲代达矢。

  龙之助的魅力根子就在于不对称。剑劈而电光夺目雷霆摄魄却曰无声,该悲戚彷徨的时候却会欣慰而笑,明明缓缓而行却觉得风霜扑面而来,凝座不动之时却令人感觉跃跃欲试于每时每刻。他的身材是伟岸的,但我们注视的只有他的目光。目光该是炯炯有神的时候才是绚丽的,却偏偏只有在目光混浊疲倦的时候我们才能逼视他散发出的璀璨。

  他没有多余的语言,更不要说肢体语言;他看着别人的花言巧语,却如老吏断狱般在心理轻轻喟叹:都是老一套;
  他如行云流水,挑战,应战,逃亡,躲藏,行到水尽坐看云起,该发生什么的时候就是本来一定会发生的时刻。

  他的疯狂也许是破绽,他的柔软也许是破绽,他的嘶吼也许是破绽,他的剑拔驽张也许是破绽,但所有的破绽他都了然于胸。

  最后他是宁静的,是因为强大,是因为虚弱,是因为疲倦,是因为等待,直到电影结束,我们都无法确定。

  无法确定就是仲代达矢带来的最大魅力。

  龙之助不是个好人,但又不能说是个坏人,扭曲其间,魅惑丛生。


  我们都是有所坚持的,但必须首先通过我们的选择,只要我们信了,我们就将遵循并坚持到底,这一点龙之助和我们一样雄心万丈又孤立无援。这也是我们肯于这么思索他的真正原因吧。

  至少是我。我把自己驯服了。

 5 ) 《大菩萨岭》:剑魔之路

一 电影《大菩萨岭》的故事始于1860年,正是日本在经历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和平时代后步入动乱的时期。大菩萨岭上一剑斩杀巡礼老者的机龙之助,由此踏入动荡之河。剑魔之充满杀戮的人生之旅,肇始于大菩萨岭上的一次试刀。在这里,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的事实是,在此之前,机龙之助杀过人吗?作为和平年代里的一名武士,这样的机会相信并不多见。由此至少可以证明,相对于其未知的人生来说,这不是一次习以为常的挥刀夺命,而是一次不自觉的坦陈心迹。 把一生萦系于刀之上,对于渴望建功立业的武士而言,实在平常不过。但在此之前,有一样东西必须经过确认,那就是刀上所拥有的力量。假设此前龙之助并没有杀过人,那么他显然对自己刀上的力量并没有清楚的认知。此时他恰好又面临着人生一次极重要的转折:与前同门宇津木文之丞的比武。他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对手,自然也渴望战胜对手,但父亲却要他在比武时败给文之丞。对于渴望证明自己的龙之助,这实在是难以接受的事实。 作为曾经的同门,两人显然是甲源一刀流最出色的两个弟子,自然会也视对方为一生大敌。因为剑术独树一帜而被驱逐的龙之助,如果视此为耻辱,那么最正当的报复,莫过于堂堂正正地击败甲源一刀流的继承人文之丞,比武是最好的机会,也是证明他的剑道的最好机会。病榻上父亲的请求,混杂着人情世故与拳拳爱子之心,仍然脱不开对其非正道剑术的否定。证明自己,就必然要违背父亲的安排,也就是违背他所代表的秩序与规范。在这种矛盾之中,龙之助显然备受煎熬。 是妥协于现状还是遵从于自我意愿?大菩萨岭上漫无目的龙之助,显然在等待一个启示。巡礼老者的祈祷,或许就是冥冥中的指引。要么做一个巡礼老者这样的弱者,消极被动地等待佛的拯救;要么做一个强者,把一切都掌控在自我手中。而像巡礼老者这样的弱者,显然是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得到幸福,也就是无法通过自身的力量来抵达净土之界。做一个强者,不仅能实现自我,也能够以“他力”来帮助弱者实现自己的愿望,也就是所谓拯救。挥刀一击,正是启迪后的决定,也是对这魑魅乱世的强者宣言——“我,龙之助,在这世上只相信我的剑!” 二 其后,龙之助回到家中,就接连遭遇父亲机弹正的恳求以及前来求情的文之丞之妻阿滨。决心已定,父亲的请求或者命令自然就不再具有家长的力量;但阿滨的决心却出乎意料,对于龙之助而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龙之助把武士之剑等同于女人贞节,阿滨却愿意等价交换,身为女人的矛盾与无奈于此尽显。(在网上看过的关于小说的介绍中,说这一段情节是龙之助派与八将阿滨绑架送到机家的水车小屋,有没有男女之事则处理得很含糊。如果所言非虚,那么在冈本喜八的《大菩萨岭》中,桥本忍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处理:即清晰表明阿滨默许交换之事实。) 比较龙之助与尚未出场的文之丞,可以看出除了剑术上的成就以外,龙之助几乎一无是处(这大概也是他视剑为生命的原因之一吧)。作为那个年代里男人骄傲的资本,除了剑以外大概就是女人。漂亮的阿滨以肉体为交换,对于单身的龙之助无疑是极大的诱惑。同时,毁掉阿滨的贞节,也是打败最大敌人文之丞的方式之一。 这大概就是世俗的认知,但绝不是龙之助接受阿滨交换条件的最重要原因。龙之助决定忠实于自己的剑,那么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物都不再具有它应有的诱惑力,比如家庭、名誉、地位、金钱、女人种种。但经过抉择后作出决定的龙之助,对于身处其中的痛苦显然深有体会。站在阿滨的角度,她出于爱或者责任,为了丈夫或者家族不惜舍弃贞节,这其中显然也经历了漫长的煎熬后才作出抉择。如果说武士比试前怀抱着必死之心,那么阿滨来找龙之助之前,显然也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龙之助一旦选择了忠于剑,首先就违背了父亲意愿,必然也会违背其后所代表的社会规范与秩序;阿滨一旦选择了为了丈夫不惜舍弃名节,这种忠于自我的决定,却违背了伦理道德规范。起初,龙之助以为这种选择的痛苦他人无法体会、无法理解,但阿滨的决定却勾起这丝隐痛。与其说是被女色诱惑,倒不如说他是对这种为忠实自我(实现目的)不惜违背伦理与规范的不顾一切的心所感同身受进而被打动。侵入她的身体,夺去她的贞节;跟大菩萨岭上一刀斩死巡礼老者相似,都是以“他力”来实现弱者的愿望。 仅仅在这一小节之中,透过阿滨的种种,一个被时代礼教所束缚的女人悲剧已呼之欲出。 三 因为阿滨的牺牲,文之丞在比武之中本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但知悉妻子与龙之助有了苟且之事,一怒下休了妻子,比武也成了复仇之战。对于尚不知情的龙之助而言,平局是最好的结果。起初只是被动的守,但一旦感应到文之丞剑上所散发的浓烈的杀气,自然也唤起了他剑上的力量,这是股强大的力量,他必须谨慎控制才不至于令对手立败,以至违背承诺。但当文之丞以刺喉击突袭的时候,本能的反击下,这股力量已无法随心所欲的控制,而是爆发出巨大的杀伤力,文之丞因而毙命。 随后,在杉木林里,借助这股强大的力量,龙之助干净利落地将来犯的敌人一一斩杀。最后镜头对准了他的脸部,在他的眼里,流露出一种孩子般的欣喜。这绝非杀人之后的快感,而是发现刀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他作为武士或者忠于剑所追求的。如果说试斩只是证明了决心,这一刻,他终于找到了如何获得以及发挥这种力量的方法。正如后来他告诉阿滨的,“文之丞的剑尖上,充满了仇恨;我的也是,好像是为了一个邪恶的女人而疯狂”。 体悟到剑尖上的这种“邪恶与疯狂”,也就是承认自身的“恶”,作为人而无法摆脱的“贪、瞋、痴”等欲望。在这种基础上,正视欲望、充分利用这种“邪恶与疯狂”的力量,从而使自身向拥有更大生命力的个体发展,正是龙之助此刻所悟得的剑之道。至此,他的“无声剑法”具有了“以恶对抗恶”的本质,他的存在因而有了深层的意义:通过杀戮而使得被杀害的人成就“出离之姻缘”,进而脱离迷惘世界。 借助于此时萌芽中的新选组,龙之助得以在一个更大的层面上,以“恶”的方式来追求剑道的进展。同时,这种行为的意义还是以“杀”来帮助那些不能通过自力获得清净的人往生的慈悲之道。这里包含着对“恶”的某种认同,并不拘泥于佛教广义的善恶观,大约就是日本净土真宗开祖亲鸾所提倡的“恶人正机”思想。 四 剑道宗师岛田虎之助的出现对于龙之助而言无异当头棒喝。在茫茫雪地里,目睹新选组诸士接二连三命丧虎之助刀下,龙之助第一次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刀上的力量也远未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极致。当虎之助以胜利者的姿态昂首离去时,他告诉龙之助,“剑即心。欲学剑者,先修其心!心正剑则正。” 岛田虎之助的言行令龙之助陷入前所未有的失落之中。作为一个剑道修行者的他,追求的是臻于极致的剑法,而岛田虎之助展示的“直心影流”,令他认识到自己的“无声剑法”并未大成。当初忠于剑的宏愿,在以自创“无声剑法”战胜了诸多流派的诸多高手后,终于迎来了最大的对手。打倒位于秩序顶端作为正道象征的岛田虎之助,才是龙之助始于大菩萨岭上人生之旅的终极追求。 如果岛田虎之助的剑法为正,龙之助的剑法就只能为邪,那么“邪恶”的“无声剑法”如何 战胜“正道”巅峰的“直心影流”呢?只能是把剑尖上的 “邪恶与疯狂”力量发挥到极致。在心魔纠缠的这一夜里,困惑龙之助的并非修行的方法,而是如何做的困惑。执着于往事无法自拔的阿滨的杀心突起,激发了朦胧中龙之助的野性。“佛挡杀佛,魔挡杀魔”、“杀千人往生”应该就是把剑道提升到极致的必经之路。杀阿滨(也许还有襁褓中的儿子)正是新起点。 此时新选组前往京都,正式成立,目标直指天下。而龙之助此时“杀千人往生”的追求,也由大乘佛教的信仰发展到金刚乘佛教的绝对拯救上来。“观想阿众金刚,思其手持金刚杵…以此秘密金刚,杀一切之众生”,被杀众生则于阿众所“住东方之大乘之佛之一”佛国中土转生为佛子。反观龙之助及其行为,则是“堕无间恶业犯大罪者,于大乘之大海中成就此佛乘”的体证。 五 回顾龙之助之一生——由大菩萨岭上斩杀巡礼老者开始,到比武大会上斩杀文之丞;在遭遇岛田虎之助后斩杀阿滨;在艺伎院里疯狂斩杀新选组队士——在剑道上来说,是由一个安身立命的剑客发展至视剑为唯一的剑魔;对应佛教思想来说,大约就是一段由小乘佛教的拯救自身出发,到大乘佛教的拯救众生,最后发展至密教金刚乘的绝对拯救思想。这种种轨迹,都决定了龙之助最终之结局。 冈本喜八的《大菩萨岭》之所以是不朽的杰作,大概就在于它把这种发展清晰的勾勒出来,使之成为一个寓言。其现实意义,远可以寓示日本幕末到二战军国主义覆亡的近代史;近可以印证制造了1995“地铁沙林事件”的日本奥姆真理教……这种极端而不受控或者失控的发展,必然是制造人类悲剧的基因之一,所谓轮回,大概就是如此吧。

 6 ) 大菩萨岭

9分

结尾超精彩的以一敌多,最后一战惊天地泣鬼神。

冈本喜八(Kihachi Okamoto)的《大菩萨岭》(The Sword of Doom)可能会以怪奇暴力的方式给毫无防备的观众一记重拳。电影讲述了一个游侠从无故杀害手无寸铁的老人,到最终堕入看起来像是毁灭世界的排演:在迷幻中,他与妄想和现实中的无数敌人拼杀。这部拍摄于1966年的电影中展现的极端又类型化的暴力正是当时日本影坛的缩影,深深影响了山姆·佩金法(Sam Peckinpah)、赛尔乔·莱昂内(Sergio Leone)等诸多导演。 你可以简单地用1960年代席卷全球的那股愤世嫉俗的反英雄潮流来解读这部电影,并推测出它表现了与意大利式西部片同等类型的反英雄主义,但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准确。无论如何请记住,诞生于明治天皇(这个促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成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君主)逝世后一年的小说《大菩萨岭》,甫一发表便大受欢迎,并至今热度不减。冈本这部以宗教为主题的电影只是这部鸿篇巨制的诸多舞台剧和改编电影版本中的最新一版。

小说《大菩萨岭》最早在1913年发表于报纸上,并持续连载了三十多年。作者中里介山(1885–1944)去世前已发表41章。中里介山是一个兼职的电话接线员和助教,自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维克托雨果的信徒,并且受到了基督教及社会主义的巨大影响。在日俄战争(1904-05)期间他属于和平派,而在三四十年代他便远离了被军事政权绑架的文化界。他的小说被看作是一种大乘佛教的表现,通过角色,尤其是邪恶剑士龙之助真实的行为,万物不过因果。其中的政治背景——各种影子集团间或维护将军权利或主张皇室复兴而斗争——在中里(Nakazato)的世界观里没什么不同,因为在他的世界观中英雄们那看似邪恶的道路都无法由自己支配。无论如何,龙之助看起来似乎是个摆脱了作者控制的角色,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是“邪恶崇拜”的体现,是这种流行文化的象征,“邪恶给予他近乎荒谬的魅力”(学者C´cile Sakai语)。龙之助是近代日本典型的堕落天使形象,以他对自我道路的不屈的强硬态度引发人们的同情感,即使那条路通向黑暗。

小说尚处于连载阶段时,初期的故事就已被搬上舞台,之后的1935年又有上下两部(推断丢失的)电影上映,导演包括之后以武士三部曲(Samurai Trilogy)及1962版《忠臣蔵》(Chushingura)闻名遐迩的稲垣浩(Horishi Inagaki)。战后《大菩萨岭》又被反复翻拍, 比如渡辺邦男(Kunio Watanabe)1953年指导的三部曲,内田吐梦(Tomu Uchida)1957-59年指导的三部曲,还有三隅研次(Kenji Misumi)和 森一生(Kazuo Mori)于1960-1961指导的三部曲。冈本版本结尾的定格画面不应被看作终结,而应该是一次等待永远无法出现的后续连载(包括主角失明并且易边支持皇室的剧情)的暂停。电影剧情间的跳跃和未解决的故事线很容易使对原作陌生的观众感到费解,但对熟悉原本故事情节的观众来说倒不成问题。冈本的镜头以跳跃的片段取代了更加连贯的叙事,这些或许已被称为“大菩萨岭中的经典镜头”了。

这并不是说这部电影的神秘感主要来自于西方观众的无知。暴力的神秘感对于中里的小说和冈本的电影同等重要。龙之助既是英雄又是恶棍,既是恶魔又是菩萨,而仲代达矢引人入胜的表演完美地将角色内心的矛盾具象化:他是自发还是被迫?从什么意义上讲他选择了自己的命运?有时他似乎是自己惨剧的旁观者,间歇性地心痛或阴沉地快乐着,但却无力改变所发生的一切。他独特的剑术流派——无声剑法——由仲代达矢演绎出一种奇特的消极特质。他看似蹒跚而行,退居自己的世界,就好像他那些无不致命的出击都不是出自主动,而是通过抛弃意志达成。就60年代影坛的肢体语言而言,在由三船敏郎饰演的高尚的剑术老师岛田的正派英雄的站姿面前,龙之助的姿势也象征一种阴沉的颓废做派,阴险而狡诈。

一部电影的角色过于在意形式——不懈地关注着出击的角度、脚部的运动、停顿和视线——其自身也会散发出形式上的美,这句话说得不错。在以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蜘蛛巢城》(Throne of Blood)和小林正树(Masaki Kobayashi)的《切腹》(Harakiri)为标志的时代, 在那个连最普通的武士片都充满风格感的时代,《大菩萨岭》以严格并具有书法风格的画意摄影主义的荧幕构图脱颖而出。就好像电影正片中详细展示的武士精神的正统品质——如在寺院与文之丞的决斗及其余波,龙之助到访岛田的武道馆,岛田在雪地以一当十地解决龙之助的同伴,以及电影撼世的结局——都可以从极度精确的场面调度和持续变化的摄影机运动中展现出来。
冈本曾经是成濑巳喜男(Mikio Naruse)的助手,后者是那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中的名导之一。冈本喜八闻名于他的战争片(《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肉弹》1968,《血战冲绳岛》1971)和诸如《侍》(1965),《斩》(1968),《赤毛》(1969)的历史片,他经常营造出一种讽刺幽默的基调。冈本于1966年完成《杀人狂时代》的拍摄,但电影被公司雪藏了一年,事实上东宝电影公司(Toho)正是出于对过于个人化的《杀人狂时代》的不满,才把《大菩萨岭》交给他指导。冈本既不是黑泽明这样热情的电影工作者,也不是铃木清顺这样反骨的实验分子,尽管如此,在村井博高超的摄影技术的帮助下,冈本还是得以在《大菩萨岭》中展示出使得影片可以经久不衰的掌控力。(多亏佐藤胜的精彩配乐,该片在听觉上也同样引人入胜。)

可能有人会说这部电影的“表”即是“里”:如果邪恶的灵魂昭示邪恶的剑,那么形式和姿态就是汹涌暗潮的展示。《大菩萨岭》不朽的视觉创造力并不在于闪烁的画面,而在于电影所探讨的本质。这种视觉创造力在结局的屠杀中,在无数种用剑杀人的方式中达到高潮。在这里姿态被赋予了生命。杀人机器在自己的鲜血中盲目跌撞,已然变成了某种野兽,一种充满破坏性的生物。这一幕的那种难以忽视的视觉之美与它的可怖密不可分。主角的乖僻掌控了电影本身,也许我们并不需要冈本未拍出的续集。有什么能真正超越片尾那个怒火中烧、一心杀戮,仿佛正走向自我毁灭之路的剑士的定格呢?

 短评

调度很具匠心,室内是小津的平视视角,外景常用俯视,但摇移拉出景深太厉害了,推拉运镜调动着观者的心理节奏。动作片的剪辑常用快速剪辑分镜,而本片的打斗居然是不流俗的长镜头,很是惊艳,那场下山道和雪夜反埋伏的几场戏,真是厉害。日本剑戟片经典。9

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一部毫无保留的、没有任何旁枝末节的、一点都不欺骗观众感情的纯粹的砍人电影。💪

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仲代大师总是想起余文乐囧

7分钟前
  • 达斯佛™
  • 推荐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1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重温!仲代达矢饰演的主人公犹如徘徊于幕末时代的幽灵,仇恨的眼神和被诅咒的剑术,全片使用了大量全新的电影语法,常常可见封闭空间中的景深镜头和频繁的景别互换,高潮戏中的影子和竹帘构筑了恐惧阴暗的空间,有趣的是电影并没有走入传统儿女情长的复仇模式,而是专注呈现主人公自我毁灭

12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结尾的光影运用有些想法,仲代达矢是真神

1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如英文片名,本片讲述了幕末时期武士龙之助在追求终极剑道和武士荣耀过程中丧失心智最终步入魔道的故事。导演刻意突出时代背景,使得本故事呈现出杨德昌《牯岭街》式的质疑---是什么把一个遵守诺言、爱好公平、憧憬明天的普通人变成凶手?仲代代矢再次展现非凡的演技,而冈本喜八充满禅机与凛冽的镜头风格,让此片在同时代剑戟片中极为耀眼

18分钟前
  • 大刚
  • 推荐

1.雪花中的三船,里屋火焰中的仲代,两场乱战,可乃一场简介的较量;2.没有了宿命般的对决来作为结束,令人耳目一新;3.光影、镜头很赞,男主角仲代诠释邪恶的演技可谓是炉火纯青。

2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一部划时代的反传统武士片佳作,一曲走火入魔的宿命悲歌。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尽皆一流。山林突围、风雪夜屠戮与室内人挡杀人鬼挡杀鬼的打斗戏令人血脉贲张目不暇接。攻心为上,意外地无双人对决,高潮前的帘帐魔影与迎面定格收尾。以磨坊衣物研磨镜头暗示性爱,同质于[菊豆]的滑落染布。(9.0/10)

2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Great】是否为《老无所依》的前身?不同角色的命运相互联结,在各种场合下产生戏剧性的会面,却又不产生任何浪花,只是错过。第一幕只为「聚势」,冷酷、癫狂而疯魔的剑客形象被塑造,50秒的杀阵长镜为其划上了完美句号。第二幕则是「破势」:反类型开始介入,冥冥之中转动宿命之轮,冈本喜八用一场更为凌厉的雪中杀阵将前半段主角集聚的“势”全部击破,刀仍在鞘中,杀意却向妻子刺去,疯魔的开始。然后就是神到失语的第三幕,反类型的形式到了顶峰,决斗并未发生,真正的敌人只有自己。宿命形成回环,光影汇成梦魇,终于迎来至高影像的降临!他似乎在毁灭中重归理智,唯有杀阵是其归途。纯粹的暴力,至极的追求,戛然而止处,凝练出万钧之势。

29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他用剑感受过山风。他就不是妖魔。剑若比作女人忠贞,他这一生也就睡过一个女人。龙之助——不为剑死枉做人。这人们口中妖魔,到底也没失了那份坦然,至少在接受挑战这条路上,从来没有下三滥过。

32分钟前
  • archimboldi
  • 推荐

结局哦~~

33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前景人物的超紧取镜、深焦镜头、封闭的景框设计、仲代疯魔般的演技、宿命感的气质,组合出一种摄人心智的迫力。磨房水车舂米的交媾意象乃已成经典,浜崎博嗣之《剑豪生死斗》中伊良子清玄诱奸少女一幕是为致敬。【9↑】

34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一个非主流武士的传奇

39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能倒在我机龙之助剑下是你们的荣幸

44分钟前
  • 日落黄沙
  • 力荐

某人最爱

4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诅咒之剑,几场对决太出色了吧 顶尖的剑戟片时代剧武士故事也就这样了

49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一个剑术高超的坏人终于碰到了可以有资格和他对决的好人,却死在了一帮人的乱箭之下,不爽啊,本来以为会有大boss决战的哈哈哈。其实坏人不会遭报应,好人也不会有好报,天地以万物为刍狗,人生来就是猪狗不如,一辈子赖活着来换一次好死。

53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因果循环,善恶报应,所以追求剑道至丧失人理常情的武士,还不曾与强敌对决就先输给了心魔。围攻戏场面调度有序,对决干净利落。作为一个灵魂堕入邪道的剑客,仲代达矢邪气不足,最后疯狂有余。P.s.对决场面自动脑补起奈良原一铁的剑术讲座【误】

57分钟前
  • 已注销的Asuku
  • 力荐

8.0/10。摄影、构图各种干净唯美,剪辑、表演、调度各种牛逼漂亮。从喜八的武士片身上我感受到了莱翁内通心粉的强大气魄!印象最深的当属仲代漫砍群刺客的运镜和背影!柔刚互合,结尾的迷魂杀阵我也很是喜欢!|剑是灵魂,要用心去细察,邪恶的心便是邪恶的剑。这是大和民族‘’冰与火的统一‘’!

59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