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交通

已完结

主演:谭乔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谭谈交通 剧照 NO.1谭谈交通 剧照 NO.2谭谈交通 剧照 NO.3谭谈交通 剧照 NO.4谭谈交通 剧照 NO.5谭谈交通 剧照 NO.6谭谈交通 剧照 NO.13谭谈交通 剧照 NO.14谭谈交通 剧照 NO.15谭谈交通 剧照 NO.16谭谈交通 剧照 NO.17谭谈交通 剧照 NO.18谭谈交通 剧照 NO.19谭谈交通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很真实,很正常

哈哈哈哈,先笑一下。

接下来说正经的,有人说像演的一样,无论是吐槽的,还是认真的,我都没这种感觉,我认为,很正常。

我是00年农村人,现在家也在农村,然后也是比较穷的村子,可以说我一直生活在农村,人们说这是底层人民的故事,我想也可以这么说吧,很多人,那些“以前的”“底层人民”,他们就是这样。我见过很多人,就是这样,外出打工的中年人,年轻人。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本事,也不了解太多,但这就是很多人的人生。

为什么谭谈交通这么多人喜闻乐见,因为它就是呈现出了底层人民真实的那一面。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了解他们,但这就是他们,我们的生活。

节目中好多人,就好像每个村村里的人一样,也有些年轻人,就好像我曾经认识的朋友一样。

 2 ) 不必是伟人才受人爱戴。

昨天早上一条朋友圈又勾起了我重温《谭谈交通》,晚上吃饭时还拉着老婆儿子看了“二仙桥大爷”、“贝斯特橱柜”和“向前看大爷”等几期经典的视频,真是好笑啊,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谭警官离开荧屏那么多年还有无数人惦记着他,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不仅贡献了那么多“名场面”,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基层执法者,一直向大家展现着“执法的温度”。他不仅普法,更关注民生。虽然他无力改变,但是作为一名执法者,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温暖的传递,这才是《谭谈交通》在网络时代能被奉为“国产综艺天花板”的原因。

 3 ) 这一期我竟然哭了

哭了,这期节目能打倒我生活中每一个小矫情 他是清清楚楚地记得每一位亲人去世的时间啊 谭警官:家里人难道不担心你吗?你爸爸不管你? 爷爷:我爸爸死了十一年了。 谭警官:妈妈呢? 爷爷:妈妈死了二十多年。 谭警官:那你老婆不管你? 爷爷:老婆也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谭警官:那你的子女呢? 爷爷:也死了,生孩子难产死了,女儿和孩子一起死了。 谭警官:诶呀难道你没有什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吗? 爷爷:哥哥死了十八年了。 谭警官:那你弟弟呢? 爷爷:在这儿,他是傻了,残疾了……嗯只有我和弟弟 还有一条狗,也十多年了,快老死了。 谭警官:就你这情况,搁谁身上都非常的痛苦,家里发生那么多的变故,但我见着你,感觉特别的开心,为什么? 爷爷:往前看。

 4 ) 豆瓣9.5,连续13年登顶沙雕之王,这国产节目太上瘾了!

最近,一档停播三年的节目突然在网上火了。

凭一段几分钟的片段,被疯狂转发,引发全网爆笑。

围观群众纷纷表示“笑得满地打滚”、“春晚没它不看”、“比追剧还上头”。

这一切,究竟是观众的过度夸张,还是节目的过于离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这是成都本土的一档交通警示类节目,在四川卫视地方电视台播出。

从2005年播到2018年,它在当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近两年来,由于片段在网上传播,这档地方节目也成功出圈。

B站上,一则视频的播放量轻松破百万,相关的鬼畜剪辑也应运而生。

豆瓣上,被评出9.5的高分,超过八成的观众打出五星。

这档节目的主持人叫谭乔,是成都交通管理局宣传处民警。

节目的形式也很简单:在每期节目中,谭乔和摄影师走在成都的街头,寻找违规行驶的人,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虽然看起来很粗糙,但却十分贴近大众、诙谐幽默,并且绝对真实。

最重要的是,每期节目都呈现出了十足的笑点,堪称集相声、小品、二人转、杂技为一体。

废话不多说,这就来给大家仔细品一下最经典的几期名场面。

名场面一: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这天,谭警官看见一位大爷骑着电瓶车,违规行驶在快车道上。

它的车后面还拖着长达数米的货物,一看就十分危险。

谭sir立马把他叫停,没想到大爷刚下车就敬了个礼,字正腔圆地说了声“警官好”。

问好的同时还疯狂眨眼,似乎想通过卖萌来蒙混过关(误

谭sir不为所动,立即开展了诱导式教育,想让对方意识到走快车道是错误的。

他问道:“你骑着这车该走哪啊?”

大爷答道:“到二仙桥”。

谭sir懵了,他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歧义,又换了个问法:

“我是说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又乖巧答道:“走成华大道。”

好家伙,对答如流,且挑不出任何毛病。

谭sir急了,直接指着车上的违规运载货物问道:“你这车子能拉吗?”

大爷认真地回答道:“只能拉一点点。”

谭sir急得跳脚:“我是问能不能拉???”

大爷沉着冷静:“能,只能拉一点点,不能拉多了。”

堪称大学本科答辩现场,可谓宇宙级别的跨服聊天,谁看了都得说一个服字!

名场面二:贝特司橱柜是真的好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谭警官在街上看到了离谱的一幕。

一辆运行的电动车上同时坐着两个年轻人。后者拥挤地靠在座椅上,看起来摇摇欲坠。

前者更加夸张,整个身体趴在方向盘上,双手抱着车上的物品,从远处看就像用嘴在开车。

谭sir立即将两人拦下,但坐在前面的年轻人却迟迟不肯下车。

询问下才知道,他怀中抱的是电瓶,双手捏的是电瓶上的线,一旦撒手车就不能运转了。

一时之间,让人不知道该感慨这车坏得有多离谱,还是该感慨这位大兄弟的开车方式有多离谱。

谭sir转了个身,让坐在后面的人下车,但没想到他也不愿下车。

“我不能下来,我一下来板凳就会掉。”

谭sir:???

这伊拉克战损限量版电动车,这真·人车合一的高超技艺,让谭sir直接傻眼。

把两人强行叫下车,谭sir才了解到这个荒诞事件的幕后故事。

原来,这两个年轻人从事装修行业,电动车是单位配的,但是开久了就坏了,并且越坏越离谱。

他俩也没有办法换车,只能凑活着开这辆车外出工作。

对两人进行批评教育后,谭sir猝不及防的来了一句

“韩国车就是不经摔啊!”

两个年轻人懵了:“啥子韩国的哦?”

谭sir:“车上不写着思密达吗?”

年轻人:“这是民思达。”

我当场发出一个爆笑!

没曾想,这一番鸡同鸭讲的对话,却突然激起了两个年轻人的爱国情怀。

“我们从来不用韩货和日货,我们支持国产。”

堪称慷慨激昂的宣誓,就连谭sir听了就不得不叫好,对两个爱国青年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让谭sir始料未及。

年轻人突然转向镜头,大声说道:“要用就用国产贝斯特,我们是贝斯特橱柜的!”

好家伙,这传播意识可以说是十分到位了,竟然当场打起了广告。

光说还不够,年轻人指了指电动车上的一块板子。

“电瓶车的钢筋摔断了,我们就用厂里的板子代替,随随便便承重250斤不是问题!”

刚才还义正辞严的谭警官,此刻竟乖乖地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听起了贝斯特橱柜的介绍。

反向推销,最为致命。

这样的广告鬼才,贝斯特橱柜的老板看了估计想立马升为销售总监!

名场面三:你是看上了我,还是看上了我的床?

这是个注定不平凡的一天,谭sir在街上看到了一个能力超群的奇人。

一名大姐骑着一辆自行车,车的一侧还架着一张巨大的床。

大姐维持着其妙的平衡,开着这辆真·房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

谭sir见状立马把大姐拦下,展开了问话。

谭sir:“你这是在干嘛?”

大姐:“我在拉床啊。”

谭sir:“我认识它,我的意思是你驮着它什么意思?这个车能驮床吗?”

大姐:“哎呀,我们农村人是这样的,出来捡到一张床,回家将就睡一下。我们这些人捡到就将就睡一下,你们(城里人)肯定睡不了。”

谭sir听这话急了:“我怎么就不能睡呢?”

大姐听完,把话锋一转:“那这样,警官我把这个床给你吧。”

谭sir以为对方听懂了劝导,一口就答应了,并打算把床从车上拆下来处理掉。

没想到的是,大姐又顺势说道:“那你就给我五十块钱吧。”

谭sir当场表演了一个目瞪口呆:“什么?这个还要给钱?”

大姐一脸严肃严肃地答道:“是要给钱的噻,你不给钱,谁会给你东西。”

谭sir:“你怕不是卖二手家具的吧?”

大姐:“我是想要我的床,但你把我拦下来,不就是看上了我的床?”

谭sir反驳道:“我什么时候看上你的床了?”

大姐也发起了奇袭:“我在车上坐得好好的,你把我喊下来。不是要我的床,难道是要我?”

谭sir立马解释:“我不找你!”

大姐:“你不找我那我就走了哦。”

说完,大姐马上推起了自行车,打算骑车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谭sir和观众的一脸懵圈。

这鬼才版的严密逻辑,转守为攻的语言体系,强烈建议报送《奇葩说》第八季。

除了上述这三期节目之外,《谭谈交通》中还有诸多令人爆笑的奇人异事。

比如声称自己“腰马合一”的三轮车大哥,违规行驶被抓到后,当场就要表演一个侧翻,结果把自己摔得扎扎实实。

开车不穿衣服的货车司机,违规行驶被抓到后衣不蔽体,最后从车里扯出一块红布给自己裹成了抹胸。

还有把“蛇形”说成“色情”,把“投单车”说成“偷单车”,把“劝导警察”说成“川岛警察”的谐音梗大神们。

这些没有剧本,没有表演痕迹的真人真事,越是一本正经的被呈现出来,就越有一种滑稽逗趣的魔力。

当然,除了搞笑之外,这档节目也让人看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和不易。

在节目中,违规驾驶的人,大多是一些迫于生计、不得不超载运输的普通群众。

你可能无法想象,那些出现在段子里的装载神人,也会真实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的街头。

在他们破旧的交通工具上,承载着超出运输能力的物品。

他们的肩上,更担负着难以想象的责任与重担。

一位骑着单车卖氢气球的大叔,因为违规驾驶被谭警官抓住训导。

对话中得知,他从前是一名商人,因为生意失败老婆跑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很多工作,都不甚成功。

后来年纪也越来越大了,才决定到街上叫卖气球,勉强能够养活自己。

在接受采访时,他对自己的现状没有丝毫的抱怨,始终保持着开朗的心态和乐观的笑容。

另一位驾驶三轮车驼货的大爷,因为违规运载货物被节目组叫停并训导。

你可能无法想象,在这辆又破又小的车上,装载了多达几百斤的木材,木材上还坐了另一个人和一只狗。

通过采访才知道,大爷顶着风险运输这些木材,只为到家具厂换点谋生的钱。

大爷已经69岁了,他的父母在十多年前相继离世。

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也因为难产事故在十一年前双双离世。

车上的另一个人是他的弟弟,遗憾的是,弟弟早年因生病误用药物,落下了痴呆的毛病。

现在照顾全家的重任都落在了他的肩上,两人一狗,在这世间相依为命。

当谭sir采访他的感受,他只说了三个字:“往前看。”

铿锵有力的三个字,胜过无数精心炮制的鸡汤,有着让人动容力量。

十三年来,《谭谈交通》的播出影响了无数观众。

从训导违规行驶人员的初衷,到意外成为逗趣搞笑的娱乐节目,再到真实呈现底层人间况味的真人秀。

这档节目的价值和意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发生了更迭。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节目的形式和价值如何改变,它都始终保留了一档民生节目最重要的部分:真实。

不浮夸、不炒作、不卖惨。

在冷静客观的镜头下,粗糙朴素的对话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赤裸的人生。

*本文作者:阿怪

 5 ) 名梗不断,泪目不止

怎么去二仙桥?

如果你脱口而出“成华大道”,那今天要聊的话题,你肯定看得懂。

对,咱们这就来说说普法之光、交警滴神、鬼畜区常客、二仙桥唯一扛把子:

谭sir和他的《谭谈交通》

开讲前要先说一下,《谭谈交通》并非一档独立节目,而是成都台《红绿灯》节目中的一个室外板块。

内容主要是谭sir带人出警维护交通、抓超载、抓酒驾、抓违规驾驶等等。

单看结构,《谭谈交通》不过是地方台的常规操作。

论刺激程度,跟大漠叔叔的“子弹已经压满”,或者孝警阿特漫山遍野抓粉丝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论案情的复杂程度,也没有《守护解放西》那么千奇百怪。

在播出的那些年,《谭谈交通》也不温不火,基本走不出成都台。

但是,停播之后,它却火遍大江南北。

因为,“二仙桥”这个梗出圈了。

这时候,广大网友突然发现,一档电视节目,居然可以做到如此地反复拉扯。

到此为止,在“一本正经”搞笑这个领域,《谭谈交通》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1818黄金眼》。

在这里,你可以学到如何从成华大道去二仙桥;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席黑裙、体态丰腴”的大姐姐;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什么叫腰马合一;

在这里,甚至还有现实版“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嘛,为的就是妹妹多!

各种出圈名场面,开始一波接一波出现在社交平台。

谭sir也接过了朱广权的“钢枪”,成了主持届的整活担当。

怎么评价谭sir的整活力度呢?

看了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极限拉扯,我一度认为,谭sir是不是雇演员、写剧本、走小剧场风。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是我想多了。

因为,在看了一大票谭sir的视频之后,我看到了“福贵大爷”。

“福贵大爷”的故事,流传度还蛮广的。

为了照顾没看过的小伙伴们,我简单讲讲这段。

故事发生在2011年,谭sir日常上街,拦下了一个超载的老人。

这位老人的小三轮上,装的木头起码有个七八百斤。

而在木头上面,还有另一位老人和一条狗。

应该说,这玩意儿不管对驾驶员、“乘客”、还是路人都有隐患。

就在谭sir打算对老爷子批评教育的时候,老爷子的话震惊了谭sir。

原来,此时的老人无依无靠。

老人的父母早已去世,妻子因为难产和孩子双双离世。

如今,他的身边只有智力障碍的弟弟,和一条垂垂老矣的狗子,也就是车斗上那二位。

虽然生活的debuff拉满,老爷子却依旧乐观。

他告诉谭sir,自己每月能赚2000块,能养活两人一狗,还能给弟弟买保险。

因为老爷子的的家庭和生活心态,特别像《活着》的男主福贵。

所以,他也被网友冠以“福贵大爷”的爱称。

“福贵大爷”的故事传开之后,让网友们开始重新审视《谭谈交通》。

更有不少网友开始搬运、传播节目中类似的故事。

比如做生意赔光、家道中落,只能骑车沿街卖气球的大哥。

以及“小车扛大床”的搬家大哥、“掰手腕没输过”的搬家大姐。

还有更多为生计奔波的小人物的故事,篇幅原因,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在看完这些内容之后,我相信许多人的内心多少都发生了变化。

先说点略显“不近人情”的观点吧: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还得牢记在心。

这些让人直呼泪目的人物,确实违反了交通法,属于道路安全隐患。

贴条罚款是小,因为类似情况闹出事故,实属得不偿失。

所以,为了自己、家人、路人的安全,小伙伴们万万不要效仿。

但是,在写上面这段“批判文学”的时候,我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

有没有可能,这些出镜者,根本不懂什么是交通法?

前文我说过,谭sir的不少节目里,总像事先有剧本一样,跟对方各种极限拉扯。

但细看之下,谭sir对节目“嘉宾”批评教育加普法,“嘉宾”们却完全不懂这位警官在干嘛。

于是,就出现了谭sir劝大爷走非机动车道,大爷表示“我走成华大道”;

谭sir批评大爷拉货超载,大爷表示“只能拉一点点”。

同样的例子,还是同一时期出圈的那位“腰马合一”。

谭sir批评,你在车斗上折腾很危险。

老哥反手一句“没事,我练过!”

然后,在镜头前摔了个大马趴。

这些内容看似极限拉扯,实际上俩人的视角完全不在一个平面。

如果这么看,谭sir每次都融入“分段”,配合他们表演。

一方面,确实是谭sir本人有很强的表演天赋,要搞点节目效果。

可看多了之后,也觉得他真的是在用一种不那么直接的方式,给大家普法,顺便给违规者挽尊。

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一个问题:

《谭谈交通》里的那些“笑点”,究竟是因为真的很搞笑。还是说,只是因为我们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面对一个个知识不那么丰富的人,下意识的俯视和嘲讽?

不过,今天不搞鸡汤式道德绑架,毕竟我也笑的贼开心。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也正是《谭谈交通》的魅力所在。

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普通人的视角,给大众讲普通人的故事。

其中,既有特别搞笑的整活儿,也有“福贵大爷”那种悲剧中透着自立自强的励志。

当然,也有我们在新闻里常见的,各种违规者胡搅蛮缠,甚至是恶语相向。

总之,在这档节目里,三教九流什么都有。

且放眼望去,每一集、每一帧都写着“真实”。

如果说《谭谈交通》第一次破圈,原因是“搞笑”。

它成为年度经典,可能就是因为大家真的喜欢那份“真实”了。

写到这里,又让我想起了老家同样因为土和搞笑出圈的《我是大明星》。

这档纯粹的“乡村大舞台”,一度让看惯了各种高大上综艺的我大受震撼。

这玩意儿怎么可以这么土!

可转念一想,如果真把我丢上那个舞台,我能比他们更“时尚”吗?

大概不能,甚至还会尴尬和怯场,当场社死。

最后,也只能佩服他们,敢把最真实的样子展现给全体观众。

能把导演安排的各种小剧本,用蹩脚的普通话和浮夸的演技演出来。

特别是愿意展现给会看节目的邻居乡亲,那是真的牛批。

而能策划这种“土出风格”的电视人,也真是鬼才。

同样的案例,还有曾经的现象级神综《爱情保卫战》。

那种两口子台上battle,三四个专家台下点评说理的套路。

怎么说呢……惊险、刺激、悬疑、搞怪。

关键是真实和亲切,像小时候扒在墙根偷听邻居吵架一样亲切。

而《爱情保卫战》逐渐没落,除了互联网冲击和审美疲劳之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节目组为了节目效果,搞出的剧本越来越离谱且狗血,到最后甚至要超越碳基生物的认知边界。

它不真实了,就不亲切了,自然也就不火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在看多了各种“练习生选秀”、“大明星真人秀”之后,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大牌包装、出道既巅峰,以及靠剧本、剪辑创造的“真性情”。

拍摄纯素人、真俗人的节目,成了“差异化竞争”的一种。

看着《谭谈交通》里普通人制造的笑点、泪点、槽点时,反倒感觉眼前一亮。

殊不知,这些“点”恰恰是真实生活该有的样子。

如果非要区分它和生活的区别,大概就是节目里,永远有个妙语连珠的谭sir答疑解惑带捧哏,而生活里没有吧。

关于《谭谈交通》咱们就先聊这么多吧,喜欢的小伙伴记得点赞。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6 ) 爆笑专辑

生活很无奈,一笑泯恩仇。奉上以下期数,十分爆笑经典。(暂时无明确排名,以个人笑点优先级出发,ps:名字不是标题,是个人总结的)

民思特上的“250斤”师徒

二仙桥大爷

敢打老婆的耙耳朵“野猪司机”

“会功夫的保镖”—河南少年

交警叔叔,摩托车和老婆就托付给你了

我是保安不是警察

身体不如猪的谭警官

“道法门”VS自然门

你载着人,我牵着马

差点买了公墓的谭警官

开飞机的女汉子

 短评

这该上春晚

4分钟前
  • 三条龙
  • 力荐

喜剧的背后是成都底层人民的生活,笑中带泪

7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这是中国,这是生活。

12分钟前
  • 力荐

好的(纪实/虚构)作品,其中一个共同点是真诚。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还没那么发达,流量还不能折现,电视还是有观众,看到的东西都比较让人有共鸣,加上这个节目的老百姓太加分了,那种城乡之间碰撞出来的民间智慧、幽默和朴实,是在短视频盛行时代里很难看到的。现在大部分视频都充斥着做作和拧巴,“我想红”的渴望溢出屏幕,唯独缺少真诚两字。

15分钟前
  • latitude17°
  • 力荐

很多五星片段,但所有精彩的段落都是“嘉宾”贡献的,谭警官太多耍宝就变得没意思啦

17分钟前
  • 飞机头
  • 推荐

哈哈哈哈竟然有条目,那我就不客气了。最近在B站循环播放这节目生产的段子,我已经记不起我上一次笑到抽搐笑到流泪是什么时候了。川渝好地方啊,果然天府人民欢乐多。

18分钟前
  • AilsonAir
  • 还行

越看越觉得谭警官很帅啊!!

22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还行

看这个长大的,现在看来又好笑又心酸,很多违法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意的,这就是人家的生路,跟他们说了下次就不这样拉货载人了吗,不可能的。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像镜头中采访者身旁飞驰而过的一辆辆载人摩托、超重拉货三轮,他们的人生又是怎样的,那些敢想的、不敢想的,他们之后的人生又是怎样的,看见的、看不见的,都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所以采访基本都在三环路边,城乡结合部不远。多么轻松的节目,我说的好沉重。

23分钟前
  • 第①印象
  • 力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的妈呀四川人到底是什么宝藏

25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小时候经常看,后来去重考科一我被迫在交警大队连看七天。。。

27分钟前
  • 康踏踏
  • 力荐

b站真是地方台奇葩民生节目宝库,底层人民的生活就是土味小品,笑中有泪。

32分钟前
  • Cheeky Monkey
  • 力荐

国内最搞笑最好看的综艺节目了

35分钟前
  • 慈祥的大手
  • 推荐

虽然没去过成都但我知道去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

4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在b站看到一个弹幕 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确实

41分钟前
  • dowhatuwant
  • 力荐

虽然我没有到过成都,但是我知道到二仙桥,走成华大道

44分钟前
  • 星期五
  • 力荐

伟大的劳动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

47分钟前
  • DER
  • 力荐

“经历这么多痛苦,是什么让你保持着乐观?”“往前看。”“什么?”“朝前看!”

52分钟前
  • 猫大仙
  • 力荐

虽然我从来没去过四川成都,但是我知道要腰马合一的骑着民思达电瓶车走成华大道到二仙桥送倍斯特橱柜。

56分钟前
  • 搔首踟蹰sy
  • 力荐

谭sir每次聊天都能跑题到十万八千里,但每次都能精准降落到交警分局接受处理

57分钟前
  • 小蓝蓝
  • 力荐

真想和那个边聊qq边骑车的家乡特产是荣昌猪的想去征服韩国市场的男孩聊qq。

1小时前
  • mo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