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作为

完结

主演:妮可·基德曼,休·格兰特,埃德加·拉米雷兹,诺亚·尤佩,唐纳德·萨瑟兰,莉莉·拉贝,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埃登·亚历山大,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诺玛·杜梅温尼,杰里米萨默斯,苏菲·格拉宝,道格拉斯·霍奇斯,陈法拉,玛丽亚·迪齐亚,范黛特·利姆,简·默勒尼,贾森·克拉维茨,Matt,McGrath,宗毓华,安德鲁·基南-博尔格,安娜莱吉·阿什福特,罗斯玛丽·哈里斯,安德莱内·列诺斯,特雷西·齐默,杰森·弗拉尼,Michael,Devine,Irma-Estel,LaGuerre,Madeline,F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无所作为 剧照 NO.1无所作为 剧照 NO.2无所作为 剧照 NO.3无所作为 剧照 NO.4无所作为 剧照 NO.5无所作为 剧照 NO.6无所作为 剧照 NO.13无所作为 剧照 NO.14无所作为 剧照 NO.15无所作为 剧照 NO.16无所作为 剧照 NO.17无所作为 剧照 NO.18无所作为 剧照 NO.19无所作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灯拆电影】陈小姐:《无所作为》第五集虽然扰乱视听,但凶手呼之欲出!

【关灯拆电影】陈小姐:凶手呼之欲出!_腾讯视频

无所作为 第五集跟播剧评

原来不是太想做

因为拍得比较一般

整集的剧作意图旨在扰乱视听

迷惑观众对凶手的判断

将悬疑硬撑到底

但是写得并不高明

在我看来

凶手早已明朗

我只是想看编剧到底怎么做文章

这一集的主要内容我为大家归纳几个剧作重点

第一 做黑人律师的专业性

第二 做Grace对丈夫丧失理智的爱情

第三 做10岁的儿子藏匿凶手凶器的动机

甚至我看到有网友真的会去猜10岁的儿子是凶手

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人性没有基本判断

也是对剧的尺度也丧失基本判断了

猜凶手 还是需要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去分析

不是凭空乱猜

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大众文化

未成年人犯罪题材

可能你拍出来可以去送柏林电影节

那不是大众文化的尺度

而且你对美国这种新教国家的大众文化心里要有点x数

残暴地杀人显然不符合一个10岁孩子的心理逻辑

那什么符合一个10岁孩子的心理逻辑呢

是希望自己的家不要破碎

这是情理之中的心理逻辑

这个心理逻辑引导人物的行为动机

Henry隐瞒看到了父亲勾搭同学的母亲

Henry甚至藏起凶器

因为一个10岁的孩子最怕的事情就是家庭破碎

再来跟大家分享一个略微闷骚的设计点

老父亲在深夜独自弹奏的这首钢琴曲

太有名了

我们一听旋律就知道是舒伯特的《小夜曲》

《小夜曲》这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几部作品之一

也是舒伯特最最出名的旋律

你想想导演为什么要选这个旋律

因为编剧可能在写这一场时

剧本上可能只出现

父亲深夜弹奏钢琴曲 这几个字

那么你作为导演如何用声画语言

如何用调度一场戏

这场戏又如何对下一场戏产生影响

这里我来稍微展开说一点点

导演选用世人皆知的旋律

目的就是让人思考背后的用意 也就是导演设计

这首小夜曲是舒伯特的绝笔

在舒伯特生活的18世纪初

当时的欧洲民间传说认为

天鹅将死的时候会唱出最动人的歌

所以舒伯特的绝笔就被命名为天鹅之歌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支旋律

天鹅将死 其歌动人

你想一想剧作中可能将死的天鹅指的是谁呢

谁配得上被暗喻为天鹅

小夜曲写的是缠绵的爱情

辗转反侧的Grace听着小夜曲入眠

也是她的催情曲

还记得第一集中Grace的两场工作戏吗

两次为别人做心理咨询

这两场戏不仅仅是在交代女主人公的工作

事实上 这两场戏是在交代女主人公的隐藏人格

她提醒一个判断力极佳的女人

提醒她唯独在选男人这件事情她看不清

这不就是她自己吗

她还为一对出轨的夫妻指出婚姻的本质问题

这不也是她自己吗

所以这两场戏的设计是牛x的

一箭双雕的戏剧目的

剧名undoing有一个心理学的专业名字

专门指一种强迫症行为

指用第二个行为对抗第一个行为

不太好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你拿起斧子或者 想拿斧子杀人

但又藏起斧子用以对抗和消除想攻击别人这件事

就是undoing

译作无所作为 其实不准确

如果我翻 我可能翻成 视而不见

对婚姻中的问题感选择性失明

盲目地贪恋一个渣男

是女主角Grace最大的问题

下周一出大结局

此剧到现在每个人几乎都藏了秘密

依稀都与过去或者童年有关

我猜最后一集是揭女主角的秘密

也是女主角的心理问题

我们大结局见喽

 2 ) 休爷爷

观众对男性就是宽容阿,要是女演员老成他那个样子,不知道会怎么骂呢。

但休爷爷完全不保养脸部,也能理解,年轻时被太多人称为小白脸,早就厌倦了。

可以看出休的脸部轮廓还是没塌,蓝眼睛还在,就是皱纹太多,像个七八十岁的了!

让他和妮可配戏,像妮可他爹,哎,这导演已经尽力找角度找光了,太不容易了,休爷爷别和年轻貌美女演员演情侣了,,要想演,还是先把医美搞起来

 3 ) 不同于《消失的爱人》的恐怖:婚姻是场义无反顾的扯谎

2014年,大卫·芬奇拍过一部已婚人士不愿提及的电影,《消失的爱人》。

影片中,妻子设局,丈夫入瓮,女人以自己的死亡假象,让品行不端的男人付出代价。

一时间,新婚夫妇被片中那句反映婚姻现实本质的台词吓破胆:

我们曾爱过彼此,可如今,我们彼此控制,彼此憎恨,彼此伤害,但这就是婚姻。

今天要聊的这部犯罪悬疑剧《无所作为》,情节与《消失的爱人》相似又相反。

故事讲的不是妻子消失,而是丈夫消失。

剧中所控诉的,不是婚姻双方的折磨,而是涉及比互相折磨更为可怕的情感问题。

清晨的曼哈顿,雾气弥漫。

一个女人埃琳娜(马蒂尔达·德·安杰利斯 饰),死在自己艺术工作间的地下室内。

凶手的作案手法令人发指,爱莲娜的面部被锤子敲砸得血肉模糊。

是谁使这动人的生命香消玉殒?

凶案直接触及的,是居住在曼哈顿的一对上流夫妇,丈夫乔纳森(休·格兰特 饰)与妻子葛蕾丝(妮可·基德曼 饰)。

作为心理医生的葛蕾丝从来都不会想到,习惯了揣测别人生活的她,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揣测。

原本,她与身为癌症肿瘤医生的丈夫乔纳森,以及帅气多才的儿子亨利(诺亚·尤佩 饰),过着正常人无比羡慕的生活。

但随着埃琳娜的出现,原有的平静被打破。

对于上层社会而言,你可以特别,但绝不能另类。

何为特别?给贵族学校捐钱,在名媛圈展现自己家庭如何的出众。

何为另类?埃琳娜绝对是一个模范标兵。

首先,埃琳娜的儿子是通过奖学金进入贵族学校的,这与她们捐款、为孩子走后门的做法背道而驰。

上流太太们是用资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而埃琳娜的孩子则是凭借艺术特长,这显然冲击了上层的财富积淀。

其次,埃琳娜的行为,撼动了上层保守女性的价值观

她的打扮就不像是一个家庭妇女,或者职业女性,而是一个风尘女子。

她的行为做派也没有任何顾虑,总是我行我素。

妈妈们在谈论学校募捐晚宴的流程,结果埃琳娜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孩子喂奶,毫无避讳。

与葛蕾丝在健身房相遇,埃琳娜赤诚相见

尽管是在淋浴室,可这一大胆的、不同于周遭的行为,也把二妮弄得一脸羞。

更诡异的是,埃琳娜对葛蕾丝毫无缘由的亲密,让对方猝不及防。

甚至在电梯里,面对葛蕾丝朋友式的关怀,埃琳娜竟报之以热吻

种种神秘的行为,换来的是平躺在工作室里的埃琳娜的尸体。

随之而来的,除了学校、社会的纷扰,葛蕾丝还要面对一件大事——

丈夫乔纳森的突然失踪。

休叔这次饰演的乔纳森,第一集展现的还是一个好好先生的形象。

对于上层社会,他以社恐的借口百般推脱,不愿参加名媛们名不副实的募捐活动。

还有些追求真实、拒绝虚假的味道。

阔太太们在晚宴上尽讲些冠冕堂皇的话,说什么要给学校的老师涨工资,讲究教学氛围的多样性。

对此,乔纳森直接抨击她们两面派的做法

对于自己治疗的病患,乔纳森像是一个父亲,耐心地呵护着对方。

正是这样一位绝世好男,在跟妻子告别,说去克利夫兰参加学术研讨会后,就再也见不到踪影了。

葛蕾丝打电话给丈夫所在的酒店,前台说乔纳森根本没有入住。

在找到丈夫的同事后,对方一味否定有克利夫兰研讨会这一说,并强调乔纳森早就从医院离职,原因是与患者间暧昧的关系。

而丈夫失踪当天,与埃琳娜被杀恰巧是在同一天。

更大的晴天霹雳还在后面。

一直以来,乔纳森与埃琳娜都保持着情人关系,甚至连那个孩子都是乔纳森的。

同床共枕人秒变绝世渣男,葛蕾丝的世界瞬间崩塌。

恰恰就在这时,乔纳森跟没事儿人一样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并告诉葛蕾丝:

埃琳娜不是她杀的。

而在警方的监控器中,案发当晚,葛蕾丝也出现在埃琳娜工作室的附近街道。

一时间,真相仿佛也没有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看完剧集前几集的剧透,大家也会不由自主联想到《消失的爱人》。

如果《消失的爱人》针对的是夫妻间的明争暗斗,那么《无所作为》更多想表述的还是夫妻间貌合神离的、虚假的“完美”表象。

首先来看本剧的大环境,乔纳森与葛蕾丝所处的上流社会

不难发现,这些上流人士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

为贵族学校举办的晚宴,实际上是为了学校揽财所用。

她们说是让资金帮助没学上的孩子接受教育,而对于凭奖学金进入学校的埃琳娜的孩子,她们则嗤之以鼻。

至于那些钱到底有没有成为教师们的薪资,至于学校有没有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入学,我们不得而知。

这场戏的表演,演员们是以一种脱口秀的方式呈现的。

就连校长的行为也颇有点脱口秀演员,或者相声中逗哏捧哏的滑稽相。

所谓教育,所谓多样性,不过是一场走秀。

所谓的为人师表,暗地里不过是金钱的涌动。

当乔纳森被视为凶案嫌疑人时,学校怕脸上没光,建议亨利在家学习。

这时,葛蕾丝的父亲(唐纳德·萨瑟兰 饰),作为投钱最多的人,直接跑到校长室威胁对方。

在获得资本的扶持后,教育也受到了资本的钳制。

她们把一杯水哄抬到一千美元,还用一堆华丽的词藻加以修饰。

上流社会华而不实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夫妻关系的寓言化处理——

在夫妻关系中,光鲜的也永远只是外表而已。

注意本剧的英文名“undoing”,中文直译“无所作为”,实际上这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它的准确翻译应该是抵消,对应的范畴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用两组概念来解释这种机制——仪式与抵消

一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人们习惯于用象征性的行为,来遮掩不好的部分,把一切当作没发生,从而减轻心理的不安,补救心理的不适。

用幻想性行为和内在空想,来抵消实际的罪恶感这一行为,便是心理防御机制。

不难发现,整部剧集都围绕着“undoing”,讲述乔纳森一家人为其伸冤/脱罪的行动

为此,乔纳森、葛蕾丝等人,做了一系列关于抵消的行为。

丈夫乔纳森,一直都在抵消的边缘徘徊。

在手术失败后,失意的他回到家,通过与妻子的亲热达成对消极情绪的抵消。

失业的他,则一直在妻子面前描述自己如何照顾病患。

无业的空洞与言辞中的辛劳,在此处达成一种抵消。

小时候的他,因为没有照顾好妹妹,从而导致后者的死亡。

面对家人的责备,无法面对这一阴影的他,只好欺骗妻子说,自己曾养过一只小狗,最后小狗死去,自己很难过。

通过一件捏造的事,以减轻/抵消自己内心的痛苦。

再看妻子葛蕾丝,也在做一种精神美化

她找律师帮助乔纳森打赢官司,便已忽略了丈夫出轨带来的痛苦。

剧中的法庭戏,因凶案而辩护的葛蕾丝,恰恰没有为自己作为女人早已千疮百孔的内心辩护。

有趣的是,葛蕾丝已经不是对一件出轨的事置若罔闻。

父亲告诉她自己也曾是一个老海王,对她的母亲不忠,葛蕾丝则有些难以接受。

也就是说,葛蕾丝一直活在自己建构的情感幻境中,外面的事她知道,但为了心中的净土不受玷污,假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父母的完美婚姻,以及自己与丈夫早已无法挽回的生活,便是她苦涩笑靥下的避风港。

这种抵消,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此外,儿子亨利也是一个具有抵消行为的人。

因为对父亲的崇拜,所以他藏匿锤子,这一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完美父亲形象的一种保护。

同时,也为亨利杀人的假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夫妻间所谓的情爱关系,掩盖了原本的道德事实。

剧中婚姻的可怖便在于,人在婚姻中没了自我,而是为了对方,为了掩盖内心的惶恐以及邪恶的事,主动无视真相。

夫妻要的不是解决这些事情,而是用欺骗的形式,把这一切都抵消掉。

许多观众会对本剧的真相展开猜想:到底是谁杀了埃琳娜?

在最后几集中,观众或许会猜测,凶手可能就是乔纳森,或者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葛蕾丝。

在埃琳娜的家中,有几幅葛蕾丝的画像,而葛蕾丝对此一点印象也没有。

到底是她在撒谎,还是她忘记了自己与埃琳娜的亲密关系,并连带将杀害埃琳娜的记忆一同忘却。

细思极恐的是,如果真的是他们杀了埃琳娜,或出于嫉妒的心理,或出于掩盖自己的贞操。

那样一来,剧中乔纳森一家的行为,更多是他们在脑海中所建构的抵消机制。

他们无意识地对自己的卑劣行为加以美化,真相早就被抵消得不见真相。

就像乔纳森母亲说的那样,乔纳森是一个冷酷的人。

正因为自己的冷酷,对妹妹之死的无动于衷,他才会捏造一个看似活在家人死亡阴影下的好哥哥的形象。

有情人,不过是无情种。

你只是拥抱了枕边人的身子,至于他的内心,或许连他自己也表述不清。

夫妻是什么?

彼此互帮互助地施害,遮掩下的冷酷无情。

相比于讨论谁是凶手,我更怕谈及谁是那个无意识的撒谎者。

保护一样东西久了,我们就真的会把假的当作是真的。

或许婚姻本是美好的,可为了美好的外表而刻意编造美好,美好本身必然会大打折扣。

对于夫妻关系貌合神离的揭露,或许才是《无所作为》真正惊悚恐怖的原因所在。

 4 ) 爱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是一种“感动”别人的影响力

《无所作为》完结了。

我们跟着紧张了六周,猜了六周谁是凶手。

看弹幕几乎观众全员都是侦探,女主爸爸、闺蜜、儿子、被害人丈夫都在被怀疑之列,而唯独认为丈夫乔纳森是凶手的人却很少很少。

难怪大结局之后,有网友评论说,弹幕几乎就是全员被乔纳森精神控制的大型现场啊。

短短六集,直到第五集的末尾,凶器锤子出现在儿子亨利的琴盒里时,让观众倒抽一口冷气,这剧的节奏、冲突和张力都相当出色,据说在英国天空电视台收视率相当高,全员追剧,全员破案。

休 格兰特在剧中扮演了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不仅仅是渣,也不仅仅是自恋或者反社会人格,他演出了这个人物冰山之下多层的心理变化。

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是一直在表演他们理想中的那个丈夫、父亲,但有时也会有疲惫、呆滞的时刻。因为一直是在扮演,所以情绪相当不稳定。解答儿子关于小提琴老师对他的评价,乔纳森甚至还说出了那句相当有哲理性的话:到头来你与歌曲的连结,存在于你和音乐之间。不用在意老师对你的评价。但当儿子问他: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很大时?他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凝滞,面色严肃且沉重。

同样在他保释回来后,一家三口第一次在外面吃饭,当儿子说出理解了他为什么不养狗时,他突然间就发怒了,引起他情绪如此激烈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觉得他可能穿帮了。他意识到儿子和老婆之间分享了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他很有可能演不下去了。

而他和情人埃莲娜之间的激烈冲突杀人,更是让我想起了纸牌屋那句名言:性关乎权力。在一段关系中,当乔纳森不再是受益的一方,而是不断损失的一方时,他自然要止损,选择中断。但埃莲娜的性格也很极端,她认为自己才是占据主动权的那一方,不愿放手,并激怒了乔纳森。

当一个人一直占据着优势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拥有权力和权威。乔纳森在暴怒之下,认为埃莲娜怎么敢,怎么配挑战自己的权力,这段杀人让我心理极为不适。也正说明乔纳森情感冷漠,不具备任何的同理心。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但实际上,实现爱却是最困难的成就之一。关心和责任意味着,爱是一种能动性,而不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是一种“感动”别人的影响力。

这个儿童癌症医生娶了白富美心理博士,还一直出轨,出轨杀人后,还能说服白富美老婆让她回家找老爹用1200万美金的代价给他保释出来,他一直说自己无辜,人不是他杀的。却能在电视上当着大众说那个死了的第三者是他的真爱,他也很难过,因为失去了爱人。而引导大众情绪将怀疑的目光聚焦到有可能目睹他们偷情,会愤怒的死者丈夫身上。

而一转头再对律师和老婆说,那不是他的心里话。他能脱罪的唯一靠山就是老婆 ,为哄好老婆 ,能晚上一个电话就把老婆的魂勾了过来,让本来就很生气的老婆午夜从父亲家回到渣男身边共度良宵。

这洗脑大法简直叹为观止。一个早就失业,被医院开除的儿科医生,又出轨、重度杀人嫌疑,却能依靠着多年哄骗老婆的功力,差一点就翻身脱案了。

如果不是儿子,妮可扮演的格蕾丝,堂堂哈佛心理学博士,不知道何时才能清醒,认清真相。

还好,格蕾丝一清醒,身后又有亿万富豪的老爹做坚强后盾,才有了最后的反杀,保护了儿子,将渣男老公送进监狱。

当看到休 格兰特扮演的丈夫眼神从一开始的温情脉脉到惊讶,再到冰冷和凶狠,不禁想说,这个渣男,以这种催眠般的表演,不知哄骗了多少人。

孩子虽然还没有学会理性分析,但却有一双清澈的眼睛

乔纳森无疑是个有魅力的混蛋。

第一集中最吸引我的台词就是这位高手说的,他当时对他心理学博士的老婆说:你把儿子养在一个泡泡里,尽可能让他们远离现实,当现实最终浮现时,他们无法应对而最后自残。这就是现代育儿的精髓,不是吗?

这其实也正是我们这代父母的担心,我们小时候天生天养,父母只管吃饱穿暖,其他随心所欲。可到了我们养孩子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好像我们一个不留心,就会让孩子有了心理创伤,然后会在他成长的某一个阶段而成为一个他无法突破的黑洞,引发心理问题,引发焦虑甚至抑郁。新闻上那些跳楼、自杀、退学、抑郁的低龄化孩子,每一次这种社会新闻的出现,都让我们迅速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干过什么特别过分的事儿,自家孩子有没有过离家出走或者轻生的想法?

当自己拼尽全力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时,又难免会在想,是否他们会过于天真,不经世事,会是一朵温室里的花草?

但乔纳森和格蕾丝的儿子亨利在经历父亲是杀人嫌疑犯,自己在学校被人为冷落,去监狱看父亲,亲眼目睹父亲当庭受审这一系列灾难性事件时,亨利有着远超出同龄孩子的早熟和冷静。

当谎言的泡泡被戳开,亨利的表现和认知可比心理学博士的亲妈来得清醒得多。

他在监狱里探望曾经是人生偶像的父亲时,直视着他的眼睛问他:是你杀了她吗?

在格蕾丝还在信任与不信任之间摇摆,甚至格蕾斯还需要去问前一任男律师的看法,当她明确听到男律师说丈夫是个混蛋,但不可能杀人时,才长出一口气,回去力劝老爹拿出一千两百万保证金给渣男担保。

亨利看出母亲的犹豫,在心里明知父亲就是杀人凶手时,每当妈妈问他是否相信这是爸爸做的,亨利总是先反问妈妈,他想知道妈妈的心意,如果妈妈也想保护爸爸,那么他也会和妈妈一起。

在父母感情破裂甚至离异后,孩子通常很难接受父母分开的事实,他们希望父母可以复合,并投入了大量的情感。

并且亨利这孩子竟然能够想出用洗碗机去除凶器上的DNA和指纹等痕迹,那么拼命的想要保护爸爸,在警察在海边祖屋带走父亲时,亨利还能够镇定的在窗前拉小提琴,心理素质真不是一般的强大。

有时候孩子的罪恶感,是因为没有充分爱他的父母,特别是在父母渴望自己成为感情中心的时候。

儿童在没有学到利用理性来分辩事物之前,就具备辨别好坏的意识。他对价值的判断是由于他生命中重要人物的友善或不友善的反应结果而养成的。----弗洛姆《自我的追寻》

甚至于乔纳森最后诱骗出儿子在公路上飙车狂奔,甚至在走投无路之时爬上桥准备在自己儿子面前跳河时,亨利一直拉着他在说:Dad,别逃避。

亨利在一系列变故之下,并没有如乔纳森所预言那样,会崩溃,会自残,反而在劝自己的父亲:别逃避。

孩子看穿了父亲的本质,他一直在逃避罪责,逃避人设崩塌的现实,逃避真实的自我。

抵消、否认、合理化---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这部剧的英文剧名是《The Undoing》,中文意思为抵消,是心理学心理防卫机制的一种,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活动、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情根本没有发生,以减轻心理的不安,补偿心理上的不适感。

真正的防御机制都是无意识进行的,似乎有着自我欺骗的性质,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

而抵消正属于自骗性防御机制。

这种抵消的例子在剧中可以看到很多。

比如格蕾斯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很完美,父亲非常宠爱母亲,常常送贵重的珠宝给母亲。而父亲却说自己经常外遇,每外遇一次,就会买昂贵的珠宝来送给妻子来消除自己内心的罪恶感,以赠送珠宝的行动来表示自己还是个尽责的丈夫。这种行为就是一种抵消。

但因为同是男人,所以格蕾丝的父亲坦言,从第一次见到乔纳森就不喜欢,因为男人的直觉觉得他们是一类人,肯定不是好丈夫,但女儿愿意,也就只好同意了。

乔纳森明明早就没有工作了,在外面鬼混,被情人伊莲娜步步紧逼得焦头烂额,却没有时间陪伴儿子亨利,在和儿子早晨一起出门时,他提出一定实现一次父子俩的公路旅行来讨好儿子,以消除他那一刻的愧疚感,以这个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个好父亲。这是抵消。

乔纳森为了洗白自己,女律师安排他上电视,他在电视上说伊莲娜是他的真爱,当天在伊莲娜的工作室里两人发生了亲密关系,也许有人目睹之后更疯狂和嫉妒,直接将锅甩给伊莲娜的丈夫。但在和律师、老婆一起开讨论会时,却以一幅心怀怜悯,不安的神态说伊莲娜的丈夫是一个好人,一个老实人,凶手一定另有其人,甩锅给这样的老实人,他心里非常不安。这也是一种抵消。

而格蕾丝在乔纳森出事之后,从心理学角度,她的防御机制不是抵消,而是否认和合理化。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对那些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否定那些不愉快的事件,不承认不接受似乎就不会痛苦,从而缓解打击,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支持和平衡,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使个体逐渐接受现实而不至于一下子承受不了而痛苦,这算是一种保护性的防御。

几乎是一夜之间,格蕾丝的生活几乎逆转,原本完美的上东区富人家庭生活,从丈夫会突然失联开始,生活一路溃败,丈夫的出轨、杀人嫌疑带给她的是羞辱、背叛,紧随其来的警方盘查、又让她的社交和生活圈子寒冷如冰。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否认的确对她来讲是一种本能的保护机制。

而合理化则是个体无意识的运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目的是减少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个人的自尊。格蕾丝在众人都反对的情况下,依然认为乔纳森是个好医生,不会杀人,但在警方、同事、父亲一致意见下,她反驳不了,找的理由就是伊莲娜也许早就不正常了,有心理问题,她只是把乔纳森当成了神,才做出疯狂的举动。只有这样去理解,她才能减轻一些她的世界突然崩塌的痛苦。

哪怕父亲一再提醒她,外遇是人的天性,但杀了人还在一直动手,将人的脸锤烂,连畜生都不如。那时的她,听不得这样的话,因为她如果信了,那她这十几年来就全都错了。“合理化”就是制造一个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即使完美如格蕾丝,当生活的痛苦大到无法承受之时,我们的内心世界总会设立很多屏障来保护自己不至崩溃,但总有一天,我们要面对真相,迎接生活的残酷与真实。

 5 ) 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观后感:披着羊皮的狼试图说服自己是条狗

本来是抱着种好奇心理点开这部剧的,想看看我们咨询师又怎么在影视剧里花式被黑,结果看完第一集之后发现:卧槽女主居然没有和来访谈恋爱没有谋划杀人没有帮助警察读心,她居然真的是个正经的咨询师!她和剧中三位客户说的话虽然因为电视剧节奏原因显得过于直接,但完全有可能出现在真实的咨询中,可见原作者或者编剧是下了功夫考据的。

片名Undoing的中文翻译“无所作为”非常离奇,大概只能体现翻译者本身的无所作为。Undoing是精神分析中的一个术语,意为当事人因为想要否认/移除某种负面想法或破坏性行为,从而采取了与其完全相反的行动。举例来说,因为父母不让女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位女大学生对他们心生怨恨;当她察觉到这种想法的时候,感到非常恐惧,于是通过迎合父母或关心父母来抵消内心的想法。

所以与无所作为相反,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恰恰是非常积极地采取行动的,他们行动的背后存在一种焦虑:我怎么能这么想呢?事情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来让一切没那么糟糕。反映在剧中就是女主在最初的惊吓、迷茫与恐惧之后,开始极力寻找丈夫是清白的证据。她跟踪被害者的丈夫,追问负责办案的警察,聘请最昂贵的辩护律师,整个人变得有些歇斯底里,对爸爸和好友的建议也是置若罔闻,背后的动力来源于想要维护自己过去完美生活的假象。维基百科的翻译“还原人生”更贴切地描述了这种状态。

然而这种行动往往不会带来积极的后果。剧中的Grace越忙越乱,不断的努力后果只是发现越来越多的谎言,相识二十年的丈夫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他不仅是谋杀案的头号嫌犯,还是被医院开除的累犯者,害死妹妹毫无罪恶感的问题儿童。

剧中Grace曾经质问警方,认为他们陷入了tunnel vision,只把嫌疑锁定在一个人身上,而事实上正是她自己陷入了狭隘的思维中,迫切地想找到丈夫是清白的可能性。究其原因,是因为陷入Undoing状态的人内心有一个执念:一定要回到过去的状态。这种执念往往会将人带入歧途,无论能力多强,如果方向一开始就错了那可能会越陷越深。前面举的大学生的例子,若是没有办法降低她心中的愧疚和罪恶感,可能最终会发展为某种神经症(抑郁或焦虑)。

仅从情节来说这部剧不算特别出色,然而几位主演的表现给整体观感加分许多。印象深刻的是剧中好几个场景都给了Grace单只眼睛特写,将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暴露在观众的注意中,同时也能制造出一些紧张恐怖的悬疑氛围。

如果说Grace这个人物从职业背景到情感转变都非常真实的话,Johnathan这角色就比较虚构了。刚开始到处看别人说“反社会”、“PUA”,差点就信了,后来发现剧中明明说的是自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恋人格障碍的基本特点是自我价值感的夸大、以自我为中心,渴望他人的赞美、关心、崇拜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面对批评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及否认,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及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正因如此,他们往往很难进入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在少数的例子里,他们会和另一类患者—边缘人格障碍者—形成牢不可摧又痛苦无比的共生关系。

当然,我知道大众们都很喜欢“高功能XXX”这种设定,在强大的能力与迷人的外表下,人物所包含的疯狂或异常又能给观者提供一种别样的刺激,因此很能吸引到一部分群体的关注。不过再怎么高功能都是有界限的,如何把握那个界限让人物真实又不会太乏味就考验编剧的功力,一个很好的范例是《神探夏洛克》。

作为一个高功能反社会人士,夏洛克可以在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一般生存需求,并通过卓越的智识去学习社会规范。然而在人际交往中,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偏离规范,那些恰到好处的笑容、左右斡旋的词句、进退两难的分寸他都没有。

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学得有五六七分像,正如他想要羞辱别人的时候也总能找到一个好的由头。

只是他不在乎。是的,他从不在乎。

所以他穷极无聊时靠毒品打发时光,兴奋激动时闯入犯罪现场,出生入死从不为金钱名声。

因此Jonathan这个角色太不真实了。即使只是一个普通的、没经受过任何心理学训练的女性,也可能从丈夫身上的香水味或自家厕所里的卫生巾推断出老公出轨的事实,一个做了二十几年咨询的女人怎么可能会发现不了朝夕相处的另一半有人格障碍呢?

事实上,我们在真实工作中往往几次咨询中就能识别出有人格障碍的人。当然,有的人更聪明、更善于伪装,但也不可能瞒天过海二十多年,毕竟伪装都是有限度的。

如果撇开真实性不谈的话,Jonathan这个人物倒是有一种复杂的魅力

那天晚上,即使他对Elena的怒火有很多来自自恋暴怒:自恋的人不喜欢被人威胁,讨厌失去掌控,同时他恐惧自己苦心经营的好丈夫/好老公会就此破灭;但也难说其中没有掺杂几分对老婆孩子的爱。尤其事后他回到家里,半是留恋半是愧疚地和Grace做了爱(仔细想想其实蛮恶心的...),早上又和孩子告了别,说明内心也是有几分真情的吧。

莫娘和卷福是开挂的人生,他们并不因自己与众不同而去迁就他人,反倒是完完全全活出了自我。Jonathan这样的人则不然,他的整个成年期或许都活在一种极大的矛盾与纠结中:一方面,清楚自己的本心不为外界所容,且不为此感到内心有所负担;另一方面,理智上又向往着被社会所认可和推崇的那种生活方式,因此要努力经营出另一幅面貌。

他说的那么多情话、谎话、借口、劝说、威胁中,到了最后结局宣判的那一刻,我想他自己必定也很迷茫:到底这些话力有几分真心,有几分假意?

Jonathan的人生,正如最后一场追逐戏一样。他不知道要开往哪里,只知道要仅仅握住方向盘,将一切抓在手中。车中只有他最亲近的人,车后是不停追逐的敌人。他努力想要保持云淡风轻的神态,可终有一天他人会识破这张面具。那时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或怒吼嘶喊,都只能看到亲近的人越走越远,徒留自己一人站在原地,束手无策。

 6 ) 这个社会揣测女人的恶意

刚下笔就觉得,这题目有点大,我自己,怎么能代表社会对女性的揣测呢。

刚看完第6集。在这磨磨唧唧抽抽巴巴的剧情背后,看完结局,背景音乐想起,我竟然哭了。

这不算是纯悬疑剧,算是心理剧吧。在最后女主把儿子接走后,我在想,女主会不会受到质疑:堂堂哈佛女博士,要颜有颜,要身材有身材,要脑子有脑子,且特别特别有钱,怎么眼光这么差?

所以一段失败的关系,总是要被套上你当年瞎了吗的定论。我也不知道,是瞎了吧?瞎了才会这么多年的经营付之东流?我有个前同事姐姐,也是拼事业多年,老公在家管孩子。亲戚常和她说的一句话也是:都是你惯的。嗯,不养家,是因为我太强;不顾家,是我惯的;没改变,是我没耕耘;不关心人,是我没要求。说起来,朋友父母嘴里,都是我的问题。最不负责任的一句话,孩子还那么小。你们真的是好朋友吗?

看完这剧我反醒了一下,男主渣属性很熟悉啊。万事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希望被崇拜被喜欢,做事是为了满足自己,不会考虑合不合适对方需不需要,一旦被拒绝或者没有达到意想的效果,立马自己就很受伤,埋怨对方的不是。而对别人的付出,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应该应份。他没有同理心。这最大的问题就是,让身边的人持续以为自己付出不够。真的,没道理可讲,在他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别人不对,不干活是你们不给机会。真的是,和有些人吵不了架,他会把你拉到他的世界,然后用经验打败你。给你无比的挫败感,你翻身无望,只能远离。

付出一定要是双向的,各方面都是。

抱歉啰嗦了一篇不合格的影评。

 短评

如果你身边突然出现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似有心事欲说还休,视线总是越过人群落到你身上,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你面前,甚至主动吻你,恭喜你,那不是因为她喜欢女人看上你了,那是因为她和你丈夫有一腿。

5分钟前
  • Lanita
  • 推荐

大小谎言2.0既视感

8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一个不会老,一个老得快

11分钟前
  • 全塑料外壳
  • 推荐

第一集觉得是休格兰特杀的,现在看了第二集觉得极大概率是妮可基德曼杀的。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出轨事实、深谙人类心理盲区的资深女心理医生。她太有动机和优势了………最后,就这?

15分钟前
  • Vegebud
  • 推荐

谋杀Dua Lipa

1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还行

这部剧最精彩的并不是剧情吧,而是借外公之口道破了所谓男人的本性,自大自负又自恋的男人是真的不能要,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是改不了的,休叔渣男本色出演了,因为他现实中也如此的渣,所以毫无表演痕迹

20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妮可基德曼是真的美,休格兰特是真显老

24分钟前
  • 四道风
  • 力荐

没人管管了吗?这什么译名?

26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看完E01,叙事冷峻,表演厉害,铺垫到位,看预告片预测后面几集会高走,希望它能成为爆款

29分钟前
  • 造梦天堂
  • 推荐

It's always the husband.

34分钟前
  • wis_
  • 推荐

这明显比大小谎言那种美剧好多了。节奏快,没有唠叨,悬疑点很清晰。

39分钟前
  • 纯Jun
  • 推荐

法拉的镜头实在是太少了!!!

44分钟前
  • 荆棘
  • 还行

剧本好的。但妮可的脸现在哪儿哪儿都不对劲,感觉医美过头了,特别是嘴巴,动态表情不自然,已经影响她的情绪表达了,直接导致演技降星,看着不太舒服。

49分钟前
  • allison1990
  • 还行

真·无所作为

5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较差

两性关系,先知先觉及时止损-现实感觉,后知后觉深套割肉-假装幻觉,不知不觉是蠢接盘-蒙在鼓里。。妮可总是演艺精英女性啊,讲女性故事,市场需求

57分钟前
  • 至尊宝
  • 推荐

剧名Undoing是心理学术语: “抵消”。 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的心理防卫机制中的一种。指的是用一些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 来排除心中的内疚/罪恶感。

1小时前
  • 巴门尼德
  • 推荐

stop paying that much attention merely on Hugh’s wrinkles please. people age! Is it really that hard to cope with?

1小时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推荐

除了老爷子 和 律师 全是蠢货

1小时前
  • RS
  • 推荐

编剧如果一直在线这部剧不会扑,第一集真的太吸引人了。 Nicole的脸稍微有点僵影响她演戏做微表情,Hugh曾经的英伦大帅哥啊现在真的老了身材也走样了。

1小时前
  • yhtacshy
  • 推荐

渣休仿佛一生都在等待这个角色,演出了渣男的云淡风轻和机关算尽,但是冷漠有余自恋不足

1小时前
  • 突然粉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