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的假期

HD国语

主演:梅芳,古军,王启光,颜正国,陈博正,杨丽音,林秀玲,李淑桢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3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4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5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6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7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8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19冬冬的假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冬冬的假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为妈妈生病在床,台北某所小学毕业生冬冬(王启光)携带妹妹婷婷(李淑桢)来到乡下外公家度暑假,在和当地小朋友共度快乐时光的同时,也逐渐见识到成人世界的各色脸孔。  舅舅(陈博正)房间里藏有通缉犯人,同一个女孩谈着惹外公火冒三丈的恋爱;人见人怕人躲的疯女人(杨丽音)和婷婷交上朋友,并救了婷婷一条命;为救治疯女人,外公没赶去台北看望自己要病危的女儿……冬冬虽是懂事的孩子,但上述种种,要他好好消化掉却也费力。但当妈妈和疯女人均转危为安,冬冬在听完外公的一席话后,明白了许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穿越烽火线电影版小早 我啊月球陨落求生之导瑞卡神医喜来乐北方汉子蚂蚁鬼入侵1999时空恋旅人诸神之怒遇见你时风好甜疯狂的米罗云飞丝路天鬼灭之刃锻刀村篇国语梦游女杀手无尽世界你的荒野求生电影版:出逃的野兽诡小孩音乐奇缘夏威夷特勤组第四季风味原产地·湖北恋马狂北京夏天狂暴巨蟒硬糖少女303告别季·夏日特别企划我的吸血鬼老板只有你2011407航班粤语为年轻刽子手的辩护魔法小恶魔国家秘密密宗威龙魔鬼旅再造初恋半斤八两1976双夭记气球探秘南越王墓追眠记在苍色世界的中心最佳好友近战法师娜希德

 长篇影评

 1 ) 好淡,好淡,好淡的夏天

看这样的片子真好,那样的淡,那样的飘。完全不带任何期许与负担,在原始的乡野舒展着淡淡的童年。
我想说我也有过很多个这样的夏天,虽然没有外公的教诲,也没有看到那些小流氓。但我的小舅舅也带着我去外面玩耍,做一些小坏事儿。
虽然没有火车,但是有汽车。童年里汽车是奢侈的东西,去外婆家都是走路,走在马路上看见汽车来了会很兴奋,喜欢汽车驶过留下的汽油味,追着汽车的尾气闻。现在想想多不可思议,但那时候我的的确确认为很香,不仅是我,弟弟也是这样认为并且追着闻的。
表哥大我2岁,也是个没心没肺的人,经常欺负我和弟弟;表妹比我小几个月,因为她是女孩子所以我也像冬冬一样不和女孩子玩的。我们偷偷的去河里游泳,也是像婷婷说的那样很不要脸的脱光衣服游。不知谁泄密了,回去后被外婆和舅妈狂训,但没有冬冬那么倒霉被罚跪了。我印象中在外婆家没有受过罚。还有表姐,对我们最好。
我的外公一点儿也不古怪,是个喜欢抽烟袋的老农,外婆也喜欢抽。他们抽水烟我觉得好神奇,会咕噜咕噜的响,所以我一直对烟斗那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因为外婆抽烟的缘故,我从小就觉得抽烟是每个人都会抽的。
我的眼中,《冬冬的假期》就是那么的淡,就像带着我过了一个淡淡的暑假一样。只是,我没有冬冬幸运吧:因为我没有好玩的玩具,我外婆家没有他外婆家那么宽敞的房屋、那么富裕;但也许我又比冬冬幸运吧,因为我妈妈没像他妈妈那样生了大病。
只是,现在外公不在了,外婆家的老房子也早就拆了盖了新房;表姐已经快结婚了,现在每年都是回家几天;表哥在东北上大学后就在那工作,也是一年才回一次家;表妹还在上大学,也很少回家了;弟弟也上大学了,一样很少回家;我呢?很久没去外婆家了,2年了吧。外公过世我竟然都没回去。现在只有外婆带着小舅舅的2个女儿在家。
这些年,一切都变了。外婆家再也没有柚子和化红吃了,那些树盖房子的时候砍掉了。
我想外婆。

 2 ) 不止是童年

不止是童年
 评侯孝贤《冬冬的假期》
本抱着极大的野心想写写《悲情城市》,但是一落笔发现有些无从下手,积累还是不够。《悲情城市》对宏大的生和死的命题,对整个大时代的风起云涌的细致展现让我把握不来。只好挑了一个相对来说侯孝贤不温不火的电影《冬冬的假期》。
《冬冬的假期》创作于 1984年,是侯孝贤早期的作品,它诞生于台湾八十年代新电影运动期间,有着平易近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着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那股子新鲜劲和真诚的态度,它以小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这个包括着自然和社会,生活与现实的世界。

关于原作和剧本
《冬冬的假期》改编自与侯孝贤有着密切合作的台湾本土作家朱天文的小说《安安的假期》。
《安安的假期》笔触细腻,和缓。只是讲了一个叫安安的小男孩和妹妹去外公家过暑假的简单的故事。和电影《冬冬的假期》相比,原著小说更温情,童真,单纯,而导演为电影剧本加上了更多更为深厚的东西。
《安安的假期》的开篇中小男孩冬冬和妹妹亭亭去外公家是因为他们的妈妈要生小弟弟了,相比是充满了喜悦的,就像任何一个孩童要去乡下渡过愉快,自由而漫长的暑假那样的欢乐之情。可是到了《冬冬的假期》中开篇冬冬和亭亭去外公家的原因变成了母亲重病,在平静的叙事之中加了一些现实生活中比较沉重的一部分,在冬冬快乐的暑期中加了一些成人世界给他带来的感伤,给全片带来了淡淡的忧伤的基调。这个情节的设置也给后来的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特别是刻画外公这个人物时。
《冬冬的假期》中添加的许多情节看似是平常而细碎的,甚至觉得可有可无,可是待到细细品味后才会发现这些设置其实都是别具匠心的。它们使得电影更加深沉,丰富。比方说冬冬在火车站上火车去乡下之前遇到的同学,他们谈论的东西显然是大都市的孩子热衷的东西,比方说迪斯尼乐园,冬冬的同学带着满脸的兴奋激动地朝冬冬谈论着这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一切。而冬冬却一脸茫然,随声应和着而已,无疑这一切对冬冬而言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他们又是那么陌生,即使它们离冬冬的世界并不那么遥远。两个孩童的最后一段对话是冬冬问同学要地址用来通信,而同学却大声地说打电话多方便并马上流利地报出了一串电话号码,而冬冬也似乎没有用心记下同学的电话号码,他有可能想起了妈妈的嘱咐说不要在外公家随便打电话。事实证明冬冬最后在暑假期间早就把同学的电话号码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冬冬在乡下看到的打着赤脚玩乌龟的孩童和在火车站遇到的都市的同学两相对比差异是如此之大,但这两种生活的形态在空间上并不遥远,他们仅仅隔着一趟短程火车的距离而已。
想想,在一样的时间,差不多的空间里有着这样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不能不说,这小小的细节里暗示着社会的变革,都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渗透是那么迅速和宽泛,甚至连几岁的孩童都及时地马上吸收了。然而,在迪斯尼乐园玩乐或者在乡下的河流里嬉戏,哪个对冬冬而言更快乐呢?冬冬站在中间是迷茫的,而我们似乎也没有答案。
     除了这种小的细节的增添,我们能感觉到剧本中真正着重添加的是成人复杂世界对冬冬和亭亭这样的小孩子的种种透漏,或者说,是通过小孩子的视角,透漏给观众,这些东西对于冬冬和亭亭而言只微微露出一个门缝,他们还看不懂,想不透,只有着一点点的感触和迷茫。这种透漏隐秘而含蓄,就看观众们能不能体会其中的无奈和悲凉了。比方说冬冬透过门缝隐约看见疯疯癫癫的寒子被小流氓侮辱,或者冬冬陪小舅舅去教堂结婚,看见小舅舅和林阿姨穿着便衣而另外一对新郎新娘却成装出席。这些原作中没有的情节使得故事不再那么单纯也不再是仅仅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它为冬冬和亭亭人之初的时光里增加了些许疑惑和莫名的惆怅。给观众的则是更多的感慨和对于世事,对于成人世界的思考。
关于影片的风格和影像处理
从一个具体的例子说起吧,在寒子从铁轨上救亭亭的这个片段中,从亭亭摔倒在铁轨上到寒子把亭亭救下总共只用了四个镜头。
第一个镜头:机位应该是在亭亭和铁轨中间靠亭亭的位置,然后亭亭开始朝着铁轨奔跑,这个时候的机位不变,只是机头随着亭亭的奔跑而移动,等到亭亭跑到机位的右侧,摄影机固定下来。画面是亭亭越来越远的背影,在铁轨上摔倒时我们几乎只能看见亭亭的小帽子。摔倒之后只是轻轻地响了一声火车的汽笛声音。
第二个镜头:同样的仍然是全景,冬冬和一大帮子男孩跑远了,男孩们消失的时候冬冬不放心往回跑看了看。
第三个镜头:它应该是个主观镜头,是在冬冬站的位置拍的。在侯孝贤的片子里很少见,在这个片子里也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镜头,它代表的是冬冬眼中看到的一切。有些摇晃,先是在高架桥和田野间摇晃,发现没有亭亭的影子,这时候镜头摇到了右边,是火车过来了。这个镜头仍然是全景,而且是离铁轨有一段距离的,这也说明了冬冬此时的位置离亭亭摔倒的地方是比较远的。
第四个镜头:全景,寒子跑过来,抱起亭亭跳出铁轨,然后是呼啸的火车。这时候,寒子紧紧抱着亭亭在火车的另一面,导演隔着火车拍他们两个,我们甚至看不见寒子和亭亭的表情,只能在车厢飞快移动的间隙中看见两个人缩成一团。火车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这时候我们只能听到火车从铁轨上压过巨大的摩擦声,火车过去这个画面整整持续了14秒。在这么激烈的一个动作场面之后居然没有任何人物的展现。
换做别的大多数导演,换到好莱坞任何一部动作大片,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可以说是生死瞬间的动作场面,多么惊心动魄,而侯孝贤仅仅只用了一个镜头,而且是全景。不得不说,他是有种看似平静的气魄的。他就是这样,喜欢长镜头,喜欢固定机位,喜欢这样冷静地看着这即使是波澜壮阔的一切。就像他自己所说“莫如一个俯瞰人世的旁观者。温暖,但带着距离,所以更需要绝对的清醒。”
这样的场景其实还有。比方说寒子被流氓侮辱的那个段落,有两个镜头是这样的:
以冬冬的视角拍过去,寒子和流氓从里屋走出来,两堵墙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寒子和流氓在中间的三分之一画面中,而且摄影机离他们很远,我们只能隐约看见屋子里两个人的动作和表情,甚至连侮辱或者说是强奸,整个动作并没有完全表现,我们只是因为流氓和寒子的表情加之后来大人们的叙述推测出强奸的事实。
另一个镜头就更加极致了,寒子父亲追打流氓的情节导演用了一个远景,画面是大块大块的天空和田野,从远处只能隐约看见的两个追打的人影和听到的声响。
寒子这个人物是悲凉的,寒子的家庭也是悲凉的,正如后面片子中外公所说的那样:“寒子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是她自己不会觉得,他父亲的关心和挂念是一辈子的,才可怜。”导演透过寒子,其实是想表达很多的,比方说寒子父亲说的方言,明显能听出是大陆的方言,我们能揣测寒子一家是怎么样的命运,他们有可能是战乱时从大陆老家逃到台湾,在这里没有根基,没有朋友,别人可能会把他们当作异类,他们可能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可是又别无他法。导演没有明确地说出这些,没有那么鲜明俐落的表达,他只是把这些悲凉埋藏在一个又一个充满着深情的镜头里,只等着有心人能敏感地感知,拨动一下心弦。但是导演对于这些世间的一个又一个悲情的人物没有大肆的渲染,观众和片中的人物一样,对于这一切,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深深地叹一口气而已。导演似乎有一种“宿命”观。事情是不是都是注定的呢?
侯孝贤的镜头是远距离的,静止的,浑然的。平凡,朴实,是侯孝贤的风格,但更加重要的是,看似平凡和朴实的影像背后有着暗自汹涌的创伤和悲情。
冬冬和亭亭的暑假结束了,他们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想起这个暑假,可能会依稀有些残缺不全的记忆。他们可能会忘记那时候,大人们的某个眼神,某个表情给他们当时带来的不知所措。当然,当他们长大,这些大人们的悲伤和困惑有可能就降临到他们自己身上。
先说这些吧,还有些没有整理好的思绪下次再接着表达,未完待续。

 3 ) 儿童的影像、自觉的影像

期末应付课程的习作一则。匆促但也没什么办法了。可用作厕所读物。

在拍完《风柜来的人》(1983)后差不多一年整,侯孝贤以朱天文的童年经历为底本,呈现了一场独特的成长冒险。作为侯孝贤电影序列中较容易被忽视的影片之一,《冬冬的假期》处在介于《风柜》和《童年往事》之间的尴尬位置——前者被评论界追认为是他作者转型的开端和影像风格定型的作品,后者则是他将从沈从文那里汲取的自传体例推向高潮的一块碑石。

纵观这一时期侯孝贤的创作,《冬冬》没有《风柜》在形式语言上挚热鲜明的气性,也没有《童年》那般成熟统一的主题思想,它更像是一次探索归来后所作的匆促却又十分郑重的笔记,借儿童的成长记录自我语言体系的加固和核查。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冬冬的假期》都是承上启下的,用安静的、娓娓道来的方式迈出的其个人风格的第二大步。

影片讲述了生活在都市的男孩冬冬和他的妹妹婷婷回到乡里的外祖父母家过暑假时发生的故事。开篇,冬冬从国小的毕业典礼出来,坐车去探望生病的母亲。一番叮嘱过后,他和妹妹、小舅、小舅的女朋友一起启程,坐火车前往铜锣的外公家。他们一边同乡下结识的伙伴玩耍,一边目睹着成人世界发生的巨变:抢劫犯偷窃并打伤货车司机、小舅的女友意外怀孕、外公的愤怒、小舅出走、女友的父母上门谈判、小舅窝藏私藏通缉犯并被捕、母亲的病重、外公的宽谅……比起朱天文的原作《安安的假期》,侯孝贤进一步舍弃温情和惬意,为电影添上了几笔鸽灰色的沉重感,却又同孩童天真迷惘的视点产生张力。在《安安的假期》中,安安和妹妹不是因为母亲生病,而是因为母亲要生弟弟才去往乡下;小舅只是偷偷和林阿姨结了婚,没有嫌犯朋友的登场;外公也没有因为要给寒子手术耽误了去城里看母亲。朱天文说,侯孝贤在《冬冬》“意欲突破个人主义,把风格扎根于民族文化感情的背景上”,本该拍出中国民间“热闹旺盛的人味烟火气”,结果却仍是《风柜》一样冷静地,“拍成是童稚世界探向成人世界之初的那份懵懂的惆怅自省” [1]。

对此,侯孝贤似乎并不理会自己是否离了原意,而是顺势将这些散落的人们和散落的事件,用同样散落的拍摄手法串连起来。他营造感伤基调的同时,又刻意隐去了许多因果链条,含蓄克制地再现孩童目光的无知、无邪。朱天文在互文中瞧出一点侯孝贤编剧的心思:“他的兴趣常常就放在酣畅呈现这种浸染透了的片断,忘其所以。” [2]例如在火车月台,冬冬意外撞见了同样要回乡下度暑假的同学,他们隔着铁轨讨论迪士尼乐园和出国旅行,约定给对方打电话,但冬冬似乎忘记了这回事。许多乡下的小伙伴都想用乌龟和冬冬交换玩具,于是制定了一场乌龟的赛跑,但在孩子们的欢声中没有揭示赢家便转向了下一幕。一群人出发寻找追牛未归的阿正国,一个跳切后,阿正国却安静地躺在石桥上,连找到他的镜头都被省略。 关于童年的记忆总是模糊、破碎、毫无条理的,就像跳切的镜头,盗窃犯手里悬而未落的石块,其是否真正砸下,只能通过后来头部流血、被搬进诊所的司机,隔着远远的景深才隐约知晓。侯孝贤如此既简化又写实的处理,逐渐演变成他作品中的“底色”[3] 。

《冬冬》拍摄的时间几乎都在晴朗的白日,光线充沛,自然明亮,因而整体上轻盈、透明,夏日的气息扑面而来;夜晚的时间则属于成年人的蹙眉和叹息,唯一的夜景中,冬冬坐在房门边,焦急地等待母亲术后的消息,他似乎也在漫无边际的等待中若有若无地体验到了生活向他掀起的焦灼的一角。侯孝贤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愫,铜锣的色彩总是浓郁斑驳,室外苍翠、室内褐黄,使人联想到《菊次郎的夏天》,只是《冬冬》并非一次奥德赛,其描绘的不是道路的蔓延,而是笼罩在宗族的余音下的,半封闭的乡间生长的骚动。

对于冬冬和婷婷,侯孝贤明写兄妹关系的变化,暗写各自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作为兄长的冬冬似乎知道父母和其他长辈都会要求他背负起照看妹妹的责任,但他对责任的概念太淡、太浅。他表面上一直将婷婷带在身边,实际却无时无刻不对这个麻烦的妹妹抱有下意识的排斥感,例如兄妹刚抵达铜锣的车站,冬冬告诉婷婷要等小舅一起回外公家,结果自己却和车站旁的孩子玩耍起来,剩婷婷独自坐在喷泉旁边咬着指头、孤零零地等小舅出现。在这一片段,侯孝贤用一个运动镜头交代了两人关系的疏离状态:冬冬位于取景框的中心,婷婷逐渐行远、出画——在后续的影像中,冬冬往往处于集体的中心,婷婷则位于边缘,在孩群中如此,在家族中亦然。于是自然就有婷婷的不满,她捡起那些孤立她的男生的衣物,将其通通抛向河流下游。兄妹关系的变化始于铁轨旁一场有惊无险的事故,侯孝贤少见地使用了两个特殊镜头,在冬冬的摇晃的主观镜头里,火车从画面右侧疾驰而来,即将碾过摔倒在铁轨中央的婷婷;下一个镜头,疯女人寒子忽然从右下方出现,将婷婷抱离轨道,倒在路边的草丛,火车旋即从左向右呼啸而过,镜头继续固定了十几秒。铁轨由此成为一道轴线,机位越过了轴,造成了空间的错位,在写实的基调中撕开了一道非现实的裂痕。冬冬远远地看着,隔着铁轨的另一侧的世界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在原地久久地伫立,他似乎顿悟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那天,铜锣下了一场大雨,也是影片唯一的一场雨,疯女人像背着自己的女儿一样背着婷婷,撑着那把蓝粉色的破伞,把她送回了家。

野草一样自然且隐秘地,《冬冬的假期》里,隔着一道无形的墙壁,两种成长模式交错地生长出来,形成“小舅-冬冬”“寒子-婷婷”的两组映射。冬冬走向家族,目睹小舅的爱情、友情、亲情的交汇和暗流中的危机,初尝成人世界的微妙关系,他不明白小舅的出走缘起,更不会了解时代与家族的悄然瓦解,却不自觉地走进家族的漩涡,所见之事无声地变作人生寓言;婷婷心系边缘,为寒子所救,愿意与寒子分享喜悲,却终究在他人的冷漠面前共同失语,临终也未能与寒子告别。

以寒子出现为界,童真的眼光从跳跃、运动到逐渐平静、注视,潜藏的情感与人际变化寓于时间而非动作或事物之中。影片的前半段,来到铜锣的冬冬立刻钻入了自己的世界,一个属于儿童的世界,万花筒一样变化着,镜头会长久地跟随物体移动,包括遥控车和乌龟;后半段,在大雨洗刷过后,成人世界生猛地暴露在眼前,孩子只能默默地看,跟不上其中深层含义的交替斗转。雨中的疯女人成为冬冬和婷婷兄妹二人跨入大人的世界的仪式。

儿童开始转而担任成人世界安静的旁观者,他们分不清对错,也不知事件特殊还是寻常,因此只是不带理解地看。那些日常的琐碎世故,在儿童的眼里尚未生成意义,因而无法被凝视。同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极为相似地,成人看不到的风景,以又长又远的镜头为形式,以无关紧要、没有下文的细节为载体,源源不断地从银幕浮现、流出,人物在空间中折返、定格,将未被赋予所指的事件叠合。捉鸟的流氓来骚扰寒子,被寒子的父亲发现、追打,两个人远远地从田野的一头追赶到另一头。小舅在台球厅和林阿姨调情时,冬冬探出头看,机位固定在门前,长长的走廊空无一人,画外音里有笑声、打闹声。在小舅的婚礼上,两对新人对称地站在左右,小舅和林阿姨穿着便装,另外一对则穿着西式的礼服婚纱。冬冬并不明白这些代表着什么,他也没有能力去明白,所以镜头不似玩耍时候推拉摇移,只是沉默地注视。

冬冬将小舅告发,使得小舅被警察抓去审问,他就一声不吭地站在景深深处,画面的边缘,他哪里懂得小舅所谓的江湖义气,他的眼里全是担忧、惶惑、紧张,和不知所措的内疚。那一刻,周围的一切都是凝结的,“凝结是情感的放大”[4] ,侯孝贤说,就是这种凝结造就了电影的时间。情感和人际关系是变化的,而凝结的时间不变,因此固定的镜头是一种绵延,是最直接的视觉储存。吉尔·德勒兹为“时间-影像”的定义,正是给所变之物以不变的形式。在这一层意义上,侯孝贤同此时他仍未曾谋面的小津相比,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貌,更加细腻地雕刻时间的形状。

一般而言,侯孝贤的电影可以划出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以1983年《风柜来的人》为节点,他从早期商业片转向台湾新电影,从一个类型导向的导演学徒成长为一个颇有名声的作者导演;1989年的《悲情城市》及之后的《戏梦人生》《好男好女》组成的“悲情三部曲”则开启了他的国际生涯,此后,侯孝贤开始潜入历史叙事和国族话语的实验当中,并接手了一系列国际合作。第一次跨越中,侯孝贤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电影语言上所做的彻底革命,并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一种纪录式的旁观,用他的话说,是和真实世界是等同的“再造的真实” [5]。这种转变,侯孝贤隐晦地将其埋藏在《冬冬的假期》的骨骼里。影片前半段与后半段影像风格的截然不同,不仅仅是前文所述的儿童所观察的对象、所看的世界改变了,更是侯孝贤对自我建构、对影像实践的认知改变了。固然,侯一丝不苟地还原了冬冬的体察时空的方式,同样地,他也在做一次有些蹒跚的初步总结,回顾那些自《风柜》开始踏上的崭新土壤上留下的脚印,向未来忐忑地展望。侯孝贤说:“对电影,我的自觉是很慢、很后来的事。以前我拍的电影那样流畅自然,好像自觉之后的作品反而倒不如不自觉时期的容易。但要我走回头路,也是不可能的了。” [6]《冬冬》正是侯对这份自觉的表达,因为自觉,他得以越过理论检讨拍电影的路子;因为自觉,他不得不诧异惊叹那后半段中的技巧“太露了”,以致他说,“好像不是我的东西”[7] 。

侯孝贤头一回和自己面对面,是早在《冬冬》以前,甚至要溯及《儿子的大玩偶》的时期。他开始结识学成归来的电影工作者,包括杨德昌等。在拍完《风柜》以后,他陷入了混乱,意识到自己无法像那些新导演一样有时间去把内容形式的问题琢磨透,所以他要去拍,用自己最熟悉的、直觉的而非理论的方式浸入电影制作,《冬冬的假期》似乎就是他对自己下的军令状、一次不可逃避的挑战。

影响侯孝贤创作的,还有他合作多年的编剧朱天文。如果不是朱天文将《从文自传》引介给了侯孝贤,把自传式的再现技巧介绍给侯孝贤,使他领悟用俯视的眼睛看世界,大概也就没有《风柜来的人》。朱天文是缪斯,她就像《冬冬》中的那个疯女人,启发、松动了影像的展现形式。自传体例参与进侯孝贤电影诗学的程途,侯意识到“台湾社会中阳性/家族认同上的情感压力开始转为内省”,遂 “以私人历史和记忆的近距离检视、探索过去” [8]。侯孝贤精耕细作地糅合自传、乡土和社会民族的转型,并由此不断巩固他的作者性,而自传形式所具备的势能,亦为台湾新电影运动注入动力。

处于运动中心的侯孝贤被人称作台湾新电影的大师,在世界范围内与文德斯、贾木许齐名,但他们的方法和体制在各自的地区都不是统领性的,而是和众多导演相互参照、联动、交错,本质上是动态的过程。因此侯孝贤的电影堪称经典,但他的美学却没有被完全地经典化,这为台湾电影的多元发展保留了潜在的可能性。侯孝贤的创作能量仍在搏动,持续至千禧年后,同台湾电影一样,他的电影也随着艺术思潮的翻涌走向开始后现代,于是有了《海上花》《千禧曼波》等作品。回望《冬冬的假期》,这场奇妙的归乡体验,仿佛父母为孩子丈量身高一样,在侯孝贤的创作谱系,以及台湾电影发展的木门框上,都划出了一道虽浅却不可磨灭的痕迹。

注释

[1] 朱天文:《初论侯孝贤》,见《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电影记录续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453页。

[2] 朱天文:《〈悲情城市〉十三问》,见《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记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277页。

[3] 侯孝贤说,在拍吃饭时,有的演员专业,有的不专业,所以用的都是真菜、真酒,吃、划拳、喝酒,这些都是底色,要在这些之上再雕琢每一场戏。可以说,底色约等于实拍,是现实生活和电影真实的重合。见《恋恋风尘:侯孝贤谈电影》,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53页。

[4] 侯孝贤:《恋恋风尘:侯孝贤谈电影》,新星出版社,2018年版,第17页。

[5] 同注4,第83页。

[6] 同注1,第453页。

[7] 同注1,第455页。

[8] 葉月瑜、戴樂為:《台灣電影百年漂流》,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177页。

 4 ) 十年一觉幼时梦

那些转身既逝的,
那些遥不可望又那些触手可及的童年,
都隐藏在河流的家常里,
都消失在疯子的理短中。

那些名悬一线的童年玩笑,
那些辨不清的善恶,
那些逃得出、逃不出的宿命,
那些灰蒙蒙的记忆,
就像最后的阔别,
它记在了时光的流水帐里,
它印在每一个离家孩子的乡愁里,

那些善意篡改的童年记忆,
那些误把忧伤当成快乐的时光,
渐渐的化作了根基,
长成了我们的人生。



            2011.7.19 观候孝贤《冬冬的假期》

http://hi.baidu.com/%E4%B9%943%E5%B0%91/blog/item/d93d394f510aa913b3de05b3.html

 5 ) “他们男生好不要脸哦!脱光衣服游泳”

我大弟弟两岁,小时候出去玩,他也总想跟着,可我就是不愿意,老是赶他回家,这个与电影里的像极了。我在想,那时可能认为他是累赘吧,呵呵。这个婷婷的确演得十分的好,可爱不足以形容。
我们家离外公家很近,放学总偷偷跑他们家去吃饭,放假了则跑去赖着不走。夏天也到池塘里捉鱼、捕虾,到田地里玩。反倒不太乐意在祖父他们那里呆,祖父跟片子里的外公一样也是医生,而且方圆十里很有名气,他平时也很严肃,骂起人来很厉害,大家都怕他,不过他在我跟冬冬差不多的年龄时突然去世,因为他实事上仍然十分疼爱我们,母亲时常念叨他。
这个片子让人看到台湾骨子里的传统,包括冬冬背诗,末尾外公向冬冬的独白,总之那种整体气氛吧。影片十分的流畅,甚至让人怀恋那个时期的生活,我在想,自己将来也生个一男一女吧,只要政策允许。当然了,要先拼命挣钱。:)

 6 ) 再见,童年!再见,故乡!

过去的时光回不去,好在还有一些优秀的影片记录了那样的日子,侯孝贤导演拍摄于1984年的《冬冬的假期》(英文名《A Summer at Grandpa’s》)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了童真童趣的优秀影片。

那被蝉鸣的聒噪声充满的炎炎夏日,那些当年的“我们”理解或者不理解的成人世界,以及那回不去的童年和昔日故乡,就这样静静的摊开来,呈现在我们眼前。

故事开始于台北某所小学的毕业典礼仪式,主人公冬冬就是这毕业大军里的小小一员,因为妈妈病的较重,他必须带着妹妹婷婷和小舅昌民一起回在乡下当医生的外公外婆家过暑假。整部影片就是用一个个看似毫无联系的长镜头,用童真的视角静静地记录着冬冬的假期经历的一切。

出发前往外公家的火车上,冬冬俨然已经像个小大人,记着妈妈的交代时刻照顾着妹妹婷婷。舅舅和他的女朋友一路吃着零食,将瓜子壳和啃过的鸭爪子扔了一地,俩小孩就乖乖的坐在他们对面一动也不动的看着他们,一时间有些分不清谁是大人,谁是孩子。

舅舅在将女友送下火车恋恋不舍的告别后,在火车即将出发前不久想起给女友买的衣服落在了车上,于是将冬冬和婷婷留在火车上自己追出去送衣服。到达终点站后的冬冬带着妹妹等在广场上和舅舅汇合,因为他知道:“要是我们先回去,舅舅会被外公骂的。”

冬冬用自己的电动小汽车向村里的小朋友换到了一只乌龟,到达外公家后,楼下跑来了一群拿着王八的小朋友希望能和他交换玩具。

没有骑着自行车在村里或街巷到处瞎溜达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接下来就有了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场景:冬冬骑着一辆自行车驮着婷婷去村口的大树下和小伙伴们汇合,风一样的少年骑着车顶着烈日,自由地骑行在穿过大片金黄稻田的小路上,毫无畏惧、一往无前。什么叫不羁?大概就是这没有顾虑、不惧束缚的童年。

成年人的交往常常会有许多无形的屏障,瞅瞅人家小朋友打成一片,一个王八足矣!

3

作为生于上世纪末在农村成长起来的一员,仿佛能看到许多儿时的景象,影片中的这些场景大概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后的童年记忆了。回不去的,何止是时光哟?我们长大了,故人已去,故乡也早已变了味。

拿我侄子侄女这一代来说,他们的童年乐趣,往往来自钢筋和塑料拼凑起来的童话乐园,周末父母带着去接触下大自然已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的童年,就是在自然和泥土里成长起来的。

我们那样的年纪不到最后几天肯定写不完的暑假作业,现在想想觉得有趣的是,明明答案都在最后面,当年为啥就是不敢抄呢?那样的年纪,约束我们的仅仅只是权威吗?大概不仅仅如此。

童年印象之中,每个小孩家里似乎都有一个外冷内热,外表严肃内心却非常柔软的大长辈,我家大爹因为从事教师的缘故,小时候我们这帮小屁孩都怕的不行,现在看已然是家里面最“慈祥”温和的小老头啦。

冬冬的外公就是这样一个人,医生本就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外公家教严格,在孙子辈面前也时常板着脸,家里的小孩子也好,舅舅这样的“大孩子”也好,没有人不怕外公。

冬冬和婷婷在楼上跑来跑去的嬉闹,在楼下问诊的外公二话不说上来一个严肃的白眼,瞬间就把两孩子给“镇”住了;婷婷吃饭时不小心打碎了汤匙,怯生生地盯着外公一动也不敢动;做了错事的舅舅看见外公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开溜,诸如此类。

4

童年印象里另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就是,家里的小妹好像永远都是哥哥们背后的小小跟屁虫,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的。

水对于小孩子们,似乎具有一种天然的诱惑力,冬冬和同龄的男孩子们在小溪里玩水,跟屁虫婷婷就天天拿着她的标志性小电扇一步不停的跟在后边,哥哥们脱得精光的在水里游泳,婷婷就坐在岸边上看他们玩,跟着他们笑,冬冬撵她回家,一气之下的婷婷把大家的衣服全部扔到河里被水冲走了。

没了衣服的男孩子们一个个拿芋头叶子遮着羞四窜逃散奔回家里,有的小孩的妈妈已经拿着棍子守在了家门口;

以为玩耍丢了牛的孩子光着沿河跑去追牛,其中一个小孩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对冬冬说:“沿着这条河一直走,走到海里去,会变海人嘞!”童言童语,你说不出哪里好,然而就是如此动人。

5

每个人的童年记忆中,好像都少不了一个世人眼中的“疯子”,小时候爱哭,每当这种时候家里人总爱说,再哭就让那个疯子来把你捉走了哟。

我们被吓着吓着,就这样在慢悠悠的时光里长大了,知道了疯子并不捉小孩,也一点都不可怕。疯子,大多时候其实并不是指今天医学意义上的精神病,他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可怜人,是大众视野中的边缘人,边缘到人们觉得他们的活动范围就应该被“限制”起来,以免彼此都受到伤害。

影片中存在智力缺陷的涵子就是这样一个小孩们都害怕的“疯子”,单只是走来走去,就把小孩们吓得乱跑。然而经过一些事情后,冬冬发现涵子并没有小伙伴们描述的那样可怕,她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救下差点被火车撞到的婷婷;

婷婷捡到一只死去的鸟儿,听哥哥说把鸟放到河里被河水冲走就能投胎转世的时候,河边洗菜的涵子看到后失声痛哭,不顾危险爬到树上去放鸟,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

被同村捕鸟人强奸后怀孕的涵子,她父亲不顾冬冬外公主张结扎的劝阻坚持让她把孩子生下来,他说,“有了孩子,这样她就不会在外面乱跑了。”

这,是一个父亲的无奈,也是在他的能力上唯一能想到的保护女儿的方式——死后能有一个人继续帮他照顾女儿。因此,比起屈辱,他希望自己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女儿依旧能有人守护着好好活下去。

6

小孩子总能看见大人们“看不见”的东西,舅舅的两个一起长大的童年伙伴偷盗后还打破了受害者的头,冬冬和伙伴们经过时看见了偷窃的过程,看着躺在外公诊所的伤者冬冬想告诉外婆他知道肇事者是谁,外婆示意他小孩子不要乱讲。

大人的世界,不是看不见,也并非不知道,而是成年人的利害关系和处世方式,并不是单纯到摆清楚事实那样简单。

因此,舅舅昌民宁愿自己去坐牢也不揭发犯了罪的童年玩伴,他知道什么是好坏,然而成年人做判断题,不只是分个好坏,还要论个对错,对错的价值判断里头,还要讲个“义”字,出卖朋友,是不仁不义,因此他宁愿自己坐牢。

假期就要结束时冬冬陪外公散步,外公同他讲:“涵子在这个世界上是个很不幸的人,但是她自己不会觉得,她父亲的关心和挂念,是一辈子,才可怜,做父母的也不能看管孩子一辈子,只能在他还没有走入人事以前很给他打好根基,叫他作为一个人起码应该有的东西。”

从来不被外公拿正眼看的小舅昌民,其实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小儿,父母之爱,从来都是这样,方式不同,然都是为了子女能在这世上更好的活着。

我们,又是在哪一刻突然长大的呢?

 短评

此类片你拿它没辙,再不羁的人也很难对它说不。

6分钟前
  • 胖大海
  • 推荐

小舅的爱好奇怪,他会趁火车开之前给女朋友买衣服和鸭货,可是却在她怀孕之后对冬冬说绝对不要奢望从自己家里拿走一分钱。寒子的爱也很奇怪,她抱着妹妹冲出火车轨道,因为替妹妹上树而摔倒流产,可是俩人没有最后一面,道别的话也一句都没有,打着那把伞头也没回地往前走了。外公的爱好奇怪,他拿着棒槌追着小舅打,可是却私底下做了很多事情,走了半天去看小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就离开了,脸上依旧挂着若无其事的表情。冬冬的假期里看见了好多奇怪的爱,那些人总是做一些和自己的爱不太一样的事情,一个夏天过去了,冬冬会和一起玩过的小伙伴告别,他一次也没有给留了电话的那个小伙伴打电话,也许夏天过去之后,一起玩乌龟赛跑的小伙伴们也就这样消失在假期中了。

9分钟前
  • 遇见火烧云
  • 力荐

冬冬下车走到路边向远处小河里的伙伴挥手说再见 看上去很美的尾声竟然不能再想下去 一旦再见伙伴已变成小舅和小舅的朋友们

13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系统地看了侯孝贤的电影,觉得他是一个抒情散文家,他的电影有独特风格。然而,他真正厚重的作品,大概只有童年往事和悲情城市吧。侯孝贤电影整体思想水准,是远逊于杨德昌的。

16分钟前
  • 曾于里
  • 还行

想起我的童年哎,夏天都会去姥姥家,姥姥对我们很好,尿床了也不会挨打,白天家里孩子多,到晚上姥姥会把藏着的甜瓜拿给我们吃,我们那里把甜瓜叫“甜半夜”,我还问我吃两个是不是就能甜一夜;直到现在每年夏天都会去;我哥哥也是这样嫌弃我,男生出去玩女生不要跟。

20分钟前
  • 星空无语
  • 推荐

以前乡下姑姑家后面有个疯子住着,不过我没有和她打过交道。我也知道很多小孩会在放牛的间隙,去水里打滚,然而我没去过。就记得我任性地在爷爷门前的大树做了个简易秋千,对面就坐着剥花生的奶奶,我摇啊摇,风吹过来,阳光也照进来,虽然后面我摔下来了,但想起来那样无所事事一下午可真是惬意无比。

25分钟前
  • Derridager
  • 力荐

仲夏的乡村,粘人的妹妹,生病的母亲。冬冬的故事像极了〔龙猫〕。不同的是,〔冬冬〕是以一种孩子的视角去体察生活。顽皮与烦恼间,淡淡的烟火气,软化着人心。100分钟的电影,一段冬冬的假期,一声再见,无比的留念。不是离别的离别,妹妹的那一声“寒子”,道出了多少温暖啊!欸,鼻子酸了~

30分钟前
  • 小马.王
  • 力荐

杰作。想到了《城南旧事》,清新动人,孩子眼中龌龊的成人世界。【电影资料馆】

33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推荐

犹记得杨德昌《一一》里的那个小男孩,虽然他的存在和安排对主线的故事并无甚影响,但是把整个大人的世界穿针引线,结尾葬礼上的一封信叫人潸然泪下,肃然起敬,掩面而泣。到了侯孝贤的《冬冬的假期》,更加直抒胸臆,透过小孩的视角辐射大人的世界,外公眼里不成气候的小舅,未婚先孕的小舅女友,妈妈的手术,外公的神秘和严厉,全都融进了冬冬写给妈妈的信里。这个夏天无疑给冬冬的童年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白色的长筒袜、跟屁虫的妹妹,爬树、乌龟赛跑、戏水、偷麻雀,目睹偷盗、处处洋溢着欢脱的稚气和童趣。最揪心的一幕是妹妹绊倒在铁轨,被麻癫救下一命,即使是一只小鸟的死,也足以让妹妹伤心到落泪。愿天真无邪的冬冬和妹妹永远不要长大。

36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七月不是观影天,片中鸣蝉室外流火,一边吹电扇一边看完,片中鸣蝉犹噪耳边

4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2】厉害,自成的语法显得非常强悍又充满力量,并且和影片所展示的内容形成了两重相反的呈现。(镜头和文本的组织形式充满新鲜的力量。如果说《无间行者》是用镜头组织传达意识形态的电影,冬冬假期的组织的本身和组织的传达,几乎是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双重相反的呈现。张力教科书。)

45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冬冬的假期》对于我是治愈系作品。任何时候都温暖如初。"我们的世界观在小时候已确立,整个拍电影的过程就是在寻找,你为什么会拍电影,因为你有这个童年。"记得有次廖桑跟我聊侯导,说他怀念白羊座青春活力的侯导:“他现在越来越处女座了” 我们都哈哈大笑,明白为什么。朱天文是侯孝贤的镇定剂

49分钟前
  • White Mint
  • 力荐

前一秒冬冬应承小舅要保守秘密,下一个镜头直接切到外公电话报案,侯导少有的黑色幽默。孩童的世界观里从来都是直来直往,不顾虑后果。 PS:大概是侯导剪接得最多的一次,借冬冬的叙述和视觉,在继《童年往事》之后又畅游一次回忆之旅

53分钟前
  • 伏熱
  • 力荐

每个村庄都有这样一个孤苦无依的傻子,孩子们往往会跟着无聊的大人以最大的恶意来对待他们,然而他们对孩子们的爱却是无可比拟的。妹妹倔强的下楼跟病床上的寒子一起睡的时候,我心里不由自主的就当她是帮我圆一个心愿,帮所有曾经恶意对待身边的傻子的人表达那份迟来的歉意。二七区富达花园ZUKZ1

55分钟前
  • 迎夕
  • 力荐

好像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会有一个疯子,包括我也是,真是奇怪的记忆深刻,无忧无虑的假期后面还有一条满是忧虑的副线。依然是生活的细节与童年的回忆。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悠悠漫漫的夏天,戏水、抓乌龟、粘蜻蜓的童年。心事懵懵懂懂,成长来得突如其然。 给朱天文+侯孝贤的组合点赞~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十一二岁的孩子猛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新鲜体验和陌生情感时,用力张大眼睛试图去理解和体悟的状态,实在有种朴拙谦卑的力量,与后世的同类电影要么生怕不够萌不够幽默,要么像《囧男孩》虽有灵动细节,始终还是人为地涂抹一层糖果色彩不同,致使本片无法超越的是观察角度,而非技巧

1小时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记忆唤起。算是杨德昌+侯孝贤的双重气质合体作。

1小时前
  • 水怪
  • 力荐

哥哥和妹妹的两种视角:哥哥看到人与家庭的牵扯,从不会问好到主动告别,学会与体制和睦共处;妹妹看到人与人之间的遥远,和寒子同属于族群的边缘人,可以彼此帮扶,却宁愿相忘江湖。成人世界像夏日树荫里透出的光,多多少少投射到儿童的生命里,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天气晴了我也去铜锣转转。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乡村之于我并不是欢愉之所,但也是童年的模糊背景。同样是面对不解风情的大人,面对充满秘密的世界,同样是短暂的探亲和漫长的回家的路,同样如东东所说:“每天发生这么多事,我都记不住了。”早已埋伏下莫名的隐忧。

1小时前
  • 57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