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亚之后

HD

主演:泰莎·依亚,小冈萨洛·维加,塔玛拉·亚兹贝克,埃尔南·门多萨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2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3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4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5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6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3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4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5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6露西亚之后 剧照 NO.17

 长篇影评

 1 ) 写在《露西娅之后》

想起一件古早的事。

我上初一的时候,分过一次班。小升初的考试我自信自己考得不赖,应该可以进到一个不错的班级。没想到,一个级部十二个班,我恰好以一个不好不赖的成绩分在十二班。我们的班主任,是个男的,教英语,口音里的青岛味儿和鼻音都很重,但他对待教学非常认真,也许因为没有太多当班主任的经验,也许因为当时那个班里着实聚集着全年级最能闹腾的几个学生,他在开头就没树立起的威风,到了最后也依然毫无起色。

最能闹的学生们给这个班主任起了一个外号,王嫚儿(嫚儿,青岛话,姑娘的意思)。起初这个代号只在课下流传,后来连上课间歇,都会有人吹口哨起哄。那个班主任,皮肤偏黑,听到起哄,就停下板书,回过头,憋得脸红,却也没有发火。或许因为他是老师,又或者因为我们当时的班离远近驰名的教导处主任办公室仅有一墙之隔,那些还是怕被处分的学生会在教导主任发威后稍稍收敛一些。但日复一日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依旧毫无兴趣,他们私下在全年级里找人,组成“四大天王”和“四大天后”,成为的条件就是长相好看且在同学之间有“不可动摇”的威望。他们会尝试看起来最新鲜的事物,比如染发,比如模仿偶像剧里的桥段互追,比如互相攀伴儿认“社会大哥”,然后这些会通通地流转成为学生之间的八卦源泉。剩下的同学,要么成为他们的追随者,要么默默无闻地上学放学。

在一群默默无闻的后者中,有个女生,不知何时,成为这群人攻击的对象。我记得,她的皮肤特别白皙,钢琴十级,还是校合唱队的成员。她的头发很长,有时会扎两个马尾辫,有时会梳成麻花辫再盘起来,她的额前总是利利索索,走路时腰板儿笔直,讲话轻声细语,笑的时候为了避免露齿,会下意识地用手遮一下。而这些,通通成为她日后被排挤的理由。有人挑头,说她行为做作,说她讲话口臭,她的名字里有一个“田”字,那几个最能闹的同学给她起外号:米田共。他们拿死虫子放在她的桌子上、桌洞里、椅子上、书包里;他们把水倒在她的书包上;“米田共”的名字很快在班里传开,他们用难听的话骂她,趁她不注意,朝她的课本上吐口水。即使是默默无闻的同学看到听到,但怕惹到那些人生出麻烦,也大多不愿和她多讲话。没分班前,她上体育课会竭尽全力地跑,运动会前每个喜欢的项目都练一遍,最后挑两个成绩最好的报名比赛。我坐在她的前面,她有时会向我借笔记,有时会和我分享她随家人出去玩的照片。她总是笑呵呵地,每次借和还都会客气地说“请问”和“谢谢”。

转眼十七年过去,前天见到一个初中分班之后的男同学,闲聊时提及那个女同学,他们俩原来是小学同学,他说,她初中毕业就去了法国,在那里安了家,现在业余学西餐,恰好因为这个,他们俩才又重新聊了起来,她有时给他分享一些新菜品,因为她知道他以后想开家餐厅。

当初挑头给她起外号的男同学,在农历新年前刚刚成为父亲,他在朋友圈里说:只希望我的孩子,做一个思想独立,懂得感恩懂得拒绝,心里亮堂舒畅,坦荡快乐明朗的人。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

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我们都欠她,一声道歉。

2021年3月26日

 2 ) 沉默不是金

青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蜕变与崩坏总在一念之差。电影《露西亚之后》的结尾给人感觉就像一瓶陈年烈酒忽如其来的后劲,像一股生猛的浪潮撞击的你的胸口,久久无法平息。
   导演兼编剧米歇尔·弗兰克以一种冷静到窒息的画面风格,用固定机位长镜头述说一个女孩遭受的霸凌的故事。以一种观察的角度,让事件肆意的疯涨直至失控。在没有配乐的渲染下,画面中人物神情动作就显得格外显眼,画面的表现张力也得到了提升。
   一切霸凌的源头其实都是负面情绪的失控,卡米拉的嫉妒, 荷西的推卸,亚蕾的懦弱,亚蕾同学们的从众,便使这场霸凌长出了苗头,直到不可收拾,理所应当,而亚蕾的父亲对女儿心不在焉的关心,使刚失去母亲的亚蕾没有及时补充到父爱,让她更加的无助与彷徨。亚蕾的父亲把丧妻之痛寄托于工作,却没有想到她的女儿正在经历一场青春的炼狱。
   最后的父亲做法也是一种反社会暴力的扩展,但谁又能明白,他的人性早就被丧妻之苦和丧女之痛碾碎成沫了,于是他选择报复,一种无奈又悲哀的做法。
电影《烈日灼心》中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人是动物性与神性的总和,他有你想象不到的好,更有想象不到恶,没有对错,这就是人。

 3 )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Who Will Be The Next?

 暴力、言語、杯葛都屬於是校園欺凌的一種,在美國有年輕同志因抵受不住校內的恐同氛圍,選擇用自殺解決問題。校園欺凌的問題對於家長來說不易察覺,更多的是家長會懷疑自己的小孩是否與別人在溝通與相處產生問題,才致不受歡迎。很多時候,這種的欺凌都沒有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班人覺得你很好「玩」,於是就一起「玩」。然而,有些同學起初並不想一起「玩」,但看見別人的行為為了與別人「相同」,獲得信任,只會成為欺凌事件的參與者。

  《校園欺凌後》(After Lucia)在康城影展奪得一種關注項目的最佳電影,電影採用固定的機位,用平實的角度,淡淡然的拍出這一宗的欺凌事件,帶到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面貌,再用到「因果關係」作結,全片流露出一種抑壓的感覺。這部電影那麼一鳴驚人不是沒有原因的,它並沒有採用到「目睹」來拍攝全部的欺凌的情況,反而在鏡頭的運用上用到「隱藏」,觀眾深知受害者就在門後,但鏡頭卻停留在拍攝學生們耍樂的情況,帶出一種天南地北的襯托與對比。而全片不禁使人「同情」受害者的情況,正視校園欺凌的問題。

  片中人ALEJANDRA與父親為了忘記失去摯親的傷痛而搬到新的城市居住,而年少的女兒以前曾經貪玩與朋友吸毒,而被學校查出。來到新環境,新的同學其實也不至於好在那裡,他們把青春揮霍,吸煙、喝酒、初嘗愛戀,相當的開放。然而在新的環境裡總有害群之馬,女主人公是貪玩無知,在知情的情況下被拍下了性愛影片。男同學的手機遺失,影片傳到網上。欺凌正式開始。

  無可否認的是影片的前半部叙事的節奏略為鬆散,但到下半部則漸入佳境,走入欺凌的正題。但綜觀後段更顯張力,走到受害人的世界,窺探校園欺凌是如何的影響著所有的人。在電影裡頭明明影片中是有兩人的,但偏偏女性的形象被定型為「蕩婦」,而男方則視為是理所當然。常說學校是一個小社區,特別是今時今日傳播效果之強,幸好事件尚未流出到社會的層面,否則主人公更要面對比校內更強的壓力。單是校內就已經令人痛不慾生,女方背負所有罪名,男的視她為洩慾對象,女的則心生妒忌,所謂的妒忌是一種想像的,像是搶走她們心儀的男生一樣。

  起初主人公與同學的關係也不錯的,甚至是走進新的社區,一切如是好奇。但偏偏在朋輩裡「行差踏錯」就影響到她與所有人的關係,回歸現實,相信每所學校都會有如此的同學,曾聽說過的欺凌是從「性取向」有關,也聽說過是從外表,從家庭背景有關。所指的加害者並不只是指施加暴力,傷害別人的人,而是對事情冷漠的人都是加害者,他們沒有惻隱之心,沒有叫停暴力,反而讓傷害擴大,也是需要指責的。
  在電影中所展示的欺凌過程裡實是充滿壓抑,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於不希望驚動到校方,事情都是在老師監測範圍以外,而任由學生低調地進行。而電影裡頭並沒有特別的提到校方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反而把焦點放在學生的關係裡,表達出一個沒有人願望發聲的世界,而受害者的不反抗就是基於她自身的羞愧,故此她選擇啞忍與沉默,甚至是選擇後來的出走。一般受到校園欺凌的受害人,很大程度上會對欺凌盲目,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對她的看法,就只有換個心情生存下去,畢竟學業仍然要繼續的。

  影片裡某些的欺凌鏡頭拍得挺直白,眾人用擬似精液製造的蛋糕強迫她進食,那一幕特別看得令人揪心,而且影片當中有情節講到勒索的問題,而受害者不願向教師說出發生什麼事,到底是自尊重要還是清白重要?看來是很難權衡輕重的東西,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能夠接受這種不尊重人又自私的行為。欺凌事件一件都嫌太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應該是幸福快樂,應該是團結在一起,沒有一個被遺棄。當最後主角的父親用處決別人來作結,冤冤相報何時了?任何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避免傷害,更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多一份的同理心。

  校園欺凌不是一件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事情,受害者的烙印可謂是一世的,而我們可以做的並不只是傾聽,而是行動。將心比己,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文/Dorothy

 4 ) 《露西亚之后》:沾染了毒液的青春

(芷宁写于2014年6月3日)
被肆意挥霍的青春很可能开出有毒的花,而在合伙欺负弱小方面,青春则显得出积极主动的一面,墨西哥影片《露西亚之后(After Lucia)》便以一种冷静到冷寂的呈现方式,引领观众一路旁观着发生在校园里的一连串欺凌事件。
无疑,本片导演兼编剧米歇尔·弗兰克带来了一部基调压抑的电影作品,他用固定机位长镜头凌厉地观察着,又以延展空间的纵深度悉心地静观着,还以对光线的出色运用来无情地透视着,却很少以创作者的主观态度来言说,仿佛片中人的人生没有思绪,只有表现形式一般,任由事件肆意地发生、发展到失控,还时而用隐藏事件第一现场的手法,令视听焦灼,让所有观影情绪都仿佛被困在一个憋闷的罐子里,让暴力冲突有了想象中的爆裂和崩坏,同时,在摒弃了配乐的渲染之后,肃静冷峻的画面反而平添了表现张力,影片前半部分略显松散随意,至事件发生后,则明显的节奏适当,该片的张力也主要体现在后半部分。
当事人、少女Alejandra在一连串欺凌事件发生后,却只能以无法诉说默默承受的方式麻木度日,虽然彼时的学校对她而言,已是地狱,但她依旧“按时点卯”上学。很多观众质疑她的懦弱,认为和之前的她性格判若两人,这其实是主创了解青春期心理的表现之一,或许在被欺凌的青少中,性格极端的会选择自杀以求解脱,有条件的会尽快转学以避风头,只是这两条路对Alejandra来说是行不通的,母亲Lucia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刚刚转入目前这个让她逐渐胆战心惊的学校不久,和爱侣隔世的悲痛令父亲Roberto一直没缓过来,他无法承受更多,否则他会发疯,而父亲最终的大爆发也说明了这一点。另外,Alejandra的不反抗也是基于对她那些所谓同学的了解,因为反抗会带来更大更多的伤害,或许,她对于自己之前的行为也感到羞耻,有短处握在别人手里,也就只有沉默的受制于人,以至于越来越麻木。
 人们对所谓的有污点者、弱者群起而攻之的做法,似乎是人性中从众心理作祟的一种,只有凌辱了个别人的不堪,才会使得欺凌者觉得自己和大家没有区别,站在了重要的一方。这种从众心理在青少期显得尤为明显,他们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一方面又想要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只是片中的他们将这种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体现在了欺凌方式的五花八门上。成年人的欺凌或许倾向于使人在精神上感到羞耻和抑郁,而处于青春期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们的欺凌,则在精神和肉体上均施暴,过剩的荷尔蒙和不稳定的情绪让他们时常失控失衡又失态。
 通常校园暴力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的父母是最后一个知晓的,这大抵和校园是一个属于学生的社区,这里自有规则,仿佛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有关。影片仿佛也在着力构建一个由学生自成体系的社区,故事的构架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片中事件,校方没有过多介入,事情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外发生,在这样的一个小体系内,一切都仿佛在内部消化般的轮番上演着,铺排有序,且愈燃愈烈。
起初,刚到新环境时,比起父亲无心工作心不在焉,女儿似乎要适应得多,她很快就结交到了新朋友,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只是青春期心理是微妙的,它的变化无常直逼更年期,视频的泄露,让Alejandra成为众矢之的,很多年轻人躁动的青春都需要一个醒目的靶子来宣泄,Alejandra恰好在错误的时间不知不觉地成了那个靶子,此后,男生对她失去了最起码的尊重,女生的心理则相对复杂一些,有的心生嫉恨(仿佛抢去她们的心仪对象),有的心生鄙夷,还有的兼而有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我们不能对人性绝望,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人类。”有时候,看着正在成长起来的一代的行事风格,对此话也感到无语。
(杂志约稿)

 5 ) 触目惊心的校园霸凌

《露西亚之后》在米歇尔·弗兰克的导演生涯中可谓举足轻重,这部作品不仅在当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上获得大奖,弗兰克还因而受到该单元评审主席、著名美国演员蒂姆·罗斯的赏识,自此两人结缘。罗斯以监制的身份参与到弗兰克的多部作品,先后主演了《慢性》和《日落》,其中《慢性》更成功跻身戛纳竞赛单元,一举拿下最佳编剧奖。因此,既可以说蒂姆·罗斯是弗兰克的贵人,也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弗兰克的幸运之神。

影片讲述丧妻的中年厨师带着青春期的女儿远走墨西哥城,力图重新振作,却忽略了女儿宛如地狱的转学生活。女儿发现自己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箭靶子,但羞于向父亲开口求助,她只得每天咬牙承受众人的暴力欺凌,她的沉默一路导向无可挽回的残酷结局……

▲惨遭校园霸凌的女主角

和处女作《丹尼尔与安娜》一样,《露西亚之后》仍然是抢夺眼球的社会新闻题材:校园霸凌。关于这类题材的影片我们看的不少,比如像《少年的你》《告白》《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往往透过青少年的暴力现象折射出更深层的家庭和社会问题。而这位墨西哥导演最突出的莫过于采用冷酷的美学手段,刻画极度不适的暴力行为。这种有意模仿电影大师哈内克的风格在处女作《丹尼尔与安娜》曾引发极大争议,窥淫而冗长的乱伦画面有剥削的嫌疑。

这种饱受争议的暴力美学在弗兰克第二部长片里有所收敛和回避,真正实施的暴力往往发生在镜头之外,比如女主角被锁在洗手间,而同伴却在房间里开派对的情节。这种依靠声音和想象力补充的画外空间叙事并没有减轻冲击力,尤其是零配乐与固定长镜头的运用,让人在平静的生活情节里体味到一种隐隐不安的气氛。当然,导演依然毫不掩饰地展示了一幕直面暴行的吃蛋糕场景,镜头一直对准被当众羞辱的女主角,却无法看到施暴者的表情,其触目惊心的程度足以引人思考:人性的丑恶为何出现在这些未成年人的身上。

▲父女之间的情感隔阂

然而,这部影片的优胜处不仅是冷酷暴力美学呈现的校园霸凌主题,还兼顾到父女关系,以及亲人离世给家人带来的心理创伤。我没看电影前,一直以为“露西亚”是女主角的名字,过后才发现并非如此。“露西亚”暗中指向了母亲这个由始至终没有出场的角色,她的离世却给父亲和女儿同时带来巨大的情感创伤。作为丧偶的父亲选择离开伤心地,埋首工作走出阴影,却忽略了对女儿的关心;女儿还一直受困于丧母之痛。这种情感关系的剖析延续了《丹尼尔与安娜》,在那部处女作中,父母的疏忽导致青春期儿子的扭曲性心理与乱伦行为。

而在这部作品里,女主角的丧母悲痛无法表露于父亲面前,她用游泳来纾解情绪,或许也暗示了她吸毒的原因。这种坏习惯令她陷入性爱短片泄露风波,牵连出其后不断升级的受辱事件。女儿对遭受的“荡妇羞辱”难以启齿,发现被隐瞒母亲死因后对父亲产生误解。多重因素的叠加导致父女间出现情感隔阂,这足以解释女主角在遭受霸凌时,不懂反抗与无人倾诉的可怕现象。

▲令人侧目的暴力欺凌行为

不过,除了家庭因素,剧本中对学校老师寥寥几笔的刻画也让人细思极恐。老师只负责传授知识,从没关注过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心理状态;学校注重学生品行,实行强制验毒措施,却不过问其吸毒的缘由,简单地打上“坏学生、行为不端”的标签。这丝毫无助于学生脱离毒品的诱惑,反而强化了这种偏颇不公的印象,让未成年人陷入恶性的循环。最鲜明的例子莫过于警察在调查时,先入为主认为女主角的失踪与吸毒有关。

最后一幕揭示了暴力不仅存在于学校,还暗示了这是一个暴力四处蔓延的世界,相比起发生在未成年人间的校园欺凌,成年人施行的暴力更加触目惊心。这个惊悚感陡然上升的复仇类型结局似乎给女主角出了一口气,却揭示了更可怕的结论:暴力只会滋生暴力,无法消除暴力。

 6 ) 未成年人的暴力更可怕

女主角和同学初尝性爱被录了像,然后性爱视频被人放到校园网上,本以为不过又是一个艳照门事件而已,但这仅仅只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线而已,校园暴力远远超出成人的想象!
在同学们欢声笑语的另一扇门背后,你能想象得到未成年孩子所犯下的罪恶吗?虽然镜头并未向我们展示任何暴力场面,但我的拳头还是不由得攥紧了,最终这拳头变成一把匕首,深深扎进了我的胸口。
那些冷漠的同学们,给她灌酒,给她撒尿,逼迫她下海洗澡,直到她最终消失在黑漆漆的大海之中。
很多人可能会责怪女主角为什么不去反抗,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或父亲,这样故事结局就不至于那么悲惨了。而我却特别能理解。小时候我也在学校里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告诉老师和家长之后,他们顶多就是轻描淡写的训斥一番,根本于事无补,反而会加重坏同学的报复。记得二年级和同学玩跳绳,后来她的跳绳不见了,就赖我给她搞丢了,而事实上她是担心自己回家被母亲揍而已。我明明是冤枉的,但却每次在放学之后遭受她和几位同学的围攻。这件事持续了大概一学期。现在想想,父母当时也知道这件事,大概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对孩子来说影响很大的事,也可能父母都忙于养家糊口,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孤立无助,只能一个人面对欺凌。
最后,影片以父亲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女儿失踪的愤怒,更是让人心如刀割。
这部影片虽然拍摄手法平淡,却更能让观众静下心来想想,作为成人的父母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去关注未成年人?
关注校园暴力不只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避免那些本来可以终止的悲剧。

 短评

墨西哥新浪潮电影就是厚积薄发。以纯白描手法来叙述家庭悲剧和校园暴力,实在够残酷够震撼。看完后只想将这些小屁孩一个一个扔下海

7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超级大虐片,比《狩猎》虐多了。也可能是我自己上学时也有被Bully的经验,感同身受的原因吧。还好电影不算长,不然真不知道怎么看完。回想上学时那段经历,真是很大的阴影。这种说不出来的痛和讨不回来的公道,在地球上还是绝迹吧。

9分钟前
  • 果樹
  • 推荐

真不理解那些说女主活该的人什么心态,还有各种鸡贼猥琐的评论,完全没体会到导演编剧的点,智障和没有同理心的人还要看这么多长镜头,辛苦你们了

14分钟前
  • Bayes_Dan
  • 力荐

校園霸凌永遠都讓我覺得恐怖 真慶幸許多亞洲學生在高中畢業之前還是被管教的住的 而我正好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

15分钟前
  • Run Girl Run
  • 推荐

自尊和清白哪个更重要,每个人的看法或许不同,Luica选择了隐忍这么看来显然不好的办法。非常坚持的固定长镜头,通篇固定机位长镜头,一场一镜。刻意避让主观视角的校园霸凌,某种程度上没有更多的展现被欺凌的镜头,但是其震撼力却翻倍。没有批判的冷静克制令人心碎。

1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为什么爱“Putain"?很简单 经历让我发现那些被人细语的女人往往更直接更善良更有力量更让人值得去爱去死

21分钟前
  • Muyan
  • 推荐

Tim Roth一定有受虐倾向。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3.6分。冷静,一种是强叙事的推动,让整部影片慢慢进入到哀伤的境地。校园霸凌的表层,家庭冷漠的硬核。

29分钟前
  • 鲜有废客
  • 还行

一直在想Lucia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没有报复。然后想起自己小学时代教师暴力的事情,全班74个人在3年的时间里不也是没有任何反抗,甚至不会跟父母说,一直到出了人命一切才天下皆知,然后许多细节直到今天还是被隐藏着。lucia的报复是对自己和亲人的,父亲最后的举动成为影片的结尾隐示着一种悲剧。

31分钟前
  • 米吐尔
  • 推荐

比《新秩序》好

32分钟前
  • Q影誌
  • 还行

三星半。这里面有很多无法处理的感情,丧失亲人的伤痛,集体欺凌下的无助,社会的冷漠。它们都以荒谬的方式上演。《红字》的故事发生在任何时代。镜头客观、冷静,时而呈现出美丽,这美却于痛毫无帮助。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控诉,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底下神评有说女主吸毒抢别人男朋友活该自作自受,像这种就根本无法交流了……四星是觉得情节上有不尽合理的地方,但绝对是好电影。

34分钟前
  • Jade
  • 推荐

除了校园暴力之外,还有反复提到的青少年吸食大麻问题,法律对未成年人的过度保护,父女之间的隔阂,内容还挺丰富。几乎都是固定机位长镜头,但还蛮有力的。

36分钟前
  • 碧水寒山夺命鸟
  • 推荐

心疼

41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大景别长镜头高逼格,校园暴力题材,故事简单虐心,有些段落看得确实很难受。前面状态描写感觉太冗长了,“露西亚离开后”,父亲的寻仇段落简单粗暴,却直击人心。另外,墨西哥好像没那么脏乱差,学校看上去也和美国差不多嘛。

42分钟前
  • Ryeland
  • 推荐

一景一镜,没有任何镜头上的运动,极度冷静克制地描述暴力。被框在镜头里的人物之间在景深上前后错落有致,相互之间却没有任何感情上的真正交流和表达。荷尔蒙催生无因由的青春暴力,有理有据施错于人的成人暴力,哪个比较可怕?最虐的还是我们这些什么都知道的观众。最后快艇上的镜头感太精彩。

4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故事沒有一味將責任推向施虐者,反而描繪了女生為了進入圈子所作不合於己的行為,及父親的失蹤,家庭的愛之流於肢體表面之上,結果的悲觀性由此而來,為父者根本無法原諒自己於一連串意外上的責任。去年相像作品,影像上處理較好,但相對上男女生也較此作堅強得多,此作女主甘於返校,原因不明。

48分钟前
  • プン
  • 还行

结尾简单粗暴。

49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人要先自爱,别人才会尊重你。如果不是女主先勾搭了别人的男朋友,一切悲剧就都没了。

52分钟前
  • 真不想起名儿
  • 还行

灰蓝色的天空大海和游艇,轰隆隆响着的发动机,一场为女复仇冷静进行着。

5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