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Joker

正片

主演:华金·菲尼克斯,罗伯特·德尼罗,马克·马龙,莎姬·贝兹,谢伊·惠格姆,弗兰西丝·康罗伊,布莱恩·考伦,布莱恩·泰里·亨利,布莱特·卡伦,道格拉斯·霍奇斯,格伦·弗莱舍尔,比尔·坎普,乔什·帕斯,但丁·佩雷拉-奥尔森,玛丽·凯特·马拉特,迈克尔·本茨,莎珑·华盛顿,桑德拉·詹姆斯,托尼·赫德,曼德拉·贝拉米,乔·奥克曼,卡尔·伦德施泰特,米克·奥罗克,大卫·吉布森,伊万·罗萨多,安妮·比萨比亚,布莱斯·科里根,乔恩·道格拉斯·雷尼,艾恩斯利·丹恩,杰森·约翰·奇卡莱塞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 / 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丑Joker 剧照 NO.1小丑Joker 剧照 NO.2小丑Joker 剧照 NO.3小丑Joker 剧照 NO.4小丑Joker 剧照 NO.5小丑Joker 剧照 NO.6小丑Joker 剧照 NO.13小丑Joker 剧照 NO.14小丑Joker 剧照 NO.15小丑Joker 剧照 NO.16小丑Joker 剧照 NO.17小丑Joker 剧照 NO.18小丑Joker 剧照 NO.19小丑Joker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小丑Joker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湿冷无望的哥谭市,卑微的亚瑟·弗兰克(华金·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饰)依靠扮演小丑赚取营生。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而亚瑟深记母亲的教诲,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都笑对人生,却因此让自己背负着莫大的压力,濒临崩溃。他梦想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怎奈生活一次次将失望狠狠地砸在他的头上。不仅如此,他因意外丢掉了工作,偶然瞥见母亲的秘密,又使他心中燃起对那个与之地位悬殊却从未谋面的父亲的殷切渴望。命运习惯了事与愿违,空荡荡的地铁内,悲伤的小丑在无法自已的癫狂笑声中大开杀戒……杀手情人2000星际迷航:发现号 第一季伴郎荒岛情未了金库(国语版)桃姐粤语版黄埔滩头1982灵魂冲浪人侠义神捕之边城迷案夜班医生 第四季飘扬的红领巾再看我一眼1984西部世界 第三季偶得回响震动2019超级富豪异乡人堪萨斯情仇百元之恋脱稿爱情下流女孩满分追爱公式巨怪猎人第三季玛雅帮 第四季我的小可爱别墅·恋爱是桃色的无间游戏夜半天使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假扮女佣疯花血月午夜惊魂海鲨一号西塔与拉姆无电话不生活楼上的女人(国语版)恐怖挟持紫金镖落日余情(国语版)快餐店之恋2爱上入殓师我会回来过圣诞(国语版)撕票风云(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小丑》:糟糕的电影,一个恶毒的异己发明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的开篇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中的话说道:

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神志健全。

陀思妥耶夫斯基之所以用“人们不能”,其原因在于我们经常如此。我首先坦率的评价,我非常讨厌2019年的《小丑》这部电影,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以最平庸的方式建构着观影者对世界的平庸理解和想象。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禁闭邻人,他还让我们不是带着恐惧和敬畏禁闭邻人,而是带着轻蔑和同情禁闭这位我们本应该尊敬的邻人。

这部电影强化平庸,践踏意志。不过这也许这就是它的票房如此至高,如此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吧。

一 毫无意志的小丑

这是最令我惊讶和失望的,小丑本是“疯癫”的代表,用他在黑暗骑士里的话说,他是“混乱的代理人”。但这部电影中的小丑却完全不是,他的每一步行为都“有理有据”。

而且从剧作角度而言,这部自传体影片塑造了一个完全“无意志”且“无弧光”的人物,抛离上面的所有价值评断,这部电影也是不及格的。电影中他所有积极的举动,都是无意志,无目的的。

小丑为何杀掉三位华尔街人士?因为他需要自卫,且自卫的武器也不是他自己的,而是阴差阳错由别人给他的。

小丑为何杀掉自己的母亲?因为她一直欺骗她,曾经还纵容虐待她。在电影中,这位母亲一直絮絮叨叨的要给韦恩写信,不关心亚瑟,也不认可亚瑟。

小丑如何去到莫瑞的脱口秀的呢?不是他要去的,是对方主动找他去的。

小丑为何杀掉同一个剧团的另一位小丑?因为他先是嫁祸小丑,打小报告令他丢掉工作。然后他这次登门的关心也是虚伪的,他不是关心小丑,只是希望自己脱罪。

对于真的关心小丑的那位呢?小丑温情脉脉地放他走了(我当时的反应是,What?!)。

小丑如何重创两位追捕他的警察呢?他什么都没做,警察阴差阳错的被其他抗议者阻挡了。

小丑为何杀掉主持人莫瑞呢?因为主持人利用他,还数次播放他的影片羞辱他。

小丑如何在杀掉莫瑞后脱罪的呢?他什么都没做,是别的抗议者制造了车祸。

脱罪后他如何站起来翩翩起舞呢?不是他想做的,是周围人的起哄鼓励他做的。

小丑为何杀掉最终的那位心理医生呢?因为她与最初的那位心理医生连长相都十分近似(应该不会是同一位),他们虚伪,从来不真的关心病人。

小丑的任何一步行为都是“被动”的,是“自卫”的,是“报复”的,合情合理,甚至有正义在其中。

这位小丑追求的东西和我们一模一样,他渴望成功,被动的抓住事业的机会,他渴望被爱,在脑子里幻想自己被其他人接受,他渴望社会阶层的提升,希望得到韦恩的认可,他渴望自尊心,所以在众人起哄后,他也享受那样的时刻。

这还是小丑?这不就是“每个人”么?

二 小丑:从“酒神”到“爽文”

不管是动漫《致命玩笑》中的小丑,还是电影《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此角色的意义绝不是一个“普通平庸人”。

小丑最初是作为蝙蝠侠的对应物出现的。蝙蝠侠象征我们想象中完美的警察,拥有完美的技巧和完美的道德,无所不能,不犯错误,这是一个很“日神”的形象。

而小丑最初就是以“酒神”的方式进入蝙蝠侠故事的(动漫中小丑使用的病毒就叫“酒神病毒”),小丑不相信我们的一切信念,但不代表小丑是“虚无主义者”,小丑信奉混乱,信奉疯狂,他不是被迫疯狂,被迫混乱的,因为他真的相信疯狂,相信混乱。就像在《黑暗骑士》中,小丑说:

这座城市需要一点有品味的罪犯。

小丑不要钱,不要世俗意义的成功,不要被尊重。他是彻彻底底的“反英雄”,而“反英雄”也是一种“英雄主义”。这是区分小丑与其他罪犯的区别,因为他还相信些什么,他要证明他的信念是正确的。

因此面对《黑暗骑士》中的小丑,我们会害怕,他不懦弱,不愚蠢,他意志超强,与我们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我们都无法称他为“异己”,因为我们“无法理解”。《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如同《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博士一样,像一团危险而庞大的火焰,以我们无法理解的内核运转着,比起平庸的观影者。他们以更强的“生命力”旺盛的燃烧。因为我们明白蝙蝠侠的“生命力”是一个理念的想象,是把我们自己无限拔高的形象,是虚假不可信的。小丑和汉尼拔反而体现着一种更本真旺盛,又可信的“生命力”。

从每个平庸者自身,到平庸者将自身无限拔高的理念,到与此理念完全对应的反理念,才构成黑格尔所谓的一组“辩证概念”,而戏剧的张力和艺术的价值,就在这样的一组“辩证概念”的张力中运行。

而2019版的《小丑》,完全失去了这样的张力,以完完全全迎合的姿态,将平庸者自己摆上银幕,将日复一日的平庸生活以廉价的同情姿态呈现,其戏剧性与网络小说的“爽文”没有区别。

三 险恶而懦弱的平庸人视角

观影的过程令我非常不适,主角似乎在调动全身的潜能在电影中大喊“可怜可怜我”,这不应该是“小丑”的基调。

主角简直是教科书般的可怜虫,被领养,养母精神疾病,被养母的男友虐待,孤独,被陌生人霸凌,被上司错怪,被同事嫁祸,被他人嘲笑,被他人漠视,努力但不成功,自己也有精神疾病。

这就是今天所有自怨自艾的现代人对自己生活的写照,哪个年轻人在网上抱怨不是这些,如果说蝙蝠侠是我们理念的放大版,小丑就是我们自怨自艾的放大版。

影片中的其他抗议者呢?粗暴,野蛮,无脑,打砸抢的脸谱化形象,他们就是无数个自怨自艾被放大的庸众。

而韦恩呢?他似乎看上去还像个正面人物,高高在上,竞选市长,有血性的为了保护孩子揍了小丑一拳,最后为保护家人牺牲。

所以看到最后我非常疑惑,这部电影到底要表现什么?有钱人是高尚正义的,穷人是野蛮愚蠢的?

电影中呈现出三种人,1 因为幸运而有钱的人 2 不幸但嘴上抱怨,自己忍受的人 3 不幸但起来反抗的人。第一种人(韦恩)被塑造得孔武有力,有责任感,有担当;第二种人(邻居女士)被塑造得豁达,幽默,友善,关怀;第三种人(小丑和其他抗议者)被塑造得疯癫,野蛮。电影在直白地锁定一种偏见,如果你是幸运而有钱的人,请你改变这个社会,如果你是个不幸没钱的人,你可以抱怨,但请守住你份内的事,你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你是不幸没钱的人,你还想反抗?那你不是坏,就是被逼疯了。

这部电影直白的袒露着,一切理智的正常人会幽默豁达的忍受,因为他们理智的意识到他们什么都做不了。而反抗者都是坏人和疯子。这个世界还是等着韦恩老爷来拯救。

阶层固化,生活不值得,反抗者又疯又蠢又坏。这是什么内容?这不就是每天我们在微信公众号都在看的东西吗?

四 被禁闭的邻人与真疯子

谁被排除在这个狭隘懦弱的世界之外了,谁就是被这部电影险恶禁闭的人。

有勇有为的反抗者。

这个社会容不下有勇有为的反抗者,系统容不下,因为他们危险。普通人也容不下,因为这些人衬托出他们的丑恶懦弱。因此我们塑造这个2019年的《小丑》,为所有的“反抗者”定下基调,他们和我们一样,不过是比我们更可怜,更坏,被逼迫的更厉害而已。

至此,所有不能低头默默忍受之人,都仅仅是更惨和道德水平更低,智力更低的平庸人。而我们虽然看上去懦弱忍耐,那是因为我们更睿智的意识到反抗也没用,也更有道德做不出丑恶的行动。而我们为何无法做些什么呢?因为我们不够好运,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之人。况且比起那些好运又积极的有钱人,我们还更有道德,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一个消极,但睿智而道德的平庸人诞生了,他们被想赚他们钱的公众号、综艺节目一再强化,一再娇惯着。今天,我们拍出一部叫《小丑》的电影继续娇惯他们的平庸想象,这无疑大获成功,这已经是影史上票房最高的R级片,可能明年还会获奖无数。

他们看不到,这个世界真正改变,迈向下一时代的关键,正是那些有勇有为的反抗者们,而希望消灭这些反抗者的,正是那些同样压迫着他们的韦恩老爷们。老爷们当然乐于看见所有人都出手污名和谴责反抗者,而他们只用为这些平庸编织着令他们更为平庸和懦弱的神话或恐吓。

到底谁是疯子?电影里的小丑疯了么?他不是就是可怜,现实中的平庸人谁没有情绪失控爆发过?谁脑子里没有报复的念头,谁没有想彻底自我毁灭一番?有勇有为的抗争者疯了么?世界如此糟糕,这连平庸者自己也知道,勇敢而耐心的让这个世界改变,这有什么疯的?

谁真的疯了?将这个可怕的世界说成是美好时代的人,或是在心里认为人可以并应该忍受这一切,可以忍受高压,忍受平凡,忍受无尊严。并相信竟然久而久之,可以从这种生活中,靠理论,靠群体行为,获得美,获得尊严,获得好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疯狂吧,这有多疯狂?他们晚上不睡,也睡不着,失眠困扰着他们,他们发疯一样的消费和娱乐,他们年纪轻轻患上抑郁症,他们放弃社交和亲密关系。别忘了,还有个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概念在等待着他们。

所以到底在这里,谁才是真的疯子?

不过这终究是场意志的较量,不是票房的较量,不是声量的较量。平庸者当然想要禁闭掉这反抗的邻人,因为隐隐约约的,他们自己才是疯子。但这会不会最终发生呢。

还好这也不由他们决定。

 2 ) 在现实与幻觉间陷落的“小丑”

11.10看完当天晚上(一边买一边)写的,很多观点其实都没有充分的论证。但总体而言,目前对《小丑》的态度暂时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讨论!(求轻喷

本文首发于「陀螺电影」


当原先温柔和善的单亲妈妈邻居面对突入私人空间的Fleck发出惊呼时,观众们或许第一次从影片设定的主角视角中跌落而下。关于母亲脑海中那一层暧昧不明的记忆空间,仿佛突然笼罩在了Fleck身上。现实与幻觉之间的巨大张力在这一瞬间召唤出强大的情感潮涌。它们相互区别,但却难舍难分。

然而,此处这般的高密度扭结在影片中却并没有每次都获得成功。影片整体在处理一个带有浓重幻觉色彩的人物历程与他背后现实世界的关系时,并未显露出游弋自如,反而在这两者之间陷落,以至于架空了本应足够丰满的核心人物。


冒犯,还是怯懦的迎合?

《小丑》以及小丑这一人物理应是冒犯性的。就影片试图展现的内容而言,它似乎也确实如此。Fleck的大笑、舞蹈、攻击,一切都是如此乖戾张扬、如此颓废而勇武地朝向动荡与死亡,他已然与主流英雄电影中的人物划开了清晰的分界。

创作者大概深知这种力量的冒犯性,因而试图用更多的附加方式让观众能够与这一无法轻易理解的人物产生共鸣。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从头铺到尾的配乐。每一个Fleck情绪凝结的情节点,这一浑浊粗重的嗡鸣便会此起彼伏,试图将Fleck的情感以一种绝对可被理解的方式倾泻出来。创作者似乎预设了主角人格的不可靠近,因而以一种充沛的听觉世界轻而易举地包围观众。

然而,在这一轻而易举的过程中,配乐破坏了人物本该不断内聚的力量与密度,更是削弱了这一诡谲人物的庄严本性——这种庄严并非一种仰视的崇敬感,而是在观众实际上与人物形象确实存在距离时,先承认这种距离的存在。反之,对这一距离的忽视意味着怯懦地寻求简单的共鸣。

与配乐相匹配的,是影片同样基于类似的单线程逻辑的剧作。首先,创作者明确的是Fleck主观心灵世界的主导;其次,创作者设计了一个不断对他施压的外部世界。然而,在这一以“幻觉”主导的叙事中,“幻觉”的前进动力却近乎全数依靠外在的挤压——这一挤压是如此明确统一,以至于让人物的反应也变得整齐划一起来。在少数仿佛超离主要情节的Fleck生活细节中,在那些失神落魄的片刻,我才能获得某种无法被彻底归因与概括的面貌。剩余的情节,却似乎更像是连线题一般的因果堆叠。

“我们能理解他吗?”“或许不能,但不妨先假定已经理解吧!”这似乎就是影片最初的基底,但到了最后,这一前提也没有被充分质疑。共情完成后,共情之前的问题便被自动忽略。

“冒犯”同样如此:当它在一种既定的充沛语境中完成时,它便已经让这个本该冒犯观众的语境近乎透明,以至于进入语境的过程被取消——现实的冒犯被替代为幻觉,乃至被扭曲为一种迎合。

最终,这也掩盖了小丑最终作为一个超越社会惯常结构的人物的独特性:他本可以极端超现实又极端现实,但现在,他只是十分可感可规制化的现实。


人物,还是有序的表演?

华金·菲尼克斯的表演无疑是精彩绝伦的。但当表演必须被提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论点进行褒扬时,影片整体的效果就有必要被更谨慎地重估。《小丑》中凤凰的表演固然突出,但它和影片的剧作、视听策略的紧密联系同样不能忽视。

影片一开始,凤凰便给出了一个小丑拉开笑脸的标志性动作。不少观众或许会被开篇这一突如其来的情感直陈微微震慑——这一痛苦的表情并非一定的情节迂回之后的释放,而竟是人物的日常本身。因而我们被引导着去期待他身上更为波涛汹涌的世界。

然而,与上文提到的逻辑一脉相承的是,我似乎只能在华金身上看到这个人物可被条分缕析的框架。虽然华金展现了近乎千变万化的笑容,但这每一遍却似乎都不在展现人物的笑容本身(而笑容其实本可以内蕴更复杂的人物属性),而是被预先地连结到了剧作结构的逻辑中去。假如说每种笑容都是一个层次,那么这个层次就变成一束坚韧的丝线,牵引着我们进入一个刻板的被社会压迫的“典型”底层个体中——此时,丰富的层次虽然令人眼花缭乱,但却最终形成一种近乎大一统的清晰可辨。

一个生动的人物退场,取而代之的是被强大的剧作设定所捕获的表演。人物主观世界中的丰富情感虽然充沛,但却是可被无距离传递给观众的全知。那种幻觉性的力量到底去往何处?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干瘪的现实因果论似乎已然是幻觉萎缩的形体。

当然,我也无法否认那些透过华金身体所抵达的美妙时刻。

比如关于那场卫生间中的独舞,他近乎雕刻家一般断断续续地形塑着自己的身体。他的姿态在那一刻向着无法名状的带有畸形美感的生命律动敞开,以至于镜头下周围的世界全都被他崎岖的线条所扭转。再比如黄昏中步上楼梯的他,坍缩的身体仿佛在不断下坠,上行的楼梯都仿佛成为下坠的昏暗甬道,而尽头冰冷的翠蓝天色成为一池神秘的潭水。

但这些在整体结构中是显得如此渺小,以至于我无法在这种闪现的情绪中感受到不可触的真实的引力。过于有序的表演终于将这个幽暗的人物填平甚至抹去。


时代,还是架空的现实?

《小丑》是一部与我们的时代有所关联的作品吗?至少从它席卷全球且远超单一DC粉丝群体的票房来看,它完全是一部身处我们时代之中的作品。但是这种关联到底如何建立、建立的效果如何,却是另一个问题。

在前文中我们尝试确证的是,这是一部名义上以幻觉主导但实际上却被“现实”完全渗透的作品。到这一部分我们不妨直接提问,假如这一模式是可以被理解的,那么这一在幕后实行操纵的“现实”本身的质感如何?

我们看到的是不断被进一步拉大的财富鸿沟,是电视机中政治经济权力与文化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破败都市中人与人之间彻底的沟通失效,是已然悲苦万分的底层社会的残忍互害。假如说以上这些背景性细节的模式化是轻度的、与主人公仍然产生一定程度互动的,那么影片中最鲜明的社会描摹则是高度僵硬的。以小丑为文化旗帜的底层群体,起初还能振臂高呼寻求平等,之后却在零碎的拼凑中被呈现为最容易被粗暴理解的“乌合之众”。

当Fleck在人群中起舞时,我们似乎与他们一同亲临了他在这一浩大群体中的神圣地位——但实际上,他和这群愤怒的人没有丝毫真正的联结。他们之间有的,只是一次偶然事件经过必然推导后的空洞相遇。这一过程看似是漫长的蝴蝶效应,实际上却是一个再僵化不过的背景性框架。它的复杂性何在?我们无从知晓。要探究这一窘境的缘由,或许依然要回到幻觉与现实的关系中来。

Fleck与底层群体的关系之所以稀薄,很大程度上是由影片所设置的主角视角所致。一方面,在这一带有癔症般狂乱特征的精神世界中,外部世界只能作为零星的碎片存在;另一方面,由于这一精神世界本就是外部世界直接导致的机械构造,我们在他的幻觉中也无法管窥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随着一个接一个对准演员的特写,我们似乎进入了这个“人物”,也经由人物的真实性触碰了人物所处世界的真实性。然而,这一“人物”的真实性是被一层坚固又脆弱的透明薄膜所包裹的,其中陈列的一切都有着真实的光晕——坚固是因为它维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脆弱则是因为,一旦我们戳破,我们面对的则只能是架空的现实。

由此联想到影片在北美媒体中遭到的批评或许不那么难以理解。它很可能并非因为所谓的“煽动暴力”而被批评,而是因为它所营造的这种模式化的群体暴力本身,恰恰从逆反的方向契合了主流精英评论界的想象。换言之,在其中我们更多只能看到暴力行为主体的粗疏颠倒,而没有看到关于暴力逻辑的重构潜能。


由此看来,《小丑》的缺陷,或许都能归结为对现实与幻觉的辩证关系的失败把握。这种失败是双重的,它既是外部世界对Fleck心理的机械统治,又是Fleck内心世界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拒绝。由于这种失败,它无法用不轻飘的方式去塑造一个极具侵略性的人物,无法使杰出的表演获得足够广阔的情绪延展空间,更无法触及时代现实的复杂性。

当然,或许如齐泽克所说,影片最大的成功,恰恰是明示、正视这种广泛存在的焦虑,乃至留下积极的未来空间。但这种虚无主义在影片中以怎样的扁平姿态现身,是否真的能够完成对自身的超克?这种美学的残破可能已经给出了无解的答案。《小丑》已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电影;但在《小丑》之后,时代依然渴望更充盈、更不可预知的“小丑”到来。

 3 ) 《小丑》:一个事先张扬的玩笑

大概没有任何一位观众在走进电影院前是对《小丑》这部电影一无所知的。

哪怕是最不关心电影的观众,只要在流行文化里浸润得够久,都不可能不知道Joker这位蝙蝠侠宇宙中的王牌反派,不可能不熟悉他标志性的绿发红嘴和神经的大笑。《小丑》上映之前,得益于热心DC粉丝对《致命玩笑》和小丑起源故事的科普,各大网站早早策划起的“影史Joker排名”(和对《自杀小队》的又一次鞭尸),还有那部IMDB第四名的《黑暗骑士》,《小丑》面对的观众群体是一群称职的准粉丝,他们早就对Joker这个人物了如指掌,不少人还能轻松引用“Why So Serious”和“糟糕的一天”。

关心电影的观众,肯定知道《小丑》刚刚斩获威尼斯金狮。作为脱离DC电影宇宙的独立作品,这部讲述反派起源故事的《小丑》毫无疑问是漫改电影一座短期无法被超越的里程碑。《小丑》如何复兴DC又如何改变未来好莱坞格局,已经是令人振奋的谈资,而这部电影的幕后,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从指导性喜剧到捧回金狮成就了一个弧光极佳的人物故事,故事丰富的主演华金·菲尼克斯,给媒体提供了够写一周的稿件素材。他与哥哥瑞凡的往事,他被好莱坞边缘化又重回演技巅峰的过程,甚至他与鲁妮·玛拉的浪漫关系,都被重新拿出来成为《小丑》电影宣传的边角料。

已经建立起期待的观众,接下来又会被海报和预告片狠狠惊艳一把。《小丑》的海报,是对人物极近的观测,精准的色彩和光营造的戏剧感扑面而来。漫画中的小丑是一个前史缺失的纯粹邪恶符号,但《小丑》风格十足的预告片中展现的主角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可怜普通人。整部电影看上去是一个回归角色的故事,细腻,亲密,饱含情绪,同时又是严肃的社会研究,充满悲剧和讽刺的现实性。“是社会让小丑成为小丑”,这个结论被一遍遍强调,成为一句心照不宣的宣传语。

围绕《小丑》的还有对其煽动暴力的警惕和争议。2012年《黑暗骑士》首映枪击案受害者家属公开抗议,首映当日许多场次都有警员巡场,但这些都未减观众的热情,反而增加了《小丑》电影的神秘感和观影行为的叛逆性。

贴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元素和标签,《小丑》已经成为了超越电影本身的文化现象。但当观众真正走进电影院,坐下来进入《小丑》的世界中时,会发现除开这些早已广而告之的元素,和意料之中的华章,什么也没有了。

《小丑》像个事先抖出太多梗的笑话,在真正表演的时候却露了怯。它又像个空荡荡的骨架,贴满了从别人那里借来的器官,表面看上去丰富充实,实际却贫乏空洞。


《小丑》最大的两个问题,是同时存在的直白和混乱。一半过于简化和浅薄,带着一种生怕观众看不懂的不信任;而另一半的内容,好像真正有话要说,却不能或不敢仔细展开。

角色:单一片面的受害者形象&缺乏解释的动机

《小丑》是一部严格封闭叙事的角色电影,所有或明或暗的灯光都照向Arthur Fleck,卑微的街头小丑,失败的喜剧演员,控制不住笑的精神病人。他经历了被街头混混和华尔街精英殴打,被同事陷害,被富人阶层无视,被政府抛弃,被自己最喜欢的喜剧主持人Murray嘲笑,最终选择了用暴力反击。在他的视线之外,他无心插柳的犯罪激发了整个城市针对富人和政府的暴乱,而小丑形象升华成为用暴力赢得存在感的精神符号。

Arthur Fleck的人设借鉴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然而《小丑》在角色塑造方面和这两部作品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体现在创作者对角色的态度上,换句话说,马丁看待两部作品主角的方式,与这两个角色如何看待自己完全不同。观众能看到Travis是个偏执疯狂的社会边缘人,但Travis觉得自己是拯救女性消灭肮脏的英雄;Rupert觉得自己是所作所为正当无比的喜剧天才,银幕外的观众才会感受到不安和尴尬。正是这种角色与观众之间认知的差异,真正激发了同理心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然而《小丑》看待Arthur Fleck的方式,与他看待自己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悲惨的受害者。Arthur是无过错的,错的是这个世界,而只要简单地把社会放在对立面,Arthur所有的痛苦都有了粗暴的发泄方向。这种过于简化的自怜是危险的,《小丑》直爽地打开大门邀请观众走进来共情,共情成功的观众能毫无顾虑地投身于Arthur的世界观中,但剩下的人却无所适从,失去了应有的落脚点,像是喜剧节目台下没听懂笑话的观众。

Arthur这样的受害者,在影片前三分之二中所关心的一切事物都很私人。不同于漫画中的小丑作为一个混沌的无政府主义形象存在,Arthur这个人物是去政治化去理念化的。所以当他坐上脱口秀的嘉宾沙发,开始作为一个代表替自己身处的阶级发言和指责时,中间感觉缺失了重要的一环。一个小丑枪杀三个富家公子哥就激发了整座城市的暴乱,这件事本身就是仿佛只会发生在漫画语境下的暴力事件,而Arthur在镜头面前的强行升华更是感觉没有根基。在Arthur的一次次杀人和一场场舞蹈之间,观众充分感受到他情绪的变化,却无法接收到他的想法。

或许存在感,是Arthur将自身行为与社会挂钩的动机。存在感是《小丑》若有似无的一个主题,Arthur所向往的是真正被人听见被人看见,所以Arthur才会指责社工不认真倾听,所以他才会憧憬舞台,幻想着自己在聚光灯下被Murray点名,才会为媒体的报道而兴奋,最终站上警车顶起舞。但这个主题并不十分明朗,导演似乎将笔墨更多用在了最浅显最吸睛的段落,重视情绪多过于理性。当然,他也可以说,疯子的行为不需要过多解释。社会的错是万能解药,精神问题也是。


社会:脸谱化的阶级对立&模糊不清的立场

《小丑》里的哥谭市是混乱版的1981年纽约,垃圾和巨型老鼠满街,失业和贫富差距问题愈演愈烈。虽然《小丑》里城市的视觉设计非常精细而风格化,它对这个社会的描绘,是及其简化初级的,没有任何政治和经济要素的细节。所有的富人阶层都被设计成虚伪自负不关心底层人民死活的混蛋,罪有应得。还能有比安排一群穿礼服的富豪混蛋观看《摩登时代》更直白更浅显的表达方式吗?

《小丑》这样简单粗暴的阶级讨论,让人想回去给《寄生虫》多加半颗星。《寄生虫》比《小丑》更高明的点在于,富人阶级从始至终没有做过明显的恶,却仍然被暴力惩罚。“朴社长一家明明什么也没做错”的疑问就是在刺激观众思考阶级对立背后真正的原罪。

但《小丑》就非常轻松地让上流社会当了真正意义上的靶子。在《小丑》的一套逻辑里,主持人Murray被描绘成十足的混蛋,死不足惜,邀请Arthur上节目只是为了嘲讽他,但别忘了《喜剧之王》里相似人设的那位主持人冷漠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精神压力。Thomas Wayne,如果抛开他是我们敬爱的蝙蝠侠的父亲这一层关系,在《小丑》里就是个不知民间疾苦的政治家,会非常没水平地说出“在我们这些人眼里你们这些啥也没有的就是一群小丑”。《小丑》为所有这些血腥找好了理由,但却忽视了那群所谓的华尔街精英小子,被枪杀的时候也是和小丑们一样坐着肮脏的地铁。

别说《小丑》是超英漫改blockbuster不能跟作者导演的作品比,这两部作品可都是三大电影节的获奖者。

《小丑》拧巴的点不只在于这场暴乱面对的对象,还在于这场暴乱的参与者。戴着小丑面具的他们面目模糊,不知道面具背后是真正绝望的底层人民,还是那些曾经在街头殴打Arthur的暴徒。Arthur在整部片子中,被各个阶层各个社会群体甚至各种肤色的人欺凌过,他本该谁的立场也不站,却在最后被简单地推崇为了仇富代言人。如果小丑的形象在他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暴徒们强行借用成了精神领袖,而他自己其实是只为自身利益犯罪不代表任何群体的个体,剧情可能还会更讽刺和有趣。

另一种模糊不清的处理还体现在对有色人种的态度。观众不可能不注意到这部电影中黑人女性角色,在公交车上对Arthur充满敌意的黑人母亲,公寓里忽视了他的温柔女邻居,从不认真倾听的社工,乃至最后可能被进了阿卡姆的小丑杀死了的工作人员,这些黑人女性都以对Arthur不够好的负面形象出现。这样的刻意设计背后,角色想传达的信息却模糊不清。《出租车司机》敢大胆展现主角的种族歧视,但《小丑》只浅尝辄止地放了一个微弱信号,转头去嘲笑侏儒。


除开以上这些,《小丑》还是一部既视感过重的影片。前文说过的《出租车司机》和《喜剧之王》的既视感已经铺满影像风格和故事线,主演里还非要再来一个演过这两部片的德尼罗,再加一些以手指做枪的标志性场景。观看小丑的过程中,华金·菲尼克斯主演的《你从未在此》也频频跳出来干扰,两部影片中都有华金和年迈母亲生活的片段,甚至有构图都非常相似的地铁从面前呼啸而过的场景。这些既视感,一方面削弱了《小丑》的独立性和原创性,一方面又不断提醒观众,《小丑》是如何地不如这几部作品。

当然,以上抒发的这些负面评价其实只是来源于超高期待下的失望,就当做是狂热迷妹不理智的脱粉回踩。《小丑》的超高评分也不是毫无来由的,华金·菲尼克斯的演技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他身上每一块凸出的骨头都会演戏。在他的演绎下,Joker的大笑到最后变成了窒息的嘶嘶声,他在台阶上每一次的扭动,每一个舞步,都成为情绪和叙事的一部分。背景中的大提琴声,带着一种能漫入头骨的深沉的凉意,摄影和布景超高水准地呈现了一场梦幻的色彩体验。

我承认《小丑》制作水准的精良,认可华金值得一座小金人的表演,也赞同《小丑》作为漫改电影开创性的意义。我更是无法想象《小丑》的主创们花了怎样的精力去说服华纳同意在当今充斥着重拍和系列电影的保守好莱坞投资这样一部令人有些不安的电影。

而这部电影之外,《小丑》正一路笑着领跑票房,奔向颁奖季。导演托德·菲利普斯讲着大环境下他如何无法拍喜剧的故事,将电影中的自怜气质带到戏外,社交网络也将持续地讨论这部电影和它背后的一切。

但我还是无法像我预期的那样喜欢《小丑》。正如那句著名台词,“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个悲剧,其实是个喜剧”,主创眼中的《小丑》是部像《出租车司机》一样可以激发现实犯罪的社会议题电影,但最后的成品,却是一个有些空洞无聊的旧故事。

作为占少数的没被这个笑话逗笑的观众,我非常乐于听取更多的解释。只是不要像小丑一样对我说,"you can't get it"。

 4 ) 看完这个电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特朗普能当上总统了

在电影的结尾,哥潭市民带上小丑面具上街暴动,整个城市火光冲天,戾气逼人,完全就是一场民粹主义狂欢。

我看现实世界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美国民众暂时还没有上街杀人,只是选出了一个特朗普总统而已。

世界为何变成这样?小丑在富兰克林的节目上说的很清楚。因为富人从不站在穷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他们一点也不想知道一个像小丑这样的失败者生活如何、心情如何、脑子里在想什么。韦恩只把小丑当作凶手、失败者、精神病、变态;他说所有无所建树的失败者都是小丑、都是笑话;至于他自己,从蝙蝠侠系列里我们知道他是个大慈善家,他(还有他儿子,也就是蝙蝠侠)一定觉得自己光辉伟大,无懈可击。

可韦恩们都不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那句话:“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小丑也想活得不那么像个笑话,如果不能是正剧的英雄,至少做个悲剧的角色。可他没有那个资本,他做不到。

小丑不是没有努力过。他曾经如此驯顺:按时吃药,按时去医生那里报道,保持微笑,随生携带“我有病,对不起打扰你们了”的卡片。他信奉着韦恩的逻辑,梦想是把欢笑带给世界。

美国铁锈地带的失业蓝领工人恐怕也有和小丑类似的心路历程。因为技术创新和全球贸易,他们没有了工作,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一路下滑。可是精英阶级只会说:你们失去工作是因为你们学历低,能力差,为什么不去多受教育、转型再就业?我猜那些失业的工人一开始也和小丑一样,每天背负着“是我的错,对不起给他家添麻烦了”的标签。可是,如果等不来帮他们脱困的帮助,他们不可能永远无休无止地对不起下去。

小丑看到生活中的希望一个个破灭:丢掉工作,成为最不好笑的脱口秀艺人,他不是富翁的私生子,邻居女子并不如他所想。然后他看到韦恩们是多么冷酷无情,毫不关心他的死活:社会救助项目被砍掉,费尽心机见到韦恩只得到一记老拳,然后韦恩却在电视上一直宣传他的慈善晚宴和竞选计划。失业工人看到的也是希望的破灭:制造业的工作越来越少,整个本地社区越来越衰败。有人建议他们重回学校提高教育程度,但是对于一个高中毕业、离开校园几十年的人,那是难于登天的事情;何况学费很贵,他们根本负担不起。然后他们看到造成金融危机的大银行拿到政府的大笔救助,他们看到华尔街的人谁也没进监狱,他们看到高管们短短几年以后继续拿天文数字的薪酬。天长日久,他们开始想:真的是“我们”的错,不是“你们”的错吗?

小丑说:对错是“你们”定的,好不好笑也是“你们”定的,凭什么”我们”要活在”你们”制定的标准里?“你们”凭什么以为“我们”会永远像个乖孩子一样,安静地任凭“你们”摆布?

也许没有人能永远忍受屈辱和践踏,即使那些侮辱“事出有因”(小丑确实是个杀人犯,蓝领工人也确实缺乏今天的市场需要的生产技能);也许没有人能永远忍受不公,即使那只是他们以为的不公。

韦恩们认为哥潭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他自己做了那么多慈善,小丑们却只知道索取和破坏。现实世界里的,美国新崛起的精英阶级甚至不是韦恩那样的富二代,他们是硅谷的那批人,很多人只是中产出生,高学历高技能、工作勤奋努力、凭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他们自然觉得自己富裕天经地义,而什么也不会、一味索取的穷人毫不占理。

大家都活在自己的逻辑里,积累愤怒和分歧。

曾经有一个朋友对我引述了《经济学人》上的大量数据,理性中立客观地解释了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其实对穷人的损害比对富人的损害更大。

我当时觉得他讲得好对,为什么穷人那么愚蠢,就不能看清这么简单的事实呢!?

现在我想问他一个问题:你知道失业的蓝领工人平均学历是高中吗,你高中的时候看得懂《经济学人》吗?也许批评别人之前应该先提醒自己一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有博士学位。

我相信《经济学人》是对的,逆全球化确实对穷人害处更大;就像富兰克林怒斥小丑的话也是对的:你怎么可以杀人?杀人是错的!

可是富兰克林的话对小丑不会有帮助,《经济学人》对失业工人也不会有帮助。

不管韦恩或者富兰克林或者《经济学人》的读者认为自己多么正确,民粹阵营自有他们自己的力量:小丑发现自己可以杀人,蓝领工人发现自己可以投票。

所以哥潭市的街上火光冲天,特朗普成了美国总统。

但我总觉得现实可以比电影更黑暗:哥潭市民拥戴的小丑好歹确实是他们中的一员;美国的民粹主义者选出的总统却是个亿万富翁,他分明是韦恩们的一员。

最后,小丑杀死了一直给韦恩写信、对精英阶级始终抱有幻想的母亲。也许这标志着他彻底斩断了对韦恩们的幻想,站到了所有社会秩序的对立面。他成了一个和电影开头完全两样的人。他说: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我,也许我本来就是这样。可我总觉得他这么想只是为了合理化自己行为而已。看过电影的前半段就知道,他并非天生就是妖魔鬼怪,他曾经是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人,一个孤独无助、走投无路的善良人。

 5 ) 齐泽克谈《小丑》:虚无主义的僵局【译】

作者:Slavoj Žižek

译者:csh

出于两种原因,我们应该祝贺好莱坞和它的观众:终于出现了这样一部影片——让我们面对它吧——它呈现了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非常黑暗的一面,它所呈现的噩梦般的景象,让一些评论家将它定义为“社会恐怖片”。通常来说,我们有社会剧,那是描绘社会问题的电影;我们也有恐怖片。如果要把这两种类型结合在一起,那只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只有恐怖电影中才会出现的事件。

第二个更有趣的原因是,我们可以观察这部影片激起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幅全景图,让我们观察当代美国的政治凝聚力。一方面,保守派们害怕这部影片会煽动暴力。这是一种荒谬的看法。这部作品无法煽动任何暴力。与之相反的是,这部影片只是在描绘暴力,并让你意识到暴力可能会带来的危险。

一如既往的是,一些坚持政治正确的人,会对这部影片抱有某种恐惧,因为它“采用种族主义的陈词滥调,还歌颂暴力”。这同样是不公平的。其中一种最为有趣的立场来自迈克尔·摩尔,这是一位左翼的纪录片创作者,他支持这部影片,因为他认为这是一次对于真实的诚恳描摹,它真的呈现了那些穷人的生活,他们被美国排除在外,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健服务。

为什么会出现小丑这样的人?在他看来,这部影片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解释。这是一次对于美国现实的批判性呈现,这种现实会催生像小丑这样的人。我认可他的立场,但我也想进一步地阐发这种论点。

“虚无主义的僵局”

我认为有一个部分很重要,那就是小丑这个人物在结尾时的表现。他戴上了自己那极具标识性的面具,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人物——这个人物代表着极端的虚无主义、自毁式的暴力,他疯狂地嘲笑着他人的绝望。这并不是一个积极的政治形象。

我们读解《小丑》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它非常明智地放弃了正面形象的呈现。一种对于《小丑》的左派批评可能是这样的:“是的,它确实很好地呈现了美国贫民生活的现实,但积极的力量在哪里?社会民主主义者在哪里?那些各就其位的普通人在哪里?”如果这部影片真的像他们所说的那样,那么它就会成为一部极为无趣的电影。

这部影片的逻辑是,这些工作可以交给观众来做。它只是呈现了令人悲伤的社会现实,以及这种虚无主义反应的困局。最终,小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他只是在彻底达到虚无主义的那个节点时,得到了某种短暂的自由。

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小丑这一人物的立场,有点类似俄国先锋派画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在创作《黑色方块》时的理念。这是一种极少主义的抗议——削减至无。小丑仅仅只是嘲笑了一切权威罢了。这是具有破坏性的,但却缺乏积极的目的。我们必须自己来穿越这条绝望的道路。

仅仅玩那种掌权者的游戏是不够的——这就是《小丑》想要传达的信息。事实上,就像这部最新的影片所呈现的那样,这些掌权者可以变得像布鲁斯·韦恩的父亲那样仁慈,而这种“事实”也不过是游戏的一部分。你必须摆脱所有自由主义的愚蠢,这种愚蠢会让那种绝望的处境变得模糊不清。

但是,这并不是最后一步,这只不过是一个起点,它扫清了台面,为某些新的事物腾出了空间。这就是我看待这部影片的方式。这并不是那种最终的、颓败的景象。我们必须穿越这片地狱。现在,我们是时候走得更远了。

社会警钟

如果仅仅去解释背后的故事,会带来某种潜在的危险——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提出一种理性的解释,我们就必须理解小丑这样一个人物。但小丑不需要被阐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丑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在这部影片里,他在主观上发生改变的关键时刻,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我过去以为我的生活是一场悲剧。但现在我意识到,它是一场喜剧。」

对我来说,这里的“喜剧”意味着,他已经接受了自己作为喜剧人物的所有绝望,已经摆脱了旧有世界的最后一道束缚。这就是他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他并不是一个值得被模仿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看到影片的结局时——大家都在赞颂小丑的伟业——将它定义为某种新的解放运动的开始,那么我们就错了。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这不过是现存系统最终的僵局:一个致力于自毁的社会。

这部影片的优雅之处在于,它把机会留给了我们,它让我们来建立某种积极的替代品。这是一个黑暗的、虚无主义的形象,他是为了唤醒我们而存在的。

我们准备好面对现实了吗?

被《小丑》扰乱心神的左派,是那种“福山式的左派”:在他们看来,自由民主的秩序是当下最好的秩序,我们只是需要让它变得更为宽容罢了。在这种意义上,今天的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者。比尔·盖茨说他支持社会主义,马克·扎克伯格也说他支持社会主义。

《小丑》告诉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彻底的改变,我们所做的还远远不够。那些民主左翼人士没有意识到,今日生长出来的这种不满情绪是十分严重的。这个既存的系统,无法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更多的宽容或更好的医保制度来应对这种情绪。

这些迹象要求着更彻底的变革。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去真正地体验我们所处的这种绝望。正如小丑本人在影片中的某个时刻所说的那样:“我之所以笑,是因为我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我谁也不是。”

关于这一点和小丑的名字,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字游戏。小丑真正的姓氏是弗雷克,而在德语里,“弗雷克”(Fleck)指的是一个斑点,一个无意义的斑点。这就像是“失真形变”一样,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视角,才能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

我并不信任那些畏惧这部影片的潜力的左翼评论家。对此,摩尔的表述非常精到:你害怕这部影片里的暴力,但却不害怕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如果你被影片中的暴力所震慑,那么你不过是在逃避真正的暴力。

 6 ) 《小丑》,一部为当代社畜量身打造的优质影片

《小丑》从威尼斯金狮、疯狂好评跌落到一般好评,只用了一个资源放出的时间。本文打算对网传的《小丑》四大缺陷——缺乏原创,拙劣模仿《出租车司机》;无病呻吟,割文艺青年的韭菜;三观不正,鼓吹全世界都欠我的;结尾浅薄,假装深沉——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来解释下为什么至少在我心中,《小丑》是一部好电影:它提供了一种当代社畜的私人体验。

(1)庞大的复杂系统

首先,《小丑》有马丁·西科塞斯本人参与制作,致敬了《出租车司机》,这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两部影片的不同。 《出租车司机》有着越战的大背景,主角的妄想症以及随后诸多疯狂行为,根源在经济衰退、越战伤痛,是退伍兵回到大都市后的无所适从,本质上是战场-都市的交错产物

2019年的《小丑》,影片为主角阿瑟设计的所有“丧”,都特别切合和平年代大都市普通人的痛点。处境上,阿瑟做着很平凡的工作;表现上,他习惯性地取悦他人;内心,非常孤独,渴望被爱;感受上,不知该信什么,因此也总是感到受骗;最后,特别是追求上,他的喜剧演员梦想屡屡受挫。他的创伤,来自大都市本身。

正是阿瑟身上这些认真生活、乃至苦苦挣扎的中下阶层市民特质,使我很怀疑诸如“《小丑》割了文艺青年的韭菜”这类说法。窃以为,它真正的受众,可能是远比文艺青年数量广大的社畜群体——10亿美元的票房,大概也可作为佐证。影片尤其“社畜”的气质在于,摄影、美术、表演等等,都在塑造一种只有社畜才能心领神会的疲惫无力感

因为它来自“现代超级都市”这个庞然大物。

阿瑟对梦想无力。他想成为喜剧演员,很现代、很正常:喜剧演员,释放创造力,不洗钱不搞资本运作,为大家带来纯粹的快乐,收获的都是真正的尊敬——为此,亚瑟倾注了很多心血。我对这部分十分有共鸣:我也特别喜欢写作,为此出了无数洋相。偏偏这种梦想是这个社会鼓励的:大众传媒上的偶像光鲜亮丽、满口鸡汤、亲切和蔼,鼓励着你也有机会,你必须要过一种不断产出、广受认可的人生,做一个要么有才华要么有本事的人。但阿瑟并不知道如何真的称为一名喜剧演员:这个城市太大了,不确定因素也太多了,实现梦想的概率太小了,他的失败并不仅仅是不会讲笑话。

亚瑟的喜剧演员理想

阿瑟对生活无能为力。很多事情都让他不堪重负:他很难真的逗别人笑(缺少工作技术),被同事骗得团团转(缺少人际交往能力),在异性交往中也总受伤害,不知道如何改善生活(缺少上升渠道),一言以蔽之,他是一个受困于自己阶层的大都市普通人。蓬勃发展的大都市,总是用声嘶力竭的大众传媒、大型企业,要求人们奋起,宣称重视每个人的感受——这也就让普通人们都越发沮丧了起来:我们永远也到不了那个目标啊,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

甚至,阿瑟对信息都无能为力。在这个出离巨大的都市里,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互相对立的信息,小到产品信息——XX物质可治疗脱发,OO物质可致癌;大到国际大事——每一方都在嘲笑相信另一方的人没有脑子,每一方都在疯狂开动传媒机器;再到个人经历——我到底是不是富豪的私生子?一会儿说是,一会儿说不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每一方都有理,每一方都很歇斯底里,所以我该信什么呢?不同信息之间的吵闹,干脆让人在深夜归家的地铁上瘫软下来,啊这个世界真的好聒噪,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大家为什么一直吵架…

如果阿瑟不想成为一个popular的、充满价值感的都市成功人士,他大概就能平静下来,看一看生活那些好的方面,比如妈妈重病自己还没到家救护车就来了;比如上班不用996,还能有时间搞搞喜剧演员事业;再比如家里挺宽敞的,热门电视节目他也上了……但是他已经参加到这个游戏里,并毫无疑问地垫了底,哪怕初始积分还留着,他依旧会意识到自己比其他所有玩家都差很多。

(2)渺小的社畜沮丧

终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种渺茫感化为了绝望:前途是遥远的,处境是艰难的,信息是充满欺骗的。没必要嘲笑阿瑟的能力低下:即使是中产乃至精英,也会对这些事情无能为力,只是面对的事情不一样罢了——中产无法知晓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创造那么多价值,会担心被裁员、被新技术替代;精英也搞不定团队管理,搞不定企业融资,搞不定客户关系……即使搞定了,也经不起深思: 你的价值究竟来源于这个体系,还是你本人?城市太大了,分工太细了,我们盲人摸象,憔悴不堪。

于是《小丑》的情境,本质上便是个体面对巨大系统的无力感: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注重个人感受,特别鼓励自我价值的实现,但个体是很无力的,无论打工还是开公司,有点阅历以后都很难说出“我的命运我掌握”,这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变得很模糊,就像阿瑟很迷茫如何成为喜剧演员,我们也很难抵达我们想抵达的彼岸。

阿瑟在地铁

站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理解,《小丑》中那些乍一看是在说“所有人都在针对你”的桥段,也可说是在表现资本(说穷人都没有本事的富豪韦恩)、出身阶层(母亲)、竞争同僚(给他枪又甩锅的同事)、交往对象(黑人女邻居),共同织成了这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就这样,《小丑》成功描绘了,当个体不再满足于做个浑浑噩噩的螺丝钉,而真的想实现什么价值(成为喜剧演员)、或者寻找什么真相(我到底是不是韦恩富豪的私生子?),就会必然面临的沮丧。此之谓以卵击石。

(3)Chaos与牢骚

这个复杂系统,其实与“小丑”这个角色众所周知的世界观核心“chaos”密切相关。阿瑟原本身处充满chaos的庞大系统,不知所措也无能为力,被打压得爬不起来——这是chaos的起步;终于在彻底爆发后,他成为了chaos的缔造者,有了我们在《蝙蝠侠》系列中看到的、chaos世界观与小丑共同的成熟。

我并不觉得这破坏了“小丑”这个形象的连贯性:倘若这个阿瑟就是《蝙蝠侠》中的那个,这便是一个完整的角色成长历程,且贴合了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从抑郁症底层青年成长为高智商罪犯,也算是“能力提升”、“个人实现”吧,更具讽刺意味;况且,如果按部分漫画设定,这个阿瑟也可能只是许多小丑中的一个,这便更加强化影片的“chaos”了: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小丑是不是真的!

所以整部《小丑》,特别是饱受诟病的结尾,成了一出对“无力感”的大型宣泄:欢呼与破坏,富豪韦恩被枪杀……它在帮助无力的人们通过影像来得到释放,释放一种沮丧。有评论指出,这背后宣扬了民粹、仇恨、狭隘……我的感觉则是,《小丑》并不是很有现实感,这也让我无法将之上述这些词语联系起来,根源在于笼罩于其中的超现实气氛。

回到《小丑》的影像风格。首先,无论再怎么现实主义,它还是一部来自DC的漫改作品,特别是蝙蝠侠的登场,各种元素都已经能让人联想到后来我们看到过很多次的超级英雄大战了;其次,初看华金·菲尼克斯的表演时,我并没有觉得像传说得那样有出色,后来回看,方觉惊艳之处——drama感,仿佛有电影镜头语言再度放大情感的舞台剧,游离在虚实之间,且削弱了现实的政治性,更接近人性与内心。换言之,大开大合、感情充沛的表演,大画幅摄影,看似明艳却又阴沉诡异的色调,从阿瑟到小丑,从普通人到罪犯,从平凡到卓越……《小丑》在漫改+华金的双重加持下,成为了一则寓言,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不是关于政治的寓言,是关于现代人生存困境的寓言——无法获知的真相,与难以抵达的终点。

不过,我也不认为《小丑》是经典。反而感到,它长得很像电影初恋——也就是在不太懂电影的时候,会感到十分深刻的样子。然而其中细腻而微妙的“大城市普通人”式洞察,足以让我心有戚戚焉。拍电影不是写论文做方案,无法解决现代大都市让人不幸福的问题,它顶多只能让你在这两个小时中释放一下,审视一下自己的无力感。心理医生不和阿瑟沟通,但《小丑》和你沟通:你沮丧吗,我陪你发发牢骚,你买张票吧。

 短评

变成职业精神病后果然精神好多了

5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 Charlie Chaplin人生近看是场悲剧,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场喜剧。——查理卓别林

8分钟前
  • Fly you fool!
  • 力荐

完全不是超英片,就是一个以普通底层小市民为主角的犯罪片,大概也是这些年漫威DC所有电影里人性剖析最深刻的一部。影片对哥谭市有着出色的氛围营造,阴暗潮湿的道路,满目垃圾的街头,一触即发的暴动气息,这样的环境,再加上悲惨的身世、糟糕的一天,足以把一个老实的可怜人逼向深渊,从理性善良一点点变得麻木和疯癫,每一步转变都真实可信。杰昆·菲尼克斯瘦骨嶙峋的样子让人心疼,毫无疑问,影帝级的表演,“希斯·莱杰后再无小丑”的话可以收回了。

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再也不要有人跳出来把DC和漫威比了,这已经是金狮体系了。

14分钟前
  • 保卫胡萝卜
  • 推荐

《摩登家庭》试镜落选之后

15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分几次终于看完了它,男主表演太出色了,一定会包揽许多表演奖项。虽然用喜剧小丑演员做主角,但故事是太沉重和复杂了,让人压抑,喘不过气,回不了神。是寓言?是控诉?很费人心思琢磨。其实编导自己也没有完全想透彻,最佳影片欠火候,最佳演员没问题。

19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社会的疯狂带来反社会的集体疯狂,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人人皆可成为小丑。坦白说,“因为压迫、所以作恶”的命题已经不算新鲜了,但杰昆·菲尼克斯一步登天的方法派表演升华了整部电影!他的肢体和表情,完美告诉了世人什么是密不透风的绝对黑暗~

2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看看社会都把搞喜剧的逼成啥样了!大家善良一点,听到不好笑的笑话多多包容,少疯一个对大噶都有好处

2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究竟谁是反派?是漫画里先入为主道德沦丧的小丑?是被煽动杀光富人颠覆权力的无政府主义?是居高临下何不食肉糜的精英权贵?还是以阶级分化为轮轴带动社会高速运转的系统本身?表面上是意识形态的尖锐对抗,是小丑不堪的灵魂被一片片撕碎,是将病症视为解药的以毒攻毒;内核却是政治立场的颠倒混淆,是小丑破碎的人格被一点点重塑,是漫长的以疗愈为名的禁锢终获正名。你认为谁是反派决定了你身在何处,而千千万万我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这个严丝合缝又千疮百孔的世界将迈向何方。《小丑》发出的质问振聋发聩,但对于所有问题,它无力解答。

2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語拙的《V字特攻隊》、主旨(仇富)延續卻說服力更低的《黑暗騎士崛起》、社經背景缺席的《計程車司機》、墮落的《喜劇之王》、超齡的《天氣之子》……擔憂這樣一部電影能引發民亂未免杞人憂天,如果厭世者能被這個輕薄到近乎世界系的故事給騷動,那七年前的諾蘭恐怕能推翻美國。瓦昆的演出無懈可擊──畢竟當代還有幾個演員能同時演繹耶穌和小丑?然而全劇最神來之筆的一幕卻不屬於他,而是給了一個侏儒。

31分钟前
  • 焚紙樓
  • 还行

#Venezia 12“希斯·莱杰之后无小丑“这个论述终于是被打破了。这是当代电影史的光荣日。

33分钟前
  • 踢迩达
  • 力荐

看完世界首映激动的打卡!剧情节奏感满分,内涵思考张力满分,艺术戏剧性满分,人物塑造满分。所有奥斯卡大奖给它都不过分,因为此片足够划时代的宣布,超级英雄的时代结束了。

35分钟前
  • 长颈鹿饲养员
  • 力荐

一个生活中的loser,人们眼中的笑话,永远被忽略,永远没有存在感。路人欺负他,同事出卖他,主持人嘲笑他……所有人都不在乎他,把他当成空气。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过,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他的死比他的人生更值得。他不是小丑,人们却说他是没用的小丑;他真正有病,人们又希望他假装没病。于是,他决定再也不要做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他要做自己生命的主宰。你说我是小丑,我就做小丑给你看。谁出卖我,我就让他知道出卖我的下场;谁把我当做笑话,我就让他再也笑不出来。曾经他戴上面具,总想为他人带来欢笑;如今他卸下伪装,只想活出自己的人生。他是人们眼中的失败者,也成了另外一群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在世界舞台翩翩起舞,宛如一名艺术家。以前他认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现在他意识到,它是喜剧。

37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华金演绎的小丑固然精彩,但从导演不相信小丑可以从化学池里诞生这件事中,大概能看出他并不是很相信影像,所以只好大搞心理现实主义的mumbo jumbo,然而最终还是只能用大量堆砌的刻板印象制造冲突来推动故事发生。

42分钟前
  • TWY
  • 还行

电影语言是精致和饱满的,但内核是空洞和混乱的,it’s just a fucked-up white dude creepily stalking a black woman, killing people, and blaming everything on vague, void, and incoherent “social” problems so that it is intriguing but won’t actually offend the target audience. 那些经过精心计算的愤怒和挑衅都成为了商业价值的一部分。Yet it says absolutely nothing.

45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4.5 在《黑暗骑士》公映的十一年后,终于有一部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同类电影了。扭曲,震撼,一次进入深渊本体的角色研究,一场庆祝疯狂和悲剧的黑暗大狂欢。凤凰的表演是碾压式的,奖项根本hold不住。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9分,菲尼克斯值得一座奥斯卡,表演太带情绪了,以无法抑制的狂笑表达痛苦,竟然笑到让人难过。影片与之前大部分超级英雄电影截然不同,没有特效、没有奇观、甚至没太多动作场面。而是以略复古的方式,讲小丑为什么会成为那个小丑。其实是挺严肃的一部片子,包括去关注社会问题。片子还挺邪恶的,会让你有些同情这个小丑。另外,这片应该是无法续集和衍生,因为还是太实了,如果这个角色重新漫画化,也就不再是他了。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漫威:制造一个大坏蛋,首先要给他超高的智慧,强大的肉体,绝顶的战斗技能,对了,还有无限宝石 DC: 给他一个糟糕的人生吧

51分钟前
  • 小小明月几时有
  • 力荐

正式与Rorschach, V成为DC反压迫三人组。

52分钟前
  • C
  • 力荐

这才叫DC,谢谢。

56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