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鸡之味

HD中字

主演:伊莎贝拉·罗西里尼,格什菲·法拉哈尼,玛丽亚·德·梅黛洛,马修·阿马立克,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梅尔·杜布兹,埃德瓦·贝耶,埃里克·卡拉瓦卡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3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4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5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6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7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8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19梅子鸡之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梅子鸡之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因为妻子摔破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音乐家纳瑟·阿里(马修·阿马立克 Mathieu Amalric饰)决定自杀,绝食八天后他终于死去。在这八天里,躺在床上的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想起了自己与弟弟的小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儿子,想起了自己失败的婚姻,想起了母亲临死前的场景。当然,他还想起了自己一生的挚爱——伊兰娜(格什菲·法拉哈尼 Golshifteh Farahani 饰)。我的女友2000岁甜心俏佳人第三季心跳零距离蓝月杀意的道程爱人们的故事宽宥2019我爱唐人街(国语版)漂亮保姆急诊室的故事 第七季守护者:世纪战元小戏骨:水浒传只有猫知道 初恋~干预2019誓言今生神探狗笨吉(国语版)马斯克秀拆弹专家2贞子堕落街传奇第一季邪恶异灵流言第一季双胞胎猴子细说从头扒手非凡的公主希瑞第一季我女友与青梅竹马的惨烈修罗场来了我的初恋情人迈克尔·杰克逊-危险之旅之布加勒斯特站燃情克利夫兰 第三季拯救天堂兽餐3王妃总是要和离五角秘势力新外星人侵占倚天屠龙记·独家纪录片无血无泪

 长篇影评

 1 ) 艺术家形而上的孤独

在我看来,艺术家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活着的方式只有两种:
要不就是有一个超级有钱,又百分百支持你,信任你,拥护你,爱戴你的赞助人,
要不就是有一颗强大的心,能让生活变成艺术,同时又极度健忘。

男主角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想当第二种人,他充满热情,全心爱着依莲,但是基于生活的压力,他们分开了,从此男主角周游列国,把他对生活的叹息,他的爱他的伤注入他的音乐中,他的世界只剩下那把小提琴,只有当他沉迷于音乐中时,他才是那个艺术家。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庸俗的,不值一提的。
直到他跟老婆结了婚。
他老婆承担着养家活口的压力,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她变得世俗而疲倦,她无心去欣赏他的艺术。
他也曾努力当好一个父亲。
他的全部艺术无人欣赏。
他的妻子,抱怨他不去工作,养家。
他的孩子,当他讲述自己的艺术追求时,放了个屁。
那么当妻子打破了他的琴的时候,他全部的精神世界崩溃了。
他决定去死。
他绝食,他拒绝了妻子的梅子鸡,他回忆起他的初恋,他的人生。
他死了,同时也保持了精神世界的纯粹以及作为一名艺术家的骄傲。

艺术家的孤独,是天真而真诚的,他们的孤独无人理解,就像苏格拉底死前慷慨激昂地陈词时,旁边的哥们放了个屁。

 2 ) 怎样的梅子鸡味道

      很多人看完一部电影都会到豆瓣上找找同类,我没找到有大面积写纳沙阿里和依兰的爱情的,于是我又来用上我拙劣的文笔了。

      这个寒假我家的电视新装了一个某猫的盒子,可以连上WiFi,给免费试用三天。我一看,卧槽这么多电影!于是我在沙发上卧了一整天,收藏了几部片子,看了三部电影《玻璃兔》、《幸运卢克西行记》,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感情点开了《梅子鸡之味》,一些零碎的就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大力水手菲力猫兔八哥(啊被发现了我喜欢看动画片

      在开头,纳沙阿里在路上叫住了一个灰白头发的女人,这段开始让我有些不解,但也不以为意。全片色彩偏暗,而依兰的回眸一笑则是本片为数不多的亮色中的一抹,更衬托出这一画面的惊艳:深邃水灵的一双眼睛,洁白整齐的牙齿,是真的美,尤其是笑起来从两边鼻翼到嘴角有弧度的两条线,使脸庞有层次而立体。是真正的第一次心动的感觉

      话说纳沙阿里这一见钟情还真挺神奇,先听见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还没看到脸的情况下,便追了上去,这样来说,这是对依兰的腿一见钟情,又或者,是对依兰走路的节奏。
      
      到了片尾,我明白了那个灰白头发的人就是依兰,她的故作冷漠,她一转过身就忍不住的泪水,她背靠墙哭泣,都让我心疼。

      她拉着的外孙没在镜头内,但他或许觉得很奇怪,吓坏了,不停地拉着外婆的衣襟,不停的说,说外婆,外婆,你怎么哭了呀。
  
      她真的心碎到了疲惫到了无法分出心来安抚外孙。

      我可以相信,这部电影所改编的原作绘本作者是真实经历过纳沙阿里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的,譬如孤独,譬如无人理解,导演也很好的呈现了这种感觉,从事演艺、导演这类艺术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同身受,所以情感表现的很真实。
      
      为什么这部片子要叫“梅子鸡之味”呢?本片更重点的不是与依兰的爱情吗?看的时候我一直有这疑问,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其实,本片的根本是在表现艺术家们的生活,不为人所理解的心灵,自古艺术家多没好下场。这次的“梅子鸡之味”不是纳沙阿里心情好时喜欢吃的、妻子做的梅子鸡味道,而是他躺在床上时,妻子端来的那盘梅子鸡的味道,他没有吃。他已对生活几乎失望,但梅子鸡的味道对他也不是完全没有影响,梅子鸡之味也在诱惑着他,但死的决心是大于这种诱惑的,哀莫大于心死啊。梅子鸡的味道,是一种无奈、苦涩、绝望的味道。

 3 ) 生命轻盈如微风

这部名为《梅子鸡之味》的2011年法国电影改编自伊朗漫画小说家玛嘉.莎塔琵的绘本。电影讲述了小提琴家纳瑟.阿里因为自己钟爱的小提琴被妻子砸坏而决定自杀的故事。豆瓣上将它归类为剧情/喜剧电影,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部很经典的悲剧。电影涉及很多话题,探讨了人生、爱情、婚姻、家庭和死亡。看似荒诞、夸张而又不失美感的法国式镜头之下,蕴含的却是人生的诸多彷徨与无奈。 “梅子鸡” “梅子鸡”乍看起来似乎和一位艺术家之死毫无关系,但看完整部影片便理解了其中的精妙。这一意象出现在阿里痛失小提琴后决心卧床自杀的第四天——妻子弗朗西斯为丈夫做他最爱的梅子鸡,期待他因此与自己和好,放弃自杀的念头。这一个细节完美体现出了两人之间悲剧式的婚姻:弗朗西斯知道阿里从来都没爱过自己,却还是固执地嫁给了这位艺术家。妻子作风务实而丈夫依靠精神世界存活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梅子鸡”指代的正是和精神世界相对的现实世界,或者说是小提琴家在平庸世界里努力找到的肉体存在的乐趣。这是两人之间维系关系的方式,但脆弱而卑微。摔坏的那把小提琴是阿里的精神寄托,每次演奏都是对永恒挚爱的怀念。这是让他感受生命丰盈的唯一工具,是其他小提琴永远无法替代的。表达情绪的媒介不复存在了,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也就宣告死亡。自由、理想幻灭,口腹之欲又如何能挽回一个一心向死的人呢。 纳瑟.阿里思考如何自杀 电影开头和中间穿插的思考如何自杀及死前场景的小片段看似滑稽,却把一位艺术家的敏感和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套在塑料袋里的小提琴手”——如果是以这种方式被众人铭记显然有失身份。想像苏格拉底一样地死去——“超出物理的皮囊,思想将到处发光”,但是现实世界里平庸的儿子放了一个屁,阿里被拽回到了肉体存在的这个世界里。场景幽默而荒诞,像极了艾米莉.狄金森的一首诗“我已经签好遗嘱/分掉了/我所有可以分掉的东西——然后我就看见了/一只苍蝇——/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在我——和光——之间/然后窗户关闭——然后/我眼前漆黑一片——”。诗歌和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垂死时刻举目四望,映入眼帘的不是光明,而只是一只肮脏的小小苍蝇。艺术家生命的最后时刻,可能并非圣洁而伟大,仅仅是百无聊赖的荒诞和幻灭而已。 遇见伊兰娜 电影弥漫着一种阴沉的色调,但阿里见到伊兰娜的这一段是为数不多的明媚镜头。大量暗淡、阴郁的哥特式色调里突然出现一个明媚而温暖的微笑,令人印象深刻。依兰娜是了解阿里的人。但两人之间的爱情由于现实的金钱问题没有得到女孩父亲的认可,爱情最终无疾而终。多年之后,两人偶然相遇。依兰娜装作不认识阿里,却在道路拐角处时说出“纳瑟.阿里,我的挚爱!”,那一幕太让人心碎了。然而,唯有“爱而不得”才能保存“爱情”这种短暂易逝的情感。也恰恰是这种爱而不得和永恒的怀念才造就了伟大的艺术家——生命中的叹息是艺术家的灵感之源。音乐是阿里的语言,是他铭记挚爱的方式。而小提琴则是他寄托一切情感和永恒爱意的载体,是他灵魂的律动和呼吸。小提琴没有了,他对这个世界也不再有任何眷恋。 孩子和家庭 纳瑟.阿里和妻子育有一儿一女。童年时期的孩子们可爱又纯真:女孩会在雪天张嘴接住从天而降的雪花,而儿子会顽皮地把手伸进集市上大鱼张开的嘴里,也会在父亲卧床时为他虔诚祈祷。但父亲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也不懂得如何与小孩子相处。阿里会在喜欢木偶戏的女儿面前硬生生揭穿木偶娃娃说话的真相,也会嫌弃儿子妨碍他追寻艺术。父爱的缺失让女儿变得寡言,最终因为婚姻不顺而阴郁颓废。儿子最后不出父亲所料,成了一个平庸的人,有一个平凡的家庭。同女儿相比,阿里的儿子实属幸运。美满的婚姻本该是两个彼此相爱、惺惺相惜之人的结合。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一位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婚姻,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孩子们是无辜的,但在不幸的婚姻中只会成为牺牲品。 生命和死亡 阿里在卧床自杀的8天里回忆起种种经历,或悲伤或欢愉。他召唤死神,渴望直面死亡。当死神最终出现在他面前时,阿里却退缩了。他感到恐惧,一种对即刻放弃熟悉世界而前路未知的恐惧。“命运之轮如不按照你的本意转,就毁灭它”。阿里本已对人生感到失望,此刻却对放弃生命心怀畏惧。我们对自己有很多期待,对生活有很多念想,但是,人无法毫无遗憾地度过渺小易逝的一生。 如阿里般的理想主义者们让人心疼。他们只想活在精神世界里,对自己物理皮囊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充满抵触情绪,甚至绝望到要通过自杀来自我毁灭,结束皮囊的桎梏。大概你我都在某种程度上是阿里一般的理想主义者。只是同现实世界抗争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艺术家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他们自诩为太阳,不自由毋宁死。只要生活还有念想,人就是自由的,不至于被生活的庸碌所裹挟。这就像在精神上胜利的阿Q。人承载了太多与现实世界相悖的念想,便会近乎神经质地渴望抓住那些短暂易逝的美好,固执地认为自己能够以“重于泰山”的方式度过一生。到头来,才发现一切不过是“轻于鸿毛”。生命也不过是一阵轻盈的微风,一次最轻柔的叹息。

 4 ) 抓住那声叹息。

形式大于内容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一昧流于形式却不知所云。二是削弱内容,但用表达手法诠释出尽可能多的内涵。可以说,形式、内容、感情内涵、感觉,都属于不同的范畴。
      
迷恋杜拉斯小说的人关注的大多不是情节,那是被刻意削减的部分。感觉的表达和塑造才是文章的骨架,塑造好了就生动,失手了便空洞。避免空洞最重要就是要言之有物,无论这个物的着陆处是点还是面。不是所有简洁的内容都有力,也并非所有简约的情节都能随意通过艺术形式来挖掘内涵。「合情合理」才能使「无声胜有声」的感觉不显得矫情。但同时「合情合理」这件事情实在是既含糊又暧昧,它呼唤「共鸣」。所以观看法国电影其实是属于很个人化的体验。懂得内涵并产生共鸣的会觉得深刻,喜爱形式的会觉得有意思,而另一些便觉得不知所云、沉闷、天马行空却空洞。喜欢和不喜欢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千万别扯上艺术欣赏能力。

《梅子鸡之味》讲了些什么内容呢。站在他的角度看是神经质事实上却很值得被理解的妻子,她的不满严厉以及爱意。与活泼单纯的儿子去寻找一流的提琴的旅途。戳破女儿对玩偶剧的纯真想象。儿子、女儿甚至孙女未来的命运。与弟弟的关系,小时因弟弟的优秀受到的屈辱。与母亲的临终对话以及与坟墓旁出现的神秘人的对话。与死神的相遇。提琴师傅的指点。所有的这些或许会使观众想「靠,一个临死之人回忆他的一生很有意思么!」嗯。在很后面的时候,伊莲出现了。

我们现在来看。之前的一切片段、碎片、闪回、穿插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故事,到底都有些什么意义。写兄弟童年时的差距,我们以为会等来个两兄弟有所芥蒂的故事,结果人家兄弟感情好得很。写与儿子、女儿的相处,我们以为慈父形象的他会对这种血缘温情感到留恋,结果他俩就像是儿子放出来的一个屁,没啥作用。所有碎片式片段中,情节能够推动情节的,始终还是与提琴相关的部分。长途跋涉只为了想得到心爱的提琴,这其中孩子、鸦片、金钱都不重要。夫妻生活间的所有一切也不重要,争吵、饮食,砸坏了提琴这件事很重要。所以后来我想这出戏之所以叫「梅子鸡」,大概是因为梅子鸡代表了这些不重要的生活元素中尚可温存及喜爱的一部分。那些影片中并非完全不重要,但对情节又没什么特殊作用的片段,都美味却无心享用,可以被舍弃的。所以这个标题可能代表的是一种「选择」,而这出影片主要在谈论的都是他的「决定」。决定死亡,决定死亡的理由。(个人理解,不过可能过度解读了。)

他为什么要死? 有三个片段暗中交代了原因。苏格拉底超越肉身精神永存的回答,母亲密集的灵魂物化为坟墓上方的烟雾,以及提琴师傅说的生命是场叹息,都透露了「走」是为了「留」这个主要命题。也就是,生命只是呼吸,而我们需要「抓住那声叹息」。而对于阿里来说,这声生命的叹息就是伊莲。当阿里的手朝空中一握的时候,伊莲的身影出现了。

这是个对死亡有畏惧却依旧坚持寻死的人。弟弟以他喜爱的性感影星、妻子以他喜爱的梅子鸡为诱饵,他不为所动。深夜儿子的祈祷也无法奏效。似乎向观众说。看吧。这人心意已决。可是面对死神的出现,他逃跑,躲藏,最终问出那句“现在挽回是不是有点迟了”。“不,是太迟了。”死神回答。无论最终决定走还是留,再坚定的决定还是会有松动的瞬间。这是人间。

阿里决定自杀,并不是因为这场无望的感情的消逝,而是因为这声叹息的消失。分手后的20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流提琴家,好好的结婚生子,都只是因为「他的迷失存在于每一个音符之中」。他把这场叹息抓住了,甚至赖以生存。所有的感情都被封印在当时的提琴中,直到砸碎的那一瞬间。他试图弥补,去找寻替代物,然而新的提琴不再承载旧的回忆。他失去了。20年日日夜夜,内心的苦痛和忧愁,所有饱满的情感,对伊莲的爱及倾诉。失去了。换了任何一把,都不是同一个声频。正如重新找回当初的挚爱,也无法相认的无奈。哪里还有什么意思。试想20年的执念到头来一场空,以为留住的东西却再也无法重来。

好几年前。我的初恋送给我一束花,花束缀有粉色的羽毛,花与感情毕竟会凋谢,我一直保存着上面的羽毛长带,挂在房门门柄上。上大学以后住宿舍,有一周回家发现它不见了,原来父母整理房间时把它丢掉了。那种伤心和难过现在想想鼻子都酸。那么你们能理解吗。理解阿里那20年。

影片中有许多舞台戏剧式表演。戏剧性的效果,戏剧性的人生,入戏的人才能明白内心的曲折。再夸张都不为过,当你成为其中的演员。

20年后,阿里拥有年幼的子女,而伊莲已经成为了他人的奶奶,他似乎依旧年轻,而她早已满头苍白。她假装他认错人,然后走过转角开始痛哭。深爱他的妻子经过含泪的挣扎,走进去申诉,在始终无法得到回声的感情中她抢过了提琴往地上一砸,她的凶悍及严厉只是因为承担了太多,也是可怜的角色。女儿莉莉在情人的车祸以后无法忘怀,以游戏,酒精和香烟治疗伤痛,死于心脏病。在别人的劝说中,她这样回答:生命,你知道我怎么看生命吗?
然后她吐出了一口浓烟。
生命是一场叹息。我们抓住我们想要的。不需要考虑它对其他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每个人做了心中的选择。

PS:看的字幕版本有很多地方翻译错误,很多台词被翻译得实在不通,乱来。幸亏语句不难,能听懂原意。

 5 ) 为极致的快乐,为自杀的勇气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生命会如此迷恋?说实话,18岁之后,我对生命便好像失去了兴趣,因为我发现快乐的感觉是那么少,而生活似痛苦做墙的迷宫,总也走不通。
        因而当看到这部电影时,总觉得在某些方面跟我的人生观暗合:如果预知生命中已经没有、也不会再有那么丁点儿的“快乐”,那么人便没有再生存的理由,自行了断,便是一个将永远快乐的结局。
        当小提琴家阿里拎着新买的小提琴偶遇旧情人依兰娜的时候,这个故事便开始了。回到家后,阿里试奏新琴,却发现琴行老板欺骗了他,这简直是一把糟烂无比的琴,于是他开始继续寻琴,当他不惜一切买到传说中世上最好的琴回家试奏后,却发现这把顶级的小提琴也无法让他得到演奏的快乐,于是他决定自杀。当阿里躺在床上8天不吃不喝,生命即将终结时,电影续接片头的情节,阿里认出依兰娜问“你不记得我了么”,依兰娜答”对不起,坦白说,完全没印象”。
        阿里自杀的原因,不仅是这世上已经没有任何一把小提琴能够给予他演奏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支撑他音乐创作的爱的幻想,已经在现实中破灭地一干二净了。
       按照道德评判来说,阿里是自私懦弱,不负责任的男人,他丢下深爱他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但如果他选择活下来,就意味着从此如行尸走肉般度日,即便活着,也不能给家人带去任何的幸福,他自杀的选择似乎更伟大。
       这当然不是一碗心灵鸡汤,那种故事认为断手的人用脚吃饭穿衣写字就是伟大的,因而鼓励身处痛苦的人们,学会克服痛苦。可 是他们超越了痛苦么?不是的,他们其实一直活在痛苦中,那还有什么存活的意义呢。除非因为他们还能享受到生命其他的快乐,而这种快乐能让他们忘却痛苦——这是我唯一相信的理由。所以心灵鸡汤并不会拯救在痛苦中的人,直到他能找到盖过痛苦的快乐,或者自杀的勇气。很多人,好像我,便活在这两者之间。所以喜欢阿里的故事,依然不愿意相信生命的意义就是来学习如何与痛苦相伴。我依然愿意努力寻找盖过痛苦的快乐或者自杀的勇气。
       
        
        

 6 ) 如果你也搞艺术,你就知道此片多真实

    开头我以为是喜剧片,看着看着,我就看哭了。

关于琴

    如果你不拉小提,你不会知道琴有多重要。
    小提琴家的琴,别人不能碰,不能拉。小提可娇贵,每个人手法不一样,音色跟着变。一旦被别人的音色带去,要找回来可困难。碰不得水积不得灰,温度湿度对琴都有影响。

    插播1,弦乐类都是这样,比如杜普蕾那把琴在马友友手里,一样的埃尔加e小调协奏,感觉完全不同。
    插播2,当年我换琴,老师帮我搞了把法国琴,木质音色。一个月之后,几万的琴被我拉闷掉,拉成几千的音色,被老师差点给抽死。还好认识做琴的师傅,换了一把金属音色的。然后一见钟情电光火石,几万的琴拉出十几万的音色。之前那把木质音色,后来我知道老师用了半年才拉回来。。。= =。。。挑琴绝逼就跟挑情人一样阿!!!!气场不合不行阿!
    好了,插播完毕。

    所以在他到处寻觅一把新琴的时候,这种感觉尼玛太理解了。。。T T。。。。砸了他的琴,这不就杀了他的挚爱么。

    不经历苦逼,又怎么能牛逼。那把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琴,本身气场也就是苦逼~男主角失去挚爱,才终于合上了气场。功成名就,换来的代价却是永失挚爱。每个音符的悲伤,都是为她而奏。

关于情
    茫茫人海,一见钟情这事儿,多尼玛牛逼阿!简直跟被陨石砸了似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你看上了别人,别人当你是路人。一厢情愿。
    偏偏遇到了两情相悦,菇凉的亲爹出来阻止。活生生拆散了。
    菇凉最终嫁人生子,做了妈妈还做了奶奶,平凡的过完一辈子。
    可是那种明明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的悲伤,化成男主角心头一根刺。
    
关于生活
    多牛逼的艺术家,终究也是肉身铸造,经不起世俗摧残。
    当生活落实到了柴米油盐,鸡毛蒜皮,还清高个p。
    例子数不胜数,多少文青搞艺术,多少艺术搞死人。
    记得当年和别人开玩笑~画家出疯子,音乐家很多来不及疯,直接死了。。。没几个活的过50岁。。。
    搞艺术,还不是别人说你牛逼,你就牛逼,别人说你傻逼,你就是一个p。。。。典型例子参见梵高,参见舒伯特,参见n多数不胜数苦逼一生死后却流芳百世的艺术家~不管画家音乐家,能在有生之年功成名就,都是人中牛魔王,奇葩中的战斗机。

    文艺青年一直就是一个苦逼的存在。如果你不做出高于生活的东西,那就不是艺术。。。太高了,群众理解不了,潦倒一生郁郁而终。例子多的数不过来了。。。音乐家基本日子都不好过~~莫扎特这种神童年少成名的,不还遭遇过打击只得出来单干。。。
    扯远了。。。扯回来= =

    就算你再清高,就算你扬名世界,终究还是一个人类。有世俗的压力。
    菇凉的爸爸没有错,嫁给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男青年,自己女儿受苦去么?真的当年他俩成了,估计也会演变成为另外一个悲剧:男主角木有经历过撕心裂肺的痛苦永远演奏不出感情,然后出不了名就赚不了钱,菇凉忙里忙外最终也男主角的老婆也是一样会咆哮,会发飙。然后不欢而散,童话破灭。我一直觉得这就是为毛童话的结尾永远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在一起,然后就木有然后了。因为然后的情节不是av,就是王子秃顶发福变成中年大叔公主柴米油盐淬炼成一朵黄脸婆。

    男主的妈妈也没错。自己儿子事业有成,都演奏家了,周游世界20年,总不能做个老光棍吧。也41了,还不结婚也不搞基,那搞毛。来个菇凉死心塌地,工作稳定,有教养懂礼貌,长得也不错,为毛不结婚。多好的事儿阿。还当自己16岁玩纯爱哪~结婚不就找个差不多的人搭伙过日子么?再电光火石的爱情,最后还不沦为亲情。所以这么门当户对这么般配的菇凉,怎么就不行了,怎么就不能培养感情了。

    男主的老婆也不容易。暗恋一个男人这么久。如果当年一见钟情的是他们,哪怕青梅竹马也可以,那就是另外一个童话了。所以换个角度来说,不要找不爱你的男人,因为你花费再多心思,得到人得不到心。

    琴没了,事业没了,心爱的菇凉嫁人了,多年之后相遇了,连句心酸的“好久不见”都没有,而是直接路人不认识了,这还不得死阿。

关于艺术

    艺术这玩意儿,真尼玛不是普通人搞的。技巧神牛逼,一句没感情,就是出不了师。
    记得我的导师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你的人生太顺利,没有任何的苦难,所以你根本做不出有深度的作品。
    这玩意儿太玄乎。不像数学题目,总有逻辑总有答案。什么叫感情?什么又叫没感情?同样的问题,我小提老师也很欢乐的跟我来过一句:你拉琴感情太外露,超越了你的技术可以掌握的范畴,所以到了爆点会失控。要不你转行搞作曲去吧。我转了,然后尼玛又换来一句没感情,没苦难,没深度。wtf。

    如果你也搞艺术,你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在追求的路上,很可能被艺术挫骨扬灰,尸骨无存。大学导师和我说过:音乐学院总共1000来个学生,其实都是陪读。这1000个人里面,可以出一个音乐家,就已经很奇迹了。。。其余的都是炮灰。每个人在来的时候,都以为自己是那一个,最后发现,原来所有人都是炮灰。无一例外。
    现在的导师找我谈心的时候也说过,我们培养的是艺术家。当然很可能没有一个学生出来了,但如果我们不去做,时代就不会进步。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如果没有把一身奉献给艺术的心,绝对成不了。
    怂逼最后选择退学。怂逼没有那么强大,怂逼只想混口饭吃。

    所以换一个角度来看,男主角其实什么都有了。作为一个拉琴的,你都这么出名了,你还求个啥?作为男人,自己老婆那么爱你给你生了俩娃,还有一个初恋情人挂念你一辈子,人生赢家了阿。
    世界上有两种痛苦:得到和得不到。
    男主角都经历了。。。所以,生又何哀,死又何苦。就这么去了。

关于黑色幽默
     其实这片儿情节一点不复杂,要清新要文艺了,那也就一小清新文艺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导演的叙事手法真心很牛逼。倒叙都可以说的那么有层次。结尾大亮。笑着笑着,就哭了。

    艺术家注定得孤独。得苦逼。因为不经历,你就永远不牛逼。
    插叙的他俩孩子的故事也特别真实。莫扎特那俩儿子都没从了爹搞音乐。何况男主的娃。这点很真实阿~

    反正这是一部很伤感的片。至少开头还没有任何回忆,男主角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琴想去死的时候,我就贼吧理解。加上后面的层层倒叙,真是太感伤了。

    最后,画面真的很赞~男主角喜欢那菇凉,太pl了。
    
    
    
    

 短评

因为你们从未结婚,所以你们始终相爱。

5分钟前
  • 踏破天涯8848
  • 还行

大抵只有经历过天各一方的怀念,才会迎来泪流满面的重逢。

10分钟前
  • phenomenon
  • 力荐

看来范冰冰在伊朗也吃得开

12分钟前
  • Neil.尼爾
  • 还行

难以置信…… 这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目前看过的最佳影片,如果你问我这部电影是什么风格,我一定会明确地告诉你无法形容:古典、奇幻、文艺、喜剧、飘渺、伤感、唯美…… 太个性鲜明的一部独立电影,杂糅了如此多的题材却又如此清晰地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能说,不可思议。我是一定会为它写评的。

15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力荐

没有期待的那般好,当仍旧喜欢

18分钟前
  • 水星王阳台
  • 推荐

艺术是披着纯粹外衣的唯心主义,产生于个体独立,赋予作品特定的美。比起信手拈来的谦逊,孤傲和封闭更能作为艺术家的标签,你可以无限接近地感知他的乡愁,但你永远无法切实地看见他眼中的故乡—— 一棵树,一座房屋,一条小路或者一个熟识面孔的偏差都是不可修复的。以死亡成全偏执比这容易得多。

23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他不爱你 怎么努力都没用。他爱你,你轻易的就在他心里活到他死。 悲哀的是,我不能让你爱我、你也没有跟你心爱的人厮守。

25分钟前
  • 妄想代理7
  • 推荐

玛嘉·莎塔琵的电影都是这种私人自传似的风格,叙事方式和漫画风格使其优美隽永,最后男女主角的交叉剪辑直接泪奔了,也只有非科班化的原始创作力才能保有这种灵性吧。PS:讽刺浅陋的美国佬那段笑喷了:)

30分钟前
  • A。
  • 推荐

他的生命是她和艺术。她不爱了,一半的他死了,成就了他的艺术。后来当他不能再次演奏时,艺术死在被爱里,于是他选择消失。依恋,在生命最后八天的回忆。最后那段闪回好感人,影片的海报也是一副美丽的艺术品。

31分钟前
  • 青貓
  • 推荐

爱如夏花的微笑,死如秋叶的叹息。

3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法国人真是浪漫死的

39分钟前
  • lolomomo
  • 力荐

爱比恨更难

41分钟前
  • 暴君多肉
  • 力荐

非常漫画风格的叙事方法,想必原作一定很可爱。“多年后,你已不识我,我便再无继续在尘世漂泊的理由。”

4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黑夜。

49分钟前
  • 董小姐
  • 力荐

伊朗姑娘就是天使的模样。法国人总能用荒诞、玩味、夸张的手法来诠释爱情、亲情与生死存亡。观影的大部分过程是心情愉悦的,但死亡的倒计时牌只有8天,妻子砸了他师父的师父传给他的小提琴;偶遇一生中最爱的女人,她却不认得自己,这2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苦逼艺术家必死无疑。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51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推荐

都是因为爱情,失去一生挚爱,换来音乐的灵魂,彻底对爱情死心,任什么乐器都再也演奏不出灵魂,他安然的选择了自杀,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看点是那些漫画式多种多样的叙事风格。一个虚构的城市,一场唯美却不沉重的爱情,这就像一部真人版的卡通片,一段浪漫的成人童话。★★★☆

5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很巧几年前看过这本漫画,正在我最低落的时候。原作故事简单,能改编得如此丰富已属不易。一脉相承的风格让人不免与「我在伊朗长大」比较,本片则显得深度欠奉。但仍不失为非常成功的真人+动画尝试。ps:讽刺美国人生活的那段太逗了,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对美国人的一贯看法。

57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

能看出是绘本改编,影片的色调以及天马行空的情节都带着动漫风。最终则回到了爱的话题。女主很眼熟,最后才发现是演过《关于伊丽》的那个伊朗演员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纯情,忧郁,幽默,伤感。真爱,大概会是电影永远的主题吧。比起故事线——那根本不算是包袱好么亲,看过十部浪漫爱情电影的人都立马看穿了,绘制的背景,异国的情调,各种奇幻色彩的镜头,和可爱的细节才是本片的趣味。

1小时前
  • 小斑
  • 推荐

充满奇妙感性和诗意的画面,以及很多你猜不到意义的片段;据说导演也是天蝎;bd-MSD-0day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