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杀

HD中字

主演:罗兰·拉斐特,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克洛蒂尔德·埃斯姆,皮奥·马麦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绝杀 剧照 NO.1绝杀 剧照 NO.2绝杀 剧照 NO.3绝杀 剧照 NO.4绝杀 剧照 NO.5绝杀 剧照 NO.6绝杀 剧照 NO.13绝杀 剧照 NO.14绝杀 剧照 NO.15绝杀 剧照 NO.16绝杀 剧照 NO.17绝杀 剧照 NO.18绝杀 剧照 NO.19绝杀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绝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安托万•勒孔特是一位电视台的高管,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尖酸刻薄。对董事会瞒报哄骗,对同事和下属打压恐吓,是不折不扣的混蛋。妻子索朗热温柔贤淑对他无微不至,但是他却外遇不断,甚至以工作为筹码与同事发生不正当关系。终于安托万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公司员工的不满,一位被他无端开除的员工,闯进办公室枪击了他。当安托万从医院醒来的时候,一切都大变样了。妻子索朗热和枪击他的人在一起出双入对,自己也从公司高管变成了普通的天气预报员。在公司中的领导地位不在,让他受尽了屈辱,索朗热的不理不睬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走投无路的他被朋友带到了一个地下拳击场,里面都是在工作中不得志的中年男性,在这里通过拳击找到自己的尊严。一场鏖战之后,安托万决定按自己...旋风魔术师一家老小向前冲(东北话)美国工厂不如跳舞诅咒的离婚苹果2010请输入搜索词:WWW欧洲特快车1991掠夺性本能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第二季贞德出差十五夜2:HYBE篇索斯机兽:荒野纪 中文版黑暗之后老板娘3 粤语版守坝员的诗老人的故事幽异女学生死路方小姐的恋爱秘籍专业玩家珍妮和朱诺蜜糖美人找爱之旅鲜血淋漓第二季火云端韩半岛狼群行动2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请滑动解除监禁春花秋月未了情西乡殿爱的牵绊布袋和尚新传情牵浮生戏流砂幻爱最高利益布兰丁斯城堡第二季恋上你的床飞燕曲曼哈顿计划第一季罪案终结第一季你是我的命运性命交关广告狂人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挺好看的,对台词印象深刻

今天小宝陪我一起看了《绝杀慕尼黑》。

这部体育电影很好看啊,比我昨天看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好看太多了,对于美国式的俏皮幽默真是接受无能。参加采访被忽悠了一通,去了电影院我还是睡着了。

我知道像《绝杀慕尼黑》这样的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必定更精彩,更撕裂,更耐人寻味。到了银幕上肯定做了许多取舍改编,但以弱胜强、创造奇迹、关于体育精神纯洁性的故事,还是非常提气,振奋。

没有去深究,说说几个剧情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一,队员有心脏病,瞒着教练,结果临阵倒地。

这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他说,教练你一定怪罪我吧。可教练丝毫不以为意,说:

我要是你,我也会这样决定。因为我们都是用球决定脑袋的人。

这句非常打动我。比国家不出钱,教练用治孩子的钱帮助队员更打动我。

因为这种人与人之间深度的默契,不消多费唇舌的理解,实在太难,也太可贵。

第二,是生病球员和女友分手。

他说,我只有一两年的命,难道你想做寡妇。

女友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死,如果你只剩下三分钟,你会怎么办?

女友这个问题问得有水平,是当头一棒。

当我们认为还有一两年时间的可活,可能会从长计议、好好安排,但只剩三分钟,就会不顾一切做最想做的事。

可是人生多么无常,你以为你还有一年、两年可活,又焉知剩下的不是三分钟,甚至三秒钟。

还是要记得活在当下的道理。

像珍惜最后三分钟一样珍惜生命。

人生无常,而活在当下是我们唯一的对策。

抓紧时间拥抱最心爱的人。

第三,是最后决战开始之前,球队一团乱,主将也走了。领导们决定退赛,这样至少还能保持颜面,是最好的结局。

而教练说了一句,大概是这样的:失败是我们的结局,但比赛是我们的宿命。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注定失败也要上战场,悲情英雄,说得斩钉截铁,有气概,够爷们。

当然,电影也有幽默感,比如这几个世界冠军输给了美国街头篮球,就很好笑,也挺合理。

好久不看NBA,看完电影想看看比赛去了。

 2 ) 俄国人拍电影告诉姚主席该怎么赢球

我犹记得2012年伦敦奥运会,姚明因伤已经打不了球当解说了,中国男篮面对俄罗斯队时,姚明是这么说的。大意就是俄罗斯这个队队员们打球节奏比较怪,在场上总是用一种很奇怪的节奏传球运球进球。他这么说的时候比赛还是第一节开始没多久,他说完这话没多久,已经是生涯暮年的基里连科在场上不高兴了,心想姚明能当中国篮协主席,过几年我退役了照样当俄罗斯篮协主席,傻大姚这么说那就是不给我ak47面子。遂联合小弟舍维德弟兄几个一起把王治郅和易建联双塔领军,北京奥运八强班底俱存的中国男篮一阵叮咣乱揍,基本上半场定调,三节打卡,末节垃圾时间这么个流程,为中国男篮落实了姚明离开国家队之后奥运会全败这一耻辱。

其实姚主席想破头也搞不明白,巅峰末期的王治郅,加上当打之年的易建联,带上一帮北京奥运会大战西班牙,险胜德国老司机的功勋球员,前一场还和老对手西班牙打的有来有回,怎么遇到基里连科和舍维德哥俩就成了走流程了。

俄罗斯人心想,中国最近这些年吧,非常强盛,形势一片大好,搞什么都很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种高科技大国利器层出不穷。俄罗斯呢,被普京折腾了20年了,2013-2014年算个巅峰,代表事件就是收留了美国人斯诺登,然后就被美国打压一蹶不振,gdp也就比广东强点,基本上相当于中国一个最有钱的省。这就奇了怪了,照说中国男篮历史战绩其实不差,中国人也喜欢打篮球,篮球场到处都有,群众基础也不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怎么自从姚明之后男篮急转直下刷新了下限。如今姚主席上任了奥运资格都基本上丢了。

俄罗斯人想不明白啊,又不好和中国朋友明说,免得这位朋友心理敏感,好心办坏事,于是就拍了这部电影。手把手教你赢美国NCAA全明星队,梦之队来了最强班子谁也打不过,NCAA全明星这么多年也就苏联老大哥干过两次,这点经验也没别人有了。

这里就要先说一句了,姚主席是不是一位取得了好成绩的篮协主席这个还没有定论,毕竟还在位,这个有待时间检验,就目前来说肯定是成绩历史最差了,但以后还有机会。然而,姚明作为篮球运动员,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把交椅,稳。他不光是球技和身体素质,在篮球场上的智商,包括与人交流的情商都高出历史上所有中国篮球运动员一大截。他的眼睛是对于球场上的局势包括某队的球员厉不厉害那肯定是看的准的,至少超过其他所有中国人。他觉得俄罗斯2012年奥运会场上节奏怪,那就是真的有些问题。殊不知无论篮球还是足球这两大球,当年苏联队厉害,却不是靠俄罗斯。篮球靠立陶宛吃,足球靠乌克兰,反正就是靠加盟共和国。说起立陶宛,姚明肯定没话说了,他的偶像萨博尼斯带队逼出了梦一队,北京奥运会立陶宛一帮小年轻把他本人打的找不着北,抵抗都使不上劲,直接被投篮射个透心凉。1972年那只奥运冠军队速度快的后卫是格鲁吉亚的,队长是立陶宛的,几位很有技术特点的球员都不是俄罗斯的。主教练能把他们这些人选入球队,有些还算是新提拔入队,这就是慧眼识英雄。

这是俄罗斯人教的第一点,选个好教练,再选个好教练团队,让这个好教练决定选哪些人组队,包括球员和辅助工作人员。

这也引申出了第二点,得有好球员,否则波波维奇当教练也白搭。

什么是好球员?谢尔盖别洛夫10号,有困难把球给他,让他解决问题就行了,这种传奇球星可遇不可求,毕竟这种等级的球员几乎就是苏联篮球第一人,一场NBA没打可以入选名人堂,这是什么咖位?那就是红色超人,遇到困难把球给他,超级得分手。一般球队比如中国男篮,历史上从未有过这种球员,能靠不停得分拿奥运冠军。

保罗斯卡斯,5号,立陶宛人,全能队长,攻防俱佳,别洛夫有这样的全能战士辅佐,明眼人都看出来,冠军队的雏形基本上就支起来了。再加上7号近视眼高中锋,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快速后卫,以及20岁的新人,最后绝杀的那个萨沙。整支队伍要什么有什么,主力顶得住,替补全匪徒啊。按东北人的话说,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人孩子舅舅就来啦。按李云龙的话来说,那就是老子要是没有这些家底敢和坂田那老鬼子硬碰硬的去干?做梦吧!

至于领队,队医,教练及后勤团队这帮人也很重要,纵观全片,俄罗斯人敞亮的告诉了姚主席这些人是怎么为了金牌出了自己的一份力的。

好了,俄罗斯人拍这个电影很敞亮的教了。现在看看姚主席是怎么操作的。

现在的篮球联赛和1972年的苏联相比那可健全多了,中国男篮能选的人全在CBA。不用像加兰任教练那么辛苦全国到处跑去看比赛选人。中国的好球员说实话也就那么几个,没有很会得分的,灵魂人物就一个易建联,选个能和他打好配合的控卫,再弄三个围绕他各有特点的主力,随便加几个合格的替补凑齐12个人就完了。教练其实选谁也就那么回事,反正选哪些球员进队姚主席说了算,怎么训练姚主席说了算,关键场次姚主席肯定在场边站着。

然后姚主席开始了神操作,把本就只有那么几个合格的球员加上一些不合格的球员分成两个队分别参赛美其名曰红蓝队。真当咱中国男篮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余的仗啊,年轻才俊多的是12人名单竞争激烈。结果就是哪些人行哪些人不行容易看走眼,还耽误了队伍的磨合。你看1972年的冠军队,稳定的阵容保持了至少一年,期间参加欧锦赛,世锦赛,转战世界各地参赛磨合阵容,几种打法有张有驰,既能快节奏又能落位了传倒球,实在不行传给10号让他单干。

反观如今的中国男篮,以周琦郭艾伦为代表的新生代球员自以为厉害了。想抢易建联的核心位置,还有王哲林这样的中生代球员,打CBA躲在外援后面还行,上国际赛场面对欧美球队就成了软脚蟹。其实中国男篮距离东京奥运会就差一个边线球,1972年苏联队靠底线球绝杀,2019年中国队因为边线球主场受辱,真是好的不学。坏就坏在重用了周琦郭艾伦等人,应该坚决围绕易建联作为进攻核心,全队围绕他为支点来打。其余球员既不能贪功,还得发挥出自己的一份攻击力和防守强度,才是正道。至于易建联老了以后怎么换代?反正周琦郭艾伦这帮人不行,易建联打不动了再说呗,没有接班的那就提前放出风声示弱锻炼新人就完事了。

1972年谢尔盖别洛夫之后,1980和1984年奥运会美苏无法较量。到了1988年,萨博尼斯领衔,立陶宛又出了马修利奥尼斯和库尔提奈提斯这样的厉害角色,二合一当别洛夫用吧,对上美国队得分又是砍瓜切菜,有这样的阵容,何愁大事不成?

总之,俄罗斯人拍电影把姚主席教了,能吃透几分,能学会几分就看奥运落选赛和下届奥运会预选赛的表现了。

篮球燃不燃?赢了才能燃啊。永远记得足球皇帝贝肯鲍尔说的,不是强者胜,而是胜者强

 3 ) 《绝杀慕尼黑》:心中藏着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1891年12月,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青年体育教师发明了一项运动,他将多种运动的优点与当地孩子们把球扔进桃筐的游戏相结合,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则。于是,篮球就此诞生,这位青年教师的名字是詹姆斯·奈史密斯,人们将他誉为“篮球之父”。

詹姆斯·奈史密斯

据说,他当时只是想帮校长解决冬天学生们的运动只能局限于室内这一问题,但他一定想不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篮球已然成为了全世界第二流行的运动,可谁又能想到呢。美国成了篮球之国,拉塞尔、张伯伦、乔丹、科比、詹姆斯、库里……一代又一代,一个又一个,那片土壤仿佛永远都不缺超级明星,他们天赋出众,犹如美国漫画中的超人一般……

但我们今天聊的并不是美国篮球有多强,而是,美国篮球也曾经被打败过!

熟悉篮球运动的人可能不会陌生,美国当然被打败过,2002年世锦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们输给过阿根廷,1988年汉城奥运会,他们只拿了铜牌。

现在看来不足为奇,竞技比赛从来都是有输有赢,没有永远的赢家,但如果是在47年前,有人“大放厥词”说要在奥运会上打败美国男篮国家队,他会得到什么反应呢?好事媒体们的灿烂笑容,一半属于嘲笑,另一半来自于嗅到了热门话题的味道;同事与领导们的愤怒,认为他是自找麻烦,最后大家可能都要承担责任……他的世界里满是干扰的噪音,尽管如此,他还是做到了!

2017年,俄罗斯导演安东·梅格迪契夫将前)苏联男篮主教练弗拉基米尔·康德拉辛和球员们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这部电影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绝杀慕尼黑》。该片以30亿卢布创下俄罗斯影史本土电影票房纪录,同时,也是近五年来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俄罗斯电影。

01

不被嘲笑的梦想不能称之为梦想

电影《绝杀慕尼黑》中,(前)苏联主教练弗拉基米尔·康德拉辛被换上了另一个名字加兰任,在好友的强烈推荐下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

教练加兰任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教练加兰任也不例外,他向篮协提出要求:一、用自己挑选的球员且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训练他们;二、增加开支以支持球员出国比赛。

要求很快得到批准,他带着球员们去欧洲比赛,如愿收获胜利,可他并不满足,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他说出了自己的目标: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战胜美国队,“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

应了那句略显老掉牙“鸡汤语录”,不被嘲笑的梦想不能称之为梦想。场下一片哗然,好友惊诧不已,领导火冒三丈,但也有人感受到了这位教练的野心,球队主力队员谢尔盖·别洛夫。当然,其他球员也一定领略到了这位教练的非同凡响,否则也不会在他的训练下勤勤恳恳。

大多时候,教练加兰任都是紧锁眉头板着一张脸的模样,典型的严师形象,带着球员们训练,力求更高更快更强,顺利赢球的时候也是一副如临大敌的冷峻面目。

但大众们更在意的是他说的“大话”,而非他的梦想以及他对篮球的热爱,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他的心中藏着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02

严苛环境中绽放出的人性光辉

电影的故事背景也相对敏感,世界上唯二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与苏联正处于冷战状态,双方都保持着局势上的警惕。

而在电影中,体现于苏联的便是政治环境的压抑:球员出国打球归来时要受到仔细的检查,运动员结婚需要得到批准,出国看病更是难上加难,就连队医也藏着窃听器在监视球员们的行为。

被检查出患有罕见病的苏联球员萨沙

政治环境压抑,经济和医疗条件也不行:赢球之后得到的金钱奖励少得可怜,教练儿子的病必须要出国治疗,球员膝盖损伤缺乏药物缓解且罕见疾病无法治疗,还有球员因为近视而束手无策无法上场。

总结一下,球员们的生活状态就是贫瘠与束缚,但幸运的是,他们还有那个酷酷的教练加兰任。为了不让球员错过表妹的婚礼,同时兼顾训练,他带上全队一起去;准备为儿子治病的钱,他拿来给球员治疗;为近视的球员送上了隐形眼镜;在球队输给美国大学生时,他却说打得不错;有球员想要叛逃时,他甚至劝他尽快离开。

严师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慈父的心,也是这样的爱和付出使得球员们在最后的决战时刻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更令人感动的是,球员们将获胜后拿到的奖金赠予了教练,让他去治疗儿子的病。

庆祝胜利时刻

这样看来,胜利也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心中的爱,重要的是大家携手并肩完成了一趟不可思议的光荣旅程。也许环境是严苛的,大家需要戴着镣铐舞蹈,但我们的精神却可以很丰满很自由。

03

美化的艺术传达出积极的信号

《绝杀慕尼黑》改编自真实历史,不乏诸多的艺术加工,譬如身患罕见病的球员萨沙在打球时还是健康的,苏联球员对美国球员的实力可能没那么恐惧,最后苏联绝杀美国的一幕在篮球史上始终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因为当对方的球员正在罚球时,另一方的教练无权要求暂停。

现实中,美国球员失利场景

但话说回来,电影本身就是艺术作品,并且苏联男篮也的确赢了,尽管败方不愿承认。而体育竞技的残酷就在于,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绝无颠倒重来的可能,而这恰恰也是它的魅力之一。

苏联球员们的胜利时刻

不过还是必须称赞苏联的球员们,他们不停地传球跑动,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将美国队逼至绝境。虽然出战的美国球员们不是联赛中的全明星球员,但你也要知道在1972年奥运会决赛之前,他们的奥运会战绩是63战全胜。

剥离掉国家较量与政治色彩,体育吸引着人类的地方还在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赛场上的表现是不会骗人的,越努力越拼搏越渴望,最后得到的结果可能就越好。这份属性跟我们的人生也极其相似,倒不是非要把这份正能量硬塞给你,但至少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一点点启发。

启发就是,或许你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耳朵也生出了茧,但不妨再听一遍:不要轻易认输,不要轻言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1972年,历史上真实的苏联球员

图片来源:电影《绝杀慕尼黑》,网络。

 4 ) 《绝杀慕尼黑》: 没有不可能!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男子篮球比赛第一次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过去的16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美国男篮获得了13次冠军,前苏联获得2次冠军,前南斯拉夫和阿根廷各获得1次冠军。也就是美国队获得过冠军次数最多了,他们将绝大多数的比赛掌控在自己手里:经验老道,气势高昂。 那么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的比赛中,苏联队绝杀美国队保持36年的冠军记录 ,可谓是具有开拓性质的,令人们无比惊喜!除了苏联队员在场上的努力拼搏之外,教练的英明指导和人格魅力也是取胜的关键!

这位教练是何许人也呢?他就是苏联国宝级篮球教练:亚历山大-格迈尔斯(现莫斯科的国家体育馆名)。1928年1月出生于距离圣彼得堡不远的军港城市喀琅施塔得。还没成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悍然来袭,幸运的是,格迈尔斯基由于年龄的关系没有充军入伍,更幸运的是,他在绞肉机一般的列宁格勒(即圣彼得堡)战役中存活了下来。残酷的战争过去后,20岁的格迈尔斯基在1948年开始了自己的执教生涯。是的你没听错,他仅仅20岁就开始担任起篮球队的教练,当时他成为了圣彼得堡斯巴达克队的主教练。

1953年,经验日增的格迈尔斯基离开自己的家乡,执教ASK、Riga队,并带领着球队三次夺得前苏联篮球联赛的冠军,这也可以说明他在指导篮球上是一个有天赋的人。1966年,格迈尔斯基被任命为莫斯科中央陆军队的主帅,在那里一待就是22年:拿到16次前苏联篮球联赛的冠军,三次夺得苏联杯,一次夺得欧洲篮球冠军杯。在被允许出国执教后,格迈尔斯基还曾经前往西班牙和法国执教,西班牙费内巴切队就是他曾经执教过的球队之一。

1972年的那次奥运会,本来格迈尔斯基是前苏联男篮国家队的主教练,将带领球队征战奥运会。但是临出发前,格迈尔斯基的护照被克格勃没收,理由是格迈尔斯基作为一名犹太人,很有可能通过这次奥运会叛逃到以色列。 就因为这样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前苏联男篮主帅换成了孔德拉辛,但在影片中并没有这一段落,而是将主教练的活进行到了底。

作为教练他不但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位队员的生活和心理,甚至对于他选中的队员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为他们保守秘密、毫不犹豫地拿出为自己儿子看病的钱垫付心脏移植手术费(他就是最后打入那个制胜球的人)、苦口婆心说服众领导让队员们去美国打多场实际练习比赛。这样当教练是很少的,不!是绝少,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队员们是个个铆足了劲,他们为了报答善良可爱的教练,全是在拼了命的打球啊!

全场比赛都是在苏联队赢得7到10分的大比分领先情况下进行中的,直到最后的40秒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美国队追平了比分并在最后三秒前领先一分,但最后还好在公平的比赛环境下,苏联队众志成城拿下,只超一分夺得了冠军。

教练是在1961年开始担任苏联国家队主教练被誉为“苏联篮球教父”,他是六十年代苏联篮球实力迅速提升的最大功臣,他慧眼识珠,把谢尔盖•别洛夫、保劳斯卡斯、沃尔诺夫等优秀选手招进了国家队,这些球员成为了六七十年代苏联篮球的中流砥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谢尔盖•别洛夫,担任得分后卫的他是苏联的头号球星,率领苏联队夺得过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和欧洲冠军,被公认为当时全世界最优秀的非美国籍篮球选手,他的实力甚至让高傲的美国人也不得不佩服。

1992年谢尔盖•别洛夫入选了美国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美国籍球员,更是唯一一名从未在NBA打过比赛的名人堂球员。说到这名球员在影片里也是特别亮眼的,他留着浓浓的胡子、健硕的体型、高高的个子却在球场上灵活的奔跑(在平时训练中特别刻苦)。

高明的教练为了抵御高大强壮的美国队员,一开始就让灵活小巧新队员在场上拼命地奔跑。消耗了很多美国队员的体力和耐力,保持了很久十分大比分领先的局势,这让美国队员变得焦躁愤怒 ,让他们的教练坐立不安了。后来他们动用了恶劣的招式:粗鲁地撞击苏联队员,让他们频频受伤倒地,太可怕了简直丧尽了职业球员的道德和颜面啊!可谢尔盖•别洛夫作为主力队员每次受伤后进行短暂的护理后就直奔球场。正是因为在球场上有很多和他一样努力的球员,苏联才能获得最终的冠军。

通过查询百度百科又得知亚历山大-格迈尔斯基教练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只是让他的奥运会金牌梦晚了16年才真正实现。1988年汉城(现首尔)奥运会,他带领着前苏联男篮队再次夺冠!之后的苏联队到现在都没有再能夺冠,也许是没有像他这样的朋友般的教练吧? 夺得奥运冠军后的格迈尔斯基激流勇退, 已经67岁的他在同一年宣布结束自己的教练生涯,出任莫斯科中央陆军俱乐部的总裁。

1995年,格迈尔斯基进入NBA篮球名人堂,成为唯一一名入选的前苏联主教练,2007年, 格迈尔斯基入选国际篮联名人堂。 遗憾的是,辉煌的教练生涯并没有帮助格迈尔斯基逃过病魔的侵袭。1998年被查出身患癌症的格迈尔斯基,坚持和病魔斗争了7年,最终于2005年8月16日逝世,享年77岁。

俄罗斯总统普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其家属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对他一生为国家篮球所做的贡献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俄罗斯体育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费特索夫表示:“他的死是整个世界体育的损失。他是伟大的战术大师和战略家,同样他还是伟大的心理学家。做为教练他站在同时期的所有人的前列。”是的,好的教练就能培养出优秀的球员;而优秀的球员就能创造奇迹,因为没有不可能!

 5 ) Raise your hands high!

1972年,在联邦德国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虽然好像每次奥运会都举世瞩目),这是第二十届的慕尼黑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可能是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一次。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奥运会进行了不到20天的时候,巴勒斯坦的极端组织“黑色九月”闯进了奥运村,并劫持绑架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以此要求以色列释放被关押的该组织成员。然而没有过多的谈判以及协商,联邦德国的警察草率的直接冲进了恐怖分子巢穴意图武装解救人质从而导致了这11名运动员无一幸免的全部遇难。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指导了一部有关影片《慕尼黑》,讲述的正是这件事情,并且里面还涉及到了政治复仇摩萨德的复仇行动。 在戒备森严的奥运村居然发生了如此事情,没办法奥组委也只能接受并宣布剩余参赛队伍均有资格退赛,但是比赛不会结束。 今天看了《绝杀慕尼黑》,故事的大的主线就是发生在1971-1972年。主要讲述了一个穷逼屌丝外加自己的儿子身患残疾的篮球教练,带领了一帮中低配置的篮球运动员们,在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决赛赛场上击败了不可一世连续36年没有在奥运会上输球的强大美国队的故事。 影片是俄罗斯的,我本来并没有过多的期待这部电影,况且在中国的票房以及宣传力度上都不占据优势。我和朋友在黑衣人、千与千寻还有这个中作出了取舍,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 影片刚开始,紧凑的音乐,饱满的画面,真实的上世纪70年代的境况,一下子吸引了我。这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有胆小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体育局高管;还有热爱篮球,并且想方设法给腿部残疾儿子治病的苏联队新任教练;还有人高马大的苏联队篮球运动员们,他们是以谢尔盖为首的一群性格刚烈,打球分毫不让的全俄罗斯球技最高的一帮人。“我打球的时候立陶宛整个街道都空无一人”“他打球的时候整个白俄罗斯都休假了”,话语中也能体现他们虽然各自是队友,但也在暗暗较劲。 随后在一次比赛结束后,新闻发布会上,新任教练A(以下简称他为A),对着媒体们的目光,毫无犹豫的说出了∶“我们要击败美国队”。这也是整个电影的导火索以及线索,后片的所有情节都由这一点展开。 在加兰任教练接任的最开始,表现出来了很多球队存在的问题,在最开始体育馆里面,保拉斯卡斯对别洛夫的羞辱也能体现出球队缺乏凝聚力,队员之间关系很不好;在比赛中,队员们一个个一打五,打球不看人,只一心向往篮筐,能体现出队员们此时比较浮躁,只一心想着为球队作出贡献但实际上靠单打独斗很难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谢尔盖功高盖主,甚至对教练的意见充耳不闻,更体现出球队缺乏整体感和凝聚力。 在加兰任自己的儿子需要钱治疗的前提下,他毅然决然自掏腰包,让萨沙在美国治疗。在与美国大学的比赛中,他们与美国的大学生们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友谊,并且获得了很多苏联没有的能帮助他们更好适应赛场的东西就比如隐形眼镜,止痛针等等,也能体现出当时苏联固步自封,不愿接受外来事物,也加剧了苏联的解体,整个体育局的人心都不齐,处处都互相怪罪,出事了第一时间转移祸患,也能看出当时苏联政治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此时大的社会背景是在1964年,赫鲁晓夫的政权被推翻,勃列日涅夫继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的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霸权地位,勃列日涅夫通过改革将全国发展方向定位军事,此时苏联举全国之力发展军事,10个科学家当时能有4个在研究导弹。在执政期中期,使得苏联的核弹头数量超过了美国历史性的成为了世界军事超级大国。正是因为经济发展趋于单一化导致苏联在生活用品上发展平平甚至往回走,致使很多东西美国有而苏联没有。 随着剧情的发展,电影成功的完美的融合了三条线,讲了很多段的故事。 三条线,第一条则是以加兰任自己的生活(关于儿子的腿的治疗)为背景的故事,第二条则是萨沙和亚历山德拉艰难曲折又令人叹息的爱情故事,第三条则是以慕尼黑奥运会为主线的发展情节。 在出现了慕尼黑惨案之后,大多数国家接连退赛,苏联也在退赛不退赛的边缘疯狂挣扎,整个国家队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一起相聚慕尼黑,球员们对加兰任则报以的是感恩和信任,加兰任则对自己的球员们施与了关爱和关心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去对待他们。使得球队上下一心共克难关,最后体育局长站出来确定了比赛的继续,这样看来奥运会篮球的决赛得以上演。 这一过程令人血脉喷张,情节发展至此也使得故事紧扣人心,故事中的小人物∶美国街头曾经血虐苏联国家队球员的街球手,在苏联本土上的领导班子,格鲁吉亚的婚礼团们,别洛夫的女朋友,还有整个体育馆里无数的观众,这些小人物的出现都为这部电影添砖加瓦,使得电影锦上添花。 在最后时刻,比赛被第二次重新开始的时候,加兰任今最后的努力布置最后的战术。这时萨沙看到了亚历山德拉,她坐在观众席上,从心里向他抛出了一个球。不知战术完毕后,萨沙仿佛终于放下了压抑了许久的自己,他对队友说到∶“现在我懂了,人活着一切皆有可能。”那段bgm优雅低柔,就宛如涓涓细流,静静的流进了所有观众的心中,感动自是不言而喻。伊万底线发球,萨沙直奔篮下,这三秒,仿佛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被无限的放慢,一个长镜头给到了这个美丽故事中的所有人,发球方苏联队替补席上和教练团队中的所有人,死盯皮球,目送皮球划过万人体育场的空中,所有的希望都被强加在了这决定比赛胜负的一球上面;美国街头的街头篮球小子们惊异的眼神和手势;在苏联本土的领导班子们期待的扔掉了手中所有纸张,每个人都高举双手面带复杂的情绪激动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格鲁吉亚的婚礼团们眼睛直愣愣的紧盯着电视机,期待着苏联队胜利的降临;萨沙的女朋友双手微举眼神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己爱的人的发自内心的加油;还有整个体育馆里无数的观众门期待的眼神和紧张的表情。这三秒的时间电影用了长达2分钟的长镜头,一个长镜头下去,使得整个电影瞬间提高了一个档次,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以及那一个飞在空中的皮球和承载着一个球队甚至一个国家的期待!最终萨沙抢到皮球最后一秒投出了绝杀的球! 欢呼吧!大家!欢呼吧!这个世界!看着段看得我泪洒影院,一部真正打动我的电影。 最后球员们把津贴奖励都给了教练,也算是为影片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荧幕最后,播放了真实的绝杀场景,也同样精彩,但是电影本身就是高过现实的一门艺术,不比完全照着真实的来拍,如果那样还不如直接播放当时的比赛得了。比赛中美国队员们惊艳的扣篮,虽然在真实的篮球赛上不容易看见,但这些都是电影语言,为了体现出苏联随后夺冠时的不容易。 2019年最棒的一部电影!

格鲁吉亚婚礼团
他们看的直播画面
现场画面
苏联的领导班子
皮球划过夜空
街球手
美国队替补席和教练
亚历山德拉
在场的观众

谢谢大家的阅读。期待大家多多发信息与我,我们一起来讨论这部值得一看的竞技体育类电影!没有看得快去看吧,绝对会震撼你的!

 6 ) 团结至上

1

到底曾经是一个体育人,我看哭了。

居然还有人能打过美国队,而且是真实在,1972年发生过的事情,而且是在最恶心的巴勒斯坦刺杀事件之后。

塑造了那么多有意思的苏联球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被一个最污燥的政权所压抑着,不能够有任何的人生自由。他们生活在发生切尔诺贝利惨案的国家里,却能够嘻嘻哈哈,心怀梦想。他们却有勇敢的爱情,甚至计划逃出苏联。教练的目的只有一个,要为她残疾的孩子做手术。

一个充满苏联冷幽默式的电影,居然能够取得世界级的成功。

2

美国人牛——那么强大的一个队伍,为什么一直被压着打?分数差距从两分到10分不等。

因为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

团结至上。赛场上,5个人就是一堵墙。

为了生病的队友,每个人都能豁出命去。这种集体主义,本来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精髓吗?却能够传承到70年。真不容易。任何环境,都能产生奇迹,不要歧视任何一个政体。

教练永远比别人都冷静。即使在美国队打得非常野蛮的时候。公平都是相对的。

3

如何在人生中选择?

首先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次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再次,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你必将是一个让我感到骄傲的天才,你就不会在乎在电脑面前工作8个小时。不会屡屡的换工作。你会为自己的new idea感到激动。

做自己擅长和热爱的事吧。让你的生命有更多的炫彩。

 短评

期待尽快上映。片方哥哥终于帮豆瓣把译名改。热血,震撼,精致。故事基本符合历史。爱情、苏联内部问题、对美国的吐槽和竞技巧妙地放在一起。真实和虚构融合很好。最后3秒钟呈现很好。还巧妙埋设喜剧线索。俄罗斯人的篮球励志电影能拍到这么好。因为个人无知和好恶故意恶评,明显是智商不足的体现。

9分钟前
  • 赵鹏飞
  • 力荐

非常热血,尤其最后三秒的长镜头。影片没有那种狂热民族主义,而是说苏联在篮球场打败美国,是用了美国的训练方法、治疗药物和隐形眼镜。完整版也还原了苏联运动员参与叛逃、走私,以及慕尼黑惨案等历史细节。

12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力荐

超燃!苏联队教练是《急袭》里魅力十足的警官,赢最后一球的萨沙·别洛夫贼帅!我好喜欢那两个动不动就跳起来的格鲁吉亚人2333

14分钟前
  • 密斯湖
  • 力荐

“我打球的时候立陶宛整个街道都空无一人”“他打球的时候整个白俄罗斯都休假了”

15分钟前
  • kitty62888
  • 推荐

相似的体制,近五十年前的冷战大环境,许多细节是如此引人共鸣,譬如在训练手段、物质、医疗等条件上都远不如人的前提下还固步自封的体育局官员,那些自作聪明又耳熟的官方声明背后引人发笑的卑琐心态,意识形态之争为个人带来的诸多限制,出境打球带货回国自带的笑点和球员不能自由结婚体现的体制对个人的禁锢。诸如此类的细节实在太多,不禁让人想到,在这样的的体制内,运动员不过是一枚棋,一切荣誉取决于成败,体制才不在乎他们,正如当年被高高抛起奉上神坛又被狠狠抛下的刘翔。正是如此才被电影中尊重个体,热爱体育和竞技精神的教练真实地触动到……为自己的国而战,为体育为团队获得荣耀,而不是为所谓的party。一定要去影院,一个字,爽

20分钟前
  • 力荐

看完才知道删了13分钟,唉。虽然最后还是被稍稍打动,但比预期的感动程度还是差了不少,这样手法精纯目的明确但也没任何新意的类型片,如今我最多也只能给三星了。体育电影,还是拳击题材是最燃最爆的。

23分钟前
  • 正义B胜
  • 还行

看看人家的主旋律,真为现在的国产心寒。用现代电影语言,兼顾年代细节,叙事详略恰当不乏喜剧元素,从开头到结尾都照顾到了人物个性,对自己对他国文化都有多方面了解,态度很开放。而不只是维护场面和情节带起来的情感,所以它要表达的东西才能燃进人的心里。不像国产旋律片那样,空洞不踏实不真诚、一股红色气流自顾自乱窜。没有因惶恐躲开当年慕尼黑奥运村恐袭,与随之而来的政治暗斗,冷战无处不在,而体育让这帮前苏健儿的信仰更纯粹。看得我真的卑小,人家这团结纯粹富有个性!技术方面比较普通,动作戏甚至有点失望。升格、消音这些花哨的东西用得不错。公映版删了很多,部分戏不接。三星半

24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7,基本算是客观,72年男篮决赛确实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一场篮球比赛,而且其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也颇值得玩味(美苏冷战交锋、慕尼黑惨案、苏联的内部民族问题),最后投入绝杀球的别洛夫6年后也确实因病去世了,这个电影很大程度是拍给他的。

25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今天拳击打得够多了” 一个篮球比赛打成了拳拳到肉的拳击赛,哈哈哈。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结局,苏联队最后3秒逆转评分制胜美国队,就一直在期待电影要如何讲述才不至于没有惊喜。结果厉害的是,就是最后这场奥运赛,竟花了近1小时还原各种细节和完整度,几乎于直播,几乎占去全片一半戏份,这就像《波西米亚狂想曲》还原演唱会一样逼真和震撼…各种山穷水尽、峰回路转、直到最后的惊天逆袭,一气呵成,都不像在看电影,而是直接在看球赛了。

2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战狼级别的运动片,热血又燃情,难怪乎俄想重拍《切尔诺贝利》,美则想重拍《绝杀慕尼黑》。冷战背景下,国际恐怖事件不断,国内物资短缺、监控遍布、信任缺失,令这场骑虎难下的奥运赛事前途未卜。影片处理十分类型化,冷幽默,段落多,群像各具特色,兼顾各种国际背景,可惜删减过多影响连戏。好在情感和视听感都代入性强,即便赛况预知结尾,过程依旧牵动人心。归根结底,逆转、绝杀这些词背后往往倚仗的是球员强大的心脏、队伍钢铁的意志以及团队澎湃的战魂!爱赢才会拼,天生要强才会后天强大。

28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美国赛前说:这不只是一场比赛,这是意识形态上的一场战争,展示民主终将胜利。苏联队的球员对苏联并没有民族认同,赛前说:没人相信我们能赢,除了我们的教练。他为我们破釜沉舟,所以我们不能辜负。鼓吹个人主义的队伍急功近利,所谓“铁板一块”的集体却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换美国一定反过来拍)

29分钟前
  • Final
  • 推荐

专业上当仁不让、生活上给队员信任空间、下了赛场默默坐在角落,从教练的身上仿佛看到神所的老蒲。才知道72年慕尼黑奥运会这么混乱……当年我国是不是还在学习老大哥?老大哥在奋力追赶美国。

30分钟前
  • JIDUDU
  • 推荐

最后一场篮球赛拍得太好看了,真的好看,除了好看我还能说什么,日。不记得多久没有这么激动了,后排的抽泣声代表我的心。(没有打五星是因为中间有几段断裂感实在很严重,简直看得莫名其妙,回头一看我擦,国内版剪了十三分钟啊!

31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看完很容易让人失去判断能力的片子啊,上帝视角和升格镜头两板斧式的搭配,简单粗暴但确实非常奏效。前两幕拍的太流水缺乏层次,但是超长的第三幕实在太爽、太刺激、太振奋了。将当年的比赛状况进行重构式的银幕直播,完全震撼人心。这电影在意识形态上也占优势,一方面是美国的国际霸权形象大家都心知肚明;另一方面是电影价值取向上并没有厚此薄彼,依然从角色层面出发,表达了对于苏联自身体制的调侃与反思。所以如果有人说这是主旋律电影,那说明他基本没有理解体育竞赛的本质意义是在于国家而不是政府。不过这个电影引进的时机对于当下国内的风向,就是另一说。

36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推荐

又燃又感人,看简介知道结尾,仍没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动人心,到最后不止是拼技术和心理素质更是为报答教练救命/知遇之恩,“为祖国而战”非但不矫情反而那么自然动人,奖金一幕泪目,俄式正经严肃脸的幽默感太逗了,自黑厉害,姓氏逼死解说员了啦,就时代背景而言其实可以拍的更有深度但完全可以理解

3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进球就可以入党,篮球的运动镜头不好看,对立面设置的太简单,政治意识形态的表达勉强及格,只能说中规中矩,倒是俄罗斯人那股子耿直劲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他们拍电影讲故事的风格凛冽又温柔

41分钟前
  • 星空清理者
  • 还行

看看人家是怎么塑造人物的:男主教练一出场,远距离投篮,“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儿”,坐在观众席规划球员展现业务能力等等,都是常规操作,牛逼在职务交接那里,前教练和队友告别,男主让已经过界、站在比赛场地里的领队退到白线外,TM简直神一般的精髓啊。这是来自骨子里的尊重啊!男主对前任教练的尊重、对篮球的尊重、对队员的尊重一览无余,而这一切尊重又来自什么?爱呀!而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热爱更燃?!一比什么救猫咪的人物塑造都弱爆了!那些说人物单薄的,简直不要太不了解文化背景,立陶宛、白俄罗斯、婚礼,片中台词、造型、画面细节带出来的丰富内容,你真的懂吗?别装,是你根本没get到而已。哎呦,别人都没看懂,就你牛逼是吗?是的,就是这样,我想想都觉得自己牛逼。

42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故事超燃,节奏太棒,非常好看。

44分钟前
  • 阿顺
  • 力荐

4.5 俄罗斯是还有多少绝佳的题材没有拍出来啊

48分钟前
  • vivi
  • 力荐

难怪美国队一直不领牌,还带这样的,哈哈。现在俄罗斯电影黑一下苏联官僚也成套路了真的有点腻,狗血情节很多但是好在继承了感情很节制的优良传统。知道比赛结局看得还是超紧张,结尾和马大叔一起热泪盈眶了。海报真烂。

50分钟前
  • Mid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