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正片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2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3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4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5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6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3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4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5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6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7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8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19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铁西区第一部分:工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国重工业基地沈阳一家大型工厂,工人在破败的休息室休息过后,摄影机随他们来到同样破败的浴室,安静地听完他们对生活的各类调侃(下流玩笑话、喝酒赌钱、某家工厂倒闭之后工人的出路等),又随他们来到车间,听到小组长宣布大伙明天全部下岗的消息。数月过去,有工人返回工厂找寻还可以卖钱的玩意。人往高处走马普尔小姐探案 第五季古堡歼仇记开心锤锤欢乐颂3游戏王:怪兽之决斗六尺之下第四季大峰祖师青春王室 第一季为歌而赞第二季哈顿花园大劫案热血跨男齿轮第二季杀戮都市安娜贝尔2:诞生我的个神啊国语海滩的一天蓝色月光第四季女王之花鬼语者 第四季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国语版)我们的天堂家宴2014将界奇想天开儿女债1955末路狂花钱新养鬼吃人伯纳德行动杰西卡·琼斯 第一季再次回家7年的爱毒枭 第一季安娜·弗里茨的尸体白骨夫人大战狼妖牙狼:黄金风暴翔英雄连2013

 长篇影评

 1 ) 被唤醒的感情

“深明大义的工人体认了国家的难处,毅然接受了下岗的命运落幕。”

“所有社会主义想象中的工人形象:男性群像、伟岸、刚强、崇高。但所有这类作品所不曾触及的甚至成功遮蔽的正是失业之为社会议题的核心:“后来呢?”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失去了一份工作,而且是丧失了所有权保障的主人公地位,丧失了原有单位制所提供的全部社会保障,成为被抛出来的“自由”“个人”。

【国营大厂制度的破灭,下岗潮给我们全家带来的伤痛不是家里没有收入,父亲转去南方工作,而是到南方之后的事情。化纤厂的粉碎带给我的是童年安全港湾的粉碎,是永恒的幸福的三口之家的粉碎,是爱情概念的粉碎。我十几年后长大,才反应过来历史裹挟着我们小小的家庭在朝什么方向发展,梦一碎,皆碎。】

 2 ) 钢铁的命运

“今天的铁西区不过是七八十年代美国中西部历史传统工业锈带区和德国传统工业鲁尔区衰弱的重演,是共同的历史理性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展开,我们并没有可能逃脱这个法则的强制。工业在辨证的和历史的意义上是社会的自然规律的客体,卢卡奇如是说。”

这是印在封套上的一段话,理性而又洁简,有着一种悲观的无情。它短短数言,宏大而精准。但是,这些论断都与这部片子无关。如果我们凡事都用这样的眼光去打量,那么一切悲悯都是无力的,命运不会呈现出它们的卑贱和细小,人民面目模糊,在时代的滔滔洪流中流离失所。若干年之后,等老去,死去,一切都消失在令人隔膜的历史感中,仅仅以无可挽回也不必挽回整体面貌出现。没有愤怒、悲观、抱怨、无奈、焦急、感伤……

但是,锈带区的美国人民和鲁尔区的德国人民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谁要他们来做我们衰弱的榜样?在工业社会的规律面无表情地席卷旧制时,铁西区的人们与全球人民没有任何牵扯,他们身处当下,在国家转型期中等待这命运的流放,而这部4个多小时的《工厂》作为《铁西区》的第一部分便记载了这一段等待流放的时光。

大雪封道,火车呜鸣,在长长的穿过铁西区一条条街道一座座厂房的列车上,镜头带领我们进入这个曾经繁盛的重工业区。导演王兵在花了两天与人交谈后得以登上这趟机车,思考影片的结构叙事,而拍摄从他上车的那一刻正式开始。在行进中,他选择了三家大型工厂,纪录下最后阶段的工作与拆除。

我想,我们必须警惕文字多数时候的轻浮,它往往以客观而冷静的面貌出现,影片呈现的阶段最后只是以报纸上一则题为“特大型国企今日破产”新闻而公示于世。但是,社会与存活其间的人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破产两个字足以概括。这些计划经济时期集中建造的工厂曾经给这个地区的人们带去荣耀,赋予他们工作,但是,了结的时候到了。

生活的力量正是体现在这样的时刻。几乎在影片开始,我们便知道故事将以什么样的结局收场,工厂破产,工人解散。但是,对于铁西区的人们来说,生活的方向并不是如后来回想的那么明朗。直到后来,厂子眼看着就要黄了的时候,工头还是在会上说,我们要注意安全,安全第一。生活在底层的命运是等待与听从,即使要解散,大家也要听到厂长一句话,说散,那么就散。

这样等待的过程对每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是残酷的,我们很多时候高估了生活的戏剧性,以为残酷是一种机遇,是一个可以借此改道的节点,然而残酷仅仅是残酷,它给予人们的只是接受与顺从,遭遇转折的人们自此并不会向着光明与美好自然进发,而是继续朝着既定的平淡艰苦的后生。

我很多时候会想,我们的国家明明经受着无数的考验,我们的人民明明足以愤怒甚至暴动,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照样平常无奇地运转,我们的人民依旧无关痛痒地活着?是我们天性乐观,还是我们自觉卑微?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具名而隔离地生活在视线之外,无名的底层人民日日现身在街头巷尾。电缆厂的员工新年聚餐会上,那个握着话筒高唱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继往开来富起来的阿姨,那些散坐着听吹号唱着献上洁白的哈达的铅中毒在郊区医院疗养的工人们,每个人都那样质朴而自足,所取甚少,所获亦少。有关愤怒与暴烈的问题,无解。

在访谈中王兵说他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但是随着拍摄的继续,他渐渐明朗,从起初企图规整人物命运到一条主线上的念头中退出。决定剪成三个故事,其中最重要的<<工厂>>部分便以这样的面貌呈现。画面有着一种沉滞的金属感,街区、锅炉、浴室、车间,所有东西都以一种灰厚齐重的面貌出现。重工业区有着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会显得空旷,冷漠,而工业区建筑又着它自身严谨的审美,所以影片中多数的画面都非常有质感,钢铁、高温、吊车等等这些赋予了影片属于胶片的颗粒感,即使在狭窄空间中镜头摇晃不稳的跟拍,也常常会因为厂房中雾气或红光而变得模糊而粗糙起来。所以很多时候,我很惊讶这是部dv拍摄的片子,它沉稳内敛,镜头凛然而优美。

对于看电影的我们这些人来说,有的只是无足轻重的善良,这种善良不会让艰辛的人们活得更好,仅仅是让我们活得不那么坚硬。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块柔软的随意拿捏的面团。

 3 ) 杀死那个东北人

最近感觉干什么都没劲,就像《本命年》中梁天对姜文说的“工作吧,没劲,不工作吧,也没劲。搞对象吧,没劲,不搞对象也没劲。”估计我是欠收拾了,要打一顿才来劲。

目前对于电影我也提不起兴趣,有时甚至望着豆列推荐的片单发呆,不知道看什么,想看条目里也是积攒了几百部片子,但是就是不想去看。记得上学时总是赶着得闲去网吧随便下几部电影,晚上趴被窝看。那是我最舒服的观影岁月,虽然只是不到4寸的手机屏幕。也感觉很快乐。

《铁西区》这部片子老早就想看,但奈何时长劝退,最近才鼓起勇气找来看。其实与其说这是电影。还不如说是现实。片中太多的场景能触动我的神经。骂骂咧咧的东北话,脏乱差的厂房,噪音污染的环境。泥泞的街头巷尾,无所事事打牌吹牛的人们。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回到那个寒冷灰蒙蒙的东北。

我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那大厦崩塌的时刻。我出生在林业地区。那时作为林业工人其实是件挺不错的事情。虽然天高皇帝远,深林人不知。但作为一个月能有1000多来的工资来说真的还算可以。我爸就是林业工人其中的一员。他是开绞绊机的,我小时候去过他单位几次,上去过,但不知道工作原理。就记得它们像一个个木质的小坦克。其实那活计还可以,虽然没有他们抬大木头的工人挣得多,但胜在安全。我还记得我从小的玩伴,一个小哑巴,他爸就是被木头压死的。听闻他爸胆子特别大,在树下抽烟装逼,大树倒了直接砸身上,听说抬出来时,已经血肉模糊,没有人样了!

你可能要问啥树能把人砸成那样?我只能说那是很粗很粗的树。前几年我回东北,已经见不到那么粗的树了,全是小树苗子,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另一个悲伤的故事了。

那时候大家都挺意气风发的,工人阶级嘛,总是有使不完的力气。录像厅,舞厅,歌厅,烧烤店,火锅店,麻将馆,打牌,蹦迪,小姐房,按摩店。成了他们挥洒汗水的地方。什么骗三张,斗鸡都来吧!摔摔打打时有发生,骂骂咧咧满嘴喷粪更是常事。(我一直认为东北人骂人挺艺术的)。你别说我贬低抹黑工人阶级,我身边的环境就是这样,你可以说他们真性情,但我是真的的的确确在一个烧烤店兼麻将馆的地方睡了两宿,只因父母都在打麻将。而且我也没怎么听说我上述的场景,那个工人没出没过。就是这样。那是缺少娱乐条件的年代,每个人心中仿佛都有使不完的劲,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没劲。

那时的工人待遇确实好,哪怕是退休的工人,逢年过节都有冻的带鱼,沙丁鱼。桔子,米面什么的福利。那时候人,手里都有点钱。我还记得几个退休的老逼登不老实,去外地嫖娼被抓,让他们儿女去接,回来后大家都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们几个那时候也算是挺风云了。

后来就不行咯,厄运来了,赶上国企改革,推行养林育树政策。工人们的生活质量一落千丈,不少人丢了饭碗。大家开始慌了,也像电影中那样充满疑惑,那么大个厂子怎么就黄了呢?明明是营收的啊?但有时大家有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感觉。他们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快。最起码不是现在。不是他们这一代。他们不明白,他们自上而下的贪污腐化是从哪里来的,仿佛是一个满身污垢的人就该洗澡一样,他们不知道蹚过的浑水是洗不去满身污垢的。

那时的贪污腐败成了什么程度?就是一个小小的检尺员都要揩油。那时买木材的基本上都是南方人,都管他们叫老客,他们大多数精明的商人,一来就送礼,请吃饭喝酒,塞钱。上到厂长,中到会计,下到工人检尺员。说没摸到过好处的根本没有。比如让厂长多选点高木材,让工人多装几根,让检尺员多量个几米。然后打点铁路的人,装上车皮,拉到南方那就是几倍几倍的翻。那木材无论是打家具,还是建筑用材绝对是一顶一的好!就是可惜了林子,大树基本被裁砍完了。中等的树几乎也逃不出去。能挑的都挑完了。有点自掘坟墓的意思,但大家都不会承认,因为一个人犯错可以,一群人犯错不行。因为没办法去承认。也不需要去承认。

接下来的生活就很简单了。丢了工作的人们,跟失了魂一样。游荡在大街小巷,像一具具干尸,。大家都不知道要去哪,也不知道该干什么。仿佛这个世界已经不在关心人了,也不在关注人本身了。他们是自暴自弃的一代,他们是被遗忘的一代,他们是“孤芳自赏”的一代,他们是可怜可恨的一代,他们是被“杀死”的一代!

 4 ) 丢失的工厂记忆

看完《铁西区》竟然有点失眠,翻来覆去回想到童年最早的记忆,屋后的几户工人人家经常半夜吵架,原因:下岗。左邻右舍披着睡衣纷纷来劝架,下岗没啥买断的钱能做点生意,现在国家也号召南下去深圳打工也不错,日子怎样都是过,这其中的苦不是那时趴在窗棂看着热闹的我能懂的。曾几何时,工人最大,抱着为国建设的红心投入工厂,结局呢?庞大的体制巨兽倒下时,工人们被末日般的废墟淹没又有谁去问津?我的舅舅拉一手好提琴如果不是成为一名工人或许他会成为一名音乐家,下岗、离婚、抑郁,你再也从这个麻木空洞的人身上发觉不了一点点关于过去的激情。钢铁厂倒闭了、面粉厂倒闭了、毛巾厂倒闭了、烟筒落下、厂房挤满了幽怨的孤魂。还记得去过淮南的煤矿,有专门运送工人的火车,是那种铁皮式的货车,榜样满脸煤黑的工人坐着列车回家,太过于疲倦没人说话只有静静的抽着烟,那些再澡堂里满嘴黄段子最爱拽小孩鸡鸡的李叔、王叔都以同样的方式消失在那个时代的末尾。我和朋友说看《八月》《钢的琴》甚至《少年巴比伦》特有感觉,那种乌托邦崩塌前夜的魔幻感除了在工厂大院生活过的人很少有人能懂。这么多年过去了,有人真的在南方发财了,有人没熬过去消失了……在那个前夜,孩子们还在商量周末厂房放什么电影,洗完澡的大人们躲着老婆打着牌一切都那么祥和,因为他们太信任体制了。去年一个人在成都东郊记忆散步,看着老厂房被利用成为新文艺商业总觉得有些奇怪的感觉,关于它,一个时代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或许很快就会被这个健忘的时代所抛弃。更难想象东北没落的场景,听到下岗工人带着自己老婆去卖淫的荒诞现实你会想象他离我们也就十几年前而已。

 5 ) 《铁西区》:软刀子

《铁西区》:软刀子
桑克

    听说《铁西区》很久,一直没有机会看。这其实不是我的不幸。
    读罢张献民《危险,勿进——看不见的影像之十六:王兵作品<铁西区>》,我更加渴望看。事先,我对它有所想象。然而想象始终只是想象。
    时近午夜,暖气的稠度开始稀释。我一个人坐在客厅沙发上裹着棉被看《铁西区》。这是四碟装的碟片,按照我的习惯,我想先看完上集。结果是一口气看完。我这时对时间已经丧失概念,我去厨房取饼干和可乐的时候,我看到阳台亮着。我以为阳台的灯没关,但是我回头看看开关,上面所有的控制键都指向关闭的方向。我隔门望去,天已大亮。原来已经是上午时分。普照寺的塔已经围绕了一些灰色的麻雀。
    我开始狂睡。
    梦中充斥混乱、疲惫、快速的画面。我受到打击。这打击,换种客气的表述是震撼。这种震撼的力度相当猛烈,但形态却非暴风骤雨,而是软绵绵的湿布,或者使用一句更为干脆的比喻:一把软刀子。它在你的内里纠缠拉扯,似乎无力,但却无处不疼。这是一种连续的说不清楚的过程。我是以语言文字进行工作的,但我感到了语言之外原始而单纯的力量。甚至产生了一些偏激的想法,比如剧情片的本质就是虚伪。我深知这样的想法并不公平。但《铁西区》让我在某个瞬间产生出这样的偏见,即使是再次面对《孔雀》那样非常不容易的已经抵达及格线的影片,我也会坚持到底。
    真实,这是每个人或许都会说出的。而我对真实的看法比较麻木。真实并非铁血,并非残酷,只是一种没有任何道德感的存在。换成另外的表述,就是事实与现象。任何一个记录者,而非一个伤感的怀旧者,认真或老实地描述现象就已足够。仔细观察一下新闻传播行业的状况,每个人对什么是真实定会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论结论是什么,我们面对它,这样卑微的自豪完全可以持续三五天。不必想哈维尔,不必想哈耶克,不必想哈尔滨……不必想这个,或者那个。只面对真实这个词汇(暂且不必理会任何一个代表或象征真实的事物),认认真真地注视它,目不转睛地注视它。直到这个词使你的汗毛或血管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如果你未能产生任何变化,那么请你继续这样做,或者请你彻底放弃。
    挑王兵的毛病是非常容易的,但是我并不觉得九个多小时的篇幅是一种毛病。庸俗的辩护辞可以这么写:现在任何一部电视连续剧的长度都是《铁西区》的几倍。这个问题,我从来不想追究。而且我明白,对于忙人而言,将这么长的时间用于观看一些活动图像意味着什么。人的生命与天地相较可谓短暂,但同蝼蚁或电影相比,则何其漫长。多问自己一句,你忙碌的目的又是什么?请稍稍停顿。停顿并非停滞。况且在王兵看似罗嗦实际富有节奏的叙述中,我强烈感受到他的时间的存在,而自己却忘记了我的时间的存在,或者说他把他的存在时间赋予我的生活。这种强迫性我是应该感激的。挑剔是专家的事情,譬如美食家为菜肴打分,然后登在《时尚》杂志上。而我只是一个食客,一个影像的享用者,那么我能吃就吃,不吃就走,这是我的权利,不管别人是否尊重,我都这么干。
    我从未到过沈阳,尽管那里有我的亲友以及一些偶尔见面的同行。但这个片子和沈阳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却不是我所关心的。当然,从城市的角度,我可以拿哈尔滨与之对比。哈尔滨动力区,那里有许多大型国家工厂,也包含一些兵工厂,我曾多次到过那里,拥有一点浮光掠影的了解……但我不想做这样的对比,也不想将铁西区扩展至中国这样辽阔的范畴。我只说我的感受,是醒来之后,悲伤而且懵懂的感受。请任何人不要嘲笑我的悲伤,就像请不要嘲笑片中人物杜锡云和儿子杜洋以及一个女人之间的关系。荒凉而颓败的工厂终将被埋葬在新建筑的地基与人的记忆之中,伤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衰败正是历史可以预期的一个喜讯——由此,我从我的哀伤之中分辨出颓废的成分,或者是远大的成分。
    每一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当我乘坐火车旅行的时候,我经常猜想铁路沿线房屋之内的隐秘生活。我喜欢的拉金曾在他的诗中描述过这样的情景——

        经过站立的卧车,长着黑色苔藓的墙壁
        来到结尾,就要结束了,这脆弱的
        充满巧合的旅行……

    王兵站在火车机车前端的站台上,为我呈现铁轨、房屋、铁器、横街,为我呈现雪泥、黄冰、枯树、灰草,为我呈现一个一个的活人……已被解雇的工人们最后一次来到远郊工人疗养院,治疗铅中毒。他们聊天、打牌、喝酒、抽烟、说粗话、吹奏萨克斯、捞鱼、看毛片、唱卡拉OK、看雨……工人小杨淹死,他的伙伴们抬着他的尸体,从镜头前走过,有的含着笑容,一点也不凄楚……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死者去了,活的人仍然活着。
        
2005.3.15.

 6 ) 凡深愛美好之人,必對醜惡甘之如飴。

我倒沒有很震撼,或者很無奈、絕望、悲思或其他強烈的感覺。或許我本在其類似的環境下成長,所以還算習以為常。生活以及中國的生活,原本不就是這樣的嗎?很多人就是不願意接受自己是活在百分之二十之中,不願意相信更多的(所謂百分之八十)人民是活在底層。底層才是中國的真實,真正的中國。

我極度厭惡那些活在“假惺惺的美好”當中的人群,這種“假惺惺的美好”主要體現在對現實狀況的醜惡一無所知或者選擇避而不談。將自己隔絕在自己接受不了的狀況之外自給自足、自欺欺人。而真正的“美好”,你想獲得它,是需要勇氣和付出的。撥開層層醜惡,不為所動,堅韌前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鍛煉、強大自己,直至所有醜惡已對自我毫無影響之時,真實的美好才會呈現在你的面前。所有的美好,一定隱藏在醜惡之後!凡深愛美好之人,必對醜惡甘之如飴,你們對美好根本一無所知。

還是那句老話了:現實其實遠遠比電影更精彩。所以你在這部電影中看到的所有無奈、彷徨、絕望、憤怒、焦慮、乏味、傷感,請將之乘以或十或百,方是生活,方是現實。

我其實真的挺好奇,當年被譽為土地能夠榨得出油的東北是如何變成今日這幅殘敗不堪的屌樣。不過我也不算完全不知道,了解一點。但你懂得,如今總是看透琢磨透不能說透,嘿嘿。比起經濟更讓人難過的是東北的文化氛圍,更加貧瘠。簡直到了該為這個地方敲響喪鐘的地步,簡而言之,我作為半個東北人,十分厭惡東北。

最後再加一段我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想在這里說的一件事:之前手機裝的某社交軟件,會定期推送異性給你認識。有一天介紹我一個女孩,簡介里寫著:我是愛黨愛祖國的好女孩哦~所以你也要愛黨愛祖國~不愛就不要和我聯繫呦~(之類之類的大意如此)。我內心:呵呵,去你媽了個屄的吧。然後刪掉了那個軟件。

 短评

我从小到大长在铁西区,却从未触及她深处的那些东西,纪录片里的一切对于我都像个陌生世界。我把片子从学校的PT上拖下来,再把电脑从上海搬回沈阳。后来我把这片子放给我姥爷,一个冶炼厂的工程师看,七十多岁的老头儿看完之后哭了。

7分钟前
  • 当年小孟姜
  • 力荐

非常有生命力的电影。但剪辑上比较混乱,没有选择。长镜头沉闷而冗长。从艺术上说,导演呈现了一大堆很有意思的东西,却不知道集中有力地表达。

8分钟前
  • 梧桐更兼细雨
  • 推荐

四个小时的时间目睹一个时代的轰然消亡。铁西区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不到的地方,那里的春风只存在于工厂广播和卡拉OK中

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片子人几乎意识不到摄像机的存在,该骂人就骂人,该骂党就骂党,该打架就打架,该光着就绝对不穿,也就成了真实历史的影响纪录。十几年过去了,估计再也没有人会拍这样的东西,这样的尺度已经不是今天的总局所能承受的了

10分钟前
  • 276088996649
  • 还行

这就是。。。我家门口呀。。。开头牛逼的长镜头。。。经过我家门口的铁路,好有感觉。一种时代的衰落感跃然银幕上

13分钟前
  • 阿勒曼尼亚酋长
  • 推荐

钢铁到工业的悲剧内化至个体的人格里,没有比这更真实的惨象,也没有比这更惨象的真实。

15分钟前
  • 高压电
  • 推荐

你们还记得那人心惶惶的世纪末吗

19分钟前
  • 于小师
  • 力荐

纯正诗电影,对话近乎独白,跟Pedro Costa很像。或许在欧洲人心中唤起的是集中营印象,火车,制服,裸体,淋浴,毒气。独一无二,难以超越。

2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破破烂烂的工厂即将倒闭,破破烂烂的工厂正在倒闭,破破烂烂的工厂已经倒闭,灰头土脸的工人将何去何从?一股末世的气息扑面而来。王兵用他的镜头记录了这一大厦将倾的历史时刻,也注定会被历史牢牢记住。

24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雖然主題是沉重的,但人民並不完全如簡介寫的對任何事都失去激情,他們隨波逐流與逆來順受的幽默充斥全片,強韌的生命力如野草,這些東北人相比日本核廠的五十壯士其實並不遜色。導演一開始的鏡頭抓住工廠的美,到最後回想竟是對鐵西區悼念般的最後紀錄,鏡頭來回切換今昔對比,最是唏噓。

25分钟前
  • 踢你小腿骨
  • 力荐

第一部分《工厂》长四小时。直接生动展现了以辽宁沈阳铁西区工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没落。记录者和被记录者混的相当熟以至于被记录者可以当摄像机不存在,无比自然的表露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声。应该把这部纪录片作为国家一个时代的档案来珍藏!剪辑水平有限使成片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算是遗憾。//20191220北京UCCA新亚洲影志9小时马拉松放映。时隔七年半大银幕再看,画面高清无码,仿佛从未看过。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以及无所事事之间,这是一系列工厂的死亡,这也是东北一个时代的死亡。

29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8/10。运动长镜头随着火车驶进白色荒芜厂房犹如潜行者到达一座文明废墟,意象性的治炼炉和吊车轰地升空压迫着工人模糊的话语,反复描述的洗澡情景一具具麻木的肉体、充满欲的色情录像一同被预支消费,最戏剧性的是停产前一位遮住脸横躺的工人谈小学到上山下乡,碎屑般的个体经历整合为宏大的历史结构。

34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很少有纪录片导演像王兵这样尊重人,而不是去尊重一个他所认定的事实。很多纪录片导演不愿意碰触他的对象,甚至刻意制造偷拍的假象,但王兵却反其道而行,他选择做画中人而不是画外的上帝。王兵太可怕,也太可爱了。

37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8,和本片相比,《24城》好像是春节联欢晚会,华丽而造作,《铁西区-工厂》则是农村里寿丧嫁娶的堂会班子,粗糙却真实。

39分钟前
  • 皮陀
  • 推荐

《铁西区》是一个时代的背影、一部佳作。但其中的纪录片伦理问题还是无法不被直视,以后有机会想写个这方面的文章。

4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引用知乎作者Darren的评论:我真的觉得《铁西区》的构图、色调、氛围,深深影响了《钢的琴》和《白日焰火》 。

48分钟前
  • 安可
  • 还行

很有时代感的沉重话题,短短的四个小时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虽然剪辑水平业余了点,但片子依旧震撼人心!★★★★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看到我妈厂里,阳光因为衍射侵蚀了铁窗棱子,我拿糊窗棱子的泥子在散发着铁锈味和漆皮味的楼梯上写字,空气中弥漫着硫酸的味道。我记起一双双胶鞋在车间的铁板上啪啪地踏碎暗灰的影子,槽子上的铁锈割破我的手,血红渗进棕黑的层片物。

57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如果你喜欢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就不要错过此片,他比二十四城记那个伪纪录片好的太多了。如果你是东北人,或是东北的下岗工人,你会觉得真实的可怕。我认为这是中国最好的纪录片。

59分钟前
  • 爱德华大夫
  • 力荐

amazing,摄影机几乎做到了完全不在场!充分利用了厂区特有的交通设备做移动镜头,大部分偏广角大概是35mm左右。关于主题,真不好意思又是我熟悉的背景,所以无言以对。大量裸男出没,片尾致敬部分全是大师。片尾的澡堂有点区志航的味道,因为“裸体之时,人人平等”

60分钟前
  • 狗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