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中国 第二季

第35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2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3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4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5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6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3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4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5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6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7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8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19早餐中国 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早餐中国第二季美食摘录

1新疆吐鲁番-烤包子

2重庆-小面

3内蒙古赤峰-对夹

4浙江宁波-面结面

5宁夏-羊杂碎

6山东潍坊-火烧

7北京-豆汁

8江西南昌-瓦罐汤拌粉

9浙江温州-糯米饭

10安徽池州-小粑

11四川乐山-牛华豆腐脑

12内蒙古呼和浩特-稍麦

13浙江杭州-煎包

14福建长汀-泡猪腰

15新疆乌鲁木齐-奶茶

16四川江油-肥肠

17福建闽南-面线糊

18云南昆明-小锅米线

19山东临沂-糁sa

20宁夏中卫-蒿子面

21甘肃兰州-牛肉面

22江苏常州-麻糕

23山西太原-丸子汤

24北京-面茶

25湖北荆州-早堂面

26江苏南京-蟹黄包

27广西柳州-螺狮粉

28湖北宜昌-牛筋面

29河南焦作博爱-豆腐汤卯麻烫

30天津-锅巴菜

31山西太原-头脑

32安徽芜湖-渣肉蒸饭

33江苏无锡-咸豆浆

34吉林延边-酱汤

35福建福州-锅边糊

 2 ) 第四集·面结面,第二季最昂贵早餐出场。

看完重庆面结面这一期,我闭上眼睛,沉思没几分钟。萦绕在我脑海的记忆点还真不少

1、啤酒 2、没有牙齿的老大爷用嘴唇咬开了面结 3、缺牙的老奶奶突然开嗓就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4、老板秃顶有点厉害

早上吃完面结面,仓郎朗开一瓶哈尔滨啤酒,倒在碗里~这是什么境界!宁波大叔这个洒脱的行为,让啤酒完全盖过了主角面结面的风头。我建议把啤酒加入到早餐中国第三季的规划表。

面结面这一期拍摄挺有意思,不像烤包子、对夹可以收录酥脆的咔嚓声,不像麻辣素面可以通过炒辣椒来突显满口香的味觉刺激,它的特点是“软绵绵”,如何突显呢?——特殊的顾客。

小孩牙齿不好,他可以是特殊的顾客,亲口说出了——“软绵绵”

一个没有牙齿的老大爷用嘴唇咬断了面结,是一个很有视觉冲击的画面,特别是大爷笑的还幸福感满满。

一个缺了很多牙齿的大婶子,表示早上吃了可以幸福一整天。

毫无疑问,没有牙齿的大爷用嘴唇咬断面结,是最成功的。

我最不能理解的是,缺了很多牙齿的大婶子为何突然就开嗓“不要问我从哪里来”。让我恍惚的以为是结尾的BGM来了,而这个大婶子才是这家店的老板……以至于,这一期的BGM完全没有了存在感。

YY:我臆测,一定是节目组的执行导演问大婶子你是哪里人,她才会突然《橄榄树》的。

最后的最后…… 我对老板的发型表示印象深刻。

老板,您的发量,我预测一定是脱发严重,而您作为一个面的厨师,最好戴个帽子吧!或者您可以模仿麻辣素面的赵伍老板,剃光了,也显得干净卫生。

另外这个面积面的吃法,我看还是比较别致的,有的是面结和面在一个碗里,有的是面结油豆腐和油菜一个碗,面一个碗,就好比是麻辣烫+热干面,挺有趣,值得尝试一下~

面结面

PS.早餐中国第二季最昂贵早餐诞生。 烤包子3元,麻辣素面7~9元,对夹5元。面结面成功上两位数!

PPS.这位大叔,像某国产手机品牌的CEO不!

 3 ) 舔屏预警!这部国产新剧,没有一个中国人能拒绝

每天早上,叫醒你起床的是什么? 是闹钟?是理想?还是……蓄势待发的尿意? 对于资深的吃货来说,以上都不是正确选项。 于他们而言,早起的动力来源于热腾腾的包子、面条、豆浆、油条…… 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地方早餐。 而这部新出的美食纪录片,把它们都聚到了一起,为你开启一幅独属于中国人的早餐地图——

早餐中国 第二季

导演:王圣志 首播:2019-10-21(中国大陆) 集数:35 单集片长:5分钟

这是腾讯和海峡卫视联合推出的一部纪录片。 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总顾问沈宏非以及总导演陈晓卿,联手担任此片总顾问,品质自然值得信赖。 此前为大家安利过此系列的第一季,在豆瓣获得了7.8的评分。 新出的第二季依旧保持了原来的拍摄方式,豆瓣目前为8.6分。

和第一季相比,到底第二季的早餐“好吃”在哪? 别着急,这就为大家一道道呈上来。


1、重庆小面

哪怕你没到过重庆,也一定听过重庆小面的大名。 作为最具重庆地方特色的早餐,重庆小面不仅是当地人的最爱,也成功混入了国各地的早餐食谱。 最正宗的重庆小面,没有荤腥,但是却充斥着麻、辣、咸、香等复合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用当地人的话来形容,就是两个字——霸道!

来自重庆渝北区的赵师傅,就是一个做了三十多年重庆小面的行家。 赵师傅9岁丧父,17岁开始进入餐饮业打拼,今年已经五十多岁。 他所经营的赵伍面庄,虽然位置不显眼,但人气却相当爆棚。 从每天凌晨4点钟就要开始准备,一直忙下午3点才能休息。 光是打佐料这个环节,每天就要重复300次以上。

从一个稚嫩的新手到小面行家,赵师傅没有走任何捷径,也没有任何人指导。 他成功的唯一秘诀就在于: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试错,来提升小面的味道。 经过他多年的改进,也研究出了一份独家的小面配料—— 葱蒜孜然、花生辣椒油芝麻酱。 此外,还加入了宜宾的榨菜和涪陵的榨菜,来丰富面的层次和口感。

在这份配料表中,最特别的一项,是赵师傅秘制的辣椒油。 因为,其它佐料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辣椒油却是他家自制—— 选用上好的干辣椒,用纯菜籽油炒制。 把辣椒炒脆后,捞出来晾凉,再进行手工舂碎。 这样,一份最适合做小面的辣椒油就做好了。

自制辣椒油的加入,为赵师傅的小面注入灵魂。 几十年来,他家的小面也慰藉了无数顾客的身体和心灵。 在一碗碗麻辣咸香的面条中,蕴藏着让人开启一天新生活的元气和能量。


2、宁夏 羊杂碎

在宁夏,有一家开了27年的早餐店。 这家店虽然店面不大,但知名度却相当高。 最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店不卖别的,只卖一样东西——羊杂碎

羊杂汤,相信很多人都吃过。 但与众不同的是,这里卖的羊杂进行了特殊处理—— 将普通的羊肺做成了面肺,吃起来的口感更胜一筹。 用当地人的话来说:杂碎里没有面肺,就不称之为杂碎。

那么问题来了,面肺到底怎么做? 首先,要将面肺进行彻底浸泡和清洗,用行内的话来说叫做“吊面肺”。 这个过程持续一个多小时,要来回洗五六遍,是最耗时的一个环节。

接下来,要把调好的面水(小麦淀粉)灌入羊肺。 这是最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 如果灌多了,做出来就不入味。如果灌少了,又太软不好吃。 没有任何可借助的工具,全凭师傅的经验来操作。

面肺灌好后,要放到锅中煮熟。 最上等的面肺,煮出来白中带黄、软硬适中。 切成条之后,自然也是爽滑Q弹、颇具嚼劲。

最后,将切好的面肺、以及羊肝、羊心等杂碎一起炖煮入味。 出锅之时,撒上一点辣椒油和香菜等佐料。 一份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宁夏羊杂汤就做好了。

如果你热爱面食,可以搭配一份面饼一同使用。 当然,如果你就想大快朵颐地品尝羊杂的美味,这一碗热辣的羊杂汤也能从你的胃暖到你的心。


3、山东潍坊 火烧

在山东潍坊,有一家开了多年的早餐店。 每天天还没亮,就有馋嘴的顾客守候在门口 这道让顾客魂牵梦绕的美味,就是最正宗的山东潍坊火烧。

这是一家“家族经营”的火烧店。 取名“王记肉火烧”,由王师傅及其妻子、二姐、二姐夫共同经营。 潍坊的火烧店不少,为啥这家的生意如此火爆? 答案就在三点:皮薄、酥脆、肉馅多。

在口味上,王师傅家的火烧也五花八门。 既有肉的,比如青菜火腿、猪肉大葱。 也有素的,比如豆腐木耳、韭菜茄子、豆腐粉条等等。 无论你好哪一口,都能在这里买到最合你心意的火烧。

除了靠多种口味来取胜,王师傅做火烧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土炉。 最正宗的潍坊火烧,一定要用土炉,而非电炉来制作。 首先,要将包好的火烧放在土炉的铁烙上慢慢煎。 一定要用小火慢煎,才能使得火烧起皮和酥脆。

接下来,要把煎过的火烧放进土炉里烤。 这个过程很考验耐心,因为要煎5至10分钟,期间还要不停翻面。

经过在土炉外部和土炉里面的两重烤制,一份正宗的潍坊火烧就做好了。 通常来说,两个火烧加上一碗豆腐脑,就是一份当地早餐的标配。 豆腐脑的鲜嫩和火烧的咸香交织,组合成了潍坊人记忆中最难以割舍的味道。

除了上面提到的重庆小面、宁夏羊杂碎和潍坊火烧之外,《早餐中国》第二季里还有各式各样的美食。 比如吐鲁番的烤包子、赤峰的对夹、宁波的面结面、南昌的瓦罐汤拌粉等等。 虽然形式多样、口味各异,但它们都是每个不同地方的人,最难忘的家乡味道。 在每一天的早餐,用美味开启你一整天的活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早餐在我们的饮食结构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但,大多数忙于工作的城市人,都会忽略了这一餐的意义。 这部短小精悍的纪录片,就试图唤醒人们舌尖上的早餐记忆。 相信每个身处故乡的吃货,都能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最为熟悉的早餐味道。 而每个远在外地的游子,也一定被烟火缭绕的画面,唤起难以割舍、难以忘却的乡愁往事。

*本文作者:张不才

 4 ) 流口水

看着接着地气的各地早餐,不可控制的口水直流,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美食,同时对于早点铺子们老板和老板娘们的辛苦,凌晨2~3点就开始了一天的忙忙碌碌,有时为了生计,有时又有了些许的责任和担子。每个人一手歌,大凡都是自己这个年代的歌曲,温暖有充满了各色的回忆。

呼和浩特的烧卖,还有很多没有吃过的,将来要一个个去品尝。

 5 ) 在早餐里,吃到故乡的滋味

人为什么必须吃早餐?很简单,因为健康。

跟许多人一样,我的早餐大多在路上解决。上学路上拐到包子铺,买半屉小笼包配一碗蛋花汤;上班途中遇到卖鸡蛋灌饼、煎饼果子、皮蛋瘦肉的粥的放心早餐车,就停下来跟老板说:“我要一个煎饼果子,不加薄脆,不要葱。”

早餐就是这样,再忙也要吃上一口,不然胃里难受。人必须吃早餐也有科学依据,“醒来起床后30分钟内及时吃早餐,和碳水化合物一起,搭配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所带来的氨基酸能重新补给身体和大脑,使人感觉精神一振。”

但有人为了早上多睡一会儿,不吃早餐硬挺到吃午饭,这其实特别伤身体,女生如果长期不吃早餐,很容易皮肤干燥、起皱、贫血,加速衰老和肥胖。

不过,中国人对早餐的执念,可能也来自对故乡美食的怀念。

我很喜欢纪录片《早餐中国》里的那句slogan: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忙碌的都市生活,让我们无暇制作丰盛的早餐,但只要愿意早起一会儿,总能找到某家想吃的早餐店。

或许是小区附近的无名小店,或许是办公楼负一层的美食广场摊位,它在贩售的不仅仅是一碗汤、一份锅贴,更是一次关于故乡的记忆。

中国人对早餐有不输午餐和晚餐的热情,各地早餐不同,种类繁多,有麻花油茶、水煎包、牛肉粉、烧麦、胡辣汤、糁……总有一种是留在心底最难忘的味道,它就是记忆中的早餐,也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上一季纪录片里也有呈现,我至今都记得小男孩嗦粉和70多岁老板坚持经营的小细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当地特色,而早餐最能让人找到其中的精髓。

我看了两集新出的《早餐中国》,一集新疆吐鲁番的烤包子,一集重庆小面,依然保留了五分钟一集的传统,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

恰好这两座城市我都去过,至今对新疆美食记忆犹新。羊肉串、炒拉条子、牛肉夹馍、丁丁面、大盘鸡、椒麻鸡以及烤全羊,新疆之行就是美食之行。纪录片里的烤包子,馕坑熏烤,皮薄肉嫩,因高温而流出的牛肉油脂和更加浓郁的孜然香味,简直在呼喊着“我很好吃,我很好吃,我真的很好吃。”

而且,城市的代表性食物,也是陌生人之间很好的话题切入点。新疆小朋友知道福建的食物,而福建人也听过烤包子的美名。那是融入彼此血肉的滋味。

相比“阔希玛克拉”烤包子店,位于重庆渝北区的“赵伍面庄”更触手可及。但凡去过重庆的人,都要吃上一碗小面,才算真正到过那里——要上二两或三两,加麻加辣,吃起来满口香,不上火。

我曾在重庆住过一个月,短租了九龙坡区杨家坪的一间单身公寓,非常有生活气息的老城区,附近有步行街,空气中充满了烧烤、火锅、串串、重庆小面的香味。不过,很遗憾,我当时不知道赵伍面庄,要是知道必定会去尝一尝。

纪录片里,赵伍五十多了,每天处理指甲和头发,保持身体的清洁。他从十七岁开始做餐饮,至今还在开店,这是他给女儿赵红铺路的方式,想让她以后走得顺一些。坚持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备料,一直忙活到下午三点才得空休息。

赵伍干活很利落,个性也很爽快,典型的重庆男人。他喜欢吃也喜欢做,在外面吃到别人做得好味道,回到家自己反复试,最终调试出了属于自己的味道。

到赵伍面庄吃饭的人,有吃了二十多年的社区邻里,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个人口味各异,干溜,不要葱,一碗重庆小面也有属于自己的滋味。

五分钟的篇幅里,不仅仅介绍美味的食物,也夹杂着店主的人生经历。赵伍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年少的他要早早学会生存,撑起一个家。看起来五大三粗的他,其实有一套自己的人生准则,“自己做,放心”、“别人赚一块,我只赚一分。”、“路是人走出来的”,丝毫没有因为生活辛苦而放弃奋斗和内心的坚持。我喜欢这些带有人间烟火气的普通人,就如同早餐一样,是蓬勃的,有生命力的。

早餐饱腹也解馋,不管是外出求学,还是工作后离开故乡,总会在某个时刻忍不住想吃一口最地道的家乡食物。

随着人口迁移和便利的物流,我们的确可以在城市中找到自己想吃的那一口家乡美食。

期待《早餐中国》后续的内容,想吃赤峰的对夹,宁波的面结面,银川的羊杂碎.....啊,一部绝对不能空腹观看的纪录片。.

 6 ) 温热的早餐和温柔的做饭人

早餐的意义是什么?

反正对我而意义重大。

我是一个哪怕睡到中午起床,也要先从早餐吃起的人。这个不可或缺的唤醒仪式,让我感到我的大脑和身体一同被温柔地叫醒。

比起早上早起一刻钟,喝下一杯黑咖啡,吃上一块面包,发发呆再上班的“奢侈”仪式,能够到街边小店享受一份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早餐,则是更大的一份奢侈享受。

至少对于成年后的我而言,是自由职业之后,才有幸在街边小店喝到了几次早上的豆腐脑。

深秋已至,出门更难,幸而此时邂逅了《早餐中国》第二季。每天早上八点,短短的五分钟片子,竟隔着屏幕散发出了那种久违的小城生活的熙熙攘攘的气氛,以及当地美食强烈的热气和香味。

与令人绝望的“深夜放毒”不同,每天早上我看完这个片子,都会涌起一种幸福感,但我不用枕着口水入眠,而是可以用一天时间来给自己投喂美味,来无限接近片中人的那种朴素真实的快乐。

这个纪录片的每一集都展示了一个地方最有特色的早餐,以及制作该早餐的绝活儿。

第一集上来就是满满的“干货”——新疆吐鲁番的烤包子。

我从未到过新疆,但经常去乌鲁木齐驻京办吃饭,那里的烤包子十分美味,不过一直不知道烤包子是怎么个“烤”法。

这一集充分展示了烤包子做法,看完之后才知道技术含量如此之高——馕坑里需要将炭火烧到270度,还要一个大大的铁炉,将一个一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贴在大铁炉子的腹部,一次可以烤200只包子!

老板把生的包子直接贴在炉壁上

如此25分钟后,可以将包子底部烤得又香又脆,而上半部分的口感又不失软嫩香甜,从炉子腹中撕下来的瞬间口水都要流出……这家店一天能卖出两千个烤包子!

而同属西北美食的第5集里,宁夏人的早餐羊杂碎可谓是比较重口了。

这里面还铺设了一个悬念——杂碎汤大家都喝过,可是“面肺”却是宁夏杂碎的身份标识,当地人都对其赞不绝口,那么问题来了,“啥是面肺”?

原来面肺指的是现用清水将肺六次洗透,将面粉与水调和,将面水灌入羊肺里,静置一定时间后,让肺有一定硬度,但不过于硬,煮两小时后捞出后,切出来是雪白Q弹的,成为羊杂碎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名角。

光一味面肺就如此用心了,更难得的是所有的杂碎要用店主亲自用羊油熬的辣油炸炒,太良心了。

店主特意展示了“羊油”的制作要求:要做出不膻,但要有“奶味”的羊油。

光一味羊油,就有如此门道,第六集当中潍坊的“土炉火烧”的做法更令我折服,这个土炉的土,一定要用黏土和环保煤一起制成,别看黑黢黢的,却保证了火烧的香酥!这一集的弹幕也充分展示了群众对这道美食的折服,满屏尽是“手中的干脆面突然不香了”,“手中的火腿肠突然不香了”,哈哈哈哈哈。

第七集终于演到了咱老北京的豆汁儿了,我十岁来到北京,但喝豆汁儿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辈的长辈都说是刷锅水,不怎么推荐,就更甭提孩子们的口味儿了。我喝到的应该是改良的豆汁儿酸涩比较适度,搭配焦圈挺不错的啊!

而《早餐中国》中不可错过的看点,更是每一个小店老板身上的性情与故事。做早餐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行业,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无论寒暑风雨无阻。可以看到这些“早餐人”不光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食客的那份满足和赞美。

在上一季中,我印象很深的是贵阳一中旁边做粉的“龅牙哥”,“吃他的粉长大”的同学对他都很有感情,有位去了新疆上大学的同学回来看到他都哭了。

他的粉,的确讲究,连用哪一种辣椒做佐料都加以研究挑选。甚至连他的老婆也是因为喜欢吃他的粉才和他在一起的,现在也加入了这项事业。这不是匠人精神又是什么?

这一季当中,做内蒙古做“对夹”的老板,在得到了食客交口称赞之余,饱含着对儿子的亏欠。但没办法,他们带着儿子一起做,生意就是会不好,只得把儿子送走了。而他们豁达乐观的儿子倒是表示无所谓,没人管活得更开心。

贵州卖羊杂碎的老板,不论再忙,每天都要骑电动车接送女儿上学放学,现在女儿已经上中学了。他悄悄对纪录者说,只要一放学就接她回家,她就不会早恋。

……

这些故事唤醒了我对早餐的热爱,更唤醒了我的乡愁。我从小到大换了几个地方生活,早餐一直是我理解当地人的一种途径。比如我家乡武汉,“过早”一直名声在外,热干面,豆皮,面窝,欢喜坨,一周不重样,吃的是个热闹快活。

后来到了广东生活,一笼一笼的早茶更是丰盛得可以从九十点吃到下午一两点,吃的是一种轻松惬意。

到了北京之后,早餐开始变得不能理解。但随着对炒肝儿等谜之食物的渐渐接受,我开始理解北京人洒脱随性不爱装逼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感情逐渐加深。

我开始期待吃遍每种片中的早餐,尤其期待再次喝到第八集里的南昌瓦罐汤,当年在南昌街边喝过一罐,真的是一口入魂,感觉香气直接渗透到了我的后背,不知道熬了几百年是不是成精了,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喝的汤……

后面的早餐,我们约起来!

 短评

B+。这个纪录片的看点不仅在于美食的诱惑,还因为老板有趣,顾客有趣,每集时长很短,却是满满的烟火气,街头巷尾的餐馆,来来往往的食客,生活感十足,第七集小孩子喝豆汁的反应和我一个样😂

6分钟前
  • 彩心之境
  • 推荐

情怀有余,深度不足。其实关于早餐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发掘了。

7分钟前
  • Castilla.
  • 还行

就冲他们能去到赤峰拍对夹,就必须给满分咯!看预告,马上还要有豆汁儿,哈哈哈

11分钟前
  • darkerthanwhite
  • 力荐

第一季的成功都体现在第二季了!你看第一季都在福建广州打转,这季已经公费吃到了东北内蒙古宁夏新疆耶!

15分钟前
  • 一只小海绵
  • 推荐

接地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最有意思,摄制组年轻。做早餐也辛苦啊,早起,全年无休。延吉那集,老板重男轻女啊,娃才7岁就等抱孙呢,什么叫两个女儿时压力不大,有了儿子压力大了,敢情养女儿不舍得花钱?!

16分钟前
  • 𓆡𓆝𓆟𓆜𓆞𓆝𓆟
  • 推荐

这一部的内容更偏向于北方和全国范围内的饮食习惯,映照了剧集的招牌“早餐中国”,内容丰富多样,让人垂涎欲滴。镜头不多,但是都很到位,总体设计安排和第一部相差不多,感觉还不错。不过剧集缺少一个主题,或者缺乏逻辑性,感觉每一季的安排比较随意,这一点还有待改进。

18分钟前
  • 霜轩落笔
  • 推荐

在人世间生活这么一趟啊,要体验人生百味,人生百态,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丰富,拥抱,体验,观察。

22分钟前
  • 量子
  • 力荐

每个老板一首歌~

23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觉得比第一季好看呢

25分钟前
  • 小怡
  • 推荐

比起风味人间和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和人生一串看起来更舒服,满满的市井烟火气一集七八分钟,行云流水,短小精悍,特别下饭

27分钟前
  • Schrödinger
  • 推荐

自从看了第一季。我现在出差旅游都很少睡懒觉,都要早起去吃本地特色。能做到这,足以说明这部纪录片的高人之处

30分钟前
  • Vince♫
  • 力荐

这还像点样,这才是早餐中国。另外相比第一季浓了人情。

34分钟前
  • 大姜航
  • 力荐

李宗盛唱的凡人歌太适合这部短片了。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37分钟前
  • 淡绿色信笺
  • 推荐

比《人生一串》好太多,节奏明快重点突出拍摄诱人,都是当地劳动人民老字号,增广见识,真正的风味人间。不刻意煽情,匠心最动人。唯一的建议是:不要深夜看。

42分钟前
  • 隐身的苏西
  • 力荐

餐饮没有师傅,确实靠自己很难做成功,自己琢磨了几十年,真的是因为自己喜欢吃,要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47分钟前
  • 星战
  • 力荐

早饭还没吃完,它就放完了。

49分钟前
  • Leon·Yang
  • 还行

麦当劳赞助这个节目也是思路清奇。难道看完这个节目还会想去麦当劳吃早餐吗?[捂脸]

53分钟前
  • 一个麻瓜
  • 力荐

很理解有些老板不愿意公开制作工艺

56分钟前
  • Jungle阿俊
  • 推荐

小吃店老板不一定要贪黑,但都得起早呢,生活不易噢……

1小时前
  • Niqa
  • 推荐

只要你早起,就能找到故乡。这句slogan太棒了。

1小时前
  • 普通无产者一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