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

正片

主演:Geoffrey,Canada,George,Reeve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等待超人 剧照 NO.1等待超人 剧照 NO.2等待超人 剧照 NO.3等待超人 剧照 NO.4等待超人 剧照 NO.5等待超人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等待超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几何时,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但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虽然政客们不断强调要改善弊端丛生的教育系统,可是孩子们的教育情况始终没有任何改观,反而呈现令人担忧的前景。这些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多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且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甚至有的高中成为了臭名昭著的辍学工厂,无数少年过早进入社会,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美国当前的公立教育系统,呈现着本末倒置的吊诡局面。是该积极行动起来,一扫这一领域中的弊端,还是呆呆坐在地上,等待超人的出现?乱世佳人1939史前战纪第二季龙眼跳出我天地音乐剧爱情进化论2014星巴·克关机夏令营致命情挑生命线生命是个奇迹盾牌第六季血之友津门飞鹰豆豆猫旅行者与魔法师向往的旅行睡梦医生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左耳电视剧版幸福街第二部摔跤选手我的甜心正太普西迪基地爱神-手战争的声音魔法奇幻秀我想和你唱第四季未来全明星怪形前传最后的游戏青春无敌东北新青年哈拉上路2:啤酒桌球赛军官与绅士1982少年1969理事长是九年级我的母亲2015我老婆未满十八岁(国语版)如歌少年异能第二季罪案现场实录第五季黑袍纠察队第三季南洋秘术少侠!请留步

 长篇影评

 1 ) 美国的中学问题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

匹兹堡辍学工厂之一的OLIVER 高中辍学严重。差的学校造就差的地区。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2 ) 只是警钟

由于导演上一部作品《The Inconvenient Truth》很重要、很流畅,因此影片虽然错误不少,但我还是看了这个传说中同样重要、以教育为主题的《Waiting for Superman》。

看到一个个被耽误的小孩,即使是我这样不喜小孩的人都感到心碎。然而,从抽象的角度讲,影片涉及的问题并不新颖,而且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讲任何了解问题的人即使看不到这些小孩的影响也会感到愤怒和不平。

对美国的教育失败,基本上每个美国人都知道。教育失败造成的问题也不需要影片介绍,大多数人都知道。关于教育失败的原因不但有学术观点,连一般的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比如《The Wire》的第四季。能因为影片观点感到震惊的只有那些完全不关心任何社会时事的人。除了立意之外,影片的论点也太多太杂,很难说流畅游人。影片的节奏也有问题,并且缺乏紧迫感。以上是影片本身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而言,本片很是一般。

然而,教育问题不但与美国人息息相关,而且本身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所以虽然影片本身无趣,但我还是想讨论这个问题。我不喜欢在没有事实的情况下发表评论,但仅根据个人经历出发,我还是有数点想法。

影片要求教育系统更有效率是没有错的,而且在投入甚多的情况下,美国教育系统极度没有效率、浪费极多的确事实,也是严重的问题。如何测量效率、如果让高效得到奖励、低效受到惩罚,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在影片中表面的是在不好的学校想学习的孩子,但就我个人经历来说,这样的孩子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对教育完全没有兴趣。这种不感兴趣来自于两方面,家庭和社会。家庭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而且实质行为远胜于所谓理念。虽然中国的传统经历了百年摧残,但很多中国人还是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功利角度而言,美国人也大多相信教育就是力量,教育能够改变生活。虽然《The Great Stagnation》和最近的很多研究对是否真的如此产生质疑,但大多数人还是坚信这一点。

然而,“认为”和“行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一个家庭可以说他们相信教育是好的,但他们是否能够真正为这个目标做出必要的牺牲呢?这就好比我说我认为身体锻炼很重要,但我从不去健身房一样。这就是我的言行不符,我所谓的身体锻炼重要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从我的行为可以看出,我不认为身体锻炼值得我付出时间和金钱。

而美国人的缺陷在于,中国人说到做到,很多人愿意为了供子女读书砸锅卖铁,很多美国人仅仅是说说而已。而且在美国能说说已经不容易,因为从“茶党”的兴起我们就能看出,美国人也有不少从根本就是反知识、反教育的。如果家庭不鼓励教育,不为其做出必要的牺牲(这其中还包括承担不离婚等社会责任,那么自然教育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美国的社会价值也有很多反对教育的层面。在崛起的过程中,美国执行力更强的边疆人士就歧视东海岸常青藤等只说不练的货色。在今天,“精英”这一其他国家都是赞许的词汇在美国依然带有很大的贬义。在高中、大学中,体育健将、社会达人的“身份”要远高于成绩好的“书呆子”,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未能提及的因素。比如,电影说教师本身质量有问题,并介绍了教师工会等体制性的问题,但并未介绍家庭和社会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家庭不肯做出牺牲,所以美国没有足够的税收让教师成为收入最高的人群之一。由于社会不承认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除了没有收入,也没有社会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坚称“教育兴国”,但不做出些实质性的改革,仅仅是提升效率不过是杯水车薪。

和其他诸多原因相比,这才是为何今天美国一分为二的原因。实际上,从美国建国开始这个国家就有两种倾向,一种精英一种平民。在200多年来,两种倾向可谓平分秋色,但在全球和信息化的今天,很明显平民已经变得落后。

在很大程度上,这才是决定学生成败的原因。所谓“章程学校”之所以成功,除了因为学校极有效率,还因为去上那些学校的人本身就是上进之辈。这和清华是一个道理,也许中国高等教育只是二流水平,但13亿中挑选出来的精英都是一流水平。他们的成功未必是清华很强悍,而是他们自己强悍到可以“despite”清华不如哈佛,他们也能成为第一流人才。所以,能够从一群热衷学习的孩子中挑选生源使得章程学校的成功也被高估了。

章程学校和创新教育方法固然重要,但这不能改变体制内在的激励系统。如同影片所说,美国之前的教育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对手,所以“despite”激励体系的问题,美国教育依然可以傲视群雄。但在今天这显然已经成为了不可复制的过去,因此除了影片推崇的改革之外,美国还需要基础性的革新才能确保自己不像罗马一样衰退。

 3 ) 字数超了

let them shine~ let them shine~ “I wanna go to college because I want my kids to live in a better place” Being a teacher means 你承载着全社会的梦想 这个职业太重要 美国意识到了 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 有个舍友跟过我和另外一个舍友说 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会想当老师 碰到调皮的孩子不会很生气吗 另外一个舍友回答 她随缘渡人 我说 难道你不会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养成这种性格吗 不好奇education到底怎么样影响人 怎么样把人影响好吗 我真的是strongly believe in 我要做的不仅仅是present the knowledge 更是 guide them through their lives Besides 我弟弟半年前也经历过“lottery” harsh for me to 看到他们present抽奖现场 他们1 in 10 或者5 都keep fingercrossed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我们呢 我们呢 1 in 5000?我们的情况 比美国更迫切 to change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make good teachers and then to have a better education system for our kids

 4 ) 痛批教育,直击敏感,这口碑好片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有这样一道小学数学题:

“假如现在有4块饼干,我吃了2块。那么我吃掉的饼干占总数的多少?”

相信大多数小学生都能秒答,然而一个美国的普通小学生却冥思苦想了好一会儿才“算”出这个旷古难题。

美国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立教育系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是老师开明,学生自由,师生间其乐融融的和谐场景。

美国孩子总是无拘无束,似乎不用承受中日韩孩子所背负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今天要聊的这部《等待超人》,将带你发现美国教育真实的另一面。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以犀利著称,他曾凭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赢得了2006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这部《等待超人》也荣获了2010年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

比尔·盖茨不仅在《等待超人》中接受了访问,还亲自四处奔走宣传这部纪录片,而这都因为他对美国教育现状的担忧。

2009年底,美国失业率几乎达到了10%,然而高科技产业却在本土招不到人才,他们只能去亚洲招聘程序员和工程师。

2020年美国将有1.23亿高技能高收入岗位,但能够胜任的国民却只有5000万。

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美国的教育系统弊端丛生。

大量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阅读和数学方面存在着巨大障碍,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地球上其他发达国家,而公立学校的辍学率却在逐年递增。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在押犯中有68%是公立高中辍学,而该州政府每年花在一个囚犯身上的钱高达33000美元,而私立学校每年平均学费是8300美元。

花在一个囚犯身上4年的费用足以供一个孩子去读私立学校,不仅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还能剩24000美元上大学。

简直无法评价,究竟是公立教育失败,还是囚犯福利太好……

在美国还有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小时候成绩都不错,但五年级到八年级这个阶段,很多人的成绩都从B下降到D。

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这些孩子越长越傻,要么是教育系统出了问题。

这里稍微科普一下美国的教育制度:

美国学制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4个阶段构成。

美国的初等教育机构为公立和私立小学,公立占80%、私立占20%。

学制有4年、8年和6年3种,其中6年制占大多数,8年制多在乡村。

美国中等教育指的是中学,中学主要有4年制、6年一贯制和3、3制3种。

在过去40年里,美国民众意识到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美国公立教育正在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

1975年,民意调查显示62%的美国民众对公立学校有“很大”或“相当大”的信心。但1983年,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39%。

事情原本应该很简单: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送他们踏上升学之旅。

但美国奇葩的教育体制让这个过程复杂到你无法想象。

比如有的学生在一个州考试失败,但到隔壁州却能通过考试。

因为联邦政府制定法律向各州的学校拨款,各州自己也会拨款给学校,而两者制定的两套规则经常发生冲突。

另外还有14000多个独立校董事会,让学校治理难上加难。

各种条款存在矛盾,各种议题混乱如麻。

当地的校董事会、国家教育部人士、联邦教育部、教育局长和手下一大群职员……

这些人本想帮助学校提升教育质量,结果反而妨碍了学校的教学,阻碍了教育改革的进行。

这不是某一个人和部门的问题,而是所有的这一切组成了摧毁教育系统的巨大力量。

我们都知道,老师的好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

学生跟着负责的好老师就能进步飞快,跟着敷衍了事的坏老师只能自求多福。

坏老师只能完成规定教学量的一半,好老师能完成150%的教学量,而这两种老师的工资一样多。

教得差不会被扣工资,教得好也不会有额外的奖励。

有学生带着隐藏摄像机,在课堂拍到老师在课上看报纸,甚至还拍到一名老师把学生脑袋按到马桶里。

然而,却无法开除这些糟糕的公立学校老师。

因为教师合同中规定教师只要待够2年就能拥有终身教职,也就是终身无法被解雇。

动画片《辛普森一家》中还曾讽刺过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只要撑到“转正”,就可以高枕无忧,为所欲为了。

有工会为老师们撑腰,滥竽充数的老师更加有恃无恐。

如果想开除一个老师,其流程繁琐到几乎不可能走完。

在美国,医生的解雇率是1/57、律师的解雇率是1/97、而老师只有1/2500。

那些教学质量差,又无法开除的老师被称为“柠檬”。

每年年末,所有校长和柠檬会聚在一起“跳柠檬舞”。

校长们互相甩“柠檬”,有些州,这个过程叫“垃圾传递”,有些叫“火鸡跑”。

教育改革者认为,只要淘汰教师队伍中垫底的6%至10%的教师,就能把美国学生的平均成绩提升至芬兰的水平。

然而,强大的教师工会让改革无法实施。

教师水平也决定了学校的好坏。

片中小女孩黛西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而代数是考上医学院的必修课。

八年级时,她将到史蒂文森中学去学这门课。

然而,史蒂文森中学的数学达标率只有13%。

更惨淡的前景是,史蒂文森的毕业生会进入罗斯福高中,而那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

只有3%的学生能够进入大学,还有57%的学生甚至无法毕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罗伯特·巴尔凡兹教授正在研究罗斯福高中那样的学校,那里有超过40%的学生无法毕业,被称为辍学工厂。

巴尔凡兹发现,无论在城市郊区或是乡村,中小学教育失败,向上输送学业水平未达标的高中生,

他们只能在高中坚持一两年时间,他在研究中发现了2000多家辍学工厂。

洛克高中,是洛杉矶最差的几所高中之一。

洛克高中九年级新生人数为1200人,但能坚持上到十年级的只有300到400名,中间落下的学生达到800名。

这些学生九年级时的阅读水平,还停留在一年级到三年级之间。

洛克高中有四十年历史,四十年间有六万人就读于此。

六万人里有四万人没有毕业,这是四十年里,洛克高中对这片区域造成的伤害。

糟糕的中学能导致上百万辍学的孩子在街头游荡,这些人没有文凭,没有一技之长,对生活不抱期望。

最初,人们认为是糟糕的社区毁了当地的学校教育。

但教育改革家更倾向于:是糟糕的学校教育毁掉了当地社区,毕竟社区的好坏取决人的素质。

和当下的中国一样,那些只能就近上公立学校的孩子,进差学校的几率很高。

除了公立学校,也有一些精英中学,主打特色教学,偏向职业技能、艺术、学术类学习和训练,可这类学校数量不多,而且非常难进。

这种背景下,公立特许学校成了很多人的希望。

公立特许学校就是用公家钱办的,但独立运营的学校。

然而,这类学校申请人数极高,当报名人数爆满时,就要通过摇号和抽签,决定谁可以入学。

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就这样交给了运气。

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公立学校仍是全球领先。

大多数美国民众都坚信,即使出身环境并不理想,也能通过教育改变人生轨迹。

自1990年起,美国公立学校培养了一百多位诺贝尔获奖者,十位总统,以及

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社会精英。

然而,自70年代之后,美国公立学校逐渐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

全球30个发达国家中,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只排到25位,科学排21位。

全国排名前5%的优秀学生在29个国家中也只能排到第23位。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尽管美国学生的数学成绩在8个国家中垫底,但在调查问卷中,信心这一项却是排名第一。

不可否认,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其领先超前的一面,名校林立、人才辈出、领先全球的科技……

然而隐藏在光鲜面背后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难以忽视。

官方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一个上课日就失去7000名学生,每年加起来一共有120万学生辍学,大约只有70%的高一学生能顺利毕业。

然而,要保障经济发展,必须依赖高素质劳动力,而高素质劳动力来自优质的教育。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国家要保持科技创新的经济发展,必须确保不断培养数学、科学、工程方面的人才。我们国家谈论机会均等,但没有伟大的教育就没有均等的机会。

而看完这部纪录片,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颠覆认知。

原来美国的教育背后也有如此多的问题,而想要进行改革却又重重阻碍。

或许,真的需要一位无所不能的超人才可力挽狂澜,为孩子们的教育带来希望。

 5 ) 等待超人的笔记

五年级阅读A,七年级就变成D。Oliver高中是匹兹堡地区的辍学高中之一,1200个学生只有三四百个可以毕业。

七年级最多三成左右学生数学和阅读及格。辍学严重。 老师水准,差的智能教50%,而好老师可以教150%。 但得到tenure资格的教师,就不能被解雇。

在29个国家里,排名23。数学最差,但信心排名第一。


五分之一公立学校比较好,家长很远地排队申请学校。792:40. 高中分班与不分班。不分班的SUMMIT 预科,96个毕业,都可以进大学。500人申请,100个名额。


放弃终身教职,工资翻倍。

 6 ) 《等待超人》:差的地方是由差的学校造成的

古根海姆1999年有部关于美国公立学校老师的纪录片,当时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跟踪拍摄,对公立学校的老师,以及老师们关于公立学校一样好的承诺充满希望。十年之后,他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学了,几乎毫不犹豫地,他把孩子送进了私立学校。庆幸自己有能力选择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更多没有选择能力的家庭,目光便再一次地落在了公立学校上。

20世纪以来,美国的公立学校产出过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10位总统和数不胜数的伟人。可这越来越成为曾经的辉煌,现在公立学校成为很多美国家长的最后选择。有能力的首选私立学校,没能力的挤破头想将孩子送进特许学校。《等待超人》就将焦点放在了五个孩子身上,其中四个属于城市贫民家庭,另一个虽然住在郊区,但在选择优质学校时面临同样的问题。四个城市贫民家的孩子,三个就读于教学质量不佳的公立学校,另一个虽然在教会学校,但孩子的母亲看起来是在倾其所有地勉力维持。五个孩子都向往好学校,聪慧好学的小姑娘Daisy的那句“好学校不会让你学不好”,真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铭。孩子们要实现他们进入好学校的梦想非常难——必须通过抽签或者电脑摇号来决定,机率又是如此之小。比如哈莱姆成功学校,40个招生名额,却有792个家庭申请;KIPP预科学校,10个招生名额,却有135个家庭申请。五个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得偿所愿,还是调剂名单后以候选者身份幸运入选的。Anthony如果没有接到SEED学校打来的那个录取他的电话,他将直升Sousa初中——《华盛顿邮报》称其“污水池”。孩子们的未来,取决于他们手中的那粒乐透球或者那张号签。这是美国,我没法不意外。

2002年,民主党和共和党携手整治教育,提出“不落下一个孩子”——“一个都不能少”原来是个国际理想——至2014年,全美学生数学和阅读能力达标率100%。8年过去了,数据显示非常不容乐观。教育专家将那些40%以上学生都不能毕业的学校称为“辍学工厂”,而全美竟然有近2000所“辍学工厂”。比如洛杉矶的Looke高中,40年来一共有6万学生,竟然多达4万学生没能毕业;而Roosevelt高中,每年只有3%的学生可以达到申请大学的成绩,初中毕业率也只有25%。有数据说美国平均每一个上课日就失去7000名学生,每年加起来一共有120万学生辍学,大约只有70%的高一学生最后能毕业。几百万十五、六岁的辍学者成天在街头游荡,一代又一代。辍学者集中的区域也成为社会问题集中的区域。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Balfanz博士干脆说:“差的地方是由差的学校造成的。”比如宾夕法尼亚州的囚犯,68%都是辍学者。讽刺的是,政府每年需要为每个囚犯化费33000美元。若以4年改造周期计,总共需要132000美元。而私立学校的年平均费用是8300美元。若从幼儿园算起,至12年级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累计需要107900美元,比一个囚犯的四年改造经费要省24100美元。这看起来像是一个笑话,但类似的笑话满世界都是。

美国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投入和付出也超出我的想象。在医院做清洁工的Bianca的妈妈,看上去是个单亲妈妈,“不管我需要做多少份工作,她一定会去上大学,这是毫无疑问的。”她想尽办法供女儿上教会学校,最后仍因差学校一点钱,女儿可以毕业,但不能参加毕业典礼;Anthony的祖母说起孙子来,动容道:“没有什么是我不能为他做的。”Francisco的妈妈一次又一次让儿子带口信给老师,她想看儿子在学校的学习记录,但始终得不到答复。她带儿子去家附近的大学上补习班,她乘45分钟地铁去观摩哈莱姆成功学校的教学,她愿意每天陪儿子5点多起床,7:45时以前到达学校……

低素质教师和麻木不仁的学校官僚主义是使学生得不到良好教育的根本原因。这是影片的基本观点。古根海姆更将矛头直指教师工会,指责老师只顾保住饭碗,缺乏教学热忱,政府也没有监督机制来筛选淘汰不够格的老师。有一段flash动画反映单个老师对一批学生的影响,以一学年计,跟好老师的学生的学习量是跟差老师的学生的学习量的三倍。而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老师,他们自己知道自己不行,学生也知道,其他老师和学校负责人也都知道,他们也被推来推去,传来传去,“跳舞的柠檬”、“传递垃圾”、“火鸡快跑”……但从根本上谁也拿他们没办法,因为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享受的是终身制,门槛低到只需要两年教龄——哈!这可是我没想到的。端着铁饭碗,还靠着大树——教师联盟和国家教育协会。团结起来力量就是大,主席们演起说来,一呼百应,海啸一般。改革?教师联盟是最大的阻碍,他们爱护教师的权利如同爱护自己的眼珠子。影片还意味深长地介绍这两大联盟同时还是最大的竟争捐助者。20年间,教师联盟给民主党的捐款达5500万美元,是正而八经的捐款大户。“除非解决教师联盟的问题,否则什么也做不了。”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指向政治?

2009年,美国失业率10%,但高科技领域人才却不足。“让经济发展好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比尔·盖茨在片中说,他在国会陈述,“我们不能靠改革来支撑经济,除非我们有良好教育的公民,精通数学、科技、工程,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无法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有优势。”到2020年,美国有1.23亿个高技术、高薪岗位,但大约只有5千万的美国人可以胜任,其余的则需面向世界招聘。“20年后这个国家会有多强大,以及20年后这个国家会多公正合理,很大程度根据这个(教育)来决定。”盖茨说。

影片介绍了两位杰出教育改革者:杰佛里·卡纳达(Geoffrey Canada)和米歇尔·李洋姬(Michelle Rhee)。虽然前者贯穿全片,其在纽约创建的“哈莱姆儿童区”,为数以千计的贫民区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但我对37岁的亚裔女性李洋姬印象更加深刻。李洋姬没有博士学位,2007年进入华盛顿公立学校之前,从未掌管过教育系统。走马上任后,其对所管辖的100多所公立学校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厉害的就是打破了根深蒂固的“大锅饭”和论资排辈,关闭了管理欠佳的学校,开除了数百名不称职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她女儿所在学校的校长。改革成效显而易见,原来在全美几乎倒数第一的华盛顿公立学校学生的成绩,获得相当的改进。2008年年底,她登上《时代》杂志封面,被该杂志评选为美国教育改革领袖。但就在《等待超人》上演的当月,即2010年10月,任期未满的她不得不黯然辞职,甚至支持她改革的市长艾德里安·芬蒂(Adrian Fenty)也在连任中败选。

公立教育问题的“罪魁祸首”教师工会,自然被《等待超人》惹恼。教师联盟主席兰迪·温加腾认为:“不要只让个别教师当替罪羊,或者强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教育协会主席洛克尔远没如此含蓄,他发表声明抨击说,影片完全听不到教师的声音,一味将公立教育、教师工会和教师妖魔化,对改革缺少有建设性的讨论,“如果你想知道怎么让公立学校变好,要问老师,而不是问好莱坞。”哈!

但影片的好处恰恰就在此,它把问题摊开,自由评述,这比什么都重要!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18年过去了仍未兑现。2008年是历史最高,但财政性教育经费也只占GDP的3.48%。反观咱们那些轨道交通、高铁什么的,动辄投资万亿的“慷慨”。咱们也拍部片子来讨论讨论?

(请勿转载)

 短评

美国也不是那么的天堂啊,一心想着要去美国读书的我其实并不了解他们的教育体系。

8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所以说教育难题举世瞩目,但话说回来,人家好歹还有个超人可以YY,我们捏?

13分钟前
  • Chicology
  • 推荐

根据地域来划分学区有其好处,但是学生流通的不畅性是其最大的弊端,为何不向中国学习通过考试选拔呢,不过这又将变成一场考试大战,学生沦为考试的奴隶,在我们为美国唏嘘的同时,我们还是不要忘记,现在依然是美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那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

15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他们说的解决方法怎么像应试教育唉

18分钟前
  • Icarus
  • 推荐

美国也不全是天堂,穷人在哪里都是身处地狱。

23分钟前
  • 萬和生
  • 推荐

难得一见主流纪录片对工会开炮,可惜如今7年过去,教师工会依然是阻碍教育质量提高的罪魁祸首。Charter School好,学券制好,School Choice好

2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力荐

国家在一名囚徒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花在一名学生身上的经费。看到了一个国家在教育体制改革上的无奈~~

29分钟前
  • 顾小默
  • 推荐

很到位,同时也有戏剧张力的纪录片。

32分钟前
  • SickDouban
  • 推荐

等待被叫号的时候,真的连心都是被揪着的。

37分钟前
  • 一头鹿
  • 推荐

小结一下:被釆访的学生家庭中一个亚裔都没有;美国公立教育质量差,为什么说差,中国的也差呀?但是我们没花他们那么多钱、每个人头上

38分钟前
  • 话不糙理糙
  • 推荐

精英的成功建筑在多数人的失败上?

42分钟前
  • Bill
  • 推荐

他们在讨论教育公平,我们在追求马太效应。

4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改(有钱人都去上私立了哟):教师工会成教改阻碍(废除终身教职失败,只奖不罚亦失败)、摇号录取法(当是买车牌啊?中国教育虽然糟糕但我上学时跨区择校是靠考分)、提高分数似乎还是得加长学时?盖茨说数学、科学、工程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命脉——耳熟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47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无话可说。。。。真是需要多少幸运,我们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51分钟前
  • forfaen
  • 推荐

同样的问题中国也存在

52分钟前
  • yegle
  • 力荐

圣丹斯电影节观众奖最佳纪录片奖

53分钟前
  • KevinZii
  • 推荐

纪录片揭示了美国的公立教育现状,由于教师工会的存在,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师也跟中国的一样变得尸位素餐、坐吃等死,误人子弟,虽然有些教师努力改变现状,却有心无力。

58分钟前
  • 按下葫芦浮起瓢
  • 推荐

一直搞不懂这种论文体的纪录片到底算不算纪录片。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立意很好,内容无聊,论点有误

1小时前
  • 庄常飞
  • 还行

我们不能一起抱着滚进火坑里把自己埋起来一起窒息。哎~这叫吾国的教育情何以堪啊!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