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

HD

主演:张书豪,李晓川,李桃,钮承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藏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转山 剧照 NO.1转山 剧照 NO.2转山 剧照 NO.3转山 剧照 NO.4转山 剧照 NO.5转山 剧照 NO.6转山 剧照 NO.13转山 剧照 NO.14转山 剧照 NO.15转山 剧照 NO.16转山 剧照 NO.17转山 剧照 NO.18转山 剧照 NO.19转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转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同名畅销书。   台湾青年张书豪(张书豪 饰)在大四毕业时,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处在迷茫期的书豪意外发现了哥哥留下的骑行日志,这个不骑车的青年萌生了骑行滇藏线替哥哥完成未竟心愿的想法,在经历了女友的离去后,他义务反顾奔赴丽江。在路上,张书豪结识了来自云南的骑行者李晓川(李晓川 饰),并结伴前往拉萨。第五天,他们来到德钦,李晓川因无缘得见云雾中的梅里十三峰而沮丧不堪;第六天,他们住在盐井的藏民家中,书豪与淳朴的藏民依依惜别;第七天,他们在曲孜卡的山路艰难前行,李晓川意外坠崖重伤。冬季的滇藏线格外艰险,而剩下的路,张书豪必须独自前行……维多利亚的秘密2017时装秀新儿女英雄传义胆群英粤语版阳光之下2020特丽独行无尽世界2012拯救乳房悬崖上的野餐1975咒语入门与时间独斗维多利亚的秘密2017时装秀月球2009金奈快车真情告白1937雷欧奥特曼从曼谷到曼德勒大西北剿匪记2017神偷诺诺武林外传话剧坏人 第一季迎春阁之风波墨水心相思误电影版黑海盗1926红丹心我的太空僵尸慌心体验怪兽卡车良辰美景好时光熊家餐馆第三季江山为重受监护的女人天龙八部之乔峰传粤语加油!小店杀瓜2017文森特与世界的尽头终极快递直到永远1989乡村篮球队卡拉鹰浪花心语阳光六一特别节目《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

 长篇影评

 1 ) 不吐不快

看电影一定要找人一起看,这样,想吐槽的时候不会由于没人可以交流而又把话咽回去,把想吐出来的东西再吃回去的感觉比真吐出来还难受(参见《人在囧途》王宝强吐牛奶那段的感觉)

《转山》这电影很早就听说了,也一直有些期待,看了预告片我还以为能比较真实,结果抱着看骑行纪录片的心态看了一部魔幻片,我有一千万个槽,我要吐出来!

转山,这名字就很搞,你转的哪座山,一说转山,在云南无非是转梅里雪山,入藏无非是转冈仁波齐,尼玛,你明明是走滇藏线,你好好取个名不行啊,误导我,看得浑身不适还安慰自己,没事没事,后面还有冈仁波齐压箱底,就当看风景好了,结果小伙子在布达拉宫门口跳了段僵尸舞就画面一黑,一年后台北,我勒个去,说好的转山呢!说好的风景呢!你要说取名嘛,要文艺,和内容不一定要一致嘛,那你干嘛不叫《台湾仔大闹天宫》,干嘛不叫《海底两万里--台湾仔游记》。

电影一开头就是葬礼,男猪脚肯定又是要背负上死人的遗愿了,妈的,我就没见过哪个骑行的人是为了别人的愿望出来骑车。什么混账设定,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电影矫情的尿性了。不煽情不成活是吗!电影嘛,总要整死个人才行,既然男猪脚要骑行不能死,那就只好委屈你这做哥哥的了。

决定上路!突然就跳出个女朋友要分手,我擦,骑车而已,至于嘛,那骑的是车啊,不是在骑第三者,有那么多方法能用来渲染一下路途艰险不过导演选择了最sb的一种而已,淡定……于是我连这女的脸都没看清楚。

到了丽江,男猪脚就开始喘,喘你妹啊,接机的骑友华丽丽得丢下一句,“这里还是有点高度的”,我就黑线了……在丽江就开始高反你还搞个p的滇藏线,回家玩儿蛋去吧。

没过两天骑友就变成了骗子(我说导演,你是来黑骑行者的吧)。男猪还真信了,大哥!这满街的“办证”小广告,但凡你看过一眼,(而且其实就算你存心不去看,也不可能躲的过去)也应该知道办证是个什么价钱,台湾来的后生仔啊,你还是太嫩了,要学会观察生活嘛。男猪脚心一横,就去偷,还真偷到了,我就不吐槽那满桌的身份证了,我说导演,你真是来黑骑行者的吧!又是骗子又是小偷的。

出发不久就遇上封路,正好有个老鸟同路,请老鸟带路,老鸟拽得突破天际“能跟上我再说”,要不要这么黑,导演!为毛我就没见过有这种拽b?为毛我觉得骑行的人都是热心可爱的?(当然这个老鸟其实也是个热心的好汉子,但为啥要插这么一段?导演你偶像剧拍多了,但凡有人出场一定要狂霸拽吊酷?)

一路上猪脚蹬得那叫一个辛苦,妈的蹬不动不知道换低档啊?体力不行还学别人高档摇车,累死活该!被人捡了还要耍脾气,蹬不动了就丢车,我勒个去,就这种心态也能骑行?(导演你到底要黑到什么时候)我见过蹬不动死撑的,见过撑不住推车的,见过不想推搭车的,就是没见过把车一甩,耍贵公子脾气的。

上坡蹬不动不说,下坡还出事故,作为一个带新人的老鸟居然夜里放坡还扭头聊天,不摔车都说不过去。有那么多种出事的方式,导演你偏偏让一个走了滇藏线3次的人以这种方式摔断3根脊椎骨,要黑到什么程度才能下得去这种狠手?

到了怒江72拐,就更tm扯淡了,男猪脚是抢了你女人还是睡了马子?要这样摔,72个拐摔个十几次,这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导演你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还是想说男猪脚不会骑自行车呢?最扯淡的还不止如此,md,男猪脚千里迢迢从台湾运过来的giant就这么摔散了,好吧原来在台湾土生土长的giant质量如此之差。merida是不是给你赞助了啊?车坏了男猪脚首先不是修车而是又耍脾气对车一阵很踹,踹完居然就躺路边睡着了……你这是要把男猪脚往死路上赶啊……果然就来了一群狗,真的是一群哦!导演你得是把全滇藏线的狗都抓到了一起吧……能不能实事求是一点

累倒在路途中,被卡车司机狠k一顿,一方面导演各种夸大藏民的热情好客提供吃住不算还来点眉来眼去,另一方面,在这时候又把藏民描述的这么暴躁,对一个奄奄一息的伤病大打出手。导演我真是猜不透你的想法啊。

到了然乌,男猪脚见别人电话诉亲情,于是自己也亲情泛滥,掏出最后一张一百块买了电话卡(然后没钱之后掰冰块当饮用水,大哥,你不知道你之前怎么昏死的吗?老医生没告诉你是因为食物中毒吗?你还真以为自己是圣斗士是超级赛亚人,同样的招数第二次对自己无效!),打了一通电话给天堂的哥哥声泪俱下,好煽情啊!我艹!尼玛啊,没钱了不赶紧打电话借钱应急还tm搞这种调调,这是哪来的2b文艺青年才能干出的事!导演啊,骑行不等于找死啊,你这么整,谁还敢加入骑行??(我就听到后面两个女的在说,这太惨了吧,真危险,我真想跳起来教导他们,事实不是这样的……)

在米拉山前,路人甲把猪脚大赞一番,于是猪脚就超人附体了,把行李一丢,空车上路,你丢帐篷就算了,反正这是最后一天的行程了,但你丢水干嘛?这路上你不用喝水了?还是你辛辛苦苦从来古冰川上掰下来的冰棍化的水哦!少年!!然后就一头扎进雪里,你牛逼大了!突破天际了!

在米拉山顶,电影迎来了高潮,海拔5000+哦有没有!经幡哦有没有!风景好哦有没有!然后旁边打出小字”米拉山,海拔xxxx,川藏线第一高度“,我瞬间泪流满面,你走的是滇藏线啊! 我!@¥¥……¥%@¥@#¥,好吧导演,根据你的思路,我觉得电影应该叫《新藏线》,然后猪脚走滇藏线,字幕打川藏线,一次涵盖三条入藏线路,齐活儿了!(米拉山既在川藏线上也在滇藏线上,是两条线的最高点,可是,为什么我看到电影里的川藏线总觉得有种微妙的感觉)。

在对冈仁波齐的期待中,男猪脚洗了车跳了舞就回了台北……这时候我整个人都恍惚了,妈的,是不是还有下一部啊?电影打出字幕我都没有反应过来,电影结束了。

风景没看到,对于路上的记录也太过夸张,导演还敢自夸,“这是一部有诚意的电影”,我完全没看出诚意在哪里,只看到电影对骑行的无知,对于人在旅途的想当然,失望不止一点点。

 2 )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座山

大多数人都搞不明白那一小撮人为什么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放着的平淡日子不好好的去生活,整天满世界的奔跑。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是疯狂的人。有的人会好奇的去问这些疯狂的人,为什么?他们可能会说“因为山在那里!”也可能会说“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会再去做了!”这些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听烂了。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每个字都印在心里。在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要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然后你被时间带走,而那个誓言永远被禁锢在最最年轻的一个夏天;你步入社会,说好了要给自己一个时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远离喧闹压抑的都市和紊乱的生活,然后你发现,你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也没有勇气去停下来。时间就这样在走,你只能遥望心里的那座山,告诉自己总有一天你会去哪里!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大多数,是除去那一小撮疯狂的人之后的大多数,他们可能会说那些人太疯狂,可能会告诫那些人前路太险恶。但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内心深处的那座山,在每个袭夜而来的孤独中发出的次次召唤。 有没有一本书让你鼓足了勇气背上了行囊,有没有一部电影让你放弃一切理由转身上路。是卡鲁亚克的《在路上》,是《练习曲》里的单车少年,是《摩托日记》里对世界的思考,是《荒岛生存》中理想主义的自由流浪,还是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那些疯狂的人在用行动来告诉你生命可以达到的厚度和高度。
一首熟悉的旋律,一个时代的跨度,一句“骑出去就要骑回来啊。”有没有戳中你心中的某段信念。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于转山是没有概念的,我并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地方,还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在想要不要出去走走,然后就在围脖上看到之前的一位驴友,她说十一要去转山。然后我就开始去搜索关于转山的信息,才恍惚的惊叹,哇,那里真的好美啊!再搜索,就看到了关于这部电影的拍摄和介绍。当时看到了很激动,因为我知道咱本土还没有一部真正算得上的公路片。之前看了谷岳的《搭车去柏林》看得各种热血沸腾。那种感觉似乎就是在看卡鲁亚克《在路上》时的心情。而且以这部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改编的电影也正在拍摄中!到现在我还记得当看到“卡鲁亚克在打印机上花了一个礼拜没有停歇的打完一卷纸”时的心情,而那就是《在路上》的初稿。我很想羡慕那样的经历,那般自由桀骜。但是在《转山》里我们看到的是干净的一种坚持和最真的人性。结果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时过程和一种信念。你无法想像开始那个稚嫩的清新少年会踏上一条如此险恶的路。那种稚嫩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他的开始可以是没有头绪的,但是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那个糕点师,于是他的内心和大多数第一次上路的人一样,紧紧跟着小川。他是对的,可是结果小川出事了,故事讲到这里是悲伤的。没错,路上并不是你以为的那般自由和美好,你要学会的还有很多,你要学会和自己决斗,你要被命运牵绊!之后,男主角一个人上路了,各种辛苦,各种痛苦,各种纯爷们的坚持。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面容清秀的小清新蜕变成皮肤黝黑,胡须凌乱的纯男人。一个旅途中的成长,这是在什么书上都学不到的,是再多的人谈再多的人生都无法深刻的经历吧!最后他做到了,在山顶,逆光中斑驳刺眼的阳光,空中飘着色彩斑斓的风马旗,书豪甩出那叠印着经文的彩色纸片,纷飞的纸片。这段很震撼,书豪可以尽情的哭了。
骑车去拉萨..我一直在想,这几个字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魔力,可以让那么多人为之疯狂。或许真的有吧!因为在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每一个还没去过西藏的人都相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或许那就是人们心中的那座山,一直在那里,不管多少的生死离别,不管多少的爱恨纠缠,她都在那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3 ) 导演,请您可以去屎了

哎呀嘛的,真的是很久都没有看到过能有这么烂的片儿了……
作为头一部以长途骑车为主题的片子,真是折煞人也,太糟蹋题材了,作为一个骑车也跑过几千公里的爱好者,俺只好如此下个总结了。

导演一定是连一个半个有骑车经历的人都木有采访过……
也许,人家是故意的,本来就根本不打算来一点点写实

要文艺,要诡异,也不是不行,独角兽也不是不能出来逛,但是还被人牵着逛就很牵强咯。
片子的大情节简直没治了,编剧一定是躺在床上想“好片子,得一定有曲折高低起伏的情节,猪脚一定要从菜鸟升级为老鸟,期间一定要穿插爱情故事,一定得有坠入深渊,获得超能力,要不,退一步,起码需要做一个超级梦吧,猪脚也一定要有小宇宙爆发的能力,一定要有受刺激再醍醐灌顶的升华……帅,那也是必然的”

片子的细节,几乎一败涂地,无一正确,举例如下:
1.在河边休息,一定要生一堆火,一定要用个树枝插一条烤鱼。
独行者,在大白天根本不会自个人在路边满是树丛的地方生堆火,再变出一条鱼来烤。又不是阿甘的荒岛余生,哪能看到小河就能有鱼捏?骑行者在白天通常都是在骑行,晚上才会慢慢吃顿饭,白天一个人享用烤鱼是不可思议的。

2.“想一起走,看你能不能赶上我!”
笑死人了啊,纯粹是小情侣之间过家家的情节啊,俩人在破土路上驼包狂骑?不可能发生之事。骑车又不是拜师学艺,用那么低三下四么。台湾也是发达地区哦,一个大学生,能傻呵呵的在一边看着人家吃烤鱼,然后人家掉头上车,立马就跑,再放一句话。再说猪脚一发力,也掉车头,立马跟上,车上的包一看就是空的,那么随意的就搬起来。

3.对着雪山脱衣服。
一定是脑子有虫的同学才会这么干,像琼瑶剧。

4.篝火夜谈会。
兄弟情深啊,入夜把话聊。明明刚才都是老乡家里喝着奶茶了,到了睡觉的时候却跑到草地上搭帐篷烧火聊天,而且,每个人的帐篷里还有一盏明灯亮着,真不环保。

5.爬坡,兄弟帮把手。
猪脚爬坡,屡踩不动,当哥的推把手,多自然啊。其实不然,骑不动的坡,当然是下车推上去才自然,又不是放滑翔伞,需要助力。你有本事,帮他推上几公里,再回去拿你自己的车子么?再不济,也可以用绳子拉嘛,也比推车靠谱多了。还有猪脚丢车欲放弃那一段,也插入的太生硬了。就这么这么骑着骑着就把车丢了不走,一系列动作还挺连贯的,定是导演臆想出来的,跑长途又爬坡的,哪有力气做出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啊。

6.下坡摔车。
跑长途,最最最危险的时刻就是下坡,设计的没错。但是,只要脑子正常的同学,在下坡的时候是不会回头的,基本等于找死,而且那是黑天,哈哈。

7.住院。
猪脚也太不道义了,老哥生死不定,自个人又骑车上路了,拽啊,现实中不可能发生,起码得陪同家人来到。另外,川哥除非买了好几万的人身保险,不然,这伤后服务也太好了,直接就能送回家诶,国内,除非你是市委书记之类的,不然,谁管你啊。甚至连公安局的刑警都出现了,还提到了人身自由,哈哈哈,编剧想的太周到了。

8.一夜情桥段。
给猪脚设定的这是什么肚量啊,小孩子用镜子晃晃,就玩命的追,喂嘛哟!跑长途的同学,基本上都没了腿部爆发力,是没法做出迅速反应行动的,骑着带包的车在村里的破路上跑,也瞎扯,包明显是空的,颠的那么欢。安排了个漂亮妈妈,调皮的儿子,嘿嘿,这儿子也太是多情种了,有成为同性恋的倾向,太轻易的就可以爱上一个帅哥。猪脚也是柔情万种啊,送小孩上学后,那眼泪真是止不住的流哇流哇,笑死……

待续




 4 ) 转山 | 爱的反面是冷漠

日落前灿金色的布达拉宫,山顶之上安静流转的洁白云絮。山峦叠嶂,万仞宫墙,相望于尘世纷扰的沧桑变化中;人世蹉跎,世代易主,每一块石头却毫发无伤。

《不负如来不负卿》中,姚敏曾说:“每一个还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深信有一天会踏上那片土地;每一个离开西藏的人,都深信自己还会回去。” 而西藏之于我,年少时曾经很想去,在有时间没钱的日子里;如今却不是那么想去,因为顾虑因为浮躁因为怀疑。跟大多数人一样,既不拥有信仰,又不因缺乏而去追求信仰。

生活的平淡是一种习惯。

直到男友将单骑西藏的计划纳入日程,并一步步付诸行动准备时,执着而又自由的流浪者灵魂才在我眼前清晰起来。生命是华丽的冒险,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这样平静述说的资格。而骑车环绕山巅的旅程是无关乎宗教的朝圣。在那里,一个又一个谢旺霖以自己为神:独自克服艰难险阻,独自面对试炼与伤痕,孤独中与自己挣扎交流⋯⋯洗脱身心的罪愆,在最肮脏残酷的生存环境中得到生命的净化。或许那天人合一或生死存亡的一瞬,就是禅悟。

而我执着相信,吸引的魅力绝不止来自终点的美景,至少对骑行着的灵魂而言,血液的奔涌、心脏的悸动、汗水甩落混合烈日与冰雪的泥泞,甚至饥寒无助的狼狈以及那些血淋淋赤裸裸的伤口,才是一张机票换取不到的真实。这关乎梦想的执着,信念的坚毅,人性的尊严,更是对生命的热爱。

或许有人会冷然一笑:热爱生命,谁不?的确,不去自杀或酗酒吸毒,可算是热爱生命的生理层面。但如果这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抄写器、答录机、各种有形或无形机器的延长臂,好意思讲这样对待生命的方式就是热爱么?被推挤在尘嚣人群中,无需也无法选择路径或步调,唯有亦步亦趋地奔波,陈词滥调地嗟叹,然后毫无悬念地老去⋯⋯没有挥霍青春的激情,又谈何梦想?而没有梦想的人生,无疑像一杯温水——既不沸腾也不刺骨,却在自然冷却中散失了温度。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这个暑假在旅行中看了两场imax,一次在大峡谷南缘,一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底,都是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探险题材半纪录片。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在观众的笑声和唏嘘中,那乘木桶独自漂流的老太,如若泉下有知,会否奇怪为何众人评价她的人生才是可笑或可悲?我们总擅长自我安慰“那不是我所选择的人生”,冒昧问一句,您是否真的有听从过内心的选择哪怕一次?还是适应外力的能力太强,像被众手团捏过的雪球,连自己都遗忘曾经雪白晶莹自由飘舞的模样。

人生已然这样艰难,或许有些事真的不必拆穿。(未完待续⋯⋯)

 5 ) 《转山》:在西藏的时光

文/王小心

给一个朋友讲西藏。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想去西藏?答: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人的状态会变得不一样。独自行走,高原平缓,空气稀薄,阳光如酒。人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而抛弃了大都市的自我禁闭和伪装,变得心胸宽敞,信任他人。我们容易与陌生人敞开心扉,与不相识的背包客结伴而行,在街角一坐半天晒太阳,在偏远的寺院和喇嘛聊天。这是自然赋予人的变化,正如人类的歌声到了高原上就变得高亢嘹亮,人类的的眼神到了高原上就变得坚韧不拔。这些风蚀刀刻出来的痕迹,是安于城市一角的我们所追求的,由于难以见到而变得孤独,由于孤独而变得更为壮丽。

台湾同学张书豪因为要完成哥哥的遗愿而骑行滇藏线,路上碰到许多危险、朋友,亲情、友情。我理解他的选择,死去的人往往给活着的人带来许多变化,赎罪也好,内疚也好,励志也好,思念也好,人往往找到一个理由把自己的生活放大,让自己的心灵在某种寂寞和自虐中得到升华。那些平时领略不到的风景,壮美的山川,风幡旌旗,猎猎西风,会让我们的伤口仿佛被冰镇了一样;海拔5000米的高原和风雪,默默无言的修行尼姑,一个接一个的磕长头,会按捺住我们沸腾的痛苦。张书豪为哥哥在高原的顶端放飞风马,而我们觉得自己得到了救赎,那个脏的自己被洗干净晾晒在阳光下。

这就是我们要去西藏和一切艰险壮丽的地方赋予我们的礼物。

有人抱怨这里的故事把滇藏线夸张得太难,从而打消了许多驴友骑行的念头。这确实是电影的缺点之一,尤其是李晓川的重伤情节更显得过于戏剧性,与相对纪实性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但我知道,很多夸大的情节是真实的,或至少是源于真实的。在藏区住过一年的我知道环境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变化,从而使许多不可能的故事变得可能:人生如梦,在那里,你是自己的试验品。

更多影评请见王小心http://www.wangxiaoxin.net

 6 ) 这片子完全是乱来

这片子的核心观念有严重的问题。一个没有任何骑行经验的小伙子凭着一时冲动就踏上滇藏线,期间导演还渲染艳遇,好像骑行就是勇气+基友+艳遇的组合,这绝对不是一个值得歌颂和称羡的事迹。

首先,骑行不是一件耍帅装逼的事,不是有了想法就可以立马抱着“实现梦想”的决心毫无准备的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很多人,因为热爱自行车给旅途带来的自由、热爱路上可以随时逗留的美景、热爱去创造一段不可复制的美好回忆而走上骑行的道路。进藏线路的困难在于它不仅要翻山越岭,还要抵抗多变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如果是一个热爱生命的骑行者,绝对不应该莽撞的随意的骑行进藏,因为骑行者首先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而不是为了耍帅体现自己的霸气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毫无准备的踏上这条路,至少应该有准备的进行训练和了解当地情况,确保自己不会不适应高原和当地气候。

很多人可能会说,顾虑太多会顾此失彼,一直拖着,最后一事无成。但进藏线路多变的气候极易引起感冒从而引发肺水肿或脑水肿,无论哪种病症都是致命的;且环山公路的下坡需要高度的集中力、技巧,不然一瞬间就一命呜呼了;还需要很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路途上会遇到什么事无法预知,如果遇事就像片中主人公那样摔车或者卖萌跟着老大哥走,那只能说他没死是因为运气好到了极点,而随机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是需要旅途的不断磨练积累经验的,有了经验,心理承受力才不至于太弱,不至于遇到挫折就沮丧甚至崩溃。

综上所述,就可以看到,主人公毫无经验的踏上滇藏线,连路线、路况、大陆基本概况都不事先查好,只能说幸好他遇到了作为炮灰的霸气大叔,而且一路运气都太好,不然他有九条命也不够活下去。片中还渲染了他路上的重重困难,最坑爹的是,主人公选择了冬天骑行,不知道是为了耍帅还是什么,冬天在冰封的路面上骑下坡72道弯,还毫无经验,这种行为最终居然取得成功的结果,只能骗骗没概念的观众,冬天的冰封路面,普通汽车都hold不住,越野车都有可能出事,主人公一辆坏了就随便绑一下的自行车,居然没死的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主角。而赞颂他的行为,无异于在鼓励一种对生命不负责任的态度,就好像告诉广大青年“有梦想就去实现好了,路上遇到困难会有强力驴友帮助,遇到野狗它们会自动退散,遇到野生动物它们也会莫名其妙走的。”这种对梦想的过度重视很容易让年轻气盛的人们忽略了路途本身的艰辛和随时可能会丧命的危险。虽然说所谓无知者无畏,但至少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家人负责,这不是一条单凭勇气就可以走完的路。那些骑行的大哥们,至少都是有准备,或一直坚持训练、或有高手同行、或有很多长途骑行经验,这样才是对自己生命尊重和负责的态度。梦想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另外,从影片拍摄角度来说,《转山》的剧组人员明显对于滇藏线、骑行、去拉萨这些重要的点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感觉,或者说水平不够。骑行一个月的艰难、骑到一个地方的感动和最终到达拉萨的心灵震撼,影片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在林芝的时候,听那些骑行川藏线的人讲到一个月的经历,讲到终于骑到然乌湖时的感动,心中就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之情,而影片的拍摄没让我产生一点向往之情,平铺直叙,而对困难的刻画过于生硬,解决办法又过于随机,实在没有说服力。最悲剧的是,高潮居然是布达拉宫灯亮了。对于一个从没进藏过的人来说,见到布达拉宫的第一眼,我们一致的感觉是:不真实,像做梦,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已经站在了拉萨的土地上。而影片只给我一个感觉:到了。音乐、气氛完全没有烘托出来,那份历经辛酸最终到达拉萨的感动,应该是具有很强的心灵冲击力的,但拍得太差了,一笔带过,毫无亮点。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缺点实在是太多了。剧组人员到底对骑行和进藏有没有直观的认识我都怀疑,居然还敢出来误导大众,悲剧。

 短评

不要我们哪天在对方的葬礼上说,要是当时做了就好啦。

7分钟前
  • 阿咪老师Ami
  • 推荐

略显压抑跟小气了。主角最后给他哥哥打电话那段,确实令人泪奔。整体还不错~

9分钟前
  • 星 期 五
  • 推荐

在《摩托日记》《荒野生存》“摧残”了我多年以后,终于有这样一部在路上的中国电影。生命不息,梦想不止。你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做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等你老了你可以拿它来吹牛逼,至少证明自己曾经活过。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

11分钟前
  • 小湮婉姝
  • 力荐

情节什么的也就这样,还不如纪录片来的好看,不过喜欢那里的景色,然后看拍的人也都好辛苦120618

15分钟前
  • lily
  • 推荐

《转山》是值得一看的文艺片,国内还没有谁把公路片拍得这么美,单车进藏,旅游民俗,自然风光,这些都能吸引很多观光客,不过就像屡试不爽、且阐释过度的特写镜头一样,人物配乐的煽情、抒情段落太多,人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有些矫情,台湾电影的“娘炮”味并没因为李晓川喜感十足的云南“马普”减弱。

2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苦了全剧组,一路上全是困难,不见一点情绪的释放,太压抑了,过重的文艺腔让电影显得不够大气,一路的景点和路况可以当成单车入藏的旅行指南了,还是拍成纪录片更合适。但在今年乌烟瘴气的华语影片中能有这样一场纯净的心灵救赎励志片,已经相当让人惊艳了。★★★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为什么这么好的片子只有这么少的场次??

25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一趟旅程过后,又重新活了过来。

27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如同所有的公路片一样,一次寻找自我之旅。电影资料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28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挑战自我,动力何必来自哥

32分钟前
  • 曼特宁
  • 推荐

在影院中再次感觉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震撼。其实这是个简单的故事,为了实现哥哥未尽的理想,大学生书豪开始了自己的滇藏线。其中有兄弟情谊、有佳人动心、有亲情触动,直到最后的自我认知达成。旅行改变人,人改变世界。期待与你一起开始的旅程。

3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转山》的预告片的时候,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之前约前男友同看,对方是一个对西藏驴行不感冒的小伙子,勉强敷衍不愿作陪。这段苟延残喘的感情持续不到两月,昨天爽爽快快的分完手,淋雨喝醉大哭,早上醒来,一场大雨把成都冲刷的干干净净,空气也滋润鲜活。带着内心的隐痛,一个人参加小型试映会。

37分钟前
  • 小柴胡
  • 力荐

文艺青年的苦行,可以想见,影片对角色、剧组、以及演员本人都是一次磨练。只是这路太苦、太压抑、角色也压抑。释放的少,快乐也少,看着累。除了可能会艳遇,也没觉得那边有多好。整个片子太柔、太文艺,不硬气,不豪气,天高地广的地方可惜了

3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被深深的吸引。

43分钟前
  • 巧克力布丁
  • 推荐

原声不错,风景很美

46分钟前
  • 推荐

没有传说中那么好,晓川落崖之后,一直在等这个故事有一个像样的高潮,但看到最后才发现落崖才是高潮。在晓川之后,路遇的事与人描绘都太浅了,既没力量也不细腻,没法触动人心。但对我而言,还是激起了想念滇西和藏区的心呀

50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骑着单车去拉萨的玩命小清新。

5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推荐

我一直认为行记的改编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镜头的平铺直叙要比后期更能贴近观众,电影不在于神话痛苦,而在于尽可能地凸显细节。只不过这片子柔和有余文艺腔重了些,以致故事原本应有的硬朗被侵蚀。

53分钟前
  • iokanaan
  • 推荐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的观众看到,除了伪劣武打和伪劣惊悚外,中国电影或许还能有其他的方式来正常地拍一部电影。

5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人生无法被简化,值得与否只有上路才知道。

60分钟前
  • deeprive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