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欢愉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伦敦,威尔·奥德哈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昨日欢愉 剧照 NO.1昨日欢愉 剧照 NO.2昨日欢愉 剧照 NO.3昨日欢愉 剧照 NO.4昨日欢愉 剧照 NO.5昨日欢愉 剧照 NO.6昨日欢愉 剧照 NO.13昨日欢愉 剧照 NO.14昨日欢愉 剧照 NO.15昨日欢愉 剧照 NO.16昨日欢愉 剧照 NO.17昨日欢愉 剧照 NO.18昨日欢愉 剧照 NO.19昨日欢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极简主义和女性视角契合自如

极简主义和女性视角在这部作品里契合得相当自如。吸收并改良了格斯·范·桑特《痞子逛沙漠》的荒诞气质,Yo La Tengo的配乐功劳不弱,摄影则糅合了河濑直美《殡之森》描绘森林的镜头运用,两人在泡温泉一幕更难能可贵地流露出东方电影里特有的诗意。雷查德在第二部长片作品里就已初步奠定了日后赖以发挥的作者风格,不得不钦佩其低调朴实的才华。关于男人间的友谊这个主题,导演用着墨不多的对白就让观众回味无穷,关键是恰到好处的留白手法为两个男人的过往经历营造出宽阔的想象空间,而两人性格在着装、谈吐等细节上产生出微妙的对比,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这也是很多男性导演拍摄同类题材时所忽略的细腻感。然而,导演的野心似乎有点控制不住,车上不断播放的政治广播感觉跟故事有点格格不入的突兀感。不得不提,作为雷查德的第二部电影长片,首次出现波特兰这个城市,而片中的狗狗露西则顺利荣升她下一部杰作《温蒂和露西》里的主角。

 2 ) 散漫公路电影

凯莉莱卡特踏入千禧后重返影坛首炮是公路电影,与Jonathan Raymond改编后者同名短篇,获不少影评叫好,更被收入Criterion Collection。故事也符合莱卡特的极简主义风格——讲述两名旧友来个俄勒冈短旅行重聚,目的地是近年已关闭的Bagby温泉。选角演出称职,但通篇节奏散漫,两人早已逝的友谊令人无法投入。

 3 ) 旧梦——无论你选择什么,都会失去生活中的美好。

旧梦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独立电影。影片的情节非常简单:在 Kurt 的邀请下,Mark 离开怀孕的妻子,前往森林开始两天的旅行。因此,想要读懂这部电影,重要的不是研究剧情究竟讲了什么,而是影片是如何呈现这一简单情节的。

旧梦在影片中安排了大量的对比和并列,比如车内的空间与车外的空间。汽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直播放着嘈杂的、充满火药味的政治广播;但车外的空间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车内空间的存在,在车内的广播专心讨论哪位领导是种族主义者的时候,车窗外的黑人青年正愉快地打篮球。在影片末尾,Mark 送别 Kurt 时,车内的广播再一次响起,说起了经济萧条的新闻。下一个镜头便是 Kurt 被一位流浪汉借钱,似乎应证了车内电台的说法。

人与自然的冲突是影片另外一处重要的对比,就像 Kurt 在篝火旁说的:“现在森林和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森林中也充满着各种人工痕迹”。影片一开头就展示了这种冲突的存在:Mark 在花园里冥想,但伴随着他冥想的声音不仅仅是风铃省,也有孩童嘈杂的喧闹声。厨房的墙面被漆成绿色,Mark 的妻子在做一杯看起来很健康的绿色奶昔,但搅拌机发出了巨大的噪音。即使在 Mark 想要逃离城市生活,前往森林的路上,窗外的景物也在展示着这种冲突:虽然他们离城市越来越远,人造机械一直在画面中出现。伴随着河流的是人造的金属桥和河边的起重机,伴随着乡下小木屋和森林的是巨大的农机和装满树干的货车。在温暖的篝火旁,Mark 和 Kurt 经历了美好的一个晚上。但第二天他们起来之后,看到的是遍布垃圾的营地。

人物间的对比是影片中最重要的对比。Mark 和 Kurt 代表了当代美国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专心于工作与家庭的寻常生活方式和嬉皮士一般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这两位主人公也都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失去了他们的旧日欢愉。当 Kurt 想要和 Mark 分享共同好友趣事的时候,Mark 一下子想起来的是他还欠着他的房租。当 Kurt 以为 Mark 是唯一理解他,并和他分享自己关于泪滴形宇宙的理论的时候,Mark 以礼貌的方式回复他。泪滴形宇宙的对话看起来与影片前后文毫无关系,但其实这表达了影片对于世界的思考。他只是像年轻时一样生活,却因此失去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只是遵从了这个社会对他的期待,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却也失去了他的好朋友。对于他们两人来说,他们只是遵从自己的心意生活,但无论他们做了什么,生活中的旧梦都一去不复返了。

 4 ) 悲伤是疲惫的快乐

看完影片,我停留在错愕中。导演怎么做到的,在如此稀薄的叙事中,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情绪,被震撼不已。如果将叙事比喻作氧气,影片中这关键元素真的稀薄到令人窒息。导演什么都不肯说,观众什么也不知晓,但却有巨大的情感张力将影片编织成一个整体。

影片讲述的并不是昔日老友的一段甜蜜陪伴,而是一趟貌合心离的短暂旅途。影片平静的外表下,导演用丰富的细节让观众感受着无言的复杂与不安。Mark也许并没有多么渴望和Kurt去泡温泉,更多是想逃避开家庭生活两天,他一路上都躲在自己的壳里,虚伪的应对着Kurt。而Kurt则在路上犯了一堆的错,他没有准时到达集合地点,跟mark借走10块钱买大麻(应该不会还),Mark加油的时候跑一边带狗玩(躲避支付油钱),最错的是指错了路。一路上,Kurt话多不停,Mark安静倾听,昔日的共同经历,后来的各自经历,看不出谁对谁有认同与羡慕,除了旧人旧物带来的偶尔共鸣,各自维持着假面和假面下的猜忌。

前半场的Kurt似乎是个不招人喜欢的角色,不稳定,不靠谱,不安全。但Kurt有他的率真与甜蜜。一路上都是他在跟小狗露西玩,Mark对自己的小狗都很冷淡。晚上露营时,Kurt吹牛说自己参加过一个天体物理学习班,他学的特好,甚至有一套自己的宇宙理论,但他在给Mark讲自己理论的时候忘了该怎么讲了,但没关系,他记得结论,结论是:整个宇宙正以泪珠的形状坠落。也许是因为说到了泪珠与坠落, Kurt遭遇了短暂的情绪崩溃,在夜色中他敞开心扉,向mark诉说自己对他的思念。Mark安静的听着。伪善的安慰Kurt,Kurt于是迅速关闭了心门。接下来的一天,也许是因为对头一天指错了路的内疚,他使劲努力要证明自己认路并且想让Mark好好享受一番温泉。敏感脆弱的Kurt仿佛做错了事的小孩子拼命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想让同伴开心。

整部影片的力量就在两人的情绪张力之间显现。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导演凯莉·莱卡特的影片似乎都是没什么可说的(缺乏故事和情节),没什么可看的(没有视效奇观)。但这才是真正的电影,电影是一种没办法用文字,乐器,绘画来呈现,必须在导演的安排,演员的表演,在具体的时空中出场的那些绿色的森林与小径,虫鸣与水涧而交织在一起的混合物中,观众才得以感受到导演要讲述的东西的独特体验。而凯莉·莱卡特做的比很多导演更好,在稀松平常的表象之下直抵人类生活的核心。那个核心是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所有前述一切与个体的融合。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最有意思的东西在于,导演,一贯的,从不传达任何明确的信息,更别提解决之道。她依然是着眼于当下、眼前、此刻。导演没有野心在她的影片里讲述过去,展望未来。观众看完了全片也不知道他们两人以何为生,两人究竟曾经因何产生裂痕。他们的友谊是否还可以继续维持下去。导演似乎从不肯让她的主人公在时间的长河中廉价的捞取价值感。普通人庸常的一生通常会在“我来过,我经历过”这种感慨里获得抽象的意义与价值。导演完全不想装腔作势对人生做这样空虚的美化与歌颂。在她稀薄的叙事里,她拿掉了一切可以被煽情,被诱惑,被鼓舞,被期许,被反复追问的元素。她要讲的,就是在那个周末,两个不同命运的人,背负各自不同的人生,交错而过的两天。他们过去发生过什么?无所谓,他们未来会怎样?不重要。每一个人生命中的每一分秒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无论怎样,都得过掉这个时刻。泡在温泉里的两个人,各自饱满的人生在温泉边相遇,他们彬彬有礼的各说各话,然后错过身,各自而去。导演所有的努力都意在呈现这个瞬间,温暖的泉水,从岩石间流淌,浓郁茂密的植物,枝头的百灵鸟,苔藓上的蜗牛,那是人人都有的,无可替代的,无比真实的生命时刻。主人公和自然万物共享着这一美妙时刻,这是他们这趟旅途的目的,也是这部影片的目的,除此,再无其他。

与其说影片讲述的是友谊,不如说讲述的是两个老友,两条不同人生路的某个偶遇时刻。一个是安定下来的有家有业的成熟男子,一个是孑身一人浪迹天涯的仍然少年。影片以Mark的家居生活开始,以Kurt的日常遭遇结尾。两人的生活想必会如此继续下去,什么都不会变。Mark选择了稳定安全,Kurt选择了危险漂泊,Mark在Kurt面前显然对自己的选择更自信。Kurt无疑更令人担忧。在影片结尾,Kurt似乎要找什么,在一个中国针灸馆门前,他吃了闭门羹,他回到街头,车海中,我们不知道他要去哪里,能去哪里。Kurt说他发现了宇宙的秘密:宇宙正在以泪珠的形状坠落。别人的宇宙是升华还是坠落我不知道,Kurt的宇宙无疑将会,甚至正在,以,泪珠的形状坠落。。。

Kurt让我联想起有一首诗: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

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我——

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把这首诗送给Kurt,一个天真的莽汉,在地球的荆棘中无悔的寻找人生的意义。

 5 ) 再见一次吧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

故事讲述了两位老友共同外出的时光,可以说这次出游是他们重新认识彼此以及自己,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故事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形象的人物,一个颓废孤独,不知所向的,一个游离与自我和外界,看上去更体面的人,从中感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饱含着精力为了时刻燃尽自己以及放下一切使自我承重的行囊但始终沉浸并且停留更准确的是背负往日情感当中,无论那份情感是欢愉还是痛苦,他都想回到或是重拾那份情感,但理智以及他和另一个人的情感告诉他有些情感是永远都回不去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段旅程对他来说亦是对自己的精神和解。另一个人看上去那么不动声色,体面生活的他在权利范围之下同样可以享受着天然温泉和树林带来的宁静,但是他往往更痛苦,他做不到那样的和解,因为他出自理性和更多的外界因素早已选择了背离自我,承担责任带来的压力,自我一部分的丧失,所以更多的他变成了顺从。 怎样接受一个人?这永恒的命题,不是在于自己做出怎样的行为或者改变去接受一个人,而我相信那些接受始终会以不同的形式自然而然的呈现在你眼前,只要我们再见一面,哪怕是最后一次。

 6 ) 密林深处的昨日温泉

多数人的第一个短暂迷茫期在高中毕业时来临,旧友同自己的距离被延长至以学校,城市乃至国家为单位。伴随这一过程的还有喜好,交友圈和人生观的转变。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必会有人谈及某某人不如从前幽默或是曾经能通宵互发短信的人现在与自己全无共同话题,这种情况也顺势成为多数人首次提笔书写回忆与失落的最初源头。

《旧梦》里的主人公也有着相似的境遇,已经结婚成为准爸爸的Mark生活单薄枯燥,终日寻找自己生命中缺失的部分。年过三十的老友Kurt放荡不羁,居无定所,与自己似乎是两个世界的人,早已失联多年。某日Kurt打来电话邀请Mark一同前往深山中寻找温泉,Mark欣然同意。

编剧用极简单的细节处理证实了某个长久以来的假设——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冷淡而消亡,就像自然熄灭的篝火,添上一点枯枝便能再次被点燃。

下面引用并翻译一节Stanley Kauffmann 2006年于TNR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旧梦》的评论:

“1952年,杰克·凯鲁亚克与约翰·克列侬·霍姆斯联手拉开了避世运动(The Beat movement)的大幕,在文坛中竖起了垮掉派文学的旗帜。但避世运动开始对电影界产生影响的具体年代至今仍无资料可考。我记忆中的第一部垮掉派电影——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都市浪人》(Slacker)在避世运动兴起后30年,也就是1991年才姗姗来迟,垮掉派自此成为一个相对正式的电影流派。

我更倾向于将这个派别的电影称为倦怠电影(Listless Films),尽管“倦怠”一词的含义容易被大众所误解。这类电影的主角多数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他们并非沉闷不堪或懒惰之极,多数人甚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但他们相当缺少激情,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使他们兴奋起来。倦怠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些通常睿智却没有活力的角色在观众面前呈现出来。活力即为敌人是角色所恪守的信条,他们已经达到应当融入社会的年纪却拒绝世界向自己伸出的牵引之手。这一行为在多数观众眼中就像某个大四学生拒绝接受国立大学发放给自己的毕业证书一般不可理喻。

倦怠电影通常不会劳神向观众解释造成角色消极态度的原因,因为关于“垮掉的一代”的讨论早已不胜枚举——如果你始终无法理解片中人物的行为,那只能证明你不适合观赏此类电影。但倦怠电影也有一个出众的特点,尽管剧情一开始看上去有些晦涩难懂,最终它还是会触碰到我们某处敏感的神经,诚如林克莱特的许多作品。某些倦怠电影从头到尾都保持着极高的私密性,看上去就像是为一小部分观众量身定制的。一部优秀的倦怠电影理应照顾到多数人的观感,让局外人能够感受到剧中人的忧郁和愁绪,为这个造就他们却略显坚硬的世界感到一丝遗憾和难过。

《旧梦》便是一部符合此标准的优秀电影,当然,你仍需一点耐心去等待剧情的铺陈。电影的前1/3看上去漂浮而随性,时间的过渡缓慢且直接,对“倦怠”氛围把握得相当精确。接着,故事的走向渐渐清晰,却又在观众以为已经接近结局时转入更深的讨论之中。这一设计使得《旧梦》成功地为观众提供了双倍于电影中角色的感触和思考。

故事开始于俄勒冈州的波特兰。Mark的妻子已有身孕。他的老朋友Kurt生性喜好自由,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他的工作,住址和人际关系永远处在不停更换的过程中。他成功说服Mark在正式成为一名父亲前与他共同计划一趟前往激流山探索温泉的短途旅行。

Kurt的小面包车一路驶过波特兰的几条主要街道,车广播里播放着无趣的政治辩论节目,随着吉他的迷幻声响渐渐在背景音乐中占据主导位置,观众不禁变得飘飘然起来,Mark拨通妻子电话的声音成了与“真实”世界联系的唯一桥梁。( Kelly Reichardt 将Mark的妻子当作是一种阻止角色接近自由的意象来处理的方法显示出女导演所特有的含蓄内敛的特质)无时无刻不跟在主人公身后的那只狗狗或许是全片唯一精力充沛的存在,暗示着生活中必需的温暖和其它相似的种种。

两人在一处露营地的旧家具上度过了第一夜。他们围坐在营火旁,用一把在地上捡到的气枪玩射击游戏。气氛渐渐变得柔软,而Kurt说了一句颇有灵修意味的话:
"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a tear slowly dropping through space."(这世界好似一颗巨大的泪滴,在宇宙间缓慢游走。)

翌日,两人正在享受温泉之时,Kurt又言: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悲伤无非是褪色的快乐罢了。)”

后一句话相当具有分量,几乎点明了全片的主题。编剧在此提出了关于友情的另一理解——友情所能带来的快乐是具有时限的,在剩下的日子里我们无法要求它产出更多。

片名< Old Joy >也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它可能指是指两人作为挚友曾经度过的青春岁月,Mark因为父亲这一身份而即将失去的绝对自由,Kurt在漫长的放浪时光中渐渐感受到的疲惫和厌倦,抑或是徒步旅行这种正在被现代社会所遗忘的消遣方式。

纵观全片,有几处心思非常抓人:
全程自然光,采用Super 16组合拍摄,颜色看上去非常舒服
导演运镜时给风景留出大量的空间,还原日常真实视角
小细节:Kurt点菜时有意无意地以Mark为参照
拍摄山中步行时多处固定机位营造安定气氛
温泉木棚点烟,橙红色火光和背景融合完美,绿色的忧郁程度更甚
两人最后分别时镜头跟随Kurt,不经意间完成了一个主角循环

 短评

凯莉·雷查德有极强的视觉思维,擅长只言片语形成戏剧张力,用留白表现人物内心的波澜不惊,丰满人物;给主角妻子短短不过20s,内心感情戏无比饱满,这就是导演力量的强势,所以估计难以处理复杂剧本,也算是种制约

3分钟前
  • Poros
  • 推荐

【B】这一届金羊观感最舒服的一部电影,“昨日欢愉”这个片名翻译的实在是好。两位老友在旅行中想要重寻昨日欢愉,但各自背后的生活却在对话间不断将那些曾经与现在划开。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只有在两人共同沉默,享受各种所处的环境之时,那条叫露西的狗才会出镜。

7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有点闷。但还成。年少时大概以为友情可以地久天长,但长大后会发现不同的生活轨迹会把彼此搁在河的两岸。哎。

9分钟前
  • 好运老郑🌈
  • 还行

后二十分钟是点睛之笔。在长久的沉默中,两人终于意识到,彼此的生活轨迹如同两条相交过的直线,往日欢愉已不可再来。

13分钟前
  • nien
  • 推荐

7.7 1.是否看着人泡温泉、马杀鸡自己就会有舒服的感觉,甚至感觉今夜可以做个好梦。2.每次看这类风光片时总不禁产生疑问,究竟是营造了自然,还是被自然营造,然而太多空白又被配乐取代。3.雷查德电影总是让温柔与残忍绵绵地交错,让过去与未来映在现时,虽名旧梦,在温泉之时不就是今梦了么,回到城市又成了旧梦。

15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推荐

清新脱俗的公路片,一部看着看着能消散所有顾虑的片子,16毫米胶片不能更适合这种题材,一前一后的政治电台是一种“社会杂音”,剩下的就是两位好友一条狗狗不算神奇又特别独特的旅行,节奏也很稳,观感出奇的好。

17分钟前
  • TWY
  • 推荐

The whitest movie I have seen in a while, such a first world dilemma.

19分钟前
  • 飘飘然
  • 还行

溫泉那場戲挺好的。Kelly Reichardt具有美國電影少見的氣質,庸俗美獨中的異數。

20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 不经意唤醒了很多相似的情绪。再烈的篝火也无法重燃旧日的友情,森林深处寻觅已久的温泉最终也没能流向各自的内心,而是无声坠入那一片忧郁的绿当中,逐渐随时间风干。

21分钟前
  • LeungChanXXX
  • 力荐

“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这句话好美。片子进行到最后10分种,看着Mark和Kurt开车从山间回去,从白天到黑夜,再到Kurt下了车行走在夜色中。到最后片名出来的那一刻,忍不住按了暂停键趴在桌上想了自己那些曾经“必不可少”到最后也悄悄结束的友谊。Kelly真是一个好导演。

23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随性滑向了随意。缺乏情境构建,谈论宇宙那段对话更是让情绪直接断层。但其对人物状态精准的拿捏与一部分暧昧氛围的呈现实属让人眼前一亮

24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还行

这不比赵婷强百倍

27分钟前
  • 盲果鲁特
  • 推荐

7.0 ”整个宇宙正以一滴眼泪的形态,在空间中下坠”,泡温泉那段也是这等感受。为必然的离别万分不舍,雷查德用小体量(眼泪)表现无限隐秘情绪(宇宙)的能力真的是太强了。

30分钟前
  • 喂饭
  • 推荐

“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Old Joy可以牵出无限的离愁别绪,同时让人忆起golden days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nostalgia.

3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昨日欢愉逝去,昔日不可重来,人生的交叉点终将错开,而这条通往寂静深处的路也终须走完,才是告别一切的标识。以“眼泪宇宙”来廓清人在广袤时空里的无力感,无需流连不舍,因为Sorrow is nothing but worn-out joy;自然景物的呈现与剪接太舒服了,宛如漫游过静流的水草,接受着时光的冲刷,最终以某种隐秘的方式全新舒展。

3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看完过了几天突然有个奇特的想法:这是一部男版的《弗兰西斯哈》,只不过一切元素都是相反的:如画的彩色画面,女导演,故事发生在乡下,两个寡言男人的友谊,过去没人提起只能靠脑补,没有任何激烈的冲突,故事的高潮竟是两个人不说话在山里泡温泉。但是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雷查德的电影真好啊

4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一听就知道是Yo La Tengo

45分钟前
  • Zc
  • 推荐

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幕:其一,KURT面对着眼前的营火情绪激动地说“the world is like a huge drop of tear!” 那是忧伤的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其二,深山里的简陋温泉,两人躺在水中,任时间随泉水缓缓流逝,“Relax buddy, relax.”

50分钟前
  • TKM
  • 还行

从此山水不相逢。

52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力荐

很短的旅程,片刻的放松,生命中的普通两日,与老友重逢。成年人的世界,各有各的忧愁,谈起来却是微不足道的琐事。偶尔吐露衷肠,放肆情绪,深吸一口烟,放身体浸入森森温泉中。什么戏剧性事件也没有发生,像一则质地疏松的游记,却也洋溢着审慎的真情。清浅,克制,竭力把控着苦闷的含量,是凯莉·雷查德电影的美德。音乐声响,路上风景正好,挥手自兹去,不带走一片云彩。茫茫光点中,昨日欢愉在心头浮现又消隐。“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56分钟前
  • 晚不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