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大盗

HD

主演:沃伦·比蒂,费·唐纳薇,迈克尔·波拉德,吉恩·哈克曼,埃斯特尔·帕森斯,吉恩·怀尔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6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雌雄大盗 剧照 NO.1雌雄大盗 剧照 NO.2雌雄大盗 剧照 NO.3雌雄大盗 剧照 NO.4雌雄大盗 剧照 NO.5雌雄大盗 剧照 NO.6雌雄大盗 剧照 NO.13雌雄大盗 剧照 NO.14雌雄大盗 剧照 NO.15雌雄大盗 剧照 NO.16雌雄大盗 剧照 NO.17雌雄大盗 剧照 NO.18雌雄大盗 剧照 NO.19雌雄大盗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雌雄大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美国历史上著名雌雄大盗邦妮•派克和克莱德•巴罗的真实经历拍摄。                                                                              1930年大萧条中,邦妮•派克(費•唐娜薇 Faye Dunaway 饰)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西小镇的母亲家中看到克莱德•巴罗(沃伦•比蒂 Warren Beatty)正在偷自己母亲的汽车。克莱德对 邦妮一见钟情,向她炫耀自己曾因持械抢劫入狱,并当着她的面抢劫了镇上的小超市。古宅老友记 第三季乐团指挥墨西哥:地球生命的狂欢摩登如来神掌粤语喜新不厌旧第一季天赋异禀 第一季幽灵情书梦幻天使时日回光山姆·克莱默克的时间机器罪魁祸首我们是大人哆啦A梦:大雄与风之使者决战黎明肌肉混战美国角斗士传奇黄金罗盘五月天追梦一拳超人 第二季 OVA4我们诞生在中国云冈这!就是街舞第五季铁拳狄仁杰之冥神契约鸟之歌鬼娘子2018寄生夙愿纳纳克的信仰之旅校园时代第二季展旦召布拉格练习曲抽空百慕大三角洲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奇趣外星客整容室 第五季那年1987重返以色列命运之书萨拉热窝的桥通勤营救国语权力的堡垒:无上荣耀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邦妮和克莱德”

有图版://www.toutiao.com/i6498920256436699661/

电影《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1967)的原型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对鸳鸯大盗。除了开启“新好莱坞”的《雌雄大盗》,他们的故事被数次改编,还有很多犯罪电影、黑色电影里有他们的影子。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鸳鸯大盗,他们的故事远比电影精彩。

1.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度繁荣的商业呈停滞状态,失业率猛增。有些银行利用高利贷盘剥百姓,到处可见因付不起房租而流落街头的人。现实中的邦妮和克莱德就成长于这样的环境。

他们自幼家境贫困,邦妮·派克出身于砖瓦匠家庭,年仅十六岁就嫁人。克莱德·巴洛是加油工的儿子,为了生存,他从小就干些偷鸡摸狗的营当。

克莱德和几个伙伴组成了“巴洛帮”,专门从事抢劫盗窃活动。一天,他在一位朋友的家里见到了邦妮,当时邦妮正在厨房制作热巧克力。

邦妮身材娇小,肤色白皙,头发金红,就连伏击他们的警官都曾在书中称赞她的美貌。而且她成绩很好,热爱文学,喜欢写诗。

就这样,19岁的邦妮和21岁的克莱德相遇了。

2

1930年的夏天,克莱德因盗窃罪被抓,判处两年徒刑,后又因越狱加刑十二年。但因克莱德家人的不停请愿,两年后,克莱德被假释出狱。这两年间,邦妮为了探监方便,来到克莱德服刑的城市做女招待。

出狱后,克莱德很快又和他的老同伙搅在一起。不同的时,他们的每次行动,邦妮都坐在他们中间。对她来说,这不仅是冒险,更是爱情。

克莱德的第一次谋杀发生在一家杂货店,抢劫过程中,手枪走火打死了店主。不久后,克莱德和同伙雷蒙在俄克拉荷马和警方交火,杀死了一名警官。雷蒙被抓,进了监狱农场。自此之后,只剩下邦妮和克莱德一起闯荡天涯。

抢劫店铺的钱太少,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了银行。1932年11月29日,邦妮走进一家密苏里州迦太基城的银行,神色自若地向银行职员说要开一个账户,就在职员向她介绍的当口,她将这家银行的布局仔细看了一遍。第二天,克莱德走入这家银行,悄无声息地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了出纳员,让他把抽屉里的钱都拿出来。一名警卫看到了克莱德的举动,立刻朝他开了一枪,但没有打中。克莱德意识到处境不妙,抓起柜台上的钱就逃了出来。第一次抢银行收获不多,总共才80多美元。

第二次更可笑,克莱德手里晃着枪,大喊大叫冲进了一家银行,企图吓退人任何一个敢于上前的警卫。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空空如也的柜台,上面铺着厚厚一层灰。和电影描绘的如出一辙。事实上,大萧条期间有8000多家银行倒闭。

到了1933年,一个叫威廉·丹尼尔的小伙儿加入巴洛帮,他们抢店铺,抢银行,还抢了一个军火库,弄到了一批手枪、半自动机枪、汽油弹和一只勃郎宁自动步枪。

此时,巴洛帮身上已背负了数条人命。他们能够如此长久逍遥法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自愿庇护他们。这些人有的是因经济萧条而破产的,有的是看到别人因贫穷受苦而感到不满的。

3

这一年,克莱德的哥哥巴克,被假释回家了。巴克被关押期间,也曾越狱逃出来过,在那期间认识了布兰奇。布兰奇和巴克结婚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个逃犯。在她的劝说下,巴克同意回到监狱继续服刑。两兄弟数年不见,分外激动。他们在密苏里州的卓普林找了一处房子,打算度过一个平和的假期。这个地方离他们的家达拉斯较远,他们相信警察不会找过来。

但他们太放肆了,饮酒作乐,彻夜喧嚣,邻居报了警。开始警方以为他们只是私酒贩子,监视后才发现他们符合巴洛帮的描述。

4月13日,警方对巴洛帮发动突袭,但他们太过乐观,只派出了五个人。结果两人被打死,巴洛帮成功逃窜。

警方在房子里找到邦妮新拍的一些胶卷,原来巴洛帮挺潮,爱拍爱秀,正是这些照片令巴洛帮声名鹊起。有一张邦妮右手持枪嘴里叼烟的照片,被各大报纸大肆渲染,邦妮被描述为一个爱抽雪茄的女土匪。然而邦妮这对个定位相当不满,这只雪茄只是她借来摆pose而已。后来他们在逃亡途中绑架了一个警官,邦妮还特意告诉他自己不抽雪茄,让他向记者澄清。

邦妮仍保留着写诗的习惯,在茫茫逃亡途中,或许爱情和诗歌是她唯一的消遣。她的诗“Story of Suicide Sal”也登上了报纸。警方还找到了巴克的假释证明和巴克夫妇的结婚证,这对夫妇也上了黑名单。

4

接下来的三个月,巴洛帮在德州和明尼苏达州之间游荡,劫车、抢银行、绑架。有时甚至劫持警官或者劫案受害者,带他们兜兜风聊聊天,然后在很远的地方将他们放下来,还常常给他们钱以便返回。然而媒体渲染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冷酷残忍,嗜血杀人。自照片流传开来,名声大噪之后,他们越来越难找到安全的落脚点,许多时候不得不在野外扎营,在溪流中洗澡,挤在狭小的车内睡觉。颠沛流离的生活令他们脾气暴躁,争吵不断。

一次,他们开车时跌下深坑,邦妮的右腿被起火的汽油严重烧伤,直到死时,她的腿伤都没有痊愈。

巴洛帮受到警察和赏金猎人的跟踪追击,很快分崩离析,巴克被捕死去,布兰奇和威廉也被抓。邦妮和克莱德开始了不断的逃亡。途中,他们返回过达拉斯,最后一次探望了家人。邦妮告诉母亲“如果有那么一天……将我和克莱德葬在一起”。他们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

5

他们投靠曾经帮助过的一位朋友,朋友的父亲却向警方告密。于是就和电影《雌雄大盗》的结尾一样,警方对他们进行了伏击。

1934年5月23日,警方以朋友的父亲为诱饵,引诱克莱德停下车和他说话。就在此时,枪声大作,邦妮和克莱德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什么就被打成了筛子。而枪声如此密集激烈,参与伏击的警察们在事后几小时内耳朵都听不见声音。

在他们的福特车里,警察发现了一个萨克斯、三支勃郎宁自动步枪、锯短的长枪、一把点32自动手枪、一把点45左轮手枪和大约3000发子弹。此外,还有一大堆依利诺斯、依阿华、密苏里、德克萨斯以及印第安娜、俄亥俄等州的车牌。这辆车后来被用于展览,25美分参观一次。

他们的福特汽车中了一百多发子弹,其中约50发击中了他们两人。之前克莱德还写信给亨利•福特,称赞福特公司的8缸汽车是最好的逃跑工具,可惜福特并未以此来做广告。

6

这对传奇盗匪的死亡轰动了全国。几小时内,这个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镇涌进了上万人,有人专门坐飞机前来凑热闹。通常15分一瓶的啤酒此时卖到了25美分。

据验尸官描述,当他到达时现场一团混乱,狂热的围观者试图拿走邦妮和克莱德身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作为纪念,甚至有人打算割下克莱德的耳朵。

一如他们华丽的死亡,他们的葬礼也是热闹空前。只是邦妮的母亲并没有遵循他们的遗愿将他们葬在一起。超过两万人围观了邦妮的葬礼,拥挤得连她的家人都没法靠近墓地。许多人送来鲜花,其中最大的一束是达拉斯的报童们献上的,因为他们的死讯使报纸的销售量飙升。克莱德的葬礼上,也有数千人前来希望瞻仰一代大盗的遗容。

当时的美国社会矛盾异常激烈,邦妮和克莱德的身上被底层百姓寄托了相当的情感。他们没有称自己是英雄,但大众认为他们是,因为他们满足了经济大萧条下,人们反抗强权和富人的幻想。

但无论怎样被百姓纪念崇拜,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都背负了很多无辜人命。《雌雄大盗》上映后,就有一些受害者家属指责影片美化了罪犯的形象。不过,邦妮和克莱德的个人英雄主义倒是从未在历史中褪色,直到今天,还有人来到邦妮和克莱德墓前,给他们献花。

公众号:电影套盒(laodianyinghualang)

 2 ) 巨大休止符

在导演Arthur Penn之前大概没有人把部强盗片处理成有轻松和调侃。你明知早晚是部不归路,就是《天生杀人狂》《末路狂花》那样路至尽头,飞奔悬崖。你以为自己象老上帝样只是个冷眼旁观者,就等着挨过110分钟等看暴毙终场。但不知何时就走入意外,被Arthur Penn带进一种急促的戛然而止。

虽然整部片65分钟后开始掺杂阴郁,恶作剧般被劫持上车的那对恋人上一秒种还在和他们讲笑话,下一秒邦妮问那男的:你是干什么的?男的答:开殡葬馆的。霎时邦妮笑容僵掉心如黑夜暗沉的撵他们下车。

邦妮是个嫌生活平静如死水的德州小镇女侍应,她会很容易跟愿意带她逃离此地的男人出走。不是克莱德也会是随便哪个过路的卡车司机,或是某厂工人。克莱德看上她纯粹是因为这金发妞生的真美。这种偶遇如德州的阳光与沙土般自然轻松,除了克莱德性无能的问题,对他们来讲一切都很完美。当她觉得一路看的见死神的时候,不可抑制的沮丧,竟是想和克莱德回归如初平静的生活。那时,克莱德的性无能奇迹般好转,然后极想娶她。一路细节很多,吃汉堡,抢破产的银行,抢超市,与克莱德的弟妇斗嘴等等~~都算是渲染。

邦妮最后一个正面特写:忽然明白为什么林中鸟受惊飞起,大限已到的一刻,望向克莱德的眼神是焕发着怎样的平静温暖和干净柔美。



但所谓戛然而止,正是让观者很适应这渲染的舒适节奏而遭忽然停笔,上一刻还在两人在车里嬉笑着分吃一枚苹果,下一刻已身中暗枪,人与车都是蜂窝状,音乐全无,十五秒后黑背景出字幕“THE END”。


THE END.
我被噎到,显然,不是因为那苹果。

是中断之后的黑屏,它代表道理与公义的无情,告诉你无论是邦妮他们一伙的憧憬是多麽平静美好,也得顺应服从,无法悖逆。
一切就此休止,曾经的精神意识灰飞烟灭,Delete清零。
所有曾经大不过一个死字,167枪+黑屏的冲击力。

 3 ) 邦妮和克莱德

  一个夏日午后,在闷热和无聊的折磨下,她光着身子躺在床上一脸痛苦。她起身来到窗前想想透透气,突然发现楼下有人在偷车,顿时来了精神。她冲他喊了一声,接着披了件衣服冲下楼去。他们聊了起来,他请她到镇上喝可乐。她问他除了偷车还干什么,他说他刚从监狱里出来,因为持枪抢劫。她不信。他拿出了把手枪,向她炫耀。她有些兴奋,忍不住伸手摸那把手枪,可还是不信。于是他让她看着,自己进了一家旁边的小店。不一会,他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一叠钞票出来了。店主冲了出来,他开了一枪以示警告。枪声在安静空旷的小镇里回荡。他们偷了辆车,扬长而去。
  “你叫什么名字?”
  “克莱德·巴洛。”
  “嗨,我叫邦妮·帕克。”

  这就是邦妮和克莱德,亡命天涯的开始,也是他们爱情的开始。

  克莱德虽然干的是枪口上的买卖,但算不上英雄,也不是恶徒。后来成为传奇,多半是报纸宣传的功劳。
  他和邦妮一起干的第一桩买卖,没想到是家破了产的银行。克莱德无奈,只好让银行唯一留守的伙计亲自去向在门外车里等着的邦妮交代。
  接着到一家杂货店抢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却遇到了一个胖老头的殊死抵抗。克莱德狼狈而出,惊魂未定,一路上喃喃自语:我并不想伤害他,我不想伤害他。
  沃伦·比蒂扮演的克莱德,眯着眼睛,叼着火柴,穿着背心,别着手枪,俨然一幅马龙白兰度开创的极具诱惑力的男人形象,但到了关键时刻却不顶用了。克莱德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一开始就跟邦妮说,自己不是个“good lover”。后来,邦妮为克莱德写的诗在报纸上登了出来,邦妮坐在草地上为他朗读,感动之余,克莱德也一时“性”起了。事后,他象个刚经历了自己的第一次的害羞的小男生一样,不停的问着邦妮的感受。

  但不管怎么样,邦妮就是爱他。不仅是因为他给她带来了以前不曾想象的刺激的生活,更是因为他懂她的心,他看到了她美丽外表下的更美丽的灵魂。正所谓“人生一世,知己几许”。所以在克莱德不得已杀人之后劝邦妮离开他,邦妮执着的愿意永远跟随他;所以第一次他们在床上未能尽事的时候,邦妮冲着他微笑着摇摇头表示没关系。

  克莱德当然也爱邦妮,爱她的美丽,爱她的特别,爱她的天真和才华,爱她的付出和真诚。

  他们相知相爱:他们很辛苦,但他们很自在;他们会争吵,但多半一个拥抱便化解了惆怅。

  一天晚上躺在床上,邦妮幻想着有一天醒来一切都能重新开始,不再被人到处追,该有多么美好。她问克莱德到时候他想做些什么。克莱德还想着要抢银行。邦妮有些失望,但并没有生气。她笑了。这样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在这样一路走过来之后,是多么可笑和虚幻。

  第二天,邦妮和克莱德在路上遭人伏击,在枪林弹雨里一起归了西。

后记:
  这是爱情片、警匪片、西部片、公路片,是理想主义,是现实主义,是传奇、讽刺、批判、暴力,这是部不朽的性感的电影。

 4 ) 邦妮和克莱德 经典台词

台词

“你在任何地方都会找到情人的,他们才不在乎你是服务生还是采棉花的,可是,我在乎”

(因为我真的爱你,而非仅仅想和你上床)

“你有时赴他们的约,可是你多半不去,因为他们只想和你上床,不管你想不想”

“我不是个有钱人,你可以找到有钱人的”

是的,因为他们不抢穷人的钱

把牛奶里掺酒的故事说了N边

“我没有妈妈”——“我就是你的家人”

(专业点讲,这里涉及到个体归属感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以至于在邦妮被母亲嫌弃后内心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与个体空虚,而克莱德的出现给了她温暖和依靠,这一点像极了2012年国内《万剑穿心》里 李宝莉在被儿子嫌弃之后,结尾处和无业游民 建建的那种小人物之间的爱情的坚韧和惺惺相惜,这是很令人动容的)

笔者:

【美国新浪潮 标志性电影】

1.美国新浪潮电影的化身,与《毕业生》《逍遥骑士》在20世纪60—70年代末一起构成新好莱坞标志的影片

2.这类题材属于传统的“强盗片”,但明显受到戈达尔的影响

3.《时代》周刊刊载了影片的封面报道《新电影:暴力、性、艺术》

4.表面上看,是一部以不伦的性关系为噱头的影片,然而影片真正动人之处却在于创作者着力刻画主人公面对整个成人社会的无力感

5.这部影片准确的把握住青年人买入成年社会时的茫然无措的心理状态,赢得了青年观众的共鸣

一些是杨远婴《电影概论》上的内容,还有笔者个人理解的,都是很浅的层面,但无论如何,我是很吃这种电影的O(∩_∩)O~

 5 ) 我是世界壮丽的伤口——个人主义的挽歌电影


        让我们先记住这些名字:Bonnie & Clyde; Thelma & Louise; Mickey & Mallory.他们分别是电影《雌雄大盗》,《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的主角。对我而言,这三部片子有惊人的相似:都是情侣以极端方式对抗社会(注1 :《末路狂花》的两名女主角有惊人的lesbian嫌疑,该片有很强烈的女权主义暗示,此处先不论。 注2:极端方式:持枪杀人,甚至滥杀无辜);都是不被社会所容的通缉犯;在片尾都经过了一番生死决战。
 
          但是三部电影的结尾却大不相同:Bonnie和Clyde被乱枪打死; Thelma和Louise 是在警车围捕下,不屈地驱车跃下悬崖(跃下悬崖的定格是我无法忘却的画面,多么让人印象深刻的宣言);而Mickey是Mallory是被抓进警局后,一番浴血奋战后全身而退,其壮举被电视台一不怕死的编导全程跟随直播。考虑到这三部片子的成片年岁,结局的逐步更改很有意思。

        这样的片子,不能用俗眼去看它们。在它们的主角杀人越货,挑战传统道德界限的背后,唱的是同样一首,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挽歌。


        去年,曾在CNN网的头条读到过一条新闻:一对银行破产的年轻情侣,抢劫了七百万美金潜逃,后被抓获。有趣的是,新闻特别提到,他们在远走高飞前,还悄悄在房东的门口停下车,往邮箱里放进了当月的房租。可能是也觉得诧异,该记者借一位受访人之口写道:如果我是抢劫了七百万的在逃犯,谁还会记得付几百块的房租? 该记者似乎对他们满怀同情,在讲述了房东对他们的好评价后,还引述了其中男孩子(似乎就二十出头,确实就只是一个男孩子而已)的博客,其中有一句话我一看就深深地记住了,在他的最后一篇博客中他写道:”I’m not for this world, this world is for me.”

       “I’m not for this world, this world is for me.” 新闻里的这句话不正是我们三部电影主角的宣言吗? 曾经的家庭主妇Thelma & Louise面对男性世界的冷漠与猥亵,一旦举起枪反抗就不能放下;在小镇生活中压抑烦闷致死的Bonnie跟Clyde第一次抢劫后,兴奋得一路对他狂吻; Mallory在 Mickey的帮助下凶残地杀死了总是猥亵她的父亲,却温柔地对弟弟Kevin说:你自由了,跑吧,跑吧。从此天涯海角的反叛路,是要走到山穷水尽玉石俱焚也不肯低头不肯妥协。



        我爱他们的决绝。我也能理解他们的决绝的出处。--是俄底浦斯,西西弗斯那样的人物奠定了西方的基调:英雄与命运的抗争。从希腊时代就开始的航海与探险,一直到近代的美洲拓荒,西方文明一直由这样的英雄主义与个性主义担当重任。
        一个英雄,或者立志做英雄的人,如果生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他可以去发明飞机火箭,电灯电话,唱片电影。生在一两个世纪前,他自可以到美洲拓荒,与天地战斗,错误而英雄主义地屠杀土著,又将殖民者赶出美洲获得独立。再早一点,他可以随哥伦布,麦哲伦去航海,与海盗浴血厮杀,在新大陆发现丰美的资源和财宝。再早一点,他可以是古堡外守护的骑士,为美丽的公主效忠。
         -- 可是,不幸生在今天的西方的人们,注定没有生在产生英雄的时代…...一切发明早已奠定现代文明的基础。三权分立,民主选举,舆论监督都设立了。银行,社保,工会,教育体系…… 政客的虚伪,机构的冰冷,媒体的喧嚷,一切都被那么天才地设立了。一切体制的过失都被预先谅解了,被过度诠释了。Where are the individuals? Where is the individualism?

           摇滚吗? 大麻吗? 性自由吗? 嚎叫吗? 海洛因吗? 后现代吗?
           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彻底,如同歇斯底里地自慰迎来的高潮,如同任性自私却不知所措的孩子。

           电影里,我们的三对主人公出发了。 他们一开始总是受压迫的对象,出自对彻底反叛的需求方才走上漫漫不归路。 他们青春美丽,是报纸的头条,他们时尚前卫,被人们热爱崇拜,他们有青春的暴戾,又饱含青春的热血,激情,爱与勇气。Mickey & Mallory的照片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 Bonnie & Clyde们的Barrow帮,也常被人认出围观。他们受欢迎,因为他们做了每个人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就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上山,他们挺身而出,以个人之力向发达而冷漠,整齐划一的体制挑战。他们是耶稣的另一张面孔。他们是一个曾经英雄辈出的文明在现代化,工业化,体制化的世界中,个人主义的最后的挽歌。

        你看见吗? 当 Bonnie & Clyde 落入陷阱,被乱枪射死,前来检查他们尸首的警察们,是那么忐忑而萎缩,如同射杀了神的凡人,在检点自己犯下的罪。你看见吗? 当 Thelma & Louise飞车跃下深谷,镜头停滞了,如同时间停滞了,如同一切人都在向她们致敬。你看见吗? 在更彻底的《天生杀人狂》里,Mickey & Mallory浴血扫除敌忾,全身而退,摇滚乐响起,似乎在宣扬为英雄而唱的颂歌。我喜欢 《天生杀人狂》的电影原声,尤其喜欢那首”waiting for the miracle”,第一段歌词是这样的:

Baby, I've been waiting,
I've been waiting night and day.
I didn't see the time,
I waited half my life away.
There were lots of invitations
and I know you sent me some,
but I was waiting
for the miracle, for the miracle to come.

宝贝我还在等着我一直在等着
该来的没有来 半生已经过去了
有许多邀请,我知道你也曾给我,
但我一直在等着
等待奇迹,等待奇迹到来

     等待奇迹久久不至,就像等待一个不到的戈多,几乎是一个时代的年轻人的写照。不同的是等待奇迹不到的Mickey,他拿起枪自己行动了,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奇迹,以慰籍那久久不至的等待。而性无能的Clyde在经历无数枪林弹雨之后,终于有了性能力,那也是这样的反抗造成的给自己的奇迹。
    他是真的爱她,而这是他爱她,给她自由的方式,极端了点,古怪了点,可是她懂得。
Bonnie懂得,Mallory懂得,———— 所以,他们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传奇。不为犯罪,只为爱情。

      承认吧,在多少个暴风雨的夜里,年轻时候的你心中,也曾闪过一丝不知如何是好的惶惑,和天涯浪迹的冲动,在被世俗生活磨光锐气以前,你心中一定也盘旋过这样的一句话 ————

       “I’m not for this world, this world is for me.”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Bonnie & Clyde; Thelma & Louise; Mickey & Mallory.

 6 ) 邦妮的恐惧

诗40:12因有无数的祸患围困我,我的罪孽追上了我,使我不能昂首。这罪孽比我的头发还多,我就心寒胆战。

从车上赶下做殡葬员的男人。听到母亲说:你离我太近会活不长。邦妮的脸上露出惊惧之色,是那种骇然的恐怖,是知道自己将死的恐惧。

我有过一段信仰破灭的日子,就是那种逃亡路的感觉。想到人生的真相是死亡的深渊,毫无指望和援助,骇然到崩溃。无法想及事实,只能靠安慰度日。

我们都在逃亡路上,死亡就像电影里安静的乡间公路上突然响起的枪声。我们都抢了生命的银行,随时被追债。但是我们听到死亡时不会像邦妮那样惊惧,不会忧虑地在床上辗转无眠。

因为死亡不像电影里警察那样开着车子到处展示给我们看,它正在搜寻我们,随时随地可能把你带走。也不会像警察追捕逃犯那样随时随地提醒我们,你已经被判处了死刑。

但事实就是事实,死刑早就把全部的人类送上了逃亡的道路。就像丧钟为全人类而鸣。只是人通常充耳不闻。

可惜我们不像电影里那样极致地被摆上了死亡的日程表,然后开始仓惶逃命。

我们并不逃窜,甚至安乐无比。像《恶之花》里开篇的《致读者》写的。

 短评

路边响起阵阵厮杀,在追逼一双银行窃贼。路中把今生虚空驱散,愿给她送上风光今晚。继续去路,已断退路,浪荡也要给你,我的一切!

3分钟前
  • Aaa
  • 推荐

在阳光下相视一笑 然后被打成筛子

8分钟前
  • 玛琦
  • 推荐

明明是部黑色电影,却如此迤俪柔情;明明是部爱情电影,却勃发离经叛道和随心所欲;加之男帅女靓,能不经典乎?

11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我俩没有明天」这译名绝了。

15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得奥斯卡奖的女配角好像男人假扮的哟,汗。Bonnie好美,衣服很潮~

16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反文化”风潮的产物,除本片外,《午夜牛郎》、《毕业生》等一系列“年轻人电影”都将目标群体对准大学生观众,通过偏离主流的方式来迎合更激进的时代年轻人,试图在衰退的电影工业中找寻出路,获取巨额盈利。混杂着古怪、轻快调子的《雌雄大盗》显然继承了法国新浪潮的精神财富,让人想起同样机敏并忧郁的《祖与占》,而结尾由快速剪辑和慢镜头组成的高潮部分已经永久改变了电影的暴力表现方法。相较于本片,我更喜欢受此影响而诞生的后来者——《末路狂花》、《天生杀人狂》等,或许正如伊伯特所说:“它的创新已经被不计其数的其他电影所吸收,因而很难体会这部电影在1967年有多大的原创性——正如《公民凯恩》的冲击力现在看来不如1941年那么明显,因为观众们事先已经看了太多处于它影响之下的作品了”。

18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我是邦妮,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这样的个人介绍真是屌爆了。能在一眼就知道对方和自己是一样的人,能义无反顾的随着他逃命天涯,这种相似、这种惺惺相惜的爱情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还有一个译名叫《没有明天》,我喜欢:如果失去自由,我宁愿投身地狱。

20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對於世界的性無能式的反抗,狂躁的只是年輕的衝動,激情耗盡就必然毀滅。

23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电影史上最著名的情侣之一,影响后来者无数,包括邦妮的穿着打扮至今仍被无数时尚媒体和达人效仿,我相信很多人会为了美艳动人的邦妮去抢银行,也有人愿意追随于英俊单纯的克莱德,但只有他们俩才是最适合亡命天涯的天生一对,就算没有明天。

28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1934年生命终结,两人全身大约被射入150多颗子弹

2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公路狂奔,游戏人间。做一切别人想做却从不敢做的。一见钟情说的大概是,我见到你的瞬间我就知道我们必定是同一种人,你的脆弱你的企图心我都清楚的了解就如同我了解我自己。两个骨子里相像的人,这种相像是致命的。我爱你就是我把内心最隐秘的孤独也扒开给你看,我爱你所以天涯海角我也跟随你。

3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当克莱德得意且满足地摸着枪,这个人物的秘密就完全暴露了……汽车服帽,新浪潮的美国化以及类型化。

3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电影很不错,但是很反感那位只会大喊大叫长相酷似三德子的女配。

40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沃伦比蒂和费唐娜薇男帅女靓的,衣服都那么有型,果然当抢劫犯情侣没有范儿是不行的,就算被打成筛子,死在一起那也是浪漫。当然一切是否来源于克莱德的性无能就不得而知了。。。那个分贝超大的女的是当年的最佳女配吗?瞎了。。

4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故事就从“敢与不敢”开始了……好就好在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犯罪视角。有几个场景仍是很经典。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女强男弱,邦妮更加敢出位,克莱德一副肾虚的样子。

45分钟前
  • 软蛋黄
  • 推荐

他们想要逃跑的时候,身旁总有车,但最后却无法逃离命运;犯罪电影之所以能得人青睐,是因为勾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反叛意念并在观影中消解潜意识中的暴力。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这部片子在当时应该是很了不起的,居然能够站在抢匪的立场说话,很有新浪潮的风范。其实就算以现在的水平我也觉得这部片子是相当不错的,编剧涉及的方面挺丰富的。最后他们临死前那互望一眼,觉得真是绝妙,就好像,千言万语都被这一瞬的目光吐露完,多像武侠小说啊~

53分钟前
  • 思阳
  • 推荐

看似充斥暴力,实则满是情欲,开场如此挑逗,结尾又无比温柔,相遇时虽活着却破败残缺,分离时已死去但完整充盈;新浪潮遇上好莱坞,充满强劲的生命力。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这部电影至今能被讨论的唯一原因是戴迪艾伦那开创时代的剪辑,错位剪辑,似动现象,声桥的运用影响了至今每一部电影的剪辑,如果你曾一帧一帧的在剪辑台上拉片的话就会知道此言不虚。错位剪辑的佳话甚至被出成考研政治的大题,可见此君影响有多大了。

59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推荐

这就是俩二缺

1小时前
  • 浑浊儿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