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HD中字

主演:汉纳·盖茨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2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4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5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6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3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4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5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6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7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8汉纳·盖茨比告别秀:娜娜 剧照 NO.19

 长篇影评

 1 ) 改变父权规则?

我深深感到羞愧,当我利用“女性特权”获得一些特殊对待的时候。我甚至曾享受它,享受这份默认的歧视下的特殊对待。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标准会讨男性的喜欢,我是指,成年直男,而且我总会在需要的时候,成为他们想看到样子,以获取我想得到的东西。而在青春期刚开始的一段时期,我有很严重的厌女症。我厌恶一切女性化的事物,认为它们十分恶心。我讨厌裙子,讨厌梳妆打扮,讨厌粉色,这个被社会标记为女性化的颜色。我痴迷于粗鲁的男性气质,努力变得"man",与其他男性一起,站在上方,对女性表示不屑。而后才意识到,我这么做不正是以男性自居。正如Hannah Gadsby所说,毕加索倡导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却始终少了一个17岁少女的角度。

我很喜欢她的特辑里的一句话,“怪异的不是男人穿裙子,而是在宝宝的光头上套上粉色发箍。”

父母以这样的行为告诉他人,这是个女宝宝。因为这些跳脱父权社会规则的“不正常”,让规则的受益者感到不安。受益者会对这些被认为“不正常”的个体施以惩罚。

而新生一代的孩子们,拓宽视野的孩子们,其中的某一些,是不是有机会看到了那位17岁少女的视角,是否会唤起良知,为弱势群体,为社会边缘的人们,做出一些改变?去改变这个根深蒂固的丛林法则,去改写父权的规则,去看到,一些美?

 2 ) 喜剧的反刍

"I built a career out of self-deprecation, and I don't want to do that anymore, because you do understand what self-deprecation means from somebody who already exists in the margins? It's not humility. It's humiliation." 看完Hannah Gadsby的告别秀Nanette。算是比较震撼的作品,因为它迫使着人在观赏一出喜剧的时候,要去反思“喜剧”的悲剧性。Nanette更像是对“喜剧”本身的评论——关于它隐藏了什么,以及它如何令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去分担对他们自己的羞辱。 单口喜剧的形式问题在于,它笑点的核心有两个部分,一个设题(set-up)和一个点睛之笔(punchline);而单口喜剧的故事也要经历起因、中段和结尾。结尾本来是可以扩大理解和吸取教训的地方,也是宣泄的地方,用点睛之笔妙语连珠地截断故事,意味着把事情抛在一边——省去复杂性、背景和道德风险。为了让人们发笑而切除这些部分,是一种巨大的牺牲。许多人为了追求字字珠玑的效果,为了不打破现状,或者为了听众的舒适,把故事中最艰难的部分省略掉。 喜剧演员讨论痛苦的经历来获得笑声。所有的艺术都需要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与艺术家联系起来,但艺术家却很难主动地告诉消费者,从中得到快悦的东西其实来源于创伤。Hannah Gadsby强迫着观众在笑过之后去感受另一个人的痛苦的强度,然后再去质疑自身的立场。 想要有创造性,你必须忍受。喜剧需要制造紧张才能让笑点发挥作用,但Hannah Gadsby厌倦了紧张。在作为一个孩子的时候,她的存在本身就造成了紧张,所以她学会了用幽默来转移注意力。我看完Nanette以后怔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或许是因为感染到我的也正是这一点,而未必是因为同性恋或女权主义什么的。

 3 ) 说出你的问题,用最温柔有力的方式

整个秀的片段被反反复复截过很多次出现在我的首页,于是我重复去搜索看过很多次但每次撑不到30分钟,实在太无聊了,不明所以的压力喜剧风格,过多的保守派政治观点,有这个时间不如看看崔娃。

但是今晚上耐住脾气完整的看完之后,压力喜剧风格一如既往,政治观点还是贯穿始终,涉及的话题似乎也有些陈词滥调,但是确实我看过的最好之一的Ted talk。(standup还是要去看崔娃和老钱)

在女权,精神病污名化,权力与人性,艺术史的牺牲品之后,对愤怒,娱乐,恐惧的边界的划分那段的讨论振聋发聩!

话说,加入公司和业界的女权和亚洲人权组织,已经整整三个月了,也参加了无数次论坛和networking,微博上对女权运动的污名化,让越来越多的人现实生活中更加沉默。我们被警告少讨论政治,少讨论观点,但是每一次被点名代表亚洲人或者亚洲女性或者跨文化工作人都感觉自己实在是隔靴搔痒,反反复复重复着“海蒂或霍华德”当作自己的观点遮羞布。

想到了亚洲人权会议上澳大利亚ED的话

1. 坐到桌子前,把这群白的黑的人拉着领带拽过来,听你讲话,听你告诉他们你们需要什么,权力(权利)这个东西你不说别人不会主动过来问。不要总想黄色人在海洋另一端,美国总部永远不可能主动来听你的声音。

2. 你们不是觉得白人老头坐满了会议室的老板椅吗,那么,利用他,利用他们,利用他们达到你的目的,让他们为你所用,然后知道你坐上来的那一天,帮助更多的亚洲人做上来。

 4 ) 是发声,而不要应声

Hannah的坦诚显然是一种强大。她调侃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忽略,也挖苦当下流行的LGBTQ骄傲如何脆弱,她讽刺了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更嘲笑了人们对名声的在乎是如何掩盖了对人性的追求。而在笑完之后,我们才听到,这是一个曾遭遇性侵,曾被排挤,曾经历痛苦,又重新站起来的人,直面虚伪的反击。 我赞同她的吐槽,大概和她一样看不惯整个建立在过时的文化标准基础上的尺度,像是在lesbian中分T/P,在gay里分1/0,我承认它们有其便捷性,但这种遵循传统两性认知的划分,还是在用群体定义个体,没有在增进我们对多元化的理解。个体可以、也应该是群体多样化的表征,Hannah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前大法官金斯伯格也是女性的一种样子,她们没有缺少任何女性化的东西,因为她们正在书写的就是女性化的各种可能性。 另外,属于某种少数群体不代表任何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自我膨胀和自怜自艾一样可悲,个体的尊严依赖于个体的人品道德、言行举止、思维判断、待人接物,和其他身份无关。与其鼓吹一种虚幻的骄傲,踏踏实实修身养性以提升自尊如何? 黑塞的《荒原狼》里写:这个世界把你吐出来,因为你与众不同。而什么是“世界”,是那些一心只想把别人放进自己的认知中去度量,害怕差异,无法从中学习的狭隘之人。所以被吐出来是好事,因为这样你便可以做个人——由你自己定义。

 5 ) 震撼人心的告别秀

汉娜·盖茨比的思考让我突然意识到“幽默”“开自己的玩笑”确乎不是一个对待自己伤口的好办法,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她让我看到“拿自己开玩笑”也许可以缓解一时痛苦,却也让自己停滞不前。一个故事要有三个部分——开头,过程和结尾,但是脱口秀只有两个——开头和笑的过程。创伤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画上句号,反而在心中压抑。感受自己的感情比起在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笑,也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法。

作为同/xl,她也将讽刺用在恐t人身上。位于澳大利亚宗教保守的小岛上,70%居民认为同/xl是罪行,汉娜至今没有跟姥姥出/柜。

她同时运用了卓越的智慧彻头彻尾地讽刺了社会普遍的yan//女现象,不仅是最zz/zq的“bai直男”,女性自身也会感染着种病症。当你的家人亲戚朋友都染此恶疾,你也渐渐受其影响。然而血缘难断,乡情难斩,唯有自己也厌恶自己的身份起来才能让自己不那么被这矛盾伤害。这些舆论社会的影响使她在面对b力的时候产生出“咎由自取”的念头,认为自己才是错的,在明明是对方的无知被揭露,恼羞成怒仗势欺人的时候却把错误归结在自己的身上。

对于人们把艺术与艺术家分离的事实,她也犀利地指出。毕加索在已婚四十多岁的时候跟年仅17岁的未成年少女发生x//关/系,为自己开脱罪行称“缘分来得刚刚好”,并称“我们都处在高峰期”。一个少女的17岁被认为是高峰期完全将女性的价值等同于其外貌和纯洁无知,丝毫没有考虑到她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的思想,成就,性格,美德。她的身体就被蝻/人物化。毕加索以及所有的在他以前的蝻/人,都在“Painting fl/esh vases for your d‘’k flowers.”(再次被她的精妙的讽刺比喻惊艳到)所谓“别把人和作品混为一谈”是荒诞的笑话。毕加索推崇多个视角看待事物,然而没有一个视角是女人的视角。其yan女之深,止增笑耳。

bai直男对名誉的追求早已使他们远离了人/性(各界明星均属于这一类别:政界,演艺界,乐坛),罔顾女人儿童的感受和想法,而我们却对他们视而不见。是时候发声,夺回那些本该就属于我们的权利。

最后以一句汉娜·盖茨比震耳发聩的金句结束这篇观后感:

女人和男人都容易被quan力吞噬,假如你无法接受批评,经不起被人开玩笑,或者不能用不流//血的方式释放压力,那么你得自省能否胜任这份quan力。

 6 ) 从搞笑排行榜进来,哭着出去

我们太容易受困于那些大家都知道的、都认为理所当然观念,所以即便背后是赤裸裸的压迫和不平等,即便我们可能正在承受这些压迫和不平等,我们依然认为这是应该的。我们对自己不符合那些观念的想法和行为羞愧,所以很难真正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爱护自己,甚至变成这些观念的拥护者,将其施加在别人身上......无法改变世界,但是可以试着对自己和别人都更好一点,无关性别。

 短评

句句含泪,字字泣血…如此赤诚,完完全全都是掏心窝子的话!…活活把单口说成TED,刷新认知……当年追《请喜欢我》的时候就觉得汉娜的那种低落有种莫名的压迫感,这种感觉是根本没有办法演出来了,今天才知道背后藏着这么多的痛苦……哭崩了好几次,真心控制不住……值得一看再看、一哭再哭,多种层次、多种角度,反复观赏、反复解读……

7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There is nothing stronger than a broken woman who has rebuilt herself."

9分钟前
  • 杜若
  • 力荐

我不希望通过笑或愤怒来团结民众。愤怒没有建设性,笑也不是良药,故事才是解药。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能看见那些向日葵吗?不是因为梵高饱受精神病折磨,而是因为梵高有一个爱他的弟弟,这才是我们应该讲的故事。

10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六星。太精彩,超出了我对 stand-up comedy 的认知。"Laughter is not our medicine. Stories hold our cure."

13分钟前
  • Fornever
  • 力荐

Hannah Gadsby : Angry white lesbian. 前面糖衣,后面见血 。以梵高和毕加索的野史来拆解男权话语下的正史,重新诠释私人叙事学以及知识考古学。后Louis CK时代的Anti-Louis CK,宣告不再靠自贬来引人发笑,真是激浊扬清。IMDB 8.5分。

14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

她告诉我性少数不一定要张扬外放整天Party, 大家都是人,It is ok to be a quiet gay. It is ok to be yourself. 五颗星。

19分钟前
  • Luka
  • 力荐

如果只能用自贬自嘲制造段子和笑料,那对不起,爱笑笑不笑滚。姐累性恋,累不觉姬。Art history也“高眉”不到哪去,拿开art还是history,高人早说了,我翻开历史看...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直男霸权。

20分钟前
  • 朗姐🌈
  • 力荐

第一次听comedy难过到大哭不止,爱她的敏感细腻和坚韧理性。“To be rendered powerless does not destroy your humanity. Your resilience is your humanity. The only people who lose their humanity are those who believe they have the right to render another human being powerless."

21分钟前
  • 非编码Postdoc
  • 力荐

只想看一场脱口秀收获一点快乐,结果却听了一场内容极其沉重的女权演讲的观众疯了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当脱口秀看,4星。演讲的话,5星。看之前不知道是告别秀,反复地讲“quit”喜剧界,以为是开玩笑。直到看到她直接在台上愤怒到崩溃……有点儿吓到了。还有那些一口气说出的人生悲剧……

26分钟前
  • 桃子
  • 推荐

这是一部“反单口喜剧”,当作TED TALK来看可能更好。选择不再做这一整个话语体系里的一环,而是去过自己的人生,这非常需要勇气

27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Witty, sharp and appropriately philosophical. "Comedy" of pain. Extremely well done.

30分钟前
  • Mercury
  • 力荐

第一次看澳洲单口竟是谢幕之作,这场愤怒控诉几乎摧毁了所有对Louis c.k.式的崇拜啊

33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头一次看单口哭成傻逼。每一个字都打在脸上,讲遍差异认同和文艺怪象,但更重要的永远都是爱与理解。Hindsight is a gift. Can you stop wasting my time?

34分钟前
  • PortaBubbleJoe
  • 力荐

难过,这么坦诚这么vulnerable,字字血泪,还是有人追问为什么不好笑。

37分钟前
  • 小叶子
  • 力荐

很少见到在艺术史上有不错的延展的脱口秀,对于脱口秀自身的批评恰如齐泽克对于犬儒主义的批评,当我们愤世嫉俗地展开反讽的时候,其实只是内化了自身的恐惧,甚至包含了对批评事物本身的承认,能够见到一位能够站出来严肃、认真地进行批评的人真是太少了。

38分钟前
  • 七分靠菲力
  • 力荐

塔斯马尼安静老拉拉的良心

39分钟前
  • 无尽的玩笑
  • 力荐

看完真的是说不出话来……又想很多话想说,甚至想写信给这个演讲的人……听她说到她自己曾受到的伤害时我心里一直在哭着对她说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这个世界这样对你。比起你来我为我们的群体做的太少了,我以后会努力去做。你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我不会让你白白讲出你的故事。

41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力荐

The socially conservatives in Ontario opposing the new sex ed curriculum should all watch this. Hannah Gabsby, empathetic, courageous, brutally honest, and such a tender heart.

43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4.5 压力喜剧法,对喜剧本质的又一次剖析。思考非常严肃和有力道,最打动人的不是受害者的故事和女权式愤怒,而是喜剧本身的局限性和悲剧性。虽然表达够私人和原创,但仍然逃脱不了“意义、深刻与真理”等男性词汇的审视,一审视又假了。女性创作真难,尤其这里选了最难的一条路,最直接的路。

47分钟前
  • 610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