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1963

DVD

主演:虞俊芳,郑大年,马中元,王丹凤,冯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6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桃花扇1963 剧照 NO.1桃花扇1963 剧照 NO.2桃花扇1963 剧照 NO.3桃花扇1963 剧照 NO.4桃花扇1963 剧照 NO.5桃花扇1963 剧照 NO.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3桃花扇1963 剧照 NO.14桃花扇1963 剧照 NO.15桃花扇1963 剧照 NO.1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7桃花扇1963 剧照 NO.18桃花扇1963 剧照 NO.19桃花扇196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桃花扇196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侯朝宗(冯喆 饰)是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该组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奸臣阮大铖(韩涛 饰)。侯朝宗的刚正不阿和满腹文采吸引了青楼名妓李香君(王丹凤 饰)的注意,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决定结为夫妻。  为了拉拢侯朝宗,阮大铖匿名赠送了李香君一笔巨额的嫁妆,结果被李香君识破,物归原主。崇祯皇帝死后,宏光继位,受阮大铖花言巧语的蒙蔽,将其重用视为左膀右臂。手握权势的阮大铖趁此机会陷害侯朝宗,并且打击复社组织,追捕激进人士。一晃眼八年过去,侯朝宗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看到爱人面目全非风骨不在,心碎的李香君选择了出家为尼。拉契特第一季BTS舞台舞蹈许可-洛杉矶福到福到福宝见面会8天:往返月球都铎王朝第三季天使之心塑料海洋2016钢之炼金术师完结篇复仇者斯卡一条狗的使命一夕风流恨事多狗尾巴草也是花火神之天启之子成都爱情故事2015星际之门SG-1第七季芬兰爸爸捕鼠人黑暗秘密如果还有明天第四季魔王军最强的魔术师是人类侦探韩森亡命追踪倾城十月天之恩赐2012死亡通知 第一季鹿王ALICE OR ALICE~妹控哥哥与双胞胎妹妹~狙击精英之纳米危机喧嚣之音恶之源2022布朗神父第四季怪妈闯荡记第三季租来的朋友人生大事2022摇滚快门黑雨1989美国版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二季宝贝当家

 长篇影评

 1 ) 曾愿作人杰,奈何为狗熊

在看电影《桃花扇》之前,我并没有读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只是耳闻作者历经十载、呕尽心血才得以完成剧本的创作,在当时文字狱风行的年代可想见其中的不易。
今天我只想就这部1963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影片《桃花扇》谈一些我自己非常个人的看法,因为作为90年代出生、在多种思潮与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电影观众,社会环境决定我们离几十年前的艺术形态比较遥远,更别说是这种夹杂着传统戏曲唱段的历史剧目,其中有很多更深层的含义必定是我难以理解的。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浅薄的第一印象便是,主人公李香君真乃女中豪杰,电影塑造这样一位外表娇柔胸怀大义的民族英雄形象,或许正契合了原作者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初衷。
如果单纯将《桃花扇》的故事看作于此,李香君的种种义气行为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就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释。她虽沦为商女,却孤芳自赏并处处牵挂国事,她琴棋书画却并未耽于享乐而是用来明辨忠奸,她也爱贤才也惹风情,但她更爱衷心和义胆;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脾气也都不只嘴上说说罢了,她还要当庭骂座,哪怕是要被活活打死,她也毫无惧色。
以上种种,相信看过许多老电影的观众都不陌生,这活脱脱就是位女革命党人啊,样貌该被印刷在红色的宣传海报上!
但《桃花扇》能被传颂至今,引得无数男女老少为之扼腕叹息,它真正叫人伤感的一定不止是那段惨痛的历史,真正牵动人心的应该也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确凿相爱过的两个人,经历了现世的千般磨难,以扇为念以血为鉴的深厚感情却终于化为乌有,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于是我忍不住想,或许李香君若放在现代,真不能算一位情商高的女子,甚至在这方面还有些愚钝。
首先,她相中了意愿许配终身的郎君侯朝宗,自己也知道看重的不是他“没胡子”而是他敢“打胡子”,所以她并不在乎此人是否有钱有权。可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她并没有发现侯朝宗其实只是个表面文章的“愤青”,骨子里虽算不上是彻头彻尾的“软蛋”,却也绝对比不上她生下来的那股子豪情。
顺便一提男主演冯喆,我觉得他演得挺到位,一出场一亮相就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加上明眼的现代女性都能一目了然:这样的男人,嫁也可嫁,恋也可恋,就是别和他大谈什么理想与信念。
可惜李香君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她生得一副小鸟依人的面容,却有一颗能把男人吓住的雄心;她爱词赋只爱易安居士的《夏日绝句》,她崇拜的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侯朝宗那一点点的书生气节与之相比就连狗熊都不如了。
李香君第一眼没看清楚,甚至往后还越发糊涂。她不仅冲在侯朝宗前头把会耍手段的阮大铖给得罪了,还在自己最需要关怀的危难时刻力劝侯朝宗带着金银细软去逃亡。这的确表现了她对相公的爱,但回过头来看看对方是怎么做的吧!
侯朝宗面对李香君的凛然,只是无力地推辞了两下,结果还是丢下她一个人走了。这让我忍不住又想到了另外一对爱人,泰坦尼克遇难船上的杰克将冻得发抖的萝丝哄骗上了救生船,而就在萝丝即将获救的那一刻,她不顾性命地跳回了泰坦尼克号,为的只是和杰克生死相依。许多人都曾被这个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样,在我眼中那才是完美的爱情故事,尽管浪漫得过了头,却恰恰能在情感上给人鼓舞和力量。
然而《桃花扇》是一场悲剧,是历史与人性结合的大悲剧。男主人公侯朝宗或许有他自身性格的缺陷,但他这样的性格又显得非常真实,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位“高大全”的女子,他仿佛注定只能成为整个悲剧的配角。
倘若侯朝宗生在当下,他或许就是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好青年,他肯定还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闲暇时候聚在酒桌上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身边来来往往的好姑娘也排着队任他检阅,最后他挑挑拣拣选了一位样貌才华与他相当的便幸福美满的过一辈子。
只可惜,侯朝宗不仅降于乱世,还是颇受吹捧的知识分子,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他临秦淮河吟诗的时候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他将肩负的是何等重任,更没想到那风尘女子李香君会对他报以高到变态的期望。
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侯朝宗挺冤枉的,他虽立场不够坚定,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他只是过分天真了,以为顺应时局在信仰上做一些微调也不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熟不知李香君爱的并非是他这具躯壳,而是在幻想中早已把他描画成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的模样,才会在幻想破灭后毅然决然地将他撵走,连男女间最基本的沟通和解释的机会也不留下。
所以说,李香君是《桃花扇》里占绝对地位的主人公,她之所以被塑造成如此这般,主要还是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与朝代更迭的深切感触。在李香君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能体察到作者的忧怨无奈;至于这一段伴随明朝灭亡的爱情,则更像是作者为自己的一腔愤慨在那个极度不自由的历史中打的掩护。

 2 )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

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悲剧的结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传统模式,男女之情与兴亡之感,莫不过这一首《哀江南》,莫不过这一曲《桃花扇》!

 3 ) 比较

也只有真正的史学家,才会花费十一年的时间来撰写一个秦淮名妓的传记,如陈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会花费两小时的工夫来观看一个秦淮名妓的电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内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处。夏梦与高远,冯喆和王丹凤简直是天设地设的两对搭子。王饰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学相声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马士英阮大铖左梦庚黄得功砸挂。别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颐养天年,冯喆,可叹!

 4 ) 《血染桃花泪斑斑》

没有看过原著的我,只能透过一部黑白电影窥探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 由于没有字幕,导致不少对白听不清楚,但我看得入迷。 (1)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句诗原来出自《桃花扇》。 考教资的时候背了很多遍,却不知其出处,看到李香君吟唱顿觉惊讶而欣喜。 “锁寒烟,好花枝不照丽人眠”,这句词又令我惊艳,电影里面加了许多原著的词,使得电影美感十足,黑白画面笼罩的屏幕里几支孤枝藏在淡淡的烟雾中,显得悠远、迷离而伤感,在这样的哀景衬托下,李香君换上华服,面色凝重。 (2) 候李的爱情令人羡慕。 侯方域和李香君一见如故。 初见,秦淮河畔,匆匆一瞥未止。 再遇,一扇一帕,成就一段姻缘。 看到侯方域求见李香君时,我才明白,原来表达好感的方式可以如此含蓄,男方若想知女方心意,只需往她所在的阁楼抛上一物,若女方扔下其他物品,则二人可以会面,若楼上无回应,则无声离开便是。 我羡慕相敬如宾的二人,他们通文书,辨忠奸,知黑白,心意相通,追求一致,这样的婚姻怎能不长久? 尤为喜爱这首侯方域出口而作的诗: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一首短诗,道尽香君之秀美。 (3) 这是1963年的电影,年代感十足,且伴有昆曲唱腔,节奏较慢,加上是黑白电影又会令许多人望而却步,但黑白电影却是我的心头爱。 李香君的扮演者长得秀丽,人物性格颇有女革命家色彩,因而少了些江南女子的温婉。 侯方域扮演者长相个人觉得略差些,不过外貌倒也周正,具有传统儒家君子所具之仪态。 (4) 候李只拥有一段短暂的甜蜜时光,却看得我泛起笑意。 不像如今的影视需要各种亲密戏,影片二人只一个眼神,便能看到情蕴其中。 当然,60年代的电影也是不允许有亲密动作的。 我在想,或许“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只适合过去的爱情,而“男女授受不亲”是封建礼教的糟粕,可在我看来,奔放先进的现代人恰恰缺那么一丝矜持,慢速酝酿出的好感所衍生的温柔是绵长而细腻的,永远不会过期。 我害怕快餐式的爱情,我厌恶为了繁衍后代而组成的婚姻,或许许多人不相信理想的爱情,但我相信。 于是写了这4句: 秦淮一瞥两心牵, 以帕还扇成佳缘。 复吟旧曲思缕缕, 血染桃花泪斑斑。 等看了原著后,我一定会有深刻些的理解,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不错的,从人物妆容造型、台词设计,到情节安排以及配乐都可圈可点。 结尾处,泪痕点点的李香君终于与侯方域重逢,却发现昔日恋人早已依附权贵,李心灰意冷、怒而撕扇! 候——“为了你我不能死” 李——“为了你我死不瞑目” 李——“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她含泪说出这句诗,这是曾经二人依偎时用以自勉的诗句。 而如今候心境已变,只剩李一人…… 凄怆的旁白唱道: “儿女浓情一笔销 桃花扇底送南朝 扯碎扯碎一条条 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开红桃……” 全片结束。 没看过原著的我也被打动,何谓经典,何谓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就是了……

 5 ) 儿女浓情一笔销

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丟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清明之朝,其臣多廉;浊乱之朝,其臣多贪,势所然也。我原是秦淮河上风月场上一介歌女,小时候,听的是太祖朱元璋起义开国出洪武之治,总觉得能再有一次永乐盛世。长大了,只看到宦官专政,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当年我的小楼也是富贵王孙络绎不绝,虽是冬季,庭中芭蕉青翠,杜鹃姣好,就算当时清兵的金戈铁马已经染红了半个大明,十里秦淮依旧莺歌燕语春意融融。

若论未奴化的知识分子,对上不媚,对下不娇,有良心的文人里,我最欣赏的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

阮大铖欺负侯相公忠厚,就做成圈套,要败坏他的名声,花三千两骗侯方域娶我。能和梦中情人永结同心我固然欢喜,可大丈夫光明磊落问心无愧,怎么能为三千两折腰,我就是沿街卖唱也要把钱还了阮大铖。我的英雄绝不会受他的恩惠,绝不会做他的走狗。梧禽不与鸱枭同枝,麟虞不与豺狼连群,清源不与浊潦混流,仁明不与凶暗同处。如今处处都是陷阱,我定会竭尽所能护得方域周全。

阮大铖当初借着马士英的势力无所不为,人人抢官做,做了官,权力和脑筋却只用在千方百

计搜刮民脂民膏,明朝如此落得这般田地,放

很望去,老百姓都不是人,只有做官的活的才

像个人,现在看来,老百姓始终还像人,有官

职的才真的不是人。

青葱岁月,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清溪尽种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好景不长,阮大铖因为方域不跟他合作,要抓他,他必须马上动身,我们只能两地相隔,这样的时候,豺狼当道,国家危急,读书人早已有家归不得,芸芸众生,我能和方域相遇,以是万幸。

我娘 贞丽待我极好,她却常常不能理解我在坚持些什么,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想做人,所以田仰来要人我誓死不从。我是贞丽的女儿,我是声名远扬的八艳,我是技艺高超的歌女,可我想,我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反抗权奸,矢志守节的大明百姓。他们把我看成下贱女子,可我的心还没有死。你们都逼我,我便血溅这扇面。我香君不止会为爱流泪,更有勇气为爱流血。这无关才子佳人儿女情长,而是天荒地老孤臣血泪啊。

杨文聪拿扇中桃花取笑我,我倒觉得血如桃花,桃花如雪,扇上桃花,是我是我以血坚守的山盟海誓,是我愿意一年复十年,十年复永远的生死恋情。所谓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美,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与权奸者也!

适逢阮大铖宴请丞相,席中有人唤我唱歌助酒,我便伸冤道,如今明朝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百姓被搜刮的家空业尽,叫苦连天,而他们不仅不以身报国,还要栽赃诬陷,陷害忠良,更有心思饮酒作乐。我虽出生卑贱,却也不至于把国家大事放在脑后,苟且偷生,粉饰太平。我出生章台尚且寸心不死,达官贵族何以丧尽天良?

为了方域,我守节明志,不惜入庙为尼,苦等数载,换来的却是异服改装投奔敌人的的陌生人。他没了也就没了,可再出现,为何变了油彩,怎不叫人心寒!

侯方域以前是我与现实世界唯一的联系,是我对世界的认识。我心病难除的不是因为情爱,而是不愿相信我所信奉的理想和气节已经彻底变更了。我不是消散了,而是撕碎了,和桃花扇一起。

侯方域错了吗?他曾饱读忠义诗书,一心要报效国家,可如今国何在,家何在?君何在,臣何在?他亦曾书生意气,想力挽狂澜,可如今乱世之中,一己之力如蝼蚁,他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掌握,又怎能怪他不理江山风云?怪只怪他在乱世中只顾苟且安生,为了苟且安生,必须丢了他的放任潇洒,丢了他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丢了他的年少不识愁滋味。最后也必将失去爱他的那个我。可或许我才是错的那一个,我将芳心错付,从头至尾,我喜欢的只是那个,未下海之时,在闺阁中使我掩面而泣的英雄岳飞。

短短余生,有人只想找到自己的爱人,什么江山社稷,国计民生,都不重要,只要两人相伴就够了,一介风流名士,一生所求仅一知己。

余生短短,更有人愿意用性命来维护自己的贞洁和道德大义。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纵使借尽西江水,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

你说为了我你不能死,谁知为了你我死不瞑目,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扯碎扯碎一条条,再一番鲜血满扇开红桃……

 6 ) 男主委实配不上女主

同样是戏本,但这个改编比较多,如果单看情节,会比《牡丹亭》更好看,这个的故事性更好。 女主李香君聪明剔透,有情有义,至情至性,本来该是“有妇如此,夫复何求”的神仙眷侣,可惜了,男主侯朝宗配不上她,他当不得她的知己。 女主忠于明朝,坚持民族大义,男主却为了自身的前途选择投靠清朝。 看似清醒,实在糊涂。 读了十几年书的书生,最后还不如秦淮河边的风尘女子有气节。 让人叹惋。 看前半段时就觉得男主傻白甜,女主清醒明白。 有的时候想,男主是不是读书读傻了,“拿人手短”不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不明白。确不如女主。女主若为男儿身,定是个人杰。 妈妈和媚香楼的大家也很好。 杨龙友这个人我没大看明白。他像墙头草,既和复社的人打交道,也和阮大铖有交情。你说他硬气,那他就不该和阮大铖有关联,你说他软骨头,可在李香君要被马士英打死时,又出言相帮。 电影是好看的(虽然我还是不大习惯讲话慢慢的),只是背后的故事让人唏嘘。

 短评

勉强及格。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作为知识女性与青楼名妓的结合体,她并非妇节的受害者,而是主动选择守国节,反衬出明朝士大夫精神上的萎靡与不贞,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有明显的男性文人笔下工具人的特征:读岳飞传也要给岳飞名字圈红、秦桧名字涂黑,以至骂筵、以至绝情。近40岁的王丹凤状态上有老相、表演上太苦相,让角色欠缺可爱,守国节的种种举动也因此硬化。阮大铖依附宏光搞事情之前,电影里的人物都有种老派雍容,才思敏捷的侯朝宗、暗中布局又委屈巴巴的阮大铖、青楼姑娘们的调笑,尤其八面玲珑但又能坚守立场的杨龙友,带出了一个疑似丢失可又意外出土的古典中国,人际关系里有份中庸、优雅之美,比后半截的民族对立左右忠奸有趣的多。史可法振臂一呼固然热血,可全片无大场面。侯朝宗抛扇定情,也是美好的相遇

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没想到这么老的戏曲电影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起伏或哭或笑或忧愁或哀伤//李香君扮演者真的太美了啊!忍不住截了好多张图,简直惊为天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贞烈的香君,尽管不太赞同这样的爱情观,但是真心敬佩她的气节。//

12分钟前
  • 浔我在遥远深海
  • 力荐

本来一部怀古剧,竟拍成了革命戏,却仍旧没有讨得成毛皇帝的好,被批成反革命,男主角被抓被斗被自杀,真是一腔苦水向东流。从文化内涵上看,颇考究,特别是吟古诗时居然还听到古调,各种服装家具房舍摆设,全部一丝不苟,不易。

17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因某些猪一样的演员减一分。英雄离家的故事远不像西方人讲的那么光鲜 呵呵。

21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这应该算是个爱情故事,有气节爱国强烈的美貌女子,死死守着最后的底限,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命不要爱情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幽幽怨怨的昆曲唱腔,柔情似水,眼神深深,如汪潭。盼君还,盼君归,盼那太平盛世,

22分钟前
  • 穷褥
  • 推荐

丹凤之美,在李香君身上更体现的完全。之所以说改编成功了,光《牡丹亭》那曲一出,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壁残垣,意境全出。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李清照的诗,黑白光影间,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也就此别过了。

2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侯朝宗终究还是个软骨的贰臣

29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其实看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这片子在当年必然得受到批判。。。。国民党总以南明自比,也是毕竟起点就是驱除鞑虏,还在整反清复明那一套,你说这片子里大段的忠于大明能不让人忌惮吗?况且还是在南京拍的,我想还没忘记渡江战役吧。。。在这里提到南京沦陷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片子如果是国共战争之前拍,宣扬民族大义,同仇敌忾是应景的,可在新中国后成立不久,一个新的政权急需掌控对全国控制之时,这片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32分钟前
  • 一步之遥
  • 推荐

2009.1.13想看;2018.6.28资料馆2号厅竟还真银幕上看到了!早忘了之前那个“想看”标记了。犹豫半天放弃了同时大厅的威尼斯电影节《1988年的尼可》,看到有那么多北昆演员时就遵从了内心声音。演员演得不错,有些地方略夸张,结尾也不是“双双入道”,却也是桃花扇底送南朝了。

36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

37分钟前
  • River小河
  • 力荐

字幕真好看,李香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誓死不嫁宁撞头,活脱脱一刘胡兰。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复社公子、秦淮名媛,如今皆风消云逝,唯有那些诗词歌赋、那把桃花扇、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永远长存。盒子会始,盒子会终,有始有终;才子佳人结局不落俗套,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式结局,一番义正言辞申斥,令古今多少得软骨病的文人骚客汗颜斯文扫地。

44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骂筵一出,酣畅淋漓,为全局最出彩。堂堂列公,半边南朝……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见此该作何感想。

48分钟前
  • lennon1966
  • 力荐

王丹凤真心的美!

51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李淑君演唱的插曲真是天籁之音,现存她所有的昆曲录音和后期为话剧蔡文姬配唱的插曲都无法与电影里嗓音的巅峰状态相比。谜一样的北昆四名旦之一虞俊芳几乎没有影像资料,在电影里出镜扮演傻大姐似的郑妥娘。冯喆楼下抛扇王丹凤楼上掷樱桃的片段纯真而美好,一直记得许多年。

52分钟前
  • apfelana
  • 推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他一定不是那样的人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流畅自然 文本非口白的部分不错 燃鹅表演风格里有阶级斗争的影子 题画一折用民乐唱+看图说字趋于平淡机械 国破用阮家轻描带过 乏舞台力 骂筵出彩 结尾冲击力 欧阳予倩这个安排还是有戏剧性的 总体保留了精华 二度皂罗袍依旧动人

56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小时候在电视机上懵懵懂懂看过这部电影,长大后看了多年的昆曲,也是看着《1699桃花扇》从金陵城走出,唱遍国内外。电影剧情经过简化比较精炼,片中演员个个面孔鲜明,连李贞丽最后的一场戏都异常忠贞,呼应凸显了那个“贞”,剧本显然下了大功夫。1963年文革前拍出这样的戏,难得难得。

57分钟前
  • 熊猫眼小A
  • 力荐

小时候爱看故事和美女,看的是王丹凤,长大一点儿开始看戏了,于是专门来看李倩影和丛兆桓,来听李淑君,再长大些才知道要看帅哥,终于看到了冯喆……

59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桃花扇的文本意象确实值得深思,李香君的演员好漂亮,但是有点用力过猛。所有演员的台词都好好。//中国现在任何拍古代电影电视剧的都应该来看看这个,现在导演编剧化妆服装师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现在那些个口齿不清、挤眉弄眼、身体僵硬的演员难道不会感到脸都丢光了吗?

1小时前
  • lalalalid
  • 力荐

商女亦知亡国恨,歌尽桃花扇底风。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