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药剂师

完结

主演:石原里美,西野七濑,成田凌,樱井由纪,井之胁海,金泽美穗,真矢美纪,田中圭,池田铁洋,绪方义博,穗志萌香

类型:日剧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2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3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4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5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6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3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4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5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6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7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8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19灰姑娘药剂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原来厨房也是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所需的硬件之一

柏木哲夫『ホスピス·緩和ケア』说普通医院无法提供给患者家属用的厨房,供家属做饭,所以需要开设专门临终关怀医院,院内可开放厨房。因为末期患者,身体本来很虚弱,医院食堂的饭菜并不一定合胃口。有厨房就方便家属为患者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或是最后时间里怀念的味道。桃童对于医院开放厨房使用这一点是有点难以想象,一般是家属从家里做好带给患者,有必要在医院的厨房做饭?

直到看到《灰姑娘药剂师》的一个故事,中国菜餐馆娘娘亭的初代掌勺辰太桑患有末期胃癌,化疗一段时间后,选择临终关怀治疗。在医院想吃刚出锅的中式炒饭和喝绍兴酒,于是葵药师请医院厨房通融一下,让娘娘亭的现掌勺,也就是患者的儿子在厨房里面炒饭,刚出锅就能让父亲吃上,满足父亲最后时间里的一个心愿。这时候才明白,原来厨房也是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所需的硬件之一。

书页截图自柏木哲夫『ホスピス·緩和ケア』//book.douban.com/subject/35924665/

 2 ) 优花和奈央 我错过的青春

昨晚看了日剧《灰姑娘药剂师》,只看了一集,感动就已经止不住了,怎么可以有人把情感捕捉的那么到位还拍的那么细腻。优花,奈央患有I型糖尿病,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的疾病,优花和奈央就是从小需要自己注射胰岛素的两个姑娘,因为血糖控制不好频繁住院,而这种恶化却有很多人为因素。故意让血糖值恶化,不认真打针,使得反复住院,其实都是两个姑娘逃离日常生活、“躲进医院”的方式,这举动着实吓人,甚至连他们的父母也难以理解。听到奈央说,“一直都是这样,从小学开始,一有讨厌的事我就逃来医院,在这里能正常地和患有同种病的孩子聊天,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去注射胰岛素”,没办法不动容,石原出演的药剂师开导优花的镜头也令人深深触动:“要和这个药好好相处,医院外有普通的生活等着你,不能再逃避现实了。自己要认真注射胰岛素,以后能有普普通通的未来,这可能会很辛苦,不过有知心好朋友陪着你,和她一起的话,一定可以做到的,以后也要一直好好的。”泪目了,小时候喜欢轰轰烈烈,经理伤痛后才懂得平凡可贵,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就已经很好了,优不优秀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普通的生活也来之不易,当珍惜。

 3 ) 谁又能保证做的更好呢?

8.5分,不吐不快。是很主流的片子。 首先,一遍看下来,服化道摄影剪辑无可挑剔,起步六分往上。演员演技可以,这集娜酱表现不如十元。 剧情方面,剧情、人设有点老套,但不惹我反感。终究是本剧硬实力太扎实了,掩盖住了。这样,成为佳作是没有问题的,想成为神作不太行。 作为开篇已经很棒了,伏笔埋好,设定交代清楚,氛围铺开了,矛盾展现了,同时把故事讲好了。大师以下的最高水准,我称之为专业。 槽点: 1.第一集设置一个臭屁的反派,真的纯工具人,用来塑造男主人设,推进男女主感情线的发展。确实有点生硬。 2.结尾橘里橘气的。樱花染红的柏油路上,是 爱情开始的地方。 3.女主人设太“晨间剧”了,果然晨间剧女主才是铁血王道嘛。 4.这些同事也太不友善了,放俺们这儿,小葵妥妥的团宠吉祥物,谁敢欺负她就是在我们全组人头上动土! 总结:总体看下来,看得出有投资、有水准、有用心。不足之处也很有,但我觉得,都做到这个程度了,换谁来也不能保证做得更好。说的玄学一点,再往上,就需要机遇和灵感了。

 4 ) 医疗角度的小细节碎碎念【剧终】

十元妹子的演技暂且不评价,听说原作本人好像有医疗背景,然后看了看编剧是黑岩勉,光是这一点,我觉得剧情方面可以放心食用。

感谢剧末的这句话

说一下自己对剧情的看法。

不知是否能帮助大家理解剧集。

我会从一些奇怪的角度着手,因为很多剧情都特别触动我。

有剧透。

第一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急诊室里的手卫生行为(Aoi摁手消液然后反复搓手的动作)。今年特殊时期每家医院最常考的肯定就是院感(院内感染)的防控,说到院感防控,手卫生是必考点,看完剧中主角们的手卫生,还是很有医院的代入感的。

急诊病人这个情况,在我国,都是医生询问病史,用药史。像这样的抢救场面,一般是汇报上级医生,有经验的大佬们能迅速判断原因,指导用药。放在剧中,侧面反映Aoi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是很靠谱的临床药师。三甲医院会有临床药师跟着查房,对抗生素等特殊药物做出指导,提醒药物相互作用,这一点,极少有临床医生会反驳。

第一集的案例很有意思:未成年人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这个在临床上真的很多见,基层医院能遇到很多抗拒打针、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打针的小朋友,最后因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反复出入急诊的。剧中虽然疾病发展有点不一样,但是患者面对母亲的态度可见,小朋友患者的内心仍然是一种比较不稳定的状态:因患病而脆弱,因同龄人的区别对待而自卑,因“疾病相关人员”(家人、医生、药师)的指导(或者说强迫)而愤怒。

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都不一样,特别是敏感脆弱的青春期小朋友,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思考回路真的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我们自以为在拯救她,其实只是在“标签”她。

大人们想找解决方案,小朋友们只想要认同感。

所以学会正确沟通真的很重要。从对方角度出发,再来谈话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

第二集,一个是厚劳例行检查麻醉药品。这一点可能药师小伙伴们会更感同身受。作为医生,我只在开麻药的时候被他们电话炮轰过。在精麻处方的问题上,千万不要反驳药师,毕竟任何一张精麻处方都不允许出错。

然后是过量服药导致心律失常的,这个案例很典型。放一张“用药助手”上的图

该药物截图页面

这里不过多讨论(担心自己最后写成了病例讨论)。临床上,一般吃坏东西导致拉肚子的话,不会用到它,大家放心。

第三集,是一个肾病的患者,需要透析所以口服药很多。

药店擅自把20mg切半当成10mg发给病人,这种行为看了特别生气!

我个人觉得国内不会有医院会发生这种事情。因为现在都是电脑开处方,没有这个药,医生根本开不出处方,有些药你开了错误的用药方式,电脑直接弹对话框,强制要求修改,没办法保存的。还有医保的制衡,比如第一集中,Aoi去处方疑议的那次,PPIs你开一天三次的吃法,放在我国,分分钟被医保教育人生。🤪

所以,这一集告诉我们,有些药能切有些药不能切。切记切记!

我认为患者擅自掰开药物服用是可能的(我本人就干过这事,不过掰的药是掰了也不影响药效的),但是有很多药,掰开吃,药效完全不一样,还有些胶囊的,不要去掰开服药,吸收的地方不一样。

😂大家不要随便按自己的想法来吃药,仔细看一下药盒上的说明,如果愿意,好好读一读用药说明书,真的不行,问问药房的药师,或者问医生,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吧!

第四、五集

这两集带出一个问题:面对肿瘤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是选择激进的用药(包括临床试验)还是姑息治疗,这是困扰每一个家属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而最为艰难的就是做出某个决定。无论家属选择哪一种,另一种可能性都会成为家属心中的刺,这种时候家属的心理反而需要得到关注。“死亡五部曲”是围绕所有临终患者家庭的,有时候家属的心理,较患者而言,反而是滞后的。

剧中患者及家属询问药师意见的时候,Aoi的回答,让我捏了一把汗。在日本,是不是从来没有患者医闹行为?这种双方互相理解的医疗现场,可能只存在于剧中。我持保留态度。

最后老爷爷看了一场棒球比赛真是太虐了,我隔着屏幕看,看哭了。⚾眼睛里都是棒球了。

第六集

抗生素滥用,是全世界的问题。

不过没想到这一集是这样的展开,我还是很意外的。考虑到老龄化问题和空巢老人这个现实的存在,唔,我还是有点不理解双方的行为,难道剧中医生就不能开些安全点的药吗?!一定要抗生素吗?!

然后想多说一句,看到这里小伙伴们,真的不要痴迷抗生素,很多疾病真的不需要抗生素(比如最简单的感冒)。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光是这一集就已经可以看到冰山一角了。

在正规医院,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还是需要听从医生及专业人士的意见。

第七集

这一集的安排就有点让人感慨。

一老一少的搭配,太日常也太可爱了。看着自己推动的项目的受益者,顺利恢复的时候,这种内心的满足感,大概可以让老阿姨回去再战三百回合。

这一集里我最满意的片段是心春倒地时,在场两位专业人士的行为。整形外科的医生,即使前一秒还在和Aoi互怼,下一秒立马进入抢救态势,标准的急诊问答模式,认清自己医生的身份,发出指令(叫Aoi拿担架),自己守在患者身边,等待其他同事到现场。

这个小细节让我觉得,终于有部剧,把医生当成“人”在看了,医生不是“神”,不是“圣母”,不是“救世主”,不可能24小时无时无刻都在讨论病情、看门诊、上手术、查病房。我们也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也会在闲暇时刻吐吐槽,聊聊八卦,饭点的时候还是会饿需要去吃饭的。

医生没那么无所不能,不能起死回生,但也不是很多新闻里说的那么不负责任、唯利是图。在需要我们的时候,每次我们都会拿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医学是一门需要合作的科学,临床、护理、药剂、医技、后勤、行政,缺一不可。我们都为患者的健康提供过自己的专业知识。

希望大家不要再以为我们只是开药的,只是个配药的,只是个打针的,只是个拍片的。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学习、经过思考、经过训练的。

好了,以上是自己的观后感,到最后有点情绪激动,有点小啰嗦。

第八集

这一集又好哭又好气。

开篇聚焦了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问题。特别是疼痛管理,以及终末期患者的临终关怀问题。

终末期患者多半处于嗜睡甚至昏迷阶段,家属的意愿成为唯一的诉求。“以病人为中心”的决策大多数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每一位家属都有自己的要求。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延长生命的,要求放弃治疗单纯减轻痛苦的,因为资金不够要求放弃回老家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为病人好”?谁也不知道。纠结、泪水、悔恨、遗憾交织,形成一个又一个的选择。

医生只能提供选项,做决定的是家属。

不论做什么决定,很多人都会一遍又一遍反复问自己:我做的选择真的对吗?

就算当事人是医务工作者,因为平时学的专业知识越多,越明白副作用,就越是纠结。这种无力感,你看再多论文、看再多指南也缓解不了。

所以,我一直支持将病情告知患者本人,让患者参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因为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如第5集的老爷爷,我觉得这种沟通,后期对家属成员之间的心理恢复都很有帮助。

当然大部分肿瘤病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很多会陷入抑郁的状态无法自拔,这个时候要靠家属的陪伴和劝说,以及病人本人的求生欲望来帮忙。

剧中还有一个概念是居家治疗。这一点体现的是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生系统的完善,药店能够开出吗啡,光这一点,就看出和我国的体系有很大的区别。

然后生气的地方到了。。。

千万别告诉我,现在我国还有主动把自己的药给小朋友吃的家长!?

我觉得应该没有吧。这种常识问题。

家长的语气有点讨打,药师们的处理方式大好评。一般临床上,如果自己无过错,遇到这种明显耍赖、难沟通的,应该第一时间汇报上级,等待第三方处理。

第九集

开篇暴击。

这已经是本剧第三次关注癌症了。癌症是全世界亟待攻破的难题。而我惊讶于前辈有家族史,居然没有定期去检查。感谢国内CT的普及和降价,让大多数患者哪怕是自费也都至少能负担起一次CT检查。每年一次的胸部CT检查真的很重要。千万别以为自己还年轻,癌症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因为很多人没有任何诱因,只是体检时查出问题。所以如果体检出现异常,一定要去专科进一步评估。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治疗,预后将完全不一样。

然后是“产后抑郁”的话题。

最近新闻里在说普及大学生及孕产妇的抑郁症筛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我也不希望这一点反而引发全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群体的歧视。

不知道别的小伙伴上大学时有没有做过心理评估,我们大一入学时有心理评估,不合格的还会被叫去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老师喝一杯茶。

剧中“育儿神经官能症”这个疾病我有点没理解,因为我不是主修精神卫生科,专业方面没办法说得更多。

倒是大半夜的一个人值班,发现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来到她不应该来的地方,普通人的第一反应绝对是联系保卫科,不然就有可能产生Aoi剧中遇到的结果。

而Aoi安慰病人的话,我之前会觉得这是自我意识强加于别人。但是自从我去120院前急救中心工作过之后,非常赞同她的话。经历过这次疫情的人们,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有人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有人只能被不幸与意外裹挟,还有人只能数着最后的日子度过每一天,而有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过去。

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没人知道。

但是,如果你已经不再对未来抱有希望,如果你觉得世界太糟糕,可以试试去任何一家三甲医院的急诊室的角落里坐一个晚上,看一下连轴转的急诊分诊台,看一下步履匆匆的急诊医护人员,看一下忙碌的挂号处,看一下不断从住院部下来会诊的专科医生,看一下来来往往的病人,看一下病人从救护车上送下来被推进抢救室的情景,看一下家属或焦虑或伤心或失落或颓唐或绝望的表情,看一下在急诊门口外抽着烟面色肃穆沉默不语的人,看一下走廊里或放声哭泣或默默流泪的人们,看一下那些坐立不安地在抢救室门口睁着双眼等待到天亮的人们。

天亮的时候,可能你仍旧厌恶这个不变的世界,想要与它同归于尽,但或许你会有一丝触动,觉得在这个不变的世界中,自己仍然有那么一丝希望。

第十集

这一集展现了临床试验及审查委员会的场景。

大学附属医院会有新药的临床试验招募,但是针对疾病有严格的入组标准。我认为,肿瘤患者不要放弃希望,因为活着,就可能等到新药上市的那一天。虽然很多人对新的药物可能不会有反应,甚至副作用大于获益,但这都是等到新药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很残酷,但是疾病本身,已经导向了终点。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倒是心梗患者的用药指导,我非常佩服剧中药剂师的工作。能把药片的长相、名称、服药方法打印在纸上,然后进行用药指导。还能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调整药物。国内,选择药物这件事情大多都是医生诊间的决定,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还有医保的参与。今年国家启用了“集中采购”,哪些药能进入医保招标,哪些药才能用到患者手上。很多药物的价格真的很便宜,就算是自费病人,门诊药费也比之前有大幅度下降。

第十一集

最后一集,平淡的结尾。然而平淡才是真正的生活。本集涉及到的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知识,我就不细说了。

本人从未当过家长,对当家长的心态一无所知。对当孩子的心态倒是有一点点心得。小孩子对情绪是很敏感的。我觉得家庭内部的语言暴力是会深刻地留在小朋友们心中的。更可怕的是这份暴力是以爱之名。这集的例子让我想起了第一集的糖尿病小朋友患者。人们往往会对自己缺乏的东西感到羡慕,不普通的人自然向往普通。

如果我以后要当家长了,可能会先买《儿科学》和《发展心理学》来看。这两本书让我在面对一个未成年人类展现的某些我所不熟悉的陌生行为时,能得到一个大概的思路。如果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就医,就能及早解决问题。

Aoi的职业精神让我佩服。不论在哪个岗位,能沉下心来做好某一件事,真的很难得。值得我学习。

不多说了,我要回去看书啦。

看到结尾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都能身体健康呀!🤗

 5 ) 从这部剧看到一些可以用在工作中的方法

头一次看医疗题材的剧,不太了解这是医疗行业的普遍样式还是日本医院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从中看到了一些值得在工作中借鉴的东西,这里记录一下。

时刻明白优先度,并为此做好准备,不受突发状况影响。(药剂师全员穿运动鞋走楼梯,是为了不占用病人、医生优先的电梯资源)

再着急也有优先顺序,及时更新情报,有应急储备。(遇到等药发牢骚的病人也只能加快速度,按照应该的顺序配药;眼镜小哥在窗口盯着事态发展,老医生能出面劝解)

掌握情报即使共享,说出自己的分析,哪怕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上。(发现病人口袋里的药做出肾上腺素无效的判断,及时建议医生换药)

遇到问题及时找到第一责任人获取授权,有自己缓解压力的途径。(当自己看出问题时,及时找到出问题的医生,电话不通就当面找;被骂了自己盖章解气)

养成分析资料的习惯,知道资料在哪。(无论是孕妇还是糖尿病学生的资料都能有记录分析,知道二楼的医书在哪个书架)

能跑就不用走,尽可能多做。(发现孕妇的病情,马上联系医生并跑去护士站要血压计并向护士建议做好输液准备)

有团队沟通系统,遇到状况能马上联系到对应的人。(在楼梯发现病发的学生,马上联系到人,有状况专门对应的代号)

能给服务对象讲明白道理。

再忙也要检查,有容错机制。(配药之后都要检查一遍,发现错误后拆开袋子,正确后重新封装)

回头看了一下,这篇梳理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及时”,这个剧、这个职业能通过一集就给我留下这么多印象的原因也在这里,如果真能事事做到及时,那么离专家应该也就不远了。

 6 ) 靠爱发电的药剂师

四字总结药剂师这个职业:靠爱发电。

现实里哪有那么多爱,所以大家就都成了摆设。

评论里有人说这部剧主角的光环全靠粗心粗鲁的医生衬托,可是,现实是,医生真的会犯错,经常,且坚定的相信自己不会错,尤其在用药上,这种迷之自信被患者,护士,医生本人巩固的跟堡垒一样:医生因为医学知识的优越感,患者本能相信医生,护士天生是医生的助手。最后受害的是谁呢?

我想,比起想渲染药剂师这个职业的所谓伟大,这部剧更深刻的主题是唤醒每个人对每一份工作的理解和尊重。这世上不是所有工作都像医生那样自带崇高精英不可一世的气质,每年高考生十个报医科大学校的志愿九个是想去临床,但其他的岗位或专业就真的不重要了吗?

显然不是,只有大家都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各自的职业,更多默默无闻的岗位上才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人发光发热。这人间才能靠爱变的更美好。

最后这五星全给葵绿这个完全合格的药剂师,虽然有点理想主义,但如果真的所有的药剂师都如此,那该多好。

 短评

丸子头石原里美完美地还原了漫画中女主角的形象。这个总被人觉得只是“抓药”的无关紧要的职业终于也有机会进入公众的视野。对生命的敬畏,对岗位的使命感与对患者的爱。这无疑比死板地遵守规章制度更加可贵;本剧让观众看到,除了医生和护士之外,还有那么多默默奉献的医疗工作者在为守护人们的健康而努力

7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老婆我来了,超絶可愛いななせ

11分钟前
  • 阿妹精
  • 力荐

首集里,讲述药剂师在医院里的重要性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定要用医生的粗心和野蛮来衬托石原的好就太牵强了。包括到后期跟患者面对面的沟通,和在急诊时打断医生的诊断都不是现实中医院会发生的事情。可见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把石原扮演的角色给打造成一个“圣母”的形象,百分之百的好人。不过对于喜欢石原的粉丝来说,不管她演什么样的人物都会给她打五颗星吧。

14分钟前
  • Rick
  • 较差

太悬浮了,完全无法理解药剂师为什么能够负责医生/护士/心理调解师的工作

17分钟前
  • ୧⍤⃝🍨
  • 较差

twitter有日本的药剂师说,剧播出后,感觉拿药时,说谢谢的人变多了。我想,这是对一部剧最好的褒扬了。

22分钟前
  • Jachin
  • 推荐

我也是一名医院药剂师,希望通过这部剧,可以提升我对职业的热爱和使命感。

27分钟前
  • 马小猴
  • 推荐

第一集的剧情就中规中矩,有一点低低配版《非自然死亡》的感觉。石原里美是好看的,但看她眼含泪光深情注视糖尿病小女孩表示“我懂你”的时候就还是有一丝审美疲劳…… 暴躁取药病人、药剂魔术师大叔之类的人设有着典型日剧/日本人的浮夸,就微笑就好。希望是渐入佳境的类型!另外这部是从《轮到你了》剧组拉了多少熟人哈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般木般木
  • 还行

抛开人设浮夸,鸽子,田中圭,和那两个若手演技稀烂的令人触目惊心,以及,女主跟只猴似的从门诊窜到急诊,从产科窜到内科,除了不在药房待,哪都待以外。这剧节奏不错,故事虽然老套,但也不至于难看。

32分钟前
  • lacrimosa以泪洗
  • 还行

有泪有笑,果然十元的职场剧还是可追的。不过有一说一,日本职场剧套路化属实有些严重了。

37分钟前
  • 徐城武
  • 推荐

首集看完先给个三星打底把,看看下一集咋样

38分钟前
  • ZetaStayWeird
  • 还行

我似乎发现了十元最擅长的戏路,就是忘记她美貌的职场剧。去掉浓妆艳抹锦衣华服,全身心投入于本职工作的角色反而让十元演绎出认真的美感,同理可见《非自然死亡》。但如果十元总是时刻端着自己女明星的架子,刻意盛世美颜则会出现油腻感,同理可见《天国餐厅》及《高岭之花》。当然也有既专业又美貌的角色,比如《校对女孩河野悦子》,但这是杂志社工作背景对人设的要求。所以十元还是尽可能地多接展示工作专业性的角色,职场女性也很拉好感。

40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日式类型片,和以前的一个套路:校阅的干编辑的活,验尸的干侦探的活,药剂师干医生的活。

41分钟前
  • SteveN
  • 推荐

药剂师的日常就像是勤劳的小蜜蜂,而十元是最有活力的那个,干练的丸子头+脚下生风,各种看不腻~另外第一集前半节奏过快了,显得后半感情不够饱满,但是仍有感动到

42分钟前
  • 普尔温迪
  • 推荐

西野七濑一出来感觉是要来毒死病人啊

45分钟前
  • yzy
  • 推荐

日本的医生都是憨憨?

50分钟前
  • 很奇怪
  • 还行

第一集就穿插了三个故事,感觉剧情节奏和bgm都很不错,真矢美纪姐姐的药剂部长也太逗了,又怂又可爱……特别喜欢那两个小患者的故事线,被结尾 数年后的时间线惊艳到了。原著漫画的故事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所以个人认为第一集改编得很成功。

52分钟前
  • 三得利乌龙茶
  • 力荐

在这里怼一句此条目下的热评,《校阅女孩河野悦子》里的校对不是做了编辑的工作,那本来就是校对的工作,只是不认真的人越来越多,了解的人越来越少。在我看来,十元的几部职业剧都有比较多的戏剧化处理,但这几部作品都演技过关、故事过关,拍出那些小众职业人的专业素质和辛酸,已经相当不错了。

55分钟前
  • 晚晨
  • 推荐

跟十元一比西野就是村姑啊 怎么都喜欢不起来的长相 剧情有点夸张 药剂师把医生护士的活都做了的节奏

60分钟前
  • 还行

葵绿凭借一己之力做了药剂师、医生、护士三人份的工作。

1小时前
  • 阿鲁
  • 还行

非常套路的日式医疗剧的热血和煽情。我服了我服了,药房都能拍得那么热血。

1小时前
  • 火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