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世浮生

全5集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盖·皮尔斯,埃文·蕾切尔·伍德,梅尔·温宁汉姆,摩根·特纳,Quinn McColgan,Annette Arnold,Maitely Weismann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幻世浮生 剧照 NO.1幻世浮生 剧照 NO.2幻世浮生 剧照 NO.3幻世浮生 剧照 NO.4幻世浮生 剧照 NO.5幻世浮生 剧照 NO.6幻世浮生 剧照 NO.13幻世浮生 剧照 NO.14幻世浮生 剧照 NO.15幻世浮生 剧照 NO.16幻世浮生 剧照 NO.17幻世浮生 剧照 NO.18幻世浮生 剧照 NO.19幻世浮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幻世浮生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根据同名经典黑色小说(noir novel)改编,由奥斯卡影后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主演。故事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女主人公Mildred Pierce Beragon与失业的丈夫Bert(Brian F. O'Byrne)分了手,靠一份女服务员的工作维持生计。她一方面想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又渴望独立和自由。在为生活奔忙的同时,她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赢得女儿Veda(Evan Rachel Wood)的爱与尊重。Guy Pearce扮演Mildred的情人,一个富有的花花公子。James LeGros扮演Bert以前的商业伙伴。Melissa Leo扮演Mildred的好友。Morgan Turner扮演童年时的Vada。   可以预见,明年金球奖和艾美奖与电视迷你剧有关的主要奖项都将归属这部剧集。   By 天涯小筑-don...原始星球伊丽莎·施莱辛格:去掉面纱重生(2020)飞离航道蓝可儿之旅寂静岭21428五月天陪你守岁2020三悦有了新工作假面骑士铠武剧场版:足球大决战!黄金果实争夺杯!大熊猫猛龙怪客2尚食国语版步步惊心2011黄昏双镖客家庭私小说解放:最后一击虚线的恶意庐山恋2010虽不致死铁拳威龙两小无知爱康AI智爱之夜特殊演员冒险王粤语版感天动地2023国剧盛典海军罪案调查处:洛杉矶第八季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王牌逗王牌粤语版记得我逃离乌托邦野性的呼唤2020舌尖上的心跳神出鬼没泡芙小姐2018麦路人·纪录片二叔明日创作计划唐伯虎点秋香2之四大才子山椒大夫祝你玩得开心先发制人搜查太空跳跃

 长篇影评

 1 ) 幻世浮生

通宵看完这个片子的感觉和宿醉一摸一样。早上醒来,满脑子都是不连续的画面和片段,很努力地想要找出一些线索和逻辑,却觉得神经被扯得异常得疼。

开始我以为这是某个家族企业在大萧条中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到了第三集,我以为这是对上层社会和没落的贵族盲目追崇的中产阶级在夹层中残喘的悲剧故事;到了第四集,我以为这是关于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家庭伦理片;到了最后,我发现任何揣度黑色小说逻辑和结局的行为都将注定是失败的。

但是剧里有一句话很重要,Veda是一条蛇。在农夫与蛇的故事里,没有人会去纠结为什么蛇会去咬农夫,因为它是蛇嘛。人们纠结的应该是农夫为什么要去救蛇。是的,为什么Mildred会一手培育了Veda这一条毒蛇?以至于最后在客房的那一幕,我没有觉得愤怒,一朵黑色的花疯狂恣意地绽放,蔓延,布满了整个屏幕,滴下了黑色的毒汁……那一刻,我甚至被这股妖孽的气场震慑住了,我觉得可怕。

不知道幻世浮生这个名字是谁翻译的,翻译得真好。片子一开始,Bert驱车而去,Mildred抱着两个女儿说,我真不知道没有你们我该怎么活下去。片子结束,Bert宽慰Mildred,to the hell with her的时候,Mildred有没有觉得这是一场幻世浮生?身边的人兜兜转转,我们依然一无所有,而且我们在老去,直到我们死去。可是死去的结果是什么?是醒来还是永远地睡去?因为我们不能确定这是不是一场梦。

如果时间可以回到一千多年前玄娤讲法的那种盛况,我一定是下面一个虔诚的听众。

 2 ) 人物与剧情分析

      故事开头,伴随着节奏轻松畅快的背景音乐,Mildred正在做派,手脚很麻利。Bert在花园除草。
    Bert一副轻松悠闲的状态,与Mildred干活时的麻利、到位形成对比。
    之后进入屋里。在这以前,Mildred一边做派一边紧盯着Bert的活动,看似想明确掌握他的动向,这一点在他进入屋里后体现得更明显——Mildred在他进门后很有意识地注意声响,并且迅速转头确认。从神态看来,她像是准备有所意图。迅速的程度让我觉得不是好兆头。
    Bert与Mildred对话,整个过程,Mildred说话不是那么直截了当,句句意有所指。不是轻松愉快的对话。这场对话表面上看,是两夫妻出现了情感问题,Mildred句句针锋相对,她似乎刻意要激怒Bert,捅破窗户纸。而Bert显然不是一个容易被激怒的人,他脾气还很好。但是如果我们从偏向女性的视角去看——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整个过程中Mildred在说话时很少看着Bert,但是语气却很镇定,冷静,理直气壮。所以我们很可能都产生心理定势:觉得Mildred是一位家庭主妇,她勤快地干着活。她应该是一位勤劳、聪明的典型的家庭主妇形象。而Bert身为男士,却悠然自得,不慌不忙,镜头对着他的时候甚至让我觉得乏味,根本不会好奇他和他的动作。他反而好像习惯了这样的慢节奏生活。Mildred的动作快,而且小动作很多,这使我们更容易倾向关注Mildred的动向,想知道她究竟会有什么行动。而整部片下来我们可以知道整部戏的视角全是Mildred的视角,所以这里肯定也是。而且我们还应该反过来说,因为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站在了Mildred的视角看待事物,所以整部戏都采取了Mildred视角以产生一个完整连贯的生活视觉。(拍摄的技巧体现:从画面上看我们也可以推测出Mildred的视角是第一视角。镜头的指向通常从Mildred的方向发出,Mildred的出现都是头像特写,对焦她的侧脸、她手头的活等。而出现Bert的时候是从Mildred的方向看过去的,他几乎没有头像特写。)当我们这么做时,一旦出现不愉快的情节,我们倾向于觉得是男士理亏。而且我们可能还会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整个对话过程中,他会那么妥协,一再容忍?难道是他做了什么事情,心中有愧,所以一再容忍,并且尝试打开话匣子和转移话题?如果我们不结合之后的情节发展,在故事一开始我们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就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一次家庭纷争而已。但是如果是看完整部电影,重温电影情节,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实际上,这是Mildred的计谋:她刻意想激走Bert。这样的推理在M成功激怒B,并且一步步地引B说出要离家出走的话。结合B怒走后,M与女友Melissa的对话,可以看出,M知道B对Maggie不来电,“又丑又肥”,而M却是性感辣妈。但是Maggie显然不如M强势,“她可以忍受B的游手好闲”而M不行。所以有了这次刻意污蔑B出轨并成功让B受激怒而愤然离去。
    显然,M在争吵过程中,看似是指责丈夫有暧昧对象,实际上她的话语中不时透露出对丈夫整天游手好闲的不满——暗示他没事找事干,浪费她需要付钱的浇花用水。该干的事情又没干。所以B问:“你看有我能做可我却没做的事情吗?”、“痛快点,Mildred,你想什么啊?”对话起于B整理花园之后,说“准备出去走走”。Mildred迅速回头是在确认B的动向,她是在确认,也就是说,B的每日活动都差不多,就好像我们看到的一样,每天可能都是在重复同样的几样琐碎事务。而她所有的小动作都在暗示她这个意图是酝酿了一段时间的,仿佛彩排过,而今天是正式上演,她眼睛很少离开B,她在保证事情可以如她所想进行。等到丈夫终于听出端倪后,她话锋一转:她在等着你呢,赶快去吧!对于作为观众的我,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故事开始到现在所有的不对劲、火药味是源于此。在第一次观看的时候,我整个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丈夫有外遇”这件事上。
    随着故事发展,我们才会知道,显然,这是一次情节上的小把戏,故意让我们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向。当故事发展到Veda与Mildred母女关系出现裂痕时,从Veda的嘴巴里,我们知道了Mildred是一个愿意通过婚嫁来改变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特别是社会地位,她瞧不起工薪阶层,而她的女儿Veda也是)而不是一个愿意通过辛勤劳动来赚取生活费用的人。即使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她经济窘迫,却仍然拉不下脸去做贵妇家的女仆,而且还深感受侮辱。她又在许多店面或者机关前徘徊不定,不愿意从事那些职位。她面对不了Veda的鄙视,更面对不了自己对自己的鄙视。反推回去,在M与B吵架之前,镜头扫过家里的照片,都是些很光鲜亮丽的照片,而Veda动不动就拿“乡下人”说事,表情非常地不屑,一切暗示他们过去有过辉煌日子。他们家过去的辉煌是因为B,他有钱有社会地位。而如今没有了,问题就出来了。在电影的宣传海报有句话:Having it all will cost her everything.因为无法放手,所以失去一切。M勤快干练、有头脑、野心很大、意图掌控一切。她自己也很可能认为,以她的聪明才智她不需要依赖男人来生活。而经济大萧条时期,男人们的不济、软弱、妥协、故作清高、缺乏责任感更使她不得不自己举起手来撑起她和两个女儿的生活。而她也不甘屈于人下,随时随地寻求转机改变困境。跟随故事发展,我们都知道她事情干得很漂亮。事业上的一切的确是尽在她掌握之中。但是爱情、亲情,显然不在。爱情是她的情欲发泄出口与利益获得手段。
    不论她自己是否知道这个事实,但是Veda、Monty(情夫)都这么认为的。但是,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事实得出Mildred Is a Bitch呢?显然不是,整部片都采用了Mildred的视角。所以我们看到了她在小女儿病死时的哀痛、无助;她发现男人都靠不住时自己奋而担当责任时的辛酸、无奈、不屈不挠;看到她在Veda几度出现状况的担忧;为了使Veda如愿而不计费用地找最出名的老师时透出的母爱光环。她是一个非常典型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活在大萧条时代,是一位艰难的母亲,有一个破碎的家庭,从始至终在麻烦不断的人际关系漩涡中打转挣扎。在这么多的残酷事实面前,我们怎么能够摆高姿态,从而厌恶这个坚强能干的女性呢?
    她也许聪明到足够赢得事业上的竞争,但是在爱情、亲情面前,她输得很彻底。而且让她输的,还是她自始至终深深眷顾的女儿。
有些环节出错了。但是,究竟什么错了呢?Bert?Mildred?Veda?Monty?看完整部片,我想很多人根本没有试图理出一个关于“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问题。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是结局是正常的吗?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和自己的女儿通奸,女儿不仅抢走了自己的男人,还策划诡计击垮自己的事业。试问哪一位女性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大家也都很难在这么多灾难降临在这位艰难的母亲身上后,说她错了。她是最终的受害者。她一直在抗争,却还是输了。这难道不是悲剧吗?而剧终也是悲剧的最大化——发现自己的爱情、亲情、事业被自己的亲生女儿无情地摧毁。也很可能,大家都不想面对这个问题,内心只是希望这样的事情只是电视剧、电影,而不会在真实的世界发生。就好像,面对文革浩劫,到底是谁的责任这个问题,我们都沉默了。我们都逃避了。但是逃避,不代表问题消失了。
    Bert,我在片头形成一个观念:这男人不负责任,出轨。把Mildred这么娴熟的主妇逼上自己养活全家的艰辛道路上。可是,Bert在一切灾难重重砸在Mildred身上时,在她身边陪伴着她:To hell with her(Veda)。即使Mildred“逼走”Bert(他在一开始可能并没有意图要和Maggie发生苟且事,顶多是牌友。但是Mildred想赶走他又不忍他无处落脚,反倒是看出Maggie在乎他,不介意他的无能,想把这个包袱踢给她,这样自己也不用感觉到很内疚。至少,他还有女人照顾他,不会无处可去。)在后续发展中,他没再跟Mildred发生撕破脸皮的争吵,一切很平静,平静到我怀疑为什么片头Mildred会那么激动,吃那么大的醋。Mildred的爱只体现在对Veda和死去的小女儿身上,只有对着两个女儿时,我才读出了母爱。而后对Bert,她说话语气不镇定、眼神闪烁,典型的不安状态。她到底为什么在赶走Bert之后不是感到理直气壮,而是不安呢?她自知对不起Bert,逼到Bert无处可去,只能投靠Maggie了。两个女儿很喜欢爸爸,相处过程很愉快。在Mildred偷取Bert口袋的车钥匙那一幕之前,两个女儿在爸爸出走后第一次和父亲团聚,过程愉快温馨。Veda还略施计谋,想改善双亲关系。小时候的Veda自恃有才、骄傲、聪明、懂事、善解人意。她看不起“乡下人”的阶级观念与Mildred的贪慕虚荣不无关系。但是她懂得体贴母亲,虽然瞧不起母亲做侍应,但是她懂得母亲的艰难,哭着道歉并且紧紧地抱着母亲;知道爸爸离家出走,她懂得宽慰母亲:“我不得不说Maggie是一个中等货色”;爸爸来家里做客,她希望母亲招待以威士忌酒(酒在那时候是稀罕物)。可是Mildred指责Veda多事说她蠢,她根本没重视自己的女儿到底有多聪明这个问题,什么秘密能瞒得住她?她有偷窥的欲望,喜欢翻看母亲的私人物品。每一次,Mildred试图隐瞒不快、不安时,她都一语道破。每一次!
    对于聪明而怪异如Veda的人,除非比她更聪明更怪异,否则隐瞒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如果是善意的谎言,类似隐瞒自己的艰难、困境,不希望她担心,她会很懂事很体贴,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是隐瞒丑事、羞愧,她会认为母亲很丑陋,很下贱。她瞧不起母亲,即使Mildred为了她不计花费、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不断鼓励,做足了所有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一切事情,她仍然赢得不了Veda的尊重。就因为她不够诚实!面对比自己更聪明的人,不要想着做得更聪明,或者如何藏得更好,诚实才是唯一良策。至少诚实可以赢得她的理解和信任。就好像当她知道母亲在餐厅做侍应的时候,她一开始瞧不起,说尽风凉话,等到她看到母亲无助脆弱的一面时,她知道了母亲的难处,她懂得道歉,懂得给母亲支持,紧紧地抱着母亲说:我爱你,妈妈!
    聪明,才会难以驯服。就好像孙悟空,本事高,但是破坏力也强。做不成如来佛,斗法赢孙悟空,把它压在五指山下。就该学学做观音,或者悟空的道观师父,或者唐僧。光念紧箍咒不行。强压只会造成更大的反抗。以德服人。它才会心悦诚服为你取西经服务!
Monty除了个人魅力、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赢得了Veda的强烈关注外,就是因为Monty口臭,什么都敢说。即使是对Mildred的性欲也直言不讳。他够真实,所以Veda和他的关系才如此亲密。Veda喜欢真实的人,母亲总是有“秘密”,她偏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Veda在我眼里,一点都不怪异。她很简单,你对她真实,她便对你真实;你对她耍花招,她就对你耍花招,还耍得比你好;你骗她,她骗你,还把你骗得一败涂地为止。她后来很坏很贱,但是小时候的她不是这样的。至少我通过导演的拍摄看到的Veda不只有后来的坏。有其母,必有其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Monty骄傲,奇怪的是,在大萧条时代,大家仍然有架子,强调自己的贵族气质、风度。即使穷得没地方住,没东西吃。一无所有,但是还是高贵地活着!看过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幻灭》,莫泊桑《漂亮朋友》等等,了解过西方世界19、20世纪文学名家的作品,了解典型的贵族青年贫穷的生活、高傲的自尊的话,就很容易理解Monty存在的合理性了。太典型了。十足的浪漫主义者。行为放荡不羁、机智、风趣、幽默,贵气派头到了有点做作的地步,没什么道德观念,但是他鄙视钱。Mildred把50美元扔在他身上,试图侮辱他,他直接把钱烧了。但是他深深迷恋着Mildred的双腿,他迷恋的是这个女子的性感身材,而不是她的才干。绝大多数时候,我是很鄙视这个男人的。但是当我放下鄙视时,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又爱又恨。而且冷静地分析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时,也可以发现,一个贫穷贵公子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不过是Mildred试图联系成名后的Veda的棋子。连西装都得由Mildred付款的一个男人。
    终归是因为Mildred不了解自己的女儿,不明白坦诚相待的重要性。所以才有了Monty的“趁虚而入”。可是我也无法怪罪Mildred,她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幸福的家。让女儿过上“可能不富裕,但是还算不错”的生活。在赶走Bert后她也感到内疚,虽然还是强行夺走了Bert的车钥匙,但是Bert的好脾气让我觉得这个男人真的除了无能以外,完全无可挑剔,绝对是一位好好先生。除了无能。如果这个女人,Mildred真的是卑鄙下贱,见高拜见低踩,那么Bert、Monty还有Bert的商业合作伙伴不会和这个女人一直有联系,而且关系还算和谐。她也就不会有他们无法割舍的“魅力”存在(对白原话)。所有的男人、Veda在鄙视Mildred通过油腻、低廉的餐厅营利时人浮于事,只有Mildred在踏实做事,奋斗。正因为她有过人的品质,她在事业上的努力才能够得到回报。而Monty、Veda在嘲弄Mildred的时候,身上穿的、嘴里吃的、用的一切都是Mildred付款的。
    可笑之人,必有可悲之处。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在豆瓣上有影评说,这个故事情节本身绵软无力。我想说的是,如果认真去理解分析这部迷你剧。才会发现故事本身足够地复杂,即使不用刻意地用情节渲染,已经足够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了。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此之谓也!

 3 ) Oh, Veda

话说我想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同情Veda吗?肥温演的看似是个用心良苦的好妈妈,但实则不给孩子半点喘息时间,就像Letty对Mildred说的,"Why can't you leave her alone?"
Mildred这人看似仁厚,但人品也是有问题的,就像Monty说的,她总是在利用别人,却不与别人足够的尊重。Veda其实一直想向妈妈表示善意,比如自己和Sammy的事搞砸以后瞒着妈妈不想让她伤神,最后也和颜悦色地回来告别,但两次Mildred都没有领情。
Veda之所以敲诈Sammy,之所以一定要自己交Treviso的学费,就是为了摆脱Mildred窒息一般的爱。孩子大了,都需要独立的空间,但Mildred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
Mildred这个人骨子里是自卑的、不自爱的,所以害怕交朋友,也总是想获得女儿的肯定,这也是她总是死乞白赖地缠着Veda的原因。
可是似乎大家都不明白Veda的苦衷和Mildred的错,Treviso甚至说Veda是毒蛇。Veda是睡了Monty,但不能不说这是Mildred逼出来的。她真正理解过Monty或者Veda的内心吗?真正尊重他们吗?还是从来都在自己瞎忙活?

 4 ) 与HBO无关

初稿登載在ELLEMEN China,我寫對了嗎。。。

到底关不关HBO的事呢?多数推荐《欲海情魔》(Mildred Pierce)这部剧集的人会用上“HBO出品,必属精品”这样的标语,大字报一样推举着这部剧集前进。实际上,在中国这部迷你剧引人关注的原因基本上只有一个,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比起40年代那部让Joan Crawford取得奥斯卡最佳女主的黑白片来说,新的短剧要当代得多,也简约得多。当初的黑白片以倒叙拉开帷幕,然后才缓缓按时间先后交代故事,期间女主角也有旁白,引领观众跟随,更有充满悬疑意味的死亡来补满电影的冲击力。新的剧集,据导演本人所说,是近年阅读原著的一次心结,旨在用现实主义手法还原原著的精神。而这一出充满复古气味的伦理剧,人物之间互动密切,应该是很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剧集类型。女主角被丈夫抛弃,为了满足女儿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得到成功却始终在与亲人的关系上失败。
剧集冷静的镜头语言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讲出了这一个家庭伦理悲剧,当然可算上新的解读。纵观HBO历来以人物命名或做招徕的短剧(且暂用此名称指代迷你剧和电视电影),极少在结构上做文章,多数大巧不工地直接将人物推到聚光灯下,特写特写再特写,而参与其中的演员们多数也都是演技精湛的行家,因此就有看客称之为“演技迸发”。短剧与长剧不同的,是前者之中塑造人物细节的琐碎都已经尽可能去掉了,后者为了人物丰满,所采取的多线碰撞也要复杂许多。短剧没了琐碎,张力便凸显。《欲海情魔》也不例外,结构上毫无花巧,直接将女主角从一开头就拉到镜头前,让其亲身交代人物的经历。因此,唯有每一个部分的序幕,编导们动用了些许的剧集手法,跟着就是旁若无人的推进剧情。当然,编剧的艺高人胆大,让每一个时长一小时的部分合理展开,场景与事件安排得当,绝对不会消磨观众的耐心。
这样一来,故事性就难免被五六个小时的片长冲淡。几个配角没有因此而得到极度饱满地塑造,有些单一。不过,凯特担纲的女主角就得到许多厚爱,无论是对前夫,情夫,朋友还是女儿,她的戏份都是立体而充分的。同时,大概为了突出主角的一些人性闪光之处,Mildred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显得过于完美。一味满足女儿,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戏份说明纵容也是自己种下的因,大女儿Veda莫名成为了冷血自负的讨厌鬼,这衬托母亲的付出更加心酸,却显得稍微有些一厢情愿,仅仅在第一集的末尾,母亲因为女儿的鄙夷迅速流露出的虚荣可窥一斑。但又随即变成母女间的互相抚慰,转瞬即逝。
而与前夫间由憎恨迅速转变为互相尊敬的友谊,与情夫的全裸床戏,要么未得到充分的铺陈,要么则其实可有可无。前者在荧幕上变成一个友善的无能丈夫,毫无道理的离开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好太太去爱上了别人,大概因为愧疚又将车房相送,这样的男人别说远在40年代的美国加州,怕是在眼下的中国一线城市,也绝对是好老公的不二人选,多少在荧幕真人秀上姿姿作态的后天佳丽,不都期盼着这样一场奇缘吗?而Mildred原本是贤妻良母,变为弃妇之后迅速找到新的伴侣。其后与花花公子的迅速擦出火花倒自然得像是早已想好的事。可看回女主角的床戏部分,那些表演与画面其实并不激烈,相反有一种导演长期以来独爱的缓慢感,当然是具有欣赏价值,不过一个对情欲要求不过分的人,如何变成男士同床的伴是值得更多着墨的。因此,与这些男士们上床倒成了她的另一种奇遇,拓展事业,完善生活。男性的工具意味在此处体现的极为明显,倒是女主角对女儿的爱变得更加可怕和不问因由。
说到导演,我们当然也看到他时不时推出作品得到评论界的关注。而在他过往每一部作品中间弥漫对细节的追求,你这次一定也不会注意不到。实际上,完美的服装及美术指导已经成了众人有口皆碑的推介词。近年观剧的怪圈之一,便是将美术与服装作为一套剧必看的理由。而迷你剧因为观看时间相对拉长,观众更是将注意力反复集中在这些细节上。其实营造一个完美的戏中世界,本就是短剧类的强项,过往HBO出品的短剧在服装与美术上都有相当的投入与成效。此次欲海情魔的美指服装不算过度,恰到好处的细节也补充了剧中无懈可击的怀旧味。
七十多年过去了,以女性为主导的文艺作品早已可以承载更多的分析与思考。而导演Todd Haynes似乎在意的并不是这些。以目前来说,家庭,事业,儿女对女性的意义都早已发生了许多变化,也产生更多延展。Mildred为什么要如此全心全意为女儿奉献?这样的背景若能深入挖掘,再用剧中细节表现出来,想必本剧将会有质的提升。她自己的那份虚荣心,最后更多被导演解读为阶层自身的迷思,而这样的虚荣被女儿发扬光大之后,竟然也只是用来建立一个主角的对立面而已,那Mildred的自我又到底在何处呢?
讲到女性,讲到伦理,我们当然在近来大把女性担纲的影剧作中看了不少,去年颁奖季热炒的An Education也将目光聚集到类似的问题上,不过与本片的侧重点不同罢了。不过有一点较为明显的倒是,通过这些作品你可能很难找到具体的答案,当然它们绝不是缺少形式上的美,至少从技术上,Mildred Pierce与过往HBO出品皆在同一水准。的确,HBO出品的电视电影和迷你剧集向来是有口皆碑。当年影帝影后联袂的《天使在美国》(Angels in American)即便在得到许多电视范畴的奖项之后,国内媒体依旧报道力度寥寥。HBO年年都有影帝影后级人马担纲的电视电影或迷你剧,但多数拿过奖之后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放在心上。说到底,译制片情结,早期引进大片情结依然是左右中国普通影迷的最大风向标。想到一个很荒谬的问题,假如不是你心中的沉船女神主演,你还会看这套剧集吗?

 5 ) 两个时代的欲海悲情

        1945年,琼•克劳馥主演的一部《欲海情魔》以黑色电影风范展现一对母女的感情和生活纠葛让人感叹作娘不易,而2011年,托德•海因斯又以文艺的调调,携凯特•温丝莱特花上300多分钟时间,献上了一曲情感更细腻曲折的《欲海情魔》。英文名同是“Mildred Pierce”,倒是1945年版更应该叫《欲海情魔》,而2011年版译作《可怜天下父母心》更体现整部剧情的内容。如果你先看了1945年版,再看没见凶杀的2011年版,对其节奏和结局难免会有坑爹之感。而如果你先看2011年版,再看1945年版,或许会感觉过于黑暗,当然,如果看了2011年版后,你对Veda咬牙切齿,那么一定要看看1945年版,会解气很多。

        1945年版的《欲海情魔》,可以看作一部非典型性的黑色电影,依然有罪案,依然有悬念,依然有欲望,也依然有Veda这样蛇蝎美女的角色,但是Mildred Pearce这个角色让这部影片又有很深的暖色与更多情感纠葛的戏份。琼•克劳馥的表演将一个母亲的无奈和对女儿爱恨交织的感情充分表现,而整部影片倒叙层层揭开真相的节奏也安排的很巧妙,让警局中疲惫的Mildred与不同时期的种种感情状态对照,更令人感叹她的不易,而琼•克劳馥也凭借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1945年版的Veda如同黑色电影中经典的蛇蝎女一般,仿佛天生毒辣,她任性自私,沉浮深重,同时又任性好幻想,她与母亲的纠葛,在亲情之下,可谓一出难以割舍的孽债。那个时候的好莱坞电影,对人物的性格刻画还不像如今流行搞立体化、丰富化,所以,明显带着“毒”性的Veda必须付出代价。

        2011年版的《欲海情魔》与1945年版相比,其实相似的更多在角色设置,影片开始到Monty第一次出现那段,之后的剧情与原版基本没有太多关系。作为5集的迷你剧,又是托德•海因斯这样的导演,抛去了谋杀情节,倒是让这版对人物性格和感情演变上有空间进行更大程度的挖掘。比如在Mildred Pierce的幼女去世一段上,与原版带出一阵感情高潮后就带过不同,这里做了更细致的表现,包括幼女病情变化下,Mildred的情感变化,最终去世到葬礼的氛围烘托,都更加细腻感人,这显然也是本版的重点,不再纠结善恶争斗,而是表现一个家庭的伦理悲剧。而Veda的变化也在本片有了更为重点的表现,她不再是天生的恶人,尽管少女时就显出一些顽劣,但是直到成年后的名伶,她的情感变化也有迹可循。我们常见的母女的对话便是,母亲说出一堆希望帮忙的地方,女儿说声,不用,但是谢谢。这就是母女间纠结的情感,一个想要过度呵护,一个想要独立,想要逃。而在幼女去世后,Mildred更将她的爱毫无保留的投入到Veda身上,哪怕Veda一次次的过分举动和挑衅,她在恼火之后依然会给予更深的溺爱,这又让Veda一方面更加反感,感觉受到了控制,同时又认为母亲是无底线的,她是可以任意追求自己认为合适的生活方式的。

        Mildred Pierce在剧中是一个比电影版更悲情的人物,当她作为家庭妇女时,与一个挺老好人的丈夫离婚。接着出去打拼,以一个绝对励志的过程,成为富商,但是她对幼女去世的愧疚,对Veda的溺爱始终是她心头的硬伤。我们常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对最后几乎被夺去一切的Mildred,我们实在不忍这么说,只能说必有可悲之处了。她与女儿实际上并未有太多沟通交流,一味的试图以自己的立场和方式去引导女儿的生活轨迹,又一次次放纵女儿对抗时的刻意偏离。而当女儿尝试独立后,她有带着天然的母性和对过往的补偿心理,重蹈覆辙般的献给本可自己走自己路的成年的女儿。到最后,她几乎间接被女儿夺去了一切,爱人、事业、家庭和生活的安宁,但是反过来看,这一切又似乎是自己给自己设的局,无意中,宿命般的走了进去。

        影片的最后,虽然没有原版的枪声响起,但也没有大团圆的温情,只留下母亲对女儿的咆哮和已经完全失衡,很难恢复安宁的心理,这才是最深的悲剧。2011版的《欲海情魔》节奏更加缓慢,特别前两集,甚至有些催眠,不过从幼女之死开始,矛盾不断激化,节奏虽然继续缓慢,但是剧情紧张度和冲突点却不断闪现,大大加强了观赏性。而凯特•温丝莱特的表演依然到位,这片人物情绪变化波折很多,温斯莱特还是应对自如的,不过,个人认为,还是琼•克劳馥版的母亲感觉更苦逼,同时情绪把握更好,却更有情感冲击力。我和不少朋友感觉一样,Veda少女版的演员选角实在令人无语,到了成年Veda一出场,倒是真实的让人惊叹“女大十八变”之摧枯拉朽般的神奇力量,竟然已经到了易容的效果。当然,里面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老好人Pierce先生,最后,他也成了Mildred生活最大的依靠。

        两个版本的《欲海情魔》巨大的定位和风格差别是巨大的,但是又有着相似的主体脉络,这就让两个版本一起找来对比观看有了很多趣味。两部影片都是很有看头的作品,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而两位奥斯卡级女星的表演更是很有嚼头,从黑色电影到文艺家庭剧情片,Mildred Pierce命运的变与不变下,那家庭的悲剧却是一致的。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708fe03c27f17f609fa9387.html

 6 ) 《幻世浮生》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幻世浮生》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紫膺/文

看电视剧《幻影浮生》时,我想,要是主人公Mildred的女儿Veda是我的案主,我会怎样开展这次个案?
 Veda身上存在着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很可能兼具反社会人格特征。她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父亲与其他女人偷情,母亲Mildred一怒之下与之离婚。为了抚养两个女儿,本是家庭主妇的Mildred,不得不出来工作。那时Veda只有11岁,此时她的自恋型人格已经冒头。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最大特征是自尊缺陷,因此不断地需要从外部获得认可,严重者可以不择手段。自恋者的主要情感是羞耻和嫉妒,其主观经验是对遭受羞辱的羞愧感和恐惧感。Veda被母亲认为是有天赋的、高贵的,因此培养她读诗、弹钢琴,她因此很小就仰慕上流社会的生活,对母亲做女招待的事情感到被羞辱。剧中的表现是Mildred不敢告诉女儿们她在外面做什么工作,将工作服的阁楼里,Veda将工作服翻出来,给家里的雇工穿上,并让那个女工扮演佣人来服侍她。她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揭穿母亲欺骗的把戏,羞辱母亲,而是对对她内在恐惧的防御。此时,已经揭露出她的自尊缺陷:她无法接受自己中产阶级的出身。她维护自尊的唯一办法是在生活中假装是上流社会的淑女。
 她的母亲Mildred就是她人格形成的助推剂。女儿Veda的梦想未尝不是她的梦想,这是她从小培养女儿学钢琴,发展女儿的音乐天赋的重要原因。而她在走投无路,被迫到饭店端盘子时,她也不肯把实情告诉女儿,反而继续维持女儿虚荣浮夸的物质需求。另外,在她辞去女招待职务,开始自己经营餐厅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两个爱慕他的男人,她自然而然和他们成了情人。这些都被女儿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Mildred本质上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她对上流社会的仰慕仅停留在羡慕的层次,她和男人的交往是情感和欲望交缠的结果,利用对方的情形并不多。这些在女儿眼里,全都变了味, Veda接受的是变了形的信息:如果不跻身上流社会,那她就会羞耻至死;男人是可以利用的,女人的美貌和身体就是本钱。
可以说,Veda的自体存在严重缺陷,她无法从现实处境即破产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获得自尊。最爱她的人,和她最亲近的人是母亲,但母亲“低下”的出身是她永远的阴影,无论后来母亲将餐饮业做得多大,挣了多少钱,还是与“油腻的鸡肉、小吃店”有关的乡下女人。母亲是她的来源之处,是她的根,被她内化为自己低贱的部分,这一点无时无刻不在羞辱她。所以,她这一生最恨的是母亲。
而Veda的自体缺陷始作俑者就是她妈妈Mildred自己。倘若她在做女招待时,和女儿坦陈家庭的实际情形会怎样呢?倘若被女儿发现真相后,她和女儿抱头痛哭时,她不是承诺“我做女招待本意不是做这个卑贱的工作,而是为开餐厅做准备,将来挣钱维持你的虚荣”,而是坦言“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会怎样呢?
另外一个典型情节是Mildred答应买一架钢琴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小Veda,但Mildred没存够钱,就买了一只腕表给她。Veda大发脾气。Mildred为了削减开支,不惜和情人Monty一刀两断。因为近几个月Monty公司破产,Monty一直靠她接济维持生活。
Mildred的做法就像很多家长典型的做法:我没有得到的,我要让我的女儿、儿子得到;我没有成为那种人,我要让我的儿子、女儿成为那种人。殊不知,这种育儿方法就是在培养自己的敌人。你不是接受自己人格中的不足,而是将最高最理想的部分投射到女儿身上,那么你就会成为女儿人格中最低最卑贱的组成部分,后者长大后必定欲将你割之而后快。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另一个情感是嫉妒。这一点在Veda身上也很明显。她十一岁时,母亲的情人Monty进入她的生活。Monty是没落的贵族,代表了上流社会。母亲和Monty的交往刺激了她的嫉妒心,她无形中将母亲当作性竞争的对手。而母亲这样浑身待着油腻肌肉味的粗俗女人居然可以赢得Monty这样的上流社会的男人,也令她知道女人有一样无往不利的资本:美貌和身体。
另外,Monty的言传身教无意增强了Veda自身人格的对立:有天赋有品位的上流社会淑女(由Monty代表的)与愚蠢的品位低下的非上流社会的庸俗女人(由母亲Mildred代表的)。到了Veda长大成人后,这个对立发展到了水火不相容的状态。此时,Veda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这就是利用所有人对她的情感来上位,也就是让自己变得无情。
Veda为达私欲不择手段的做法很有反社会人格特征,反社会人格的重要特征就是缺乏对他人处境的感同身受,而不择手段地利用他人。自恋型人格和反社会人格确有很多重合之处,但Veda身上的自恋型人格特征更明显,因为其驱力是羞愧和嫉妒两种情绪,其防御手段是理想化。而反社会人格的全能控制,是出于对自身无能的恐惧。
Veda的钢琴老师去世后,母亲带她找到另一位著名的指挥家,结果Veda的演奏技术被全盘否定,Veda回家后一蹶不振,陷入了强烈的自我否定中。这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典型特征:理想化和贬义,我要不是最好的,要不就是最差的。但是聪明的Veda想到了另一条跻身上流社会的路径。她瞒着母亲去演艺圈混,结识了某著名导演的儿子,与之发生了性关系后,然后控诉后者失德,以便敲诈一笔钱。
而在Mildred心里,女儿Veda从来都是无辜的小白兔。导演的夫人找上门来警告Mildred,她最初认为女儿受了欺负,要报警抓导演的儿子。直到Veda自己承认:不要让警察抓他回来,他对我痴迷到了可怕的地步,他回来就会要求与我结婚,而我不想跟他结婚,我想要的就是钱!至此,Veda的品性完全暴露,Mildred气昏在地,但为时已晚。
Mildred的盲区在于,无论幼年的Veda和成年的Veda 暴露出多少人格障碍,她都视而不见,还是坚持老一套的管教作风:满足女儿一切物质需求,甚至对女儿卑躬屈膝。也许在她的潜意识深处,女儿仍然是那位可以代替她成为上流社会的淑女的人。
还是Veda后来那一位音乐老师说得好:Veda就是一条沙漠里的蝮蛇,你能将它带回去当宠物养吗?不,你只能由它去。
顺利地成为花腔女高音,并在当地电台小有名气后,Veda开始有意无意地利用母亲和继父。Veda对母亲不是没有情感,但相对于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她对母亲“低级出身”的羞耻感则要强数倍。羞耻是最令她痛苦的情感,她防御这种羞耻的做法是在心中“干掉母亲”,于外在则是将母亲“非人化”——她只是我的利用对象,没有什么情感牵连,自然就不会引发痛苦。
所以,对这对母女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互相不进入对方生活,那么Mildred就不会触动Veda内心的伤痛,不会让她想起她的羞耻之源。而一旦两人“重归于好”,就会回到以往的模式,Mildred必然一味讨好纵容女儿,Veda必然启动防御,小的时候是不断地揭露母亲隐瞒真相的小花招,大了就是利用母亲。母亲为她定制昂贵的演出服,预订十几张演出票,大搞庆祝宴会,不惜公司亏空,甚至面临破产,这些都不是Veda主动要求的,而是Mildred下意识对待女儿的方式;对Veda来说,母亲有钱也好,没钱也有,她的公司红火也好,破产也好,甚至她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自己无关。唯有抓住“与自己无关”,她才可以抵御内在的痛苦。
所以,一味地谴责Veda自私、冷酷、没良心,并没有说中要点。对Veda的人格来说,这是她“最好”的面对母亲的方式。即便她此时已很有名气,挣了不少钱,她也绝不可能拒绝母亲拿钱“供养”她,也不会主动支付服装费、宴会费,更不会过问母亲公司到底亏成了什么样。她满脑子盘算的是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于是她盯上了继父,她母亲的老情人,没落贵族Monty。
在童年时代,Monty对她就具有无比的性吸引力:英俊、潇洒,最主要的是,来自无所事事的上流社会。电视剧在演11岁的Veda和32岁的Monty相处时的画面时,我升起的第一感觉是:Veda总有一天会爬上Monty的床。果然,在十年后,只因Monty和另一家大公司有关系,能够帮助她去纽约发展,她便果断地趁母亲不在家的时候,进了Monty的房间。
 此时的镜头画面是Veda赤身裸体走到镜子前,她肆无忌惮地在母亲面前展露她年轻美丽的身体,这是一种炫耀和宣告:看,我胜利了。
Veda的可怕之处在于,她不仅有自恋型人格障碍,而且很有天赋,不仅是音乐天赋,还包括擅长运用女人天生的资本,所以,本是令她痛苦的自尊缺陷,反而成为她成功的助力。如果电视剧继续往下演,那么到了纽约后,Veda很可能像猴子掰玉米一样,用完了Monty扔掉,再物色一个新的Monty。
不能不说,Mildred对女儿的爱是有严重的问题的,盲目且无知。是她亲手将一个可能的小魔鬼,培养成了大魔鬼。从整个剧来看,尽管Mildred最爱的人是女儿Veda,但她从来没有真正接触过Veda的心,她不知道女儿真正想要什么。片中有很多次母女争执后和解的画面,看起来总有些不对劲儿,其原因就在于她们的心从没有真正的联结。
Veda的灵魂就是魔鬼的代表。Mildred选择Veda做自己的孩子,很像上帝和魔鬼打了一个赌:Veda这个埋着邪恶种子的灵魂能被拯救吗?可惜,Mildred的育儿方式一步错、步步错。起初,Veda的人格障碍很可能只是反抗母亲没有真正地看到自己,但Mildred的应对方式只有两种:一味道德说教;一味纵容女儿不切实际的虚荣心。Veda就像遇到一个陷入泥潭的小孩,而这个小女孩也是Mildred内在未被救赎的小孩,Mildred 从未真正看到过她,更谈不上给她带来光明和爱。最终,这个赌上帝完败,魔鬼完胜。

 短评

Kate Winslet+Guy Pearce两位讨喜的英伦演员担纲演出,表演当然还是毋庸置疑。电视剧立足点较低,看起来相对琐碎,时代的悲哀并没有彰显得淋漓尽致。不过依旧非常十分精美,布景/道具/服装十分得体,剧情稍显疲软,但是仍不失为今年获奖的最大热门之一。个人倒是很喜欢。

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果真是幻世浮生啊,数年奔波到头如梦一场。不要指望这会是黑色罪案或是女性励志,其实从第一集开始,托德·海恩斯就想好了把这片拍成一部伦理系的家庭情节剧,并向他的偶像塞克致敬。凯特再次奉献精彩的演绎,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的样子真有爷们气。唯一的遗憾是断断续续的看完,情绪有些割裂了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1. 温斯莱特的演技没得说,但我对她一直没什么特别感觉的原因是,不论哪部戏,她走路都是一副在左右两边各抱一只西瓜的大妈感…2. 如果我有Veda这种女儿,应该会在她10来岁的时候就把她卖给了妈妈桑;3. 这个中文名翻译得太二了。

12分钟前
  • 冬天
  • 推荐

强忍看完了,怎么说呢,虐心啊。丈夫背叛,幼女夭折,长女背叛,生活再难,做为母亲还得坚持下去,即便以上种种可能都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映射的也是那个最萧条的时代。还有,影后就是影后。

16分钟前
  • janjanski
  • 力荐

veda真的是太讨嫌了好么!!!每次看到她很BITCH的样子我就想掐死她啊= =纯粹是看肥温彪演技啊><不愧是肥温。集集都有床戏╮( ̄▽ ̄")╭ Leo大婶你能不能别到处打酱油了!!!!天天看你太审美疲劳了drama queen!!!!!

20分钟前
  • Dita
  • 推荐

做为一名金链汉子,一个女人的奋斗史真的看不下去啊。推荐异性友邻看吧,给个四星。

23分钟前
  • 意乱城迷
  • 推荐

经济大萧条也许是全美最难忘的血泪时代,所以此剧足以让那帮老家伙们聚在一起,依恋青春痛哭流涕举杯相拥高唱回忆。老爷车,厨房里的鸡肉正在烤箱里嗞嗞作响,某首过时小调扣人心弦。挫折和幸运都似洪水,时过境迁后是否还有人在一起紧紧相依?幻世浮生,戳到你的泪点了吗?请嘲笑痛苦因为你也被嘲笑着

26分钟前
  • 蒋乜乜
  • 力荐

HBO出品,必属精品。

30分钟前
  • 熊仔面
  • 推荐

看着Kate在剧中被虐的同时我也在电脑前被虐的七零八落的,特别是最后一集Veda和Monty被Mildred捉奸的时候,竟然还敢嚣张跋扈的裸体示威,这时候如果Mildred能直接把丫掐死然后顺带手把Monty也掐死就是我认为最好的结局了!

3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忒气人了 咬牙切齿的看得我 掐她脖子我都跟着使劲呢还

37分钟前
  • 屎霸
  • 推荐

Veda就是被Mildred给惯坏的,以至于Veda抢了“继父”,还要在母亲面前全裸示威。最后,大女儿跑了,小女儿死了,第一任老公回来了。戏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母女关系,而这母女关系又这么病态,Monty算个啥,两母女的宠物。

39分钟前
  • Frosti
  • 推荐

取名为《幻世浮生》比较好。。。服饰很美。。。

43分钟前
  • tanceqi
  • 还行

越编越畸形的剧情与人物,若非大牌撑场,实在是不可理喻的胡扯。

48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转了一圈又回来,对于这么畜生的孩子真的要狠下心说见鬼去吧!怎没掐死啊bitch!肥温瘦了吧,她穿的所有裙子都美死了~~讨厌ERW,她很适合演这么恶心的角色。。男人都不够美啊遗憾

50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不要看!看了纯粹添堵!veda's totally bitch!!!!!

51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太不该看了!真看不得这种母亲被女儿精神折磨成这样的。结局就该安排她掐死她算了。看的过程中多少次想咆哮啊!!!!给三星,臭编剧折磨死我了。我这么爱我妈,你给我看这种,我想抽那个死婆娘Veda!!!!

56分钟前
  • 小晨
  • 还行

一部完全靠导演和演员的功力撑起来的散发着强烈大匠之气的家庭肥皂剧

59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我爱女神穿的每一套衣服!

1小时前
  • stranger17🎐
  • 力荐

这么2的名字,还情魔~明明就是奋斗的主妇嘛~

1小时前
  • 命--假如...
  • 推荐

“爱是我们贫贱的标志”

1小时前
  • Scarri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