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之末

完结

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丽贝卡·豪尔,阿德莱德·克莱蒙丝,罗杰·阿拉姆,安-玛莉·杜芙,鲁伯特·艾弗雷特,斯蒂芬·格拉汉姆,克莱尔·希金斯,珍妮·麦克蒂尔,米兰达·理查森,大卫·道森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队列之末 剧照 NO.1队列之末 剧照 NO.2队列之末 剧照 NO.3队列之末 剧照 NO.4队列之末 剧照 NO.5队列之末 剧照 NO.6队列之末 剧照 NO.13队列之末 剧照 NO.14队列之末 剧照 NO.15队列之末 剧照 NO.16队列之末 剧照 NO.17队列之末 剧照 NO.18队列之末 剧照 NO.19队列之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队列之末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克里斯托弗(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是个信仰骑士时代的传统道德的贵族绅士,正直隐忍,洁身自好。而西尔维亚(丽贝卡?豪尔 Rebecca Hall 饰)是个典型的交际花,有着众多情人的她过着终日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意外的怀孕让她不得不为了挽救名声,嫁给了保守的克里斯托弗。婚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丈夫的冷漠隐忍都让西尔维亚抓狂,她开始用尽一切手段来刺激克里斯托弗。西尔维亚与旧情人私奔成了二人矛盾的开始,然而两人的宗教信仰都不允许其离婚。就这样,这段勉强维持的婚姻让两个人陷入了无尽的折磨中。意外的机会克里斯托弗认识了思想激进,学识深厚的现代女性瓦伦仃(阿德莱德?克莱蒙丝 Adelaide Clemens 饰),进一步的接触让这两个看似不同世界的人相爱了,可世俗的羁绊却阻挠着两人对这段感情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西尔维亚也意...一个女孩的舞蹈这时对,那时错牡丹花下越位失败的追击人兽斗 第一季屠杀报告婚礼小屋繁花盛开电台恋波重案六组2梦想的声音 第三季想吃杂烩面弹片小Q(国语版)特洛伊奥德赛红灯停绿灯行春光灿烂猪八戒2002心脏移植医师蓝眼武士神之造物陨落星辰第四季携枪流浪汉超8岁月坏蛋罗宾汉NTM:一代嘻哈王者第一季女婿乱入第三季美国最可恨的女人谋杀 第三季王夫人鬼魂阳光姐妹淘韩版七月又十四之信不信由你耶稣基督:走出埃及战雷神收集2021空前绝后满天飞2瞒天过海飞飞飞铁血:生死隧战南侨机工英雄传1983 板球世界盃皇家女将五个相扑的少年1992五路追杀令2:刺客舞会城市24小时粤语

 长篇影评

 1 ) 提前的评论

一般播放之前,会让娱乐记者等圈内人提前观看。我看到的有两个BC的粉丝网站被邀请观看了第一集,BBC(英国广播公司)对BC的粉丝非常客气,在他生日当天还特意答谢他的英国粉丝。

这两个粉丝网站都有评论,但是没有任何剧透。整体上来说,都是对三个主角大事高度评价。尤其是对BC,认为这是他超越《Sherlock》的更出色表演。Superlatives may have become par for the course regarding a Benedict Cumberbatch performance, but they are once again unavoidable.(Sherlockology的评论)即是,BC的表演一直都是应该得到最高级评论,这里再次不可避免。(最最最最最最吧……)

而cuberbatchweb的评价是:As Tietjens, Benedict Cumberbatch very much carries the piece on his shoulders and somehow manages to better his recent work on Sherlock which is no mean feat. (BC的表演超越了他的歇洛克的表演,这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壮举。)

今天看到他本人的interview, 链接如下:

http://lornasp.tumblr.com/post/28487106528

BC令人非常惊诧的,一直都是他对英文的高度出色的掌握和用词的高超。看过很多次他的interview,从来没有看过他重复使用词语的时候,极其的令人惊异。他的角色,因为英国演艺界不成文的规矩,是只能演员扮演比他们本身身份高一级的社会成分,而不能扮演比他们出身低级的角色,所以他一直是被基本定型为扮演贵族或者学者或者高级政治家。他非常期望突破,所以最初很拒绝这个角色。但是,编剧Tom Stoppard一直坚持只要他来扮演提根(Tietjen)这个角色,而HBO(BBC的剧集北美发行商和商业合伙)对BC抱有怀态度,因为在剧集开拍时,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而担心对美国观众的吸引力。当然,这些都是历史了。

英国播放时间,大约是八月中下旬,是BBC奥运会之后的秋季排列。HBO的北美播放时间,还没有出台。这个剧集已经卖给了东欧西欧很多国家。目前可能还比不了《Sherlock》,歇洛克版权已经卖给了180个国家,今年BBC的收益就是大多靠着《Sherlock》和《Doctor who》(歇洛克两个编剧的另外一个创作)而来的。看看明年的收益,《Parade's End》(个人认为,翻作《游行结束》或者《庆祝不再》可能更好一点?)可能也是大有作为的。无怪BBC要使用BC来展开他们的奥运会的转播呢!

 2 ) 【剧评1-2】《队列之末》的三个隐前提


个人以为,本剧的编辑相当给力,节奏虽快但从未混乱,每一句台词都意有所指,与国产的改编作品如《白鹿原》之流判若云泥。之所以有很多姑娘表示看不懂,其实关键问题在于本剧有三个背景因素并没有点明——其实对于原书读者,或者一般英国本土观众来说是这三个因素本身就是不言而明的,但对于旁的文化圈的我们,就容易觉得一头雾水了。这三个隐藏的前提就是宗教冲突、经济因素以及上流社会的婚姻模式。

前提1:宗教冲突

英国是一个新教(基督教)国家,但因为种种原因,天主教势力依然强大,两者互为敌人,互相仇视,互有针锋相对的政治倾向和社交圈子,这直接影响了历史上英国王位的继承乃至现代政局。有兴趣的孩纸可以看看BC演的《鸠占鹊巢》,看看电影《童贞女王伊丽莎白》,这里不复赘言。
克里斯托弗之所以在社交圈声名狼藉身败名裂,以至于以前朋友的婊子老婆避他如蛇蝎,除了老婆的出轨、情敌的作梗等等不良因素之外,一大原因就是他是个新教徒,却娶了天主教妻子,迈过了社会规范的那条红线,就像蝙蝠,不是鸟也不是兽,两大团体都没有他的立锥之地,自我放逐于主流价值观之外。再加上没什么上流社会朋友,唯一的还是个白眼狼,所以一旦出现丑闻,便彻底孤立无援。
剧情一开始,他的父母亲朋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宗教的原因占了很大一部分。剧情发展到后来,哥哥马克之所以说“假如她不是天主教徒,我早就娶她了”,其实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两种不同宗教的结合,同样也带来了克里斯托弗和西尔维娅生活中的种种隔阂,比如孩子的教育问题:一开始克里斯托弗因为害怕孩子成为天主教徒,不肯让西尔维娅带孩子,而让自己嫁给新教牧师的姐姐帮忙;后来两人的矛盾有所化解,他答应让儿子跟着西尔维娅,其实就是在道歉,是很大的让步,令西尔维娅惊讶万分。再比如让他父亲无比痛心的那句台词“信天主教的人(克里斯托弗的儿子)将成为格罗比的主人”,以至最后选择自杀,这一切都是因为两种宗教之间难以调和的剧烈冲突。
事实上,后来也正因为他娶了天主教妻子,所以才无法离婚(天主教教义不允许,其实克里斯托弗自身信的新教是可以离婚的),让自己陷入死巷之中无法转圜。

归根到底,克里斯托弗为什么要娶西尔维娅呢?西尔维娅魅力无敌肯定是原因之一,自身的绅士准则肯定是原因之一,但这些绝非全部。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除这两点之外,其实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理由,为什么?请看下一条。

前提2:经济因素

英国的传统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说长子继承100%的家族财产,女儿们给一笔嫁妆嫁出去了事(一般都没多少钱,参见《傲慢与偏见》,除非能钓到同等阶层继承人,比如达西先生,就只能下嫁,嫁给清贫的牧师之类——这还算不错的,至少有社会地位——或者干脆独身终老,老小姐比比皆是),次子和小儿子去当教士或者出外工作(中世纪时去当十字军攻打耶路撒冷,近代去当公务员、去参军)。女儿和次子幼子一般只能继承母亲的嫁妆(剧中克里斯托弗把母亲的遗产借给朋友,以至于他的哥哥都要关心他的财政状况),更有甚者会被直接赶出家门,以确保父系家族的产业代代传承不被分割。

克里斯托弗家是典型的富有乡绅阶层,而非百度百科里说的上流贵族爵爷们,其实还差得远。根据长子继承制,马克被父亲全力培养,弟弟克里斯托弗就必然被忽视和疏于照料。他父亲自杀前也懊悔过这一点,早知道大儿子放弃继承一心从政,就该早早培养小儿子,避免让小儿子缔结不般配的婚姻,声名狼藉之外,还生下血统不明信仰敌对宗教的继承人。克里斯托弗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一直不怎么富裕,就算没有情敌下黑手也始终处于破产边缘,事实上锦衣玉食长大的次子幼子举债度日,表面光鲜内里窘迫才是社会常态。因为自身赚钱能力有限,又花钱大手大脚(想留在这个阶级里就不得不维持本阶级的消费习惯),“保持体面”就成了一件特别困难的事。那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简爱》里罗切斯特说的:“他们把我卖掉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次子娶一个富有的女继承人,来继承女方的财产。

剧中对此也有提及,第一集一开始克里斯托弗在解释他的婚姻选择的时候就说了“我和岳母一起住,她很慷慨”,然后他哥哥再也不出言反对。这一段剧情其实就是在交代前因后果,告诉观众克里斯托弗的婚姻动机有很大的经济因素,以阶层来说,其实他不光越界(无视宗教敌对关系),更是高攀了的。知道了这一点,故事一开始早餐桌旁西尔维娅撒泼丢餐具就可以理解,在夫妻关系中,西尔维娅虽然行止有亏,却始终是强势的一方(你可以脑补成煤老板千金招赘凤凰男接盘侠,虽然没那么极端,但模式是一样的),绝非单纯因为克里斯托弗太过老实木讷(虽然他的确如此)。西尔维娅在丈夫面前习惯于完全占据上风,有着强硬的优越感,一直都有。随着剧情的推进,这种优越感慢慢变了质,她渐渐发现了克里斯托弗独一无二的优点,发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不可自拔的真正爱上了他。但西尔维娅却始终无法放下自身的优越感,放下她的架子和自己的丈夫平等交流,终于给了瓦伦汀娜机会,也让两人的感情真正走入了绝境。

《队列之末》从来都不是言情小说,克里斯托弗和西尔维娅的的紧张关系远比“出轨—绿帽子—替别人养儿子”复杂无数倍,如果真是单纯争风吃醋你伤害我我伤害你那会好解决得多——事实上,夫妻双方比着出轨,互相给对方戴绿帽子,才是18、19世纪整个欧洲的时尚潮流。

前提3:上流社会的婚姻模式

18、19世纪,英国上流阶级(其实整个欧洲都这样)的婚恋观是典型的“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夫妻与其说是伴侣不如说是经济合伙人,双方尽同床和生下高贵血统的长子的义务之后,就可以分别找情人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去了。这是社会风尚,也是不言而喻的潜规则。克制,不冲动,维持默契,无时无刻不给对方留面子(因为夫妻的面子是一体的),只要别被人发现(火车上嘿咻只要没被发现就无人理会,火车上摸一下别人的手被发现就是大丑闻),哪怕已经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任何行为都被默认为“不存在”,这就是上流社会的掩耳盗铃,是他们的“体面”和虚伪之处。
关于这点可以拿19世纪中期流行文学泰斗大仲马的作品举例,比如广为人知的《三个火枪手》:国王有情妇,王后也有情人,社会并不苛责他们的行为,甚至连吃皇粮的火枪手都为王后的私通(往重里说这可算叛国罪)而玩命奋斗;王后只要在舞会上戴上国王送的钻石就一切风平浪静,可一旦钻石丢失的事情暴光,桌下的“潜规则”翻上台面,那就是可怕灾难,甚至会引发英法战争——所以在旧传统的背景下,克里斯托弗看似软弱的行为其实才是为人称道的绅士风度,而西尔维娅公报私仇的情人反而是没品玩不起的小瘪三。但是时代已经开始变化了,克里斯托弗的老一套做法已经不再起作用,甚至还有了反效果,这段剧情之所以如此设置,凸显的就是这一矛盾冲突,而绝非对西尔维娅单纯的道德批判。
进入20世纪,甚至直到现在,这种婚姻模式也从未绝迹,你我身边也许都有。顺便提一句,BC演过的舞台剧《一舞已毕》的主题就是这种扭曲的婚姻关系,表达“不懂爱和丈夫”和“无法表达自己的深陷爱情之中的妻子”之间的矛盾纠葛,爱与被爱的严重失衡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一直是戏剧的经典主题。

关于这部分内容,剧中表述的实在太多,不胜枚举,请自行对号入座。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我只想澄清一点,那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氛围中,克里斯托弗表现出的实际上是克制、忍让、默默承受和对早已过时的“维多利亚式绅士精神”的循规蹈矩,而绝非胆怯与窝囊。这个角色从来不是一个懦夫(的确,从我们的文化观念来看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不报复就够没种了,怎么还能帮老婆打掩护?可这种理解就是典型的文化错位和背景误读),相反的,他始终不乏反抗精神、毅力以及勇气(无论是对婚姻和交友的“出格”选择,对独立的新女性丰富内心世界的欣赏,对职业的责任感以及战场上的表现),他从来都不是在旧时代如鱼得水却完全适应不了新时达的艾希礼•威尔克斯,他反而更像是披着英国绅士皮的内敛、含蓄、“圣父”版的瑞德•巴特勒船长——他是那样努力地去恪守旧式行为准则,但本质上却拥有一个新时代的灵魂。
事实上,这正是克里斯托弗精神世界最大的矛盾之处,也是整部剧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更是他下定决心作出最终选择的根本原因。时代动荡摧毁了艾希礼•威尔克斯,却令克里斯托弗浴火重生。破茧的过程虽然注定纠缠痛苦,可一旦度过了这个难关,便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展开的羽翼,飞入新世界的阔地高天。

同样的,这种“风俗”也造成了社会舆论对于“情人”身份的接受程度,除了不改姓,除了终身是某某小姐,其实与夫妻全无二致,相当于现代意义上的同居甚至民事伴侣关系。其实社会动荡期的故事全都一样,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我国也有大把文艺女青年当侧室出身(美其名曰自由恋爱),最后令真正明媒正娶的太太被历史遗忘。比如鲁迅和许广平,甚至比如蒋委员长和宋美龄,数不胜数,全无二致。
所以无论是西尔维娅出轨还是瓦伦汀娜当小三,都不能简单用现代道德去评价甚至去讨伐,那都是不公平的,毫无疑问都是对本剧主旨的误读。

    ***

总之,一旦搞明白了三个隐含的前提,这部剧几乎立刻就拨云见日。克里斯托弗从来都不是完人,他善良包容却内向木讷,他智商超群却不擅社交,他心有大志却在人生的重大关头轻率决策,缔结不恰当的婚姻,几乎因此毁了自己的整个人生。年轻时的他的确曾经被情欲俘虏(我们谁不曾?),的确曾经因为自身的软弱而扭曲尊严(其实那种社会环境下吃软饭绝对谈不上可耻),但自始至终,他对命运有一种超脱般的坦然态度,从未逃避责任,从未背叛和欺骗,而是像个圣徒般直视自己的内心,为自己矛盾的观念和错误的行为埋单,默默承受一切后果,甚至甘之如饴。这一点比起活在谎言里并试图用谎言去欺骗小女生的罗切斯特先生(见《简爱》),实在判若云泥。
就这样,一个旧时代的正人君子,他慢慢变老了,老婆私奔了,名誉毁掉了,真爱出现了,战争爆发了……旧的秩序、旧的行为准则一夕之间支离破碎、推倒重来,他开始靠自己的薪金度日,卡着发薪日花钱(见剧中透支事件,最后靠着老婆大人的能力才挽回了自己的财务信用),他开始痛苦地求索,希求重塑自我,寻回尊严。在故事的最后,他拒绝继承格罗比,把富有的庄园收益留给西尔维娅和儿子,了解最后一笔心债,自己则与瓦伦汀娜在空荡荡连家具都没有的旧公寓里自食其力,艰辛度日。克里斯托弗走过繁华,走过战火,终于找到了清贫却内心温暖安宁的崭新生活方式,甚至有了真正的手足兄弟。这种精神世界的毁灭和重生堪称恢弘壮丽,他的沉默与执着、他的勇气与道路足以令人产生由衷的敬意。

也许这故事的意义就在于,克里斯托弗是旧道德和旧传统所能培养出的“最好的人”,但在那个残酷时代里,他依然艰苦求存,活得如履薄冰。其实这不是他个人的错,只不过因为那个西尔维娅所代表的旧世界,以及他自己所代表的旧道德和旧传统已经无法阻挡的走到了历史尽头,走到了队列之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一次重新洗牌,是秩序和阶级的再定义。在时代的洪流面前,快乐总是瞬间,痛苦则是永恒,但你依然是有选择权的——你是选择直面,还是选择逃避?当你站在队列的末端,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去?
个人以为,这才是这故事真正的主题。

 3 ) 让我们在爱的战火中拼个你死我活

第二集开始有种渐入佳境的感觉,看到了它有前途的一面。无论剧情,画面还是剪辑都在台词的讽刺与幽默中耐人寻味起来。或许是由于第一集看了三遍,认真琢磨了每个人物的台词及剧情,所以终于对背景有了一定了解便跟得上之后的节奏了。

虽然仍不时的联系时代背景,我看到的仍然是每个人物间的纠葛。如果说有些被翻译为《一战往事》这种类似战争题材的剧名放到电视剧上或许会引起误会。

Sylvia是个越来越值得同情的人物,她知道自己做的一切离经叛道却无法收敛,因为她向往自由自在而不是面对着一块“割开都不会见血”的“死木头”和处处拘谨软弱又固执的所谓绅士。海鸥的一段直接展现了两人无法融合的矛盾所在:当大家在旷野中顶着大风野餐并大肆谈论战争时,Sylvia不耐烦的离开席位走到悬崖远眺。Christopher 本能的跟上去表示关心,甚至温柔的指给妻子看天空中飞翔的海鸥。但顷刻间又回到了餐桌谈论的频道——德国法国英国间的战争与贸易,而对于妻子浪漫的表达自己想成为自由飞翔的海鸥这一关键心声毫未留意。即使Slyvia忍无可忍说你再继续讲我就从这里跳下去,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嘟囔着,看妻子没事便默默走掉。换作是我,我想我也会无法忍受。而恰恰是这种“不关切”像发动机一样刺激着Sylvia一次又一次的与男人调情,作乐。但偶尔Christopher绅士的关心也会给Sylvia一些希望觉得自己手中似乎有跟微弱的线牵着这个男人。当C去德国接S, 在马车中S看到自己用着孩子的“亲爹”(其实也可能是C的我觉得,不然为何头发那么金灿灿呢) 送的镜子而引C不安时顺手将镜子丢出了窗外,但C却坚持停车把镜子拣了回来。这一刻S的表情有些惊讶有些无语,但作为妻子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有些得意。像是被宠坏的公主遇到了个同性恋但忽然对方实际是个双性恋甚至异性恋,甚至对自己仍有热情的时候的眼中泛起的光芒。正是这小小的得意,被闺密觉察并归纳为soppy about him。S不承认,C更沉浸在他自己对S的束手无策中根本无法察觉。于是新年夜S社交结束后回到家,当然是被新的相好的护送回府,而C则在姐姐家一板一眼的跟每个人握手说这新年快乐。。。S听见安静的房间有了一点声响,她惊喜的以为是C,之后发现只是不小心打盹的女仆,那种失望和伤痛瞬间转化成了任性和气愤。这时,我开始同情这个女人。如果不是为了不让自己毁灭,让名誉委曲求全在这个世界,她便不会像现在这样回到家面对的只是个神经兮兮的女仆和昏暗孤独的卧室了。

而对C,除了对BC的好感以外,他的特权阶级的骄傲与保守,忠诚与执拗更让我想起S妈在第一集说的想伸手狠狠掐死自己的丈夫的台词。我看不到C的可爱,因为绅士与道德不等同于可爱。他对S仅有的冲动献给了他们第一次的见面,换来的是桩尴尬的婚姻,搞得自己如身陷囹圄。他对V的理智也是因为他认为一个绅士要保持忠贞不二而并不因为他顾虑着S。 这样一个男人:连给自己正在沐浴的妻子拿浴巾都要保持绅士态度时,你回去发问,到底是跟一个人过日子还是跟“我要做绅士”的信条过日子?他因S的美而心动并拥有,因V对他的仰慕和真诚而爱恋并惦念。V的确是更适合并懂他的,所以他在决定告诉Macmaster自己将去参军的周五聚会上动情到流泪的说:“我想要的我得不到”,“这世上没有什么我能留住的了”。事实上C也是个被惯坏的孩子,他像达西先生一样一眼看穿所有人的虚伪并表现出来,他冲动的认为自己为国家为秩序效力却忘记了自己身处的社会其实仍到处是虚伪与世故。我能说的是他是个好人,是个君子,甚至在情感经历上值得同情的君子。在未知接下来发生什么的情况下,暂时做这样的结论。他以他所不知的方式折磨着自己的妻子并因此而备受对方所故意的方式的折磨。这样看来他是占在上风的不是么。但凡他懂得一点变通或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些,他的爱情,他的事业或许是万全不同的模样。讽刺的是,外人并不了解他的这份痛苦,不是看到他清晨驾着的马车上坐着V就是火车里卧着正哭泣的D夫人的手(实际上是Macmaster惹得祸)。不熟悉的外人认为是他辜负了S,而他却为了掩盖妻子的水性杨花(或许更多为了自己的名誉),连对面站着给自己戴绿帽子的第三者都无法揭穿。这种又恨又同情的复杂感受似乎增添了小说的戏剧性,给电视剧增添了幽默感。

当然这场战争还少不了V,一个对爱情充满美好憧憬却被最尊敬的夫人的出轨所打破的姑娘,一个对妇女权利事业正义呐喊却发现极左的方式正破坏应有的和谐的参政者。她爱上的是那个条条框框中的C,却在政治上成为了V。实际上Valentine 像在为Slyvia呐喊,而愿将自己关进C的牢笼。或许牢笼这个词有些对C不公平,因为他在面对V时完全是另一种状态,一种自信与幽默,成熟又理想化的状态。似乎C身上的腐朽与光荣只能通过某个特定的女人展现。而V是那面他喜欢看到并觉得身心舒畅的镜子,却买不到。

于是每个人都是可怜的,因太多纠缠无法脱身。然而各自又并未认识到那些纠缠,注定将在对对方的爱的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期待。

 4 ) 结婚十年---------从细节浅析Sylvia的人物性格及CS的夫妻关系

人物关系表
Christopher Tietjens----------- 下文简称C
Sylvia Tietjens------------------下文简称S
Valentine Wannop--------------下文简称V
MacMaster------------------------C的矮个好友
Edith Duchemin------------------MacMaster的情妇,丈夫死后与Mac结婚
Mark Tietiens---------------------C的哥哥
Gerald Drake---------------------S的婚前情夫,有妇之夫,S很可能怀着他的孩子嫁给了C
Potty--------------------------------S婚后情夫一号,S曾与他私奔,后来因为S被罚上前线,死在战场上.

   
时间线
1908年------------------CS结婚
1912年------------------S与第一任情夫私奔4个月,写信要求C把她接回 去.C在高尔夫场遇到V,两人通过马车一夜一见钟情,但C克制了自己的欲望,同意把S接回来,两人开始分床.
1914年------------------(1916?)一战开始,C上战场,受伤,失忆,回伦敦疗养,被丑闻重伤,父亲自杀,重遇V,请求她做自己的情妇.但两人没有发生关系.C重回战场.
1917----------------------S奔赴战场试图挽回与C的感情,在卧室里向C告白自己5年来守身如玉(1912-1917),C被感动,冲撞了上司,被罚上前线,S带儿子回格罗比.
1918-----------------------一战结束,C回到伦敦疗伤.S误以为C与V在一起于是把格罗比大树砍了,并谎称自己的了癌症,C并未被S打动,于是S追到伦敦,在公寓里被V揭穿自己的欺骗及在幕后的操纵行为,C默认了V的话,S发现一切不可挽回,祝福了CV,离开伦敦.C烧了从格罗比带回的残木,与V在一起,英国军队解散,全剧终.

(一部剧正好十年,可以做个MV什么的....)

前言及声明
这两天在豆瓣WB贴吧闲逛,看了好多GN对Parade's end最后一集的评论.对S及CS的关系的理解可以说非常两极化.
我尽量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分析这段三角关系(当然没人能保证绝对客观)以及我的分析完全基于Parade's End这部剧!这是剧评不是书评.很遗憾我还没有看到原著(泪)这书没有中译本或日译本,我所掌握的唯三语言中,BC封面的PE英文版到现在亚马逊还没有给我发货(泪),预计10月底能到手,所以请看过原著的GN对我的评论手下留情.最后,这篇分析完全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注:[]里为原台词引用

    全剧开篇分别描写了S与C结婚的前夜.
       在S的公寓里.她的情夫大声表示了对她结婚的不满.[你不会想要嫁给这头蠢牛].S是回答到[我在挽救自己不至于名誉扫地.我怀孕了.我只想要去死.]根据背景可以得知S的情夫是有妇之夫,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要离婚娶S.而S身为天主教徒是不能离婚堕胎的.再来看第二天通往礼堂的马车上的对话,她的母亲称未来女婿为[天赐的救星]------她女儿和有妇之夫玩出了火.虽然看不上C,但嫁给这个冤大头1可以挽救名誉,2可以给私生子找个爹.
        
        另一方面C乘火车赶去法国结婚.通过他和Mac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法国结婚的原因是[只有在巴黎结婚才不至于丢人现眼]而C是这样对他的好友描述他的未婚妻的[我被这个婊子缠上了,我都不知道孩子是不是我的.]在第二天的马车上C告诉他哥Mark他结婚后会搬去岳母买的房子里和她同住,[她母亲为我们的结婚花了不少钱].众所周知C是次子,和Mark不是一个妈生的.根据欧洲的习俗次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只要他哥不放弃,那么爵位和房产C都是没指望的(当然后来我们知道Mark没有结婚也不要房子).就像简爱里罗切斯特也是次子,他父亲不愿分割财产又想让他也过上好日子于是骗他娶了一个嫁妆丰厚的疯女人.C这边也一样.他没有房子的继承权,在伦敦靠统计局的工资过活.结婚想要买房子必须靠有钱的岳母资助.根据以上台词可以推测出C愿意娶S的原因.1 S的妈妈给他们提供了不少钱2 她(S)也有令人着迷之处(通过C对火车上镜头的回忆我们可以看出S对他有巨大的性吸引力)3.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有可能是C的(至少她骗他得时候时间应该是对得上的)
        
        婚礼前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S的镜子,她情夫送的.这面镜子在后面的每一集都会在关键时刻登场,所以之后我会详细分析.不过通过S在结婚当天带着这面镜子的行为可以分析出她在嫁给C的时候明显心里是装着另一个男人的.
        
        通过以上对他们结婚动机的分析可以得出,S这边对C是完全没有爱的。当时她的心应该在G那里。嫁给C是为了救火。而C呢,首先他是迷恋S肉体的,并且认为作为一个绅士应该对她肚子里有可能是自己的孩子负责,同时也是为自己在火车上放荡的行为负责。但另一方面在精神道德上他是完全看不起S的。一上来就称她为Bitch(在第一集中他也是这么称呼他岳母的)并且在他哥称S为天主教婊子的时候也没有反驳(C是英国国教,S是天主教)。所以基本上这段婚姻的开头是非常恶劣的。而且接下来还会越来越恶劣。C从未改变对S的看法。S也从未真正理解并爱上C。
        
     接着来看3年后,C,S及他岳母在会客室吃早餐的镜头。岳母问了C一个问题,然后S就摔盘子了。表面上看S摔盘子的理由是因为C像根木头那样的给百科全书加注。其实真正原因是S对C的回答感到恼羞成怒。C认为家仆协会之所以反对通过免费医疗法案的原因是[这破坏了女主人和她们的仆人间美妙的亲密关系]然后他看了S一眼。这一眼的暗示很明显-----------C知道S和她的女仆私底下的把戏。他只是懒的拆穿她。(S在后面给C的信里称她们为[hullo central]她和她那些情人们的接线员。)C经常讽刺S,比如看到S邀请他跳舞,他来一句,如果这也称得上跳舞。S关心他在战场上的情况,他说感谢你的德国朋友把我们搞得那么惨。当然他喜欢讽刺所有人(不讨好的性格),经常对Macmaster,讽刺他喜欢的诗,讽刺他的出生什么的。甚至在V的面前拿她女权主义朋友和马相提并论[你可以不用套着她的嘴牵她过来],所以即使是V在一开始也是非常讨厌C的(觉得他非常粗鲁)。
        
    继续回到S这边,通过S和她女友的交谈我们可以得知她对婚姻的定位[我需要一个家,一个丈夫做摆设,还有一个地方放女仆。我可离不开我的接线员。]接着她提到私奔的目的--------------为了让那个榆木脑袋(她这样称呼C)有些反应。包括她后面和potty的对话中也可以看出,她私奔并不是因为爱上了情夫,而是为了刺激她的丈夫,她恨他的包容,所以想撕下他的面具。可惜C就是比石头还要硬,所以第一回合可以说S输了------------她写信请求她丈夫接她回去,条件是1留着她的接线员2分床睡。C给她的回信也很干脆,让孩子信英国国教。C在第一集就表明了他对婚姻的立场。只有流氓才和他们的妻子离婚。
        
    大家对这部剧的违和感主要还是由于对当时的社会状况缺乏了解------------用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来理解100年前的西方上层社会夫妻关系,没有误解是不可能的.这里我又要拿唐顿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如果看了第三季的话应该记得老爷投资失败把钱全赔在加拿大的铁路公司里血本无归,导致全家必须搬出唐顿把房子卖了抵债.老爷赔进去的钱不只是自己的那部分,连太太的嫁妆也一起投进去了.他跟太太坦白的时候内疚的哭了,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他夫人并没有愤怒的责怪丈夫为什么私自把自己的钱投资了,而老太太也没有过多的责怪儿子,这点是非常体现当时的婚姻及价值观的.(我不是专业研究欧洲近代社会的,所以下面这段分析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出)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而言,100年前的妇女,比起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件物品.她们嫁给丈夫前是归父亲管的,父亲对她们的健康,教育,婚姻是负有绝对的责任的.她们做出任何出格的事都是在给家族蒙羞,简而言之就是脏水泼在老爸头上.就像第一集S和神父坐在马车上,神父对S说我很庆幸你父亲死了,不用看到今天的闹剧.(所以我深刻同情唐顿的老爷,他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个婚前失贞,一个要嫁给老头,一个跟司机私奔,可想而知家族在社交界的名声).女儿是没有继承权的,她们结婚只有一笔嫁妆,不过不要以为这笔钱是给她们的,这是给她们未来丈夫的.她们没有任何权力动用这笔钱.第一集里S私奔后C就把他岳母买给他们住的房子卖了,搬回婚前的公寓去了.第二集S知道了这个消息气的不行.不过她和她母亲都是无权干涉C的决定的,作为嫁妆的房子婚后就是C的了,他让S住哪S是不能挑的.丈夫从丈人手里接过女儿和嫁妆就代表了今后这个女人的一切都开始由他负责.她的财产,教育,社交,子女,妻子行为失格绝对就是丈夫的责任了.第三集里Edith知道她的神经病丈夫从医院回来慌得要命,因为她挪用了丈夫的钱给Mac装修公寓.要是被丈夫知道了被抽死也说不定.还好她丈夫自杀了,不过同时还要确保没有子女或亲戚来继承这笔钱.(这时候要是冒出个大表哥,那Edith也就悲剧了)

       在队列这个剧里这一点表现的是很明显的.C娶了一个失贞的女人后并没有管教她,纵容她在社交界鬼混,最后还搞出了私奔的闹剧.作为一个男人来说这是完全失格的,政府认为他不能担当重任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像C自己说的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好的男人,还有什么脸在外面混呢.这点从C母亲的病死和父亲的自杀上都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看法.所以当S在第三集里对C说当你死前你都可以说自己一生品行端正的时候,C很认真地回答她,但我从未指责你的行为.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是有罪的.S之前对他吼,在过去的生活中哪怕有一次,你骂我妓女,婊子,谈谈孩子的事,或是我的情夫,你就能让我们重新走到一起.这决不是因为S有什么受虐倾向,在当时的社会,丈夫是有责任管教妻子的.所以如果C管着S,也就说明了他把S当作自己的妻子,当作自己的责任,他没有放弃这段婚姻.但事实是相反的.他纵容她私奔,又同意把她接回来,并继续不干涉她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是非常残忍而且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的.

       在第二集的开头有一个很巧妙的场景,C和S坐在马车上,S认为自己害死了C的母亲,然后把情夫送的镜子给扔了.这时C停下车帮她捡了回来.其实这个场景是非常令人悲伤的,并且从这个行为也能反映出C对待这段关系的态度.如果他让妻子把镜子就这么丢了,那么也就代表他愿意让这段不堪的回忆过去.,接受妻子的道歉,和她重新开始.但是他没有,他捡起来,塞回S的手里.在我看来这很残忍的,就像他把儿子留在自己身边一样.他不接受妻子的道歉,甚至认为她不需要道歉.他愿意时时刻刻提醒并刺激自己,他愿意活在痛苦里.所以当他名誉受损,被S的情夫陷害到破产,为了S冲撞上司被派去前线,这一切按照C的思维来说都是他自找的,他不会去怨恨S,因为他从来没有宽恕她,这段婚姻中他也是过错方.

       我们可以看到C和S在一段婚姻中面对外人的时候其实一直是在为对方辩护的,比如S多次对别人说她丈夫是伦敦最正直的人.而C在S私奔后对外宣称S去国外照料母亲,S跑到战场上惹了麻烦后C对将军说你惩罚我就可以了,不要侮辱我的妻子.在被将军揭穿S跟potty私奔的时候后才无话可说.很多人看到这段后会理解为他们互相爱着对方所以才替对方辩护.其实不完全是如此,当时社会认知夫妻是一体的,(在C的认知里夫妻双方是没有隐私可以拆对方的信的)所以为对方遮掩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名誉辩护.

       将军在把C调到前线去前对他说,你为什么想不明白呢.你要么跟她离婚,要么像个男人一样跟她生活在一起.这里的像个男人绝不仅指性生活.看这剧的许多GN对C和S的性事关注到不可思议的地方.好多人都在纠结他们第四集到底睡了没睡...(汗)这段婚姻里C没有尽到的责任绝不只是没有性生活,对她的行为不进行指责和干涉是更残忍的.这也是将军反复跟他说管好你的女人的原因.S在去战场上找C前曾跟朋友抱怨说他们不让妻子去战场,情妇和妓女却可以随便去.官方禁令女人上前线.如果妻子去的话,丈夫是要连坐的.情妇也无所谓,男人对管教妻子有责任,对情妇则没有,所以S去战场这个行动本身,足以让C成为整个军队的笑柄了.这也是Mark不同意帮S的忙,写信叫她婊子的原因之一.

       简而言之这段关系里的两个人既是彼此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彼此的加害者.我很喜欢的作者曾说过,婚姻让一个人变成两个人,但两个人在一起后比起一个人生活更容易让人人格堕落.S的悲剧在于她要的太多.她其实比任何人都明白她丈夫不会爱上她.C会为了Parade娶她,也会为了Parade不同她离婚.更会因为Parade一辈子从人格上看不起她,他们相爱的前提是不存在的,她的挣扎是徒劳的.而在我批判C之前先为他辩解两句不和S离婚的原因.看到当时的女权运动大家就该明白,当时妇女是没有权利地位的,你的地位是父亲和丈夫给的.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所以对S来说C不与她离婚是避免她一无所有名誉扫地.她能住在格罗比是因为她儿子,不然Mark早把她赶出去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C不主动与S离婚其实是比休了她仁慈百倍的做法了(如果S主动提离婚C是会答应的).社会是不断进化的,现在GN们用以批判C的价值观与婚姻观,是那些女权主义者(包括V和她的母亲)用上百年的时间不断斗争得来的.而我们站在100年后的道德制高点去批判100年前人们的价值观,绝对是有失偏颇的.C在道德上不能称为一个圣人,但绝对是个可怜的好人.他的悲剧在于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一个选择买单.更悲哀的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太聪明以至于不能装糊涂,他站得太高以至于不能走下来装流氓,他的下半辈子都必须活在清醒地痛苦里,这一点无论他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与谁在一起生活都是无法改变的.

       C曾在第三集对S说过”you were let down at the beginning by a brute, so you have the right to let down a man. It's woman against man. Now and ever has been. “ 这是他的价值观,格罗比树倒了,这个也是不会动摇的.我现在正在研究的作品中作为主人公的丈夫对自己不幸的夫妻关系有过这样一句描述:"结婚前的女人和结婚后的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结婚后的女人已经被丈夫宠坏了.无论嫁给怎样的人,结婚后妻子都会因为丈夫变坏.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把自己的妻子变坏到了什么程度.勉强从这样的妻子身上追求幸福是不公平的.幸福这件事是无法从结婚后失去天真的女人身上得到的."Parade's End这部剧其实是拍到第三部就结束了,觉得突兀的观众想一想第四集的结尾,也许多少能得到些安慰也说不定.

--------------------------------------------------------------------------------------

     我一直声明我是真心喜欢这部剧,也是出于希望更多人能够更理解这部作品的精彩之处,而不仅是停留在画面精美,配乐好听这样的层面上.有时候用词可能不太恰当想法可能过于主观,这都非常欢迎大家指出并一起讨论.另外我还是没有拿到原著,所以作品中到底是从哪个人物的角度进行整个故事的描写这点令我非常好奇.每个人都有局限性,全知全能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存在的.好的作品能把一个不完美的人刻画的既深刻又生动,并且令人着迷,在我心里S和C都是这样的人物,所以对我来说这部剧是一场盛宴.如果看完这篇评论后,能够让人鼓起兴趣去看,或重新回顾一下这部剧,那我也就满足了.

 5 ) 第三集杂感

第三集熟肉看完了。
我太喜欢这一集,它让我看到了希望。
很多GN都觉得这集很虐,我倒不这么觉得。
当事情坏到不能再坏的时候反倒带来了转机。
这集我看到了一个从坚硬的壳子里被逼出来的Christopher
我感谢战争,感谢谣言,感谢那些企图毁坏他名誉的人,感谢他那个愚昧软弱的父亲。
也感谢他妻子那些情人,当然还有Sylvia。
她终于把他从壳子里逼出来了,用那些子虚乌有的谣言,用她那些虚虚实实的情人,用她来路不明的儿子,当然还有她激烈恶毒但却一针见血的语言。
上集看得我无比压抑。Christopher坐在火炉边,面对他的柏拉图恋人流着泪说,我想要的我得不到,我所坚持的已经破灭。
他已经不知道他活着的盼头是什么了,虽然那就坐在他的对面,却无法说出口。
但这集好太多了。他的智力受损,他的名誉被毁,但这些却使他真正面对了他的内心。而不是试图用他的大脑,他冷静克制保守的大脑,去控制一切。
面对他自杀的父亲,他没有像母亲死的时候那样默默去忍受,试图用合理的解释来掩盖。
我看到了他的愤怒,他的怨恨,他对他哥哥说出的是他内心真正的感受,而不是虚伪的承受这一切。
他面对妻子的歇斯底里做出了正面的回应。他第一次告诉了Sylvia他娶她的理由,他忍受她的放荡,忍受她情人的侮辱报复,他有自己的原则,即使她无法理解。
当他放弃格洛比,放弃他儿子的宗教信仰,放弃他至今为止所坚持的东西,对V说出请作我的情人的时候,我发自内心的笑了。
肉体真的不算什么,他们精神上结合了。他有了活下去的理由,有了从战场上回来的盼头。从人杀人的战场上回到人吃人的社交界,只因为她的存在,他找到了自己的希望。
Sylvia真的可怜又可恨。虽然我非常喜欢她。一步错步步错。她试图用她的方式挽回一切无法挽回的事。她不能停止,不能放手,不然她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当她决定回到她丈夫身边的那一刻起她就意识到了。她将永远痛苦的活在自己一手造成的错误里。然后用折磨她的丈夫来作为渡过今后漫长的婚姻生活的唯一的目标。

不知不觉就啰里啰唆了那么多。稍微说点题外话。
缺你真是,不论在哪部戏里都有一个为你默默付出的好哥哥啊。看到他哥对V说的那番话我真的感动了。这世上总有默默爱你的人。总有值得你为之活下去的希望。
还有他那个矮个子的朋友。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没资格说太多。不过从剧里来看。尽管他虚荣,出身低下,不择手段的想往上爬。但是对Christopher来说他是唯一的朋友,他愿意帮助他,相信他,有时甚至依赖他。他是他孤傲心灵的一丝慰藉,不管怎样此时此刻我感谢他的存在。在生活中我们总是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我喜欢这部剧已经超越了一般的范围,无论怎样它慰藉了我的心灵,在为4万字论文奋斗的苦逼的日子里。感谢它带给我的一切,然后继续等下一集。

 6 ) 同战争一起结束

一直在跳动不连贯的情节中尝试自己的解释,因为BC那张丑得迷人的脸,也因为BBC留下的持续加分的好感,我希望这一部也是说得通的好剧,至少在我这里说得通。然而在忍耐不住窥探剧透与评论的过程中熬到剧集结束,可以把全剧串起来挂在我脑中的毫无疑问是sylvia这样一个出现在第一个镜头却没有留到最后一个镜头的角色。
我是在剧集结束才意识到原来sylvia与午夜巴塞罗那里的vicky、对话尼克松里的欧洲女子都是同一个人演的,这个叫rebecca hall的女演员在塑造不同角色的镜头前竟然可以如此的迥异多变。向演员致敬,然后回来,说正事。

sylvia选择嫁给christopher是全剧的开始,原因是她怀孕了却不知道孩子是谁的。婚礼前,怀了孩子的s仍在和另一个情人做爱,婚礼当天她满不在乎的戏弄母亲说她手中的珍珠镜子是情人在前一夜送的。c执意娶她,因为他们在火车上初次相遇就发生的性爱。婚礼前c的哥哥说他不合时宜又是个傻瓜,可他甘愿当傻瓜,而不合时宜用来形容他与s的爱情始终恰恰是最合适的,在英文里它简单到只需要用wrong这个词来表达。婚后他们成为了一对互相折磨的矛盾体,s做着一切与c的道德观背道而驰的事,c的道德观又使他不得不处处包容与原谅s。c和s的婚姻注定是要破灭,而c和后来出现的女权主义者valentine又注定会在一起,这样的结果就是队列之末。我在剧中找到有关题目“队列”(parade)一词的解释有三个层面,一是c在最初一直坚守的常存在于传统英国夫妻间没有真正爱情却相敬如宾的秩序,二是一战中战士们的队列,三是妇女政权论者的游行。对于英国而言,一战像是一个时代通往另一个时代的桥梁,c坚守着筑起桥梁的此岸,v期待着桥梁所通往的彼岸。经历战争,经历挣扎煎熬机缘巧合,c做出了选择,他最终过了桥来到彼岸牵起了v的手。

s呢?她不属于任何一边。

"她身上有某种闪光的东西",这是婚礼当天c对s的评价,讲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脑中闪现的是火车上那场性爱,而这也是整部剧中他对s的唯一一句评价,这评价是对的,因为它来自c裸露的内心而不受道德考量,s,一直是最耀眼的。从人物身份的设定上来说:s的父亲早亡因此她是无父的,显然她不脱胎于旧日的贵族制度;她的神父被绞死,以至于她的宗教信仰并非发自心底;她对自己的儿子无爱,说明她无望于新生力量。她不参加女权运动,她为情人之故而有亲德之嫌,她信奉的是绝对的自由、永恒的改变。她视太平的婚姻生活如囹圄,于是与情人私奔数日;当她厌倦了与情人厮混,又要求回到丈夫身边;丈夫变心后,她为了抢回丈夫而行为检点虔诚祈祷;她可以为丈夫独守闺房五年,却在丈夫回来前不久又与别的男人有染;她多次出于嫉妒心揣测丈夫的行为,最终亲手砍倒了格鲁比之树斩断了丈夫的所有眷恋;她含着心酸的眼泪祝福丈夫和他爱的人,又在不久后问将军愿不愿意娶她。在自己行为所引起的层层波澜中,最潇洒的是s,而最痛苦的也是她。s身边总是不缺男人,他们中的一些渴求着她的肉体,一些鄙夷着她的不检,实质上前者和后者并无差别,却没有人能懂她。

在嗅出战争爆发前的压抑气息后,她站在悬崖边,仰望着盘旋天际的鱼鹰喃喃着“我多希望能变成它”,正是她心中这份自由,最终限制了她,毁灭了她。s没有选择通过一战那座桥从一个时代进入另一个时代,她患了癌症,同战争一起结束了。

“我坐在岸上
垂钓,背后是一片枯乾的荒野,
是否我至少把我的园地整理好?
伦敦桥崩塌了崩塌了崩塌了
于是他把自己隐入炼狱的火中
何时我能象燕子——呵燕子,燕子”
 ——艾略特.《荒原》

其实与其说s想要的是自由,倒不如说她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罢了。

 短评

我现在倒是越来越喜欢RH的Sylvia,不过因为对那个时代的大背景和一些细节不太了解,所有有的地方把握不到重点。

8分钟前
  • R
  • 推荐

结局简直跟前四集没关系 ╧═╧ 就算最后是真爱,V和S在观众心里的角力也该势均力敌一些吧,演员选得真失败。顺便吐槽不喜欢V的眼影。|| 想回去旧秩序是多少代人的悲伤之源。

10分钟前
  • water
  • 还行

之前没看下去,今天剧荒~没想到竟非常上道~结局不好,既没尊重原著也没有顺应民情

12分钟前
  • claire
  • 推荐

S一直会是S,V总有一天不是V。

17分钟前
  • 小云仙
  • 推荐

那长长的一夜马车赶路,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浪漫,足够回味一生。拂晓时分的雾那么美,雾中差一点完成的吻那么美,橘红的晨光从身后淡淡映在他们脸上是那么美。等待来得那么漫长,五年一晃而过,最初那一眼,浓雾那一夜,终究无法忘怀,越抑制越深刻。有些爱跑赢了时间,最后他们在一起了,但于S太不忍。

20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雾霭里的漫长旅途,黑夜,诗歌,夜莺,歌唱,大概谁都会动心吧。

22分钟前
  • 好无聊吖小明
  • 推荐

英剧说话说一半的风格,加上繁杂的历史背景,这部片子稍稍有些难懂。但是仔细琢磨又不失为一部好剧——放下一切繁华与虚荣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结局。

27分钟前
  • 锦瑟无端
  • 推荐

历史部分没带入感,感情戏表现又显莫名做作。翻译原因?或是不理解保守时代克制的表白方式?反而更喜欢S这个角色,人物饱满,对无聊生活充满厌恶、容貌和地位又难改优越感、需要爱、不懂爱、对比后发现C的优点后才开始学会求而不得痛苦的爱。E也不错,唯独C、V无感,一个压抑死硬派一个激进天真派。

29分钟前
  • 蒋乜乜
  • 还行

要不是缺爷和短头发美妞,肯定看不下去,不知道要讲什么,所有人都很莫名。不过一如BBC年代剧的传统,场景景致,时代感把握得很好。缺爷的古典绅士憋屈样好可爱。

34分钟前
  • 三三
  • 推荐

毫不犹豫的五星。真美。英伦标配。雾中的那一幕让我又相信爱情了。

35分钟前
  • sude
  • 力荐

初步判断,是一个傲娇妹跟一个纯爷们抢另一个傲娇妹的故事。我错了,其实是一个傲娇妹为了另一个傲娇妹变成纯爷们的故事。最后一集果然还是让我骂娘了,不评星是个好习惯。

40分钟前
  • 枻越蓝
  • 还行

结局太虐以至于看了唐家屯S3E01才恢复一点(大哭。S和C的故事让我无可抑制想到《面纱》,相较之下Walter和Kitty何其幸运,他们获得了独立的时空来面对和倾听。C和S之间最初也最致命的阻碍是沟通的无效,V的出现过于及时和残酷,由此裂痕变成鸿沟,命运没有给他们再度相爱的可能。

43分钟前
  • 停云
  • 推荐

Sylvia相比唐顿庄园的三位小姐而言 确实更具贵族韵味 男主让华生演似乎比让卷卷福演更好?小三演员选得也失败 和Sylvia比起来 完全无魅力可言(软倒是够软的)第四集时S闯军营一段明明已经可以看出是真爱 为何最后砍树了剧情竟发展为不可忍呢?到底逆转还是需要合适理由 不过 总算还是有些漂亮台词的

44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消除了一切看戏前的耽忧。节奏明快,事件清晰,表演鲜活,人物丰满,镜头唯美。服了。

47分钟前
  • 沙莫
  • 力荐

第一集好猎奇!!!

48分钟前
  • SallyViolet
  • 推荐

她问他那个女人是你的情妇吗,她拿着他的支票满眼泪光地望着他。其实一开始他就不懂她,不懂得这个女人的放纵和内敛,不懂得自己为什么在她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她哭着说,你让我无法忍耐,然后轻易地拭去眼角泪光。在那一刻,他仍是茫然的表情,而我已经爱上这个女人。

53分钟前
  • 萤火虫子
  • 推荐

卷福又演了个好角色~~

54分钟前
  • 西西弗斯的石头
  • 力荐

Tietjens的道德感与爱情就像格诺比之树和老宅,终有一日其中一个会先倒下…如果至死他捍卫的都是他的道德观…我只能说他是个伟大的悲剧人物。【没看过原著,照目前情况看来,只能说到这份上】场景美,配乐佳,叙事方式很合我意。不和唐家屯比。最后请允许我拿套大英百科全书拍死Sylvia。

57分钟前
  • 有只浣熊叫小白
  • 力荐

对结局忍无可忍了 我就当只有四集好了 不论是不是演员塑造的好不好 或者本身改变后的剧本里W确实戏份不够让人没有感觉 但是但是这个结局好讨厌!!!!!!!!!!!!!!!!!!!!!!!!!!!!!!!

1小时前
  • Sash
  • 推荐

这种片其实就是琼瑶剧,要琼到精致瑶得有趣,那就好看了。Chris和Sylvia各有讨厌。虽然演员们都很活泛,也营造出了喜剧转悲剧转喜剧该有的调子,奈何剧情还嫌琼瑶得不上档次。缺爷的颜总是在惊为天人和丑得骇人之间切换自如,实在叫吾辈目眩神迷。MS其颜正的程度总是跟角色的智商成正比……

1小时前
  • 小斑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