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写手

HD中字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皮尔斯·布鲁斯南,奥莉维亚·威廉姆斯,金·凯特罗尔,汤姆·威尔金森,蒂莫西·赫顿,安娜·鲍丁,乔·博恩瑟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影子写手 剧照 NO.1影子写手 剧照 NO.2影子写手 剧照 NO.3影子写手 剧照 NO.4影子写手 剧照 NO.5影子写手 剧照 NO.6影子写手 剧照 NO.13影子写手 剧照 NO.14影子写手 剧照 NO.15影子写手 剧照 NO.16影子写手 剧照 NO.17影子写手 剧照 NO.18影子写手 剧照 NO.19影子写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影子写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伊万·麦格雷戈 Ewan Gordon McGregor 饰)是一个影子写手,一如其代号“Ghost(鬼魂)”一般,他深深躲在幕后,为各行各业的名流捉刀撰写回忆录。一日,鬼魂接到一项新的任务,即帮助前英国首相亚当·朗(皮尔斯·布鲁斯南 Pierce Brosnan 饰)的回忆录作润饰工作。此前,该书由亚当·朗在任期间的助手迈克·麦卡拉负责,然而麦卡拉却神秘自杀。看在丰厚报酬的份上,鬼魂接受了这项工作。在写书过程中,亚当受到战争罪的指控,政治风暴近在咫尺。而鬼魂也开始有意探知亚当不为人知的过去以及麦卡拉死亡的原因,却不知此举将他引入险途……   本片改编自罗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小说《枪手》,并荣获2010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神探夏洛克第一季禁断动画17旋风十一人女鬼爱上尸月桂谷大人物 第一季伪装者2016间谍游戏天涯沦落女我要这样生活大武当晴朗的天空痴迷2022高分少女狙击手:深入杀戮地帶金枪游侠九州海上牧云记公主恋人歌之☆王子殿下:真爱传说之星咱们裸熊第三季头领第二季北方无故人金玉瑶亡命天涯边缘人爱,你别走猛鬼街3美国恐怖故事集 第二季大司机远方的小伙伴我们的朋友拾光里的我们封神英雄子时杂货铺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第五季探险家2022“听见彼此”音乐会西游ABC 第一季咫尺天堂 第二季铁三角2007冰血寒颤危楼愚夫奔跑吧!兄弟2015一出大戏诅咒你若安好大兵历险记永远的莉莉亚

 长篇影评

 1 ) 影子写手就是个脑残

影子写手就是个脑残。我也对政治没兴趣,我也不看什么政治人物传记。但我也有最起码的政治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个影子写手从头到尾都让我非常费解,他到底是天真还是白痴?而且一路白痴到底,到最后知道连前首相都只不过是整盘政治棋局中的棋子时,居然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和可以全身而退的措施的情况下公然向阴谋的首脑挑衅,告诉人家:嘿,我知道真相了!也不想想,人家连前首相都能灭口,你一个小写手能算得了什么!要我早有多远跑多远了,或者如果心存良知,要把真相公布于众,也是要有策略,要用计谋的,这是连小老百姓都会知道的常识。看到最后我对他的死一点也没有伤感,不是没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实在是这小子从头到尾都是在找死呢,不是吗?

 2 ) 《无极的平方》——漏洞百出的捉刀人,陈凯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部电影实在不敢恭维。不论从逻辑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

先列出明显bug。

第一,疑似跟CIA有牵连的前英国首相在刚下私人飞机走向汽车的过程中被他的反对者一枪爆头。

地点应该改在在南非,哦不,刚果或者埃塞俄比亚比较合适——就算他被英国人们抛弃了,CIA,FBI或者黑水公司统统吃shit去了吗?

我知道导演不这么扯这个片子扯不下去,但是,要知道,这片子从头到尾都是混扯。无非是想隐射布莱尔是个美国走狗,拿政治题材炒,没有问题,但是拜托动点脑子,整一堆bug出来我都替您害臊。

第二,给前首相自传代笔的人,不政审,不排查,仅仅签一份保密协议,这个倒不见得有什么特别的谬误。可是,死了的前任带笔者连衣柜都没清理,军情六处死完了,CIA也死完了,RUTH(首相老婆)也死了吗?或者说选择性脑瘫?留下大堆线索给继任者发现。这……怎么着让人觉得这货不是搞情报的,这货是导演拍来的托。

第三,整部电影故弄玄虚的手法非常让人讨厌,有事没事弄出点瘙痒,搞得好像很悬念很希区柯克一样。但是这些建立在一个弱智的故事线和一些完全不和常理的小细节上,例如,写在照片背面的电话号码,打给前外交部长,外交部长的电话一般都自己接听吗?外长是怎么在一夜之间出现在美国的?等等……

把老邦德画的再像布莱尔,再找一个跟赖斯一样黑的大嘴妞来装国务卿,不能代表这是一部好的悬疑或者剧情电影,甚至电影。

在哗众取宠的烂片之路上,凯子你肯定不会孤单。因为有人的无聊是无穷尽的。

 3 ) 佳句好找,佳章难寻

自从开拍在即时获悉该片的阵容,就对该片充满期待,不过真看到了不免有些小失望。和波兰斯基其他一些影片比,本片依然外表平静,而内里却少了些波澜,故事的连贯性也不是很好。总体来说就是看得不太过瘾,但的确有几个值得称道的桥段。
一是伊万饰演的Ghost与首相妻子独处的那个雨夜,女演员Olivia Williams 细腻入微的内敛表演在极大增添了镜头张力的同时,对首相、妻子、秘书微妙的三角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并为最后的揭秘埋下伏笔。
二是伊万独自外出,这也是我认为全片最为精彩的剧情。这段长达20分钟的外出分为驾驶自动导航车,拜访威尔金森饰演的大学教授,以及逃脱杀手追踪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诡异,第二部分的台词隐晦而微妙,第三部分的音乐简直绝了,本没有什么惊险镜头、节奏也不是很快的追踪,被这音乐搞得紧张到令人窒息。
再有就是伊万在宾馆里查背景资料,很少看到影视剧里给平面资料如此长的镜头时间,波兰斯基在这里采用主观视角,模拟操作人观看电脑时的视线,以便于让镜头动起来。同时运用超链接、图片、视频窗口以及人物阅读等方式,尽量避免镜头的枯燥,加之配以诡异的灯光效果,令人佩服这位老导演尝试新挑战的勇气。
最终,伊万在打印间里揭开全片谜底,相比那个比较牵强的“大阴谋”,更喜欢这种解谜的方式,颇有些希区柯克的感觉。而那个极长的便条传送镜头,估计也只有波兰斯基敢这么用吧,换个年轻导演这么干肯定得被骂死。可惜最后那个镜头被我猜到了,但是谁做的呢?英国方面估计来不及,或许是美国方面吧。
最后,贴一下全片印象最深的一段台词,是布鲁斯南饰演的英国首相在飞机上对写手说的话——
“假如我再次当选,我会在机场安排两架航班,一架航班的乘客不做任何背景调查,不违反任何公民自由,不使用任何刑讯得来的情报;另一架航班,我们采用一切手段来确保其安全。我倒要看看他会让自己的孩子坐哪架航班。”纠结啊……

 4 ) 《影子写手》,灰色阴冷的政治隐喻

如果你不幸被国际刑事法庭指控涉嫌反人类罪或者战争罪怎么办,像赛义夫·卡扎菲那样?当然是跑到中国来,在这里,不但不会把你移交出去,甚至还可能成为座上宾,到处演讲什么的。当然,美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影片《影子写手》中,英国前首相亚当·朗就被国际刑事法庭指控涉嫌战争罪,他的律师则告诉他,不要到任何承认国际刑事法庭司法权的国家去,只要呆在美国,和他的朋友在一起就没事。首相夫人绝望地说,几乎所有地球上的国家都承认国际刑事法庭。律师熟练地回道,美国就不。首相夫人试探着问,还有呢?律师答,伊拉克,朝鲜,中国,以色列,印尼以及非洲一些国家。

大体上,《影子写手》是一部政治悬疑片,荒芜且人烟稀少的小岛,始终阴沉沉的天气,使电影画面呈现出一种冷峻荒凉的感觉。急促紧凑的配乐,镜头锁定在主角身上更加强了这种心理暗示。

虽然是政治悬疑片,但是我觉得,本片的意图并不在于揭露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它更像是一部政治讽刺片。其实原著小说出版之后,普遍认为这是在影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无论是伊拉克战争,亲美外交,还是反恐,虐囚等情节,都发生在布莱尔当政时期。

电影淡化了许多影射的内容。因为与其抓住已经下台的布莱尔进行全方位的批斗,倒不如模糊这种趋同点。这类事件不仅仅是布莱尔做过,许许多多现在掌控权力或曾经掌控权力的人同样做着这样的事。只不过他们比较幸运罢了,还没暴露在阳光下。

因此,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首相亚当·朗不仅仅有布莱尔的影子,更是诸多政客形象的集合体。他缺乏主见,热爱运动,擅长演说,大学时代还活跃于戏剧表演。在影片中,许多桥段可以说的上是赤裸裸的嘲讽布莱尔了,或者说政客的集合体。

比如,前文说到朗刚被通缉,他的律师建议他立即去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会面,朗急忙问道,那样会不会显得太慌乱。律师说,他们会说这是几周前就安排好的。朗更加急了,可是谈些什么呢?律师说,谈艾滋,谈贫困,谈气候变化。谁在乎呢,重要的是告诉世界一切正常。

是啊,世界一切正常。

还有这一段。朗让主角写一段关于他被调查的声明。

朗:语气要自信,不要辩解,那样越描越黑,但是也不能自大。别表现出痛苦、生气的样子,也别表现得像我很高兴借这样一个机会洗刷自己的罪名或任何类似的言辞。

主角:那么,你不辩解,也不自大,没生气,却也不高兴?

朗:是的。

主角:那你到底是什么感觉?

再比如关于朗热爱戏剧表演的桥段。

主角:表演,对你后来从政起过很大的作用吧?

朗:倒是个追女孩子的好方法。顺便说一下,这个别写进去,行吗?

主角:但是,表演还是对你很重要吧。

朗:好吧,至少我是喜欢表演的。你知道,走上舞台,扮演另一个人,人们还会为你鼓掌。

主角:不错,是这样。把这部分也写进去。

朗:不行。

主角:为什么?

朗:因为这是首相的回忆录。每当对手想要攻击我而词穷的时候,都会说我是个无情无义的演员。知道我辞职时《伦敦时报》是怎么写的吗?“爽快地离开了舞台”。

虽然影片对政客们进行了诸多嘲讽。但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许许多多现在掌控权力或者曾经掌控权力的人同样做着这些事,而且还会继续这样做。归根结底,只要政治存在,那么政客便不会消失。而像主角这般人物永远不会了解他们真实的世界。

影片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是,全片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主角的名字,甚至在片尾的演员表也只是一个代号“the Ghost”。导演用巧妙的剪辑使其既浑然天成,亦可以看到精心和巧妙的安排。当然,还是有不少场景显得生硬。

我们可以看到,主角无名无姓,毫无性格,一口标准的英国腔,到哪里人们都知道他是个英国人。单身,有个女友,关系却又没那么密切。这不是最没有个性的群众演员么?为什么他还是整片的主角呢?如果说朗是诸多政客的集合体,那么主角便是我等普罗大众的集合体了。基本上,主角象征着普罗大众想要窥探大人物的真正面貌,并且试图以一己之力掀翻头顶的阴云,结局自然是徒劳且悲剧的。

影片中三次出现在背景中的中国杂工便是最好的注解。

第一次出现是他一个人安静地与世无争地扫着落叶,全然不知这个荒凉的小岛即将成为政治的风暴之眼。第二次是首相在门外打着电话,然后愤怒地摔掉了手机,他稍微回头看了下,便继续若无其事地扫他的落叶。显然,他们在同一个镜头里面出现,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第三次他还在扫着落叶,不过这时候起了大风,把垃圾车里的叶子又吹了出来,他终于怒了,扔掉了扫把,徒劳地抗拒着自然之力。

既然我们无从知晓那些大人物们的真正面貌,那么以“CIA、FBI、跨国公司做了这一切”作为最后的谜底倒也不为过,算是给我们自己一点安慰罢,不然,难道是“上帝做了这一切”吗?

 5 ) 《影子写手》剧情梳理(严重剧透)

      故事应当从首相第一任写手写作中发现首相的叙述与资料记载相矛盾说起,首相以为是23岁认识他的妻子,应当是1977年。但是从工党会员证件上看,1975年时候,首相已经是工党成员了(影片结尾,在飞机上,首相说明了,他记错了时间,他应当是不晚于75年认识了她的妻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第一写手做了许多求证,发现一个另外的秘密:首相的妻子是中情局的特工。
      美国人耶鲁毕业生(后来的哈佛教授)艾略特1971——1974年间在中央情报局工作,在这几年中他在英国剑桥读博士,发展了后来的首相夫人露丝成为中情局的特工。他们认为当时年轻有魅力的郎(后来的首相)有政治潜力,以美色引导他进入政界,所以在1975年郎加入工党,投身政治。在成为首相之后,他的政策深受夫人影响,为美国利益服务。
      艾略特后来成为哈佛的教授,并成为首相夫人的导师,这应当是为方便联系而后来设定的身份,在此之前,71——74年间他们已经是上下级关系了。首相年轻时候与艾略特同台演出,并有合影,但是两个人并不熟悉。
      第一任写手知悉情况之后,把真相以每章首字藏头的方式隐晦的写入了首相的自传,并且对自传加以严格保密,不让首相夫人接触到全部自传,并且告诉首相秘书,自传中有重要秘密,在每章的开头部分(beginings,秘书显然也没有查看自传)。与首相的政敌现任外交部长联系,这是以备不虞的方案,只是告知中情局人员渗透到决策层,但并没有具体说明是谁。第一写手可能意识到如果暴露真相对英国的形象极为不利,所以始终没有对首相明言首相夫人是特工,只是侧面影响首相。在一次影响未果的时候与首相发生了剧烈争吵,第一写手认识到必须要把美国势力从首相身边铲除,所以驱车前往首相夫人的上级特工哈佛教授艾略特住处,大概用意是指出已经知道首相夫人美国特工的真相,希望他们主动撤出,以避免两国之间的尴尬局面。但是显然中情局不想如此,于是在他回程途中杀害了第一人写手。
       在杀人之后,美国意识到自传中有秘密信息,首相夫人无法接触自传,所以她们就选个第二任写手,首相夫人接近并且勾引这个写手,以接近自传。 继任写手同样发现了首相叙述的矛盾处,以及第一人写手留下的资料,认识到首相转入政治的不正常,但是不知道首相夫人是特工。在与首相夫人发生一夜情之后,首相夫人看到了自传,但是没有发现秘密何在。继而写手要离开别墅,想带着自传去旅馆完成写作。如果这样,中情局等于达到了目的,因为自传已经面目全非,秘密无从知晓了,所以他顺利的走出来。
       因为他与前任写手共用一辆车,而前任写手最后一次驾驶该车是去中情局特工、哈佛教授艾略特的家里,车载导航记录了行程,因为此后没有人用过该车,所以当继任写手上车之后,导航再次启动,将写手引导到艾略特的家中。在此继任写手其实并没有准确知道事情背后的秘密,只是知道事情与艾略特有紧密关系,但是这已经不能容忍了,所以艾略特派人追杀继任写手,好在继任写手聪明,侥幸逃过。
       继任写手出于恐惧吧,联系了现任外长,并且得知自传的秘密在begining部分(其实应当是beginings,大概一直是电话联系,外长没有听清),于是推论首相是收到中情局特工艾略特的招募的错误结论。
        首相意外被刺身亡之后,自传出版,已经不是当年第一写手的面目,秘密不能被知道了。只是由于首相秘书无意说出是beginings,而不是begining,继任写手才最终得知秘密,但是最终也被杀害了,知道这个秘密的只剩下全世界的观众了。

         电影中保存秘密的方式是每章藏头连缀,这个方式是在是小儿科的很,太俗。

 6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前两天看波兰斯基的《影子写手》,很是喜欢,一如既往的看完了有些晕,一口气憋在胸口,直抒不了胸臆,又遭老头儿算计了的感觉。依然不是觉得震撼,而是什么东西被他勾了出来,却又一下子抓住扔进了一个铁盒里,被盖上了盖子,闷闷的一颗心,就在尖叫的边缘,也不知道想要尖叫些什么,不得宣泄和表达,反倒莫名其妙的惦记了起来,想着要不要找个时间再看一遍。

他的电影总是这样的,上一次是补看《第九门》,那么长的片子,没事就在DVD里让它放着,竟然莫名的放了三遍,想搞清楚电影里的九个神谕,还特地找了图来看,特地找了攻略来研究,网上说得五花八门,但还是没有答案,于是去翻看老头的拍摄访谈,以为他会透露点儿什么,但是他还是闪烁着他那双天真的小眼睛,狡猾的什么都没说。


从电影的开始倒结束,故事本身总是很简单,并不复杂,《第九门》如此,《影子写手》亦如是,复杂的只是细节和过程,老头儿好像一个水泥匠,把所有别人要搞得装神弄鬼的故事或者惊悚吓人的故事,全都搅碎了,捣成岁月的渣子,和庸俗的,平凡的日子和在一起,和成水泥,抹在墙上,搅合得你分不清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人,谁是善良的,谁又是罪犯。他们只是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出现在你身边,撒旦总背着个破包,大天使成天晃晃悠悠的好像出来打酱油的,前首相是一个濒临绝望的中年男,最后找出真相的作家终日魂不守舍的瞎混日子。一些事,就这样发生就发生了,撒旦也好,英国首相也好,天使也好,影子写手也好,日子就是这么一如往常,撒旦重生也好,杀人灭口也好,也都这么平平常常。老头讲故事的方式,是不强势,不刚猛,不打扰人的,仿佛浑然一派的一团气体,总让你有些反应不过来,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故事已经结束了,就是这样了?这就完了?可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你似乎看懂了,但似乎又没看懂,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结局很合情合理,可是,故事是怎么讲到这里的呢?看电影人的常常不相信自己的后知后觉,责怪老头连个提示都没有。但人们总是忘记了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所有的这一切,在发生的那一刻,往往真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

曾经有幸在前两天波兰斯基来中国的时候见过他一次,小个子的老头,干净清澈的眼神,脸上带着一种彷如孩童一般的天真的表情,站在台上,不会让你觉得有一分疏离和陌生,却又有一种气息弃绝于尘世之外。《影子写手》看完之后,我略微扫了一下影评,好多人说,这是波兰斯基学好莱坞拍惊悚片的失败,是他尝试讨好观众的失败,因为电影讲得不够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笑笑,想看惊心动魄是伐?其实像我们这种大多数只在电影里体会过惊心动魄的小P孩儿,想跟这位四岁进纳粹集中营,最后幸存下来,经历过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遭谋杀,身上背着强奸未成年少女的罪名,被通缉三十多年的老头讲什么叫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才真真的可笑吧。也许只有那些生活平顺的人们在会极力想把故事讲得炫目华丽,抓人眼球,而波兰斯基这种人生大起大落过的人,一讲起故事来,反倒尽是云淡风轻,不动声色的了。

我可真喜欢这部电影中那性感的英国灰啊,法国电影的性感,都是暧昧的晕晕的乳黄颜色的性感,而英国式的性感,总是透明的,灰色的,带着一份冷漠,颓废和疏离,却总是让你感到一种仿佛伸手可触的肉体的气息。伊万麦克雷格的性感,自从他去了好莱坞,我就久已无法在他的角色中找到了,这次波兰斯基终于还了他一份骨子里的英国式的的性感,这是那种接地气儿的性感,是那种虽然穿着衣服,却依然体会得到肉体的质感的性感,就好像你在平常的日子里,你坐在一个男人的对面,可以真真实实的看着他皮肤上的褶皱,甚至可以闻到他身上的气味的那种性感,并不高高在上,也并不完美,但却很复杂——他的懦弱和勇敢,骄傲和自卑,低调和虚荣,单纯和复杂,善良和野心……,很多东西微妙而不动声色的纠结在一起,让这个男人充满神秘感,仿佛一个包裹摆在你的眼前,你就想如果把他拆开,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错的性感,反正生活是如此的无聊嘛。


可是这老头儿是怎么把这生命里的黑洞般的虚无,神秘,不可莫测的宿命和忧伤这些乱七八糟的复杂的东西如此随随便便的揉搓到一起的呢?他是怎样让麦克雷格的身体,重新充满神秘感的呢?我总觉得自己是明明看到了他出招,却始终没看明白他是怎么出招的。实在忍不住琢磨,于是越发觉得波兰斯基这老头儿,好像少林寺里的扫地僧了。一招一式,见不出套路,但是拍一堆英国人的故事,却比谁都更像英国人,连绵的阴雨,青灰色的天空,空旷无人的沙滩,颓废的气质,和演员骨子里的英国范儿浑然一体。这其中的微妙,只有各自去揣摩,我也说不出更多,看得到就看到。看不到就是看不到了。不过习惯了看降龙十八掌的气吞山河的人,就算真的遇到了扫地僧,大概也是相逢对面不识君吧。

麦克雷格最终死掉的时候,我是有一点难过的,这个家伙到底是搞清楚怎么回事了,不过搞清楚了也没多大用。真相是这世界最奢侈的东西,但是它又是如此的没有意义。就连真相的湮没也是如此的平常,有些事将永远不会被人知道,可是知道了又如何?麦克雷格手中的手稿飘散在风中,洒满了伦敦湿漉漉的街道,就好像是这人生里的所有悲欢离合,随风飘散,只留下巨大的虚无。

但是电影最令我有感觉的那一刹,竟然也是麦克雷格的死,当他走出晚会,站在街头的那一刻,我突然灵光乍现的感觉到:他要死了。他要被车撞死了。紧接着,他就真的被车撞死了。就那么两秒钟,一点预兆都没有,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猜到了扫地僧的最后一招,这么平淡无奇却突如其来的奇招,竟然被我猜到,这真让我高兴。所以麦克雷格死就死吧。我的难过不及我高兴的十分之一。但即便这高兴也只是淡淡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而已。


好吧,让我回到最初的问题,片子看也看了,写也写了,可那口气还憋在这里,总得尖叫点什么才对,可是咱到底尖叫点什么好呢?



伊万麦克雷格我想和你做爱!!!



就这句吧,喊完了,我也扫地去……

 短评

三星全是给波兰斯基的影像的,故事太烂了;也只有被美国通缉的大导演才接手这种虽然烂却能骂美国的剧本。用Google就能发现CIA阴毛:耶鲁毕业的哈佛政治学教授通过女学生控制其丈夫英国首相,影射萨缪尔·亨廷顿是当今世界政治的大黑手。我真期望有人能拍一部亨廷顿大战乔姆斯基的科幻电影。

6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还行

这故事真不咋样,像逼着波兰斯基来导一部好莱坞商业片。但是电影的镜头和导演还是很波兰斯基的,真阴郁。

11分钟前
  • 思阳
  • 还行

遞紙條那段很精彩

16分钟前
  • Yuxin Z
  • 推荐

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你知道的太多了”。。。都是结尾10分钟的时候抖包袱。。。最后那一幕漫天风中凌乱的纸心都揪起来了……真是经典。。。。顿觉宿命的无力之感啊。。。。3星给剧情,1星给配乐和风景,最后1星给Ewan~

17分钟前
  • 缈沨
  • 力荐

比<禁闭岛>要好,Scorsese永远不够Polanski来的实在。影片末段那犹如Shyamalan附体的10分钟倒着实令人意外和赞叹。

20分钟前
  • sasasasa
  • 推荐

四星半,波兰斯基回归悬疑,以政治悬疑为外壳而不加掩饰的影射托尼.布莱尔。具备了导演典型的风格,音乐非常出色,MacGuffin抖得也好。最后五分钟真像希区柯克拍的,替人写自传不署名的幽灵写手不过是个“幽灵”,最后结局也让他成了真正的幽灵。

2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气氛渲染一如既往的精彩,故事非常old-fashioned,有希区柯克之感。

2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大半夜的看的我直犯困

3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剧情单纯,演员平庸,漏洞严重,但都构不成《影子写手》沦为二流政治悬疑片的缺点。如果你恰好吃的是Roman Polanski那口文艺的饭,又迷恋Ewan的Babyface,而且被小岛冬日苍凉的景色吸引,又恰好不对悬疑剧的细节&节奏挑剔,那么就好好欣赏这出《禁闭岛》相反剧。

33分钟前
  • D I D A
  • 还行

从前有一个小朋友,他什么事情都要问why。第二天,他死了。

3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推荐

最后结局这叫一个妖孽~“幽灵”的悲剧是必然的。不然这个电影的讽刺意义便会失去部分力量。不过既然“幽灵”本来就不存在,他的死也就是不存在的吧。 No one noticed. 不留痕迹。这个空镜头表达的实在太多

35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非常复古款。最后十分钟加片尾曲和字幕一直看到完,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温习了一部希胖的老片。

36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政治悬疑加惊悚,这天气从头到尾就没晴过,一直阴沉沉的。这类题材波兰斯基很擅长,结尾不错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老炮出手就是不一样……虽然所有的电影技法都不算新潮,但老炮就是能靠一套“太祖长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42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Oh boy, politics is dangerous, but it is curiosity that will kill you.

45分钟前
  • Albatross
  • 推荐

原著本身即悬疑为主,观片亦只需牢牢抓住露丝与其一夜温存突兀这点,便可分析出最终谜底。波兰斯基此片获奖,节奏却明显有问题,前半部分拖沓,最后十二分钟紧凑,一顺到底,却难掩结局伪英雄就义之无力。有人拿本片与禁闭岛相比,也不过岛而已,别的部分全不似。此类政治阴谋论太过幼稚:书稿密码亦同

48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影片最大的特点便是它的后发制人。全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作铺垫,支离破碎的线索,亦真亦假的信息,琢磨不透的人物,一切的一切都在为最后的那个高潮做着准备。★★★★

50分钟前
  • Q。
  • 推荐

伊万变成老伊万了 还是爱他!ending激赞!

52分钟前
  • 偏时差
  • 推荐

Samantha只有是Samantha时,她才是最棒的

5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政治呀!拍完这片子波兰斯基就被美国抓了,官方罪名是多年前的猥亵女童,当事人都长成大妈了,人家都原谅他了。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么一弄倒让我怀疑片子里情节的真实性了。太讽刺了。另外,配角都是大腕!很好看。

56分钟前
  • 波姬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