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2014

HD

主演:安慧媛,Danila Rassomakhin,Karim Pakachakov,Narinman Bekbulatov-Areshev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无对白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试验2014 剧照 NO.1试验2014 剧照 NO.2试验2014 剧照 NO.3试验2014 剧照 NO.4试验2014 剧照 NO.5试验2014 剧照 NO.6试验2014 剧照 NO.13试验2014 剧照 NO.14试验2014 剧照 NO.15试验2014 剧照 NO.16试验2014 剧照 NO.17试验2014 剧照 NO.18试验2014 剧照 NO.19试验201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试验201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搞怪的父亲和他温柔美丽的女儿一起生活在广阔的哈萨克斯坦大草原上,日子悠闲而又平静。然而两个年轻男人的到来却打破了这一切,因为他们同时爱上了这位温柔的姑娘。影片将不极致的美丽和强烈的社会意义相结合,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故事。   电影《测试》通过对画面的完美设计表现了影片独特的视觉效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片无对白,导演亚历山大·科特(Alexander Kott)以无声来处理影片错乱的结构,以沉默来突出影片暗含的讽刺意义。而正是因为全片无对白观众才会更加关注画面所传达的意义,更会注重镜头的美感。而影片最后的结局完全推翻了观众之前的猜测和想像,让人为之一震。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是根据1949年哈萨克斯坦大草原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导演亚历山大·科特以其独特的电影手法展现了痴痴等待的宿命。亚历山大·科特曾凭处女作在俄罗斯广受好评,此次他全力制作的《测试...死亡狩猎台北物语异形怪胎北京以南明月守护者大漠神龙末栈之望子成龙风云2(普通话版)_危机四伏2000摩斯探长第六季变色龙后知后觉2019魔屋奥菲斯小姐达芙妮2017芝加哥派对阿姨第二季浪客剑心(2012)琴麻岛的海追梦赤子超现实庄园天蝎星升起新鲜新座头市物语:断杖潇洒先生(国语版)神探飞机头3橡树男孩威震太阳神我老婆不是人辛普森一家第十八季阴风阵阵高校之神少侠!请留步时光音乐会第二季萌宠流浪记怪奇恋爱作战幸福生活万年长怪兽在巴黎人人都爱雷蒙德 第八季受难记2011烈血暹士2000

 长篇影评

 1 ) 《测试》 唯美的灾难片

开始,镜头像金属探测器,它嗅着灰烬掩埋的废墟缓缓蠕动,闯入进来的纷乱的羽毛是生命的迹象,在被夺走灵魂之前它是有形的,这不是预言,这已经是真相了。如果没有接下来铺开的纯美的生活画卷,这真相微不足道,我们甚至可以嗤之以鼻,不过是个荒芜的废弃之地,需要动物保护协会的关注?环保组织在干吗?反正能有什么泣鬼神的故事呢?迁徙难道不是人类的繁衍之路吗? 问题很重要,然而把问题引向答案的那条路却是一个迷魂阵。其实,电影淡出灰色的片头画面,画风一转,随之迷失方向的还有心中的疑问、疑虑,所有的问题就如消散了的雾霾,仿佛未曾存在了。就这样,故事开场,画境里美的气息扑面而来。大远景,中景,特写,固定镜头里画在幕布的正中间如含羞草悄然绽放,就像照片里可动的3D立体画,动的物体在静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呼吸,看得心情舒畅,实在养眼。 一个太阳,一架飞机,一群带来恐怖氛围的军人,一户人家,一棵枯树,一辆卡车,一口水窖,一条晾衣绳,来往的叉子路口等等。碎片化的人、物、景,慢慢组合成了一个整体,故事在里面一点点发酵膨胀。放眼望去,哈萨克斯坦草原的美在人迹罕至的空旷里显出幽静的安闲姿态。这里的“一”是个概括性的数字,即是全部,代表了一个小世界。它描绘出了居住在这里的哈萨克斯坦人的生存状态。 那个年代,天下的亲情大抵如此,爱深埋在心底。相依为命的女儿与父亲,两代人,守护着各自的梦想,女儿希冀着爱情的梦,父亲祭奠着高挂起的飞行员的梦,日子露出平静幸福的模样。无论何时,爱情有了一个多余的人,抉择必然引来伤害。一位骑着汗血宝马而来的骑士,一位懂得用制作女神照片墙来表达爱慕的文艺青年,错爱与真爱跑到了同一个跑道上,这位美丽的草原公主,她将是谁的新娘? 追寻亲情的线索,电影里第一个生死离别的灾难“横空出世”,这促使无家可归的女孩儿提前结束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由此引出另一条有关三角恋的爱情线索。循着这条线走下去,它则把新的生活希望带进了蘑菇云的灰烬里,在一方哭泣一方欢喜的爱情土壤里升腾出了一个可笑的肥皂泡,所有的悲喜都是微不足道的,因为生命就此完结了。所幸,100分钟的电影,有80分钟是美好的。 就像那张拥有黄金分割线的少女的美颜。还有独自舞蹈的枯树,风中流浪的旗帜,墙上的光的斑点,奔腾的马,逆光中的眼睛,能入眼的都是一种独特的美。一开始俯视的镜头,它更是美得令人眩晕,绵羊的肚子在呼吸中起伏,男人枕着柔软的绵羊,睡在卡车的车斗里,红色的羊毛毯与少女“成人礼”包扎的红头巾一样,成为最鲜亮的陪葬品。 日升日落,人类吞吃着太阳的光与热,而太阳也在吞噬着所有人的明天。朝霞与落晖是不是傻傻分不清?然而在相悖的轨道上它们是自己的独一,不论那是希望还是绝望。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哈萨克斯坦的草原没有海燕盘旋嘶鸣,似乎无需惊惧于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寂静的恐怖了。然而,事与愿违,不见了的秃鹫,是在飞赴一场场无声的天葬。 为什么我会想到“扪虱而谈”,意思被我曲解,引申义不是我所在乎的,是观影的感受让我自然而然地见字拆意了。我是被《测试》里面“静谧”的美好画面欺骗了,之后又在谎言中惊醒。然后看到用来掩盖虱子的大手一直悬挂在哈萨克斯坦的天空上,它变成核试验基地的穹顶,这只手捂住罪恶,竟然还在谈笑风生,甚至在毁灭那片土地的瞬间,那只手不曾松动过。七十年后,后人得以围观“真相”——一个在地球上不曾存在过的地方,确切地说,那是一个被恶意抹去的地方,看它是如何消失于地球的。 被导演噤声的电影,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如此设置,它自然有特别的寓意。这让人想起罗马尼亚电影《无声婚礼》里哑然无声的婚礼庆典。反衬的表现手法成为全剧的亮点。静谧中突现摧毁一切的崩塌,等待中等来令人绝望的噩耗。细泥流如草丛里匍匐进击的毒蛇是危险的预警,而水是这片土地救命的生命之源。说到水,这部电影里的“水”是物化的生命,泪水、雨水、泥水,珍贵的一瓢水,一边流入人的骨血里化为甘霖,一边洒在干燥的顽石上蒸发不见。 虽然,声音听不见,若留心,却是能够看得见的。有潺潺的水流,有袅袅流散的炊烟,有少女怀春的笑容,有不久于世的昏睡,有少年的泪珠,有嘟嘟嘟移动的汽车。父亲离世前庄严的仪式,洗头净身,领带西装革履,无声中低诉着悲伤的话语。另外,电影《测试》还喜欢意在言外式的“借代”表现形式。拍摄走路的人,拍他的影子就好。落日做背景,镜头里一点点垂落的脑袋预示了生命的陨落。风起风住,爱情的命运,是晾衣绳上或平整或搅乱的一对情侣衫。 很容易联想,《 给斯大林的礼物》是《测试》的姊妹篇!那是一个被抹去的不存在的村庄;这是被抹去的不存在的亲情、爱情。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角色,是核试验的陪葬品,是罪恶阴谋下的贡品,他们不再拥有人应该拥有的权利。罪恶以为会被彻底掩埋,然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需要隐藏的亦会被地球吞吃成它的形状在未来呈现,因真实历史的冲击波永远不会散去。事实上,用《测试》这种表现方式还原历史,想法是特别迷人的。无声的镜头,摄录下无辜的生命傻傻地昏睡在“休眠”的人造火山上,然后等待人为的灾难。如果说,这不是一部灾难片,那么这部电影的速写版其实应该是这样的,是人间的生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个小疑问,在65分钟时似乎有个穿帮镜头,包裹女孩儿父亲的红毯在车斗里出现,这是不应该的。也许,他们有很多条这样的红毯?) 事实上,在理解《测试》这部电影之前,需要确定时间坐标,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历史背景是:冷战期间(1947年~1991年12月),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东部城市塞米巴拉金斯克进行秘密核试验。从1949年到1989年,这里一直在进行地下核试验,而附近地区70万人被暴露在核辐射中,40年间总共进行了至少670次核爆炸!迄今为止总共有3万名哈萨族人在这个苏联核试验中心服役,可是现在得以存活下来的尚不足100人。 “草原鬼屋”。被流放到塞米巴拉金斯克的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根据在那里的生活写下了小说《死屋手记》。如今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确像一间大“死屋”:那里的居民缺乏免疫力,未老先衰,患有种种癌症;那里出生的婴儿没有四肢,或是没有骨头;那里的孩子先天痴呆;那里有诸多恶性基因突变的病症……贫穷、害怕又委屈的塞米巴拉金斯克人就这样走过了几十年,而他们的未来也一样沉重得难以承受。“我们只是实验品”

 2 ) 当电影中的人物闭紧了嘴巴

我已将同标题文章刊发在“中国作家网”和“人民网”艺术版: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130/c419388-30600142.html

当我们的编剧仍在为台词金句绞尽脑汁之时,有的导演已尝试着让他们的人物闭紧嘴巴。我们可以想象并接受没有对白的小说,却无法设想没有对白的电影,这会让我们对电影的认识回到卓别林的默声时代,谁也不敢说这并非怀旧而是进步。但假如今天有些电影真这么做了呢?让我们对比《隐墙》(Die Wand,2012,德、奥)、《试验》(Испытание,2014,俄)、《打尸噎》(Hukkle,2002,匈)这三部影片。

看过《大空头》或《茉莉牌局》的人也许会被影片中密集的台词所震慑,密不透风的对白既成为了此类影片极受high culture阶层欢迎的一种观影挑战,也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表现方式。电影因无法直接进入人物内心而比小说更依赖于外化的表现形式,于是对白就成为一个泄露内心最直接有力的工具,除非是《隐墙》这种先天不具有对白条件的电影。

《隐墙》是个很特殊而非另类的电影,讲述了一个类似于斯蒂芬·金《穹顶之下》的故事,却要简单一些,发生在奥地利。它的特别之处在于用独白的方式为观众声情并茂地读了一篇完整的小说。主人公被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罩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穹顶之下,没有机会与其他人发生对话。这部电影的叙述语言隐藏着“不甘寂寞”或“担忧观者会寂寞”的不安心理,无处可诉时,主人公就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自说自话,用近乎朗读整篇小说的旁白描摹了主人公完整的内心世界。

而《打尸噎》则不同,导演似乎感觉对话会冲淡那种静谧之下暗藏诡谲的气氛,更倾向于“不干预”的旁观姿态,故而从头至尾不安排一句台词。此片以匈牙利农村生活为背景,一位旁观的打嗝老人贯穿始末,以超微观视角来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细密的针脚处织入线索,从而最终完美揭示了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全部真相。凶手竟然是全村的妇女,而她们彼此间并无串谋。只有得到这样一个结果,才能了解导演的用心。“意识”与“动机”是电影叙述所擅长的,而这种集体无意识却是语言力不从心的,尤其是在揭示它的过程中。于是对白的缺席显得合理、准确甚至堪称精妙。

但当我看完《试验》之后,我对无对白电影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发现了另一种可能性:真有这样一种无对白电影,它的无对白,并不单纯是一种缺省、豁免权,而是主动以最大限度降解语言为手段来激活观者其他感官,从而得到更为丰富的观影体验。与《打尸噎》旁观者的视角相比,《试验》更为精绝,在表现一连串复杂情感的过程中甚至连一次欲言又止都没有,似乎人与人之间天生就没有对话的必要。哈萨克斯坦寂静的草原上生活着寂静的人,语言从一开头就被架空了,画面就是语言,镜头就是语言,人物所处的位置就是对话,移动、相互凝视也是对话,就连历劫后两件风中摇曳的衣裳都在无声中谈恋爱。

历山大·科特的能力体现在他把故事中人类共情的因子精准地识别出来,将它们全当作天经地义的存在,在此基础之上建构更为复杂微妙的情感,包括蕴含着民族特质的情感。这是拍给全宇宙生命看的电影,因为这是全宇宙都能理解的语言和情感体系,正因它没有符号化的语言标记,才有可能把天堂和地狱通过影像的艺术表达全都压缩在了人间。但归根结底它的背后仍闪动着语言的影子,这也许正是对“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的诠释。

 3 ) 出生,死亡,还有这之间的一段故事

9分。每个画面都美到心碎,16岁的姑娘真是水灵的冒泡。
与世隔绝的草原女儿心里只有父亲,但外来两个的异性同龄人,一个粗犷一个文艺,到了思春年华的女儿情窦初开,原来世界里不止父亲一人。可哪里才有真正的与世隔绝,武装分子的巨大惊吓和寒冷的夜雨击垮了父亲的身体,女儿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学会独立坚强。稚鸟总要飞出巢穴寻找自己的那片天空。为了女孩而破裂的友情也是影射了人类社会为了利益而不断发生纷争。人善人欺天不欺,有着蓝眼睛麦浪般头发的小伙子用真诚和善良获得了姑娘的芳心。可是宁静的生活还是被一颗原子弹打破,到了世界的终结,我们也只能勇敢的拉着手一起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
不变的日出日落,变的是人的生活。出生,死亡,还有这之间的一段故事!

 4 ) 核试验的真相:在草原鬼屋里栖息的怪物们

1947年,前苏联西伯利亚以南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多角区,被称作“草原鬼屋”,因为这里,根本无法在地图上找到。

曾在此服役的三万多名哈萨克族人民,最后仅存活100余人。

在哈萨克斯坦的绝美草原上,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

在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带着羊开车回家的父亲,和做家务的女儿,就是他们的生活写照。

草原上,突然降落了一架飞机,女儿藏在门后偷偷地看着,一切看起来不太寻常。

第二天,女儿站在屋顶上,拿着望远镜看见一辆又一辆的铁皮货车在草原上驰骋而过,不知去向何处

暴雨来临的夜晚显得不太平静。

一阵敲门声突然响起,出现一群不知手拿何物的士兵,在屋里屋外寻找着什么

士兵手上的物品,在靠近一盒铁钉时发出了滋滋地警报声,靠近父亲时,也出现了同样的声音,于是命令父亲脱光衣服,在雨中检查。

过了一段时间后,父亲突然去世了,女儿打理好家中一切想离开这里,却被层层铁丝网围住,没法离开。

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意识流片段,在时光里前进着,却又每每挑起人不安的神经。

飞机,士兵,突然去世的父亲,这片草原似乎不太安生。

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接二连三地发生爆炸,没人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情况,他们也当做好像与突如其来的爆炸平静相处。

这种极具诗意的镜头语言背后,隐藏的每一次爆炸,都是前苏联的核试验。

1947年,美苏两国的冷战拉开大幕,两个超级大国在军需上的攀比,上升到了核武器。

在这场秘密的研究中,苏联方面在开始试验之前,就从来没有打算要告诉过居住在核试验地区的任何民众需要撤离,因此这段历史曾被掩埋了很久。

士兵只告诉他们,过几天要看好自己家的锅碗瓢盆,会因为爆炸破碎,门也会被吹飞,孩子们还跑出门看天空上炸出的巨大蘑菇云。

可他们不知道,离眼中的“美景”近一步,就是离生命的“尽头”近一步。

核试验在距离最近村庄50公里、离地面仅30米的地方进行着。

这样的试验,给这里带来的辐射量是正常地区的192倍。

女人生下的孩子不是残疾,就是畸形,吃着生病的牛羊,人们都早早死去,这片土地毫无生机可言。

因核试验一生下来就畸形的村民,被外来人称作“怪物”

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故事才开始转变。

哈萨克斯坦民众决定联合起来反抗,让这种致命的核试验永远消失在这片草原上。

而此时前苏联的突然解体,让哈萨克斯坦又陷入了恐慌。

因为留在哈萨克斯坦的核武器,让它成为了世界上【第四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该不该留下?成为了这个新生国家的需要考虑的最大矛盾。

其一,如果它留下这些核武,完全不用再花高昂的军费,可拿着也没意义,失去莫斯科支持的哈萨克斯坦,经济薄弱,没法靠自己继续发展核武。

其二,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初,就是秉持着反对核武而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的,如果现在反悔留下这些核武,势必将导致这个内陆国家与西方各国关系的崩溃。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反对声四起。

本来就是因为核武的威胁,才让人民走到了一起进行反抗,最终也出于这些考虑,哈萨克斯坦决定放弃核武。

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才得以消除。

国家对于战争的重视,和人民对平淡生活的向往成为这部电影最想表达的主题。

当国际歌被唱响,红黄色的国旗飘荡在空中,苏维埃的大兵们怀揣着自己的大国梦昂首提胸奔赴向了战场。

然而这也是最后一战,当士兵抱着自己战友的尸骸回到自己的故土,却发现,自己的引以为傲的国家早已不复存在。苏联解体了,那些曾为这个国家付出巨多的民众陷入了迷茫,这种迷茫比绝望更严重。后者是在追问我们该如何活着,而前者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而从电影开始,导演就一直在营造一种,我绝不告诉你我到底想要讲什么的悬念之中。

父亲带着女儿悠闲地吃早饭,早饭过后开车带着女儿出门。

这家人不太像寻常牧民,没看到骑马,却总是看到父亲在草原上驾驶着一辆货车,显得于这块地方格格不入。

女儿下车后,父亲继续行驶着,没走两步,会有一位骑马而来的少年接她回家。

女儿舀给他一瓢水给他喝,只不过最后一口水,一定会被少年撒在石头上。

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一次比一次蒸发的更快,季节没变温度没变,为什么会这样?

家门口停下了一辆抛锚的汽车,一位外国小哥哥领着水桶跑来求救。敲门无果之后看到被锁上的水窖束手无措。

徘徊在汽车周边的人,看上去不是当地人,而是某种专家之类的人

全片故意采用无对白的形式,让人去静下心来感受导演故意埋下的每一个种子。

其实平静的背后,永远隐藏着巨大的不安,而你却无从知晓。

用哈萨克斯坦绝美的草原风景,和时时刻刻出现的不和谐军事武装做对比;

用乖巧懂事的女儿和两位少年的感情牵绊,与家庭的破碎做对比;

用无声地对白和环境中的不安做对比;

这种对比用得高明。

若不是到电影最后一秒,你可能还以为这是一部凄美的爱情电影。

我们看过太多的战争题材电影,去讲战争的血腥,人性的残忍,无辜百姓留下痛苦的泪水,的确,这种直击人心的震撼带给人的冲击力足够大。

小众电影一般来说,都是导演的自我意识表现强烈,而这部小众电影,却另辟蹊径,将商业电影中的冲突感保留下来了。

用最小的人物来表现最无声的战争,一点都不给你留余地,把最平常的情绪带到你身边。

片中有一个片段,随着巨大的爆炸声,父女俩的房子被瞬间夷为平地,被女儿亲手埋葬在地下的父亲,被强烈的爆炸炸出地面,但父亲还是那样安详地躺在地上,就像他从未离去一样。

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国家”,而不说“家国”,因为国始终是在家前面的,那么牺牲的,只能是我们了。


文章首发自我的微信公众号真故电影(zhengudianying)

微信后台回复【试验】拿资源

 5 ) 有趣的影像展览

见叙事空间知情节的作品,仍然是哈萨克斯坦那无尽的核灾难往事。 苏联在哈萨克斯坦的荒原上四十年如一日扔了四百多颗核弹做实验……说是荒原但仍聚居着相当数量的哈族,于是辐射也影响了上百万人数十年,唉。 不想苦难叙事了再说回电影本身,很有趣的影视奇观,全程无对白,跟前阵子看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极静一个极动,我这人没什么原则,喜欢各种有意思的片子(但像那种宏大叙事和矫情爱情片很接受无能,流浪地球二看的就让我不太舒服) 摄影美术奇佳,有点儿像《坠入》那种风格,那也是一部很好的片子,色块鲜艳而不流于俗套,叙事风格也可爱,主体是挺好看的戏剧化表演,爱的。 这部就不同了,就如穿过森林的潺潺流水一般,女主角好美,好像一朵飘落在水流上的花朵,顺水漂流,总有人试图扒拉她,将其占为己有,总免不得被刺扎上一下悻悻告退。 由于没有台词,没有情景说明,甚至主角们也很少发出嚎叫,只是动作来聚焦就不免要发挥想象。越想越有意思,跟互动解密一样,一步步地推演过去,就算发现不了结尾也会抛给你,故事也是有点儿无聊,但可不是吗?现在大家都无聊的很,玩玩形式创新不错啦。 这样来说就很难不和《俄罗斯方舟》来对比,同样是毛子片,那部片子玩的抽离感二十一世纪年轻人和十九世纪法国外交官一起在宫殿时空里穿梭,去经历毛子百年历史更替,随着手持伪一镜到底去探索,玩的就是一个视觉展览,不算好看但还算好玩。 可恶,黔驴技穷了,不写了放图,摄影美术上大分嘞。

 6 ) FIFF26丨DAY10《试验》:失去对白之后才能放大所有环境的声音,成为牺牲品之后才能镌刻所有我们来过的痕迹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10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试验》,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大钊

是关于纯粹光影的“试验”,是摄影技术、镜头美感、光影应用的教科书,但也只是教科书,适合拿来做电影学院的摄影案例,但从电影艺术来看很容易审美疲劳,女主的颜值太惊艳了

Michel_le

绝美的画面,女演员也很美,从开头的羽毛到结尾的爆炸,生命到毁灭,前面的简单故事,仿佛只是为了结尾这一刻,看起来有点无趣

折射入网

和《聋哑部落》一样无声,但这是因为处于失语状态,无法发声。

松野空松

小白鼠当然是没有发声的机会

神盾局仔龙

全程无对白,摄影很美,既是现实中的核试验,也是心中一次次的测试。

#FIFF26#第10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与其说电影,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组诗意的系列摄影。

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没有伏笔,没有对白,主旨固然可贵,但电影纯粹的追求致使结局多少有些突兀和莫名其妙。算是很极端的手法。小姑娘的简单漂亮撑起了电影的2/3。

10分钟前
  • 慕容白
  • 还行

一定有一些马 想回到古代 就像一些人怀恋默片 就像一些鲜花 渴望干燥和枯萎 这样就能插进花瓶 就像那个花瓶 白白的圆圆的那么安静 就算落满了灰 那些灰又是多么的温柔动人

14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俄罗斯人总能将诗意与美景放进电影里。与其说这是剧情片,不如说是风光摄影大作,美到惊心动魄!印象分飙升。可贵的是摄影角度和方式很费心思,富余变化不至于审美疲劳。结尾的毁灭也那么美,联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扎布里斯基角》。电影剧情很简单,以至于不靠对白就能理解。

1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这如此刻意、如此做作的电影,实在太让我喜欢的了。又截了几十张图,光是女孩的独照就有十几张。丝毫不觉得枯燥,在画面里留恋美好。最后,连太阳也遗忘了这片土地。

2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9分。每个画面都美到心碎,16岁的姑娘真水灵的冒泡。与世隔绝的草原女儿心里只有父亲,但外来的异性、思春的年华让女儿情窦初开。可哪里才有真正的与世隔绝,武装分子的巨大惊吓和寒冷的夜雨击垮了父亲的身体,女儿在父亲离开的日子里学会独立坚强。不变的日出日落,变的是人的生活。见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562757/

23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本来的评价是beautiful boring,直到蘑菇云升起的那一刻,目瞪狗呆。

27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有点拖沓

29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还行

【2019年5月29日-北京电影学院-第12周电影教学观摩片目-标准放映厅】影像本体的电影文本。摄影指导绝对是个重度偏执狂+完美主义者,严格精准的构图调度,黄金分割的人物走位。摄影水平绝对没得挑,大逆光、夜戏都没问题。测试:核弹测试基地。在最后引爆的核弹有些形式主义,过于刻意烘托情绪。(女孩神似宋祖儿+关晓彤)(标放又一次播放事故)

30分钟前
  •  
  • 推荐

日升月落,广袤的草原上清冷而寂寞。少女发丝间影影绰绰的夕阳,羊毛铺垫后恍如白云上的飞机,衣架上被风吹到拥抱的单衣,还有马背上粗糙坚毅汉子款款伸出的手掌,异国天真顽劣少年躲在卡车上的微笑。留白到没有一句台词的美好,损毁在蘑菇云的炸裂中。反塞米伊核试验的无声控诉,没有言说却振聋发聩。

3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算是一种“乌力波”电影吧,在一个限制性的前提下完成叙述,从头到尾拧着的感觉。很美,比喻、隐喻都很多。

37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这部片子的背景是冷战时期苏联在中亚草原秘密进行地下核试验

42分钟前
  • 影子
  • 还行

从东欧平原到高加索高原再到中亚草原,或精巧故事或沉默实验,总少不了对苏帝的控诉类型片,也一般不会难看。《试验》和《给斯大林的礼物》,就是以静和动两种形式,讲述发生于哈萨克斯坦Sashka的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大风景下聚焦一个动人的韩哈混血姑娘,她懵懂的情窦、坚毅的眼神,怎么都能让人动容。

4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镜头和女演员美的一塌糊涂。影片解读性强,结尾震撼。但是感觉符号意象没有统一的体系。ps:影片中的女主在原始状态下美的不可方物,进入到娱乐圈以后俗的泯然众人。

48分钟前
  • bay135
  • 推荐

三星半;美则美矣,光线捕捉得极为精心,构图也花了不少心思,但设计得过于精巧,反而有点做作刻意;之前的无与伦比的田园牧歌只为最后的爆发一下,对比够强烈,却削弱悲剧性。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看的上部无台词片是《都灵之马》。两个片都是用小人物来表现宏大的主题,都掌控住了。《试验》怕观众熬不住,找了个美人儿来给大家看(开玩笑的),结尾足够震撼,在大历史下,个体连根毛都算不上,随时给你抹掉。

57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妹子美如画 寓言

58分钟前
  • bird
  • 推荐

一部美到极致的镜头下暗藏杀机的故事。在无声无息的环境中,默默地等待那迟早要来却又猝不及防的宿命。这是一个让人在希望中树立绝望意识的故事,影片最后伴随着核弹爆炸,世界因此崩塌。但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并不是超现实主义,而是取材于现实的艺术再现。世界真是太残酷了(测试 Испытание)

59分钟前
  • Y.Sir
  • 推荐

与《 The Gift to Stalin》是姊妹篇!那是一个被抹去的不存在的村庄;这是被抹去的不存在的亲情、爱情。需要隐藏的亦会被地球吞吃成它的形状,但真实历史的冲击波不会散去。这电影的摄影太赞了,帧帧明信片。看完电影必须吃一盒冰淇淋,悦目了,还得赏心一下。

1小时前
  • 小小农
  • 力荐

整部电影有意去掉对白,是试验;两男一女上演三角恋,该选择什么,是试验;至于最后的震撼结局,那才是真正的“试验”。去掉对白的好处是,眼睛看的到所有细节,脑子能否完整同步的接收到必要的信息,那就是在测试你的信息处理了。这样的真实事件,留给外界的也只有无声(被消声)和沉默。★★★★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