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蓝之蓝

HD中字版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Benoit,Regent,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3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4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5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6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7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8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19红白蓝之蓝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白蓝之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绿箭侠 第三季碧血黄花请喜欢我第一季精装追女仔之2粤语我的婆婆怎么把OO搞丢了洗劫墨索里尼2024央视网络春晚致命之吻哆啦A梦:大雄与翼之勇者充气女友进化论亚瑟王导演剪辑版我和两个他窈窕奶爸1993林荫大道陪护一小时华胥引之绝爱之城搭档我的真爱旅程资本主义的极限挑战靶鸽鸡兔英雄与暗黑仓鼠唐卡春催桃李明日之战单行道2019一个姑爷半个儿 第二部卖艺春秋任务大师楢山节考1958学校3闪婚2022舞出明天杀无赦II逃亡之路限制2022学校怪谈3死亡派对跑过罗湖桥紧急审讯室2雍正大破十八铜人荤俗笑料大放送薇拉决战刹马镇理查德·哈蒙德:看不见的世界野性的证明

 长篇影评

 1 ) 蓝色的感动

很早以前就看过《蓝》了。很喜欢却说不出所以然,所以再看的时候把让我忍不住流泪的地方都一一记下:
1。当茱莉把整瓶的药塞入口中,却没有咽下去。
      然后对护士说:“我办不到。对不起,是我打碎玻璃的。”
                                                “没关系,那就再买一块吧。”护士安慰她。

2。当茱莉发现玛丽在厨房哭泣的时候问:“你为什么哭?”
      “因为你不哭!往事历历在目,怎么忘得了他们?”玛丽哽咽着。

3。当茱莉提着行李离开古堡一样的房子,一路走一路用手背摩擦着粗糙的墙壁。

4。当男孩把车祸现场拾到的十字架项链还给她,她说:“我把它忘了。”
      “当时我在现场。。。”男孩想说什么。
       “不!”茱莉本能地想要逃避。

5。住在楼下的妓女到茱莉的房间看见那蓝色的珠灯,说她小时候的家里也有这么一盏,她伸长手跳起来也没办法够到,所以就盼望着长大。可是长大后就忘记了。她问茱莉是在哪里找到它的?茱莉只是淡淡地说:“我找到的”。

6。茱莉在洗手间问她丈夫的情人:“你是我丈夫的朋友?”
      “是的。”
      “我现在才知道,很遗憾。”
      “那么现在起你要恨他和我了?”
      “我不知道。”

7。茱莉要把房子让给她丈夫的情人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她笑起来:“我早就知道。他说你善良,慷慨, 值得信赖。甚至于我也可以信赖你”

影片在茱莉最受打击的时候总是响起的交乐,一边是全乐队严厉沉重的交响,一边是弦乐无力的挣扎,却还是避免不了被淹没在全乐队轰鸣里。从脸上看不到她的痛苦,不安和彷徨,只有音乐,突然的黑暗和那蓝色的游泳池里分不清是水是泪的湿潞潞面孔。

从头到尾地被打动,即使有些我不能了解,有些我不能接受,可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那么的不同。茱莉到法院找丈夫的情人时,和《白》里的理发师擦身而过。而她无意间推开的门里面,正在审理着理发师和他妻子的离婚案。当然她马上被请了出去,而且她也和所有人一样并不关心。因为那里开展的是别人的故事别的人生,即使一再相遇,彼此也不会认出对方。是的,在《红》的结尾,他们又再度相遇在同一条船上。

茱莉和奥利维的一同出行和获救是不是意味着她最终从忧郁中解脱了呢?

 2 ) 对命运和现实的追问

基斯洛夫斯基总善于以女性为主角来展开对命运和现实的追问。其〈三色〉系列之《蓝》中因一张被公开的乐谱而将作曲家丈夫的婚外情揭开,朱莉从悲伤中浮起去面对新的问题。我喜欢导演那看似漫不经心但实则处处顺畅绵密,如同一地的散落珍珠,被一只艺术大手无形串起,不着痕迹的高明。

比诺什饰演的朱莉,车祸丧夫后,巨大的哀伤竟压抑在平静的外表之下。回到原住处,佣人的恸哭更折射她的痛苦;离家后,拳背划过石墙,鲜血淋漓而全然无知般;离开让她回忆的一切,独居在外,她这样描述自己——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做。在咖啡馆或是泳池,眯眼沉浸在阳光里,或是出现完全黑色的屏幕,但丈夫的曲子总回荡。

这样的表现手法似乎逃避悲伤的强度,却更显真实而绵长,无所不在。片尾处,依次出现少年茫然的脸,精神病院母亲失神的脸,丈夫情人产床上迎接新生命的幸福的脸,朱莉和一直深爱自己的奥利弗缠绵一起,都透出片子浓厚的人道主义思索,以及对爱,自由,背叛,这样重大生活母题的追问。绝好的导演,绝好的表演,经典之作,值得一看再看。

 3 ) 蓝

往昔的追忆, 生与死的两难,无意发现的背叛,宿命,感伤,温情。
基耶斯洛夫斯基之蓝。
当朱丽叶从那座劫后余生般的大宅子中走出时,天色半明半晦。有被命中的感觉。 是的,命中。生命总会给我们以无上的惊讶,在它最最不堪一击的时候。 丧夫丧子之痛是切肤的,然而是完美的悲哀。但一切被如此轻易地颠覆了:在丈夫的葬礼后,朱丽叶发现了他生前的背叛。上帝奸诈地笑了。悲哀不再是完美的,而是复杂而尖锐,充斥着无处可诉的浩瀚的怀疑。
朱丽叶试图从过往中逃离,然而一盏蓝色的玻璃吊灯一如过往如影随形。蓝色吊灯挂在天花板的中央,在阳光下闪烁不停,将深浅不一的蓝色投影覆上她失色的脸庞。她企图肆意地破坏——逃离旧居,撕毁丈夫的手稿,将洁白的手在石子墙上凛冽地滑过——甚至将自己揉进另一个男人的身体。 试图从过往中逃离,空空如也,遗弃,放逐,自伤,无济于事。
在蓝得无以复加的游泳池里,濒临窒息的蓝色,无边的孤独和虚脱感暴露出来。松开那双握在池沿的手吧,世界之大,居然无处可避。
半夜时分惊心动魄的脚步声,但什么也没有发生。街边吹笛的老人,迈出豪华轿车后在冰冷的街头安然入睡。戏水的孩子们斑斓的泳衣带来生之讯息。储藏室里面悉悉悚悚的老鼠,和颤抖着放入的猫。
丈夫未完成的《欧盟交响曲》提醒着未被完成的一切。闭上眼,静待那宿命一般沉重的乐声再度涌起。 是缅怀,是博爱,亦是对自由的救赎。死亡柔化了一切,又在暧昧不清中赋予自由新的涵义。
对丈夫情人的善待,丈夫遗稿的完成,情人怀抱的回归。朱丽叶做了一次救赎,灵魂的救赎。这是一场浩劫,也是一场涅磐,火焰是蓝色。
大块的蓝色不动声色地在解冻,淡化得容忍而悲悯。
散淡的收尾镜头,无计可消除的蓝。生命仍在继续。

 4 ) 蓝是蓝色的蓝

(一)
  
 又看了一遍《蓝》。
 已经有那么多人评论了,分析到了每一个镜头,每一段剪辑,每一句台词。我还能说些什么。可恨的是,这个下午,我还真的想说些什么。
 那我就讲一讲《蓝》和我的交集吧。
  
(二)
 我忘了是从哪儿知道这部电影的。只记得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是在上大学的时候一门叫做“世界经典电影赏析”的选修课上。
 老师是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他在放这部电影之前,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要放一部伟大的电影,但是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沉闷。不喜欢的同学随时可以离开。”真的是一位很可爱的老师。
 他说这门选修课他很少给超过八十分的成绩,但是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给了我89分。这是大学期间极少数让我感到自信的事情之一。考题里有一道就是赏析这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我记得当时我在卷子上写了好多。
  
(三)
 大学室友H也很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我记得有一次假期归来,H告诉我说他在家里看了七遍《蓝》。为了减少他和父母的隔阂,其中一次他还特意邀请父母和他一起看。不过,父亲最后的评价是:“不就是一部中年妇女的情感经历吗?”
  
(四)
    意料之中的评价,不过我觉得那会儿的朱丽叶·比诺什应该还算不上中年妇女吧。一直觉得她很静好。波德莱尔在日记里写道:“有些女人使人想去占有她们,玩弄她们,可是,这位女性却使人想在她的目光下慢慢地死去。”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比诺什。
 我曾梦到过比诺什,她牵着一个小女孩,站在村头的法国梧桐下,衣裙漫飞。我从远方慢慢走向她。我很少做这种纯情的梦,梦到女性大多和情色有关(笑)。很庆幸自己拥有这个梦。在那个梦里,我体验到了一种深深的幸福感。
 不过,比诺什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位中年妇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所以,她步入中年之后演的电影我都不敢看了。尤其是看了侯孝贤的《红气球的旅行》后,更是下定决心不再看她演的新片了。
  
(五)
  那时候,因为喜欢法国电影,我还特意跑去选修了法语。法语老师是一个三十岁但看上去像十八岁的姑娘。她说她很介意别人问她的年龄,所以她总是会提前告诉别人她的岁数。有一次坐校车,有一个同学管她叫同学,她说她很高兴,但是转念一想,她又觉得那位同学可能是在讽刺她。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她也提到了这部电影。她说她每年都要看一遍《蓝》《白》《红》,但是她却看不懂。她告诉一个法国朋友她的困惑,法国朋友对她说,为什么要看懂呢,觉得美就可以了。
 在我向朋友H转述法语老师的话后,H有些愤懑,他说他不能同意她的观点,他还说:“她的那个法国朋友也挺二的。”接着,他花了大段的篇幅阐述了他为什么喜欢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末尾处,他总结说:“绝不仅仅是因为美。”
 后来,H去读外国哲学的研究生去了。上次打电话我问他还看不看电影,他说已经不看了,没有什么好看的了。
  
 (六)
  最近一次听到人提起这部电影是从朋友C那里,C做的是大学教授讲座视频编辑(艺术组)的工作。他负责出一张卷子给面试的人做,他说他出的都是一些简单到极致的问题,其中一道是填空题,问《蓝》《白》《红》的导演是谁。结果没有一个人回答上来。他说他很失望。
 我说,你要求太高了。他说这要求还算高?
  
 (七)  
 还有一部电影,也叫做《蓝》,是一个叫德里克·贾曼的盲人晚年拍的。提起那部电影就不得不提起朋友T。
 有一天,T拿着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到我们宿舍来看(当时刚开学不久,我们班就我们宿舍有电脑)。我当时闲着无事,便决定和他一起看。看着十几只猩猩叫了十几分钟之后,我实在忍受不了。便问他这个片子到底在讲什么。
 T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是先锋电影,很难懂的。我还看过比这更极端的,是一个盲人导演拍的,整部电影只有一片蓝色,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美。那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就因为这一段话,我崇拜了T好久。后来我看了很多电影,一天我突然想起了T的这段话,便在电驴上下载了那部《蓝》。一天我正在看这部电影,T走进了我们宿舍。
 “你的电脑蓝屏了啊?”T不解地问。
 “我在看一部伟大的电影《蓝》。”我故作镇定地说。
 “哦,我知道了,德里克·贾曼。”T接着说,“草,这有啥好看的呀?你下个原声听听得了。这种极端的电影反正我受不了。”
 “你忘了,”我说,“四年前你跟我说,这是你最喜欢的电影。”
 “我说过吗?”
    “说过,当时你的表情很严肃,你一字一顿地说——整部电影只有一片蓝色,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美。呵呵。”
 我们都大笑起来。
 四年来,我们都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当然我们还会发生更多的改变,会发生什么改变,这是一个关于未来的问题。在我看来,所有关于未来的问题总是萦绕着一种莫名的忧伤。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对话,我们的开怀大笑,我们看过的电影,所有这一切最后都会消失。
 最后,请允许我再小资一下:但愿这一切——真的像老贾曼所描述的那样——这一切都将消失在一片深沉的蓝色之中。

 5 ) “自由”

通过一起意外死亡事件,探讨拥有了无限自由后选择的可能性;美学风格方面,极尽基耶斯洛夫斯独有的表达方式,影片中充满了对于时间对于生命的偶然一瞬予以莫名的反刍与观照。

从表面看,影片呈现的是“记忆与遗忘”的主题,但从茱莉的处境中可以看到,影响她享受“自由”的仅是“记忆”的羁绊。因此,“自由与囚禁”才是茱莉真正的心灵困境,也是影片所要揭示的现代人宿命般的两难。

如何与回忆道别?面对逝去的亲人,选择逃避是否真的可以和过去一刀两断?影片就在朱丽叶·比诺什一遍遍的逃避回忆又不断的被拉回现实的过程中陷入一种沉闷的无力感,浸透了忧郁的蓝色。蓝色代表自由,但是什么又是自由?是放逐还是找寻,是沉沦还是救赎?影片虽没有给出答案,但相信每个人已有了答案。


 6 ) 心理状态外化之手段

《蓝》是法籍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代表作《红白蓝》三部曲中的压轴之作,其精巧的艺术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历来得到诸多好评,现试简析之。

《蓝》主要表现了一位女子在因车祸失去自己音乐家丈夫和小孩之后的心路历程,影片更多的是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为主,也就是将特定时间地点的主人翁的内心状态通过一系列手法具象的传达给观众,在一系列导演营造的意象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影片的立意,可以说,整个片子是很开放的,虽然导演将其基调确定为三色旗中的“自由”,但他的表现手段并不是封闭式的,他极端个人化和艺术化的处理也为观众自身的理解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而这种表现手段就是这里需要讨论的,我们看到,整部影片中女主角的台词并不多,而直接表露其心理的台词更是少之又少,那么影片所采用的将其心理状态外化的手段有哪些呢?

第一,事物局部特写的运用,这种手法主要是通过关注事物的细微处传达主人翁的细致感受,通过引导观众关注平时很少能注意到的部分或是角度,让观众体会到主人翁的心理状态。比如,车祸后主人翁茱莉躺在病床上,等待着家人的噩耗,画面中唯一清楚的是被子上的一粒绒毛,而背景中的病床和人物都是模糊的,唯一的绒毛随着呼吸来回摆动,清楚地表现了此时茱莉内心的忐忑和无助感,然后朋友向茱莉说明她的家人已经不幸去世,此时画面中出现的是茱莉的眼睛,眼睛中反射出的朋友特别遥远和微小,正在向她叙述,通过她眼睛的变化甚至是眨眼睛的频率观众都能直接的体会到她此刻绝望的心情,体会到人是如何接受一件几乎不可能接受的事情。又比如,对茱莉经常去咖啡馆喝咖啡的这一情节中对咖啡杯的描摹,通过静止的咖啡杯的光影变化体现时间的流逝,通过一块一角放入咖啡里的糖慢慢被咖啡完全浸湿然后被扔入咖啡中来表现茱莉心情的变化,这种局部的表现在《蓝》中随处可见,这样的手法对于传达细微感受是很有效的。

第二,音乐的运用,这一点历来为众多影评人所称道。音乐在这部片子里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平常的渲染气氛,由于茱莉的丈夫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所以音乐其实是茱莉与过去唯一的交流方式,而她对待音乐的态度也将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急于摆脱旧的生活留下的伤痛,所以她毁掉琴谱,砸下琴盖,试图以这种方式来毁灭有形的音乐形式,但另一方面,同一主题的音乐却时时萦绕在她心头,她沉浸在其中,享受着曾有的幸福,却常常又下意识的从音乐中逃走,以面对冰凉的现实。在这里,导演选用了两种风格的主题来贯穿影片,当茱莉忽然陷入对过去的回忆的一闪念,比如在家中回想起过去,别人还给十字项链时,得知丈夫婚外情的时候,都选用强有力的同一主题旋律,让人有一种忽然从现实被拉回过去的震惊感。当她在现实中得不到解脱而向过去求助时,比如在阳光下茱莉沉浸于对过去的回忆中,或是她的手指滑过琴谱时,往往选用舒缓而宁静的旋律,表现对过去的无限留念。而在影片的结尾的长镜头中出现了所有的人物时,导演选用了人声合唱,听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人都会深刻感受到人声是世界上最美的乐器,而在《蓝》里,带有宗教救赎式的人声合唱传达的是一种对人的拯救,这里拯救的不仅是茱莉,还有在画面中出现的所有正在陷于苦难和已经陷于苦难中的人,他们迷茫的表情和空灵的音乐正如苦难的人间和至美的天堂的对比,后者正在以一种包容一切的神圣感带着冥冥众生飞升,可以说,这一段音乐的选用将整个影片提升到拯救人性的高度,对于主题的深化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特定场景的安排。由于主人翁在整部片子中纯粹沉浸在自我的主观世界中,导演安排了客观发生的一些事件,通过它们和主人翁的联系或是通过将主人翁置于这些场景中来使主人翁内心的情绪能够以客观的方式传达出来。最典型的就是茱莉的四次游泳。每次都出现偌大的蓝色游泳池,每次她跳入水中都是为了让自己可以有暂时的逃避的感觉。第一次是她刚搬入新家,她试图让自己坦然地对游,这里表现了她希望通过逃到一个陌生环境后换取片刻的安宁。第二次是男孩要将十字项链归还给她之后,她试图从游泳池起身时耳边却响起了强有力的主题音乐,让她不得不又返回游泳池,这里表现的是现实让她又一次不得不面对过去,她却不能永远以游泳池作为自己的保护,但她也无力面对过去的矛盾处境。第三次是她借邻居的猫杀死了自己屋里的老鼠后,跳入游泳池拼命的游,这里表现的是她想通过游泳池洗刷自己认为附载于自身的巨大的罪恶感,而她起身后一大群孩子跳入游泳池也表现了她内心巨大的慌乱感和不可控感。第四次是她得知丈夫有婚外情后,她跳入水中却无力游泳,只是静静的潜水到不能再坚持,表现了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对她内心世界的冲击,她只能默默承受,却无力改变事实。这件事也是茱莉的一个转折点,她一直走不出过去,是因为她坚持认为车祸让她失去了最爱的最珍贵的东西,她的丈夫也就是这一切的化身,失去了丈夫一切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她一直沉浸于这样的状态之中,但是在经历这么多自我折磨之后自己却发现,原来在很早以前自己就已经失去了他,而现在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应该找一个怎样的理由来支撑呢?如果说导演在这里表现的自由的含义,那应该是,茱莉一直以来都是不自由的,但她生活得很好,因为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真正状态,她的世界的身处永远存在她的丈夫的影子,一直暗恋她的音乐家说过一句话,我不要你的曲谱,我自己的虽然很蹩脚,但那是我自己的。而茱莉直到丈夫车祸以后才一步步地在痛苦中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到影片的最后,茱莉开始慢慢走出阴影,但这只是开始,卡夫卡说过,精神只有不再作为支撑的时候,它才会自由。茱莉面对一个由于车祸失去支撑而实际早已失去支撑的自己的世界,应该如何得到真正的自由,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短评

自由……从爱的束缚中解脱

9分钟前
  • 露娜peace
  • 力荐

这片子相当难,第一次看的很茫然,疑虑不减反增。更要命的是,这样的电影不看出些什么,极难获得观片快感的。影片更多的是以呈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为主,也就是将特定时间地点的主人翁的内心状态通过一系列手法具象的传达给观众,在一系列导演营造的意象中,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确定影片的立意,可以说,整个片子是很开放的,虽然导演将其基调确定为三色旗中的“自由”,但他的表现手段并不是封闭式的,他极端个人化和艺术化的处理也为观众自身的理解留下了相当的空间。自由,是这部电影努力表达的主题,对于什么是自由,导演通过很多种列举的例子,去给出一种,仅仅是一种他自己理解自由的方式,让每一个看这部电影的人自己去思考去回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因为他用自己内心真正的自由去传达理解自由的真理。

14分钟前
  • Leon Winters W
  • 推荐

全都是一種痛徹心扉的藍,是Juliette用拳頭與赤裸的石牆摩擦的那種痛,是看到垃圾車刺穿曲譜的痛,還有淺藍色水晶燈投射出來的淡淡哀痛。

18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人的自由的最大障碍是时间,虽然关于时间的记忆也是自由的前提。作为时间的具象在影片中是音乐,这真是绝妙的比喻。女主角的两难处境在于不管告别过去还是沉溺于记忆,她都无法获得自由。所以音乐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是惊悚而纠缠着她的,这与结局高潮段的音乐形成对比。新生儿成就了最后的救赎。

20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有些失去总令人念念不忘,特别是爱的最为刻骨铭心的时候。

21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心灵自由,从纪实到深入人心,无明显动机冲突,不评判介入,对时间严格遵从;道德焦虑电影的超越,存在主义,不抛弃孤独个体;音乐刻画人物心理经典之作

2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经历丧夫失女之痛的中年女人的心路历程。情感饱满,演技优秀,细节到位。觉得这个片子闷的人绝对是没怎么看过真正的闷片。基耶斯洛夫斯基为了拍摄一块方糖,试验了很多次才找到那从浸入咖啡到完全变色恰好五秒钟的方糖。朱丽叶为了体验角色,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拍摄手在石头上划动的镜头。很好

2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居然是我2008年看的最后一部片,看的原因居然是早点看完删掉好腾出空间下歌。。。

28分钟前
  • 即兴表演艺术家
  • 还行

蓝、白、红即代表“自由、平等、博爱”的命题,延续《十诫》对人性、隐私及个人层面上的影像表达。《蓝》讲的是自由,或者说是“人类自由的不完全。我们离真正的自由到底有多远。”Julie的丈夫和女儿意外离世后,按常理应有许多她去墓地或看旧照片的场景,但影片里完全没有。因为她尝试过另外一种生活:没有过去的生活,她已下决心把它抹去。这种感觉也让她最终意识到,个人终究无法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或者曾有那么一段时间,你觉得试着忘记过去是可能的,但突然又会因一些事而卷入与过去有关的记忆,发现“原来是那样……”,这种荒谬以爱、同情、友谊的方式出现,并以你的情感共同筑成新的囚牢。在某种意义上,Julie是静止、等待变化的状态,电影跟随着她的运动切换场景。而影像甚至也会静止,比如那三个黑幕的时间。

30分钟前
  • 还行

三四星之间 有“故意表现出苦”的意味

35分钟前
  • 齡官
  • 推荐

基耶对人物精神活动的表现力可谓一流:几次黑幕如同情绪的无底黑洞,交由交响乐完成堕入其中而后又升腾的仪式;花式利用光影手段,如多面棱镜折射出人物情绪的迷离与复杂;拳头摩擦墙壁、咖啡浸透方糖、垃圾车碾碎乐谱、拦车少年刚好落中的木球玩具,似乎偶然得来的小动作却有如精心设计的仪式。基耶总是在隐忍压抑中沉默地言说。

38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拧巴都是自找的,自由也是一样。你如何看待生活,那你就将拥有怎样的生活,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对女主情绪的表达,从哀莫大于心死到试图跟昨天告别再到最后真的获得自由意识与状态。

43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毁掉宏大的乐谱、用性来充实空荡的房子、不接受遗失的项链——放弃生活一切的寄托,将全部的过去锁进箱中并不能带来自由。Julie在蓝色泳池中肆意遨游,却无法从那里逃离,过去像一只锁不住的洪荒野兽,来势汹汹。她说友情和爱情都是陷阱,可为了自由,唯一的方法就是踏进陷阱、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箱中。

44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蓝]是我电影的启蒙,从那里我第一次认识到电影应该怎么“看”、怎么“听”。基氏对于图像和声音的理解在他的同行里实属少有,什么时候该协作、什么时候该对立、什么时候该突出哪一个,这些东西上面他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控制力。通过把自己重新带回"不自由"的人际关系里,这个女人真正才获得了自由。

45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一直压在自己心头的是对方那份沉重的爱,当沉重不再,事亦惘然。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完全是在用镜头和音乐来讲故事,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电影情节的架构,既不是基于普遍的“戏剧逻辑”,也不同于塔可夫斯基之流的“诗意逻辑”。他有种自成一脉的味道,其用弱故事性情节、强象征性符号与浓自我性人物构建起了一种“空间—环境—自我”的“复合逻辑”。其实整个故事相当平铺直叙,只是为了满足复合逻辑需求而运用了许多超常规技巧。比如,许多时候镜头忽然渐隐,这原本应该用在转场或时间流逝上的技法,但淡出后却始终连接着同一情节,其象征着朱莉感知系统遁入黑洞的心理体验。并且配乐起伏跟随者人物状态而律动,这都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构建电影情节的技巧。能够将电影中许多分立的环节化用为一,果然大师就是大师。

53分钟前
  • 世界的焚像.
  • 推荐

散淡的收尾镜头,无计可消除的蓝。生命仍在继续。救贖尚未完成

5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8/10。特写镜头挺好地展现对情绪的微观表现,例如医院那几段中对女主眼球、嘴角和床上羽毛的特写,她从模糊到清晰的视线,引导观众和女主建立精神上的痛苦,又如女主躺在床上看丈夫和女儿葬礼的直播,她的手指模糊抚摸电视上的棺材,再到手背从墙上摩擦时的疼痛、指尖阅读乐谱的速度,表现悲伤的压抑到彻底释放,咖啡厅一幕有对餐桌的两次特写,光线由明入暗,此刻街头艺人的笛声成为弦外之音,如咖啡侵入糖块一般吸走阴影的束缚,当女主卷起总谱,头也不回地走出景深处的房门,前景中饰有蓝色玻璃流苏的吊灯占满画面,象征走出记忆的禁锢。逃避生活意味着不自由,她拒绝开门帮助公寓外被殴打的年轻人,拒绝参与赶走妓女的集体签名,直到她借来邻居的猫消灭储藏室的鼠窝,才摆脱狭隘的逃避,重新正视现实,结尾那一串泪痕是将伤痛转化为走向自由的动力。

5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①自由与禁锢的辩证探讨:涌动的蓝色=情感十字架与记忆囚牢。②基氏签名-昭示宿命与偶然的神秘目击者:玩剑玉的男孩与吹笛手。③4次撕裂连续性时空的淡出-淡入,一如猝然的震颤与情感的黑狱。④蓝色泳池,重回母体,自毁与新生的象征。⑤浸入咖啡一角的方糖。⑥结尾透过鱼缸的床戏与卷轴蒙太奇。(9.0/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重温。美妙惊艳的摄影和普瑞斯纳强有力的震撼配乐成了丰富和辅助剧情情境的大功臣;啧啧称赞的视听语言,细节的捕捉暗示,神秘意象的迷人呈现,犹如神来之笔;内敛压抑的悲愤和痛楚反倒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奔涌激烈的饱满情绪;比诺什咀嚼棒棒糖以及最后的眼泪堪称经典;同样是无常命运编写的悲剧,将朱莉推向了地狱又获得了新生,整体看上去其实是个特倒霉特惨的悲伤故事,但并未充满绝望,反倒有种负负得正的意指;根据主题设定来看实际是卸掉一切束缚获取真正自由的“从煎熬到释然的历程”,重点在于理性与情感上如何果断的和过去诀别,走出过往的阴影和羁绊,情妇的出现意外成了转机,可看做是对朱莉的一种精神慰藉,终于能和从前看似美满幸福实际充斥着谎言和背叛的过去说再见,彻底地失去也就变得不再那么痛苦或不公平。读书才知《广岛之恋》的梗。

1小时前
  • 尉迟上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