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2019)

HD中字版

主演:沈恩京,松坂桃李,本田翼,冈山天音,郭智博,长田成哉,宫野阳名,高桥努,西田尚美,高桥和也,北村有起哉,田中哲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2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3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4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5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6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3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4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5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6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7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8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19新闻记者(2019)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名气大于实质的电影

今天看了《新闻记者》。这部片子据说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讲述了记者和内阁府公务员合力揭露政府丑闻,批判首相官邸和内阁府私下以成立大学名义实质搞可用于军事的生化研究的故事。

主题很吸引眼球,又敢于在参院选举前上映,并且到现在还没下线,网上日本人也是一片好评,可见这个题材抓住了日本普通民众对自民党政权不满的情绪。

但是,这个片子真的很好看吗?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个人觉得有以下问题:

1.情节拖沓,叙事不明。女主为什么会对这个事件感兴趣,为什么会对自杀的人同情,男主为什么义无反顾地“背叛”自己的组织,男女主如何形成同盟,男女主如何坚定决心揭露丑闻等等,交待的都不够明确,而且铺垫太长太拖沓,他们为什么死心塌地揭露丑闻的决心叙述的理由性不够,让人觉得是为了宣扬正义而宣扬正义,无法获得观众心理深层次认同。

2.选角问题。女主我一看觉得眼熟,后来一查沈恩京是小黄真伊的演员,男主松坂桃李不用说,大家都认识。两位的演技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为什么选个韩国女演员来演,是日本女演员没人愿意得罪政府吗?虽然沈的日语说得还可以,但是韩国腔的日语让一个日本女记者分分钟跳戏,松坂桃李这几年演了很多日本兵,让他来演充满正义感的公务员也真是分分钟跳戏。看着他俩就像是看朝鲜第一名妓和日本兵在对戏,实在难以不跳戏。本片演得最好的是田中哲司饰演的内阁府参事官,虽然是反面角色,但他让人感到他是一个有情之人,一个无论如何都要维护组织并爱护下属的领导,不是一个脸谱化角色。

3.画面呈现问题。政治黑暗不一定要用画面灰暗来表现,全片内阁府都不开灯,白天就和在地下室工作一样,参事官的办公室也是一片昏暗,连手中纸张的字都看不清,这还怎么工作?报社也好不到哪里,全天不开灯,我估计报社人员的眼睛没多久都要出问题。男主家的取景也都是晚上,自杀上司家也是不开灯,不知道剧组是不是为了省电。反正整片都是贯穿着一种压抑的画面感。其实这并不能直接表现出政治的黑暗,反而容易引起观影人的不适。

4.结尾不明不白。最后男女主分别站在国会议事堂前斑马线的两端,欲言又止片子就结束了。虽然是开放式结尾,但是最基本的正义是否得到宣扬没交代明白,看电影时旁边坐着的日本人都傻眼了。

日本的电影电视剧总爱讲述类似题材,但总也讲不好,不是立意不够,就是不能升华主题。这一点,日本人还是要多和好莱坞学一学。

 2 ) 获取一个真相要多大的成本

是否真能出现一个新时代,真相大白的日子纷至沓来…… 冒着被业内封杀的风险,全员抱着觉悟的剧组,与业界大头一同进了候选的小制作公司。能全国放映已是不易,拿最佳作品真的挺感慨的。在拿奖前就开始看了,一直到今天才看完,非常严肃压抑的电影,能拿奖,毋庸置疑是靠探题的深刻,社会的口碑。2019韩国有《寄生虫》奥斯卡最佳,日本有《新闻记者》日奥最佳,美国2015有《聚焦》奥斯卡最佳……我们其实每年有不尽其数的活生生的例子可做原案参考…… 电影并不面面俱到,好在几个方面确实不错。 ①镜头语言很好懂。报社的手持镜头,内调的固定镜头,动静对比;暖调和冷调的色彩对比;四处奔走在天光下求真相大白,脚如注铅在高墙中被义利拉扯... ②演技没得说,这两人拿最佳男女主实至名归,其他卡司也稳,而且愿意接这剧本就很让佩服了。桃李戏路真的很宽演技也越来越好,看采访也感受到了沈作为演员的专业素养。 ③剧情没到期望值有些简单了。那样机密的文件怎么能那么简单被拿到。结局虽然符合期待不是主角完胜,但以男主放弃为理由还是略硬了,两人与官僚的斗争过于简略,男主的战斗和放弃都少不了家庭的影响这点挺好,但是放弃得也是有点快,还是说个人的力量就是会如此轻松地被压倒。 ④前不久刚看完以杂志编辑部为舞台的《不知为好的事》,里面对于杂志社的运作展现得更具体,而电影只是选取了几个点:取证写稿改稿印刷配送。共同点是这两记者都有一个支持自己的上司,现实中可能上司这里就卡死了。 结合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想到很多…… 所以记者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以性命做注?是什么让他们只是想写出真相而已却面临各方威胁?又有多少真相被掩埋,多少正义被篡改?现实中望月衣塑子和伊藤诗织都是勇士,敢于和庞大的官僚势力对抗。男主在一个真里部一样的地方做官僚的工具人,家人既是他的支撑又是软肋,如果没有家人他会不会站出来会不会坚持到底…… 是否真能出现一个新时代,人人坦荡清白……

 3 ) 新闻记者

导演情绪控制得太内敛:缺刀锋,静多,细多,节奏冗长,dp设景纯但缺层次,美学不够我菜。整体容易令目的target受众失焦。若非颜值..选角成功,两人都有赤诚热血又委屈的电眼,但演技情绪线波动小,对比层次没有,考量日本国情也许可以接受。4mins内显示分镜精心设计有象征,但整片却难成大师之笔,该冒险点,这题材本就是质疑的刀。主旨:小螺丝动摇大头太难,少了其生存挣扎描写更丢真实性与冲击性。题外吐槽:这样男女主只活在梦里,现代jzm腻成油条只想安分稳定养家糊口。一文不名的真实信息really no one cares now ppl just wanna have fun.

 4 ) 现在还能有扒粪者吗?

新闻编辑室里的故事往往激动人心,“第四权力”的无冕之冠常常为新闻人添上无形的光环。不管是《聚焦》里的群像,还是《华盛顿邮报》里的格拉汉姆夫人,或是远到《总统班底》,这是一个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群体,他们在银幕中从不会被击败,哪怕市场的洪流多么汹涌,哪怕权力的手掌多么有力。

所以《新闻记者》是不同的,伴随着编辑室消色的影调,少年丧父的女记者静默而素雅、压抑而无光。她勤奋执着,继承了勇敢父亲的衣钵。但父亲的死预示了她职业生涯可能的悲剧——这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扒粪时代”,扒粪者淹没在巨量的信息浪涛中,既难做大海航行中先知般的守望者,还可能成为审查者或舆论飞沫中的牺牲者。

内阁情报调研室(Cabinet Intelligence & Research Office)的存在,或许与疫情中被莫名嘲笑的“某事业单位”并无二致,密密麻麻的头脑、日日夜夜的监视,这是国家的守护人。操控新闻机构对抗业界同行,引导舆论混淆视听,正是在这“真相已不重要”的土壤上,阳光永远透不进情报调研室的窗子。

三足鼎立的国家权力、舆论和新闻记者,前二者拉锯交替,无不在左右最后一方微弱的力量。此时,那些曾深藏在事件中隐秘而伟大的深喉们,还能坚定地与记者守望相助吗?站在十字路口,面对升级版的国家机器和乌泱泱的人群,深喉还能否踏上征途?

 5 ) 补一个,疫情初起时看的

昨天看了个去年的日本电影《新闻记者》,在日本基本上是好评如潮、得奖不断。这些天专家和民众不又合脚踩起记者来了么,在微博上看人提起,耐着性子看完了,很长[捂脸] 结构叙事是有模仿《聚焦(spotlight)》的。之后刷豆瓣,评分不高。

我觉得吧,电影主旨是抨击政府腐败黑暗,主打标签是悬疑惊悚,矛盾张力在记者揭露真相的困难;然而真的,这个国家在上述议题上显然已严重缺乏想象力了。表现内阁府的黑暗,不过是阴森昏暗的工作环境;表现报纸刊发大新闻的压力,不过是报社小头头接个电话眨眨眼袋上的小眼睛;表现公务员的挣扎,不过是妻子临产不在身边的歉意。爱惜羽毛不肯“同流合污”的老公务员自杀,家宅家人依旧体面沉静;手下不听指挥上司光会绷紧扑克脸,除了利诱没别的招;舆论压力,也就推上的跟帖而已,还动不动来句“我说这话会被封口吧!”简直笑死人。估计就像梁惠王说的,日本承平太久,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思路和应对程序都保守僵化了。拍拍漂亮的人、风景、服饰、美食的东京女子、男子图鉴就挺好;硬要表达压抑深刻沉重之类的,徒见做作。

 6 ) 特写的妙用

《新闻记者》于2019年上映,日本著名导演藤井道人执导。《东都新闻》记者吉田接到一份有关日本政府文科省要开设一所医科大学的策划书,为发现事件原委,她和原外交官的内调省职员衫原一同合作。调查过程中,发送文件的官员神崎自杀,以此为契机,政府以大学为名建武器研究所的真相逐渐展开。文章见报后,政府决定以“谣言”的名义对应记者,衫原受到上司调回外交部的鼓动,对公开作证动摇,政府的黑暗与官僚的斗争将吉田推向深渊。开放式结局,在衫原与吉田相隔一条马路时,他说出“对不起”,随后影片戛然而止,把想象与反思留给观众。

本片获得日本电影界最高奖项——学院奖的最佳男女主演,本文将从《新闻记者》的蒙太奇手法、镜头来论述对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践行注意力原则与快感原则的作用。

一、蒙太奇手法

1.叙事蒙太奇

影片开始前三分钟的时间里,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交替剪辑,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内,以三重空间为界,分别叙述三条不同的事件。2月20日2:14,东都新闻报社的传真机收到日本政府建新医科大学的策划书;2月20日2:16,女记者吉田边在家中翻资料边收看一档谈论媒体的未来的谈话节目;2月20日2:18,日本内调省官员衫原在位于霞关(日本政府机构集中地)的办公室内观看同一深夜节目。

从影片中显示的时间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记者与职员的生活逐渐统一到一处。这种手法无疑为叙事提供了便利。开头时,展现多个人、多件事,节省观众时间,并给观众以期待。尤其是在《新闻记者》这样的类型故事片中,布下悬疑线索,才能引发观众注意与猜测,抓住注意力。如同导演在另一部影片《青色归途》中使用的平行蒙太奇手法,讲述七个不同的人发生的事情,互相交织,展现年轻人追寻梦想,在大城市打拼的故事。

2.声音蒙太奇

蒙太奇画面是显性的,声音蒙太奇是隐性的。两位主角之间并未对话,无声胜有声。他们收看同一档谈话节目,三分钟的片头,节目的声音未断,一直作为画外音出现,使用线性蒙太奇的手法,以一种声音统一三个时空。除了同处一件事情外,同时听到一种声音,也是一种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在记者家中,声音是“日本媒体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基本以讨论记者如何进步、纸媒变化为主;在职员处,声音是“记者这种职业,一方面是向读者说明政府在干什么,一方面也在为权力机构看家护院”,当切到衫原的画面时,节目便开始讨论起政府权力滥用的问题。虽是同一档节目,且在同一时间播放,但刻意选取了不同内容的谈话,对应不同身份的人所思考的问题,隐藏了一个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加强两个主角之间身份的对立。两位主角实际上就是记者的代言人与政府权力的代言人,导演此举一方面使观众进一步了解本片主题:记者、媒体对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得时空交叉,作为一条线索展开故事。

3.对比蒙太奇

另一组镜头中,神崎站在楼顶,俯身向下欲跳楼,镜头从后上俯拍他,而衫原来到他的家中找他,镜头同样采用后上俯拍镜头。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导演欲用蒙太奇的方法将两人的行为统一起来,形成鲜明的对比,清白的人死去,活下来的人要为他洗清冤屈。

二、电影镜头与剪辑

1.主要特征

描述记者故事的电影属于侦探片、调查片等,如《公民凯恩》以记者探求玫瑰花蕾的秘密为线索,发现凯恩传奇而又曲折的一生。本片不仅有关事件,还有关记者,在镜头上最为明显,小景别多,特写突出,全片很少有大全景,较多中景、近景与特写。日本是少有的拍电视剧比拍电影更为重要的国家,电视剧常用特写,导演电视剧、电影两开花,自然也会使用更多特写镜头表现人物,与希区柯克所说的特写镜头要“少而精”背道而驰;当给到特写、大特写时,我们就能知道这部片的被叙述主体是记者吉田,借她的眼睛,我们也能看到一部分事实真相。

2.大特写

开头导演用10个镜头表现吉田手写或打字的大特写镜头,6个脸部特写,只拍到下巴与额头之间的部分,2个全景,1个中景;与此相比,每一组特写镜头前或后,都是报社或她房间的全景镜头,这些跳切突破了景别要依次衔接的规则,且以固定镜头为主,用剪辑来压缩时间,提供大量信息,快速表现人物职业与身份特征。如同爱森斯坦所说,远景与特写切换能够营造对比蒙太奇,一个记者在夜晚的家中铺满了剪报与材料,随后便是她年轻的脸,这其中缺少很多信息,让观众疑惑“她是谁?她有什么样的经历?”

她和其他记者被集中在一起讨论白岩聪上新闻的事件,此处用了5个大特写镜头,且每次别人说话时,画面都是特写,与吉田同处于一个空间,表示她听别人的意见。个人的镜头不仅表现吉田的脸部,还有传意的功能,突出主角,以特写让观众产生代入感,与主角共情。如看到新闻后,她移开视线,摸头,继续看报纸,开始思考,大特写还原出了一个人的思考过程,揭秘记者在做判断时的脑部活动。

吉田和主编互动时,4个特写镜头。其中1个是手部特写,她白嫩的手指向报纸,质问为何将她的内容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主编深色、粗糙、戴着婚戒的手则放在报纸上,并无动作,弱势的人在动,强势的人不动。被回应“无法做成大新闻”后,她开始思考、并撩起头发。这些特写镜头除了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外,也在放大人物的情绪,尤其是吉田个人对于事件的看法,都通过镜头得到形式上的放大,以此增加情绪对观众的感染力。正如美国著名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所说:“有了特写手法,电影便进入一个新的境界。[1]

影片关键部分,吉田在神崎家发现策划书的底稿,由此确认匿名发件人就是神崎。不足一分钟的片段中,有4个大特写镜头,其中包括一个长达9秒的面部特写,2秒的眼部特写,还有5秒面部特写,这些镜头组合起来,延长了时间,减慢了影片的节奏。美国电影《聚焦》多表现记者和环境的关系,使用全景拍摄居多,节奏快,对话推动情节,显然与《新闻记者》偏含蓄的风格不同,黑暗,隐藏在静静的日常之中。这些极具冲击力的特写镜头,在面向温和的沈恩京上不显突兀,反而能以眼波流转、嘴角开闭来表达人物思考。这些镜头最终展现一个记者如何思考、调查、发现真相,通过大特写,表现工作流程。

3.物品的特写

人物特写减慢节奏,物品特写也减慢了节奏,为此导演用3个不同的角度拍摄传真机和策划书,变换视点,展示空间全貌的同时不让观众乏味;在开启抽屉时,用3种角度与景别,右上全景、左下全景、右上特写,表现开启抽屉发现真相,也是一种蒙太奇的形式,普通的开闭动作得到多种延伸,增加了视觉变化。

4.反传统的镜头角度

衫原与上司对峙时,俯视拍在对话中处于上风的上司,仰拍明显占下风的衫原,他们的景别一致,但是镜头语言却仿佛传达出对官僚主义的不满。一般来说,对有权威、处于强势的人用仰拍,对于弱势的人用俯拍,但是这部电影却一反常态,变换了位置,因此也就使得原有的意义发生改变。

三、结语

影片用特写镜头突出人物,隐藏信息在演员的面部上;特写与蒙太奇的使用,减慢了影片的节奏,延长时空,在形式上放大了小记者对政权黑暗与官僚主义的斗争,展现了媒体与个人第四权利必不可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迪.试论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以《精神病患者》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5

[2] 陈涛.早期电影的脸: 特写与身体镜头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

 短评

这种社会话题电影倒是很日本。很严肃,很压抑的设定。似乎,一切也都是无解的,沈恩京挺好的,有不同于日本女星的性格魅力。

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台北院线,看了快一半都没明白这个故事要说的是什么就死了一个,然后干脆睡了一大觉,待重看。沈恩京2019年怎么跑日本去演了两部电影。

10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选松坂桃李是不是因为他看上去总是气色不太好、像常年在小黑屋工作的人……

11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电影一般。但若熟悉最近几年日本的政治现状,也就了解这类电影的价值了。

14分钟前
  • BBpanda
  • 推荐

题材很wowow,按wo台的风格这个故事可能被命名为「达格威的羊群」。(也许是每个国家)形式上的民主主义。对于生活在魔幻国度的我们而言,看到新闻记者揭露国家(政府)黑暗面的题材难免心生感慨。个人对抗庞大组织无疑需要超乎寻常的正义感,责任心与勇气。国民构成了国家,国家却不一定在乎它的(大部分)国民。记者对于真相的追求不得不受到来自上层不可言说的压力,真的太难了。电影的结局好绝望。PS.沈恩京好神奇,感觉开始在日本拍片以后整个人氛围都不一样了,不仅戏路拓宽了,演技也是显著提高了不少。

18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我对藤井道人的风格的质疑年初在《日与夜》就讲过,情绪铺得太滥,这体现在他包括配乐、调色、慢镜以及特写的运用上。这片在通常被认为政治无关心的日本和《主战场》一起引起注意倒确实是好事一桩,而且又恰逢要选举的时候。对日本政治的直白批评以及对一些社会事件的直接影射(伊藤诗织、安倍幼儿园、改9条)令人敬佩,但从电影角度来说还任重道远。

19分钟前
  • Methy
  • 还行

这么平的片子,竟然日奥最佳男女主、最佳影片拿个遍,真的惊得下巴要掉了。

24分钟前
  • 不知道叫什么
  • 较差

松阪桃李演的唯唯諾諾的懦弱內閣官員形象還蠻出彩。正因為人物的設定,所以結尾他選擇道歉的行為一點也不意外,無論是他決定被安排消失,或者是自殺(更傾向的結尾,因為沈恩京的表情,以及之前他收信了解實驗室真相時顫抖的手)。兩人不同的方向,在片中第一次相遇,導演已經用一顆互相背對對方的鏡頭表明了,結尾兩人隔了一條街道,恰好回應了這裏。其實不太像〈聚焦〉,更讓我想起是枝的紀錄〈如果雲知道:一個高級官僚的生與死〉,體制和權力的目的,就是調動輿論掩蓋事實真相。「這個國家只是形式上的民主」,對於政權而言,它甚至不關心絕大多數國民的生死,這也是結尾的無力感來源,它甚至沒有像大多數英雄電影呈現個人vs政權的勝利。但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要運用公民的權利,去監督,去思考,去質疑,不放棄對事實的追求,這是我們對抗的方式

27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女主人设为美国出生日本人,倒是解决了口音问题。

29分钟前
  • 不吃青菜
  • 推荐

既然都有自杀的觉悟了,就不能不敲章么? 有了提供自己名字的觉悟了,临了还是承受不住诱惑和压力。所以啊,根本就是人性的软弱造成的。脑子想清楚了再做。| 女主在报社的镜头干嘛一定要手持??脸撑满镜头,然后又晃得那么厉害,镜头运用莫名其妙。

34分钟前
  • 地铁里的季风
  • 还行

很闷,一直在隐忍中蓄力,到最后戛然而止,最后上升到生化武器的层面,反而觉得没什么认同感了,因为这个真相离现实太遥远。最大的看点是沈恩京,塑造了一个外表木讷内心敏锐的女记者形象,因为演的是一个在纽约长大回到日本的日韩混血,一切都不违和了。这个片子包揽今年日本电影学院奖大奖和影帝影后,真的说明2019是日本电影的超级小年。

37分钟前
  • 麻绳
  • 还行

记得就在前不久,又有基因复制还是克隆的新闻热传来的,虽然克隆羊引起很多争议,并被明令禁止相关研究,但我相信这个项目会一直是每个生物科学家所热衷,且被政府悄悄掩盖的,正如核武器。这种“危险”是双刃剑,它是人类科学的奇迹更是人性的失败,它可以被美其名曰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而实则是谋取利益最大化,甚至毁灭人种的黑暗手段。良心与个人利益,甚至简单的平凡生活都成了一种选择,有时真令人无奈。影片题材虽不算新颖,但表现力还感染力尚可。沈恩京在日本也没有水土不服的迹象。结尾应该不算开放式,男主那句无声的对不起,女主震惊的眼神,观众不难想象,男主是步了前上司的后尘。。。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真相。

38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太压抑了,看完我只想和本田翼生孩子!

40分钟前
  • 剁椒羊头🐑
  • 还行

拿日奥还是过誉了

43分钟前
  • 银色电子羊
  • 还行

沈恩京这个表演吧,你也搞不清楚这个角色的设定究竟是不是听不懂日语。关于黑幕和媒体的对峙,简单浅显,“这个国家只需要形式上的民主”,这种金句在缺乏张力的故事下抛得异常生硬。以及小翅膀这角色,有啥必要?

45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6.5/10。为什么我想到《我不是药神》?抛开结局,前面是个标准的记者为追寻真相而对抗世界的故事。真相发现的一刻配上阳光,依旧能被触动。男女主的演技都很好。我一度以为在看国产电影,直到结局的出现,阳光被掐灭了。

50分钟前
  • 乍暖
  • 还行

因为实在好奇沈恩京妹妹的日语,选在天气之子上映当天错峰观影。感觉女主角这种台词短且少但能洋洋洒洒写出报纸整版报道的设定比起归国子女更符合汉字圈日语学习者诶。

51分钟前
  • grace5ants
  • 推荐

#Japan Cuts# 动机薄弱,表达费劲又不到位,前半铺那么慢甚至要把所有相关方的所有神态拍一遍,后半收尾潦草快速的不行,所以拍那么多有什么用呢?煽那么久又为哪般呢?能不能别举着大义的旗帜来贩卖先入为主所认定的大义呢?实在无聊

56分钟前
  • V的骨牌
  • 较差

前几天看的几部不错的电影都打了三颗星,有网友说打得太低了,主要是它们的题材主题对我没什么触动。这部日本电影我打四颗星,揭露真相的不易和重要的政治主题感动了我。是小说改编,但依据了许多真实历史事件。该片是3月6号即将揭晓的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导演提名的作品,也就是去年日本最好的五部电影之一,值得观看。

1小时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日本の民主主義は形だけでいいんだ」其实国名换成别的也多数都通用吧

1小时前
  • ekli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