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美术馆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Marc Maurille,Yannick Laurent,Emeline Bayart,Jeremie Boireau,Barbara Bolotner,Florent Chesne,Flavien Dareau,Daniel Dargau,Sébastien Gill,Lise Laffont,Naomi N'Zete,Pierre Azéma,Julien Drion,Lionel Erdogan,Aude Gogny-Goubert,Jac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奇趣美术馆第二季 剧照 NO.1

 长篇影评

 1 ) 太好玩了吧---整理向

梳理一下涉及到的画作

1.革命的女儿

《革命的女儿》 1932 油画 辛辛那提美术馆 --- 格兰特伍德(1891-1942)

伍德描绘的这三位女士,就如他题目中所提到的,是来自一个名叫革命女儿会(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团体的成员,这个简称为DAR的团体创办于1890年,是一个经由国会授予特许状的群众性非盈利组织,负责美国妇女们的志愿工作。

早在1927年,伍德接受了来自自己家乡爱荷华州锡达拉皮兹市的委托,为爱荷华州退伍军人纪念馆,创作一批花窗玻璃画。因为他对本地生产的玻璃质量不满意,便使用了德国制造的进口玻璃。而当地美国革命女儿会分支机构成员,便开始抱怨伍德用德国出产的材料,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老兵显得不妥当,因为在这次大战中,德国正是美国的敌人。女儿会的成员们开始散布反德情绪,这让伍德所创作的这一系列花窗玻璃,直到1955年前都没有被采用。

伍德一直对这群道貌岸然的女人耿耿于怀,他曾将DAR描述为“保守的娘们”(those Tory gals)或者一群试图在共和国躯体上建立贵族阶层的人(people who are trying to set up an aristocracy of birth in a Republic)

高端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 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

《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 1964 布面丙烯 丝网印刷 --- 安迪沃霍尔(1928-1987)

波普艺术之父的复制粘贴了解一下

金汤宝罐头

3. 草地上的午餐

《草地上的午餐》 1863 油画 巴黎 奥赛博物馆 ---爱德华马奈(1832-1883)

笑得很开心了

还原度蛮高的嘛

4. 皮装自画像

《皮装自画像》 1500 木板油画 德 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 ---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1471-1528)

丢勒可以说是有名的“自恋”了,画了不少自画像(虽然很多画家都有自画像)

1498年自画像

22岁自画像

5. 夏夜

《夏夜》 1947 油画 私人收藏 --- 爱德华·霍普(1882-1967)

Hopper以表达寂寥孤独的生活场景见长,下面这幅堪称经典代表作(谁不爱呢?)

夜巡者

6. 他主人的声音

《他主人的声音》1889-1899 油画 EMI典藏信托藏品 --- 法兰斯·詹姆斯·布劳德(1856-1924)
小狗Nipper,是英国的一位画家 Barraud的小狗。Barraud死后,Nipper由其弟弟Francis继续收养。Francis发现每次听音乐时,Nipper对留声机中播放的声音总是特别敏感,常常会专注聆听,Francis为它画了一幅画像,并将其命名为《His Master’s Voice》(“它主人的声音”)。后来这幅画被生产留声机的Gramophone公司买下来作为其唱片注册商标HMV (His Master’s Voice的简称)。
HMV

7. 那咯索斯

《那咯索斯》 1597-1599 油画 意罗马 巴贝里尼宫 --- 卡拉瓦乔(1856-1924)
纳喀索斯(Narkissos) 根据神话,那喀索斯是河神与水声之子。那耳喀索斯出生后,河神利里俄珀向著名预言家提瑞西阿斯询问自己儿子的命运。提瑞西阿斯说,那喀索斯只要不看到自己的脸,就能得长寿。因此,尽管那耳喀索斯长大后成为全希腊最俊美的男子,他却从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子。
那耳喀索斯的美貌让全希腊的女性为之倾倒,但他对所有前来求爱的女人都无动于衷。后来掌管赫利孔山的仙女厄科也被他的美貌迷住,陷入对他的爱情无法自拔。那耳喀索斯对厄科的求爱也同样加以拒绝,导致厄科伤心而死,只留下声音回荡在山谷之间(厄科的名字Ἠχώ意为回声)。被他拒绝的女子们都要求复仇女神涅墨西斯惩罚那喀索斯。涅墨西斯同意了她们的请求。一次那喀索斯打猎归来时,在池水中看见了自己俊美的脸。他于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无法从池塘边离开,终于憔悴而死。这样就实现了提瑞西阿斯在他幼年时所作出的预言。在那喀索斯死去的地方生出了一株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把自爱成疾的这种病症,称为(自恋症)或(水仙花症)(Narcissus,水仙花,自恋者)

8. 阅读

《阅读》巴黎 卢浮宫 --- 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1919)

9.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1665 油画 荷兰海牙 毛里茨住宅 --- 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

大家对这幅“北方的蒙娜丽莎”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毕竟有同名电影

寡姐斯嘉丽

10. 找不到 摊手~

《让-巴普蒂斯特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 1797 油画 凡尔赛宫 --- 安妮-路易·吉罗德 (1767-1842)

 2 ) LIST

1-3《Daughters of Revolution》 1932 -Grant WOOD (1891 - 1942)

4-6《Shot Sage Blue Marilyn/ Shot Red Marilyn/ Shot Orange Marilyn/ Shot Light Blue Marilyn》 1964 -Andy Warhol (1928 - 1987)

7-9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 Le Bain》 1863 -Edouard MANET(1832 - 1883)

10-12《Selbstbildnis im Pelzrock/ Autoportrait à la fourrure》 1500 -Albrecht Dürer(1471 - 1528)

13-15《Summer Evening》 1947 -Edward HOPPER(1882 - 1967)

16-18 《His Master’s Voice》 1989-1999 -Francis James BARRAUD (1856 - 1924)

19-21 《Narcissus》1597-1599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

22-24《Reading Children/La Lecture》 -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25-27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La Jeune fille à la perle》1665 -Jan Vermeer/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28-30 《Jean-Baptiste Belley》 1797 -Anne-Louis GIRODET (1767-1824)

 3 ) 画作资料整理其四——《皮装自画像》

No.4《皮装自画像》Selbstbildnis im Pelzrock

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Albrecht Dürer(1471-1528)

创作时间:1500年

材质:木板油画

现存地:德国慕尼黑 老绘画陈列馆

原作:

背景:

德国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行改革的前夕,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

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

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

主题含义:

《皮装自画像》,是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伟大的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绘制的半身肖像,是丢勒自画像系列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也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优秀的人像画作。

其正面的画像的形式,对称的构图带来肃穆的感受。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样子文质彬彬。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

这幅画家29岁时画的半身肖像与真人等大,他穿着华贵的裘皮大衣,正面望着我们,直视前方的同时把右手放在胸前,手指着自己的心脏部位。

在那个时代,这种神圣的正面姿态通常只用于画基督或国王,丢勒这样画,大概是要向人们表明,艺术家的神奇创造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与上帝等同的。

他把北方严整细致的传统风格同文艺复兴艺术的建筑性和体积感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此自画像的正面呈现以头发边界的正三角形构图,这种对几何构成的强调并非来自北欧传统,而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对古典几何学再发现的成果。

画面中存在着另外一个方向向下的正三角型,这个正三角形通过丢勒的手指以及画面背景中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

画面中的众多尺寸具有复杂含义。这幅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福寸,那一年丢勒28岁。再看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起来。如果我们将这幅画视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它的对角线恰好是13.6。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Albrecht Dv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是1、12、2、18、5等等,将这些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是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

画面左侧写有绘制时间(1500)和自创的丢勒作品画押(由名字缩写AD变形而成),右侧是拉丁文题记: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以特有颜色画下自己的28岁肖像。

画家简介:

阿尔布雷特·丢勒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祈祷之手 丢勒 德国 1508年 素描 50x30cm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

天启四骑士 1511年
年轻的威尼斯女子 丢勒 意大利 1505年 油画

其油画精于写实,气魄宏大,色彩鲜丽灿烂。丢勒对人体解剖有深刻理解,作品造型严谨准确,注重心理因素刻画。丢勒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技巧与德国式的理性思想完美结合起来。

犀牛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1515年 木版画
忧郁 24x18cm 铜版画

其版画刀法严谨,线条精细缜密,把中世纪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图画提高到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位置,使版画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4 ) 指引

1-3 《革命的女儿》格兰特·伍德 4-6《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安迪·沃霍尔 7-9《草地上的午餐》爱德华·马奈 10-12《皮装自画像》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13-15《夏夜》爱德华·霍普 16-18《他主人的声音》法兰斯·詹姆斯·布劳德 19-21《那喀索斯》卡尔瓦乔 22-24《阅读》奥古斯特·雷诺阿 25-27《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翰内斯·维米尔 28-30《让-巴普蒂斯特·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安妮·路易·吉洛德

 5 ) 画作资料整理其十——《让·巴普蒂斯特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

No.10《让·巴普蒂斯特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 Portrait of Jean-Baptiste Belley

画家:安妮-路易·吉罗德Anne-Louis Girodet (1767-1842)

创作时间:1797

材质:油画

图片尺寸:547x797px

创作年代:1798

风格:浪漫主义

体裁:肖像画

现存地:法国巴黎 凡尔赛宫

原作:

背景:

文艺复兴绘画、巴洛克绘画和十九世纪绘画是二十世纪前世界美术史上并立的三大绘画高峰。

与前两个绘画高峰相比,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流派纷呈,风格迥异,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后印象主义等阶段,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的历史源头,将欧洲艺术发展推向高潮。

19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艺术运动就可以称作欧洲艺术发展的第三次高潮。

主题含义:

Jean Baptiste Belley于1793年在圣多明克被选为法国殖民地的三名代表之一。

他曾经以奴隶的身份被从塞内加尔岛带到加勒比海,他曾与图森·卢维杜尔(Toussaint L’ouverture)并肩作战,后来加入了法国革命军。

1794年,国会一致通过了废除奴隶制的决议,他在会上发言,并于1797年失去席位后回到了圣多明克。在后来海地人与拿破仑军队的斗争中,拿破仑军队试图恢复奴隶制,而他却在历史记录中消失了。

画家简介:

《Self-portrait》Anne-Louis Girodet 1824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或安·路易·吉罗代·德·卢西-特里奥松(1767年1月5日-1824年12月9日)是法国古典主义画派和浪漫主义画派之间承前启后的著名画家,是大卫特的学生。 吉洛·德以他的精确和清晰的风格和他绘画的拿破仑家族成员而闻名。吉洛·德年轻时失去了父母,改姓特里奥森。

《Ossian receiving the Ghosts of the French Heroes》Anne-Louis Girodet 1801

在学校里,特里奥森首先学习建筑,然后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特里奥森进入了雅克-路易斯·大卫的学校。22岁时,特里奥森凭借一幅描绘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故事的绘画作品成功地参加了罗马大奖赛。从1789年到1793年,他住在意大利罗马,他绘画了一幅《拒绝希波克拉底王统治的列斯提亚达塞西斯与恩底弥恩的画像》(现藏于卢浮宫),这幅画在1793年的沙龙上受到赞扬。

《The Burial of Atala》Anne-Louis Girodet 1808

回到法国后,特里奥森画了许多肖像画,包括波拿巴家族的一些成员。1806年,他的《洪水场景》(Scene de Louvre)这幅画获得了十周年奖。1808年,他创作了《维也纳的毁灭》和《阿塔拉·奥·汤博》,这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作品。

《Scene of the Flood》Anne-Louis Girodet 1806

特里奥森是画院和法兰西学院的成员,圣迈克尔骑士团的骑士,荣誉军团的军官。特里奥森的好几位学生后来都成了艺术家。

《Mademoiselle Lange as Venus》Anne-Louis Girodet 1798

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的体力开始衰退,他晚上工作的习惯和其他过度操劳削弱了他的体质。

1812年,他只展出了一件小作品。1824年初,他创作了凯瑟琳诺和邦尚的肖像,同年12月9日,特里奥森在巴黎去世。

在特里奥森死后的一次拍卖中,他的一些绘画作品以天价成交。《芝加哥艺术学院的浪漫叛逆》(2006)是美国首个特里奥森绘画作品回顾展。这次展览汇集了100多件开创性的绘画作品(大约60幅油画和40幅素描)。

 6 ) 画作资料整理其二——《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

No.2《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

画家: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1928-1987)

创作时间:1964年

材质:布面丙烯 照相版丝网漏印画

原作:

背景:

波普艺术又称流行风格(popular),是面向大众的艺术。它追求大众化、通俗性,反对自命不凡的清高。在设计中强调新奇、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从社会层面看,二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进入高消费时代,新的消费品及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思潮被“我消费,我存在”的社会现实所取代。波普艺术的诞生恰是时代的产物。

从文化层面看,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是和平富裕环境中的消费一代,他们藐视一切的传统,崇拜有着强烈叛逆性的“嬉皮士”。他们一边享受着高度消费的物质生活,一边又受着难以满足的欲望的折磨,他们想改变着原有的文化圈层——精英文化。迷你裙、流行音乐唱片等适应青年人的消费。波普艺术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文化转型的真实映照。

主题含义:

《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是美国画家沃霍尔1962 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

沃霍尔把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作为基本要素重复排列在画面上,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的手工操作因素。

正是这种特有的单调、无聊和重复,准确击中了当代商业文明中的某些冷漠、空虚、疏离的现实。《玛丽莲·梦露双联画》是波普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玛丽莲·梦露

1962年,美国著名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神秘自杀,一向很喜欢她的沃霍尔也和许多人一样极为震惊和伤心,于是就创作了这幅独具个性的画作。

画面上沃霍尔把几十张的玛丽莲·梦露的形象进行了重复的排列。并且右边是重复排列的黑白形象,左边是重复排列的彩色形象。

沃霍尔是采取丝网印刷的技术,大量制作出这一相同的形象的。在制作过程中,他有意使套版不准确,造成色彩浓淡不均匀、模糊不清以及色彩错位等效果,使画面看上去质地低劣,大众化、粗俗化严重。

这种对比形式的反复排列,似乎是要让形形色色的人们去记住这位自杀的谜样的性感女明星,也是一种反复的、不厌其烦的、千篇一律的纪念或追忆的形式表达。

也有人解释为这些略有些细微差别的重复形象,表现了玛丽莲·梦露孤独和寂寞的内心世界,虽然她万众瞩目,但是内心仍然是孤独的,最终也无法逃脱毁灭的命运。

由于画家采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使画像可以大量的生产,艺术品也成了可以大量生产的商品,作为艺术品本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却没有了。正如沃霍尔本人说的那样:“我要让自己变成一台机器。”他的工作室也以“工厂”闻名。

以后他以相同的方式,创作了大量的“社会画像”,比如美元钞票、猫王、米老鼠、拳王阿里等等。

安迪·沃霍尔 《八个猫王》1963

20世纪产生了许多颇有影响的波普艺术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波普艺术品,虽然这一艺术形式备受争议,但是它对现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广泛的、深远的。

画家简介: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年8月6日—1987年2月22日),被誉为20世纪艺术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和领袖,也是对波普艺术影响最大的艺术家。

他大胆尝试凸版印刷、橡皮或木料拓印、金箔技术、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

“金宝汤”罐头

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他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摇滚乐作曲者、出版商,是纽约社交界、艺术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式艺术家。2014年,作品毛泽东画像在英国以7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7663万元)的高价被拍卖。

The Velvet Underground

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

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短评

這個系列太會玩梗了,從畫家到繪畫的内容到不同時期的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讓人發笑又反思。

9分钟前
  • 力荐

法式碎碎念。

10分钟前
  • 空托邦
  • 力荐

第二季也很好看 马奈和雷诺阿那两幅都在反性别歧视,身材羞辱和男性凝视,但是讽刺和幽默又兼得呜呜呜呜呜呜喜欢 好喜欢《夏夜》里女主的衣服和色调!!真的很喜欢爱德华霍普的画好有特点啊。

1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把画家年份生平或是画面内容统统揉进对话中,虽然并不能给人留下多深刻的印象,但有总比没有好。

12分钟前
  • 张猫大
  • 力荐

《草地上的午餐》最棒,《夏夜》的女主很美。

16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力荐

18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看得很快,看得很快乐。

2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形式更多样了,水仙少年相亲,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捕接受问询都很有趣,主创还是很有创意,还借一些作品针砭时弊。

24分钟前
  • 晓晓一
  • 推荐

话题比第一季更尖锐,但还是第一季更有趣。

27分钟前
  • ibelieve
  • 推荐

超级棒!法国人的脑洞无敌!

29分钟前
  • 阿欧
  • 力荐

女权,种族,2分钟也都给你说明白了。

32分钟前
  • 黑水为炽
  • 力荐

还有call back 哈哈哈

37分钟前
  • 20c Pyrus
  • 力荐

吐槽太强了哈哈哈

40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真是没点儿历史素养都看不懂短片了…(大部分都…)但是皮装自画像那一集真的把我笑到去世哈哈哈哈哈哈珍珠少女拍广告笑出猪叫!!!

43分钟前
  • 幸运中
  • 推荐

恶搞中带点科普,场景做的挺好的,短短一集也好看。

45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要是有《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就好了

50分钟前
  • muzilang
  • 力荐

要不啥时候也拍拍中国的画呢,《韩熙载夜宴图》《虢国夫人游春图》……

51分钟前
  • 惘然
  • 推荐

可爱与思考并存,这很法国!

52分钟前
  • 晴晏
  • 力荐

1932格兰特·伍德《革命的女儿》dar三名保守妇人,“茶党”;1964安迪·沃霍尔《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1863爱德华·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500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皮装自画像》画成耶稣,文艺复兴,签名;1947爱德华·霍普《夏夜》;1898法兰斯·詹姆斯·布劳德《他主人的声音》帕德-马可尼工作室广告图,主人是画家弟弟;卡尔瓦乔《那喀索斯》;奥古斯特·雷诺阿《阅读》;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安妮·路易·吉洛德《让-巴普蒂斯特·贝雷 圣多明各议员》

55分钟前
  • 般若多目
  • 还行

雷诺阿笔下的少女,kindle vs 纸质书那喀索斯,自恋者,相亲(自攻自受?)梦露招贴画,名画知识提问

57分钟前
  • CATCH-22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