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

HD中字

主演:帕特丽夏·塞隆克,俄瑟尔·苏泽,拉瑞莎·塔瓦雷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零度 剧照 NO.1零度 剧照 NO.2零度 剧照 NO.3零度 剧照 NO.4零度 剧照 NO.5零度 剧照 NO.6零度 剧照 NO.13零度 剧照 NO.14零度 剧照 NO.15零度 剧照 NO.16零度 剧照 NO.17零度 剧照 NO.18零度 剧照 NO.19零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触须

“生命感好严重,好像有生命,可是有点生病。”借由台湾女孩讲出的这句话点破了王家卫的电影世界中生长出的触须。总是在讲述自由与逃离、追寻与回归的故事,阿飞正传如此,东邪西毒亦然,花样年华不例外。

我更愿意把零度定义为兼具艺术片与纪录片性质的作品。我看到的,不只是正片的花絮,导演的动势,更看到wong刻意让电影与现实保持血肉相连的依存关系的企图。

有一种体裁叫“架空”,以前心思很简单,不就是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现实做注脚吗?与现实世界保持二度区隔的虚构叙述,到底会和真实发生多大程度的勾连?

电影无疑是虚构叙述。黎何二人离开香港去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相处只限于happy together,无聊了就分开,等待再次从头来过。王家卫一行人来到阿根廷,也思乡了。影片中也回荡着这种浓烈的漂泊和厌离的情绪。

王家卫从不把文本与现实斩断得过于干净。我们会看到医院女护士暗恋黎耀辉,有点莫名其妙没头没尾的支线情节,是不肯把故事打磨成一股脑往前冲的单行道,横生枝节本是人生常态。的确,叙述必须要有暂止点,但可怜的是,逐渐地我们习惯了大团圆的喜剧和啼哭声的悲剧。人生多得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转身离开的人永远消失遁世,没那么可以从头来过的机会。

零度里我们可以发现,春光这个故事原来有那么多种的走向,黎耀辉和何宝荣身份互换,Leslie被叫去扮女人。最终的成片只是万种可能性之一,这才是世界的原貌。

这种表现手法是王家卫杜可风张叔平三人交手的结果。王家卫倚重空间,所以他必须去到阿根廷,去阿根廷街道上看看人们都在做什么,他才知道故事要怎么写,在此之前他的故事里只有两个男人和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废镜那么多,他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具体是什么,才会最大程度的去调动演员的情绪点。依仗着他身后的团队,这支从他第一部作品就御用的班底。

这一点和徐克有很大的不同。徐老怪的分镜画出职业漫画家的水准,甚至试图操控美术布景。没有孰优孰劣的比较,只是他们心中都有自己要描画的世界。徐老怪的奇思妙想都在他脑海里蓄势待发,随时都要喷涌而出。墨镜王要搭的积木他不能清楚言说,他要走着走着才能摸着一个型儿。

也像他说的,“总好像永远在最后一分钟才想到解决的办法,或许那也不是解决方法,谁知道?到最后总有一线生机。”何宝荣离开,黎耀辉的生命之火被掐灭,也许自杀了也许没有,总之他会迎来生机。在这里有个虚晃一枪的生机,酷似何宝荣的张震。但最后他重新来过了,和自己。以为站在这里的会是两个人,但其实一个人也能来到这里,听震耳欲聋的瀑布声。

至十五岁那年看春光乍泄已经过去七年,那时候总想故作深沉去跟别人聊黑白到暖调到蓝调的渲染手法,故意去避开感情。天真地认为感情不值一提,爱很容易被表现出来,仰天低头随处都是爱。现在才懂,大部分痛哭流涕的宣泄会让观众如坐针毡般的尴尬,恰到好处地融情太难。观者不知何时泪湿衣襟,是对电影人物散发出的共同情感的认可和回应。

傲慢的电影是最糟糕的,总是去强调自己要传达的东西,而不去诱发观众的共鸣。电影发明之后,人的生命被延长了三倍。因为人可以在电影的观看体验中做梦了。琐碎的生活细节像毛刺一样,让人烦躁,但我们必须知道这是意义本身。而这种知道,我们要感谢电影感谢艺术,把情绪推向极致,让感官无限膨胀,我们才可以在大开大合中摇摆此生。

“...in a land of zero degree, with neither east nor west, has neither day nor night, which is neither cold nor warm, 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2 ) 王家卫拍戏之世界尽头

于空间的逃遁中找寻不同时间线上的可能性,然后排除,然后重试,再排除,再重试......

拍摄过程本身与所拍摄内容形成近乎完美的映照,戏内戏外的参与者们都曾经或正在或将要构想着逃离或归家......

直至最恰切的可能性被辨认、选中,是时候为这懵然摸索而得来的确定感赋予最终的形态了,但也别忘记曾与那些不够深邃的可能性们碰撞出的火花——平行时空虽有着更为杂乱曲折的展开,却是当前时空的基础,并与当前时空共享同样的内核。

所以未能露面的关淑怡的歌声依然以背景音的形式在成片中闪现。

作为本片主演之一的王导似乎意识到了这回环式的呼应不仅仅是某种奇妙的巧合,他称这部影片为一个分水岭,是他“日历”中的一个句号,还在片尾写了这样一段话:

...in a land of zero degree,

with neither east nor west,

has neither day nor night,

which is neither cold nor warm,

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然后他为这场世界尽头的终极exile选定了“返回香港”作为结尾,并决定今后要学着区分电影和生活。黎耀辉也没有在伊瓜苏生死不明,同样借道台湾返回香港面对父亲。从此王家卫的电影主角,再不会是阿华、阿飞、天使1号。周慕云或许与阿飞有着相似的底色,但他将会穿梭于迥异的场景,拥有属于自己的演化路径。

这场exile也自有其惊喜。一个陌生之地在初次踏足之前,因其疏离对exiler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在初次离开之前,它是exiler们经历试错、思索和重新抉择的逃遁之所,而在初次离开之后,这曾经exile过的地方也就成了故地,即使在世界尽头,也永远是一个熟悉的可以“回去”的地方了。这点上讲,空间比时间要慈善得多。

想来这慈善也定能化解一些东西。

 3 ) 《摄氏零度.春光再现》

前几天终于下到了传说中的《春光再现》,这是由《春光乍现》衍生出来的一部记录片,听说是在《春光》上映的两年后,剧组里面的工作人员再次回到阿根廷取景回顾。

其实这部片子脱离了《春光乍现》就会变得很无味,凌乱的剪辑,零碎的镜头,支离破碎的情节和全体工作团队的迷惘与徘徊。

可是心中一旦有了《春光》的影子,再配上那首Cucurrucucu Paloma,于是张叔平的色彩,杜可风的空白镜头,王家卫的黑色墨镜,就又重回了熟悉的情怀,那份不可抑制的落寞和伤感,曾有过的感动和感慨。

人们说夜里他会彻夜哭泣, 人们说他只是吸烟喝酒, 人们发誓上天听到他恸哭也会动容。 他为她受了那么多苦, 即使在他临终时还呼唤着她的名字。 咕咕咕……他在歌唱 咕咕咕……他在欢笑 咕咕咕……他在哭泣 ……他死于致命的激情。 忧伤的鸽子一早前来歌唱, 飞到那间孤单的小屋前, 小屋木门大开。 人们发誓那鸽子定是他的魂魄, 他仍然等待着她。 等待那可怜的女孩回来。 咕咕咕……我的鸽子不要哭。 石头和鸽子永远不会知道。

他们如何会知道什么是爱情!

没想到这首歌翻译成中文歌词也那么好,第一次看到时就有莫名的感动,那么契合“春光”。原来在《春光再现》里,还有一个女子反复的吟唱着这首歌,悠长的声线,成熟的表演,却成了王家卫废弃的胶片。

看过《再现》之后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故事,那么多种可能,那么多个结局,就在王家卫的反反复复,兜兜转转中被一块一块剥离。 我终于明白了王家卫的“磨人”到底可以磨到什么程度,那么多优秀的演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原来是在经受着这样一种“折磨”。

我终于看到了王家卫的可怕,就如张荣国拍完春光后说,从此再也不要和王家卫合作,就如梁朝伟说,他就是要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想死”的感觉。

我现在才发现,有些人是不适合王家卫的。我曾经还一度以为所有的演员到了王家卫手里都可以爆发出惊人的演技,挖掘出他们最极致的魅力,可是现在我居然害怕了,这样的“磨人”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得了的。

我想起某一个人,也许他根本经受不起一点点误会,一点点欺骗,一点点意见不合。如果像梁朝伟那样,到了阿根廷才发现被王家卫骗来拍一部他发誓不会接拍的同志片,我不能想象,如果是那个人碰到这种情况,他会不会气到跳脚,立马翻脸,拍屁股走人,回去后还要一蹶不振,不相信所有人,害怕,拒绝,疏离,孤立。如果像张国荣那样,说好拍完三个星期的戏后,就要用下半年的时间去准备自己的演唱会,结果那个戏一下子拍了六个月之久,直到演唱会前的记者会那一天才从阿根廷赶回香港,我无法想象如果是那个人遇到这种事情会怎样,完全的无法想象,那个连少了几天排练时间都不能忍的人,如何去克服这样的困难。

呵,想起那个人,在王家卫的手下恐怕是无法存活的,或者说在大多数有点主观,有点偏执,有点小计谋的导演手下都是无法存活的。

好像有些人天生就是用来疼的,他不需要做太多事,他不需要太努力,他不需要付出些什么,我们都可以纵容他。可是这种纵容是很不安全的,如果他有自知,他应该要有危机感,因为没有人会永远等着,忍着,另一个人的反复和不在意。即使是黎耀辉也会说,“每次都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没有理由总是我伤心,这一次我们要互换一下,换我先离开……” 说着说着,居然离主题好远,其实我没有偏题,很多人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会看到那些被废弃剪辑掉的镜头,会替关淑怡被剪的一秒都不剩的精彩演技遗憾,会猜测更多故事外的故事,会看张国荣,会看梁朝伟,会看王家卫……可是我看的时候想的并不是这些,我想的是因“这些”而引起的“那些”,很个人化的“纠结”。

 4 ) 生命感好严重。好像有生命。可是有点生病

"生命感好严重。好像有生命。可是有点生病"
  
片子里一个女孩说的一句话。
  
这句话简直是王家卫所有电影主角的认证标签:“生命感好严重。好像有生命,可是有点生病。”
  
说明白点:一直在找此身的寄托,同时不确定未来却带着一点对光的朦胧希望勉强活着,是王家卫主角的最大特色。那些过于明白自己的人——比如辞职去跑船的警察,追寻爱人的舞女,在世界尽头找自己的青年——都不属于他的主角,充其量只是构成故事需要的角色罢了。
所以《春光乍泄》里张震饰演的张宛有点疏离。有他很好,但去掉他也没什么所谓,他太阳光、清晰,不属于“好像有生命,可是有点生病”的世界。

《摄氏零度》是《春光乍泄》废片的重拾,托导演的福,它是一部新片子,而不止是《春光》的画外音。虽然它们都在讲一个 “回归”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个回归,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的地方。何宝荣的回归是黎耀辉,黎耀辉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可以“重头来过”是何宝荣任性的资本;张宛的回归是家,他最幸运,即使走到世界尽头也不会怕没有下一步,大不了买一张机票回台北;而黎耀辉没有别的归处,只有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跑掉的爱人,于是最后他终于开始烦。

一个人总不能单方面做另一个人的寄根,压力太大却无承托,迟早会摔倒。

《摄氏零度》的另一个黎耀辉这样说:“为什么每次都是你离开而我要做伤心的那个,这一次换我”。

镜头在这句台词里改变了角度:黎耀辉的头部特写占满1/2个屏幕,稍微变形。在正片里这样的角度属于何宝荣,所以这时候的黎耀辉是何宝荣,这是一次反转:承托的和伸展的,离开与回归。这个反转又与《春光乍泄》相呼应:“我曾以为我和何宝荣不同,其实寂寞的时候,我们都一样。”

故事由此从对归宿的迷茫转为自我认同的茫然,大概又掺了些97前港人普遍情绪的投射:属英还是属中,会更好还是会更坏。未采用的何宝荣和黎耀辉的身份调换、相似又不同的何宝荣和张宛、似爱又不像爱的张宛和黎耀辉、若即若离的关淑怡……这样的情绪和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剪接又特别搭调,像一曲酒醉的探戈。

《摄氏零度》开头有一个女声说:“看完了这部片子以后,我就决定回到阿根廷。”,结尾也是同样的人说一样的话:“看完了这部片子以后,我就决定回到阿根廷”,镜头里是飞机的巨大机翼。

实际上交通工具和人的关系很微妙:一方面它象征着发达的工业文明,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危险以及人与人之间有恃无恐的疏远。

王家卫很喜欢交通工具们,又从不好好地拍交通工具,总是一个局部:或机翼,或后座,或窗口。主角从小车的窗口探出头,把头探进周围与ta似乎没什么关系的忙碌和未知中,手上是烟或者录音机,享受与周围息息相关又毫无挂碍的完美状态;要么就是完全隐藏各种交通工具的轮廓,由摄影机带着主角和观众的视角随着人不能掌控的速度冲入车流人流中,伴以灯光场景的变形和最大化的光影流动。影像的分割使疏离感放大化,然后就可以讲更多的故事。

比如何宝荣在车后座抽烟而黎耀辉在车外看他远去。这一幕让许多人印象深刻,疏离的同感勾起的旧记忆应该功不可没。这个时候你会不会想起“Ashes Of Time”?好巧,是《东邪西毒》的英文名。
 
或许王家卫的电影中有平行宇宙,要不《阿飞正传》里的那只无脚鸟怎么会一路飞,使大沙漠、老上海、现代都市或者瀑布边都看到他的身影?如果没有,那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相似,与工业文明反复做关于丢失和寻回的抗争?伊瓜苏瀑布中心有大批的飞鸟,它们是回去,还是正要出发?

《摄氏零度》里,至少每个人都明白当下自己最想要的状态,与此同时《春光乍泄》负责提醒那些放大化的不安。

诗人说,读一首诗到最后,即使忘了所有字句却仍然能想起的那种情绪,就是那首诗留给你最深印象的情绪。 看完《春光》和《摄氏》我的感受是将醒不能醒的午后,窗外阳光很烈,室内却阴凉和暗。

生命有时会有些生病,可它仍是生命。幸或者不幸?




哎呀差点忘了
何宝荣农历生日快乐

 5 ) 记忆会带你回到阿根廷

看Wong的电影,不容易想起未来,也不大分得清现在,却不由自主的去回忆。于是在《春光乍泄》之后,因为有人对阿根廷的念念不忘有了这部纪录片,我想,大概很少有人可以抗拒Wong世界里的光与影吧,至少我是如此。看见关淑怡在taxi上的那段,不知为什么,无由的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我的记忆好像四季不分,它永远潮湿,闷热,生命力旺盛却生病的感觉,就像拍戏时那间海边的房子。
他电影背后的细节永远比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要丰盛。其实他要讲的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他想讲许多人,可是时间有限,就像生命,你想看看每个人生命的样子,可你自己的生命只能是一个结局,或者不能说是结局,而是一种演绎。
他说,电影来自生活,可电影不是我全部的生活,以前我分不清楚,现在我希望我可以慢慢分清楚。场记说她最喜欢张震这个角色,现在看来,大概我也偏爱这个角色吧,他是一个年轻的流放者,没人知道他的过去也并没有人关心。最终大家都会抵达天涯海角,只是他们都是独自一个人。在地球的南端,或者在异国,遇到同乡也不会觉得如何亲切,也不想去热情相迎,因为这些人都是心存疏离感而存在和远行的人。
 
in a land of zero degree,
  
with neither east nor west,
  
has neither day nor night,
  
which is neither cold nor warm,
  
I learned the feeling of exile.
    
    
     -- Wong Kar-wai

 6 ) happy together

之前一直听说好,可是从来不敢看影评,不想在看之前有个主观的印象。 很喜欢,很喜欢。 不想再去说王家卫的电影语言,镜头运用得如何如何。再怎么好,说到底就是看一部影片能否让人感动。我。真的很感动,被一对gays的感情所打动。那个时候的tony 和哥哥的气质还是跟现在有些不一样的。有些青涩,很真诚。 最近突然对同性恋题材的电影感兴趣。觉得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极为丰富。王家卫是不想去刻意强调《春》所涉及的同性恋问题的,我也同意。但正是这种感情,淡化了妻子和丈夫的天然关系,及所谓的坚强与柔弱的对称,而使两个人的形象都更加丰富。 何宝荣会很依恋的拥抱黎耀辉,眼神极俱温柔之能事,而他也会心甘情愿被人打的鼻青脸肿就是为了一块送给阿辉的手表。坚强又妩媚。 而阿辉则是何宝荣的港湾,一个漂泊狂欢后的栖居地。同时他也会极度阴柔的默默为何宝荣擦洗身子。 两个人都如此互相依靠,互相安慰,互相取暖。有时坚强,有时受伤。 “我们不如从头来过”真的很有杀伤力。但我喜欢这个结局。不想看何宝荣在沉迷下去,也不想看阿辉再去鼓起勇气重新开始。 他们的故事属于他们自己,包括一切绚烂,激情,受伤,希望。 听到结尾的"happy together",还是深深动情。在阿根廷街头,或倒转的香港,其实真的忘不掉,即使回到家,再从头来过。有些东西是挽回不了的,能做的就是试着不要忘记它。 他们的故事还是让我心疼,探戈继续 想到我们的青春,像午夜的屠宰场地上一遍遍洗刷掉,有一遍遍回荡的鲜红;是从天台俯视,奔跑的孩子们脚下泛滥的青绿;是南美的最南端,冰冻起来的沉重的呼吸声。很热烈,很凝重。 有时候只要一个小小的支点,我们的情绪就会毫不犹豫无可挽回的倾泄而出。这样也好,就像几米说的:为什么你每次都要求我不要哭,不如大哭一场,然后再痛快的开始。 中午吃饭时突然想起来是鹭鹭教会我用筷子的,眼泪就从肚子里一点一点的冒出来,不知道是怀念,还是伤感,还是寂寞。身后树人的小孩儿还在全情投入的叫嚣着划拳,打闹。四周都是锅碗瓢盆撞击的猛烈的声音。喧闹真实冷酷。于是我吞一口米饭,把眼泪赛进去。 一切依旧 一切只是我的絮语 终于知道,真正伤人的寂寞,不是对影三人的茕茕孑立,而是狂欢后无尽的空虚

 短评

生命味的光线飘散于BA无处藏匿 所有的情绪无解无界就是你说的那句分不清楚疑似放逐

6分钟前
  • 𝙎𝙥𝙖𝙧𝙠𝙮 | ✟
  • 力荐

一个女人的退出成全了两个男人

8分钟前
  • 浑浊儿
  • 推荐

曲终人散的落寞味道更让人难于割舍~我们喜欢偶尔回到那个曾经受过伤害的地方,平静的面对那些早已逝去的往日波澜

13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Wong Kar-Wai本来要拍的《春光乍泄》其实是另外一副样子,有女人、有自刎、还有另一个结局,只不过都被删了,这部纪录片收录了这些遗珠,算是春光粉最大的欣慰。影片剪辑和摄影所构成的蒙太奇意乱情迷,纪录片所鲜有情欲充斥着全片,看完这部片你才算完整地看过《春光乍泄》。

17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春光乍泄》的创作灵感来自阿根廷作家曼努埃尔·普伊格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事件/The Buenos Aires Affair》,还受另一位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的影响。纪录片中包含的废弃胶片和创作思路,至少还可以剪出另外两部完整的故事片。1)互换姓名身份的主题:梁朝伟为办父亲丧事来到阿根廷,发现父亲的情人竟是男人,通过与之交往体会父亲的感受。二人发生矛盾,梁自杀被送往医院,与一位中年护士产生情感,张国荣和护士之间互相嫉妒。梁的角色叫何宝荣,而张国荣才是黎耀辉,梁自杀后把护照还给张,从此张变成何宝荣。之后张爱上一个面容和自己相像的女人。2)以声音为主题:从中央餐馆开篇,张震先后分别结识梁和关淑怡。通过录音机和闪回,逐渐揭示出梁和关的恋情。最后,梁生死不明,女主在瀑布工作,偶尔看一眼瀑布,想象梁是否会出

19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我一如当初般对你萌生爱慕,看你黯然只能自顾伤神。

21分钟前
  • 力荐

一个飞天了,一个娶妻了,后来你们消失了,后来你们不哭了,后来我们都回不去了。

23分钟前
  • 何志武
  • 力荐

王家卫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犯罪现场

26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由王家卫删掉的春光乍泄片段和重回拍摄现场纪录片穿插而成。让观众看到电影的另一面。王家卫拍片真是既纠结又狠心。他曾尝试让梁朝伟自杀,让张国荣扮女人,并最终剪掉了关淑怡整条线的所有戏份以及张震的大部分戏。这些片段无疑是珍贵的。而王家卫还有多少这样的胶片只有天知道

3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97年像香港人的末日狂欢 所以一切都很完美

33分钟前
  • 海带岛
  • 力荐

王家卫的无穷魅力来源自他电影的无限可能性,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故事,我们会和有着同样故事的人错过,也会和一点也不了解的人们相遇。这多可惜啊,就连在电影里我们都不能知道每个人物的故事,但这缺憾亦是美丽。关淑怡真是太美了。

35分钟前
  • 凉水
  • 力荐

竟然比正片更打动我😅,一群人回忆拍摄经历,仿佛在看一群有战争后遗症的退伍老兵怀念沙场…痛但上瘾。但确实太强了,这种片场的混乱味道…感觉把这帮艺术家随便扔去某个远离香港工业环境(艺人于是成为了艺术家)的地方憋半年他们都能给你搞出惊人的东西来…杜可风引用某摄影大师的话说“如果你走完一条街都想不出三个新的东西/玩法来你就不配叫艺术家”这真的就是🙃(那为什么还拍那么慢?因为一条街就能想出三招来所以标准才会那么高啊)

37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还有哪个地方能令我如此颠沛流离神魂颠倒。

40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布宜诺斯艾利斯,你这悒丽拗折音韵铿锵的名字

4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也許王家衛很不負責任,但他的不負責任造就這部片,造就很多的故事人物的秘密、一間飯店、一部電影如何影響當地的華人社會、如何影響到與他拍電影的人。春光乍洩是華人社會目前最佳的同志電影,沒有其一。很喜歡關淑怡,她是痴情的。在這部片裡被還完可謂增添了曖昧的色彩。

47分钟前
  • Dorothy
  • 力荐

他是任性的孩子,他是不渝的爱人,他们的绝望如整个乌云翻滚潮气湿重的南美大陆一样荒凉破败,于是必须要有一个眉目清朗的张震跑到世界尽头拓展空间、延展叙事,要有一个缠绵悱恻的关淑怡,但故事仍是他们的,只叹斯人已逝恍若隔世,对片中每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分水岭。于我亦然。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布景板上写的名字是B.A.Affair 初期版本包括call me by your name(也是不是很懂这种情侣操作)/黎耀辉自杀/黎在瀑布边生死不明/黎寻父/何宝荣女装/关淑怡在瀑布等待黎耀辉/张执着想录关的声音/张宛学拳击/张关夹娃娃等等。自此加入咬牙切齿求春光菲林大军

54分钟前
  • Alein
  • 力荐

泡在羊水里的的那个粘稠,黯哑的《春光乍泄》。感叹一下张叔平的美术,无论是病态或者健康。都能让你触觉到生命的厚重感给你的那种无处喘息。没有了张国荣的梁朝伟,再也不是黎耀辉。曾经多么美丽的过往,多么绚烂的一切。消散,仍有余香,用随往后的日子,曲终人散去,意犹未尽......

55分钟前
  • L.L
  • 还行

原来王家卫拍一部片子的Footage足够再做几部电影了。。

57分钟前
  • Zeno!#Schizo
  • 力荐

原来是有拍过那么多种可能性,最终选择了这个版本,有的人物最后甚至全部舍弃了。“为什么我一定要做不开心那个,你要做走那个。其实我也可以,不过我不舍得罢了,让我们互换一次,我走先。”

60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