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黄

HD中字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天地玄黄 剧照 NO.1天地玄黄 剧照 NO.2天地玄黄 剧照 NO.3天地玄黄 剧照 NO.4天地玄黄 剧照 NO.5天地玄黄 剧照 NO.6天地玄黄 剧照 NO.13天地玄黄 剧照 NO.14天地玄黄 剧照 NO.15天地玄黄 剧照 NO.16天地玄黄 剧照 NO.17天地玄黄 剧照 NO.18天地玄黄 剧照 NO.19天地玄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地玄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全片没有台词,片名Baraka在古伊斯兰语中代表祝福,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祝福与我们共同存在在这颗蔚蓝地球上的一切。最后一个冬天骇人命案事件簿第十三季那年夏天你去了哪里成都爱情故事记忆猎人最高通缉犯恋人韩剧蜜月期麻辣婆媳逗Koko:红犬历险记假面之夜恐怖绘本第六季汤姆·赛古拉:喜剧之锤地球2100清潭菩萨超级小郎中2悠悠故人情三姐妹2020狄仁杰断案传奇第一部情定三生淫种妻子的诱惑天空上尉与明日世界猎心之骨证人猿星球3卡米拉今晚出柜无谓的心越狱第一季零度群舞命运轮快乐中国毕业歌会萨拉的入会仪式达妮卡萌妻食神山羊的故事88小时:福岛核劫北京人花之屋 第三季虫王战队超王者拉克莱斯王的秘密零异频道第三季维京恶狼坚强的心红粉世家使女的故事第二季高空

 长篇影评

 1 ) 和(由Baraka而来的文字感受)

云如烟,盘曲于高伟隆起的山峰,纱般的柔软,雪般的细腻,神曲般飘渺。云若水,浩浩荡荡地奔泻于山之肩,涌起一波一波的淡灰泡沫,但黝黑的山只是静默地感受云海激情而又温柔的舞袖。
分不清那是云烟还是云海,从土黄色的山坡倾斜而下,漾起一阵阵轻薄的雾气,它们轻快地飞翔在高远的苍穹。断裂残缺的地表笼罩在一片艳丽的日光之中。瞬间,闪耀的白日与云水溶合,蓝紫淡灰的天犹如一幅印象派画作——朦胧、轻柔。顷刻,钻石光芒的日被奔腾的云海倾覆,深蓝的天幕逐渐隐现——银白的星在薄云之后尽现深邃。
翻滚的云团在大地上急速而过,带来明亮的白昼。日球从东升起,带来热量与光明。土地上的一只只青绿的手臂伸向蔚蓝的天,祈祷着阳光、水、空气。奇形怪状的戈壁在日光中尽是神秘与壮丽。日球围着她的瑰丽的光晕,缓缓脱离乌黑的厚厚的云层,把动力赐予浩瀚的海洋,她骄傲地俯视广袤的土地,望着人类把智慧与文明镌刻在自然的宝藏上。
自然的力量让白昼与黑夜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岁月月,永生不息。
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寻找着自己的信仰,建立起宗教,掌握生存技能,学会装饰与美化身体,在劳动中获得智慧与文明,和万物一起,繁衍生息。
大自然一直是友善的,它用自己永恒无价的美装点这颗星球的平淡,给匮乏予瑞泽,赐曙光于生命。人类崇拜她,爱戴她,赞美她。不计其数的物种扎根于这片沃土,驱逐走人类的饥饿与寒冷,给予人类视野的绚烂,从此人类不再孤单。
远古的文明会一直蔓延,人类感受着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在取得的智慧中进步,在劳动中创造新的智慧结晶。生生死死,从某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社会确实像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般,优胜劣汰,但我们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立体式发展,随着技术和科学理论的结合,工业文明似乎给了人类越来越多的信心,于是有人开始尝试着控制自然的步伐,把人类奉为世界的上帝。
后来,我们便看到冰冷的锯子在一棵棵大树上切割开一道道深不见底的贪婪欲望。繁多的木屑随着机器的进入喷泄而出,望不到那道伤疤的终点,只在耳边震起一个生命轰然倒地的巨响。无数双无神的眼睛在冷漠麻木中看着一片幽绿消逝……
世界的和谐被工业文明所打断,对科学技术掌握的不平衡导致财富的流向愈来愈不均衡。贫穷国度的居民生活在肮脏与混乱中,他们的房屋仿佛是由一个个破烂的纸板盒子堆积而成,这种统一让人吃惊。凝固的暗淡视觉中只有五颜六色的衣裳随风而舞。那些景象毫无生机,就像一座未经打扫的坟墓。
人类创造的生产机器与生产流水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当一小部分人的欲望得到填补时,大部分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像机器的奴隶。机械的肢体动作逐渐取代脑力活动,如同木偶一般。产品生产的节奏和都市生活的节奏一样快而简单。空白的表情,急促的脚步,物欲的生活,喧闹的街道,原始的宁静已经一去不复返,生活呈高度模式化。不知道川流不息的是人群还是时间。
人类已经离过去越来越远,工业与自然显得这般突兀,贫穷与富裕之间是难以跨越的鸿沟。人类开始骄傲地清点自己的财富,那些不计其数的高楼大厦,来来往往的车辆,深夜中璀璨于星光的数以万盏的华灯,繁华的大都市。
灯红酒绿的生活后是一大片一大片肮脏腥臭的垃圾场,它们被置放在贫穷的国家,人和动物低头拣着还有价值的废弃物。垃圾堆积得如同山脉——连绵不绝,空中弥漫着飞扬的尘土,灰蒙蒙一片。当富人们纸醉金迷时,穷人们既无食物也无遮身之处。
战争的硝烟在天地间熊熊燃烧。生命的价值越来越模糊。留下的颓败不仅给了人,也给了自然。大自然在黑暗中喘息。而人类与大自然的战争已由冷战而愈演愈烈。
人类开始回望那些自然遗产、文明遗产,开始寻找和谐的真谛,挖掘令人心醉的宁静。
我们终于开始关注那些残酷的数据和现实。人类活动对自然的伤害,工业生产、战争、不负责任的利益取得所导致的严峻后果。南极上空臭氧层破坏面积至1994年已达2400平方公里;欧洲30%的林区因为酸雨而退化;荒漠化至今仍以600万顷的速度在扩展;全球有10亿多人由于水污染和供水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欧洲、北美等地1/3的温带森林已在工业化过程中被砍伐;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将有5%至20%的动植物种群面临灭绝的威胁;当今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高达3亿至4亿吨……
所幸的是,现在我们看到了众多人投入到关爱地球、关注人类发展的行动中,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国家与组织间的投资与合作也越来越频繁。
作为宇宙如此微小但却如此意义非凡的一个个体,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已迫在眉睫。一双锐利的眼,一双有力的手,一颗真诚坚强的心,和一个永恒的信念便比任何机械都能产生更大的效应。世界一直需要这样的声音不是吗?
星日旋转,云海奔涌,时光是一股洪流。人,天地,工业,自然,谁主沉浮?只有时间告诉一切。我们只能在我们的行为中种下一个美丽的祈愿:宽阔的深空,渺小的人,斑斓的万物,在漫漫长路上最终将回归和谐。

 2 ) 人类的故事

   "对于这个世界,什么才是正确的"
   "也许,是对人类整体有利的"
   "不,是对整个的世界或者说宇宙,尽管我们如此渺小"
   "可如何去才是真相,这总是让人迷惘,一个问题总有太多答案."
   "你生活在都市中,你头脑的一切都来自于传承,你的某个想法来自某一本书,一个别人的提示或说服,来自童年经历,可在巨大的真实面前,这些都是局限而暂时的;清空所有概念和固执的偏见,纯粹的去感受,用心,也许,能够接近真实.永远怀疑,不要对任何事任何人抱持没有生命力的看法."
    这部片子中文翻译为"天地玄黄",在我看来则是让人类的故事,看完这部片子,突然明白了导演的用意,这就是人类生活的世界以及方式,这就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追寻与失落——神的存在。
    抛弃身份,抛弃世俗的一切,抛弃既定的眼光,让心静下来,随着苍茫的音乐,隐隐雄鹰的啾鸣声,出现在眼前皑皑圣洁的雪峰,我进入了baraka的世界,屏息以待,呈现的一幕幕令我震撼激荡,平静虔诚的宗教生活,原始部族身着斑斓彩衣高声唱叫的舞蹈,草原上在雨中休憩的鹿群,都市中川流如血脉的马路,拥挤而忙碌的都市人群,批量商品化生产的肉鸡,流浪徘徊在城市边缘的拾荒者,恒河边的火葬,兵马俑金字塔还有水晶铸造的如天国般的教堂,最后是物换星移依旧永恒而神秘的星夜茫茫宇宙,所有一切,让我感到语言的匮乏,真正不可说也不可表。这就是这个多元的世界天差地别的景观。如今这个年代,书籍电影已经成为知识人类的快餐品,混淆的世界观让我们活在自己既定的模式之中,拒绝接受真实,什么是真理?我们高谈阔论,可扪心自问,有多少所得在于自我觉知,复制复制不知疲倦的复制,盲从崇拜,什么才是自己?也许从没真正意义上的存在过。中国先贤最讲悟道,也许在当代人看来,只觉得古人的道空虚,可是我从中看到了真诚,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件肯定的事的话,一切都还没有答案,不要指望别人告诉你一切,因为这个比你为真实付出更多的人,比你有更多迷惘。你可以认为是单纯的剪辑堆砌,可是导演所能做到仅仅如此,想说更多想说更远,却远远说不够,即便说够,也没有答案,当然,根本说不完,什么科技文明带来的精神受困,什么原始迷信崇拜,什么没有神,什么共产主义资本主义,都不必说,也没法说完,只需睁眼看着真实的画面,听着敲击灵魂的音乐,千万思绪,刹那被截在心头,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有多少人能够怀着悲悯的心情看待这个星球上发生的一切,无关对错,看到我们的迷惘与囚困中的挣扎?还有,本质上的平等。我想,导演正是此中一人。

 3 ) 戴着脚镣舞蹈——关于《Baraka》的一点想法


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这是《baraka》的中文译名。
想到《千字文》里便有了这样的记载。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祖先甚是聪灵。宇宙一词似乎便首先出现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据说,它从无中产生,像一个鸡蛋,突然在中间积聚的前所未有的力量下爆发,一分为二成阴阳、天地;时空却无限交汇融合。想到《山海经》里的盘古,想到《淮南子》,还有《老子》,想到古人关于“气”的玄妙而简单的论述。
还有这部《千字文》。
天,深青,谓之“玄”。
地,大抵是黄河流域的泥土的颜色,谓之“黄”。
“洪荒”是个什么年代?先人也不知道。好像近于佛教里“无始”的说法吧。
似乎可以辨明译者的深意。这自然只是一个适用于土著中国人的用法。但恐怕比起直译为《巴拉卡》来多些许情味儿。于是,当目光从静止的屏幕上移开,不禁要望一眼也许不再玄黄的天地,也许充斥着许多不安分因素的宇宙。
这里,自然不仅仅有我们这种“会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还有的,就好像那只猴子,闭着眼睛,很安适地享受温泉亲近肌肤,就好像那群飞鸟,从火山口的熔岩中掠过,就好像树叶,在寺庙的院落中很幽雅地轻轻飘舞,就好像,天地之间还有的其他大大小小的生命。我们已知的,我们不曾知道的。那亿万万曾经或者即将定居于地球的;还有其他可能曾经或者即将出现在宇宙另一个甚至几个几十个几百个角落中的。他们匆匆而至,又默默离开。他们互相配合着,好像在表演——那远比人类导演的任何一部戏剧精彩。
有时候,很感叹,怎么会有电视电脑电话这些东西,怎么会有轮船飞机火箭这样的玩意儿,除了奇妙,几乎找不到什么别的词语形容。
于是有人来纠正你,你,你的周围的,就是最微不足道的一枝狗尾草,还有,甚至只是一滴水,一丝光,一缕风,还有,宇宙的本身,时空的陵替,你们的存在,都不只是一个奇妙而已。
还有什么可以形容?
是,奇迹罢。
这一切,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奇迹。
再想想,玄、黄,最简单,近乎有些阴暗灰涩单调的色彩,却又丰富无限。
一直不知道“baraka”的真正含义。但想来,也许西人在截取这些画面的时候也是在讲述这样一个永远的主题。
舞 蹈
原始的部落。
虔诚的首领。
同样执着的人群。
用来说给上天的话语。
面向玄黄。
俯身。

圣河。
印度。
阳光的洗礼里。
密密的人群堆扎在混沌的
但最清洁的水里。
用它舒润肌体。
纯净
心灵。

寺院。
老妪。
端坐。
眼神透彻得一如少女的单纯。
却又依稀透着
奇异的光。
好像总结着
一般人
几生也看不到的东西。

僧人。
方方的步子
坚定地迈开。
鞋里
脚趾轻轻抬起
放下。
在一种节律里。
走在东京街头。
心无旁骛。

土坑。
万千个泥塑的生命。
一种奇异的殉葬方式。
祭奠一位杰出的暴君。
似乎没有人祭的残酷。
却是一场浩大
并且无比艰难惨烈的工程的
胜利品。
历史到底选择了一种
特殊的
记载方式。

巨大阴冷的房屋。
排列整齐的头骨。
惊恐的双眼。
寂寞的哀号。
历史的记忆
停滞在那些
也许不远
却恍如隔世的瞬间。
人流。
霓虹街景。
车辆来回,穿行。
地铁站的轰鸣。
忙碌迷离的眼神。
人们裹在风衣里,更裹在嘈杂的喧哗中。

加工厂。
车间。
长长的流水线。
小鸡
只是一件产品。
与机器下的食品服装电器无异。

温泉。
慢慢蒸腾着热雾。
温润潮湿的空气。
猴子
悠然
闭着眼睛。
依稀可见的
还有水气中升起的太阳。

火山口。
熔岩
滚烫。
飞鸟掠过。
在很高的天宇之间。
翅膀震动着。
飞向天堂。
很高很高。

风。
云。
变幻。
无边的天宇,
青灰的色彩。
高高的,不可及
却似乎实实在在游离
于我们身边。


水柱从天而临。
很儒雅
或者很狂躁地演奏。
在叶与叶之间
流淌。
所有的
被洗涤了的
还有
等待接受沐浴的。
一时间
都洁净无比。

河流。
好像没有目标地奔跑。
却一直向着海的方向。
或者是安静地
无声无息。
或者是很狂野地
嚎叫。
用自然赋予它的
最原始的力量。

山。
没有规则的形状。
却像是虔诚的教徒
一直坚守在同样的坐标。
有水与风
在它们之间
叫喊它们的姓名。

太阳。
其实并不刺目呵。
很泰然安静地
看它。
中年的太阳。
还有
后半生
更多的精力。

宇宙。
承载着每一元素每个细胞的重量。
已不再混沌。
150亿年。
这个年轻的生命
在每个充满魅力新奇的瞬间
张扬
无限生机。

仪态万千。
或者坐着。
站着。
走着。
跪着。
躺着。
闲着。
不同的生活状态。
同样的玄黄中
舞蹈。

脚 镣
首先想到的是其他,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知道一些的知道不多的。其他的生命。
它们中的一些被我们这些所谓的“万物之灵”所谓地支配着。比如那些荒芜的原野,还有无奈的森林;再比如,那些在跟死亡赛跑的珍奇的动物,还有,被我们玩弄在手掌之间的生命。
但似乎我们却不曾真正支配过他们什么。它们都是在每日的太阳的升落之中起来了,又安适地睡去了。事实上,跟它们中的太多相比,我们才是短暂无比的。
但它们好像也的确是被什么控制着的。鸟飞、水流,花开、风动,这些与等等其他更多的,在冥冥之中的奇妙的规则轮回中,也都是,一场音乐会里一个甚至半个音符,甚至是一个休止号,被规定好了的音符。他们很愉快,跳动;在玄黄的天地之间,舞蹈;在宇宙的某种奇妙,不可知的力量的支配中,戴着,脚镣。
又想到,我们。
用我们的舞姿,一群或者是很拙劣的舞者。
我们虔诚,或者是固执。
我们悠悠然,或者是忙碌。
比如,街角的僧侣,寺院中的大师,还有面向太阳许愿的部落群族,还有,印度河水中浸润着的每一颗渴望圣洁的心脏。
他们的生活在这样的信仰的光环中温暖无比。我们谁也不能说那是背负着什么负担,被什么羁绊着,无比沉重。因为当心中盛着一个有份量的砝码,行路的脚步会真正轻快起来。就好像踩着风。
但也许,那也算是一种意义上的脚镣。不是束缚住了什么。而是给了人一种依靠和寄托。不至于让步子倾斜到不知什么方向。有信仰的人们可以不在乎所谓的限制。最简单的例子,就好像僧人可以不茹荤近色。但日子却是没有修饰的泰然。脚镣可以锁住他的一些蠢蠢欲动的愿望,却为他打开了另一道其实一直只是轻掩着的门。
又比如,更多的我们。都只是无比短暂的一瞬间。即便无比骄傲无尚荣耀,甚至于几百年上千年以后还可以在某个角落意外拾到一页印有我们名字的残损的纸片儿。很早就有人向往有什么仙丹可以长生不老,也有人渴望有什么功名可以永垂不朽。现在看看似乎都有些可笑。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教人安心的,也许是,某一天,我们可以很平静却壮烈地成为玄黄的一角。
也不仅仅是某个个体。就是所有这些所谓万物之灵的人类们,比起时空的轮回来,也都只是单薄不堪一击的小角色而已。
我们的确创造了很多。但跟天地宇宙相比,我们的创造力实在显得贫乏幼稚。
我们也试图去征服许多,就好像现在我们张口闭口要作主人那样。但在玄黄之中,我们永远只是被支配的一群。
我们的脚镣若有若无。有人想挣脱。有人流了血。有人的血洒在地上。有人不顾一切地狂奔。有人只是平静地走。
就好像,我们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降落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点,用特定的姿态容颜,做着特定的手势。然后,有一天,化成特定的空气,或者泥土。化作,玄或者黄。宇宙之中。

戴着脚镣舞蹈
舞蹈者的姿态似乎,并且应该一直是高贵的,即使是有脚镣紧紧拴着的时候。
看屏幕跳动的时候,看到太多迷离游移的眼神,还有一些,是带着坚定自信的表情。
好像又跟那些所谓的脚镣无关。
想到很多人在选择或者是被迫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在不同的地方穿梭拜访。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近几年好像愿意往外面跑的人越发多起来。
比如,有人选择去澳洲。
朋友与之谈及日后再聚的问题。说“回来以后……”如何如何。只是,也许,甚至不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回来”。去那里,也不是想去什么名牌的学校,只是打算在那里过她剩余的大半生。开始她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她当然不会忘记她过去用来生活的房子,但她很快会不记得房子的盖法的。何况她也不需要。
而事实上,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而言,那座生活的最终寓所可能还没有出现。不一定是要离开这个国度,但也许是会到另一个属于他们的地方。我们的关于生活的所有的积累与尝试可能只是刚刚开始。不知道再过多少年,会浸没在怎样的生活状态里。就好像多少年以前不知道自己会降生一样。
我们一直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座城市,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走过很多地方,人们漂泊,也向往,似乎永远有一个没有被发现的天堂。比如去澳洲,在那里住很久,到老了,望很广袤的农场,很漂亮的海滨,说不虚此生。或者一直流浪,到过很多地方,看过无数风景。我也说,好像没有愧对自己。
我们这样走着,匆匆忙忙。在一副银白色的脚镣的光芒里。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一颗星星,于是,人们就迫不及待要为自己寻找一处星座。想想,星星,终日面对同一个宇宙,似乎一样发光发热,一样转动。却也又并非永远如此。因为今天的,此刻的光芒已经不是昨天的,刚才的那一丝。
再想到,所有这些,僧人也罢,部族也好;上班族也好,战死囚也好;飞行的鸟也好,待斩的鸡也好;风也好雨也好水也好,太阳也好银河也好宇宙也好——所有的,都在安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没有谁可以忘记,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舞者。
在很长久的所谓历史的隧道中,很多我们知道的以及更多我们不曾知道的在一幕幕交替着上演。脚镣冰冷的肤色,好像直逼我们的眼睛。然而,还好,我们都还是或早或晚或多或少的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们便说,其实那条所谓的灰白色的链子是一直这样横在我们世界里的,因为宇宙玄黄天地,它到底是我们存在的根基,就好像没有河泥没有黄沙人类无法降临。但,只是,它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是我们把我们抛至所谓理想生存境界之外的东西。因为,寻找到自己的方向,足矣。天地太宽广,时空太悠长。没有人可以真正到达所谓的彼岸天堂。就好像鸟儿不可能永远在八千米的高空遨游,就好像树叶不可能永远在六月里的青翠中生长。但决不会因此而抱怨,说是什么东西束缚了它们的手脚。
属于我们的瞬间,苍天留得太少。
但属于我们的时间,却又是始于“洪荒”的整个宇宙苍黄的时限。即使我们化作灰土。
属于我们的尺寸,大地给我们的不多。
但属于我们的空间,却实际是整个宇宙任何一片等待人去栽种的泥土。
戴着脚镣,却依然可以,必须,并且虔诚而愉快地舞蹈。

 4 ) 静观天地无常

//www.yuque.com/docs/share/79406813-3d93-4417-b511-c2ffdb9816ee?#

这部耐人寻味的纪录片,用一种冷静的观察视角,营造出超脱世俗凡尘的神圣氛围,一种我曾经在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中所感受到的意味,那是一种对于世间无常本质的静观。

影片的镜头从满天闪烁的星斗、高天的流云缓缓降下,看日升日落,天行有常,然后掠过吴哥窟、非洲土著聚落、恒河河畔、中东的平民窟、东亚的寺院,进入繁华喧闹、熙熙攘攘的都市,体察处身其间渺小的人类,最后又从矗立在自然界和人类世界的那些肃立的纪念碑中,回到包容万物的浩瀚苍穹,似乎在寻觅着,无常变迁的背后,是否有着永恒的真义?

导演的视角在天空与大地,在大自然与大城市,在无序与文明之间不停地摇摆,很难判定他到底更偏爱哪一个世界。也许在他悲天悯人的“天眼”看来,无常面前,普皆平等;两者都值得被爱,两者都需要关怀。

东南亚的僧人们,虔诚地履行着他们的修持仪轨;日本的持钵僧于闹市一隅坚守自我,默默地摇响铃铛;还有恒河岸边的洗浴者,麦加朝圣的虔诚信徒……记得诗人才子黄舒骏曾在《三跪九叩》中,礼赞过这样一种超然傲世的坚持。

然而,画面转向世间的残酷现实:现代化的养鸡作业,娇小的雏鸡们像《毕业生》里的Dustin Hoffman 不情愿地被传送带拖拉着前进一样,在流水线上被赶往未知的方向。他们被一双双无情的手摆弄、“检测”,甚至在他们柔嫩的喙上烧出烙印……这一幕惨剧,让人坐立不安、感同身受地痛苦非常。

接下来戏剧性的蒙太奇切换,则是高速呈现的人来人往的都市。从纽约的一座摩天高楼中俯视幽深昏暗的钢筋水泥峡谷下探,其震撼程度,并不亚于在美国西南沙漠中从天然的虹桥俯视真实的大峡谷……这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人造”的世界——一个机械化、组织化的高速运转的世界。而无论人类还是其他一切生命,困在其间都不得自由。

进一步,镜头在一个亚洲的废弃集中营中那样静默地摇过去。铺满整个墙壁的照片、成堆的破鞋与白骨、空旷破败的营房,述说着人们曾在此间承受的苦难。苍凉的女声吟咏中,间或有沉重而震撼的打击乐声奏响,也许是叹号,也许是问号。而那些死难者黑白照片的特写里,那些被掳夺去生命光彩的凄凉眼神,多么容易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无情的战火,在茫茫大地上烧过去……泪水,仿佛无声地落下。

片中出现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的哨兵裹着厚厚的军大衣,默默地凝望着广场,凝望着世界流动。作为我们古老国度的都城,这里是太多历史与现实、苦痛与梦想的交点,反而处于一种令人玩味的失语的状态。正如何勇在《钟鼓楼》中问到:你怎么还不发言?

在无言的凝视中,时光静静流逝。音乐似有还无,却又实实在在地奔涌在观众的内心……这样一部没有一句台词的影片,是需要侯孝贤式的静观的。一切都在把我们带回遥远的时空原点,万物的本原。

让我们静下心来,静观无常,回归本然,愿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悲智观照。 相比Godfrey Reggio的生活三部曲: Koyaanisqatsi: Life Out of Balance(1983), Powwaqatsi: Life in Transformation(1988), Naqoyqatsi: Life as War(2002) 我更喜欢 Ron Fricke。

 5 ) 生死与自我

我有家、家有国、国有地球、地球飘浮在黑暗中,所以我悬于黑暗中。
我是谁?为何成为谁?
生死本无差别,若硬要强求,死更有意义,因生去留下灵魂,飘去黑暗。众生留下之灵魂终于黑暗。动物、植物、人,各式各样、千奇百怪,但终于黑暗漂浮。
爱因斯坦相对论之下,死本不存在,只是带给生的脉搏停止了,那么去研究脉搏就好了。生死也只是人类给死的状态起的名字。所以更坚信灵魂的生,非死。
灵魂若无法和肉体一同死去,所以是否有了宗教?
《BARAKA》开头结尾皆归于宗教,为何?
为何我开始接触基督教?我为我的灵魂。因为想给灵魂找个依靠。肉体似乎承载不了世俗的寂寞?
但看了《BARAKA》,我想还有最大的一点原因——人之渺小,天之无常。
自然瞬息万变,此时我在写日志,寝室室友在睡觉,美国的同龄女孩在上课?
光此时所及之地,就有多少寸土被照及,即有多少种肉体状态。但他们都渺小到可以被大海的某块面积转瞬一并吞没,于是,剩下的有灵魂的又漂浮于黑暗中吧。
我太渺小。但为何创造我?肉体上是父母所赐,抛开肉体,何来灵魂?从何而来?也许正是黑暗的力量。
黑吞并一切颜色,包容一切色彩,纵使千万个五彩斑斓的不同的灵魂想感染,也不足以撼动黑的外壳,我也不知黑是否有外壳。
也许是恩赐,也许是意外,我的灵魂依附在了这个肉体上。
形而上的不是现实的生存拐杖。
作为人在这个愈发胀裂,甚而将爆炸的地球上,作为一个渺小个体,由灵魂到肉体都极力感受这个黑暗下的地球、国、家、自己吧。
这样才不罔经历了人类创造的两种状态。

 6 ) “A world beyonds words”

1992年的“Baraka” 有个绝佳的中译名 “天地玄黄”

一直不怎么看纪录片这种类型 但这部作品实在是太精彩 完全而简单的把人震撼住 是任何剧情片所无法比拟的

主创的三人小组踏迹5个洲24个国家150多个地区 拍摄了这部96分钟的电影
你无法猜到下一秒会出现怎样奇丽的画面 整个观看过程是次异常鲜活的体验

*信息量: 从自然地理到人文,从宗教到文明变迁,从都市到乡野,从战争到和平,从历史到现今,每个镜头都在表达
*音乐:这部没有语言对白的电影,只依靠音乐来丰富画面,极其精彩,是这部电影最成功的一个成分
*画面:快速慢速的切换,出现的画面总让人体验到静止的感觉,像一幅幅摄影

*人物: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最普通的,他们面对镜头的脸一律的没有悲喜,默然,深刻
*自然:永远惊叹的美,超越一切
*城市:人类的城市是繁杂而快速变动的,人们如昆虫般布满空间
*工厂:一切都是机械化,工人,机器,还有那些流水线上被随意抛扔的小鸡
*文明:土著人特殊的仪式与咏唱,他们的肢体语言与鲜艳的脸
*历史:遗迹在背景的斗转星移中 变换光影
*信仰:都市里摇铃缓步的僧人,麦加朝圣的人海,恒河边的人群
*战争:被废弃的集中营,成堆的枯骨,平地上蔓延的硝烟与烈火


印象深刻的镜头:
在一片气流层上 群鸟如划过水面般飞过 远处云浪若隐若现
温泉中的一只猿猴 缓缓闭上双眼
妇女走过一片红花地 镜头上拉出一片瑰丽的梯田
树林中土著小女孩表情凝固的脸 与自然完美的和谐
一排旋转门 人群快速通过
日食

中国的画面:
人民大会堂士兵的身影 天安门广场
兵马俑群像和表情
桂林 漓江

 短评

最美的东西都是具有神性的。

6分钟前
  • 一湄
  • 力荐

喜欢那段加速的车流与人流,熙熙攘攘,兜兜转转,停停走走,滑稽可笑得悲哀,如此匆忙,如此重复,规律到可怕,从哪里来,又要往何处?无尽迷惘。

10分钟前
  • 紙舞
  • 推荐

整部片子没有期待的那么好。镜头最后没有凝聚成力量。单论摄像,BBC的《锦绣中华》就完全能媲美。当然,毕竟《天地玄黄》是92年的片子。

11分钟前
  • 熙寧
  • 还行

影像的虚假性 仿上帝视角 用配乐代替了解说 处处是强制性的仪式崇高感营造 剔除了环境音的真实 有意的华美摄影 强制的崇高间离感不言而喻 / 但都市流水线那一段非常棒 日常的异化感更有冲击力 反向感知 毕竟观众都是日常都市的 观看正向崇高(部落民族)就很被欺骗了 而日常才是特殊感受

14分钟前
  • 渡旻
  • 还行

完美运镜,镜头以及镜头之间的切换都充满隐喻,还有音乐的陪衬,适合在慌乱的中间用于禅修。生死、本真、现代、慌乱,各种矛盾和冲突交杂,国家机器、战争、快速发展。如何应对心灵的危机,如果放缓破坏的脚步,我们需要共同思考。

17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天地玄黄》,实在没有想到,有个如此拉风的中文名字。但是再贴切不过了。天地有大美。

18分钟前
  • 力荐

据说是搞摄影的必看,俺不搞摄影就果然看不得么?前30分钟就睡过去无数次,拖了好几天才看完。中间30分钟流水线鸡仔VS.地铁人挤人,后30分钟战争、奥斯维辛、金边监狱、恒河边毫无遮掩的火葬场等等。还看到了没炸掉的世贸大厦内景。

20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个人觉得有一点点西方人用猎奇的眼光在看世界的感觉,但是整个的视觉效果还是非常好!特别是男人们在膜拜的那个场景非常惊人,很多镜头都是集中在宗教和自然的角度。

25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生有大悲不自知。每一个镜头都美到极致,胜过一切言语以及文字!

27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看哭了。。苍穹有大美,音乐太强大。

28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太想显示自己的牛X,往往显示出的就是装X

31分钟前
  • lakeblur
  • 推荐

把本片看成了风景人文片的你们是有多浅薄,历史,宗教,社会,自然等涉及得非常广泛,却浑然一体,不带任何隔阂,后半部泪点很多,贫穷孩子那段快哭了,导演的摄影机视角一点也不冰冷,相反美出了一种悲悯情怀,唯一一部我希望永远不会结束的好电影。

33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人文纪录片,摆拍痕迹甚浓,大而无当,北京奥运会范儿。快进的日本和吴哥窟的戏份最多,奇琴伊察、吉萨金字塔、吴哥窟是这一生一定要去的神迹啊。

34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无非是各种自然景观、人文圣地的集锦幻灯片,美则美矣,难称佳作。是那种不需要导演编剧,只需要一个靠谱点的摄影师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就能拍出来的片子。

35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道法自然”,同样四个字,不同思想深度的人能看出不同的解释。本片也是一样,我觉得导演并没有在主动传达什么,只是忠实地记录,至于你能从里面看出什么是每个人思想与心灵的悸动,与导演无关。

40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生有大悲不自知。”用15寸笔记本看的无论如何都没法被震撼。。。

45分钟前
  • 安狄
  • 推荐

拍摄者是幸福的

50分钟前
  • Leito
  • 力荐

请注意,Tarsem Singh那部超级华丽的《The Fall》有很多镜头都是借用这部纪录片的……

52分钟前
  • 不流ᝰ
  • 力荐

不喜的是不少地方的配乐,存在感过强了,一股使劲展现“看我多么震撼”的劲儿。最后一小时是真神作,想到克里斯马克x卓别林x雅克塔蒂。导演的意图也许可粗鄙解读为歌颂自然批判现代性,但正因为试图making a point,ironically,至少对我来说,那展现城市,工厂,世俗万象,被异化的人与被摧毁的文明时的剪辑运镜策略,反而相比前三十分钟里着重对那“自然神力”的描绘,显得远为生动有趣得多。

53分钟前
  • Ziggy
  • 推荐

你知道看這種電影觀感是,啊我想去旅遊啊導演選擇用新的技術、繞了地球一大圈拍攝,用最清晰而且直接的視角要觀眾直接感官人類所生存的這個世界最真實的美麗的地球難得這麼完整而有計劃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5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