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殖民地

HD

主演: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迈克尔·恩奎斯特,马丁·乌特克,薇姬·克里普斯,朱利安·欧文登,奥古斯特·席纳,丽琪达·卡里,凯撒·博尔东,史蒂夫·卡里尔,卡塔琳娜·穆勒-艾冒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3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4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5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6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7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8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19尊严殖民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窒命地》:逃出電網後,我們就自由了嗎?

德國電影《謊言迷宮》(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2014)裡提到,人稱「死亡天使」的門格勒醫生(Josef Mengele,1911-1979)在波蘭的「奧斯威辛」集中營進行多項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然而因為龐大的家族勢力庇護,背負約40萬條人命的他始終逍遙法外,直到1979年意外溺死於巴西。逃亡過程中,門格勒曾藏身於智利的「尊嚴殖民地」(Colonia Dignidad),那是前納粹成員保羅.薛佛(Paul Schäfer,1921-2010)建立的德式小農莊。他以宗教慈善為號召,實則進行嚴格的思想管控,同時配合獨裁的智利總統皮諾契特(Augusto Pinochet,1915-2006)研發武器和毒氣。艾瑪.華森(Emma Watson)主演的《窒命地》(Colonia Dignidad),顧名思義,正是以這段駭人的歷史為背景。

故事開始於1973年,智利的政治鬥爭風起雲湧之際,皮諾契特指揮軍隊發動政變意圖奪權,因此許多擁護阿葉德總統(Salvador Allende,1908-1973)的民眾紛紛走上街頭抗爭,來自德國的丹尼爾(Daniel Brühl飾)也加入聲援行列。未料,在混亂的局勢中,丹尼爾遭軍方逮捕並被秘密送走。心急如焚的空姐蕾娜(Emma Watson飾)在多方打聽下,得知男友丹尼爾被關在神父保羅.薛佛(Michael Nyqvist飾)建立的「尊嚴殖民地」裡,於是她決定喬裝成追隨者混入其中,伺機解救男友脫困。

從劇情來看,《窒命地》雖然取材自一段沉重的黑歷史,但在導演佛羅芮.加倫柏格(Florian Gallenberger)和共同編劇Torsten Wenzel的改編下,其實更像是好萊塢常見的驚悚片;話雖如此,電影還是翻轉了「王子救公主」的典型戲碼,讓艾瑪.華森肩負起拯救王子的任務。事實上,艾瑪.華森之所以決定參與演出,正是因為角色設定引起她的興趣。近年頻為女權運動奔走的艾瑪.華森,2014年獲聯合國婦女署任命為全球親善大使,同年9月發表的性別平等演說更是震撼人心,廣獲好評。電影裡的蕾娜固然不像艾瑪.華森直言自己是「女性主義者」(feminist),但從她的種種言行還是可以看出她不同於傳統女性——或者說是父權社會所認定的「女性」——的一面。

影片中,蕾娜藉由工作空檔,和居住智利已久的男友丹尼爾約會。某天早晨,蕾娜起身見到全裸的丹尼爾只著一件圍裙在做早餐,她一時興起,拿了丹尼爾的相機偷拍下來,並在洗好的照片上寫下「我的男人」(my man)。這一幕,顯然是意圖翻轉性別觀看位置。電影製作人兼劇作家蘿拉.莫薇(Laura Mulvey,1941-)曾指出,好萊塢電影中所再現的女性都只是男性凝視(gaze)的對象。換言之,好萊塢都是以滿足男性視覺愉悅為出發點來提供影像。當中最著名的範例是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1899-1980)的電影《後窗》(Rear Window,1954)。片中的男主角大半時間都坐在窗前,透過攝影鏡頭偷窺對街公寓一些人的生活起居,包括一名女性舞者。故而攝影或照相往往被視為一種具有侵略性、偷窺的行為,而攝影機鏡頭更是「陽物」的權力象徵。然而到了《窒命地》,握有「陽物」的卻是蕾娜,丹尼爾自然成了滿足視覺愉悅的被凝視/偷窺對象。其實就像先前兩人在嬉鬧調情時蕾娜所說:「如果讓我發現你藏有智利妹,就剁掉你的老二。」在這段關係中,掌握「陽物」的從來都是蕾娜。

翻轉性別框架的不只有蕾娜,還有機長羅門(Julian Ovenden飾)。電影一開始,在空姐們的起鬨下,羅門拿下機長的帽子,露出一頭飄逸長髮。不用說,在航空公司的規範下,男性是不能蓄留長髮,而在多數社會觀念裡亦是如此。羅門的服裝儀容表面上看來符合規定,實際上卻在暗中破壞規定,他將長髮隱藏在制服帽子底下的行為就是對各種規矩(性別、航空公司規範、社會觀念)的最大嘲諷。「人有時就是要打破常規,」羅門的座右銘不僅在關鍵時刻推動劇情的進展,更激勵了蕾娜,讓她下定決心涉險救男友。

事實上,《窒命地》就是不斷地展示各式有形和無形規矩的建立與破壞。神父保羅一手策畫的「尊嚴殖民地」如同《驚爆焦點》(Spotlight,2015)的波士頓,是個極為封閉的宗教場域,一切行為準則皆以宗教為依歸。在「尊嚴殖民地」裡,保羅就是唯一的,也是絕對的上帝,他的聲音與命令經由廣播及其他形式滲透至社區的每一個角落,並規範著每位居民的言行舉止;一旦違反規定,就會遭到眾人的集體審判。於是在統一且不容質疑的嚴格規範下,每個人不僅衣著大同小異,就連行為舉止甚或思想都趨近一致,因此展現出來的是猶如行屍走肉般,面無表情的個體;這卻是保羅眼中的「人間仙境」。說穿了,「尊嚴殖民地」其實是個縮影,反映出極權社會造就的荒謬烏托邦,若想戳破這層美麗的假象,就必須倚靠未曾受到浸淫、完完全全的外來他者,譬如蕾娜和丹尼爾。

電影從這裡開始衍生出一項耐人尋味的議題。蕾娜和丹尼爾都是活在「尊嚴殖民地」之外的人,他們不受極權箝制,思想和行為也相對自由許多,是以對他們而言,「尊嚴殖民地」裡的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甚至是駭人聽聞,因此想方設法都要從中逃離。然而對於那些長期住在裡面,或者是出生在那裡的人來說,「尊嚴殖民地」的生活真的那麼不堪嗎?蕾娜和丹尼爾碰頭並策畫好逃亡路線後,蕾娜想帶烏蘇(Vicky Krieps飾)一起走。不料當三人終於順利逃到鐵網外,重回自由世界的懷抱時,烏蘇竟不幸誤觸電網身亡。自9歲開始就來到「尊嚴殖民地」的烏蘇,可說是從未接受過外界的影響,她的思想與人格都是在極權統治底下養成。這樣的她,居然在被拯救到自由世界時丟失性命。倘若說:「不自由,毋寧死。」那麼烏蘇的死又該如何解釋?又或者,所謂的「自由世界」根本是另一個不自由的極權世界?相信這是《窒命地》最為犀利的一筆。

《窒命地》有好的題材,當中也有值得思考的空間,只可惜劇本編寫的不夠完善,多處推動劇情進展的關鍵轉折明顯鋪陳不足,顯得倉促且突兀,尤其後半部蕾娜和丹尼爾的逃亡過程更是如此。另外,偏向商業驚悚片的改編方式雖然讓影片節奏緊湊,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但也大為削弱了這段真實歷史的特殊意義及其蘊含的批判力道。

 2 ) 艾玛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影评•尊严殖民地
主演艾玛•沃森
个人推荐指数四星。
第一次写影评,写的不好请多多指正。首先我的承认我的不足,对于艾玛的电影我看的实在是太少了。除了哈利波特外,我只看过她的壁花少年。

这部电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战的智利,故事主角是德国人。一个积极参加政协运动的文艺青年因为运动失败,被送往智利的一个与世隔绝异教组织的地方,他的女朋友勇敢前去解救男友的故事。

看到那个铁丝网的镜头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奥斯维辛的监狱,想象的是纳粹党虐待犹太人的事情。因为两者同样是与世隔绝,同样是二战的背景,同样是德国人。里面最后活着出去的人都心怀愧疚,为什么自己最终活下来了,和自己呆在一起的人许多死在了那里,有时侯就是因为一碗水,一句话,一个秘密。在这部电影中,女配角因为女主角的一句话她的男朋友是迪特,这个女配角被一群男人殴打成重伤,男女主角活下去的原因就是他们知道了的地下隧道的秘密。最终女主角能够逃出智利,也会永远的愧疚最终怂恿孕妇和自己一起逃出的行为,反而害死了她。

电影里面关于性的部分都是暗示的,第一个镜头是舍费尔第一次单独询问艾玛的时候,艾玛脱掉了里面的衣服。第二个镜头是费舍尔走进了儿童的浴室。镜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可以自己脑补这些镜头之后会发生的事。有的菲舍尔可以随意和这个王国里的女人发生关系,他还有着特殊的癖好,恋童癖。

关于信仰亦或是宗教的问题。什么是宗教?什么是邪教?我觉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有人说邪教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宗教是及时行善。可是我就想问真的是这样吗?现在的伊斯兰教我就不多说他们清除异教徒的圣战,曾经的历史上也有基督教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实际上一帮人趁火打劫。佛教在缅甸也发生过大规模的屠杀事件。电影中的这个教没有反政府,拥护总统,在政府的庇护下成长,在智利这个国家来看,也许这不是个邪教。

最后说一句,艾玛的演技越来越好了。

 3 ) 空姐现身说法,不要爱上一个搞政治的人

这次德国影展只提前买了一场票,还是因为艾玛沃森。这个从哈利波特里走出来的小姑娘跟我们一起长大了。

悄悄截图一个广告狗指南的朋友圈


电影片名《尊严殖民地》。没有提前查故事梗概就买票,这就是电影明星的魅力。
 
开场音乐有点忧伤,“你走了之后我就没有阳光……”,现在想想,也是男主人公的真实写照。
 
艾玛沃森,一个漂亮空姐,飞完航班抵达智利圣地亚哥之后看到了正在广场集会抗议的情人,于是立刻要求脱离组织,投奔情人怀抱。
 
男主演丹尼尔布鲁赫的代表作是《再见列宁》,《无耻混蛋》,三太郎说《美国队长3》他演反派,呃,完全忘了。不知漫威在电影界作威作福的日子还能有多久?
 
豆瓣简介说他俩是夫妇。应该不是。
 
艾玛沃森的其他空姐同事还提醒她,别让那哥们儿轻易得手,谁知俩人一见面就用舌头狂甩对方嘴唇。明显是一对烈火情人。进家门的时候艾玛还说要是发现有其他女人,就cut your balls off.影院字幕翻译是,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自我阉割的语言真是缺乏魅力。
 
艾玛跟丹尼尔缠绵了没几天,突然得知智利政变。大街上都在抓人,丹尼尔这货太革命了,都大规模抓人了,还偷拍照片,结果被武装力量押走,被革命叛徒指认,关进了尊严殖民地。
 
艾玛沃森去求丹尼尔的革命伙伴,大家爱莫能助。
 
对爱情的激情驱使她自愿投入了集中营,啊,殖民地。
 
两人经历了各种集中营式的折磨……(脑补不了的,还是得看片。)

前半部分还有点嫌艾玛沃森zuo,干嘛爱上一个搞政治的人,傻了吧。
(前方剧透)
没想到逐渐被两人的命运紧紧抓住了。
 
两人好容易死里逃生,跑到了德国大使馆。大使馆立刻帮他们补办了护照,但是当天不能走,因为飞机满员了。
 
这难不倒空姐,艾玛沃森打电话给她的机长求助,得到肯定。于是大使馆送他们去机场。
 
你以为终于两人得救了。
 
那就不是类型片了,类型片要玩翻转的。

但真没想到翻转的是大使馆馆长,居然跟尊严殖民地的大魔头狼狈为奸,联系了大魔头准备把他们遣返回去。
 
两人死里逃生上了飞机。被机场控制台要求停飞……
 
现场交流环节忍不住第一个举手提问,德国大使馆作恶的设定,是真的么?大使馆没有找你们麻烦么?
 
导演说上世纪70年代,德国大使馆确实做过这种事。不过他们没找我们麻烦。恰恰相反,德国总理还陪同我们一起参加了首映推广,电影还在欧盟影展,智利放映。
 
敢于直面前人的错误,其实也不难,比掩盖简单。中学课本里不就学了,防民之后,甚于防川……
 
这故事改编于1974年皮诺切特政变时期的真实事件。
 
大魔头是从德国搞邪教组织出了事跑到智利的,带了一帮信徒。
 
真实历史上,大魔头的名字就是保罗谢弗,想想演员恩奎斯特的状态,仍然不寒而栗。恩奎斯特本人就是孤儿院长大的,气质忧郁,从此见到他照片都惧怕三分。
 
当艾玛沃森进入尊严殖民地的时候,要对领导做常规忏悔。保罗谢弗当时没有侵犯她,于是我推测他可能娈童……
 
影片进展中也揭示了这一点。
 
保罗谢弗的一大爱好就是男童合唱团。这些小朋友都是从德国骗来的。保罗谢弗告诉民众,比利时有一场音乐会,请一批小男孩去参加,骗这些小男孩带着护照,直接拐到了智利。
 
从此小男孩再也没有回到家。
 
尊严殖民地存在了几十年,跟当时的智利政府达成无耻勾当,保罗谢弗帮政府买武器装备,换来政府维护他一大片自给自足,电网围栏的殖民地。
 
作为当红演员的艾玛沃森在女性权利问题上持续发声。这部电影的主题,对历史的反思可能也是她参与项目的重要原因。开拍前她跟导演一起去智利,当地采访了尊严殖民地的幸存者,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对外来者充满敌意,觉得外人侵犯了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电影从业者,在看电影的时候,忘记了剧作结构,忘记了摄影机的运动,导演的设计,全心卷入主人公紧张逃亡的命运里,是幸福的。
 
也有朋友说,他们逃离的太容易了。也许导演的重点不在这里。
 
同是逃亡片,本片比《肖申克的救赎》更让我紧张不安。
 
因为这是活生生发生过的事情,可以降临在任何一个有一点理想的普通人身上。一个人被自己的国家出卖,毛骨悚然。

PS 想看的,A站B站都有。

 4 ) 没有题目

电影一开始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故事是由真实的历史故事所改编。百度搜索才知道尊严殖民地是关于纳粹的。影片也没有为我解答疑难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殖民地“袖珍小国”的存在?智利军方到底为什么就支持独裁邪教分子谢菲尔?世界上到底还是否有纳粹势力的存在?等等。但是通过艾玛饰演的女主拯救丈夫的故事,看清独裁者谢菲尔的种种恶行:利用宗教信仰对人进行高压统治创造了邪教,残忍的殴打妇女;给“国民”吃药片禁欲,组织正常的男女关系;恋童癖残害儿童等。影片最后这对相爱的夫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逃出殖民地,寻求大使馆帮助却被背叛的时候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有一种如释负重的快感啊。
        没有看过哈利波特但是从《壁画墙纸》之后喜欢上Emma,也是为了她才看的这部片子,然后才查阅相关信息了解关于尊严殖民地的历史背景。艾玛的那种爆发力总是莫名的吸引我。同时本片男主Daniel的演技非常的成熟,也是一等一的演技派啊。

 5 ) 爱的信念

智利政变时期,有一个秘密基地,那里是残存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
纳粹余孽在那里创建邪教信仰,实行独裁统治,对所有人的控制残害程度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数百名囚犯被审讯,杀害或埋于地下。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五名囚犯成功脱逃。
那个地方,叫尊严殖民地。

不过,这是个爱情片。
处境有多残酷,爱情就有多纯粹。

最喜欢的镜头是在刚开始——

清晨,她穿着他的宽松白衬衣,光脚走到厨房门口,看到他的背影,认真地做着早餐,光身系着围裙...
偷偷拿起相机一阵咔嚓,被他发现后追逐嬉闹到床上...

被他抓拍到的那个吻,她藏在十字架的吊坠里,带进了殖民地。

 6 ) 无关电影的思索。

1.论“男人们的集会”及整个殖民地的尊严组织。”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群体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中的个人,又会清楚的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譬如尊严、自我牺牲、宗教信仰、爱国主义以及对荣誉的爱的唤醒中,……它们在人们的心中唤起了宏伟壮丽的幻想,也正是他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崇高的境界成功的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寻到自己的幸福它的道德净化作用,使他们可以把自己或别人的死亡同样看的轻如鸿毛。

                            —《乌合之众》勒庞

领袖之所以成为领袖,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臣民需要什么。他必先使自己相信自己所捏造的谎言并以十二万分的真情表演和呐喊引起这些低智之人的共情,以此捍卫他高高在上的智性。

2 信仰

信仰从来只是个人的事,如若在信仰的道路上能够找到志同道合之人,那么也一定像孤独的人找到了另一个孤独的人一样,虽然可以暂时慰藉保暖,但孤独永存。

信仰本就是虚无缥缈的精神意念,过于信仰就会变的低智,而过于不信仰则会造成自负。辩证法永在,正如民主的对面永远是专制一样,过于无私才是最大的自私。

上帝真的存在吗?我认为有。但当上帝从你的心中转嫁于别人的身上时,上帝就从嘴中消失了。

3 细思极恐

作为国家政治领袖的将军竟然公然让一个以爱为名的慈善组织打造枪支、进行毒气实验且以活人作为试验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合理推断,这个组织在种种平和之下的罪恶伪装他们也是知道的呢?甚至是推波助澜。

政治的最高层面和本质,是控制,愚民,安保,操纵。

联想到最近papi酱被下架的事,深层来看,无需多说了。如果公然反抗,等待着我们的恐怕不只是看到的电击这么简单。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口号和信仰永远抵不过炮火与权利。

用鲜血,热情,狂热掀起革命推翻现有的政府又能如何?至多不过是不长的好景让人们得些安慰罢了。绝对权利导致绝对腐败,今天的民主就是明日的独裁。

如若革命成功另一个将军上台了,智利的命运会改变吗。

4 讽刺

殖民地的尊严,后面恐怕要接一句根本不存在吧。信仰上帝的人早已在不经意间被他们的主教所殖民,奴役。

谎言之下有真理,群体之间无尊严。

和唱赞歌的天使早已被那只虎视眈眈的色眼所奸污,口中杜绝情色身称高跟鞋是浪荡,遵从本性反而变成罪孽,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才是最大的幕后黑手,底下坐的众人们呐,你们都知道吗?

以爱为名却行这世上最恶之事,身前的十字架不断的见证那些忍受严刑拷打最后无智的人。我们还能长久坚定的信仰些什么东西呢。

擦亮双眼,保守内心才是必修功课。

5 真实

我们眼中所见绝不及真相的一半,我们在看到那些罪恶的被暴露在日光下的腐尘之时,我从未想到过这些资料的得来不易和历经艰险。

该为这些人致敬,该为这些人喝彩。我们看到,这就是他们所做之事最大的意义。真实需要还原,真相总会暴露,日光总有灼烧黑暗的一日,任权利滔天。

逃离成功即是事实,也是导演给于我们的希望。

6 其他

真爱令人勇敢,跋山涉水,只为你而来。想了想自己如果有一天碰到这样的事恐怕就呆在原地了,畏惧权威,害怕未来只能等待,这一点这片子实在是榜样。

想给Emma点赞,颜值依旧是无可挑剔,从戏外到戏内的关心女性,捍卫人权,情怀和格局,大概就是如此。

 短评

嫁给机长吧

5分钟前
  • 我读书少别骗我
  • 还行

好精彩!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看过还原历史类的惊悚片了,这部绝地逃亡颇有几分让我想起了“飞越疯人院”。在大荧幕欣赏这种环环相扣险象环生绝对是一种享受。

9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影片试图表现多层次但失败导致结构松散,剧情也存在诸多不合理。Daniel裸身围裙装印象深刻,Nyqvist饰演的反派非常到位,艾玛沃森表现有所惊喜。片尾真实事件照片为这段封存的历史平添厚重感。3.5/5

11分钟前
  • ©
  • 推荐

艾玛同学演技越来越好。整个片子看下来总觉得不是那么酣畅淋漓,少了些矛盾激化的点,有些地方略不是很合理,然而小心情依然是沉重难过的,尤其最后字幕出来即便被发现了依然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又现实又残酷。PS:艾玛女权主义已经表露无遗。

16分钟前
  • 刘小白
  • 还行

不愧为戏里戏外都是人道主义救援者滴艾玛沃特森真是太爱你了。。。

21分钟前
  • 夜の贝影
  • 力荐

多深的爱才能使得深入虎穴去找男友;多坚强才能忍受集中营版的苦和难;多勇敢多聪明多侥幸才能成功逃离这地狱;多绝望当你发现原来能够信任的竟然同流合污;多可怕当你的国家成为人民的敌人;多幸福当你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艾玛·沃特森演出了一个可敬可爱可怜的女神,但愿男人不要冒险置家人于险境。

25分钟前
  • thinkchen
  • 推荐

电影最后说什么都没有改变,正好这几天爆出来某小国文件,几番遮掩死赖后依然什么都不会改变,极权社会让人窒息。

29分钟前
  • 屋顶上的轻骑兵
  • 还行

最后半个小时精彩,前一个多小时有点闷

30分钟前
  • 东木乐チン
  • 推荐

电影还是不错的,就是艾玛真的一脸高智商,谁看见她都会很警惕吧...

34分钟前
  • 欢小欢
  • 推荐

艾玛演的永远是婊子角色,符合她本人的气质。

37分钟前
  • K
  • 很差

#tiff15 几乎全英文的对白设定太怪

38分钟前
  • 豆豆豆沙包
  • 还行

好看哒 爱玛女神前面几部烂片看得我肝疼……这部翻身惹~敲好看

43分钟前
  • 毛毛毛毛毛毛嫣
  • 力荐

故事背景格局太大,电影格局太小,最大的亮点还是反派。到最好还是一部讽刺黑暗的爱情片。

46分钟前
  • Ablert
  • 还行

前半段《我的坑逼男友》,后半段《我的坑逼国家》。算是Emma近几年比较好的一部了,至少比上一部《回溯迷踪》强多了,不过也得益于这一部的故事性更强,整体更具观赏性,有几个小高潮拍的还不错,后面的反转没有弱掉,不容易。每每碰到这类政治片,南美各国总是被黑的首选对象(招谁惹谁了...)

4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一百多分钟的电影,十多分钟后,每一分钟都好方

51分钟前
  • 兔摸肉
  • 推荐

我是在德国电影院里在震撼中看完了这部电影。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能通过电影的方式去触摸去掀开血淋林的历史,即使电影在震撼,也无法做到对历史上遭受迫害的人所经历之事的感同身受。艾玛的演技和当年那个小赫敏相比成熟了很多。

52分钟前
  • Claudia
  • 力荐

前半段拖沓,但在展现“尊严殖民地”组织的生活片段上还是很震撼,后半段高潮迭起,颇有《逃离德黑兰》的韵味,但故事本身没有太大的看点,所以显得全片太普通了。丹尼尔·布鲁赫和艾玛·沃森完全不搭,而且后者的演技真够烂,也许是受了《东方》的影响,总感觉女主角如果给布里特·马灵演会好很多。

57分钟前
  • Ron Chan
  • 还行

有关这种揭露历史的电影不管谁演都还是带着沉重 艾玛长大啦 这是小时候看哈利波特系列之后第一次见赫敏啊哈哈 好奇她的白色蕾丝内衣 北鼻想要同款 不过估计暂时买不起

1小时前
  • 夏日的歌颂者
  • 还行

据说电影上映之后差评如潮,指责影片是在当年的受害者伤口上撒盐,但是历史不应该被揭露、不应该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唾弃吗。影片揭露了那个反乌托邦式的团体背后的残酷,指出了现实的阴暗与卑劣,还好他们终究是逃了出来,为他们的胆色与勇敢喝彩。

1小时前
  • 陶可宸
  • 推荐

#TIFF2015# 德国版的逃离德黑兰,我特么买了首映门票各种手段心计坐前排你告诉我艾玛沃森人在洛杉矶,你个没有代表作演技小学生的英国范冰冰,我马上哭晕在厕所给你看! Q&A时请了当年受害者来做影片顾问,真是满凝重的。

1小时前
  • Samm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