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

已完结

主演:金荷娜,高修,赵寅成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钢琴 剧照 NO.1钢琴 剧照 NO.2钢琴 剧照 NO.3钢琴 剧照 NO.4钢琴 剧照 NO.5钢琴 剧照 NO.6钢琴 剧照 NO.13钢琴 剧照 NO.14钢琴 剧照 NO.15钢琴 剧照 NO.16钢琴 剧照 NO.17钢琴 剧照 NO.18钢琴 剧照 NO.19钢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钢琴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次最佳男主角与最佳新人的合作,令《钢琴.别恋》在韩国创下全年最高收视纪录。此剧为演技派的赵在贤夺得SBS电视台2001年最佳男主角奖,赵仁成则脱颖而出夺最佳新人奖,当然还有人气偶像高修与金荷娜的落力演出。  《钢琴.别恋》集亲情、爱情又有帮会中的兄弟情各种元素于一身。爱情主线是异父异母的金荷娜与高修的一段「姐弟恋」。赵在贤在剧中饰演高修、金荷娜与赵仁成饰演三人的「父亲」,是位退隐的江湖中人,心思尽花在为儿女奔波,表现无比的父爱韩亿冠(赵在贤饰)年青时是帮会中第三头目,当年意气风发对同居女友怀孕视为负累而要对方堕胎。十年后亿冠失势,前女友交一个十岁的男孩子在休(高修饰)给他,指在休是他的儿子。亿冠无奈带儿子回乡途中遇失婚少妇惠琳带著一对子女到斧山。一对失意人,两个家庭合二为一,成一家五口。李敬浩(赵仁成饰)与李秀瑷(金荷娜)对母亲再婚不满。母视的逝世令他们更仇视继父亿冠,敬浩对在休更恨之入骨,偏偏秀瑷与在休却发展了一段不被接受的姐弟恋脱轨2023妻子的浪漫旅行第六季过境又酷又有点冒失的男孩子们真人版空中浩劫第二十一季摸骨大师爱情理论真正末日生死瞬间过度剂量上帝之手银行奇遇大耳朵图图第五季惊爆点无价之宝来处是归途浪间撒旦2011云雾之间邪恶力量 第二季魔笛2022爱情,婚礼和其它灾难摆渡人2016厄普肖一家第四季江户小姐 爱在令和世界新闻速成家庭家人募集中黑梦股权风云反诈骗行动组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一一龙樱2迷恋鸟南瓜恶灵嗜血战神网络惊魂2.0亡命边缘跳跃的原因守护者联盟少年ON FIRE冬至大象之歌爱,没有明天

 长篇影评

 1 ) 一部电影映射一个国家

这部由斯普尔曼自传改编的奥斯卡最佳导演电影,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神经。每年几乎我都会翻看一遍,巧妙的运用现代主义的第三视觉出发,从个人的真实感受达到观众的视觉融合,从而对二战犹太人的经历有深刻的感受。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我不断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而是这部影片无法用单一的眼光去看待,其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有对德国人的批斗,有对群体懦弱的痛恨,有对斯普尔曼的经历做出总结,有对自由民主的渴望,有太多太多的信息让我们挖掘,假若要做出什么总结,只能让别人好好把他看上那么四五遍。布罗迪精彩的演出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对纳粹恶行的痛恨,对人性自私一面的可悲,对民族之间不团结的惊诧,以及对本民族现状的映射。所有复杂的感情交错在一起,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
影片中插入了许多恰到好处的细节,增添了观看者对犹太人在二战时期受到的待遇有全面感受,同时把斯普尔曼这个角色的经历展现无余。影片从1939年波兰被入侵开始,纷纷展现了波兰人各自为政的作风。人们继续进出公园,与咖啡馆,休闲的生活没有被停止,原因只是他们相信德国只是针对犹太人进行报复,与自己无关。而在4分钟时犹太人把希望寄托给法国、英国等国家,祈祷一切安好。更把犹太人和波兰人那种懦弱的性格和群体无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纳粹时代,德国人认为笑是最无智慧的体现,而19分钟强迫人们跳舞,德国人大笑把德国人最愚蠢的一面表现出来,与犹太人的痛苦产生强烈对比,最大限度激发观看者的情绪。44分钟女子问话而被瞬间击毙,犹太人们没有一点情绪波动,更把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变为了痛恨。46分钟到50分钟引用莎翁的名言,去表达犹太人的愤怒,而50万人却眼看着自己被屠杀而无动于衷,这更是人类史上对群体无智慧的一大痛击。人性的懦弱,不敢出声的行为,只会让自己在生死的边缘堕入深渊。布罗迪一句:stupid,stupid。把痛恨升华到了极致。57分钟的击杀他们时德国军官换弹壳的情节安排,延长了观者内心的那份紧张感,而被击毙者竟连求生欲望都不没了,只剩下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而1小时20分席皮尔曼看着起义的人们被残杀,开始懊悔自己该不该在墙的另一边与人们一起并肩作战,他内心的懊悔与痛苦,在布罗迪的演技下再次拷问了我的内心。而这是波兰人开始受到不公的待遇,公车上被划分,生活的权利也被剥夺,在1小时28分那个波兰女人把自己的生活困境归结为犹太人的存在,他们无力去反抗德国人,唯有把痛恨转嫁到犹太人身上。战争不断继续,波兰人也被迫背井离乡,直到2小时席皮尔曼遇到那个德国军官,德国军官对他的帮助,很大程度上讽刺着波兰人民,同时又把被虐者与虐待者之间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出来,最大的挑逗着我们的传统思维。
观看整部影片,最让人受惊的不是德国人的恶行,而是人性的懦弱与自私。在二战结束之后,有人拍了全世界第一部问答式记录片,其中问从0岁到70岁波兰人三个问题,你是谁;你现在在干嘛;你的愿望是什么。其中回答最多的是我希望波兰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可见二战时期波兰人们对自己民族多么失望。影片当中,波兰人民首先开始排挤波兰籍犹太人,禁止他们进入咖啡厅,之后犹太人开始提高物价,榨取自己民族人民的财富,甚有更多的犹太人加入了犹太人警察,揭发和打击自己民族的人儿。他们都寻找站在权力的顶端,以求在乱世中保全自我。讽刺的是最终他们都被毙杀,没有一丝财富留下。一对发疯的夫妻在痛苦的世界中麻痹自己,发挥着啊Q精神在其中找到乐趣,既可笑又可悲。40万的犹太人在自己的懦弱下一点一点被德国人蚕食,最终全灭。
席皮尔曼在过程中见证儿童被打死,犹太人间相互抢劫,工人同伴被枪毙,他的内心产生强烈的自责与无力感,他在集中营中被救出后撕心裂肺的痛哭,不仅是对家人分别的痛哭,更是对民族同胞被残杀后自己无力感的痛哭。在逃离墙内生活后观看他们之间的战争,他拷问自己该不该与他们一起战斗。似乎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无法抛弃自己内心的正义。
好的电影总是可以让人与现实映射,而钢琴家映射地是提醒人们永远不要观看自身的利益而抛弃内心的良知与民族的生存。映射到现实中来,我们似乎也存在在这样的环境中,只不过不在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迫害,而是党员们对非党员们的迫害。人们为了获得权力,而靠近党组织,这些党员间对上层的害怕,把痛恨转嫁到下层人民中来,欺压着当地的人民百姓。而尽干缺德之事的企业,不过也是这个体制下的受害者,人们却苦不堪言,甚至苦不敢言。这种对政府的“溺爱”导致这个体制的形成,当资源被划分结束后,阶级的分层就完全形成,可幸的是我们不会被屠杀罢了。

 2 ) 灵魂共鸣:犹太钢琴家与德国军官的真实往事

他战战兢兢地搬来椅子坐在钢琴前,不安地抬眼看他,但又很快移开视线,那人的的烟灰军装,以及别在腰间的枪灼伤他的眼睛。他把指尖放在黑白琴键上,骨节僵硬,颤抖着不知所措。但只要跳跃那双沾满污垢的手,他就是音乐世界的神。

他从未听过这样悲怆动人的《升c小调夜曲》,使他忘记琴架上的纳粹军帽,忘记德国军装肩上显赫的军衔,只在这首融入奏者全部苦难与哀伤的乐曲中蹙紧了眉头,若有所思。从听到第一个音符开始,他就感知到超越国界,超越种族的嘤嘤共鸣。

这是1944年华沙犹太废墟。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而波兰犹太人,乃至全世界犹太人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他们被迫戴上蓝色大卫之星袖章,禁止进入公园和餐馆,甚至不准走人行道。拉德加斯特火车站更是所有犹太人的恐怖梦魇。大批的犹太人就是在这里,坐着装牲口的火车,被送往奥斯威辛死亡集中营。

瓦拉迪斯罗·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亲人也在其中。作为波兰天才钢琴家的他,被一位听过他演奏的警察所救,才幸免于难,开始了四处躲藏,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有一次他进入一所废弃的住宅寻找食物,不幸与一位德国军官狭路相逢,就在他静等死亡来临的时候,那位军官得知他的身份以后,却叫他演奏一曲。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时斯皮曼绝不会想到,自幼热爱的音乐,早已使这名军官的内心充满对苦难人民的慈悲与怜悯。这位将来会有数十名犹太人请求赦免无罪的德国纳粹,名叫威尔姆·霍森菲德(Wilm Hosenfeld),出生于1895年,他像任何一个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一样,参加了纳粹冲锋队,两年后又加入了纳粹党。他为能够参与祖国的复兴而陷入狂热的心醉,完全没有预想到“卐”字标志即将给全世界带来的灭顶之灾。

二战爆发,霍森菲德再次应召入伍,10月,他被派往波兰帕比亚尼采,管理战俘营。

就在这期间,霍森菲德对他所拥护的希特勒“平等”主义产生了困惑。他深深同情挣扎在纳粹铁蹄下的波兰人民,并为他所效力的组织的罪行痛苦万分。1940年冬的一天,霍森菲德看到一群德国兵毫无道理地毒打一个波兰孩子,随后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

“我所有的热情都熄灭了。看到我们的人在波兰的所作所为,作为一个德国军人,我感到羞耻。”

1942年,霍森菲德晋升上尉。他在驻地开了波兰语课,请来授课的是他一位波兰朋友的哥哥。当德国人节节败退的时候,这位教师对他说:“你们打败了,扔掉你的军装吧!我们会把你藏起来。”霍森菲德拒绝了,他说:“我知道上帝在诅咒德国人,但我不能抛弃我的同胞。”

霍森菲德对犹太人的善行,仍不能改变法西斯的穷途末路。1944年12月12日,苏军抵达,德军撤退前夕,他最后一次来到钢斯皮曼的藏匿地点,像往常的许多次一样,他带来了食物,甚至还留下了他的军大衣。他问了斯皮曼的名字,希望可以再次听到他的演奏。

1945年1月17日,霍森菲德被苏联红军俘虏。1947年7月,他在战犯营中风,两年后拖着病体接受审判;1950年被判处死刑,后减判为25年苦役,他被指控犯有侵害波兰平民罪。

直到这时,斯皮曼才知道霍森菲德的悲惨遭遇,他立即上书给政府请求帮助,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盟友不愿释放他。”

判刑一年后,霍森菲德再次中风,瘫痪在床;1952年死于狱中。

恢复和平以后,斯皮曼将这段经历写成回忆录《死亡的城市》,于1946年出版。但由于书中描写了波兰犹太人对当时苏联的不信任,遭到苏联查禁。直到90年代,这本书才改名为《钢琴家》在美国重新发行。2002年被波兰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搬上银幕,一举夺得第5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可惜,斯皮曼没有看到他的朋友霍森菲德感动全世界的场面,他于2000年7月6日逝世,享年89岁。

不过已经不重要了,这对老友,56年后在另一个世界相聚,只是这一次,没有恐惧战栗,没有负罪歉疚。

“肖邦?”

“肖邦。”

 3 ) 洪流中的微尘

    朋友都嫌这片子平淡。论残酷,不及其他战争片,论人性,又没辛德勒的名单那么煽情。战争又不是一场娱乐,依我看,平淡的不是片子,平淡的不过是观者自己。

    02年初看时,我的工作骤然变化。看这片子,就另样体会。时势变迁,个人就变成洪流中的微尘,顺势而为才不至被抛却。一场世界大战中的人,选择更是少之又少。万事都无能为力,只有幸存,这算是一场微尘的悲剧了。直至最终战争即将惨淡收场的夜晚,逃人与军官坐下来同听一首钢琴曲,两人内心的百感交集,又怎么是坐在那里等着分析电影好坏的人可明了。最终主角静默地看那条洒满阳光的泥泞小道时,我忽觉所谓幸福,莫过幸存之后的平安。那时,除上天之外,人再无所惧。

    一部二战电影,论论什么残酷啊、人性啊,都是为了娱乐而已。挥手痛骂纳粹的同时,想想那纵容恶魔,引火烧身的英法又有什么区别?一句话,利益争到那时那地,已是无人可挡,众人都不得不上路的洪流了。所以,用艺术充分表达,离不得一个“真”字。只有老S这种和平中长大的人,才一相情愿地打造《拯救大兵瑞恩》这种脑壳有包的谎言,土到闭着眼睛都难接受。

    波兰斯基保证了这电影的真。每处都如此。一一无从道,只举小细节,炮弹炸落,主角有个当场耳鸣的音效。那,或许是波兰斯基对自己微尘般青春的回忆吧。

 4 )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残酷更戏剧更感人——关于德国军官的真实背景和钢琴家原著

【真实背景】

威尔姆·欧森菲德(Wilm Hosenfeld,1895年5月2日-1952年8月13日),生于德国罗恩多夫的许恩菲德,原是一位老师,后为德国国防军上尉军官,纳粹党员。他在华沙废墟中救了濒临死亡的波兰犹太裔钢琴家及作曲家瓦拉迪斯劳·什皮尔曼。欧森菲德与几位同侪军官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人民包括犹太人的处境深表同情,并不齿他的国人在当地的所作所为,因此他们尽可能地对其随时随地提供救助。 1945年1月17日,欧森菲德被苏联红军俘虏。但仅因为他加入部队而被认定为战犯,并被判入劳改营服刑25年。 1950年代初期,什皮尔曼第一次知道恩人的真实姓名,并尝试向波兰共产党当局提出营救,但波共当局回复说:“如果他在波兰,我们可能给他自由。但是我们的苏联同志不愿释放他。” 尽管许多人证实欧森菲德的战时行为,苏联人仍拒绝相信他未涉及战争罪行。欧森菲德最终于1952年因恶劣的战俘待遇而死于苏联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的劳改营。 据他的信件及日记记载,在二战期间,经欧森菲德救助的人数达50人。 一部根据什皮尔曼的回忆录所拍摄的电影《钢琴家》(Pianist,2002)描述了这段故事,片中欧森菲德一角由汤马士·克雷舒曼主演。 什皮尔曼的儿子安德烈兹·什皮尔曼长期以来一直请求以色列官方大屠杀纪念馆雅德瓦什姆给予欧森菲德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非犹太籍人士)的荣誉。纪念馆于2009年2月16日追封欧森菲德为国际义人。

【钢琴家原著】

以下节选自原著 ..我是那么聚精会神地翻东西,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这时我身后突然响起一个人说话的声音:“你到底在这儿干什么?” 一个个子高高,风度儒雅的德国军官正倚着碗橱站着,双臂抱在胸前。 .................. 过了一会儿,我结结巴巴地说:“要怎么处治,你随便吧。我不打算离开这儿。” “我不想处治你!”军官耸了耸肩。“你靠什么维持生活?” “我是钢琴师。” 他更仔细地观察我,显然不太相信我的话。然后他扭头看了看从厨房通往其它房间的那个门,好像突然想起了一个主意。 “跟我来,好吗?” 我们走进隔壁的房间,那里显然是餐厅,然后再往里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一架钢琴,放在墙边。军官指了指钢琴。 ”弹一段!“ 难道他不知道钢琴一响会把附近的党卫军都引来吗?我用疑虑的目光看着他,站在原地没有动。他显然感觉到我很害怕,因为他很有把握地说:”没关系,你弹吧。如果有人来,你就藏进食柜,我就说刚才是我在试弹钢琴。“ 我的手指头接触到琴键的时候微微抖动。这么说,这一回我得换个方法,用弹钢琴来换活命。我已有两年半没弹钢琴了,我的手指头发僵,上面还有一厚层脏泥,手指甲从上次大楼着火时起就没有剪过。还有,由于这个房间已没有了窗玻璃,钢琴的活动部件受潮膨胀,按键时很费力。 我弹奏了肖邦的升C小调梦幻曲。未经调试的琴弦发出平缓的丁丁东东的声音,琴声流过空荡荡的套房和楼梯,飘到大街对面的别墅废墟,又反射回来,变成了柔和而忧郁的回音。我弹完曲子之后,屋里的静寂变得更加抑郁,更加恐怖。一只猫在外面街上喵喵地叫。我听见楼外下面有叫声,那是德国人粗鲁的喊声。 那个德国军官默默地看着我。过了一会儿,他叹了一口气说:”你无论如何不能待在这里。我带你出城,去一个村庄。你在那里会更安全。“ 我摇了摇头。”我不能离开这儿。“我肯定地说。 现在他好像才明白我什么藏在这里。他紧张地抖了一下。 ”你是犹太人?“他问 ”是“ 他刚才一直站着,两手交叉抱在胸前;现在他把两只手放下来,坐到钢琴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好像这一发现让他思绪万千。 ”是,唔,“他说,”那样的话,我看你确实不能离开这里。“ 他好像又在沉思,过了一会儿,他转向我,又问了一个问题。 ’你藏在哪儿?” “阁楼。” “带我去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 他问我有没有吃的东西。 “没有,”我说。要知道,刚才我在厨房找东西吃,没想到让你给打搅了。 “没关系,”他赶紧说,好像想起了刚才的突然袭击,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会给你带点吃的来。” 这时我才大着胆子问了他一个问题。我已经憋不住了。“你是德国人吗?” 他的脸红了,很激动,几乎是喊着回答了我,好像我的问题对他是个侮辱。“对,我是!我为这个感到耻辱,看看过几年所发生的一切。” 突然间,他握了握我的手,然后就走了。 .................. 十二月十二日,那个德国军官最后一次来看我。他给我带来一大包面包,比上次拿来的还要多,还带来一条鸭绒被。他告诉我,他 要跟着队伍离开华沙了,嘱咐我一定不能失去信心,因为苏联红军随时都会发起进攻。 “攻打华沙?” “对。” “可是,打起巷站来我怎么逃命呢?‘我焦急地问。 ”如果说,你和我五年多来在这个地狱里都活过来了,“他说,”这显然是上帝的意志,他让我们活着。唔,我们无论如何得相信这一点。“ 我们两人说了再见,他就要走了,在这最后一刻,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表示我的感激之情,而他却绝对不肯收下我的宝贝手表。 ”听着!“我拉着他的手,急切地对他说:”我从来没有告诉你我的名字-你从来没有问过,可是我想让你记住它。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什么时候能回家现在还很难说。如果我能幸存,我肯定还会为波兰广播电台工作。我战前就在那里工作。如果你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我能用任何方式帮助你,请记住我的名字:什皮尔曼,波兰广播电台的。“ 他像平时那样笑了,即表现出不以为然,又表现出腼腆和尴尬,可是我觉得自已让他感到了快慰,因为我虽身处逆境,还是尽可能表达了想帮助他的天真愿望。

 5 ) 德国军官的立场

  看完the pianist后,对主人公充满兴趣之余,对德国军官的疑问挥之不去.本身历经二战炼狱的犹太导演对这位德国军官的态度暧昧,他是出于怎样的动机帮助钢琴家的呢?

  军官的儿子在战后见到了钢琴家本人,可以想象的感动.而在这之前,军官的遗孀拿出了丈夫生前的战争日记,里面记录了这位5个小孩的爸爸对纳粹的鄙夷.这种日记的存在,其实就是在自己身上捆个定时炸弹,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种危险.在钢琴家的自传里,记叙了军官的表态,他以自己是德国人感到羞耻.

  在和平年代,他可以被冠上有良知,在战争年代,良知没法定义.

  他原先只是礼教学校的老师,参军,从低阶做到驻守波兰的高级将领,这中间的过程,令犹太人拒绝把他追认为英雄,尽管战后又有人出来证明,是他救了我的哥哥,弟弟,妹妹...

  钢琴家也一直在努力让他得到"应有"的荣誉,但直到逝世前都没完成愿望.
  
  现在,钢琴家和军官的后代集结之前的日记和后来发现的物件,出了一本传.封面是他的照片,比电影中的英俊!

 6 ) 被误读的《钢琴家》


网上很多人都带着意识形态和有色眼镜去看待这部影片,总把本片的主题,局限在钢琴家为纳粹军官弹奏的那短短几分钟,还对这个情节进行一大堆装B的评论,什么“控诉纳粹”了,什么“虚伪的人道主义”了,什么“人性光辉”了……自以为是、故作深奥的说法比比皆是。

实际上,这部改编自真人真事的电影所讲述的,不过是犹太钢琴家斯普尔曼遭受纳粹迫害的事迹。

这是一部客观、冷静、不带意识形态的电影。

然而这个故事却很讽刺,与雪中送炭形成1:1比例的是自私自利。

而这,就是“乱世”,每到这种时刻,什么样的人种都会有。

斯普尔曼在友人的帮助下多次死里逃生,最终重获了自由,可是在向他伸出援助的人当中,并非全是好心人和难友……


第一次救援他的,是一个勾结纳粹迫害同胞的犹太败类。你以为光靠几个纳粹、而没有“某些”人的“鼎力协助”,屠杀行为那么容易就建立得起来吗?

第二次救援他的,是几个波兰人。在那些波兰人中,有像那对夫妇一样的热心人士,但也有卷款逃跑的卑鄙小人。波兰作为二战中第一个被刮分的欧洲国家,此前它的好战程度不亚于纳粹德国,以致自食其果。波兰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纳粹侵略时趁火打劫,而被苏德联合入侵沦陷后,波兰又积极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现在一谈到屠杀犹太人的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地把所有罪责统统推到纳粹身上,可实际上,二战时期,波兰、法国、匈牙利等国家,可是很讨好地配合着纳粹的屠杀行为。其中波兰人也搞了个叶德瓦布奈惨案。

第三次救援他的,是一个纳粹军官,他的名字叫韦恩。很多人看了本片后总会惊讶:这件事可能发生吗?这没什么可能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历史上斯普尔曼并不是韦恩唯一救助过的犹太人,二战期间韦恩利用自己的职务保护了一些人,但在战后他的命运却很悲惨,因为德国军人的身份入了狱,斯普尔曼等人曾和苏联方交涉想要营救他,但苏联出于政治考虑予以了拒绝,韦恩最终于1953年死于狱中。韦恩并非一个狂热的纳粹份子,他救助斯普尔曼,只是他想这么做,与彼此之间是什么“德国人”、“波兰人”、“犹太人”没有关系,而他之所以叫斯普尔曼弹钢琴,也只是因为他喜欢音乐而已,实际上根据斯普尔曼本人的回忆,韦恩对他的帮助并不止是影片中表现出来的这些,但导演波兰斯基显然没有打算煽情,对韦恩的这次救助,既没有塑造成“醒悟”,没有描述成“壮举”,而只是述而不评而已。可惜,很多人总是很装B地去看待这个情节。


人性与一个人是哪国人、哪个党派的人没有太多关系。

二战期间,除了辛德勒和韦恩,还有一个德国人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了数十万中国人的生命,他的名字叫:约翰·拉贝。

他是一个真正的纳粹党员,每当日本鬼子来到难民营前耀武扬威时,拉贝就拿出那面纳粹德国的国旗和对方交涉,日本鬼子们见了后就会避退三舍,从而避免更多的中国难民遭受残害。近30万个中国难民就因为这面纳粹旗帜艰难地生存下来。

拉贝从来没有干过坏事,尽管,他是纳粹。

然而,拉贝最终同样很不幸,他并没有因为他的善良而获得相应的回报,最后几年,他穷困潦倒,没有一个自由民主的西方人愿意搭理他。他所拥有的财产,只是南京人民寄给他的几千美元——南京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


拉贝、韦恩、辛德勒等人的事例说明了,一个人的好坏,与他加入什么党派无关,与他处在什么环境、受到什么教育有关。

即使在“民主自由”的今天,培养一群纳粹,也只需要五天(详见《浪潮》及其真实的历史原型)。


PS:二战结束后,斯普尔曼曾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书本出售,但很快就被禁掉了,原因是书中揭露了不少犹太人和波兰人参与了大屠杀,波兰和苏联政府认为这不“和谐”,不利于社会主义团结,于是就把书给“和谐”了。

 短评

谢谢上帝不用谢我,他让我们死里逃生,

7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那个耳鸣太震撼了。

10分钟前
  • A-sun*
  • 力荐

可能因为刚看了拯救大兵,所以难免的觉得这里描述的世界太干净了.是的,即使你已经觉得很残忍了,它还是太干净漂亮了一点.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只要那些温暖的东西在,就好了,尽管战争的事实,实际上是要残酷得多的.

14分钟前
  • 寂地
  • 推荐

从此就喜欢上Adrien那张驴脸了

18分钟前
  • Deborah
  • 力荐

男主的幸运值已经达到MAX,但是每一个经过二战活下来的犹太人应该都像男主一般幸运才可以。

20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不要嘲笑他的苟延残喘 为了活下去 他放弃的那些尊严 坚持 和 希望 在战后又重新披回到他的身上 战争所造就的废墟 已经把他的心碾成残渣 他始终活动着的手指 在每一次命运交接时暗暗弹奏着命运的主题曲 Adrien Brody把他的挣扎和优雅都演活了 面对死亡和恐惧 我们都一样渺小 最艰难的 其实是坚持

21分钟前
  • 小墨MO
  • 推荐

在影院看,恐惧和难受真是无孔不入。波兰斯基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展现了波兰的二战场景,看似冷静却又是最可惧的。而人活下去的信念到底能有多强大,恐怕不到死神擦肩而过的关头是无法预料的。如果说一部电影能给人信念,那《钢琴家》就是这样。

2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如今这个民族仍然在继续受苦,苍天无眼

27分钟前
  • mado1983
  • 推荐

百无一用不仅仅是书生还有钢琴家,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一死了之。

28分钟前
  • 1968小金
  • 力荐

你叫什么名字? 斯皮尔曼。斯皮尔曼,一个好钢琴家的名字。

30分钟前
  • 次非
  • 力荐

这片子,跟男主角那两抹气质超群的眉毛一样耐看!哈哈

32分钟前
  • Eudemonia
  • 力荐

某种程度上可以媲美《辛德勒名单》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影片的结尾让整个故事的基调上升了几个层次,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反映二战反映犹太人与纳粹的影片。人性是很美的,当然,人生的际遇变幻各有轮回

36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最刺痛的是那被直接丢出阳台的坐轮椅的老人

38分钟前
  • Zia
  • 力荐

好难过好难过。仿佛就连呼吸的功能的丧失了。战争来时。任何人的意志都受到扭曲。毫无例外。从拒绝佩戴袖章到拉着德国军官的裤子求情。人就这样一步步在战争之中沦丧。 幸好还有音乐。还有艺术的伟大。伟大的艺术。

41分钟前
  • 野次馬
  • 力荐

波兰斯基凭借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却因遭到通缉而没去领奖。生活不像电影,生活残酷多了。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我偏向认为这是一种全世界对于艺术的无私保护,大音希声,恐怕只有面对艺术人们才难得在价值观上达到类似的趋同。

5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如果说它想反映纳粹的残酷,那一点都不算残酷;如果它想反映主角的坚韧性命,那只能说他是运气好;反而我倒挺同情那个最后就他一命的德国人的。。。我想用ridiculous来形容,可以么?

52分钟前
  • PuNa
  • 还行

“你为什么穿着德国人的衣服?”“因为冷”

5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忘不了那颗被分成六份的糖。

57分钟前
  • 吉法师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