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正片

主演:Emily,Osment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文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2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4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5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6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3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4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5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6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7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8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19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酷爸的瘋狂假期(粤语版2009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梅莉莎( 愛蜜莉歐斯蒙《孟漢娜電影版》飾 )有個明星老爸:一個以間諜偵探小說大受歡迎的人氣暢銷作家尼爾。當梅莉莎正懊惱父親總是埋首工作而忽略她時,尼爾卻在此時被瘋狂書迷給綁架了!輾轉間,綁匪又發生了內鬨,尼爾落入了怪異的兄弟黨手中,而他們綁架小說家的原因,只是想要尼爾改寫小說的結局! 梅莉莎為了解救老爸,只得動員更多的書迷,他們能否圓滿達成任務?一行人又會經歷什麼樣的冒險旅程呢?蜻蜓天地有情之兄弟缉凶最紧要许冠杰音乐特辑粤语凶劫601航班第一季生死保镖猛男滚死队夜色中的地球第二季笑出来的眼泪老子是魔法少女烂漫猫王别有动机变脸2004乖狗狗闪亮的拓人谢谢你温暖我的世界错误的地方偷龙转凤古战场传奇 第五季三目封神传幽幻道士致命之吻一个国家的诞生叠积杀人命盘侵犯2020越狱协议道子与哈金白象2022何必有我王牌特工2:黄金圈 (国语版)忍者神龟1990速命道子弹横飞队列之末钢的琴(2011)日光峡谷我的行进人生狂鼠寻龙三甲复仇的痕迹天降良配比佛利山豪宅经纪 第二季替身情缘

 长篇影评

 1 ) 青岛方言的搞笑价值

在《疯狂的赛车》里,黄渤说的依然是正宗的青岛话,据说还是西镇那边的腔调。从前西镇是青岛的贫民窟,拉洋车的、妓女之类的底层人物都住在那里,现在也不是有钱人的去处。在其他区域的青岛人耳朵里,西镇口音就很不高贵。虽然我觉得昔日的湛山村、今日的CBD的居民讲话调调儿也一样充满了蛤蜊味儿。单论高贵程度,也就是三分钱和五分钱的差别。

可惜黄渤这一回虽然做了主角,但没有了《疯狂的石头》里那么多琅琅上口的台词儿。“牌子,班尼路!”“我都不稀说你,你这纯属道德问题!”“嫩娘!”

我不是青岛人。刚来青岛时,领教青岛话的魅力,是从两位大妈那里,她们如同超女一样,竞赛嗓门,在台东的夜市上进行热情奔放的PK。看样子她们不似同性恋,但向对方的母亲都表达了殷切的爱慕和占有之意。说实在的,话里的含义虽然不甚雅驯,但语音铿锵,富于节奏感,听起来十分有趣。我欣赏了一会儿,因为有事情,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去。

我想起了王小波是这么形容京片子的:“我曾在美国华文报纸上读到一篇华裔教授的大陆游记,说到他遭服务小姐数落的情形:只听得一串京片子,又急又快,字字清楚,就想起了《老残游记》里大明湖上黑妞说书,不禁目瞪口呆,连人家说什么都没有去想——我们北京人的语音就有如此的魅力。当然,教授愣完了,开始想那些话,就臊得老脸通红。过去,我们北京的某些小姐在粗话的词汇量方面,确实不亚于门头沟的老矿工——这不要紧,语音还是我们高贵。”

青岛话的语音比较京片子,更有搞笑效果。可惜我不是导演,没办法用到电影里去。看到《疯狂的石头》之后,真是倍感欣慰。无数外地人以为,春晚小品里出现的胶东腔儿,才是最正宗的。典型代表就是魏积安的那口烟台腔,大着嗓门喊:“伙计——”说实在的,听到这个,我就脸红,为自己是个山东人。我恨不能上台踢他两脚。估计一个上海男人,看到巩汉林在舞台上用一口上海普通话哼哼唧唧,也会有同样的感想。

我的一个女同事普通话是一级甲等,青岛话因为从娘胎里就听,想必也是非常地道。她的神奇在于能够在两种语言之间实行神速的转换。工作时用标准的普通话:“亲爱的听众朋友,你好。”骂人时用青岛话:“你说些劈柴?你待死?”未曾观摩过她的恋爱表演,她到底用何种语言谈恋爱委实是个难解之谜。我便采访了她一下。她犹豫了半天,小心地透露:“心情好时,和他说普通话,不好时,便讲青岛话了。”我很赞赏这种审时度势的态度。

身在青岛,我自然也学会了几句方言,通常在光顾地摊上买东西时运用,以防被宰。另外,在与别人对骂时也运用过几次,的确是比较有力量,一点都不吃亏。用普通话骂人呢,感觉非常孤立、缥缈、微弱,说不响嘴。用方言骂人时,我会感觉和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好像希腊神话里的那个泰坦巨人,从地母的怀抱里获得了充沛的能量,当一大把的闪亮的、尖锐的、火爆的动词与名词以及形容词,从我的嘴里呼啸而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不是!




 2 ) 这样的电影就值我打5星

[年前给杂志写的旧文了,没什么新鲜东西,现在发出来是让有些人知道,我在豆瓣上给某些电影打一星两星是有原因的。]

 
  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后,媒体对于观众的惊喜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看这部电影就象去相亲,结果去了以后发现相亲对象是全智贤。3年之后,《疯狂的赛车》又要揭开盖头面对观众。有了之前的期待,现在的观众还会再次得到惊喜吗?
  
  我只是一个经常被当成所谓“影评人”的电影爱好者,不想在这里说什么“看了不满意来找我”之类的胡话。孔子和耶稣都曾经说过,无论如何,总有20%的人是什么都不满意的。看电影作为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不能对你的感受负责。但从娱乐消费的风险这个角度来说,我可以保证《疯狂的赛车》会是贺岁档电影中消费风险最小的一部。也就是说,同样是一张电影票钱,你从《疯狂的赛车》中获得的消费满足感和愉悦感一定会是最高的——我敢说这句话的前提是我看了所有贺岁档的影片,所以我不怕你向我扔臭鸡蛋。
  
  看电影作为一种先付款后消费的娱乐类型,观众在买票的时候是必须要冒一定风险的。所以电影的宣传就会变得非常重要,以至于现在大家能够在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有关电影的信息。如果你曾经在2008年买过股票,你就应该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并不能帮助你买到一只挣钱的股票。当大盘从6000点高台跳水的时候,你只能选择是头朝下还是脚朝下。当中国电影整体水准就是这么回事的时候,靠这些信息去做出看什么电影的选择,其实等于没有选择。
  
  但是《疯狂的赛车》会不一样。因为它能够让你感受到作为观众的尊严。这是一个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打磨出来的电影,其中包含的劳动量远远超过一般国产电影,也可能会超过很多好莱坞电影。它就象是一个精密的瑞士钟表,所有的齿轮都紧密地咬合,所有的齿轮都能顺畅的转动。如果其中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你作为观众都能感受到异常。
  
  能够达到这种技术标准的东西,就一定会具有一种美感。《疯狂的赛车》和完整工业体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当然还有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是可以看到和衡量的了。当事情做到这一步后,剩下的仅仅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于《疯狂的赛车》来说,它应该会让影迷惊喜,让观众欢笑,让老板数钱,让官员满意。
  
  《疯狂的赛车》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虽然我们会因为有期待而忐忑不安,但这种躁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上次去相亲蒙了个全智贤,那这次就算不是安吉莉娜·茱莉,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当然你也可以不相信我。因为我无法证明自己没有从宁浩导演那里或者发行方那里拿了好处。不过当电影上映后,你一定会听到你身边的朋友不断地在你耳朵边提起这部电影,我估计十有八九会是赞扬。你可以不相信一个陌生人,但你总可以相信一些人。我想他们会帮你做出选择的。
  
  我相信,一部好电影的特征之一,就是你无法用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来完整转述它。如果想要了解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电影院亲自体验一次。而《疯狂的赛车》应该是做到了这一点。
  
  在影片公映前,无论媒体上有多少喧闹的评述,这些其实都不重要。去看一部能让自己获得愉悦的电影,是我们作为观众天然享有的一项权利。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这项权利,就能够去改变一些事情。
  
  而《疯狂的赛车》这部电影,值得你去行使你的这项权利。
  
  对于我来说,我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的选择去影响和改变中国电影。一次改变一点点,最后改变一个时代。每一个观众能做出的影响可能只是一点点,但千万观众的选择汇集起来以后,迟早会让“中国电影”这个虚拟的对象明白过来,我们作为观众有权利要求得到正常的、等值的娱乐。
  

 3 ) 宁浩的心血与冯小刚的口水

岁末年初,中国陷入经济大萧条,在职工资不长,失业人数激增,一片衰败之中,国内电影票房却毫不客气地一路狂飙。冯小刚的《非诚勿扰》居然卖了三亿五千万,一跃成为中国电影票房之王,宁浩的《疯狂的赛车》也势头极猛,直逼一亿而去。中国搞笑电影的新旧两代大腕同台较技,谁更精彩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冯小刚终于登上了自己的事业巅峰,但平心而论,《非诚勿扰》实在是一部非常普通、非常口水的电影,单讲质量,在冯小刚自己的作品当中连前五名都排不上。而宁浩,在《疯狂的石头》大热后不骄不躁,耗费三年心血拍出了《疯狂的赛车》,在这部电影里你可以非常宏观地看见宁浩的用力用心,他努力使自己的每一个镜头都精彩。“处于事业上升期”的人就是不一样。
传说中,褐雨燕筑窝,先是吐唾沫,但是唾沫是不够的,于是呕心沥血,最后把血丝都吐出来了,所以燕窝上会有血色。我们的导演们却恰恰相反,冯小刚当年拍“贺岁三部曲”,也像宁浩现在拍“疯狂系列”这般呕心沥血,一旦功成名就之后,便开始用口水拍戏了。所以,许多导演拍了一辈子戏,最后发现能传世的作品其实是自己的处女作。
  
很多导演抱怨国内的电影审查制度像命题作文一样,完全限制了自己的创作。但是宁浩的《疯狂的赛车》让我开始深信,电影拍得烂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完全是因为你们没有用心,用屁股是拍不出精彩的电影的。宁浩也让我相信,能在体制之内拍出优秀作品的导演才真正是杰出的导演。
但是,我还是觉得《疯狂的赛车》还缺点什么,还不是我心目中的五星电影。过于离奇巧合可能会使整个故事显得轻浮,而且我不太喜欢黄渤,很多人说黄渤是葛优之后最搞笑的国内演员,我却并不觉得他有多少喜感。可能因为我是山东人,听他说山东话十分亲切,但喜感是需要距离的,所以亲切之余,搞笑的力度也减弱了许多。
  
每一部搞笑电影都会评选最佳台词。当然,《疯狂的赛车》的笑点极多,密度极大,质量也上乘,但我觉得最搞笑的台词不是在几个主演的嘴巴里,而是从那个五星酒店的前台小姐的大嘴巴里蹦出来的。大家一定还记得。
“Sorry sir。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room。”
“抱歉,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我们要保护客人的secret。”
这两句话说得太惊艳了。小姐拼写“international”的时候你能清晰地听出这个单词起转承合的过程,而且她的眉毛会随单词的节奏满脸乱跑,太有天赋了。她如果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相信一定会蜕变成风华绝代的内地版石榴姐。

 4 ) 《疯狂的赛车》:“宁式喜剧”正式雄起

文/狐狸梦见乌鸦

 

    这是一次绝妙的体验,以至于在看完电影后意犹未尽;这是一次超值的享受,能在春节之前在电影院里欣赏如此精彩的电影而激动。《疯狂的赛车》,带给了我们属于电影中精彩。



                     超越疯狂
    片名虽为《疯狂的赛车》,可是再用“疯狂”来形容本片实在有些过时了。自从05年那块“石头”以疯狂的姿态撞击地球之后,一夜之间,国内喜剧电影似乎都被注入了一支《低俗小说》中那样的大号强心针。随后几年里激活了国产喜剧片市场,但可惜这支强心针没有深入到心脏中,只是打到了皮肤上。所以,一系列表面“疯狂”内心“平静”的效颦之作纷纷的摆上台面,其中既有《即日起程》这样诚意与心意并存的小成本搞笑精品,也不乏《十全九美》此等挂羊头卖狗肉的烂俗劣作。如今事隔多年,在国产大制作影片延续“高票房’底口碑”的定律,国产小成本喜剧依旧续写不温不火局面的环境下,曾经把“疯狂”元素引入到国产喜剧片中的那帮不务“正”业的家伙们回来了,带来了一部更为专业、更为精致的武林秘笈——《疯狂的赛车》。或许,用再用“疯狂”这帮祖师爷级的人物有点无聊或者多余,因为这部电影中不仅继承了“石头正版厂家”一如既往的疯狂,而且做到了令观众疯狂的地步,绝对达到了“疯魔”的境界。有点“葵花在手,江山我有”的感觉。霎时间,一批劣质疯狂产品纷纷落马,吐血而亡。


                    没有规矩,不成疯魔
    本片的导演宁浩很喜欢英国导演盖·里奇,这是其自己承认的。在“石头”之后,国内一夜之间似乎多了不少盖·里奇的fans。俺对盖·里奇的认识还是从《两杆大烟枪》和《掠夺》开始的,黑色另类的幽默、五花八门的人物、阴差阳错的巧局人印象深刻。由于文化的差异,我们在注重电影故事本身的时候,可能对片中那种英式方言幽默体会不深,但宁浩几年前的《疯狂的石头》,就让观众全方位的认识了一下国产黑色幽默,而其中巧妙的故事结构更让我们大开眼界。而这部《疯狂的赛车》站在了前作这样“小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故事不再花哨一点,结构不再缜密一点,难免会满足不了观众日益挑剔的欣赏口味。一个好的剧本是电影陈功的关键,于是在片头我们看到了多达7、8人的编剧组。与《石头》的翡翠相比,本片关键物品多达骨灰盒、美元、白粉三种之多,这无疑加大了编剧的难度。然而最终事实证明,编辑们日以继夜打造出来的智慧含量极高的故事,配以宁浩夸张而凌厉的导演手法,把本片推向了国产喜剧的一个高峰。


    《疯狂的赛车》,故事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以理解,虽然线索极多,但结构巧妙,后来交错重叠,合在一处。宁浩虽然是学电影出身,可是对电影中的结构掌握犹如一个建筑师一般,扎实而又复杂的地基,在此之上建立了一座摩天大楼。如果有机会绘制一张电影人物结构图就不难发现,电影就像一个九连环,层层相扣,只要解开疙瘩之后便豁然开朗。电影的的主要线索有三条,分别是倒霉赛车手、外强中干的台湾黑社会和一对乌龙杀手。每一条主要线索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延伸出各自的支线线索,包括假药夫妇、泰国倒霉蛋、菜鸟警察和殡仪馆老板。而三条主干线索又两两相交电影的前20分钟,三条主干线索独立成章,两两之间关联不大,直到乌龙杀手一扳手搞定那个泰国倒霉蛋之后,电影随即进入到一连串的高潮之中。线索之间的关系开始“乱”了起来,但这个“乱”并不是混乱,而是一种有规矩的“乱”,几条线索相互交错,人物之间阴差阳错的联系,但我们身处其中还能理清故事之中的连环局,并无混乱和费解之处,这就是电影的高明之处,如此小制作的电影,其中竟然蕴含着如此绝妙的故事体系和情节设置,本片足以让某些打着大制作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大片”卷铺盖滚蛋!


                  宁式幽默终结冯氏时代
    除了片中令人瞠目结舌的复杂故事,本片另一大特色就是无处不再的幽默,一种真正属于电影中的幽默。说道国产喜剧,不得不提一下冯小刚大师,首先,自从《甲方乙方》之后,冯氏幽默风靡大江南北十多年,俨然成为国产喜剧的代言人。虽然另类的《疯狂的石头》赚了个满堂彩,但这种独木难支的电影难以撼动冯小刚的霸主地位。不过在此之后,诸多效仿之作如雨后春笋般开花结果,直到这部正牌的《疯狂的赛车》出炉。另一方面,也不知小刚同学江郎才尽还是本着玩票的性质,近几年的喜剧质量不算很高,尤其是近期的《非诚勿扰》,就是一个假电影,真广告的吃老本之作,诚意和新意都值得怀疑,非诚勿拍!而《疯狂的赛车》虽然无明星、无宣传、无case,基本上属于“三无”产品,但电影主创人物从上到下极具诚意的打造出来的新意十足的喜剧让人称赞。国产喜剧以后如果多生产出这样的精致电影,无疑会造福观众,也会对国产电影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好的电影我们要对其竖起大指,而对那些基本上算骗钱的电影,对不起,中指伺候!


    另外,宁式幽默与冯氏幽默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基本上靠着王朔似的台词和日常生活的琐事博得大家一乐,这样幽默,也可以称其为“笑话段子”,可以出现在电影中,也可在直接照搬的春晚小品里。而宁式幽默则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电影幽默,运用片中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计,幽默水到渠成,一个动作,一句台词都可以引发笑果。比如黄渤在师父遗像前哭诉:“我现在一分钱都没了”,随后一个镜头便抓起前方的一打美元开始点火;这样一个简单的镜头切换就让人捧腹,这就是蒙太奇所创造的专属幽默。也许老百姓对冯氏幽默的热情不减,但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宁浩电影这种独特的喜剧也许能唤起人们心底里那种“喜新厌旧”的习惯,或许,宁浩的喜剧时代不久将功成名就。


                       多彩人物,百家争鸣
    电影如此众多的线索,当然少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可以说片中的出场人物,五花八门,形态各异,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可谓星光暗淡,除了黄渤和客串的徐峥外,能叫的上名来的真不多,但也就是这样没有大牌明星压阵的形势,也造就了众多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片子虽说在厦门拍摄,可片中人物可谓来自五湖四海,各地方言大荟萃,有黄渤的青岛话,乌龙双贼的陕西话,闽南话、台湾普通话,就连客串司机的宁浩同学,也不忘秀一下山西话(只有两句,俺就是山西人,听得比较真)。其实俺对电影里出现方言是没有异议的,但关键看你怎么运用方言,有的是为了搞笑才用方言,这样做意义不大,比如《十全九美》,抛去方言的外衣,还是白纸一张;而有的运用方言作为搞笑的催化剂,比如本片,去掉这些方言,电影依然搞笑,加上方言后,则更加搞笑了。


    “黑皮”黄渤这次升职男一号饰演耿浩,这是一典型的“U-turn”类型的人物,倒霉+走同无路,长得不怎么样的黄渤对于这种角色手到擒来,按理说其算是一个悲剧角色,可是片中看不到这位哪点难过之处,反而挺有意思,就连其哭诉的场面都是笑料不断,典型的幸灾乐祸。在这样的喜剧片中主人公这种悲剧般的设定是利大于弊,耿浩的“苦中作乐”可以加强电影的整体之感,不至于与片中主题脱离,但是一点弊端就是不能博得大家的同情,体会不到片中人物那种走头无路的感觉。当然话又说话来,这样的做法在喜剧片中也是可有可无。


    除了黄渤,其他的几位主演也是精彩异常,首先是台湾黑社会那帮菜鸟,一出场就是一段火并,看上去很厉害,可是随后问明火并缘由才直到乃是乌龙事件一出,也让观众认识到了这帮黑社会都是表面文章,绝对外强中干,随后一系列搞笑的事件也让这帮黑道上混的兄弟颜面扫地。饰演大哥的大胖子是台湾比较著名的娱乐主持人戎祥,黑社会的笑料基本此人身上的最多,当他说出:“本地帮会太没礼貌了”让人笑掉大牙。台湾老牌明星高捷饰演的“打火机杀手”话语不多,但很压得住阵脚。


    由王双宝和巴多饰演的乌龙双贼绝对是本片最大的亮点。首先是姐夫,一脸凶相,做事讲求“原则”,实际水货一个,口口声声“干一行爱一行”,结果90分钟改了3次行;小贼妹夫长相绝对极品,一脸“囧”相,胆小怕事,嘴里整天叨念着“多行不义必自毙”,吸引了大量笑声。最后二人手持电饭锅,在慢镜头和陕西民乐的烘托下走向前方,绝对是《绝地战警》片尾的山寨版,笑果不是一般的强!


    剩下的几位配角轻重不等,由台湾娱乐主持人九孔饰演的李法拉虽说戏份不多,但在片中地位极重,几条线索中都有他的身影,而片中一系列事件基本上间接直接的由他而起,算是片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承上启下,瞻前顾后。《石头》中的三宝和王经理饰演的菜鸟警察戏份不多,亮点有限,算是起到了推动剧情的作用。不过真正推动剧情的是那个泰国倒霉蛋,片中出镜率极高,不过大部分时间是作为雕像(实际上就是道具)出现,也引发了一连串的剧情。另外,徐峥和石头中喊“流氓”的大妈的客串也是挺有意思。



                      意犹未尽,应接不暇

    电影视觉风格独特而又凌厉,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昏黄的色调,有点像《两杆大烟枪》中的色彩处理,而且比起《石头》那种数字转胶片的拍摄方式,本片看起来很有胶片质感,镜头的远角和特写切换很成比例,视觉效果要比前者强很多,尤其是在大银幕前欣赏。本片的剪辑非常凌厉,影片共有2400个镜头,是国产影片镜头新高。由于本片篇幅只有95分钟,要叙述如此庞大复杂的故事实属不易,所以本片的节奏不是一般得快,场景变化接连不断,没有观众想象的空间,台词也没有一句废话,90分钟里毫无冷场。在看本片时,用坐云霄飞车来形容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看本片就像是在乘坐炮弹飞车。如果非要给本片鸡蛋里挑骨头的话,那就是片子太短,意犹未尽;节奏太快,应接不暇。


    《疯狂的赛车》是一出令人惊喜的电影,称其为年前最后一道电影大餐实不为过。更重要的是,本片比起爆米花的《赤壁下》,有点骗钱的《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才更像是一部真正的贺岁片,宁式喜剧”品牌正式成立。

 5 ) 疯狂的赛车

这是一个由四条线交织出的荒诞故事。黄渤饰演的自行车车手耿浩,因为0.01秒落败,成为银牌车手,这是一条线;第二条线是大贼二贼,他们阴差阳错成了贼,最后还绑票伤人;第三条线是台湾来的黑帮四人组,他们意图在内地做笔大买卖;第四条线就是两位警察,他们立功心切,却一心认定银牌车手是贼。不法商人李法拉,雇凶暗杀老婆,杀手却被收买;台湾黑社会大哥东海带着两个小弟贩卖毒品;车手耿浩和张挺在比赛中分获前两名,得银牌的耿浩很失望……几组人又阴差阳错地因一个神秘的箱子走到一起。与此同时,两个警察误以为耿浩是坏人。在他们紧紧盯住耿浩时,坏人却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电影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对笑料包袱的运用,对影迷智商和注意力的挑战都是异常出色的,即有趣又高端,看过心中为之一爽,而这些精妙的设计和布局让人在大呼过瘾的同时也有种想要感谢导演和编剧煞费苦心的冲动。

 6 ) 别问,就看吧!

  本来我只在豆瓣潜水,而现在我终于心甘情愿就这样献出我的处女帖。
  这一刻,老娘我眼含崇敬的热泪正式开始为宁爷拉票。

  如果这两年中,只给我一次进电影院去看电影的机会,我就会选择这个春节的这一部。如果这时再有同学叫我一起去电影院还叫我来选片,我会选择将这部电影再看一遍,两遍,三遍。

  作为一个热爱迅雷优酷pps的忠实宅女,电影院只在两种情况下才有意义:一是需要看特效的时候,比如《变形金刚》;二是看搞笑片的时候,比如《赤壁》。事实上《赤壁》并没那么雷人,有点让我失望。

  而这一次当我走出电影院,我很满足。如果说《变形金刚》的飞机大炮满屏轰炸从音响和视觉上使我很满足的话,这一次,我非常满足。这似乎只是一部在网上下载了就可以看的电影,它无关高级特效,无关大场景,似乎完全可以独自在在电脑上自娱自乐来看。但是除了和家里人一起在电视上看周星驰的盛期作品外,已经有多久没有过这样与民同乐的感觉?从头到尾,笑点不断,从十来岁的小屁孩到各种真假淑女真假绅士,个个以黑暗为掩护笑得形象俱毁歇斯底里,这样膨胀快乐的机会不多了啊。你就忍心只把它浪费在小屋里聊以自娱?

  当然,这不是一部完美的电影。它很商业,它很复杂,它很龟毛,它毫不掩饰导演编剧拼了命讨好你的各种媚态——但我十分欣赏它颇有实效的诚意。正在起步的中国商业片一路摸爬滚打,我也一直尊重各路导演放下身段巴结观众的各种努力。只是现实是,艺术作品感人从不会是因为作者的努力,而只能是因为作者的努力加上才华。而这一次,I'm really flattered。

  以前听人说过,上一部《石头》能火起来其实是靠运气的,真正决定这样一个年轻导演命运的,并不是他辉煌的开端,而是那之后的第二部大戏。如果第二部能够继续辉煌,这个导演也就从此可以在圈里站稳脚跟;而如果第二部戏惨败,之前的辉煌就成了彻底的偶然现象,宁浩这个人也就基本消失掉了。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拼了老命编排的力作,却也是一部并没有被那么严格监管的幸运儿;这部电影依然有着青年导演特有的生涩而新奇的爆发力,而感谢上帝,万恶的广电总局还没想到要花心思大力阻止这个CULT青年的黑色幽默。看访谈说冯小刚这样地位的,想拍个无贼都已经困难重重,每个动作都备受瞩目饱受压迫,空有一身调侃功夫只能歌盛世显太平;而宁浩,至少现在,还是我们的人。一遍遍的回想他的这部电影还有上一部,我感到那么的亲切,能感到这背后的就是一个和中国千千万万电影青年一样一起成长起来的兄弟,由各种盗版电影喂大,看到大师杰作像是打了鸡血浑身颤抖,常常做梦都想也拍部来一试,从来不屌国片里政治宣讲那一套,只想要电影有趣,荒诞,而真实。

  他做到了,当所有人为他站立鼓掌为他看完最后一刻时,宁浩他做到了。

  伟大的新一代大陆电影青年!彭浩翔、昆汀、彼得杰克逊在这一刻灵魂附体!他一个人代表了千千万电影青年的光荣奋斗,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但是宁浩的未来又会怎样呢?疯狂系列未必可以一直拍下去,这一点并不是我担心的问题。我担心的是,很明显,宁浩在黑色幽默上太有才华。黑帮,血浆,枪战,却可以制造出荒诞的喜感,这样的天赋可以让影迷激动不已,也足以让大肆进行白色恐怖的广电总局开始围剿。即使是昆汀,凭他的才华,可以在大陆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吗?而如果阉掉所有这些所谓不和谐因素,电影的生命力又如何延续?夕爷写过,你的精神生活没有问题,你的精神生活又在哪里?

  扯远了扯远了。另外那泰国小伙子真不错。黄渤铁定是腕儿。注意最后字幕里藏了三段戏。黑帮死胖子有点萌。他手下那个好帅好帅好帅啊。

  其实,我只是想对貓在家里熬过年的同志们说一句:

  出来看吧,兄弟们,这是自己人!

 短评

真没想到中国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5分钟前
  • 斯童
  • 力荐

原来是徐峥,我一直以为是汪涵......

10分钟前
  • 米亚嘟嘟
  • 推荐

宁浩会讲故事。

1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我要做宁浩的死粉丝!!!

19分钟前
  • Charlie
  • 推荐

最后,电影院里响起了掌声……

23分钟前
  • Touma
  • 力荐

支持青岛话。看了觉得作为青岛人真快乐。

25分钟前
  • 凯罗
  • 推荐

Sorry Sir, 我已经说过了他真的不在loom. 抱歉, 我们的酒店非常international, 我们要保护客人的xicret.

30分钟前
  • 账号已注销
  • 力荐

导演说自己创作失败了……但是它在市场上成功了。

3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黄渤和徐峥的电影好搞笑,他俩的电影我一般都看了,这才是喜剧

36分钟前
  • 梦梦梦梦
  • 推荐

比疯狂的石头更上一个台阶..除了黑色幽默外,还看到了一些更带内涵的东西..宁浩的风格已经日趋成熟了.期待下一部作品. 银牌车手最终成为金牌,竟然是通过这样复杂的途径,虽然最后线收得有些散,但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这就像是中国电影在一直以来的疲软中,突然出现世界级的佳作一般,不错。

40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不如《石头》。可是尝骨灰的那段还是让我笑翻了~~~

44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我就知道豆瓣上的人喜欢这种型,我就知道,就知道,知道,道…

4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这节奏 真漂亮

50分钟前
  • 逍遥兽
  • 还行

满嘴顺口溜 你想考研啊!

53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致敬《两杆大烟枪》。2013.11.7

5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黄渤其实很帅的呀

57分钟前
  • 我的苦難史30天30夜也講不完
  • 还行

多线叙事的黑色幽默在《疯狂的赛车》中再一次为人见证了宁浩对电影出色的驾驭功底,这部作品所带给人的不仅是那依旧“疯狂”笑料的捧腹,更是一种缜密逻辑下扣人心弦的酣畅,动作、悬疑、幽默三者间的绝佳契合,锻造了这场难能可贵能胜于剧情的喜剧经典。

58分钟前
  • 梦里诗书
  • 推荐

比起石头,手法更纯熟,人物更可爱。中国终于有了个会讲故事的类型片导演。愿不义的都自毙,我们的明天会耿浩。

59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机心繁构,交足功课,80分以上

1小时前
  • boks
  • 力荐

当时真的是笑抽了,骨灰当白粉那段实在太搞笑了。国产经典的黑色幽默。

1小时前
  • 西楼尘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