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林肯

HD

主演:亨利·方达,艾丽丝·布雷迪,玛乔丽·韦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3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青年林肯 剧照 NO.1青年林肯 剧照 NO.2青年林肯 剧照 NO.3青年林肯 剧照 NO.4青年林肯 剧照 NO.5青年林肯 剧照 NO.6青年林肯 剧照 NO.13青年林肯 剧照 NO.14青年林肯 剧照 NO.15青年林肯 剧照 NO.16青年林肯 剧照 NO.17青年林肯 剧照 NO.18青年林肯 剧照 NO.19青年林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青年林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林肯总统以解放黑奴的功业留名青史,但约翰.福特导演的这部林肯传记片却将剧情焦点放在律师时代的年轻林肯身上。他刚在伊利诺州进入社会工作时,对自己的前途并无定见,曾经在女友的坟前默默祈祷,渴望获得指引。后来决定进入法律界,接手了一些辩护的案子,但没有受到重视。直至他卷入了朋友的两个儿子被控谋杀的案子中,林肯办案的聪明和勇敢才受到瞩目,从此平步青云。本片采用严谨的片厂制作方式来突显其舞台化剧力,崭露头角的小生亨利.方达将主人翁的精神和气概刻划得入木三分,是与《乱世佳人》同年面世的一批好莱坞佳作之一。半醉人间迷情庄园比利小子双子座的青春期和女儿的日常 第一季无良公会暴发户决战富人里 第二季摇滚新乐团2010若是如此天蛾人的预言黑暗时代之无证妓女妒火线导火新闻线2016警力:苏格兰警察的故事毛利男孩黑蚂蚁皇后的品格莲开一夏神勇双响炮粤语版诡门十三针叛徒1957数码宝贝5:拯救者耶路撒冷地第一季救命卡特闺蜜2014犯罪心理第十四季天衣无缝秦俊杰版异域沙子怪物弘一大师美洲豹第一季上载新生第一季花芯黑钱胜地第四季趁我们还年轻末法王座家师父一体我为养生狂西线无战事2022

 长篇影评

 1 ) 好看

这部影片让我体会到了林肯对人民的深深的爱,最显著是在他决定为两兄弟做辩护律师后,来到农户的小屋做调查,他与老母亲促膝长谈:“你们就象我家乡的人。”而他对美国大地的爱,是通过两个有趣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一是去农户家的途中,他和朋友伊夫骑马经过一条河,本来吹着口哨的林肯突然静了下来,默默地凌视这条河,伊夫说:“我从未看到有那个人像你这样看一条河,你确是很喜欢这条河啊!”林肯说:“这真是条漂亮的河。”伊夫很敬佩:“你这样看着,别人会以为你在看一个漂亮的姑娘。”另一场景是舞会上林肯和玛丽跳舞之后,玛丽领林肯来到阳台,阳台外面是一片秀丽山水,林肯立即呆掉,直愣愣盯着这一片景色。玛丽以为他拘谨,便自顾找一旁的椅子坐上,想到这个男人总会转身看自己的,结果这个镜头到底是淡出,林肯还是盯着那片优美的土地凌望着。

 2 ) 这个乡下人最后成了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青年林肯》

片名:《Young Mr. Lincoln》(《青年林肯》) 年代:1939年 国家:美国 导演:John Ford(约翰·福特) 主演:Henry Fonda(亨利·方达);Alice Brady(艾丽丝·布雷迪);Marjorie Weaver(玛乔丽·韦弗)

年轻时代的Abraham Lincoln是一名律师,在成为律师之前的Lincoln是一个小村庄没有固定职业的农民,这名农民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智慧,也看不出有什么伟大的性格,他跟众多平常的农村青年并无二致,普普通通、心肠不坏。在一次乡村竞选,作为候选人的Lincoln站在众乡亲面前发表演说,吞吞吐吐、手足无措,而另外一名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竞选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Lincoln相形见绌。

Lincoln命运的改变竟然来自于一本意外获得的法律图书,一个被用来从Lincoln的杂货店换取商品的木桶,里面装满旧书,Lincoln好奇地翻看这些被遗弃的东西,一本《法律评论》的书引起了Lincoln的兴趣,也改变了Lincoln看世界的眼睛。Lincoln废寝忘食地阅读,让女友都觉得好笑,Lincoln笑着回应女友“当我站起来时,我的思想掉下去了;当我躺下来,我的思想就会站起来。”此时的Lincoln在思想上已经脱离一个乡村青年的思考方式。

靠着一本书自学成才的Lincoln取得了律师资格,决定到州政府开拓自己的事业,虽然有着大大的梦想,但是对于自己的前途并无把握,好在Lincoln做事认真,接手一些小案子之后,渐渐有了一些名声。但是Lincoln始终保持一个乡下人的模样,出身卑微的他始终不曾掩饰,相反尽力保留乡下人的质朴。

Lincoln的成长和蜕变是成为律师后慢慢改变的,在代理一起谋杀案中,终于得以展现,在这起刑事案件中Lincoln展示了作为一个律师的聪明,以及具有伟人特质的冷静和果敢。

乡下的一名农妇带着大儿子和儿媳、小儿子及其女友到城里参加一场集会,白天游玩时,小儿子的女友遭到流氓White调戏,兄弟俩与White发生激烈争执。晚上兄弟俩又跟White在树林边发生打斗,White掏出手枪向兄弟俩射击,大儿子则拿着刀连同小儿子对White进行反击,兄弟俩把White打翻在地准备离开。White的朋友Cass听到枪响之后迅速赶到现场,随后高喊“White被杀了”,众人赶到时,看到的是Cass手里拿着刚刚被兄弟俩扔下的刀,而White的胸口有着致命的刀伤。

闻讯赶来的警察逮捕了两兄弟,兄弟俩都争着说是自己是杀人凶手。Lincoln主动请缨成为兄弟俩的律师,这是Lincoln的第一起刑事辩护案件。农妇知道两个儿子承认杀人是出于对兄弟的呵护,老实的农妇目睹整个争执的过程,一直认为是儿子不小心杀了人,在面对警方询问时无法在两个儿子当中做出生死抉择而备受煎熬只能沉默以对。

谋杀案发生后,集会上狂欢的人群转瞬成为失控的野兽,他们蜂拥至警察局,用圆木撞击大门,想用私刑处决凶手。Lincoln赶来堵在看守所门口,用软硬兼施的手段兼具幽默的口吻说服这些随时失去控制的群众:“各位停一停!你们都知道我是个新律师,希望事业有进展,但我看你们有些人希望我失去第一个代理人……我晓得你们并非不对,这两个男孩儿也许罪该万死,果真如此,我不会叫你们失望,至少应该走走法庭审判的过场……糟糕的是,当人们把法律攥在自己手里,他们很容易既惶惑又开心地开始绞死一个就象他们自己一样不是凶手的人。接下来他们就会绞死下一个、再下一个,只为取乐。直到人们经过一棵树,或者看到一根绳子,都会感到不安,我们在这种时候,总是丧失理智。”

Lincoln用层层递进高超的说话技巧暂时安抚了一群盲从的人,对于即将开始的审判呢?Lincoln心里并无胜算。

庭审开始后,控方出示了带血的凶刀、两被告人当晚喝剩的一瓶酒,并传召了现场执法的警长和目击证人Cass出庭作证,所有证据都指向两被告人有罪。Lincoln律师选择以正当防卫作为辩护理由,White有枪且案发时有人听到枪响,遗憾的是这个辩护理由并未被法官采纳。

接下来控方传唤农妇出庭作证,检察官威逼农妇说出哪个儿子杀了人时,Lincoln说到:“我或许不知道那么多法律,但我知道什么是对错。”避开用法律直接跟控方对抗,转而以道德论述博得法官同情,检察官不得不从证人名单上删除农妇的名字,避免了农妇对这个问题心碎的回答。

目击证人Cass被再次传唤出庭作证,他称案发当晚11时许在皎洁的月光下,看到百米之外农妇的大儿子正在杀人。之前他没有提及是因为他不想有人因为他的作证被绞死,便没有说出真相;后来怕两人都被绞死,才说出谁是真凶,法官宣布休庭。

当晚法官主动找到Lincoln,以长者的身份规劝他找经验丰富的人帮忙,或是接受一人死刑、一人从宽;否则,会让两人都被绞死,Lincoln坚定地回绝了法官的建议。

再次开庭时,Lincoln继续对Cass质询时,Cass再次确认他在月光下看见是大儿子杀死了White。Lincoln突然指出Cass才是本案的真凶,他拿出从农妇家中带走的一本年历,这一本农民务农常用的年历记载案发当晚是上弦月,月亮在当晚10时21分即距离案发前40分钟便已落下,无论如何Cass不可能凭借月光在百米之外看到农妇的大儿子持刀杀人。Cass在Lincoln穷追猛打的追问之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承认自己的杀人罪行,兄弟俩被当庭释放。

(1830年彼时美国的法律还处在草创阶段,Lincoln指控Cass谋杀White,放在今天,Cass会毫不犹豫援引宪法第五修正案“无论何人,除非根据大陪审团的报告或起诉书,不受死罪或其他重罪的审判,但发生在陆、海军中或发生战时或出现公共危险时服役的民兵中的案件除外。任何人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两次遭受生命或身体的危害;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即公民无需自证其罪,也就是他可以拒绝回答Lincoln的任何问题,法官也会说,在辩护律师到场,Cass没有义务回答任何问题。我们所熟知的《米兰达权利法则》就是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的产物。

关于Cass指证兄弟俩杀人的证词会被法官要求忽略,在检察官不能补充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兄弟俩也会被释放。)

Lincoln因为结束奴隶制度和挽救分崩离析的联邦而受到众人的敬仰,他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却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虽然此时Lincoln离未来因为废奴而名垂青史的伟人还有距离。但是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法律门槛的律师,从一名发言生涩的乡下人,成长为一名手段高明且富有责任心的律师,已经看出Lincoln初步具备伟人品质:智慧、冷静,对贫穷充满同情和悲悯,对于暴民毫不畏惧。即便有着解放奴隶这样的伟大事业,生前的Lincoln还是因为发动内战备受争议,所幸一个总统的伟大与否,评价是留给后人的,Lincoln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头像也被印在美钞上供美国人敬仰和缅怀。

欢迎关注法律电影公众号“大抵浮生如梦”

�u�`�O�

 3 ) 那个孤独而又伟大的男人

黑白的影像总能把我的记忆拉回到那些遥远的年代中去。

年轻的林肯,他有着深邃而坚定的目光,那份悄然而逝的爱情让我们深刻的感觉到孤单在林肯生命中的蔓延。约翰.福特把这些元素巧妙的组接在一起,于是,《青年林肯》这部电影诞生了。

在1939年,约翰.福特一共拍摄了三部电影《关山飞渡》,《青年林肯》以及《铁血金戈》,在这三部电影中过于严肃的《青年林肯》和色彩缤纷的《铁血金戈》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这些被忽略掉的电影并不意味着不重要或者不精彩。

对于《青年林肯》,我们感觉到约翰福特是怀着极大的敬意去拍摄的,姑且不论林肯的身份,本片更像一部出其不意的法庭片。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林肯在自己的律师生涯中为一对无辜的兄弟做了一次精彩的辩护,其中最精彩的一个桥段就是林肯保护嫌疑犯不受非法侵害,而这个著名的桥段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也能看见。不得不说,很多电影的精彩片段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众所周知,约翰福特是叙事大师,特吕弗曾经写过一篇纪念约翰福特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约翰福特的电影风格以及镜头的运动特点,而且对福特褒奖有加。

“在约翰福特的电影中,摄像机除了跟随角色以外很少出现摄像机的运动,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固定镜头,而且基本保持在同一距离。这种风格创造出一种类似莫泊桑或者屠格涅夫的轻柔感和流动性。他是一位从不轻言艺术的艺术家,一位不愿提及诗意的电影诗人。”

不管是在《关山飞渡》中还是在《青年林肯》中,我们都可以看见福特流畅的操纵叙事,适时的切入诗意盎然的画面。

男主角亨利.方达和约翰.福特一共合作过八部电影,《青年林肯》并不算亨利.方达最出色的作品,但是却是两个人合作的开始。在这部电影中,亨利.方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青年林肯,削瘦的面庞,深邃的眼神,一个颇具神韵的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但是,随着故事的不断推移,亨利.方达扮演的律师林肯少了锋芒和激情,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林肯的爆发了略微不足。

在本片中,约翰.福特有意无意的让前林肯的背影置于荧幕的另一端或者让他背对着他人,有极个别的镜头采用的是剪影,这些看起来不经意的背影却让人感觉到青年林肯高处不胜寒的落寞与孤独。其实,人生而孤独,这是每个人特有的属性,但是,对于一个伟大的男人而言,这种孤独会在他们的生命中被无限的放大。

 4 ) 《青年林肯》

约翰·福特 John Ford在《关山飞渡》登上巅峰后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主要关于林肯年轻时在伊利诺州担任实习律师的故事。情节紧凑、流畅。
 
亨利·方达 Henry Fonda通过化妆以接近林肯年轻形象,加上大段的独角戏和内心独白,恰如其分的展现其气质。

据说方达开始拒绝这个角色的,因为他对自己能否胜任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总统不太确定,但在和福特的会面后,被福特说服了。福特只是简单的说:“你只是扮演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律师而已。”

可以说福特一向对影片基调的准确把握使得影片不仅显得真实,而且也很好的塑造了人们心目中那个伟人的青年形象:诚实、正直、细腻、聪慧以及那一丝血气方刚。此外影片也生动的描绘了民主初期美国法庭。

2008-01-17

 5 ) 后结构主义的案例

或许,这部影片若是没有《青年手册》的点评,没有和后结构主义扯上关系,那么电影将更为被淹没于浩瀚的影海中……对电影的批判,是首次焕发了结构主义中丧失或者刻意隐去的主体性,就是谁在策划这一切,是的,电影时逢大选,这部电影显然是高超的党派宣传片,拍摄的是林肯,但是显然忽略掉的是更多的内容,关于他小时候,以及以后领导南北战争,管理国家,党派什么的,都被隐去……当然,手册的批判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出发,说是美化了林肯的形象,将政治转移成了道德,比如分文不取,最后推向神坛,于是,本来是政治的党派,竟然演化成完美的人格……而他始终的性压抑,显然分析的有点牵强,但是对力比多诠释本来就是抽象的,总之,他在电影中是无性的,那就更为有力的说明了他的伟大,那也是他旗下党派的伟大……影片阐述了他与这一家人的关系,是一个循环,他被这家人惠及,而后又回报了这家人,这种道德观也是意识形态上的渲染……作为电影语言本身,林肯本身高,但是在他面前,所有正反打镜头,对方都是矮小的,可以说,这是很有点样板戏电影特色的叙事语言……一部电影,最终留下了痕迹,却不是因为艺术,而是和政治扯上了关系,这也是很可悲的事情吧……

 6 ) 立正,稍息——《青年林肯》

       福特在许多电影中都曾提及林肯。1924年的[铁骑]展示西部铁路开发中的流血斗争,影片交代这铁路是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命令修建的。1936年[鲨岛逃生记],讲述一个医生玛德因为救治刺杀林肯的凶手,而被捕并关入鲨鱼岛监狱,之后帮助监狱与黄疸病抗争的故事。影片开头,林肯在内战后叫一个乐队为他演奏南方同盟军的军乐《迪克西的土地》,表现人们对他的爱戴。1960年的[雷克军曹]中,原先是奴隶的老黑人回忆说林肯是个“救星”。1962年的[西部开拓史],林肯形象出现在南北战争的段落,是一个踌躇满志而又忧心忡忡的领袖。1964年[安邦定国志],林肯成了化解印第安土著与白人矛盾的政治家。
       以上形象贯穿起来,看得出在福特极富历史感的电影艺术海洋里,林肯总是一种国家精神的象征,是得以装饰作品精神的一枚神话徽章。
       [青年林肯]的任务,则是展示这枚徽章的打制过程。福特将“神话”化作一则“传奇”,叫观众看到林肯如何将淳质天性、无所畏惧、灵敏睿智等等优雅人性,带到19世纪美国尚显野蛮的土地上。到现在为止,[青年林肯]是电影史上最具魅力的林肯,亨利·方达甚至将之变成了美男子。
       这功劳不属于总统林肯,而应归功导演福特。


■“小人物”林肯

       约翰·福特与编剧拉玛·托尔蒂(Lamar Trotti)并未将历史学家笔下的林肯拿来做自己描摹的标准照,而以轶闻与传言做材料,以想象力捏成一尊林肯青年时代的影像雕塑。[青年林肯]中“青年”二字,不仅仅代表年轻的亨利·方达饰演的林肯身上散发出充满纯真之活力,而且昭示伟人尚未成型的状态,这个状态中,林肯离此后统一南北、废除奴制的伟大事功尚且遥远,仅是拯救、帮助贫民时体现出的一种正直、理性、侠义。
       马克思曾如此评价林肯:“这个一介平民,自学成才,从石匠变成了伊利诺伊州的议员,这个人欠缺灿烂的智慧,既无伟大的性格,又无特殊价值,因为他是一位平平常常、心术不坏的人。”福特未必同意这句话,但电影采取的叙述策略,却正与这句话中“平平常常、心术不坏”相契合,他要把林肯作为“小人物”的一面显出来。


□大人物的小写

       影片开头,林肯还是美国乡村极普通一青年,动作、言语慢吞吞。在一次乡村竞选演说时,一个胖男人西装革履,滔滔不绝评价时局、阐释政治纲领;到林肯,他站在木屋前,手足无措,憋半天说不出几句像样的话。不久,他意外得到一本布兰克斯通的《法律评论》,整日废寝忘食读起来,女朋友安妮到河边找他,他穿一件破马甲,躺在杂草地上,头枕着一截破木头,脚靠着树,仰天诵读,这动作别扭好笑极了。安妮笑话他,他乐哈哈:“当我躺下来,我的思想就会站起来。”
       当他决定到伊利诺伊州首府斯普林菲尔德开创事业,戴顶高帽子,骑了头矮毛驴儿。朋友们问他来做什么,他说做律师,众人嬉笑:“你懂啥法律?”当他在律师事务所为一些市民解决了一些问题之后,林肯开始有了一些名声。周末的市民游艺大会,他到处参加活动,小男孩儿一样玩得不亦乐乎,一帮议员贵族正襟危坐观看游艺,林肯累了,就在这帮议员跟前席地坐下,坐在凳子上的那些“高贵”的人们,轻蔑斜视这衣服脏兮兮的家伙,高傲极了。
       议员家办舞会,议员亲戚玛丽·托德邀请他赴宴,他在住所擦皮鞋,正衣冠。那时候,一个“真正的绅士”是不会自己擦皮鞋的。到舞会,玛丽邀他跳舞,他推脱不会,玛丽觉得他故意谦虚,于是强求,林肯便搂着玛丽跳起来,只见他眼神呆滞,上身如石头般僵硬,一双长腿跟不上节奏地乱踢。玛丽终于不勉强,停下来说:“哦,林肯先生,至少你是个实在人……”
       这些形象看上去落魄,但根本是福特在影片人物刻画上的高明。所有这些笨拙、木讷,甚或在拔河比赛中作弊的淘气表现,一方面是说林肯的青春,亦是生气活现一个人,而非起初便有伟人的深厚沉稳。另一方面则是在说,出身卑微的林肯从不伪饰,他这些“缺点”,自成一派质朴与诚实。


□成长的脉络

       但以无伤大雅的缺点“人化”领袖,仅是福特的讲故事的工具之一,这电影最终还是要将林肯推向神位,要让观众看到他有承载拯救国家于苦难的品质,看到一个破落农家孩子走向深沉丰厚性格的过程。福特在电影中安排了三次重要演讲或发言,作为林肯三次性格跃升的节点。
       第一次便是村头不成功,非正式的竞选演说,林肯几乎在乱讲:“我的政治主张很短很甜蜜,好像老妇人的舞蹈:我希望国家银行革新国内体制和保护性高关税,这就是我的观点,和政治原则。谢谢大家……”说完,小孩子都看着他笑。这时的林肯,弱而淳朴。
       第二次,是影片中谋杀案后,群情激愤,要立即处死凶手,于是群氓以石块木桩进攻警察局看守所。林肯晓得案件有蹊跷,且看不下去这帮乌合之众的暴行,于是守住看守所门口,大声疾呼:“各位停一停!你们都知道我是个新律师,希望事业有进展。但我看你们有些人希望我失去第一个代理人。”众人笑他的幽默,他接着说:“我晓得你们并非不对,这两个男孩儿也许罪该万死,果真如此,我不会叫你们失望。我所期望的,应有一次公开合法的审判!”但众人只是贪婪于私刑的展示,不依不饶。林肯继续说:“糟糕的是,当人们把法律攥在自己手里,有时候仅仅因为迷惑或者取乐,就会将无辜者当有罪者吊死。接下来,他们就会再杀死另一个取乐。我们在这种时候会头脑发昏。”林肯的道德谴责,成功将暴众说服,他的沉着冷静,高超口才服众的个人魅力,全面闪光。
       第三次发言,便是之后的法庭戏上,他独自一人为两个农家男孩辩护的全过程。这中间,恶霸、富人、高级律师、乌合之众都对兄弟俩的性命虎视眈眈。但林肯竭尽全力保护农户一家,因他对农民的爱,就仿佛对自己家人的爱。完成法庭上的所有发言,林肯也就完成由贫民到律师、再到政治领袖的升腾。至此,作为一部传记,青年主人公成长过程展示完毕,而这个青年所获得的历练,已然成为一个国家领袖的底色。



■主旋律雕塑

       [青年林肯]是约翰·福特风格凝定的时刻,不论剧情曲折、人物样貌,都显出从容不迫,信手拈来的大师风范。
       
□法庭攻防战
     
      从剧作角度看,福特这部传记片糅合了罪案推理与法庭戏这两种最能制造冲突、制造情节的情节模式。
       影片主要故事来源于一起真实的谋杀诉讼案。1858年,林肯的一位代理人被控谋杀,控方证人说自己曾在谋杀夜晚的月光下看到被告的脸,林肯辩护时并未举实证,他以“司法公告”的方式给予还击,即用生活常识证明在证人所说的时刻,月亮刚刚处于地平线,证人撒谎,证据被推翻。这种辩护方式在19世纪极为罕见,林肯一举成名。
       福特首先将谋杀案改造得更加繁复。杀人起因,是乡下一户农民来城里玩,这家人的老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带了老婆和襁褓中的孩子,小儿子带着女友。白天游玩,小儿子的女友屡遭一个流氓怀特调戏。晚上,一块林间空地上,两兄弟终于和怀特打起来,这流氓掏枪射击时,被两兄弟打翻在地。流氓的朋友凯斯闻枪声奔来,察看倒在地上的怀特,起身时,手里多了一把血淋淋的匕首,他怒视两兄弟,叫来众人,指责他们杀了人。
       林肯将期望动私刑的人群劝退,让案件得以审判。法庭戏的编制中,约翰·福特为林肯造出强大的敌手。他首先要靠挑选他认可的,足够诚实善良的陪审团成员,为自己筑起基本的防护网。随后,他以自己的辩才与对方训练有素、将法律条文耍弄熟练的专业律师做口头的鏖战。在控方律师将知晓现场情况的老母亲传唤上法庭,以藐视法庭罪逼老母亲说出哪个儿子杀了人时,林肯担负防守的任务,他避开法律,以道德的“对与错”喝斥对方律师,博得法官同情,避免让老母亲说话。之后对方放出杀手锏,最先到达案发现场的凯斯作证,他在月光下看见是大儿子杀死了怀特。
       以上几个动作,在法庭辩论上将林肯逼至死胡同,他无法举证、没理由申辩。此处,福特的镜头语言用心良苦,拍林肯的时候,尽量让其显得形单影只、孤军奋战,甚至许多镜头角度将林肯从现场人群的哄闹中隔离开来。而拍摄对方律师时,镜头内总是包含了许多群情激奋要观赏私刑的人们,造成强大的视觉压力。
       当晚休庭,老法官到林肯住处游说,希望林肯放弃辩护,这样至少有一个儿子能保住性命,否则再有不利证据,两个儿子都有处死的危险。林肯吹着口弦,看也不看法官,拒绝了。第二天上法庭,林肯绝地反攻,福特将真实事件的“司法公告”辩护法作为情节折逆的王牌。林肯绕开举证环节,直接指责凯斯是杀手,凯斯极力否认,林肯拿出农民务农常用的日历,指出,案发当晚只有上弦月,且在案发四十分钟前便已下山,无论如何不可能有月光让凯斯看清现场情形。凯斯哑口无言,两兄弟当庭释放。
       福特以影像安排的这一场法庭攻防战精彩极了,无论对方律师面目凶恶但有理有据的控辩与林肯沉着应战或几乎无力应战的冷场,都足够说服力。但若仔细思索,这里似有一处叫人迷惑的小瑕疵。即那枚匕首是证人凯斯捅入被害人身体的,两兄弟都没有杀人。但老母亲一直说自己晓得是哪一个儿子杀死的,林肯问老母亲时,老母亲也坚持说自己知道,但不能说。我们只好理解老母亲在情急下做了误判,她看错了。但这在剧情编制中,叫人不太信服。


□现实主义情怀

       从此前的[关山飞渡]开始,到二战前两三年内,福特尚未开始自己的招牌、西部片类型的开垦。[关山飞渡]虽是在画面调度上开辟西部片经典形制,但影片改编《羊脂球》的题材,重点依旧是驿马车上的牛仔、农民、妓女等等底层人物。1940年的[愤怒的葡萄]是美国农民土地被资本家剥夺后的艰难迁徙,1941年的[青山翠谷]是英国威尔斯朗达峰矿区一家人的生活惨状。福特此时在艺术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极浓重,他将所有怜悯的关怀投向人民,投枪则直指资本家。
       [青年林肯]也不例外地处于类似的环境中,这种典型环境是为塑造一种典型性格服务的。林肯来自19世纪朴素到有些破败的乡村。虽靠读书获得知识、理性与智慧,但约翰·福特特地强调了林肯另外的珍贵品性,或者说他能够成为伟人、而非单纯智者的情怀——他对人民的爱,他对土地的爱。
       林肯对人民的爱,最显著是在他决定为乡下农户做辩护律师后,来到农户的小屋做调查,他与老母亲促膝长谈:“你们就像我家乡的人。”对美国大地的爱,是两个有趣的场景展示出来。一是去农户家的路上,他与朋友伊夫骑马经过一条河,本来吹着口弦的林肯突然静下来,默默凝视这条河,伊夫说:“林肯,你确是喜欢这条河啊!”林肯说:“这真是条漂亮的河。”伊夫很敬佩:“我从未见过哪个像你这样看一条河。你这样望着,人们会以为你再看一个漂亮姑娘。”另一处场景是舞会上林肯与玛丽跳舞之后,玛丽领林肯来到阳台,阳台外面是一片秀丽山水,林肯立即呆掉,直愣愣盯着这一片景色。玛丽以为他拘谨,便自顾做到一旁椅子上,想这男人总会转身望着自己,结果这个镜头到底、淡出,林肯还是盯着那片优美的土地凝望着。
      

□诗情画意

       能在[关山飞渡]中做剧烈跟踪追击的移动摄影实验,并成为电影画面调度一代经典,一早表明约翰·福特对影像有充沛的创造力。他对影像衬托情绪有强大的掌控力,则体现在1936年第一次获奥斯卡导演奖的经典[告密者]中,暗夜街道与室内灯火的对比在画面上切割出版画般厉烈的效果。
       [青年林肯]则有生机勃勃的光明感,时常有美极了的、好像满篇都是意蕴的诗意画面。影片开始不久,女友安妮体弱去世,立于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林肯来到墓前表明志向。此前是一个抒情镜头,村边一条河里,水流徐徐,浮在表面的薄冰渐渐随水流散开,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画面中的希望与随后林肯进城,恰有最好的互动。
       另一个震动人心的画面即是末尾,与农户一家道别后,朋友伊夫问他:“你不回城里去吗?”此时天上风云变换,风吹得树上的枯叶不住发抖。林肯望着农户远去道路说:“不,我想我要独自前行,也许到那座小山丘顶。”随后朝大路走去。此时云彩恢弘的天空占了画面大半。林肯登上小山坡顶,毫无预兆地,雷鸣电闪,大雨滂沱,南北战争时期著名民歌《共和国战歌》隆隆响起:“光荣,光荣,哈利路亚;他的真理正前行!”最后,暴雨叠化到华盛顿林肯纪念堂神情肃穆的林肯塑像上。
       这是毋庸置疑的大师手笔,滂沱大雨象征着林肯作为一个国家的英雄,将涤荡旧日污秽;也预示着这位美国第十六任总统因废除奴隶制所引发的南北战争,并且将要承受一场残暴的刺杀。



[青年林肯]Young Mr. Lincoln (1939)
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
主演:亨利·方达Henry Fonda、沃德·邦德Ward Bond、艾丽丝·布雷迪Alice Brady 等

 (原载《看电影·午夜场》2009年11月号)

 短评

年轻的方达,年轻的福特,一起诠释了年轻的林肯,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荣光,在柔和的摄影中铺开了林肯少年时期短暂一瞬,福特并没有刻板地呈现,而是加入了许多喜剧元素,林肯对于母亲的怀念,初恋情人的去世,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法制公平的坚守,但也是个吃货,也喜欢在游戏中耍耍滑头,电影对于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也有些展现,但并不是影片主题,林肯这个新时代的代表与旧南方贵族的对比也是福特着力之处,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后半段50分钟的法庭戏,用了许多戏剧性手法,直至最后几分钟的大反转,现在看似乎有些设计感过重的好莱坞弊病,但当时敢于用如此篇幅拍枯燥的庭审也算很有勇气了,福特对于法律一直是尊重与理解并存,在之后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旧时代自由主义的消亡虽然伤感,但法律制度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发展的必然

9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最后一个证人作伪证这个倒是有确凿证据的,但是由他作伪证便推断出他就是凶手这显然证据不足啊。这电影好在有几个不错的角色,方达的沉稳表演在那个电影表现手段有限的年代肯定是相当难得的,最有嚼头的是那个不肯指认哪个儿子拿着刀的母亲。福特老师的电影我就没有喜欢的,这部还算不错。

14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我竟然通过声音认出那是方达,青年林肯竟然是一个好整以暇的淡定帝

17分钟前
  • 上林苑
  • 推荐

从故事发生的年代与民众的行为模式来看,这未尝不是一部西部片,只不过马上的牛仔变成了法庭上的林肯。另外,在欢庆节日时的几出闹剧体现了John Ford一贯的幽默。

18分钟前
  • Bigmob
  • 还行

Fonda打贏官司後還使個俏皮眼神,哈哈。

21分钟前
  • HurryShit
  • 推荐

看此片主要是为了《电影手册》编辑部《约翰·福特的〈少年林肯〉》一文,实在是手册派进行意识形态批评的典范。全片是一个意识形态神圣计划自不待言,重点是福特在影片楔子的墓地场景中就将一切都铺设好了:女性-自然-法律,二元对立,似乎不是选择的选择(天注定)。全片都是处在“将来完成时”的叙述中的,因为所有观众都知道故事的结局,林肯早已变成了一个神话般的人物,而福特所做的就是依靠场面调度和剧作上的呼应来重演神话。但是在这些稍显“暴力”的意识形态浇铸时刻,导演身份和意识形态机器都已昭然若揭。这篇文章弥合了电影宏大理论与文本细读的接线,让我明白:风格之外,尚有意识形态。

26分钟前
  • Dear Cosmos
  • 还行

1为打破作者中心主义带来的纯文本分析闭塞性,七十年代《电影手册》编辑团队,每人从不同的评论角度,为这一部电影合写了一部影评。2三十四岁的天才约翰福特同年还拍摄了《关山飞渡》。可以说正值创作的顶峰时期。3正因为有本片中亨利方达法庭上伸张正义的身姿,才诞生了后来的《十二怒汉》吧。

28分钟前
  • 荒也
  • 推荐

三星半。福特这部传记片聚焦林肯青年时期,因此也自然顺利规避了政治话题。整体来讲可看度还行,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常见的法庭题材故事,谋杀、辩护、正义伸张种种,只是片中的绝对主角换成了美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林肯总统。7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派评论家曾首次以意识形态批评法分析本片,有空拜读。

32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7。主要的两场戏,集会那场比法庭那场更好,另有好些写意的镜头,方达演的林肯很不错啊。

37分钟前
  • Mannialanck
  • 推荐

哈哈 约翰福特与少年林肯

41分钟前
  • 暗黑4出了吗
  • 推荐

8.3/10。青年时的林肯(形象上勇敢正直睿智幽默)作为新律师接下一桩极其棘手的案子并辩护成功,从此他正式成了有名望的律师。影片有着高水平表意的摄影(光影/构图),但叙事较拖,扣0.5。

45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方达戴上大鼻子,外形还真不好认。林肯与兄弟俩一家子的对话很福特、很感伤。他在小镇“运动会”的表现也非常逗,我已经想看林肯传记了。

49分钟前
  • 微笑迦朵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Mzc0Njcy.html

50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约翰 福特与 亨利方达的完美组合

53分钟前
  • 凤瞳
  • 推荐

演绎出色。以小见大的方式总有点想起小学生作文。

5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开头扔树枝决定命运的设置很有趣,有一种扔鞋定江山的感觉。正直、善良、富于同情心且机制幽默,塑造的是一个年轻的偶像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人物塑造上堪称教科书一般的电影,看完之后就彻底喜欢上林肯了,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真可怕啊,深深怀疑现实中的林肯有没有这么迷人。林肯骑着毛驴进城那段,导演显然把他比喻成美国的耶稣基督了,倒是跟影片结尾下雨(洗礼)形成了对照。这是一个给美国带来新生的人。

1小时前
  • 刘康康
  • 力荐

虽然看到大概一半的时候觉得有些闷 不过看完后再次震了

1小时前
  • minyee13
  • 力荐

1939年的领袖传记片,林肯只是个很有野心很狡猾的乡村律师。不太喜欢法庭戏,不过倒是很真实。

1小时前
  • 冷杉
  • 推荐

无论是造型、台词或配乐,都充满了早期开拓时期的生机勃勃,故事异常流畅,整体节奏把握得当;开启福特模式!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