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怒汉:大审判

HD中字

主演:谢尔盖·马科韦茨基,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谢尔盖·加尔马什,瓦连京·佳夫特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2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3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4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5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6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3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4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5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6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7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8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1912怒汉:大审判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小细节

看完了之后才发现还有美国1957年的原版。不过说起来这部电影的感染力有些地方是俄罗斯民族化的。
提示一些小细节:“犹太人”,一个陪审员(忘名字了,经常演苏联卫国战争的军官)在指责第二个“变节”者时说,这是犹太人的逻辑。。。没有所谓的半个犹太人。
知道那段历史的基本就能发现,这折射的是俄罗斯内部的民族问题,话说当时纳粹和斯大林时期哪里都不能待,西边是希特勒的集中营,东边是苏联的,只能跨洋往美国跑。问题是为什么当时这么大的反犹激情(而且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民间是有憎恶犹太人的情绪的。。。
话说那半个犹太人(演员)转身就搞笑地模仿起瘾君子,只是为了刺激那个弟弟吸毒而死的医生。。。
比如那个被叙述出来的因为老虎机变成恐怖分子的某人的叔叔,比如第一个物理研究员,看过俄罗斯小说的人不会陌生,人是怎么从单纯的纯洁堕落的,当然这里没提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上帝的拯救,那个侄子用宽容来代替上帝了。于是一个警察局长和一个恐怖分子痛饮了一番伏特加,推心置腹一番了以后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典型的俄罗斯情节。
再看看那个墓地商人,那个用骗来的钱做慈善然后能心安理得的人,恰恰是他最先发现了可能潜在的“阴谋论”(为什么,因为他很熟悉这里头的利益矛盾,换言之,如果换作是他,说不定也会干出这种事情来);以及那个醒悟到后妻对自己的儿子施行软暴力的父亲(那个开始坚持正义审判的人),提到他那个只会微笑、道歉的儿子却偷偷把他的皮带做成上吊的套圈时,那种俄罗斯人的性情跃然而显了。美国的孩子是不会如此的。
最后是那个老艺术家的点睛之笔、那个车臣孩子的回忆,以及大家在知道了即使判决无罪后,孩子所要面对的是比他强大得多的恶势力。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以物理研究员为首大家纷纷开始推搪,是啊,我们救了他,但是我们不可能去帮他找出凶手报仇。看到这一刻,人心冷淡了么?别急,最后他是怎么放生那只室内的小鸟的?
不再依靠上帝,也没有放大所谓的法律正义的神话,而是:怎么走,由你自己决定。
又是这个“自己”,或许这个口头禅对今天中国的我们也不陌生了。

 2 ) 俄罗斯民族的自我审视

去年看的片子,许多细节记不清楚了。在某论坛上跟W大讨论本片时忍不住写了一篇观影心得文,在这里留个备份。

俄罗斯导演Nikita Mikhalkov影片12,翻拍自1957年的美国影片——Sidney Lumet的12 angry men。其实把这两部片子对照来看,会很有意思。两片都是一个处于社会边缘的少年被控杀死自己的父亲,12位来自不同阶层的普通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对此展开讨论,并做出判决。最开始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案子,只想草草结束早点回家,但有一个人提出异议,促使陪审团员们重新审视案件,并最终做出无罪判决。

美版最让人称道的是,在局促空间内运用镜头和推理营造出张力十足的压迫感,随着案件推理的进行,剧情层层推进至高潮。全片片长96分钟,节奏紧凑、张力十足,虽然总共只有一个场景(片头片尾的短暂画面忽略无妨),却绝无沉闷之感。从1:11到12:0的逆转胜利,让人们审视司法程序表象下真正的法理公义,每个公民如何尊重自己手中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维护法律的本质和初衷——不分阶级和偏见的公平正义。

而俄版虽然沿用了美版的故事框架,但是形式和内涵都突破了美版。故事场景从狭窄的审议室变成了空旷的学校体育馆,全片片长159分钟,空间和时间都较美版进行了延展,内涵也更丰富。

电影从头到尾不停闪回车臣战争和男孩回忆的画面,所处的陈旧体育馆更让人联想到几年前beslan人质事件同样发生在学校体育馆,战争的残忍镜头和记忆的伤痛为影片渲染出深沉凝重的气氛,与陪审团员一开始的轻松态度形成讽刺的对比。回忆画面里,战火中烧毁的钢琴、被狗叼着的戴着钻戒的断手,时时刺痛着观众的神经,隐喻俄罗斯曾经历的文明衰落和价值混乱。

审判讨论过程中,十二个陪审员每个人都根据自身经历讲了一段故事,他们的身份经历各异,代表俄罗斯的各个阶层,12段故事折射的是俄罗斯近几十年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他们在回顾自身经历的同时寻找失落的价值观和良知,也是俄罗斯对历史及社会问题在进行着自我审视。

俄版与美版的差异也由此呈现。本片中,陪审员对案件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价值观和良知的回归,虽然也有案件推理,但是重要性却不如美版了。特别是最初投无罪票的几个人都是从自身经历出发,从良知上给予无罪判决,再去进行推理说服剩下的人,剩下人的转变也更多取决于放弃偏见而不是被推理说服。与美版强调法理公义不同,俄版更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回归。美版的结局是12:0,正义得到了伸张,法律得到了维护。而俄版在12:0之前却有一个11:1的转折,指出了法理公义无法拯救的悲剧——案件已经结束,但造成悲剧的仇恨却并未结束。最后解决的办法是尼古拉的人道情怀,由他暂时收养离开看守所却无处可去的男孩。更特别提到现为艺术家的尼古拉原先也当过军官——和男孩的俄罗斯继父同样的经历。从军人到艺术家的身份转变,有着枪炮化作玫瑰的美好寓意,而收留车臣遗孤继续俄罗斯养父的未尽职责,也传达了导演对放下历史仇恨、抛弃偏见、心怀仁慈、着眼未来的愿望。

在影片片尾,工程师独自走进房间,亲吻圣母像并放飞小鸟,窗外是风雨交加,工程师则默默祈祷。俄罗斯是东正教国家,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圣母像寓意呼唤回归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底蕴和人道关怀。联想到本片的海报——低头沉思者的脑海中飞出无数只小鸟,向风雨中飞去的小鸟寓意俄罗斯知识分子对自由不懈的追求和艰辛。而这种对民族的悲悯关怀以及对自由意识的坚守正是俄罗斯传统知识分子自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索尔仁尼琴以降的伟大精神遗产。

本片的片头片尾字幕也很有意味。
片头:不要去寻找生活的真相,试着感受生活的真谛吧!
一个祈使句奠定整部影片的基调,可以理解为是在刻板、冷漠的法律理性之外,呼唤真正的价值回归和人道关怀。
片尾:法律是永恒、至高无上的,可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
一个疑问句在影片结束后仍萦绕于观者脑海中,恐怕没有人能轻易给出答案。

 3 ) 很棒的电影,看完才知道是翻拍的

非常棒。好的电影总是给人震撼,切中人性、社会的核心,让人深思。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那么仁慈呢?”电影就是围绕片尾抛出的这个疑问展开。从一开始想尽快结束这个看似证据确凿、毫无疑问的案件,然后各回各家,到后来开始认真思考整个案件的细节,大家各自讲不同的经历,一遍遍模拟案发场景,每一位开始投“有罪”票的人,无不都是触动到了内心深处的仁慈,良知,最终转而投”无罪“票。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一个决定一个人生命的转变,每一位陪审团的人员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然而让人更加震撼的是坐在桌头的艺术家。一开始不只有物理研究员持怀疑态度,艺术家比谁心里都清楚,看似人证物证俱全,实则纰漏重重,小男孩不可能是凶手,肯定是有人设下的圈套。但是为什么他还投“有罪”票,而且到最后大家都投“无罪”他仍然不变想法。如果说其他几位陪审员有良知,那么这位艺术家应该称的上伟大。因为他知道小男孩没有亲人,无家可归,既然被人陷害入狱,那么判“无罪”出去反而危险,陷害他的人一定会想办法再杀掉他,倒是在监狱更安全,待捉拿到真正的凶手再让小男孩出狱。想找出凶手是需要请律师,需要找证据,需要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可是大家确实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去为一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付出这么多。其实他们已经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尽职尽责,否则小男孩可能永远生活在狱中了。

但是伟大往往就是比尽职尽责更进一步。出狱的小男孩,面对再次被陷害的危险,艺术家冒着风险,担当起小男孩的安危。就像德国电影《窃听风暴》一样,为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太伟大了。

“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那么仁慈呢?”

法律的确是至高无上的,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它也是把双刃剑。法律用来惩戒恶人,也被恶人用来陷害别人。而正是仁慈,正是内心深处的良知,让法律具有了它本应该有的意义。

 4 ) 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几个镜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所以不吐不快。
第一个,少年与车臣部队的士兵们共舞。
站在整部影片的背景来看,无疑这是表现了俄罗斯对于车臣不可磨灭的良心。因为整部电影回忆部分的基调都是萦绕在俄罗斯对车臣分裂的镇压战争中,俄罗斯文化中对于车臣战争的定位与理解在这一段其乐融融的舞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车臣并不是如战争一样邪恶,他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这一段舞蹈在让人看过电影之后不禁思考,人性的美在战争面前真的太过渺小。
第二个,第一次投票时,物理工程师1:11时的忐忑、不安、但又坚定不疑。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正如《乌合之众》里所说,一个团体鲜有理性的智慧,但是当这些乌合之众里的一个人展现出领袖的勇气时,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要对抗大众,需要面临的自我与他人的质疑无疑是非常让人难以忍受的。这位俄罗斯演员准确地体现了这一点,并没有力排众议的坚定决绝义无反顾,而是惶惑中带有不容置疑的态度,让人信服,他只是站在一个尊重生命的角度来看待这起案件,而不是在买西瓜。
第三个,少年说自己很冷时,开始跳舞,跳的正是当年与车臣士兵们一起时的舞。这一幕让我胸中不禁狂涌大男子主义的蛋汤!每一个少年梦中多少都会有军人热血男儿的影子,年少时与心中的英雄们一起起舞这成了这个孩子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当自己在监狱中生死未卜,而又饥寒交迫时,他用这段舞蹈让自己从身体到灵魂感到了温暖,自己的养父就是当年士兵的英雄之一,如今自己却成了杀害他的嫌疑犯,这段舞蹈也包含了嘲讽与无奈。
片子表达的内容有很多,我只是对这几幕印象实在深刻,最后尼古拉退役军官收养了车臣少年,并且问道:你记得那些人吗?我们会找到那些人的。这里想表达什么呢,我很期待。

 5 ) 《12》:米哈尔科夫的经典回归

重拍经典电影的行为是吃力不讨好,常是沾得致敬美名,同时要作摊手状表示前人巨作无法超越。但所指的多数情况并不适用于俄罗斯大导米哈尔科夫,翻拍《12 怒汉》显得微妙。首先时间来得凑巧,与悉尼·卢曼特(Sidney Lumet)导演、高居IMDB Top250第13位的《12怒汉》(12 Angry Men),前后相距恰好50年;其次,它先出现于《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续集计划,在9月威尼斯摘下荣誉金狮奖并奔赴明年奥斯卡。复出的米哈尔科夫自导自演、如愿以偿,不难理解人们对《12》寄予的高期望。

《12》中,数字12即为12名职业不同、立场不一的陪审员,他们要解决一起男孩弑父的事件。作为结案关键,无论赞成反对,陪审团需要达成一致意见。面对“确凿证据”,居然有一个人举手不赞成有罪,从一到十二,故事完成大逆转——影片外壳与剧情走向显然来自黑白老版。真正体现导演的良苦用心是案件背景的转移,表面上只有俄语对白中掺了点车臣语,但选取当事人为车臣男孩与俄罗斯陪审团,背后则是至今未平的民族伤痕,这也成为影片在道德意识外的着力点,里中用意毋需多言。只有服从于今日俄罗斯的现实复杂,才能重寻冰冷法律之外的情感力量。在米氏固有的俄罗斯情怀之外,《12》多了些思辨色彩,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纵有说教之嫌,多数陪审员都会不厌其烦地讲番故事,将剧情带入下一部分。《12》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动静自如,此外有不少的闪回片段和快速切换。为消除150多分钟片长的不利因素,在占据80%以上的室内场景部分(老版改编自一出舞台剧),言辞陈述中精心安插了幽默细节。在时代环境上,“动人场面不需多”,结尾狗叼人手的一幕将历史残酷如实还原,而圣母画像与小鸟放生则获得无数掌声。

传俄总统普京看过《12》与小马哥看完《色,戒》一般,均是不禁泪落。那问题是,你会相信谁真正看出了不易高度还有真实诉求?讲到最后,目前市面所见《12》版本,因来自不带英文字幕的俄五区。放置于包含海量对话的《12》中,翻译粗糙水准堪忧,建议不妨觅得上佳版本或多温习几遍老版,再做正式观赏。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747603/

 6 ) 《12怒汉(俄罗斯版)》:悲天悯人大烂片

SDMS评分:67.5 分
     很多观众可能会对我的看法很惊讶,事实上,我自己也很惊讶,这么一部一直被吹捧着的电影,却原来是这么一部烂片。
     我看过老版,虽然不是那么刻骨铭心,至少记得是一部构思精巧的电影。老版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就在于电影场景的单一化,这种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即使放到现在来看,还是属于先锋派的。
     俄罗斯既然是重拍《12怒汉》,那么一个封闭式的狭小空间是不能或缺的。但导演的表现欲显然不仅仅是依样照抄,所以他放肆地在陪审团的辩论戏中,穿插着男孩从小到大的经历,以及其在狱中等待审判结果的画面。
      从镜头的第一次“出神”开始,我就抱着喜忧参半的忐忑心情在往下看。喜的是导演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老版中,导演为了苛求工整而没有旁枝末节的戏份,使影片过度地耽于法律逻辑的纠缠,而淡化了生死判决的道义责任;忧的是这种平行剪辑,会不会给剧情的推进带进太多导演的主观色彩?
      随着电影的进行,味道越来越不对劲了,不仅仅是导演带着太多的主观色彩在拍这部电影,而且每个人物也带着主观色彩在面对这件命案,他们的身份可是陪审员啊!!
      这些荒谬的事情是从第一个认为男孩无罪的陪审员开始的。他没有任何在法理上说得过去的理由,他认为男孩无罪的出发点仅仅是“这么简单就对一个嫌犯进行表决,太仓促了”。我KAO,陪审员都已经旁听了三天这个案子,他现在磨磨蹭蹭地拒绝表决,居然给出这么一个可笑的理由,那三天时间他是在吃屎吗?当然,很多人都能看出导演的用意,导演在千方百计地告诉观众:“陪审员这么简单的举手或不举手,可是事关一个男孩的一辈子啊。”讲道理可以,但是也请你讲得有说服力一些,这样开始一场大逆转,让我从头就恶心起来。
     往下的几个情节我就不一一详细赘述了,如果有心的观众可以再把这个电影翻出来看看,在前一个小时的时间内,一群陪审员在讨论这个案子的时候,没有一句话是从法律逻辑上谈的。
     比如一个陪审员说,他曾经借醉酒闹事,但有一个女人关怀他,后来他们结了婚。他以此为由,说一个决定其实可以拯救一个沉沦的人。于是,他决定投无罪票。这是什么鬼东西?开恩大会吗? 比如后面还有陪审员说自己的父亲和一个立陶宛妇女的故事,还有一个陪审员说自己玩老虎机的故事……很多人判断男孩无罪的过程,都是先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然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或者是痛批俄罗斯堕落了、腐蚀了,然后就做决定了。我的天呐,陪审团都是这样的话,那么法庭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整个场面也是无比滑稽的,一群急着想要快点表决完事的人,却有耐心听每一个人都讲述一段自己的故事,而且是毫不相干的故事。我作为观众都没有耐心看了,他们怎么还会有耐心听?导演把自己当做一个说教者,在一起案件中,拼命让每一个陪审员都讲出一个设计好的故事,然后以为自己可以巧夺天工般地借此展现出一部东欧现代史来。整个就是一团难以下咽的面团,拜托少活点面,好好包一个饺子也行啊。我看导演自己也知道这个电影这样是没法看的,所以他一下子有要穿插一段舞蹈,一下子又要穿插一段枪战,一下子又要搞一点花哨的剪辑、搞一个小鸟视角。就像这块面团太大了,观众吃不下,那么给你蘸点糖吧……
     然后我无限怀念起老版的《12怒汉》,抽丝剥茧般地把整个案情给翻转过来,那个才叫一个神奇。新版的最后,导演亮出观点说:“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仁慈高于法律呢?”算是给自己的瞎搞留了一个看上去宏大的解释,很多没带什么脑子在看的观众也许会感到敬佩了。我无意在此讨论法律的神圣性,但至于仁慈,那不是一种可以恣意挥霍的东西,那是上层对下层的一种大度。而陪审员是一种职业,他们何来的道德优越感?何以代替上帝来做奖惩的选择?他们或者秉公办事,或者就是渎职妄为。
      新版在最后还提到:“他在监狱比在外面活得久。”导演已经完全不把陪审团当作法律事务的一部分了,他们已经有权为人设计命运,上帝也不过如此。

 短评

换了个地儿重新拍,非常好的延续了原作的神韵

3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拍得这么花里胡哨干吗?我还是喜欢美国人的老版本

4分钟前
  • 何生生
  • 还行

俄罗斯竞选2008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作品,《烈日灼人》导演新作。没看过原作,这部翻拍的确是很长很叨逼叨…150分钟,第100分钟时小觑了10分钟,醒来已经完全云里雾里了…这是一部你得双眼盯紧字幕、脑子急速旋转、耐心、静心观看的片子…奥斯卡外语片是我也不选它。

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冗长、杂乱而且煽情,还不如中国大陆那版。57版的靠的是严谨的逻辑,理性的自觉,公正的自主,内怀的慈悲,最后不得不令人信服,再叹而伟大。俄罗斯的这个版本,几个人几段人生经历的故事就乎拉碴煽过来了,末了来句“仁慈比法律重要”。若此,信佛祖耶稣即可,要法律何用?7.5

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民主并非投票,而是不停止思考。如果停止思考,不讨论只投票,第一分钟男孩的有罪判决就能定下来。你把这称为民主?对不起,没有反对意见的交锋,就谈不上民主。

9分钟前
  • 玻璃蔷薇
  • 力荐

让人想到了《哗变》,12个老男人的戏真棒~

13分钟前
  • 老探戈
  • 力荐

几年难遇.

16分钟前
  • ⒹⓎ
  • 力荐

老骨头们演技太棒了

17分钟前
  • 西决
  • 力荐

7.9

22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尽管是法庭戏,精彩依旧难掩。还在怀念当年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导演是天才。

2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相对于原版的密闭空间、抽离背景,此片插入了大量时代符号、个人遭遇,不再强调法律公正的绝对性,陪审团显得更人性化,态度的转变源自自身经历,其软弱和动摇更具说服力,也侧面解析了俄罗斯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表演非常赞,基调更悲凉;想表达太多,略有杂乱,部分指涉无法解读。

3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不是关于法律,而是关于仁慈。

34分钟前
  • malingcat
  • 力荐

要看第二遍的影片,12个老男人的优秀表演。

37分钟前
  • 力荐

承受的主题太宽大,使得整个过程显得有些漂浮,但仍然是部好电影。

39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不算成功的翻拍,导演加入了很多俄罗斯元素,包括对寡头政治的影射,但导致全片过度拖沓,给观众的感觉并不好,面对演员长时间并不动人的个人叙述,稍微急性的人,很容易会失去耐心。远没有57年美国版能紧紧抓住人心,拍电影有时候1+1并不大于1.

44分钟前
  • 肥壮壮
  • 还行

考验了导演叙述耐心的力作,比57年的版本更丰富丰满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要完全看懂对白不容易

47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线索太多,台词嫌冗长,还是更喜欢原作的精炼。

48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泣涕连连

52分钟前
  • 铁皮骑士
  • 力荐

再看一遍

57分钟前
  • 徐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