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

HD

主演:爱德华·诺顿,苏珊·萨兰登,梅兰妮·林斯基,泰·布利尔,凯丽·拉塞尔,理查德·德莱福斯,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草叶 剧照 NO.1草叶 剧照 NO.2草叶 剧照 NO.3草叶 剧照 NO.4草叶 剧照 NO.5草叶 剧照 NO.6草叶 剧照 NO.13草叶 剧照 NO.14草叶 剧照 NO.15草叶 剧照 NO.16草叶 剧照 NO.17草叶 剧照 NO.18草叶 剧照 NO.19草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草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倍受学生爱戴,事业如日中天的古典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爱德华·诺顿 Edward Norton 饰)听闻自己孪生兄弟布雷迪(爱德华·诺顿 饰)的死讯后匆忙赶回奥克拉荷马州的老家,塔尔萨市的小迪克西镇。布雷迪的好友博尔格(提姆·布莱克·内尔森 Tim Blake Nelson 饰)负责接机,到家后发现布雷迪并未中弩箭而亡。比尔虽然气愤,但仍同意翌日去养老院看望十几年都没见面的母亲(苏珊·萨兰登 Susan Sarandon 饰)。布雷迪带比尔参观自己设计组装的第七代无土水栽优质大麻,并介绍他认识了当地中学的英语老师珍妮特(凯丽·拉塞尔 Keri Russell 饰)。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小草青青学校奇谈:八年护国密探经典传奇2023死前一吻为年轻刽子手的辩护二龙湖浩哥之狂暴之路铁男3:子弹人杀无赦2:Ⅱ同盟学园孤岛 真人版小戏骨:黄飞鸿蜜月团团转沉默的心死亡列车岸边露伴一动不动 真人剧 Part2欢迎来到雷克瑟姆 第二季楚萨娅光(2018)再见原乡雷神2:黑暗世界(原声版)疯狂的鲨客SHOW借亲配1959真情告白1937潮人绿水青山好日子爱与死无秩序青春欲罢不能:巴西篇第一季皇后乐队蒙特利尔现场演唱会美国爱国者:民兵武装与联邦对峙巅峰拍档第十六季入住请登记消失的子弹(粤语版)塔可美食纪 第三季恋仲实习医生风云第三季远古外星人第七季AI电子基因一场风花雪月的事2013亚洲超星团老手2015恐袭波士顿(普通话)头文字D第四季邻家英雄

 长篇影评

 1 ) ■■■ 致:爱德华•诺顿40岁生日礼物(黑白四图)

爱德华•诺顿擅长在同一部电影作品中,分饰不同身份、性格迥异的双重角色。
尤以《一级恐惧/搏击会/大买卖/绿巨人》为著,游走于强悍和脆弱两个极端的双重性格。
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他是谁?

他,他爷爷发明了shopping mall,也有人说他爷爷还发明了圆筒冰激凌;
他,他父亲曾任职于美国卡特总统班底的律师团,后投身于环保,在中国工作6年;
他,拥有耶鲁大学天文学和历史学的双学位,好莱坞中屈指可数的高学历;
他,96年处女作《一级恐惧》与理查·基尔演演对手戏,一鸣惊人;
他,出演的第一部作品《一级恐惧》,便获得金球奖最佳男配角奖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
他,主演《美国X历史》,再度为年轻的他带来2年内的另一个奥斯卡提名;
他,面对纷至沓来的片约,他宣称“不吃商业片那一套”“不为工作而工作”。
他,在登陆好莱坞短短4年便自编自导自演;
他,花去将近1年的时间身体力行参与节省能源的公益行动;
他,代言意大利腕表和珠宝品牌Breil Milano;
他,投资的奥巴马竞选之路纪录片已被美国HBO电视台高价收购……

他,学习驾驶飞机、坚持写作、玩音乐;
他,不吸烟,不酗酒,甚至为了影片要求他吸烟而退出;
他,在母校耶鲁大学建立“中东和平者基金会”;
他,去探访在云南工作的父亲并为父亲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云南名川》配音;
他,与BP公司合作推广“太阳能睦邻计划”,并亲身前往洛杉矶郊区贫困家庭……

爱德华•诺顿,他,高尚得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


--------------------------------------------------------------------------------


近况1:爱德华•诺顿主演的新片《草叶》(Leaves of Grass)2009年即将上映,剧中他将扮演一对性格迥异、南辕北辙的双胞胎兄弟,这是他的强项。

近况2:心理惊悚片《石头》(Stone)正在拍摄,2010年上映,爱德华诺顿再度携手曾经合作过的《大买卖》(The Score)德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

 
另一份生日大礼:Edward Norton10部电影中的AB角
链接 http://www.mtime.com/my/zhouliu/blog/2310301/


Happy 40 birthday, Edward Norton!
From SATurday!

 2 ) 俗人·哲人·诗人——生活理想的三重

【俗人·哲人·诗人——生活的理想】

文/空语因明

《Leaves of Grass》,这个电影的主题是“生活的理想”或“如何克服恐惧地生活”。这个主题可以被看做是生活理想的基本形式,它也在根本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这个电影呈现给观众的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结论,不是说教,而是呈现着生活态度的结构,呈现以某种理性。

这个生活态度的结构中有三种形式,一种生活态度的形式和另一种关联着,并且可以互相转化。这三种形式的意象都是“Leaves of Grass”,对应着后者的三个意思,即:大麻,草地,草叶;这三个意思又对应着持有不同生活态度的三种人,即:俗人,哲人,诗人。要怎样克服恐惧地生活,这三种人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中括号[]所标注的是对应于该电影中某时间点的台词)

【大麻与俗人】

该电影中双胞胎兄弟之一的布雷迪·金凯德,持有的是俗人的生活理想。他是一个大麻种植者,用卓越的水培法培育出优质的大麻。他拒绝将大麻看作类似于海洛因那样的化学毒品,而是将其看作自然的赐予,它是自然成长的,在纷乱的世界中给人以宁静的感觉[09:00]。

1】俗人的生活理想是幸福。幸福的实质是身体的快乐。大麻作为一种意象即代表着这种身体的快乐。大麻给人带来的宁静平和的感觉,即属于身体的快乐。对大麻的利用,对于俗人而言,是满足身体快乐的途径。它就像食品满足饥饿的人那样给人带来身体的快乐。布雷迪培育大麻,就像糕点师烘焙蛋糕,而他对此所持有的感情,并不比糕点师倾注给蛋糕的美好心情微弱。家庭的幸福也属于身体的快乐。

家庭是身体的扩展,是身体实现的前提和可能性。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一个扩展了的快乐身体。俗人的生活理想中,家庭的幸福理应是其中个体幸福的保证。

2】幸福意味着克服恐惧。对于俗人而言,幸福的生活应该是没有灾祸的生活,或者起码地,在有了灾祸之后可以转危为安。据说“幸”这个字本身就是“转危为安”的意思,这个字本身就凝聚了俗人的生活理想。既然幸福是生活的理想,那么就意味着生活原本处在非幸福的可能性之中,或者说不幸往往缠绕着生活中的俗人们。

正是为了达到幸福这一生活理想,并且试图隔绝不幸的可能性,历史上的俗人们才那么钟情占卜或算卦。他们希望通过占卜或算卦来预测灾祸的发生,并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阻止灾祸,转危为安。对幸福的渴望并不是一种安分的力量,它本身就像灾祸一样不安。俗人们还希望在他们的能力之外去寻求帮助,将希望寄托在神灵,向神祈“福”。“福”是人在寻求神灵的感情。人们越是不安,对神灵的感情也就越深。

3】俗人们为了获得身体的快乐,为了幸福,做出了很多荒谬的事情。与此相比,人们试图利用大麻来克服恐惧,就显得不那么荒谬了。大麻舒缓神经系统,使身体达到宁静的快乐状态,这种克服恐惧的途径是那么直接,通常并不需要多少关于恐惧的知识。这种克服恐惧的方法是物质的,并且直接顺应着身体,相当于自然反应。大麻代表的是通过物质达到幸福的方式。布雷迪将大麻看做“自然的恩赐”,正是俗人幸福观的表达。

4】进食并不是克服对饥饿的恐惧的完善方式,同样,利用大麻也不会因此完全克服恐惧,实现幸福。不论抽多少大麻,这个世界也仍旧那样[09:20]。布雷迪坚持培育出售自然的大麻,不去出售化学毒品,这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经济利益。相反,这使他遭遇毒枭的威胁,陷入恐惧。他并没有在恐惧面前退缩,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幸福,他通过策划消灭产生恐惧的事物来克服恐惧。

这种克服的方式是比较明智的。他觉得这种方式可以完美地实现他的生活理想,实现他的快乐和家庭的幸福。但偶然性事件,仍然会使得这种相对明智的方式变得危险。布雷迪就因为那没有预测到的偶然性事件而死亡,非幸福的可能性之实现吞噬了他设想的幸福。

【草地与哲人】

该电影中双胞胎兄弟之一的比尔·金凯德,遵循的是哲人的生活理想。他是一位古典哲学教授。如今的哲学教授在大学讲堂里向学生们传授哲学课程,而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则在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思想的讨论。想象那幅场景,哲学家和他的聆听者或讨论者们一起坐在阳光下的草地上,阐释爱智慧的生活方式。

5】哲人的生活理想是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方式,通过理性来抑制激情式的情感,这是一种精神生活或理性生活[00:50]。哲人就是爱智慧者,哲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爱智慧。无论一个哲学家提出的理论或强调的观念有多大差异,他们倾向的生活理想是一致的。哲学家的身份并不必然取决于哲学体系,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并不需要一个哲学体系,因为爱智慧的生活方式本身比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更有说服力。虽然闲暇是爱智慧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而大量的财富甚至可能连必要条件也不是。

6】哲人们试图通过爱智慧的生活方式而获得灵魂的幸福。如若幸福一词总是和身体纠缠着的话,那么可以说哲人的生活理想是灵魂的恬静。对于哲人而言,身体的幸福是转瞬即逝的,也是虚妄的,只要束缚在身体中,就不会获得灵魂的恬静。而且,俗人们所渴望的幸福,也显得那么虚妄,身体的幸福不可能那么持久和稳定[01:27]。

还是那样一个道理:对幸福的追求本身就意味着不幸的幽灵在环绕。只有灵魂在对绝对者的沉思中,也就是爱智慧的生活方式,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或升华了的幸福,或称为恬静。哲人的生活理想是对俗人生活理想的否定,哲人通过认识人所处的生活而否定这样的世界。俗人的生活理想并不需要对生活世界的整体认识,这种生活理想对于哲人而言是疯狂的或甚至荒谬的,这种疯狂在现实中随处可见。哲人们与其保持距离,避开由对幸福的追求而产生的对不幸的恐惧,他们在远离尘嚣的草地上进行灵魂的沉思。草地作为哲人的在场,承载着哲人的理想生活方式。

7】古典哲人的生活理想或思想追求都是和相对主义格格不入的,相对主义的世界就是虚妄的世界,个体以自我感觉为标准,隔离参照。相对主义意味着认识的虚妄。正是由于此,哲学教授布雷迪不认同类似于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53:00],按照自己的规则去设置韵律意味着韵律的消失,意味着没有韵律可循,那样的诗歌属于虚妄的世界。哲学教授布雷迪并不认同自然主义的生活及思考方式。对于古典哲人而言,认识生活和否定生活是一体的,认识自然和否定自然也是一体的。哲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沉思同时意味着对它们的远离,通过远离,哲人摆脱对不幸的恐惧,进入精神的恬静境界中。

8】本质上支撑哲人身份的是超越生活和超越自然的思维方式或精神境界。正是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的超越,对不幸的恐惧被摆脱了,似乎一切问题都被解决了,哲学家由此在灵魂或精神中接近绝对的智慧。但这时候在生活中还剩下什么呢[54:00]?虚无。绝对的智慧就是虚无,别无其他。古典哲学家的生活理想也就是生活的虚无(虚无不是空虚,空虚是相对主义的观点)。但这对生活中的俗人而言,是不可理喻的。

只有在生活和自然被压抑的历史环境中,古典哲学家才具有卓越的地位。一旦生活和自然觉醒,古典哲学家就会被贴上“反生活”或“反自然方式”的标签,被边缘化。由此,古典哲学家的地位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哲学的衰落。古典哲学现在被认为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虽然人性并没有多少改变[20:10]。在觉醒的生活中,俗人们似乎不再需要哲学,他们也不理解哲学,他们恣意于物欲之中:他们所谓的精神或灵魂也只是物质的幻想,他们所谓的哲学其实也只是物欲的理由或借口。

9】在生活世界之中,对被恐惧事物的认识未必能克服恐惧。具有再多关于暴风雨的知识,也挡不住对暴风雨的恐惧[01:36:13]。在思维中对恐惧的限定或否定,未必能克服恐惧,尤其当恐惧源于身体的时候。生活世界中的恐惧往往是身体的。当哲学家把思维和身体分开看待,进入隔离身体的沉思生活,这时候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就不再是超越的了,而是另一种被限制的生活方式。

【草叶与诗人】

该电影中的高中女教师珍妮特,具有诗人的生活理想。她的秉持是自然的生活方式,徒手捕捉四十磅的鲶鱼。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应的是沃尔特·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这是一种自然的,不被韵律限制的诗歌,真挚而自然的感情由此表达。

10】诗人的生活方式既是自然体验的,也是灵魂表达的;既是原始的,也是未来的;既是知性的,也是直觉的。在诗人的生活方式中,身体得到肯定,并且是通过自然得到肯定,由此也是肯定自然。它和俗人生活中对身体快乐的追求不同,后者旨在获得快乐,并且求助异于自然的技术去获得快乐,这是一种当下的或转瞬即逝的快乐。珍妮特在拥有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徒手捕鱼。徒手捕鱼和用鱼竿捕鱼,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表明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是一种身体直接参与的自然体验,是对身体和自然的肯定;后者着重于通过技术手段钓鱼获得快乐,物欲所希望的快乐。

诗人以身体参与的自然体验并不是旨在获得转瞬即逝的快乐。在诗人以身体参与的自然体验中,诗人也参与着灵魂或精神的表达。诗作是灵魂的知性表达。在这种灵魂的知性表达中,原始涌动在眼前和未来之中。A hunger finally true[53:22],本原式的真实,从原始到未来,融贯在灵魂的进程中,在理想的诗作中表达着。由此,诗人在其生活理想中能获得比哲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具体的真实。

相比而言,哲人只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具有其真实性,将相对主义看做虚妄。哲人排斥相对主义。但具体生活中的相对主义,从来没有真的消失。哲人没有在生活中拯救真实,而是存在生活之外,在虚无之中。哲人在哲学中具有的知性并不自然。诗人的生活理想意指具体的真实,自然的真实,诗人的直觉融汇在其灵魂表达中。诗人在具体的自然体验中环绕真理,而不是在生活之外将世界看作虚无[53:56]。相对主义只是个体的自私使然,在自然灵魂的统一性中,诗人具有的灵魂知性已然在自然中超越了相对主义。

11】阐释诗人的生活理想,关联着对诗作之本质的界说。按照流俗的解释,诗在本质上是按照韵律或格律安排和布置的(语言)表达形式,往往具有分行的书写方式;韵律是诗作的本质方面。若此看来,诗作几乎相当于歌词了。那些取消了韵律的现代诗作,比如自由体诗,就不是真正的诗作。自由体诗,使韵律相对化,从而失去了韵律这一标准的实在性[53:09]。

其实,韵律本来就是相对的,韵律属于个别语言的个别历史阶段,它是建立在个别语言的偶然性之上的,韵律是执拗的产物。一些所谓的诗人和美学评论家认为“诗作不可翻译”。之所以诗作被认为是“不可翻译”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韵律的语言相对性,个别语言之间的韵律是差异的。但,认为“诗作不可翻译”是一种庸俗的和相对的观点,虽然它具有相对的理由。

诗作的韵律也会随着语言的发展而变得陈腐,如若韵律是诗作的本质方面,那么诗作也只能在故纸堆里寻找,或者进行陈腐的模仿。比如那些说现代汉语的人模仿古诗的韵律进行所谓的创作,很多其实根本不是诗。韵律担当不起诗作的本质,而只能算诗作的偶然。

诗作的本质并不应该依赖韵律,由韵律布置的言辞也并未必就是诗作。不过,将韵律相对化和非本质化,并不意味着缺乏韵律的做作断句或分行书写就能写作诗。诗作的本质和诗人的生活理想相关。“身体与灵魂,原始与未来,知性与直觉”,这几对词语通过想象得到综合,在某种程度上界定着诗作。

12】诗人的生活方式,既是俗人的,也是哲人的;既不是俗人的,也不是哲人的。在诗的生活理想,诗人既沉浸在自然身体中,也沉思在内在灵魂中。在自然身体的沉浸中,A hunger finally true,诗人的灵魂通达自然的意志。

Nature without check with original energy

(选自《Song of Myself》,见《草叶集》)

原始能量或自然意志以自我的诗作表达。肯定自我的自然身体,自我的内在灵魂得以呈现。

Youshall no longer take things at second or third hand, nor look through

theeyes of the dead, nor feed on the spectres in books…

(选自《Song of Myself》,见《草叶集》)

在懂得诗作的源泉之后,你将“不再通过他人之手领略事物,不再通过死人之眼审视世界,以书籍中的幽灵为食”。在哲学学术中,主要的活动就是研究以往哲学家的文本,对其作出评论,或者承袭以往哲学家的理论,几乎言必称先哲。写个哲学论文都要牵扯一大堆参考文献。

在该影片中,哲学教授比尔·金凯德对其他哲学学者的著作进行评论,这个著作讲的是雅克·拉康的理论承袭海德格尔的理论[33:36]。而海德格尔又在某种程度上承袭尼采的理论。哲学学者的这些活动就是通过他人之手领略事物,通过死人之眼审视世界,以书本中的幽灵为食。哲学学术中的此类做法和将韵律当做诗作本质的做法是一致的。他们没有通达自然的内在灵魂,没有领略表达的本原。

在自然身体或自然灵魂中,诗的本原已然在此,最真实的身体和灵魂已然在此。对恐惧的克服不需要依赖书籍中的幽灵。在自然身体中,恐惧是那么自然;在内在灵魂中,恐惧又那么不自然。不需要对恐惧产生恐惧。

——2013年4月

 3 ) 《草叶》赏析与心理自我成长

电影《草叶》的整个故事情节围绕一堆双胞胎兄弟的生活展开,兄弟俩没有在一起成长,他们的人生轨道也是南辕北辙,一个是古典哲学的名校教授,一个是制造大麻为生的街头混混。在他们再次相见之后,两个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天名校教授哥哥比尔接到弟弟布兰迪被谋杀的电话前往老家准备参加他的葬礼,出乎意料的是,布兰德活的好好的,他骗哥哥回来是为了帮他欠债的事情,结果两个人的人生因为谋杀案彻底改变。弟弟布兰迪杀害了毒贩老板,自己被人识破误杀死亡,哥哥比尔为了帮弟弟还债,差点被箭射死。
看完之后我被深深的触动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创意是把人的本我和超我以两个不同的人物角色塑造出来了,如此生动形象,并且完成了自我的整合。弟弟布兰迪代表的本我,追求自在洒脱的生活,人非常聪明把精力花在培育最好的大麻品种上面,也确实小有成就。为了帮朋友,不顾持刀的三名歹徒奋不顾身救出朋友。为了自己的妻儿铤而走险杀掉毒贩想让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哥哥比尔代表的超我,为了摆脱无力的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他拼命的学习专研成为哲学方面的专家,出了很多书,甚至是一年一本,而他自己孤身一人,照他的玩笑话没时间谈恋爱,跟自己的家人隔断了关系,从不来看望他的妈妈和哥哥。
按照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本我追求快乐原则,超我追求的是道德性的完美原则,两者走向极致都会出问题,自我必须在中间协调两者的关系,自我在自身和环境中调节,获得平衡达到人生和谐完整的过程。电影的结局是弟弟布兰迪死去了,他的个性终究导致他的命运的降临。而哥哥比尔在弟弟去世之后,错手杀人,然后不知道生活该怎么样进行,想要把生活补救回来,刺激之后回到他的本我状态。在跟死亡擦肩而过之后,他终于获得心灵上的自由,重获自我,跟心爱的人,平静的沐浴在雨中享受他原本害怕的雷雨闪电。
网上的评论有人写到:比尔被牵扯进一桩谋杀案,好日子再也没有了。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大众评价的好日子就是过着高级的生活,做着高级的工作,有着极高的名誉。这是外界看到的一种物质的价值观,殊不知内在的放松、心境的自由才是一个人真正需要的好日子。

 4 ) 《草叶》:每个人都是矛盾的集合体

“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
——惠特曼《草叶集》

在一个静穆的深夜,对着一面落地大镜子发愣,里面那个呆头呆脑的家伙是谁。长长的头发微皱着,看上去有好些时日没梳理了;左边的领角向内翻着,一整天居然都没发现;漫无目的的眼神,映衬着明显的黑眼圈。这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熟悉,但显然这绝对不是我,至少不愿意去承认。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活在一种潜意识的伪装下,戴着各种或薄或厚的假面具,为了更好地谋生,获得更多的认可与快乐,不惜将最真实的自己掩埋在内心的最深处。一天两天的短暂日子,凭借常规的可塑性也许还能复原,等到日积月累,久而久之的,棱角就会被逐渐磨平。这时候,伪自我就彻底取代了真实的自我,如同大自然里的动物,进化出了保护色,俨然跟周遭的一切浑然天成。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论述之一。那么由此就显而易见地得出,“人”也是矛盾的个体。只不过,由于人拥有大量不可预知的思想元素,所以又是最为特殊的矛盾体。在《色即是空》里,为了表现边YY美女老师,边“打飞机”是否道德,脑子里同时出现了两个自我——“坚持操守的顽固守旧派”与“勇于突破禁忌的思想革新派”。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件之下,所产生的一个很简单的矛盾。极具形象的展现,让观众喜感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小小的决定,几种思想也许都会油然而生。不论再怎么摇摆悬浮,最终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为此,类似于“追悔莫及”、“悔恨终生”的词汇就应运而生了。影片《草叶》单刀直入地让爱德华•诺顿自己跟自己演对手戏,虽说从内容上,确实是存在着这么一对双胞胎兄弟。但实际上,导演所想表达的意图本质,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两种迥异性格的激烈碰撞,它们之间摩擦出的火花,正是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一点一滴。

作为“人格分裂”的专业大户,爱德华•诺顿已经驾轻就熟了。更何况这次导演并没有埋下什么悬念,不会像《一级恐惧》那样,到结局来个惊天大逆转。有时候,能打动人心,触摸灵魂的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佳话,而往往那些不起眼的,但贴近我们自己生活的零碎琐事,更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醍醐灌顶,以至于泪水的涌出都丝毫没有察觉到。诺顿饰演的比尔是个年轻帅气,学富五车,内敛低调的哲学系教授。优雅举止的绅士风度,使得他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爱慕,同事嫉妒。高端的学术素养,一丝不苟的专研态度,使得他的论文大受赞誉,甚至还将为他单独开一个学院。比尔就是这么一个在大众眼里,光辉夺目的几乎完美的“好”男人。而谁能想到,他的双胞胎弟弟布雷迪,却是个冒失鲁莽,不拘小节,专走歪门邪道的“坏”男人。同一个卵子,这分裂之后,做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事实上,这就是导演为观众打造的思维空间,矛盾就是一个物体完全相反的两面,拿双胞胎做案例分析着实精巧。

按现在的语言来概括比尔,就是“和谐”二字。他墨守成规地遵循许许多多的道德准则,向来不唐突地打破禁忌,刻板机械地沿着安逸平稳的生活轨迹行进。他刻意地选择远离自己的弟弟、母亲,以及家乡所有的一切往事,仿佛不想沾染一点他们的气息。这样的人生摆放起来,既端正又别扭,毫无激情可言。而比尔矛盾的另一面布莱迪,基本上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只想着眼前暂时的利益,对于长远的影响似乎完全预见不到。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充满激情的。不论是违法的,还是不违法的,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兴趣,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上帝近乎完美地创造了这么一对双胞胎兄弟,也说明,即便是“神”,他们的思想也是矛盾的,他们也是矛盾的集合体。

在一览无余地呈现矛盾的同时,《草叶》也是令人为之动容的。布莱迪用自己的死讯来欺骗比尔返乡,这让比尔难以接受。直到比尔渐渐发现,以往那些家乡的成年旧事都浮出水面,老唱片、水床、大麻等等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抽上一口上好的大麻,比尔将彻底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当中。期间遇到的美丽教师珍妮特,也让他怦然心动,他骨子里是受不了都市的浮华与妖艳的。他更期待一种清新自然,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就像眼前的这位赤手空拳能抓鱼,信手捏来就成诗的淳朴女人。而这,又是那个活在面具之下的他,在城市中所永远体味不到的。布莱迪为了制造一个不在现场的假象,才出此计谋让比尔返乡。他的理由似乎足够充分,“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而我就要当爸爸了”。事实上,这就是一宗刑事犯罪案件,尽管比尔事先不知情,但必定会遭受牵连。然而这些,在布莱迪的脑子里就从来没有考虑过。他一心想着的只是深爱的妻子,即将诞生的孩子,还有今后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以说,作为矛盾的一面“布莱迪”,已经在向“比尔”靠拢了;而矛盾的一面“比尔”,又逐渐显露出本真,还原成“布莱迪”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噩梦,比尔忍受不了欺骗与利用,决定一走了之。路人甲的出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经济的拮据与法律的抵触,使得他变成了一个更为突出的矛盾体。就这样,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So tell my baby I said so long
Tell my mother I did no wrong
Tell my brother to watch his own
Tell my friends to mourn me none
这是在布莱迪死后,片中的插曲所哼出来的几句,其实也就是布莱迪最终的遗言。人从来就不是表面性的动物,真正的内在往往深藏于最里层。然而可悲的是,表面现象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而不愿意费力去挖掘潜在真正内核。比尔在布莱迪的追悼会上,开头就非常直露地表达,“他是个罪犯加混蛋……”在场的人都笑了,我想应该都是心酸的苦笑。直到这时候才意识到,他们所失去的并不是浑浑噩噩,嬉皮笑脸的布莱迪,而是一个善良刚毅,敢作敢为的年轻人。矛盾之所以谓之矛盾,是因为它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转化的。美好的一面,从来都没有消逝过,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

比尔和珍妮特手牵着手,闲坐在午后的天空下,淅淅沥沥的雨点掉落在身上。这一刻,不再犹豫,不再矛盾,任凭它们荡涤着自己的灵魂。撕扯下厚重的面具,让最真实的自我,去拥抱大自然,还有那美好的生活。

 5 ) 分裂的表演,生活的对照

        电影《草叶》或许可以加个副标题,叫作“爱德华•诺顿的典型性表演”,是的,我就是冲着诺顿据说一人要演两角而去。从剧情上看,这是一部黑色幽默风格的电影,而且属于那种偏话痨支撑幽默,剧情偏向黑色的那类,不像盖•里奇那样的以剧情的巧妙结构引人入胜,幽默与黑色交相辉映。所以,我怀疑,要不是钟爱诺顿表演的观众,看了这片会不会感到莫名其妙,或者异常乏味。但是,绝对演技派的诺顿让本片生辉,我一直很诧异他为毛要去演那最精彩,最火爆的桥段都没他什么事儿的《绿巨人》,看看本片,回到能发挥他表演特长的影片才是正道。

        为什么说本片是爱德华•诺顿的典型性表演?看看片中他扮演的两个角色,一对孪生兄弟布雷迪,看上去长的一样,这一人演两角似乎难度不大。但是这两兄弟却从性格到口音都大不相同,比尔是一位哲学教授,事业正顺风顺水,为人谦和,性格稍微有些闷。而布雷迪则是一个毒贩,为人狡黠,脾气暴躁,是个十足的话痨,但是智商颇高,能种植品质上佳的大麻。而诺顿扮演这样的角色,就是他得以成名的典型表演:分裂,如《搏击俱乐部》他便处于一个性格分裂的角色状态,虽然大部分时间,他性格的另一面都由布拉德•皮特代劳呈现,但是在最后反转一刻,那种性格的分裂性还是被他表现的很有震撼力。而1996年,让他成名的《一级恐惧》中,他的性格分裂式表演更加传神,虽然剧情上他扮演的角色是假扮精神病试图脱罪,但是最后反转一刻,同样献上了精神分裂感的惊悚。从这两次表演看,他通常还是在最后才表现出这种分裂感,在《美国X档案》中,他则献上了同一个人,在两个时间段的不同性格,从入狱前的暴力种族主义分子,到出狱后的平和男人,性格对比强烈。而在《草叶》中,他更进一步,要同步分裂,而且要一路分裂下去,比尔被兄弟以命丧黄泉为名骗来,两个性格上如何看都不像孪生兄弟的家伙就此碰撞,诺顿让两个人的不同性格同时展现,而如口音差异的细节更是考验着他的表演能力。

        《草叶》带着黑色幽默典型的偶然性与荒唐,布雷迪希望兄弟假扮他的主意,让我们再看看两人巨大的性格差异,实在是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正是这种前期两人差异的铺垫,也让两人那种相通的一面慢慢呈现出来。布雷迪用中弩身亡骗比尔而来,结果比尔被认作布雷迪遭受痛打,接着布雷迪倒是真的在一次意外中丧命,可谓一语成谶,而最终被弩射中的却是比尔,生活的节奏一旦被打乱,它就不再按照你试图控制的节拍进行。从影片一开始看,布雷迪更像一个热爱和拥抱生活的人,也是一个显得更聪明的人,他没有像比尔一样接受如此系统的教育,倒是显得自得其乐,更领悟了生活的哲学。影片交代了,兄弟两有一个奇特的母亲,一个会和儿子一起吸毒的母亲,深感母亲不爱自己的比尔独立后就很少与兄弟和母亲联系,直到一起意外,他才感到亲情的存在,但是哪里知道回来后又发现兄弟的疯狂。如果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类似的情况,恐怕更多人感觉会如比尔一样发疯和恼火,但是在影片中,你总是可以感受布雷德的可爱与潇洒,总是感觉看似体面的比尔的人生与之相比显得那样的沉闷和无趣。而比尔对兄弟和母亲的逃避,更是让我们感受所谓的正统生活的可怕之处,而这种正统的生活也是无比脆弱的,这从比尔的大好前程被一个暗恋他的女生的任性之举就搅得大乱,还有片中牙医在生活压力下的癫狂都有戏剧化的体现。而也正是布雷迪的“疯狂”,才以自己的性命,给了一个比尔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的机会。两人作为孪生兄弟,生下来的一刻本无不同,我始终相信的还是人一出生如同白纸,正是后天不同的成长、教育、职业、婚恋等经历,塑造了我们彼此间那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在两个外表如此相似的孪生兄弟之间看来,又如此的令人惊诧。

        如果说布雷迪对于比尔的人生反思来说,是一剂猛料,那么比尔在布雷德家中遇见的珍妮特就是一个可以在两种极端生活方式间缓冲的桥梁。她有着教师这样的主流正统职业,但是同样热爱生活,开朗热情,热爱诗歌,渐渐的温暖着比尔焦躁的内心,片末,两人在大雨将至的天空下牵着手的场面,更给人一种温馨,也给人一种希望,生活并不总是像爱德华•诺顿的表演那样分裂,我们常常可以做的让自己更好,也让家人更好。《草叶》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很大程度靠爱德华•诺顿支撑的电影,但是也绝非一部空洞无物的电影,如果你对科恩兄弟那样的带着些“闷”的黑色幽默风格有兴趣的话,这部影片一定会给你一种不错的感受。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410ae867078a12f66096e3d.html

 6 ) 纠结

看本片真的很纠结,说实话,这是一部很难看的片子,没有高潮,情节糟烂,甚至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可能是我不够深刻吧),如果换个演员恐怕根本不会关注它,可偏偏是爱德华.诺顿啊,怎么能不看这部片子呢,所以给出的三颗星完全是冲着诺顿的演技的,他真的是坞内少有的奇葩,估计他也是觉得演双胞胎比较具有挑战性吧,否则这样的剧本...事实再一次证明,一个糟烂的剧本真的可以毁掉一个好演员,而一个演技再神的演员也救不了一个如此无敌的剧本...为诺顿惋惜,这应当算是他拍的最难看的一部电影吧,甚至比《绿巨人》都要无敌...

 短评

4.5星。小有科恩兄弟之风采,诺顿的表演天衣无缝

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要不是冲突衔接的有些僵硬就好了,而且由于个人特定时段因素加分了

9分钟前
  • wangzhy
  • 推荐

我他妈给诺顿的演技跪了。。能把萨兰登的气场压到低成这样。。

14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飞行员们肯定喜欢这个片吧我猜

19分钟前
  • 阿子
  • 推荐

其实这片子不错,看到最后5分钟才high得起来

24分钟前
  • 花都满
  • 推荐

宝刀从不老。

26分钟前
  • 丁丁|刘
  • 推荐

without Edward, this is nothing.

2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诺顿演的太好了

32分钟前
  • 苏晓晓
  • 推荐

77/100。立意和层次被《A Serious Man》甩出十条街不止。然而如果能有个稍微好点的剧本和像样的发行片商,摩根弗里曼或者杰里米莱纳的提名就肯定没戏啦~

36分钟前
  • 猪大腿
  • 推荐

爱德华诺顿演技突破之作!

40分钟前
  • B-B-B
  • 推荐

配乐不错。故事没多么出彩的地方,无疑是Edward Norton的人格分裂进行到底而已。

4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诺顿的个人表演。哥哥死掉的剧本处理方式不够好。和他在搏击俱乐部、美国X档案的表现还是有一定差距。狗日的,好帅。。。

4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就在比尔打算返回学校之际,他得知自己竟被卷入一起犹太毒枭(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谋杀案……

46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剧情三星诺顿五星,于是这是我在豆瓣的第800部电影。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1-相较于开头,结尾过水了2-总有这样不喜欢的演员演出的佩片儿

52分钟前
  • 小九儿
  • 推荐

NORTON的片子都喜欢

56分钟前
  • 一灯
  • 力荐

一个模子, 两种性格, 在小镇上激烈的碰撞, 反射出的是亲情和对逃离故乡的思考. 诺顿演技太精湛了, 不过装说的爱尔兰口音还是有点不习惯.

59分钟前
  • SilentTyler
  • 推荐

在电脑上放了10天,终于还是看了,虽然没有字幕,我爱诺顿,他不是杀毒软件,

1小时前
  • 王想想,
  • 还行

或许真理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正在逐渐向他靠近,只是不知道它在哪里。一旦某天你觉得你看透了一切,那还有什么意义?

1小时前
  • 荆棘鸟
  • 推荐

Edward Norton分饰两角,redneck虽粗俗但是足够讲情谊,一些小笑料伴着兄弟的逝去而怀念自由无虑的日子

1小时前
  • 带头大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