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们

HD中字

主演:筱原笃,成嶋瞳子,池田良,光石研,安藤玉惠,中川雅也,木野花,黑田大辅,山中崇,内田慈,山中聪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恋人们 剧照 NO.1恋人们 剧照 NO.2恋人们 剧照 NO.3恋人们 剧照 NO.4恋人们 剧照 NO.5恋人们 剧照 NO.6恋人们 剧照 NO.13恋人们 剧照 NO.14恋人们 剧照 NO.15恋人们 剧照 NO.16恋人们 剧照 NO.17恋人们 剧照 NO.18恋人们 剧照 NO.19恋人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恋人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筱冢淳(筱原笃 饰)的妻子在数年前死于一场无差别连环杀人案件,凶手虽然被捉拿归案却因为一份精神鉴定报告而拥有了免死金牌。这些年来,筱冢淳努力工作,将全部的积蓄拿出来雇佣昂贵的律师,只为了能够为自己的妻子讨回一个公道,但事与愿违,就连律师都劝他放弃,生无可恋的筱冢淳想到了死。  高桥瞳子(城岛瞳子 饰)和丈夫以及婆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丈夫的冷漠,婆婆的轻视,瞳子的每一天都在压抑和孤独之中度过,直到一名个性开朗的男子走进瞳子的生活,两人之间很快就产生了感情。四之宫(池田良 饰)是一名律师,他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同性恋者的身份,却最终因为小小的误会而失去了自己的恋人。第七谎言拉贝日记超越天堂2023乘客(2008)劣迹斑斑德国八三年锻刀大赛 利刃争霸 第二季香蜜沉沉烬如霜美国范儿3小桃小栗 Love Love物语不能失去你格吕宁根的秋天反斗马骝甜蜜的人生抗日奇侠之张二嫂异乡故事德云社孔云龙章九徕相声专场邯郸站深漂之深圳湾恋人毒枭:墨西哥第一季状王宋世杰之时空探案飞常日志国语逍遥骑士夏花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第一季杀人漫画浪子神探第一季你好乔安达娜的恐龙世界第二季爱情来时停下棉花糖和云朵妈妈第一季非常绑匪使徒行者(国语版)法律与秩序:组织犯罪 第二季武神苏乞儿之黄金海盗最后约翰死了绿雾奔腾年代第二季巴尔博大道一石二鸟Ⅲ高山下的花环1985倒数救援战世界由3构成不完美的美原子空想青年莎士比亚

 长篇影评

 1 ) 不能用“欺骗”来衡量“爱”

不能用“欺骗”来衡量“爱”

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之一的《恋人们》(恋人たち2015)昨天在“北影节”展映。由于我的观影环境实在不怎么样,中文字幕有时看不清,想必会遗漏掉某些重要信息,所以,我对本片的以下解读也拿不准,但不妨写出来以就教方家。顾名思义,本片是要展现“恋”与“爱”的,但奇怪的是,在这种展现中,影片不断渗透着“欺骗”这个话题。“爱”是人的本能情感,“欺骗”是带有很强道德评价的世俗行为,两相结合,我们就有了疑问:本片想表达什么?如果它想展示我们通常的行为意识,即“爱”是容不了“欺骗”的,这种展示好像也没什么“逼格”可言吧,太司空见惯了!事实上,本片似乎想表达与此有点相反的意图:真切“爱”的情感是不能用“欺骗”来评价和衡量的,有时爱能包容欺骗。下面结合我注意到的某些细节对这点稍作解释。

影片主要展现了三对恋人:城市水道建筑维护工对亡妻的怀“恋”,家庭主妇对一个吸毒的职业骗子的妄“恋”,律师对他大学同学的同性之“恋”。除这三对之外,其实还有一对,虽没详述,但非常重要,即律师的一位当事人(朋友?同学?)向他抱怨她在去度蜜月的机场上就甩掉的“恋人”,后来又向律师哭诉没这个恋人又不行了的那个女士。这位女士之所以要甩掉她的恋人,是因为她的恋人在婚前对她隐瞒了他的“贫贱”家庭背景,致使他们度蜜月的钱都是她父母掏的,她认为这种“欺骗”是不可容忍的,所以便有了“甩掉”恋人的疯狂举动。但后来又向律师哭诉“没这个恋人又不行了”的行为,似乎能够说明这样的观点:如果“欺骗”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爱”,那么欺骗的行为,对于恋人们来说,应当是可接受的。由这位女士的前“抱怨”和后“哭诉”的场景设计想开去,如何看待本片主要三对恋人间的“爱”,关键要分析“欺骗”行为是如何被恋人们认识和评价的。

当“爱”的情感与“爱”的行为相混淆时,他的爱是“糊涂的”。城市水道建筑维护工的妻子被精神病患者杀害,他在亡妻灵前发誓要让这个施害者付出代价,为亡妻报仇。但因施害者的特殊性,以及他自身的懦弱性格,当他无法兑现这个诺言,甚至无法让施害者付出那怕赔偿的代价时,他处于非常痛苦的精神折磨当中,即便有新的恋情在等着他。显然,他的痛苦在于他混淆了爱的情感和行为。为妻子报仇是一种爱的表达,属于行为范畴,他却认为不能兑现这一行为便是对亡妻的一种“欺骗”,这种欺骗对于爱得深切的他来说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即便倾家荡产他也在咨询律师准备诉讼讨说法。事实上,混淆了情感和行为的“爱”是糊涂的,当他“执迷不悟”的时候,即便有友人劝导,新恋情的诱惑,他仍沉浸在痛苦之中。好在他最终还是自己醒悟过来了。当他看到一对小情侣当街撒尿时,他似乎认识到,“爱”是允许有瑕疵的,有过真切的爱胜过一切;爱在于两人的感受,而非别人的评价之中。

当“爱”的情感独立时,她的爱是“清醒的”。那位怀揣公主梦的家庭主妇,虽表现得像个“傻大姐”,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成员的相处中,但她对爱的认识是清醒的。她基于男人搭讪的伎俩,便成为这个男人的妻子,显然她的“爱”的情感是独立的,她没有将情感与其他物质性的东西相混淆,比如男人的家庭财产、身份地位等。因为她的男人虽能说出某种“公司”理论,但他并未让她过上总裁夫人的生活,显然当初她出于纯粹的情感而嫁于他的,即便婚后生活拮据,她也没有将自己的“爱”的不如意与男人的“欺骗”绑到一起。正因为这样,当她遇到给她以“尊重”感觉的骗子时,她想再随性一次就能理解了;也正因为她的随性,当她见到穷途末路的吸毒骗子的真面目时,她并不认为自己离家出走,准备以身相许的行为是骗子引诱的结果,所以,她很有尊严地解释了自己前来的理由,也给自己寻得退身的台阶。她没有在爱的付出与回报问题上纠缠,没有拿别人的欺骗来评判、衡量自己的爱,说她的“爱”是清醒或明智的应当是合适的。事实上,在“爱”的情感付出上我们是无法找准等量的物质回报的。

当“爱”止于情感,他的爱是“清白的”。律师应当是暗恋着他的那位大学同学吧,否则为何在他同学挂断电话后,他仍作出那番“爱”的告白。在这对恋人中,这个同学急于想和他撇清关系,原因可能在于他承受不了社会对同性恋的压力,而非忌于律师已有稳定同性对象。在律师摔断腿后,同学带着妻儿来看望他,当他说同学的孩子的耳朵非常像这个同学时并动手抚摸孩子的耳朵时,同学的妻子非常忌讳地回首看了他一眼;当律师的伴侣也来看他时,律师介绍这个伴侣是他“妻子”时,同学的妻子很尴尬地恭维一句“这么年轻呀!”这似乎说明这位妻子感觉到了什么,有意要阻断自己丈夫和律师重燃旧情。这位妻子的表现可说明,这个同学娶了一位“恐同”的老婆,而且同学还认可了妻子的观点,即认为他动手捏儿子耳朵是一种“猥亵”,对于律师而言,这位可能曾和他保持过亲密关系的朋友,现在仍为他所暗恋的朋友,却如此站在异性恋的立场上来与他保持距离,这无疑是一种“背叛”。所以,律师需要为自己行为作出解释,这便有了他在同学挂断电话后的“告白”。他的辩解虽不能被同学听进去,但在观众看来是真诚的,因为他以“爱”来表明自己行为的清白,真正的“爱”是能够容忍背叛的。(文/石板栽花,2016年4月9日)

 2 ) 《恋人们》描写的不安绝望以及微茫的希望

如果要说2000年代最佳的日本电影,那么是枝裕和导演的《步履不停》和桥口亮辅导演的《周围的事》都绝对能算上。这些影片的那种温柔让人产生一种拯救了人生的感觉。

《步履不停》是2008年6月28日在日本上映的,《周围的事》是同年6月7日。同样都是2008年6月的作品,仿佛就还在昨天,真是让人充满了怀念。到现在,已经过去七年了,今年是枝裕和导演上映了《海街diary》,桥口导演也完成了七年磨一剑的全新力作,这部让人充满们期待的新作,就是《恋人们》。

坦白说,这是一部令人吃惊的电影。甚至达到了“电影应该是怎样的呢?”这种概念和尺度完全用不上的境地,每一瞬间都带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并且被演员们精彩的演出给激烈刺激到。

影片一开场,是一名演员的独白,他那么真挚地回忆着与妻子的回忆。那种真实的语调让你分辨不出他到底是在演戏还是怎样。不过这是用九州方言来进行叙述,所以到底能听懂几分可就难说了,更让人在意的其实是他叙述的节奏和语调。他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独白?他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台词用线性的方式蜿蜒往前发展,就仿佛是在路上反复盘旋的蛇,桥口亮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通过语言逐渐深入我们的心。

片中我们要欣赏到三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有三人,他们是在研讨会上被发掘的新人演员,其中一名登场人物,是妻子被神出鬼没的匪徒杀害,心早已一如死水的阿笃(筱原笃 饰);和老公以及婆婆住在一起最终受不了跟别的男人跑了的瞳子(成岛瞳子 饰);完美主义,本身是一名律师,暗恋交往很久的同性好友的四之宫(池田良 饰)。三人的故事交互描写(只有很少时间的交错)交织成了让人看不够的140分钟。

影片名为“恋人们”,爱人却并“不在”。再回想起开头那段独白,有种痛彻心扉的悲哀感。那种哀痛至今没有得到治愈,他人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让你深刻入骨。当面临前所未见巨大悲剧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克服它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绝望让人印象深刻,这真的是很痛苦,好想被谁保护。而他所处的社会无情地把他抛弃在了角落,这就是现如今日本的“空气”。

和《周围的事》一样,本片也通过主人公们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接触,把现代日本的真实现状表现了出来。而片中阿笃从事的是确认桥梁强度的工作,很明显是对作品本身很强的寓意。让这部如同三面镜一样的群像剧,越加立体深刻。他身穿工作服和同事们一起搭乘小型电梯,在东京高速公路的桥墩子下用锤子敲打着混凝土,用耳朵仔细听,去辨认有没有破损的地方。

这场戏呈现出了两层含义,其一反映出内心有着深邃伤痕的他,心得以安稳,能够停靠在宁静的港湾,确认他心灵支柱的强度。人都会为了自我防卫做些事情不是吗。另一个意思就是检验我们生活的日本的支撑。也所以当他们大叫着“一切都坏掉了!”的时候,生存在同时代的日本观众们印象深刻。

但是本片并不是在宣扬人心地脆弱以及不堪负荷,而是坚信人类的力量能到的极限。就算片中让人痛哭到呼吸停止的场面,深刻的台词之间也有着幽默的光芒闪耀着。感受到这种化学反应的,绝不仅是观众,仿佛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感情在萌芽。

Akeboshi演奏的音乐一如既往的好,非常贴切主人公们的心情,太阳东升、西下,契合着日常的点点滴滴,又注入了些微的祝福。而随着视野逐渐广阔,就像是聚精会神培育的花朵,带出了希望的心情。这部电影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结尾描述,但是却让人感觉到绝对不要放弃希望的坚持。

另外,凭借《去见瀑布》和《天皇的料理人》备受关注的黑田大辅(在片中的角色叫黑田),扮演的是一直守护着阿笃的善良的天使。这个角色也引人深思,过去也有着什么故事吧。最后露出了如同菩萨一般的笑容,他说“我想和你说更多话”,似乎有什么暗示,用温柔包围人类,带出坚强力量的语言。

 3 ) 《恋人们》观后感

妻子在世的时候,担任了抚慰他默默付出一切所做的努力受过的委屈,他在妻子那里,是一个受到尊重的人。 当这一切都再也要不回来的时候,支撑他价值的那个支点崩塌了。 他的抑郁症还有一部分来自“幸存者内疚”。 曾经以为自己会单身一辈子的他,娶到了善解人意的妻子,这个妻子对他来讲是第一亲密人。 妻子遇害的时候,他没能救她,妻子离世之后,他又没能帮她要回半点公道。 安然无恙的活着,让他感到内疚。 这样的创伤,对一个敏感的人来讲,是足以致命的。

 4 ) 爱情的劫

本文首发公众号【沉默的阿光】

恋人们,恋人说到这词,有多少人想起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深爱的人呢。

当屏幕前,一个胖胖的男人满脸胡子和你讲述,他和妻子的故事,细节那么真实而温暖,你能想象这是一个身在困境中不能走出的男人?妻子被无差别杀害,苦等三年法庭判为杀人犯有精神问题,建议医院治疗。这对受害者来说就相当于最后一根稻草被剥夺,生活的目的更加虚无,痛恨社会和命运的不公,想亲手杀掉凶手,想自杀,怎么才能走出生活的困境。

洗澡的时候只能和小鸭子说话,男人孤独的时候是那么的脆弱,置身于繁华的东京却没有一个人会电话找你。大都市到底给现代人带来了什么,是生活的便利,还是心灵的荒漠。

另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被困在无聊枯燥的婚姻生活里面的女人,坐在电视前,回忆当初追逐皇室的录像,也许我们的确难以想象日本皇室在普通日本人心中代表的意义。慢慢被无趣的丈夫和漠不关心的婆婆毁成一个无趣没有任何精神气的家庭妇女也许真是一种悲哀,其实在日本的家庭生活中大男子主义很严重,女性的地位真的不高,丈夫伸手就打,婆婆还冷嘲热讽。

夫妻间的性生活也成了这种丈夫拍拍肩膀,妻子还要自己下楼买套,顺便给丈夫带包烟的节奏,妻子还要给丈夫戴套,还要主动做上来动,这真的是啪啪嘛?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早晚会臭。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现实吧,所有呢,尽量和一个有趣的人结婚,不要颜控。单身狗们加油。

也许从远方来的流浪人,才能给她带来一些生活的激情,变得像个女人,而不是行尸走肉,不过这种男人也不是托付所在,女人啊,一生要经历多少的事才能修的正果。

最后一个故事里面的男人,堪称是生活的胜利者,比前面两个有更好的物质,大公寓,好工作,然而他是gay,注定会有些歧视的目光,性格强势,连自己的同性恋人也都要离开他,也只能说这是他的悲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劫。

 5 ) 关于片尾那一束黄色郁金香

翻译自导演自传散文集「まっすぐ」后记,有误的地方请指正!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

电影《恋人们》的最后一幕——演职员表播送完毕后黑色画面转亮,映出主人公淳(アツシ)窗户大敞的房间。在此之前一片狼藉也没人在乎的栖身地被收拾得清爽整洁,走廊上洗过的衣物随风摇曳。镜头在这样的房间里慢慢推进,尽头是此前一直紧闭的空间。那里摆放着不幸横死的妻子的牌位。如今却有明亮的阳光洒进来,牌位旁边是妻子儿时便喜爱的郁金香,在花瓶里盛放。

尽管主人公积郁的悲伤与痛悔并未消逝,也无力就此走出,但至少这个画面暗示着,他正在一点一点重返停滞的人生、失去的生活。

我想象着电影中始终未曾露面的妻子,带着明亮的微笑对丈夫说“阿淳,加油啊”的模样,拍下了这一幕。

有好几次我收到观众提问,“为什么是黄色的郁金香呢?也有其他颜色的不是吗?”要解释的话实在说来话长,只能简单答道,“因为是那位太太喜欢的花。”其实是有一些缘由的。

《二十岁的低烧》(「二十才の微熱」1993)拍摄完不久,我受到了柏林电影节的邀请。那时我刚刚三十出头,第一次去海外,第一次参加电影节,手忙脚乱地办了护照,飞机上还在反反复复记着导游手册上的英语单词。

“May I have a coffee?”一对外国老夫妻听着类似的自言自语,表情写满了不可置信,“这孩子居然在看这个啊。”

抵达柏林的我,完完全全是个刚进城的乡下人。也不会说英语,于是也没去观光,所有时间都用在了观看电影节上映的影片上。其中某些作品如果在本国上映,导演大概会立刻被捕吧?或者说,我从画面感到导演的鲜血在流淌。“啊,我自己是以这样强韧的心态在创作吗?为什么能与这样的作品一同受到邀请呢?”我惭愧地想着,同时也是第一次意识到拍出电影送到这个世上的自觉与责任。

电影节期间每天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聚会召开。

一次聚会上我与巴乌塔(バウター)相识了。我三十岁,他三十三岁。荷兰人,新闻记者,任职于电影发行公司,红发的同性恋者。荷兰人的名字发音很难,这里只记下名字。

一进入会场,我与巴乌塔目光交汇,那个瞬间我就明白他对我有意思了。我装作听不懂英语的样子(事实上也确实不懂),对频频搭话的他不停说着“thank you, thank you”——原因在于他不怎么是我喜欢的类型。

《二十岁的低烧》在当年的影展上大受欢迎,我也受到了很多邀请。那时候年轻,只要是受邀的电影节基本上都去了。赶趟似的一场接一场的,换成现在一定要累死的(笑)。每一场电影节,都一定会有巴乌塔在场。

“这个老外在干嘛啊!”每次他过来打招呼,我都用“thank you”含糊过去。这样的情景接连上演了两年。

1995年《流砂幻爱》(「渚のシンドバッド」)拍摄,次年在荷兰鹿特丹影展上获奖。巴乌塔当然也在,向我表达了热烈祝贺,但不是理想型也没办法。于是我果断甩开诱惑前往了下一站。那时候的我并非自视甚高,但确实是个固执又晚熟的人。

又参加了几场北欧的影展之后,因为某个采访当地风俗业的杂志企划,我再次回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在杂志社预定的宾馆登记入住后,我打开房间,桌子上摆着好大一束黄色的郁金香,旁边有张便条,用罗马字写道:“早安,日本!”

我一下就想到是巴乌塔,明明也没有说地址,他是怎么查到的呢?现在想想可能有点恐怖,那个时候却真真切切被打动了。

“都被追到这个份上,看来只有嫁给他了。”(笑)

之后我们交往了两年。可惜还是由于语言和距离的问题,最后我写信“以后做一对商业上的好搭档吧”向他提出了分手。

不过我们确实也如信上所述,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那之后,《三心两性》(「ハッシュ!」2001)制作完成得以参加戛纳影展,也是多亏了他尽心尽力;后来这部电影在七十多个国家公开上映,也要感谢当时在发行公司工作的他为了世界发行权东奔西走。

真的很感谢他,于公于私都是一位出色的搭档。

然后好些年过去,到了《周围的事》(「ぐるりのこと」2008)等待上映的2007年春天。我收到消息,巴乌塔被强盗刺伤了。在外国,自动取款机毫无防护措施。据说他是深夜取钱的时候,被人从背后刺中了腹部。

尽管没有生命危险,他还是住了一个月的院。

接着又过了两年。《周围的事》上映一年后的四月,有人告诉我巴乌塔去世了。

死因是沐浴中的心脏麻痹。他一向是个谨慎的人,或许还是那次事件带来的精神冲击太大了。

巴乌塔是有钱人家出身,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沿岸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座五层高的气派宅院。但是其中四层都租给了别人,他每天就起居在四叠半大小的阁楼,真是个怪人。再加上工作狂,三百六十五天满世界到处飞,跟很多电影人交情深厚。

我想,“阿姆斯特丹一定会有一场盛大的葬礼吧。”但我却无法前往。

我一遍一遍道歉,“巴乌塔,对不起。我去不了你的葬礼。”就算已经分手,但受过巴乌塔那么无微不至的照料,我却连他的葬礼也无法出席。

这件事让我无比自责。“我做人太失败了。”

然而并不是因为我不想前去。

这次连载(本书最初作为散文集连载)里多次提到过,最后也成为《恋人们》(「恋人たち」2015)主人公的原型,当时的我精神上正疲乏得走投无路。

姑且称其为A吧,这个A,长年以来盗取我的财产,为了不被暴露做了很多隐蔽工作,无数次对我进行人格羞辱。《周围的事》获得各种奖项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是非比寻常,我甚至连一分钟享受获奖喜悦的喘息时间都没有。

你一定会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当时的我也在想,“为什么是我要遭到这种对待?”然而无论怎么想也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后来我也明白了,为了不暴露侵吞财产的罪行他必须将那个“桥口亮辅”践踏在地。)

从友人处得知巴乌塔的死讯后,A马上给我打了电话。

我很快就猜到是关于巴乌塔的事。“就是因为你不讲道理的折磨,我才连参加葬礼的力气都没有!”我愤怒地朝电话吼道。

那一头的A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巴乌塔死了啊。”

那一刻我第一次尝到了血液逆流的味道。大概为了往我伤口上撒盐,A才特地打了这通电话。A施加在我身上的,就是这样一桩接着一桩阴险恶毒的暴行。

几个月后,我冷静下来,终于识破A的企图,在心里做了决定。

提出起诉,让A得到应有的惩罚。等一切结束以后,抱着一大束黄色郁金香,去到阿姆斯特丹巴乌塔的墓前。

会不会有点浪漫过头呢?

不过这个决定还未完全实现。所以至少在电影里,摆上一束黄色郁金香吧——这就是我拍摄《恋人们》最后一个镜头的理由。(2016年2月,桥口亮辅)

 6 ) 丈量肥胖、贫穷、同性恋的真实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日本电影,这部电影讲的是“主角的生活很悲惨,悲惨到只剩最后一个希望可以努力奋斗,但是因为他的生活太悲惨,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于是他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是在绝望中创造希望”。

是不是觉得,咦,这种日本电影我少说也看过十几二十部了吧。

科科。

作为本次北影节的大热门之一,《恋人们》是号称“日本奥斯卡”的《电影旬报》所评选出的2015年十佳第一名。同时影片也囊括了旬报今年的导演奖、编剧奖和电影大奖,可以说是今年的最大赢家。

包括新作在内,年过五十的桥口亮辅导演至今只拍了五部作品,同志三部曲《二十岁的微热》《流砂幻爱》《三心两性》和更为著名的《周围的事》。

虽然拍完处女作《二十岁的微热》之后桥口就公开出柜,但他迄今为止最负盛名的作品其实是2008年的《周围的事》。影片跳出了导演一贯擅长的同志题材,主角变成一对日常的夫妻。影片开始,他们就展现出一对日式夫妻的经典困境。丈夫花心,妻子无趣,两人连亲热也要固定保证每周三次。明明是学美术的丈夫,却在修鞋铺工作;愿意对过来修鞋的流莺大抛媚眼,回家后对风华正茂的妻子却毫无兴致。

但它的经典之处,就在于随着影片的推进,外部环境收缩、他们的生活每况愈下时,这对夫妻反而能互相扶持、最后重获重生。在这个过程中,你渐渐发现,男主角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吊儿郎当,而女主角也不是一个成天想着过日子、生孩子、打鸡血的傻白甜。看似平凡的家庭,看似最寻常的夫妻,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波涛汹涌,每个人都是在刀尖上舞蹈的人。

正如《无人知晓》是用最平实、生活化的镜头来表现一桩惊世骇俗的惨案,《周围的事》反其道而行之,用同样琐碎而温情的镜头,剥开平凡生活之下的惊涛骇浪。

然而,在《周围的事》大获成功之后,本该踌躇满志的桥口导演却突然悄声匿迹,距离新作《恋人们》,空窗期长达七年之久。这倒不是因为他七年磨一剑,而是在《周围的事》问世后不久,其制作公司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欺诈事件,他差点被骗到倾家荡产。这次几乎算是导演人生的最大危机,他曾试图以法律手段来解决,咨询了好几个律师,但最终连上法庭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想见这七年里他有多么绝望,而重回影坛的他带来了《恋人们》。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段非常挑战观众的平行剪辑,每个角色基本都只有两三分钟出场时间,就迅速切换到下一张陌生的脸。大概需要十分钟,节奏才渐渐慢下来,从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片段里整理出三段故事,三个只有非常微妙联系的主角。

妻子被路人无差别杀害,花光积蓄、众叛亲离、却没有任何律师愿意帮他惩治凶手的丈夫。

暗恋已婚的同性好友、却因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被对方疏远的同性恋律师。

身材走样、丈夫和婆婆都拿她当做女佣,自己却有一颗少女心、甚至偷偷写少女言情小说的家庭主妇。

从角色设定就可以看出,影片中有太多导演个人的影子,就像是他这段痛苦经历的自白。丧妻男只是想为遭遇飞来横祸的妻子讨回公道,律师只是一个言语太直率的同性恋。他们都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人讨厌、被人误解。这显然不是一个同情弱者的社会。

但与此同时,这也不仅仅是一部充满“控诉”意义的影片。丧妻男偏执而充满戾气、将自己包裹在仇恨的硬壳里;律师也同样是言语刻薄、情商低得令人发指而不自知。桥口非常诚实地描述出他们的每一面,诚然他们值得同情和理解,但是否值得被别人原谅呢?

而在这三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反而是主妇这条线。虽然获得新人奖的是筱原笃,但我认为这位主妇的形象是最真实和出彩的。专业演员里,好像很难找到一个这样身材臃肿得恰到好处、长期做主妇才长出一圈圈小肚腩的女人。

影片一开始,她就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神情麻木地胡吃海塞、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里优雅的日本公主。

原来她心里有一个公主梦,但从那张麻木的脸上,根本什么也看不出来。

直到后来,她偶然遇到一个中年屠夫,对方愿意阅读她写的爱情小说,还叫她“公主”。她的脸才终于生动起来,露出天真、幸福、胆怯的表情。

看到这样一张脸露出涉世未深的少女表情,这种真实而赤裸的对比,让人觉得可笑和心酸。



我推荐所有人在大银幕上看《恋人们》这部电影。

每个人好像都能从三位主角身上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太真实了。而每一个真实、看似无意义的生活细节,在桥口亮辅的镜头下,都被无限放大、都变得无限压抑和痛苦。

无望地用拐杖画喜欢的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指甲在墙纸上反复刮动,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刺耳声音。

清洗浴缸的时候突然被莲蓬头冲到,最平凡不过的水流打在背上,重得好像一把刺刀。

太多电影都试图模拟生活的真实。《正午》的电影时长和影片中的时间完全同步,法国新浪潮推动了实景拍摄和手持摄像,而现在的3D、4D技术几乎是力图使观众走进大银幕里。但《恋人们》的真实与这些技术都毫无关系。导演用看似毫无技巧的镜头,牢牢地抓住我的内心。

在主妇与屠夫第三次见面时,他们发生了关系。这之后她裸露着上身,给对方端来啤酒。

这一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爱在午夜降临前》,朱莉·德尔佩肆无忌惮地露出自己下垂的乳房,这样的暴露让人完全无法对性产生任何联想。而在《恋人们》中更是如此,不仅上围干瘪下垂,主妇的腰还被裙子勒出一圈圈赘肉。

生活的丑陋本真在此刻被放大到极致。

这时屠夫却毫不在意地伸出手,一下一下、漫不经心地把玩她的乳头。

主妇整个人都因为无所适从而呆住,她的脸上呈现出卑微、不安、尴尬、害羞和暗自喜悦的神情。影片完全略过了此前她和屠夫发生关系的场景,但也许对她而言,她一生中离情欲最近的一刻,就是这一刻,就是这个漫不经心的动作。

而坐在银幕前的我,就好像窥探了他人内心最隐秘之事一样,同样感到坐如针扎的尴尬和不安。屠夫拨动她前胸的那只手是那么轻,我的心却都好像随之抽动。

也许这才是电影真正的魔力,让看似最平凡无奇的画面,变成最具冲击力的武器。



影片中类似于这样的神来之笔还有许多,但大多是出现在主妇的这条线上;就好像在导演前作当中,看似与他本人完全无关、讲述夫妻生活的《周围的事》获好评却是最多。

而更贴近导演亲身经历的两条线,丧妻男显得实在太用力过猛、喋喋不休;同性恋律师又好像着笔太少。或者对于导演来说,后者只是一个必须要出现的符号。隔着一段距离,他反而才能用最冷静、最客观的镜头来描绘他人的生活。

这部电影毫无疑问是绝望的。虽然名为《恋人们》,但其实没有人真正在相恋。

丧妻男活在一段已死的记忆里,连他也分不清支撑自己的是爱、还是对“公平”的执着。

同性恋律师因为讨厌的性格失去了男友,但原来比这更可悲的是,他从来没有爱过自己的伴侣,而他爱的大学同学,更对他避如蛇蝎。

主妇将与屠夫的婚外情看作人生唯一希望,最终这也成为了压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长达两小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三个主角的痛苦、甚至眼看他们一步步堕入更痛苦的深渊之后,影片突然迎来了一个光明的结局。

每个人都认清了自己的生活,在希望如同泡沫一样全部破碎之后,反而能够重获新生般地与生活和解。



文章开头我就说过,这种“绝望之后突然迎来一个光明的尾巴”的日本电影实在太多了。山下敦弘《苦役列车》,黑泽清《东京奏鸣曲》,相米慎二《啊,春天》,园子温《庸才》,等等等等……

但在这所有“和解”题材的电影里,只有《恋人们》我最不能与之和解。

在导演如此尽心尽力地、花费了整整两个小时时间,将一切可能的痛苦和丑陋都描摹得如此真实、真实到好像把观众都吸到黑洞深处之后,突然将镜头转向一片蓝天。就好像连他对于这种困境都已经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到只能选择振作起来;或者电影拍到这里,他也无话可说,只想留给自己一线转机。

恕我不能接受这样突兀的温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恋人们》真实得就好像一面镜子,让作为观众的我,也打开自己的胸腔,看到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我,怎么可以看到他们就这样被原谅?



首发于桃桃淘电影

 短评

喜欢不动声色的小心思,盛放于庸常生活之外,它们是灵光一现,是刹那的魂不附体,感谢这些偏离轨道的片刻,让苦涩腻味的日子不那么难熬;我们都在泥潭里挣扎,都曾被骗,在无望的想念里强颜欢笑,总有一丝熹微拯救于铁屋暗夜;关联并不紧密的三段串起生活真相,主妇一段最佳。

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各方面都很平庸含糊。但总之,电影节开始了~

10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桥口亮辅的细节说不上充盈生动,主要胜在铺陈扎实也偶有妙笔,但后半段的爆发还是顶得太猛太冲,蛮力强扭明显。至此感觉当前日本最会拍日常的两个导演都陷入了各自瓶颈,是枝裕和沉溺唯美,桥口亮辅一腔戾气。前者是性格偏羞涩温柔,硬不起心肠,后者则可能和近年遭遇有关,一肚子怨愤亟待发泄。

15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今年最好的日本电影。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刻画不能再真实了,真实得不寒而栗(甚至是律师那段的所有设定,都得到了gay friend的首肯)。后半稍欠控制力,有点”长”,但总得来说,两个小时很好看,akeboshi的音乐特别棒,轻快昂扬!

17分钟前
  • 核桃子
  • 推荐

太刻意了。。不太喜欢。

18分钟前
  • iano
  • 还行

事儿的确是那么回事,但拍得太蠢了。三段故事参差不齐。亡妻那段矫情腻歪,最后那段哭戏简直厌烦。出轨女那段现实主义与荒诞效果较好。同志那段着墨最少,但故事选取的角度精而准确。整体形势感重,三段故事不具代表性,也少融合。#2016BJIFF#

22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天幕新彩云还是第一次去,银幕真大啊,看的时候都是被吸进去的状态…喜欢写作女那段,各种心思抓奇都体现的无微不至,另外两段略路人。电影节第一部。

2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在庸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把爱情当成救命稻草,被灵光一闪的爱情迷得目眩神晕,但如果爱恋成为命运,那就是一桩悲剧。

26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温吞,细碎,黏稠,以及,闷。可能状态不好,始终未能入戏。

29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一种电影作为政治诉求工具的电影。

30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依然是日本电影最流行的治愈系,三条线索不怎么平衡,有的单薄,有的凝结,有的刻意。。。

33分钟前
  • LOOK
  • 还行

太可怕了

37分钟前
  • 较差

是你贪生怕爱,捏着匕首不敢了断,像浴缸里的小黄鸭;是我痴心妄爱,书写了公主小说,等来的却不是王子;是他久爱成医,用拐杖勾画轮廓,在断线的电话里诉尽衷肠。有的爱似保鲜膜,矫饰虚妄的薄情;有的爱如尼龙袜,褪去赤裸的幻梦;有的爱像硬石膏,包裹难言的桎梏。从此,你欠我一场欢喜,不必提起。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桥口亮辅所有作品中最戏剧化的一部,由全业余演员讲述小人物的生活。因为真实所以相通,因为相通所以刺痛,主角们的不幸和缺陷被一一放大,然而即便这样也没有失去被爱的资格。作为同志导演,三个故事中最弱的反而是同志故事;不完美的年度最佳日影,不发光的人生也ok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平静的生活下暗流涌动,导演通过一个个小元素对观众情绪的控制让人叹为观止。三位主角都有令人难忘的表演, 成嶋瞳子的家庭主妇形象尤其出彩。正因为有这样的作品,电影才是各种虚拟现实技术所无法取代的艺术啊。

45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一部关于失望感的电影,将卑微边缘、无可奈何的人生群像牵线搭桥,进行极小切口下的社会观察。恋让人脆弱无助,说谎受骗,乖戾愚笨,又让人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上获得那么一点点的妄想和温暖,人生一点点不同。亡妻夫和主妇两组的演员极生动。不足在有些神来之笔太用力反显过了,最后结局收得较垮。

4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迷失的情感与生活。电影就很抑郁…然后电影院巨热简直闷死…看到最后快崩溃了o(*≧д≦)o!!

51分钟前
  • 放开那个浪味仙
  • 还行

每个人物的情绪逻辑都是“闷骚→闷骚→闷骚→闷骚→闷骚→大崩溃+大段独白”…马頔丧偶作为主轴,力量恰到好处;陈鲁豫演gay的那条线起个调剂作用,像是随意一笔;主妇跟曾江的故事才是用力过猛、莫名其妙。

53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像“三百元之恋”,像“七年以后周围的事”,像“超级不幸运的一一”。借小细节搭桥的功力,依然强大到引发全场爆笑。但用力的地方还是有些多,比如结尾接连的几次倾诉。大约在导演看来,爱的故事里面,必然会有彻骨寒心的疼痛。电影在做的,就像是凭借超凡听力,查验内部裂纹。

5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有些闪光,总体就是闷闷闷,在无尽的灰暗之后再硬塞给你点希望。旬报药丸

56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还行